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879A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33879A CN101233879A CNA2007100343317A CN200710034331A CN101233879A CN 101233879 A CN101233879 A CN 101233879A CN A2007100343317 A CNA2007100343317 A CN A2007100343317A CN 200710034331 A CN200710034331 A CN 200710034331A CN 101233879 A CN101233879 A CN 1012338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een
- blue
- tea
- time
- young cro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为:采摘茶鲜叶→晒青→凉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去红镶边→回潮→包揉造型→干燥。本发明是一种既保留了传统铁观音的花果香味、降低了夏秋茶的苦涩味,又形成了绿茶外形绿、汤色绿的品质特征的茶叶加工方法。本发明的茶叶制作方法首次采用碎边脱落技术,去除了传统乌龙茶的红镶边,在干茶外形和汤色上突破了传统乌龙茶的红褐色而呈绿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茶叶的制作工艺领域,特指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是红、黄、白、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现兼有绿茶的鲜爽,又具有红茶的韵味,尤受消费者青睐。因乌龙茶具有独特的茶果香味和滋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20多年快速发展。但由于乌龙茶长期停留在提供初级产品上,附加值低,效益难以提高。特别是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后,乌龙茶从2002年以后出口受阻,无公害乌龙茶的生产成为国内外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乌龙茶的生产逐步向主产区以外延伸,如山东青岛市突破了北方不能产乌龙茶的“禁区”,广西龙州县成功推广乌龙茶生产。在产品开发上,既有传统铁观音(乌龙茶)独特花果香味,又具有绿茶的绿汤绿叶特征的茶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时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保留了传统铁观音的花果香味、降低了夏秋茶的苦涩味,又形成了绿茶外形绿、汤色绿的品质特征的茶叶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1、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
(1)采摘茶鲜叶;
(2)晒青,采用自然日光晒青,当温度在30-35℃晒青时,晒青时间为25-30分钟;
(3)摇青,“摇青”的次数为3次,依次分为轻摇青、薄摊青和长凉青,第1次时间较短,在摇青机中每分钟12-18转,摇青2分钟即可;一摇摇青时间短,摇出淡淡的“青气”;待青气退后,进行二摇,二摇摇得比一摇稍重,“青气”较一摇稍浓;三摇摇“香”,摇至清香显露;
(4)凉青,第一次凉青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凉青为2小时,第三次凉青为10-15小时;
(5)杀青、去镶边,杀青温度为220℃-240℃,用杀青机械杀青,下机后及时用茶巾布将茶青叶包好适度甩打4-5次,杀青叶的含水量为35-45%,促使红镶边脱落并及时筛除;
(6)回潮和包揉造型;
(7)干燥,遵循低温慢烘的原则,足火温度为60℃-80℃,焙至足干,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7.5%。
在步骤(5)去镶边的过程中,控制杀青温度在220℃-240℃,控制杀青叶出锅时的干湿度即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35-45%,以手握杀青叶沙沙响,不能成团,并且叶缘可呈碎末,出锅叶要马上趁热采用甩打、轻揉等工艺将红镶边去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本发明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整个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所生产的茶叶外形和汤色为绿色,同时拥有青茶独特的花果香味,这样不仅保留了传统铁观音的花果香味、降低了夏秋茶的苦涩味,又形成了绿茶外形绿、汤色绿的品质特征。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茶叶发孝而导致干茶颜色、汤色不绿的技术难题,不但具有绿茶外绿、汤绿及滋味,又具有乌龙茶的香气。本发明的茶叶制作方法首次采用碎边脱落技术,去除了传统乌龙茶的红镶边,在干茶外形和汤色上突破了传统乌龙茶的红褐色而呈绿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为:采摘茶鲜叶→晒青→凉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去红镶边→回潮→包揉造型→干燥。详细过程如下:(1)采摘茶鲜叶。鲜叶基本要求完整、新鲜、均匀,达到二叶至四叶顶芽形成驻芽,小开面或中开面,晴天10时以后至下午6时前采摘最佳。(2)晒青。采回的茶青必须适时晒青,使茶青中的水分适度蒸发,减少细胞水分的含量,使鲜叶柔软,使细胞中的成份进行物理消水及化学发酵的变化。本发明中,“晒青”程度要轻,失水平均在5%左右即可。“晒青”时间在10-30分钟内,视阳光强、弱而定。“晒青”完备后应及时将茶青移入室内凉青散热。凉青时间1小时左右,失水平均在1%。(3)摇青。依次分为轻摇青、薄摊青和长凉青,“摇青”的次数为3次,第1次做青时间较短,在摇青机中每分钟12-18转,摇青2分钟即可。一摇摇青时间短,摇淡淡的“青气”;待青气退后,进行二摇,二摇摇得比一摇稍重,“青气”较一摇稍浓;三摇摇“香”,摇至清香显露。每次摇青后均需薄摊,每平方米凉青筛摊放鲜叶1市斤在右,一摇和二摇摇青后的凉青较短,三摇后采用长凉青。(4)凉青。“凉青”的湿度应严格控制在18℃以下,这也是保证鲜叶轻发酵的关键措施之一。夏天温度较高时,应在空调房内进行,最后一次凉青时间在10-15小时之间,其中的红边红点略占鲜叶的12%。(5)杀青、去镶边。杀青温度为220℃-240℃,可以使用90型燃气杀青机械或110型瓶炒机杀青,杀青时要杀透杀足,以手握茶叶沙沙响,不能成团,杀青叶含水量40%左右为适度。下机后及时用茶巾布将茶青叶包好适度甩打4-5次,促使红镶边脱落并及时筛除,这是保证本发明茶叶外形、汤色、叶底“三绿”的先决条件。(6)回潮和包揉造型。回潮、包揉、速成球。杀青叶经摊放,用布巾遮盖或用清洁食用塑料袋,促使杀青叶梗叶水分平衡。经回潮后的茶叶,方可以包揉,以免产生产量碎末。注意“速包”作业要熟练,在包揉工艺流程的每一道“松包”工序中,都要筛去碎末,以保证本发明茶叶外形、汤色、叶底“三绿”和花果香的品质特点。(7)干燥。应掌握低温慢烘的原则。根据产量的多少可选用自动烘干机或小烘笼,足火温度60℃-80℃,焙至足干,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7.5%,干燥后的茶叶应及时真空包装,低温贮藏,以利于品质的保持。
在上述过程中,要保持产茶叶有花果香味(如兰花香、金银花、栀子花、桂花、苹果香),“做青”的过程非常关键,不同的“做青”方式对茶叶品质、香气的影响很大,做青的主要内容包括:晒青、凉青、摇青。
一、“晒青”和“凉青”
(一)“晒青”的作用。1、散出部分水分,便于摇青;2、在光热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以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
(二)“晒青”的方法。采用自然日光晒青。
(三)“晒青”程度。晒青影响做青全过程,一般应掌握:1、叶片光泽消失,转变暗绿色,发出微青草气;2、叶片柔轻,第一、二叶下垂,嫩梗折弯而不脆断;3、晒青叶失水率在5%左右。
(四)“凉青”。可散发叶间热量,减缓失水和化学变化速度,使梗叶中水分经输导而分布均匀。凉青或摊青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6℃-24℃。
1、晒青叶凉青时间30分钟左右;
2、第一、二次摇青叶摊放时间1.5-2小时;
3、第三次摇青叶摊放时间10-15小时,湿度控制在65-75%。
二、“摇青”
(一)“摇青”的作用
1、擦破叶缘细胞,加速酶促氧化作用;
2、促进茶青走水,改变水分散发方式;
3、为叶内各种变化提供外力作用。
(二)“摇青”的方法及过程
摇青过程简明表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作用 | 摇活(促进变化) | 摇强(鲜叶走水) | 摇香(轻度发酵) |
摇青转数 | 25-60 | 65-110 | 110-180 |
时间 | 2-3分钟 | 4-6分钟 | 6-10分钟 |
凉青时间 | 1小时左右 | 1.5-2小时 | 10-15小时 |
鲜味状况 | 青味退,叶片稍平伏 | 青味退,叶片浅绿 | 味清纯香气显露,叶色黄绿,略显红边 |
三、天气状况与做青措施
在做青过程中,由于每天的天气状况不同,要相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见下表
天气特点 | 做青对应措施 |
高温、高湿 | 轻摇、短凉、提早炒青 |
高温、低湿 | 轻摇、短凉、地面洒水、防风 |
一般天气 | 正常做青 |
低温、低湿 | 轻重摇、厚摊、长凉 |
四、杀青
杀青的锅温控制在220℃-240℃,采用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快速短时,在做型过程中烘炒1-2次。待茶叶做成紧结、重实、螺状的外形后即可进行定型2-4小时,然后烘干,低温贮存。
综上所述,通过长期的实验,本发明的茶叶制作方法在做青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保持温度为16-18℃、湿度60-65%,这样对成茶的香气和色泽最好。(2)“摇青”3-4次的干茶的品质最佳。(3)第一次摊(凉)青时间在1小时,第二次摊(凉)青在2小时,第三次摊(凉)青10-15小时香气最好,走水均匀,内含花香物质转化充分。(4)采用自然日光晒青,温度在30-35℃晒青时,晒青时间30分钟最为适宜。(5)杀青叶干湿度(含水量)为35-45%充分去除红镶边。
本发明的茶叶制作方法首次采用碎边脱落技术,去除了传统乌龙茶的红镶边,在干茶外形和汤色上突破了传统乌龙茶的红褐色而呈绿色。
去除红镶边关键技术:1、控制杀青温度在220℃-240℃;2、控制杀青叶出锅时的干湿度即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35-45%,以手握杀青叶沙沙响,不能成团,并且叶缘可呈碎末;3、出锅叶要马上趁热采用甩打、轻揉等工艺将红镶边去除。
Claims (2)
1.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
(1)采摘茶鲜叶;
(2)晒青,采用自然日光晒青,当温度在30-35℃晒青时,晒青时间为25-30分钟;
(3)摇青,“摇青”的次数为3次,依次分为轻摇青、薄摊青和长凉青,第1次时间较短,在摇青机中每分钟12-18转,摇青2分钟即可;一摇摇青时间短,摇出淡淡的“青气”;待青气退后,进行二摇,二摇摇得比一摇稍重,“青气”较一摇稍浓;三摇摇“香”,摇至清香显露;
(4)凉青,第一次凉青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凉青为2小时,第三次凉青为10-15小时;
(5)杀青、去镶边,杀青温度为220℃-240℃,用杀青机械杀青,下机后及时用茶巾布将茶青叶包好适度甩打4-5次,杀青叶的含水量为35-45%,促使红镶边脱落并及时筛除;
(6)回潮和包揉造型;
(7)干燥,遵循低温慢烘的原则,足火温度为60℃-80℃,焙至足干,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7.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去镶边的过程中,控制杀青温度在220℃-240℃,控制杀青叶出锅时的干湿度即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35-45%,以手握杀青叶沙沙响,不能成团,并且叶缘可呈碎末,出锅叶要马上趁热采用甩打、轻揉等工艺将红镶边去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343317A CN101233879A (zh) | 2007-01-29 | 2007-01-29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343317A CN101233879A (zh) | 2007-01-29 | 2007-01-29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33879A true CN101233879A (zh) | 2008-08-06 |
Family
ID=3991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343317A Pending CN101233879A (zh) | 2007-01-29 | 2007-01-29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33879A (zh) |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5932A (zh) * | 2009-09-28 | 2010-06-30 | 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鲜型乌龙茶的方法 |
CN101791021A (zh) * | 2010-03-23 | 2010-08-04 | 浙江大学 | 一种清花香夏/秋芽茶的加工方法 |
CN101816346A (zh) * | 2010-05-11 | 2010-09-01 | 陈泽龙 | 炭焙铁观音茶叶的制作方法 |
CN101884354A (zh) * | 2010-08-05 | 2010-11-17 | 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浓香型铁观音的生产方法 |
CN101971890A (zh) * | 2010-11-12 | 2011-02-16 | 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 | 悟道乌龙功夫茶的生产工艺 |
CN102028050A (zh) * | 2010-12-09 | 2011-04-27 | 毛惠康 | 一种高品质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
WO2011054308A1 (zh) * | 2009-11-06 | 2011-05-12 |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 铁观音茶球及其制作工艺 |
CN102144679A (zh) * | 2011-04-15 | 2011-08-10 | 张秋龙 | 大红袍茶的制作工艺 |
CN102232432A (zh) * | 2010-04-22 | 2011-11-09 | 赵凌立 | 一种铁观音茶叶的制作方法 |
CN101416664B (zh) * | 2008-12-01 | 2011-12-07 | 鄢香永 | 酸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 |
CN102488030A (zh) * | 2011-12-08 | 2012-06-13 | 广西乐业县顾式茶有限公司 | 一种夏秋茶制作银茶的方法 |
CN102630770A (zh) * | 2012-05-11 | 2012-08-15 | 广西罗城新科双全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宝坛香茶的加工方法 |
CN102771586A (zh) * | 2012-02-29 | 2012-11-14 | 福建沈佳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甜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067922B (zh) * | 2009-11-19 | 2013-03-27 | 深圳市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加工方法及产品 |
CN103082038A (zh) * | 2011-10-28 | 2013-05-08 | 镇江新区雨泰香茗园艺专业合作社 | 一种去除夏茶粗老气味的绿茶加工方法 |
CN103250818A (zh) * | 2013-05-17 | 2013-08-21 | 安顺市西秀区瀑珠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清香铁观音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444915A (zh) * | 2013-08-09 | 2013-12-18 |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奶香型绿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988926A (zh) * | 2014-04-28 | 2014-08-20 | 贵州雷山县脚尧茶叶厂 | 一种提升低质夏秋茶叶品质的方法 |
CN104222347A (zh) * | 2014-10-16 | 2014-12-24 |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白牡丹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04304524A (zh) * | 2014-10-24 | 2015-01-28 |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乌龙茶的生产工艺 |
CN104920668A (zh) * | 2015-06-24 | 2015-09-23 | 贵州铜仁和泰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岩茶的加工方法及其做青工序使用的做青机 |
CN105454598A (zh) * | 2015-12-25 | 2016-04-06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一种石崖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851282A (zh) * | 2016-05-11 | 2016-08-17 | 山东盛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冰心乌龙茶加工工艺 |
CN106070763A (zh) * | 2016-07-16 | 2016-11-09 |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铁观音白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668228A (zh) * | 2017-10-17 | 2018-02-09 |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栗香型观音绿茶的加工方法 |
-
2007
- 2007-01-29 CN CNA2007100343317A patent/CN10123387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6664B (zh) * | 2008-12-01 | 2011-12-07 | 鄢香永 | 酸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 |
CN101755932A (zh) * | 2009-09-28 | 2010-06-30 | 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鲜型乌龙茶的方法 |
WO2011054308A1 (zh) * | 2009-11-06 | 2011-05-12 |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 铁观音茶球及其制作工艺 |
CN102067922B (zh) * | 2009-11-19 | 2013-03-27 | 深圳市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加工方法及产品 |
CN101791021A (zh) * | 2010-03-23 | 2010-08-04 | 浙江大学 | 一种清花香夏/秋芽茶的加工方法 |
CN101791021B (zh) * | 2010-03-23 | 2012-07-11 | 浙江大学 | 一种清花香夏/秋芽茶的加工方法 |
CN102232432A (zh) * | 2010-04-22 | 2011-11-09 | 赵凌立 | 一种铁观音茶叶的制作方法 |
CN101816346B (zh) * | 2010-05-11 | 2011-08-17 | 陈泽龙 | 炭焙铁观音茶叶的制作方法 |
CN101816346A (zh) * | 2010-05-11 | 2010-09-01 | 陈泽龙 | 炭焙铁观音茶叶的制作方法 |
CN101884354B (zh) * | 2010-08-05 | 2012-02-08 | 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浓香型铁观音的生产方法 |
CN101884354A (zh) * | 2010-08-05 | 2010-11-17 | 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浓香型铁观音的生产方法 |
CN101971890A (zh) * | 2010-11-12 | 2011-02-16 | 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 | 悟道乌龙功夫茶的生产工艺 |
CN101971890B (zh) * | 2010-11-12 | 2012-11-07 | 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 | 乌龙功夫茶的生产工艺 |
CN102028050A (zh) * | 2010-12-09 | 2011-04-27 | 毛惠康 | 一种高品质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
CN102144679A (zh) * | 2011-04-15 | 2011-08-10 | 张秋龙 | 大红袍茶的制作工艺 |
CN102144679B (zh) * | 2011-04-15 | 2012-08-29 | 张秋龙 | 大红袍茶的制作工艺 |
CN103082038A (zh) * | 2011-10-28 | 2013-05-08 | 镇江新区雨泰香茗园艺专业合作社 | 一种去除夏茶粗老气味的绿茶加工方法 |
CN102488030A (zh) * | 2011-12-08 | 2012-06-13 | 广西乐业县顾式茶有限公司 | 一种夏秋茶制作银茶的方法 |
CN102488030B (zh) * | 2011-12-08 | 2013-06-12 | 广西乐业县顾式茶有限公司 | 一种夏秋茶制作银茶的方法 |
CN102771586A (zh) * | 2012-02-29 | 2012-11-14 | 福建沈佳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甜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30770B (zh) * | 2012-05-11 | 2015-11-25 | 广西罗城新科双全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宝坛香茶的加工方法 |
CN102630770A (zh) * | 2012-05-11 | 2012-08-15 | 广西罗城新科双全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宝坛香茶的加工方法 |
CN103250818A (zh) * | 2013-05-17 | 2013-08-21 | 安顺市西秀区瀑珠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清香铁观音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250818B (zh) * | 2013-05-17 | 2015-12-09 | 安顺市西秀区瀑珠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清香铁观音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444915A (zh) * | 2013-08-09 | 2013-12-18 |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奶香型绿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444915B (zh) * | 2013-08-09 | 2014-08-06 |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奶香型绿茶的制作方法 |
CN103988926A (zh) * | 2014-04-28 | 2014-08-20 | 贵州雷山县脚尧茶叶厂 | 一种提升低质夏秋茶叶品质的方法 |
CN104222347B (zh) * | 2014-10-16 | 2016-06-15 |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白牡丹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04222347A (zh) * | 2014-10-16 | 2014-12-24 | 福安市科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白牡丹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04304524A (zh) * | 2014-10-24 | 2015-01-28 |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乌龙茶的生产工艺 |
CN104920668A (zh) * | 2015-06-24 | 2015-09-23 | 贵州铜仁和泰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岩茶的加工方法及其做青工序使用的做青机 |
CN105454598A (zh) * | 2015-12-25 | 2016-04-06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一种石崖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454598B (zh) * | 2015-12-25 | 2019-09-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一种石崖茶的加工方法 |
CN105851282A (zh) * | 2016-05-11 | 2016-08-17 | 山东盛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冰心乌龙茶加工工艺 |
CN106070763A (zh) * | 2016-07-16 | 2016-11-09 |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铁观音白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668228A (zh) * | 2017-10-17 | 2018-02-09 |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栗香型观音绿茶的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33879A (zh)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
CN102217683B (zh) |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 |
CN101507454B (zh) | 一种兰花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2578317B (zh) | 茉莉花龙井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2415453B (zh) | 一种金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171051B (zh) |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兰花香型红茶的方法 | |
CN101933543B (zh) | 一种制备白茶的工艺方法 | |
CN103262919A (zh) | 一种提高天尖黑毛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 |
CN103229860A (zh) | 一种红茶的制作加工工艺 | |
CN102578313A (zh) | 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 | |
CN103005028A (zh) |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1161086A (zh) | 怡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6561847A (zh) |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583724A (zh) | 一种红茶及其制作工艺 | |
CN103315076A (zh) | 一种用白叶1号白茶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948501A (zh) | 有机高山乌龙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3609758B (zh) | 一种岭头单丛黄金片茶的制茶工艺 | |
CN102488030A (zh) | 一种夏秋茶制作银茶的方法 | |
CN106720508A (zh) | 一种瀑布红的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1411367B (zh) | 武侯春茶叶加工工艺 | |
CN103431094A (zh) | 复合风味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168863B (zh)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
CN105707301A (zh) | 一种高山红乌龙茶及其加工制备方法 | |
CN103082046A (zh) | 条索状凤凰单丛红茶制作方法 | |
CN103891937B (zh) | 单枞尖头多瓣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57 |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Zhang K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
|
C57 |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Zhang K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before expiration of term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