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528728C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8728C
CN100528728C CNB2004800418074A CN200480041807A CN100528728C CN 100528728 C CN100528728 C CN 100528728C CN B2004800418074 A CNB2004800418074 A CN B2004800418074A CN 200480041807 A CN200480041807 A CN 200480041807A CN 100528728 C CN100528728 C CN 1005287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pe
sheave
car
hoist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418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8063A (zh
Inventor
池田史郎
安藤英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18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8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87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87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所述电梯装置中,轿厢和对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配置在井道的上部,并使第一驱动绳轮和第二驱动绳轮的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轿厢和对重通过主绳索体悬吊在井道内,所述主绳索体具有卷绕在第一驱动绳轮上的第一主绳索和卷绕在第二驱动绳轮上的第二主绳索。第一主绳索具有连接在井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主绳索具有连接在井道的上部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在轿厢上设有分别卷绕着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的第一轿厢吊轮和第二轿厢吊轮。在对重上设有分别卷绕着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的第一对重吊轮和第二对重吊轮。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用于使轿厢和对重升降的驱动装置配置于井道上部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缩短井道的高度尺寸,提出了在井道的上部水平地配置曳引机的电梯装置。曳引机的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在驱动绳轮上水平地卷绕有主绳索。在井道的上部设有使主绳索的方向从水平方向转向铅直方向的两个转向绳轮。轿厢和对重由通过转向绳轮而转向的主绳索悬吊在井道内(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55933号
但是,在这种现有的电梯装置中,由于通过一个曳引机使轿厢和对重升降,因此,随着电梯装置的大容量化,曳引机变得大型化。因此,不能整体缩小电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驱动绳轮的第一驱动装置,其配置在井道的上部,并使第一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具有第二驱动绳轮的第二驱动装置,其配置在井道的上部,并使第二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轿厢,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对重,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主绳索体,其用于将轿厢和对重悬吊在井道内,并具有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上述第一主绳索卷绕在第一驱动绳轮上,并包括连接在井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述第二主绳索卷绕在第二驱动绳轮上,并包括连接在井道的上部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第一轿厢吊轮,其设在轿厢上,并卷绕有第一主绳索的、在第一驱动绳轮与第一端部之间的部分;第二轿厢吊轮,其设在轿厢上,并卷绕有第二主绳索的、在第二驱动绳轮与第三端部之间的部分;第一对重吊轮,其设在对重上,并卷绕有第一主绳索的、在第一驱动绳轮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对重吊轮,其设在对重上,并卷绕有第二主绳索的、在第二驱动绳轮与第四端部之间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7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和一对对重导轨(均未图示)。轿厢2由各轿厢导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对重3由各对重导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在该示例中,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连接各轿厢导轨的直线和连接各对重导轨的直线,分别与沿着井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平行。
轿厢2具有:在各轿厢导轨之间彼此对置的第一侧面部2a和第二侧面部2b;设有轿厢出入口4的前表面部2c;以及与前表面部2c对置的背面部2d。在前表面部2c设有用于开闭轿厢出入口4的一对轿厢门5。在该示例中,轿厢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一侧面部2a与第二侧面部2b的各自外表面之间的尺寸),大于轿厢2在纵深方向上的尺寸(前表面部2c与背面部2d的各自外表面之间的尺寸)。
对重3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与背面部2d对置。即,在垂直投影井道1时,对重3在轿厢2的纵深方向上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的后侧。
在井道1内的上部配置有用于使轿厢2和对重3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曳引机)12和第二驱动装置(曳引机)13。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沿井道1的宽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内。另外,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配置于彼此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一驱动装置12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一驱动装置主体14;和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主体14旋转的第一驱动绳轮15。第二驱动装置13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二驱动装置主体16;和通过第二驱动装置主体16旋转的第二驱动绳轮17。并且,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形成为薄形曳引机,它们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主体14、16的径向尺寸或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的径向尺寸。
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分别水平地配置(包括大致水平),并且使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的旋转轴与水平面(包括大致水平的面)垂直。并且,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分别配置成使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的位置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主体14、16的上方。
在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上卷绕有用于在井道1内悬吊轿厢2和对重3的主绳索体18。主绳索体18包括:大致水平地卷绕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上的多根(在图1中只示出一根)第一主绳索19;和大致水平地卷绕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上的多根(在图1中只示出一根)第二主绳索20。
在轿厢2的下部设有:卷绕有第一主绳索19的一对第一轿厢吊轮25、26、和卷绕有第二主绳索20的一对第二轿厢吊轮27、28。第一轿厢吊轮25和第二轿厢吊轮27设在轿厢2下部的第一侧面部2a侧,第一轿厢吊轮26和第二轿厢吊轮28设在轿厢2下部的第二侧面部2b侧。
在对重3的上部设有:卷绕有第一主绳索19的第一对重吊轮29;和卷绕有第二主绳索20的第二对重吊轮30。第一和第二对重吊轮29、30沿对重3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第一和第二轿厢侧绳索固定部21、22、以及第一和第二对重侧绳索固定部23、24。第一轿厢侧绳索固定部21配置在第一轿厢吊轮26的上方,第二轿厢侧绳索固定部22配置在第二轿厢吊轮27的上方。另外,第一对重侧绳索固定部23配置在第一对重吊轮29的上方,第二对重侧绳索固定部24配置在第二对重吊轮30的上方。
第一主绳索19具有连接于第一轿厢侧绳索固定部21的第一端部19a、和连接于第一对重侧绳索固定部23的第二端部19b。第二主绳索20具有连接于第二轿厢侧绳索固定部22的第三端部20a、和连接于第二对重侧绳索固定部24的第四端部20b。
即,在第一轿厢吊轮25、26上卷绕有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端部19a之间的部分,在第二轿厢吊轮27、28上卷绕有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三端部20a之间的部分。另外,在第一对重吊轮29上卷绕有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二端部19b之间的部分,在第二对重吊轮30上卷绕有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四端部20b之间的部分。
并且,在井道1的上部配置有:用于将第一主绳索19导向第一轿厢吊轮25的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用于将第一主绳索19导向第一对重吊轮29的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用于将第二主绳索20导向第二轿厢吊轮28的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以及用于将第二主绳索20导向第二对重吊轮30的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和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各自的旋转轴水平(包括大致水平)配置。
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配置在第一轿厢吊轮25的上方,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配置在第二轿厢吊轮28的上方。另外,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配置在第一对重吊轮29的上方,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配置在第二对重吊轮30的上方。
从第一驱动绳轮15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主绳索19、20,通过反绳轮31~34将方向转换成大致垂直的方向。因此,反绳轮31~34配置在与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大致相同的高度。
并且,在井道1的上部配置有:卷绕有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之间的部分的第一转向绳轮35;和卷绕有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之间的部分的第二转向绳轮36。第一和第二转向绳轮35、36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内。并且,第一和第二转向绳轮35、36各自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包括大致水平的面)垂直配置。另外,第一和第二转向绳轮35、36配置在与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大致相同的高度。
轿厢2和对重3通过第一主绳索19和第二主绳索20以2∶1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即,第一主绳索19从第一端部19a起顺次卷绕在第一轿厢吊轮26、25、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第一转向绳轮35、第一驱动绳轮15、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和第一对重吊轮29上,然后到达第二端部19b。第二主绳索20从第三端部20a起顺次卷绕在第二轿厢吊轮27、28、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第二转向绳轮36、第二驱动绳轮17、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和第二对重吊轮30上,然后到达第四端部20b。
另外,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向绳轮35、36相对于轿厢2的沿着井道1纵深方向的中心线分别对称配置。并且,在井道1内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的控制装置(未图示)。
下面说明动作。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信号被彼此同步地驱动。由此,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彼此同步地旋转,使得轿厢2和对重3升降。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轿厢2和对重3通过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而且轿厢2和对重3通过第一主绳索19和第二主绳索20以2∶1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所以能够减轻施加给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的负载,从而能够使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小型化。由此,能够缩短井道1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能够减小井道1的水平截面积。因此,可以使电梯装置整体缩小。并且,可以减小伴随电梯装置的大容量化而导致的电梯装置的大型化的程度。
并且,由于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将第一和第二主绳索19、20分别导向吊轮25~30的反绳轮31~34,所以能够将大致水平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主绳索19、20的方向转换成大致垂直的方向,从而可以在不与轿厢2和对重3干涉的情况下,将第一和第二主绳索19、20从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导向反绳轮31~34。
并且,由于卷绕有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之间的部分的第一转向绳轮35配置在井道1的上部,所以能够确保第一主绳索19相对于第一驱动绳轮15和第一转向绳轮35的卷绕角度,能够增加曳引能力。由此,能够把第一驱动装置12的驱动力更加可靠地传递给第一主绳索19,可以使轿厢2和对重3更加可靠地升降。
并且,由于卷绕有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之间的部分的第二转向绳轮36配置在井道1的上部,所以能够确保第二主绳索20相对于第二驱动绳轮17和第二转向绳轮36的卷绕角度,能够增加曳引能力。由此,能够把第二驱动装置13的驱动力更加可靠地传递给第二主绳索20,可以使轿厢2和对重3更加可靠地升降。
并且,由于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内,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井道1的水平截面积,可以进一步使电梯装置整体缩小。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一转向绳轮35上,但也可以使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一转向绳轮35上。这样,也能够确保第一主绳索19相对于第一驱动绳轮15和第一转向绳轮35的卷绕角度,能够增加曳引能力。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二转向绳轮36上,但也可以使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二转向绳轮36上。这样,也能够确保第二主绳索20相对于第二驱动绳轮17和第二转向绳轮36的卷绕角度,能够增加曳引能力。
实施方式2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图3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轿厢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轿厢2在纵深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沿着井道1的纵深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在第一转向绳轮35上卷绕有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之间的部分。在第二转向绳轮36上卷绕有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之间的部分。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电梯装置中轿厢2在纵深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轿厢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且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对重3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的后侧,也能够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把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配置在的轿厢2的区域内,从而能够减小井道1的水平截面积。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一转向绳轮35上,但也可以使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一转向绳轮35上。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二转向绳轮36上,但也可以使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二转向绳轮36上。
实施方式3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并且,图6是表示图5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轿厢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轿厢2在纵深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对重3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与第二侧面部2b对置。即,在垂直投影井道1时,对重3在轿厢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轿厢2区域的旁侧。另外,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和纵深方向相互错开地配置。
第二轿厢侧绳索固定部22配置在第二轿厢吊轮28的上方。在第二轿厢侧绳索固定部22上连接有第二主绳索20的第三端部20a。并且,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配置在第二轿厢吊轮27的上方。第二主绳索20从第三端部20a起顺次卷绕在第二轿厢吊轮28、第二轿厢吊轮27、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第二转向绳轮36、第二驱动绳轮17、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和第二对重吊轮30上,然后到达第四端部20b。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电梯装置中轿厢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轿厢2在纵深方向上的尺寸,而且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对重3在轿厢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轿厢2区域的旁侧,也能够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把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内,从而能够减小井道1的水平截面积。
实施方式4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图7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轿厢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轿厢2在纵深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沿井道1的纵深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
这样,即使电梯装置中轿厢2在纵深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轿厢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且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上,对重3在轿厢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轿厢2区域的旁侧,也能够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把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配置在轿厢2的区域内,从而能够减小井道1的水平截面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和4中,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31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一转向绳轮35上,但也可以使第一主绳索19的、在第一驱动绳轮15与第一对重侧反绳轮32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一转向绳轮35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和4中,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轿厢侧反绳轮33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二转向绳轮36上,但也可以使第二主绳索20的、在第二驱动绳轮17与第二对重侧反绳轮34之间的部分卷绕在第二转向绳轮36上。
并且,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确保第一主绳索19相对于第一驱动绳轮15的卷绕角度,也可以将第一转向绳轮35省略。另外,只要能够确保第二主绳索20相对于第二驱动绳轮17的卷绕角度,也可以将第二转向绳轮36省略。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设置成使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主体14、16的上方,但也可以将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2、13设置成使第一和第二驱动绳轮15、17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主体14、16的下方。
并且,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轿厢2和对重3通过两个驱动装置12、13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但也可以通过三个以上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使轿厢2和对重3升降。在该情况下,在轿厢2和对重3上分别设置有对应于各个驱动装置的轿厢吊轮和对重吊轮,在井道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对应于各个驱动装置的轿厢侧反绳轮、对重侧反绳轮以及转向绳轮。并且,轿厢2和对重3通过具有数量与各个驱动装置的台数相同的主绳索的主绳索体悬吊在井道1内。

Claims (4)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驱动绳轮的第一驱动装置,其配置在井道的上部,并使上述第一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垂直;
具有第二驱动绳轮的第二驱动装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并使上述第二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垂直;
轿厢,其通过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上述井道内升降;
对重,其通过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上述井道内升降;
主绳索体,其用于将上述轿厢和上述对重悬吊在上述井道内,并具有第一主绳索和第二主绳索,上述第一主绳索卷绕在上述第一驱动绳轮上,并包括连接在上述井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述第二主绳索卷绕在上述第二驱动绳轮上,并包括连接在上述井道的上部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
第一轿厢吊轮,其设在上述轿厢上,并卷绕有上述第一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一驱动绳轮与上述第一端部之间的部分;
第二轿厢吊轮,其设在上述轿厢上,并卷绕有上述第二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二驱动绳轮与上述第三端部之间的部分;
第一对重吊轮,其设在上述对重上,并卷绕有上述第一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一驱动绳轮与上述第二端部之间的部分;以及
第二对重吊轮,其设在上述对重上,并卷绕有上述第二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二驱动绳轮与上述第四端部之间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
第一轿厢侧反绳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用于将上述第一主绳索从上述第一驱动绳轮导向上述第一轿厢吊轮;
第一对重侧反绳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用于将上述第一主绳索从上述第一驱动绳轮导向上述第一对重吊轮;
第二轿厢侧反绳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用于将上述第二主绳索从上述第二驱动绳轮导向上述第二轿厢吊轮;以及
第二对重侧反绳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用于将上述第二主绳索从上述第二驱动绳轮导向上述第二对重吊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
第一转向绳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并卷绕有以下两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即,上述第一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一驱动绳轮与上述第一轿厢侧反绳轮之间的部分;以及上述第一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一驱动绳轮与上述第一对重侧反绳轮之间的部分;以及
第二转向绳轮,其配置在上述井道的上部,并卷绕有以下两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即,上述第二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二驱动绳轮与上述第二轿厢侧反绳轮之间的部分;以及上述第二主绳索的、在上述第二驱动绳轮与上述第二对重侧反绳轮之间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井道的垂直投影面内,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配置在上述轿厢的区域内。
CNB2004800418074A 2004-09-30 2004-09-30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87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14349 WO2006038256A1 (ja) 2004-09-30 2004-09-30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8063A CN1918063A (zh) 2007-02-21
CN100528728C true CN100528728C (zh) 2009-08-19

Family

ID=36142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4180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8728C (zh) 2004-09-30 2004-09-30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795484B1 (zh)
JP (1) JP4757803B2 (zh)
CN (1) CN100528728C (zh)
WO (1) WO20060382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1558B2 (ja) * 2006-06-01 2012-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1077326B1 (ko) * 2007-06-01 2011-10-2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FI20070562L (fi) * 2007-07-20 2009-01-21 Kone Corp Hissi
CN105883536B (zh) * 2014-12-02 2018-07-31 广东格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1331B2 (ja) * 1999-01-08 2008-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EP1329412B1 (en) * 2000-10-10 2009-12-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device
JP4771586B2 (ja) * 2000-12-08 2011-09-1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JP2002326778A (ja) * 2001-03-02 2002-11-12 Shin Meiwa Ind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立体駐車設備
WO2003043922A1 (de) * 2001-11-23 2003-05-30 Inventio Ag Aufzug mit riemenartigem übertragungsmittel, insbesondere mit keilrippen-riemen, als tragmittel und/oder treibmittel
EP1512652B1 (en) * 2002-06-10 2010-08-1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57803B2 (ja) 2011-08-24
EP1795484B1 (en) 2014-04-02
CN1918063A (zh) 2007-02-21
JPWO2006038256A1 (ja) 2008-05-15
EP1795484A1 (en) 2007-06-13
WO2006038256A1 (ja) 2006-04-13
EP1795484A4 (en)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6882C (zh) 电梯装置
CN1802308A (zh) 电梯装置
CN100528728C (zh) 电梯装置
CN105366507A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和无机房电梯
JP584077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356111A (zh) 电梯装置
CN101356110B (zh) 电梯装置
JP200408323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9215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1448157A (zh) 无机房电梯
CN101291867B (zh) 电梯装置
CN100532234C (zh) 电梯装置
CN106660746B (zh) 无机房电梯
CN100457592C (zh) 电梯装置
CN108290718A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机械安装结构
JP609502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0534887C (zh) 电梯装置
CN101356112A (zh) 电梯装置
JP417245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034445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0572248C (zh) 电梯装置
CN111465569A (zh) 无机房电梯
WO2005121009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31650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5089086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