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684962A - 共聚聚酯及包含其的聚酯纤维 - Google Patents

共聚聚酯及包含其的聚酯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4962A
CN104684962A CN201380049834.5A CN201380049834A CN104684962A CN 104684962 A CN104684962 A CN 104684962A CN 201380049834 A CN201380049834 A CN 201380049834A CN 104684962 A CN104684962 A CN 104684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xyethylene glycol
copolyeste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resent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8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4962B (zh
Inventor
堤贤一
鹿野秀和
荒西义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684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4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4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4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86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ther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持聚酯优异的特性并且具有高的吸湿特性的共聚聚酯、及含有该共聚聚酯的吸湿性优异的聚酯纤维。本发明的共聚聚酯是共聚合了10~25重量%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20000的聚乙二醇的、主要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聚酯,其特征在于,具有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

Description

共聚聚酯及包含其的聚酯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吸湿性的共聚聚酯及含有其的聚酯纤维。更详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单独纺丝的具有优异吸湿性的共聚聚酯及由含有其的吸湿性优异的聚酯纤维。
背景技术
目前,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代表的聚酯,由于在强度、热稳定性及耐化学药品性等方面优异,所以被广泛使用于纤维、膜及成型体等用途。但是,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质上为疏水性,所以极缺乏吸湿性,在作为衣服使用的情况下,在湿度高时产生”闷热感”,或在冬季湿度低时产生静电,在穿着舒适性上称不上是理想的材料。另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作为树脂或膜等使用时,也存在由于低吸湿性而带电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提出了在聚酯的侧链上共聚具有氧亚烷基二醇的二醇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及在聚酯中共聚含磺酸金属盐的二羧酸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等在聚酯中共聚具有吸湿性能的化合物的方法。但是,通过在聚酯中共聚吸湿成分会将聚酯聚合物整体改性,存在丧失所谓优异的机械特性的聚酯原本具有的优点的问题。
另外,提出了通过将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接枝聚合于聚酯纤维,进一步在接枝聚合后利用碱金属取代这些羧基来赋予吸湿性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该提案存在如下问题:耐光性降低、因吸湿成分附着于组合物或纤维表层导致产生粘滑、经时性强度降低等问题,所以尚未达到实用化。
此外,在纤维的后加工阶段赋予吸湿性的方法中,在染色时或所得的纤维布帛特性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因此,为了在制造纤维的阶段赋予吸湿性且解决前述课题,提出了以具有高的吸湿性的吸湿性树脂作为芯部,并由聚酯的鞘被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4~8。)。但是,在这些芯鞘型复合纤维中,在精制或染色等的热水处理时,由于芯部的吸湿性树脂含水而大幅膨润,所以存在纤维表面出现裂痕(鞘破损),吸湿性树脂向外部流出、染色坚牢度显著的恶化等布帛质量降低这样的问题。
出于抑制该鞘破损的目的,提出了预先由熔融纺丝阶段设置与吸湿性芯成分邻接的中空部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9及10。)。但是,在像该提案那样以具有中空部的截面形状进行纤维化的情况下,在对纤维实施捻丝加工或假捻加工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中发生中空部破坏,与上述情况同样地存在因随后的热水处理导致吸湿聚合物膨润而发生鞘破损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8-82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26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2-74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2-99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4-36161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4-341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8-198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9-132871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9-111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昭52-557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维持聚酯原本优异的特性,并且具有高的吸湿特性的共聚聚酯、及含有该共聚聚酯的吸湿性优异的聚酯纤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本发明的共聚聚酯是共聚了10~25重量%数均分子量8000~20000的聚乙二醇的、主要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聚酯,具有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聚乙二醇的比例为70~99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共聚聚酯,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计),以16℃/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保持5分钟恒温状态,然后进行急剧冷却,再次以16℃/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在此过程中,在200℃以上的范围内观察到的熔解峰存在于251~260℃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吸湿参数△MR为2~10%。
本发明中,可以由所述共聚聚酯获得吸湿性优异的聚酯纤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在维持聚酯原本优异的特性的情况下具有高的吸湿特性的共聚聚酯。本发明的共聚聚酯,吸湿性高,且能够单独地纺丝,所得的聚酯纤维可由单丝制成的编织物等,很好地作为内衣、运动服及衬料等的舒适材料而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共聚聚酯是共聚了10~25重量%的数均分子量8000~20000的聚乙二醇的、主要的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聚酯。
本发明中,主要的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酯是指,将作为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及它们的酯形成衍生物、和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作为主要成分的聚酯。优选全部二醇成分中乙二醇占80摩尔%以上,更优选占90摩尔%以上的聚酯。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例如20摩尔%以下的范围,作为乙二醇以外的二醇成分,也可以共聚环己烷二甲醇、丁二醇、新戊二醇及二乙二醇等。
为了赋予本发明的共聚聚酯吸湿性,必须共聚上聚乙二醇。
对于本发明中作为共聚成分所用的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为8000~20000是重要的。数均分子量通过末端基定量法测定。末端基定量法是由NMR的末端基与主链的积分比而求出分子量的方法。
对于本发明,在由聚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共聚聚酯中,发现通过使聚乙二醇为特定的数均分子量,使吸湿特性变得极大。具体而言,通过使用数均分子量为8000以上的聚乙二醇,吸湿性能变得极大。虽然该原因尚未明确,但可认为在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以上时,由于聚合物中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特异的结构而使吸湿性能变得极高。
另外,若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超过20000,则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反应性降低,所以发生制丝性恶化、或聚乙二醇在热水中溶出这样的问题。
对于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从共聚聚酯的成型性,特别是制丝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000以下,更优为10000以下。
本发明的共聚聚酯中聚乙二醇的共聚比例必须为10~25重量%。若聚乙二醇的共聚比例小于10重量%,则得不到共聚聚酯的吸湿性,吸湿性成为与未共聚上聚乙二醇的聚酯同等程度的吸湿性。另外,从熔融成型性,例如制丝性的观点出发,聚乙二醇的共聚比例需要为25重量%以下。若共聚比例超过25重量%,则有不能耐受高温区域下的使用、或所得的成型品的机械强度降低的倾向。另外,在用于制造纤维时,存在不能以单丝使用这样的问题。
通过使聚乙二醇的共聚比例为25重量%以下,纺丝性提高,能够加快纺丝速度,生产性提高,可进一步获得细纤度纤维。对于聚乙二醇的共聚比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以下。
在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二醇共聚的情况下,除由聚乙二醇形成的非晶结构和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非晶结构之外,所得的共聚聚酯还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二醇共存的非晶结构。
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共存的非晶结构中,形成有主要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二醇共存的非晶结构,和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在本发明的共聚聚酯中,这些非晶结构中,需要具有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
本发明中,由于具有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从而吸湿性能变高,进而纺丝性等成型性也变得良好。
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可通过使用温度调幅差示扫描量热仪(TM-DSC)来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而得知。具体而言,利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
将共聚聚酯在290℃的温度下熔融后,在25℃的温度的水中充分冷却。将已冷却的共聚聚酯在25℃下干燥,去除附着于表面的水分,获得测定样品。在温度范围-85~300℃、升温速度2℃/分钟、氮气环境下,使用TM-DSC测定所得的样品的相转变行为,将DSC信号分离成可逆的成分和不可逆的成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可通过可逆的成分观测。
若确认由TM-DSC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聚乙二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67℃)高、且为0℃以下,则可以确认存在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
另外,本发明中的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若聚乙二醇的比例为70重量%以上,则吸湿性更高,为优选实施方式。聚乙二醇的比例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
另外,本发明中的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若聚乙二醇(PEG)比例为99重量%以下,则在用于制造纤维时,能够以单丝使用。聚乙二醇比例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下。
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聚乙二醇的比例,通过温度调幅差示扫描量热仪(TM-DSC)来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obs(单位为K)),可根据Couchman的下式(式1)由玻璃化转变温度算出。
T g , obs . = X PET ΔC p , PET T g , PET + X PEG ΔC p , PEG T g , PEG X PET ΔC p , PET + X PEG ΔC p , PEG ···(式1)
(式1中,XPET为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量分率,XPEG为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聚乙二醇的重量分率,XPET=1-XPEG成立。另外,△Cp,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体的玻璃化转变前后的热容量差(△Cp,PET=0.4052Jg-1K-1),△Cp,PEG为聚乙二醇单体的玻璃化转变前后的热容量差(△Cp,PEG=0.8672Jg-1K-1),Tg,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PET=342K),Tg,PEG表示聚乙二醇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PEG=206K)。)。
由于本发明的共聚聚酯为耐热性高且吸湿性优异的共聚聚酯,所以进行熔融成型,可很好地用于纤维、薄膜及成型品等,特别是可以很好地用作合成纤维的原料。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具有充分的吸湿性,吸湿参数(△MR)优选为2%以上。吸湿参数(△MR)更优选为4%以上。另外,若共聚聚酯的吸湿参数为10%以下,则有纺丝性、拉伸性变得良好的倾向,是优选实施方式。
这里,吸湿参数(△MR)是指,将以20℃×65%R.H.的标准状态调湿稳定化了的试料移至30℃×90%R.H.的高湿状态,24小时后的重量增加量(g)除以试料的绝对干燥重量(g)所得的值(%)。这里,绝对干燥重量(g)是指,以105℃的温度进行干燥且干燥至观察不到重量变化为止的试料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共聚聚酯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添加氧化钛、碳黑等颜料、烷基苯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抗着色剂、耐光剂、及抗静电剂等。
本发明的共聚聚酯通过酯交换法或酯化法等聚合方法来制造。在酯交换法的情况下,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对苯二甲酸的酯形成衍生物和乙二醇,在酯交换催化剂的存在下,在150~25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然后添加稳定剂和聚合催化剂等,在500Pa以下的减压下加热至260~300℃的温度,反应3~5小时,由此可以获得共聚聚酯。
另外,在酯化法的情况下,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在氮气加压下,在150~260℃的温度下进行酯化反应,在酯化反应结束后,添加稳定剂和聚合催化剂等,在500Pa以下的减压下加热至260~300℃的温度,反应3~5小时,由此可以获得共聚聚酯。
在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制造中,作为聚乙二醇的添加时期,可以在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前,与其它原料一同加入,另外,也可以在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结束后至聚合反应开始之前添加,但后者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数均分子量为8000以上的聚乙二醇可以以薄片或粉末等固体状态获取。在添加聚乙二醇时,加热至70℃以上的温度以熔融的状态添加,在聚缩合反应的减压开始前使其充分地分散,由此聚乙二醇变得容易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反应,所得的共聚聚酯可以具有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吸湿性能变高。
另外,因为所得的共聚聚酯即使在单独型纤维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纺丝性、可加速纺丝速度,提高生产性,可进一步获得细纤度纤维,所以是优选的实施方式。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共聚聚酯时所用的酯交换催化剂,可举出乙酸锌、乙酸锰、乙酸镁及四丁氧基钛等。另外,作为聚合用催化剂,可举出三氧化锑、二氧化锗等。
本发明的共聚聚酯,具体而言可通过下列的方法获得。
将通过酯化反应所得的对苯二甲酸双-β-羟乙酯的低聚物(以下有时称为BHT。)冷却,制成固体状态,然后进行粉碎,获得粉末状的BHT。将粉末状的BHT和粉末状的聚乙二醇充分混合,然后将它们加入至聚缩合反应装置内,一边搅拌、一边以250~270℃的温度熔融。向熔融了的BHT与聚乙二醇的混合物中添加稳定剂和聚合催化剂等,在500Pa以下的减压下加热至260~300℃的温度,反应3~5小时,由此可以获得共聚聚酯。
另外,使用酯交换反应装置或酯化反应装置合成BHT后,在通过传输管将BHT从这些反应装置移送至聚缩合反应装置时,通过在传输管的中途注入熔融的聚乙二醇,并在聚缩合反应装置中立即搅拌,使聚乙二醇微分散。然后,在熔融了的BHT与聚乙二醇的混合物中添加将稳定剂和聚合催化剂等,在500Pa以下的减压下加热至260~300℃的温度,反应3~5小时,由此可以获得共聚聚酯。此过程中,在传输管中设置过滤器,若在BHT即将通过过滤器之前注入聚乙二醇,则通过传输管中途的过滤器容易使聚乙二醇分散在BHT中。
本发明的共聚聚酯可以使用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真空成型及注射成型等成型方法制成各种树脂成型品。尤其是,若利用熔融纺丝将共聚聚酯纤维化,则吸湿性能容易发挥,是优选的实施方式。
作为使用了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纤维,优选所构成的纤维整体的20~100重量%为本发明的共聚聚酯。在本发明的共聚聚酯低于20重量%的情况下,几乎观察不到使吸湿脱湿性提高的效果。另外,从充分的吸湿脱湿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全体纤维的50~100重量%由本发明的共聚聚酯构成。
尤其是,通过纤维整体(100%)由本发明的共聚聚酯构成,即实质上形成单独型纤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纤维的吸湿性。
另外,在现有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中,存在因吸湿造成的膨润导致鞘发生破裂等的问题,但通过以单独丝的形式使用含有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纤维,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通过以单独丝的形式使用含有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纤维,由于共聚聚酯在表面露出,所以具有吸湿速度变快的效果。
含有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纤维的吸湿性,在决定酷暑时的衣服的舒适性方面是重要的标准。在作成衣料时,为了能赋予舒适性,吸湿参数(△MR)优选为2.0%以上。此外,从舒适性的观点出发,吸湿参数(△MR)更优选为4.0%以上。但是,若含有共聚聚酯的纤维的吸湿性参数超过20%,则有时对纤维的特性造成影响。例如,有时强度降低、耐光性恶化变大,变得不适于在衣料用途等中使用。吸湿参数更优选为10%以下。
含有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纤维的单丝纤度,从适于需要吸湿性的衣料用途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dtex以下。单丝纤度更优选为5dtex以下。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获得更细的单丝纤度的纤维,也可以获得1dtex以下的纤维。
含有本发明的共聚聚酯的纤维可通过熔融纺丝工序制造。具体而言,将本发明的共聚聚酯加热至280~300℃的温度并从喷丝头中熔融排出。从喷丝头排出的丝条通常在纺出后经冷却并卷取。
另外,至于纺丝速度,通过设为500m/分钟~10000m/分钟,可以产生分子取向,在后续的拉伸工序中可以提高工序通过性。
另外,含有发明的共聚聚酯的纤维的制造工艺也可以采用先暂时卷取纺出的丝条,再使用拉伸机对该丝条进行拉伸的方法;或不暂时卷取纺出的丝条而是连续进行纺丝拉伸工序的直接纺丝拉伸方式等工艺
实施例
A.吸湿参数(△MR):
准备3g的测定试料,测定其绝对干燥重量(Wd)。将该试料在调湿成20℃×65%R.H.的状态的恒温恒湿机(エスペック制LHU-123)中放置24小时,测定成为平衡状态的试料重量(W20),接着,将恒温恒湿机的设定变更为30℃×90%R.H.,测定进一步放置24小时后的重量(W30),根据下述公式I求出吸湿参数。
·吸湿参数(△MR)=(W30-W20)/Wd(%)      公式I
B.玻璃化转变温度、PEG比例:
使用温度调幅差示扫描量热仪(TM-DSC),在氮气环境下,以2℃/分钟的速度从-85℃升温至300℃的温度,求出在可逆成分所观测到的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装置:TA Instruments制DSC Q1000
·数据解析:TA Instruments制ユニバーサル アナリシス 2000
另外,由所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下述(式1)算出PEG比例。
T g , obs . = X PET ΔC p , PET T g , PET + X PEG ΔC p , PEG T g , PEG X PET ΔC p , PET + X PEG ΔC p , PEG ···(式1)
(式1中,XPET为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量分率,XPEG为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的聚乙二醇的重量分率,XPET=1-XPEG成立。另外,△Cp,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体的玻璃化转变前后的热容量差(△Cp,PET=0.4052Jg-1K-1),△Cp,PEG为聚乙二醇单体的玻璃化转变前后的热容量差(△Cp,PEG=0.8672Jg-1K-1),Tg,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PET=342K),Tg,PEG表示聚乙二醇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PEG=206K)。)。
C.纺丝性:
在150℃的温度下真空干燥10小时,在纺丝温度290℃、纺丝速度1000m/分钟、喷丝头口径0.23μm-12H(孔)的条件下,以下述基准评估进行1kg纺丝时的断丝频率。将一次断丝都没有评估为○、将确认有断丝但少且在不妨碍操作性的范围评估为△、将经常发生断丝评估为×。将○和△视为合格。
D.拉伸性:
以下述基准评估对通过纺丝而得到的未拉伸丝以拉伸温度80℃、拉伸倍率2.7倍的条件进行拉伸时的断丝频率。将一次断丝都没有评估为○、将确认有断丝但少且不妨碍操作性的范围评估为△、将经常发生断丝评估为×。将○和△视为合格。
E.熔融峰
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计),以升温速度16℃/分钟升温至300℃,保持5分钟恒温状态后,进行急剧冷却,再次以升温速度16℃/分钟升温至300℃,在此过程中,将所发现的吸热峰作为熔融峰。
(实施例1)
在将酯交换反应装置和聚缩合反应装置用设置有400目的过滤器的传输管连结起来的反应装置的酯交换反应装置中,加入429g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274g的乙二醇、以及0.1g的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乙酸锰,一边在140~240℃的温度下馏去甲醇、一边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向其中添加0.15g的磷酸三甲酯,从而合成BHT。然后,在通过传输管将BHT从酯交换反应装置移送至聚缩合反应装置时,将加热至70℃的温度而熔融的分子量8300(三洋化成工业社制的PEG6000)的聚乙二醇75g注入通过过滤器前的传输管中,在移送结束的同时开始搅拌。接着,在聚缩合反应装置中加入0.1g的作为抗氧化剂的Irganox1010(BASF社制)、0.1g的作为消泡剂的聚硅氧烷、及0.15g的作为聚合催化剂的三氧化锑,在100Pa的减压下、290℃温度的条件下,进行3小时聚合。然后,将所得的共聚聚酯以线股状排出到冷水中,立即进行切粒而获得聚酯颗粒。
这样得到的共聚物中所共聚的聚乙二醇的比例为15重量%。另外,所得的共聚聚酯的△MR为3.2%,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9℃和90℃。将低温侧的Tg作为聚乙二醇多的非晶结构的Tg,算出聚乙二醇的比例,结果,聚乙二醇的比例为89%。
接着,将所得的共聚聚酯颗粒以150℃的温度真空干燥10小时,在纺丝温度290℃、排出量32g/分钟、纺丝速度1000m/分钟、喷丝头口径0.23μm-24H(孔)的条件下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性良好且未观察到断丝。然后,在拉伸温度80℃、拉伸倍率3.3倍的条件下进行拉伸。在拉伸时,未发生断丝或单丝的缠绕,在拉伸性方面也良好。
含有所得的共聚聚酯的纤维的总纤度为97dtex(单丝纤度4dtex),△MR为4.0%,为吸湿性优异的纤维。
(实施例2~4、比较例1~2)
除将PEG的共聚比例变更为表1所示的值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实施。结果在表1中示出。
如实施例2~4,PEG的共聚比例为本发明的范围内时能够获得吸湿性高的聚酯纤维。但是,如比较例1~2,PEG的共聚比例为本发明的范围外时吸湿特性低或在纺丝时或拉伸时常发生断丝,未能获得所期望的聚酯纤维。
(实施例5~6、比较例3~4)
除将PEG的分子量变更为表2所示的值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实施。将结果在表2中示出。
(比较例5)
除未从传输管注入聚乙二醇而是以粉状直接添加至聚缩合反应装置中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结果在表2中示出。
如实施例6,在PEG的分子量为20000时,在拉伸性方面确认稍微有断丝,但是为操作性上无问题的程度。但是,如比较例4,在PEG的分子量为100000时,纤维发生原纤化,纺丝性和拉伸性恶化。这是由于PEG的分子量高达100000,PEG不能进行共聚反应而是形成共混的状态。
如实施例5,在PEG的分子量为10000时,纺丝性、拉伸性均无问题。
另外,如比较例3,在PEG的分子量为3200时,有断丝、纺丝性差、且拉伸性也差。
另外,如比较例5,以粉状添加PEG的情况下,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7℃,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PEG的比例为100%。即,不是聚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而是聚乙二醇单独的非晶结构。此外,所得的聚合物系纺丝性差而不能获得纤维。

Claims (5)

1.一种共聚聚酯,其是共聚合了10~25重量%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20000的聚乙二醇的、主要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聚酯,其特征在于,具有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聚酯,其特征在于,主要含有聚乙二醇的、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存的非晶结构中聚乙二醇的比例为70~99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聚酯,其特征在于,用DSC即差示扫描量热计以16℃/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保持5分钟恒温状态,然后进行急剧冷却,再次以16℃/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此过程中,在200℃以上的范围内观察到的熔融峰存在于251~260℃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聚酯,其特征在于,吸湿参数ΔMR为2~10%。
5.一种聚酯纤维,其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聚酯。
CN201380049834.5A 2012-09-26 2013-09-18 共聚聚酯及包含其的聚酯纤维 Active CN104684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2031 2012-09-26
JP2012212031 2012-09-26
PCT/JP2013/075118 WO2014050652A1 (ja) 2012-09-26 2013-09-18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4962A true CN104684962A (zh) 2015-06-03
CN104684962B CN104684962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38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834.5A Active CN104684962B (zh) 2012-09-26 2013-09-18 共聚聚酯及包含其的聚酯纤维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090308B2 (zh)
KR (1) KR102079522B1 (zh)
CN (1) CN104684962B (zh)
MY (1) MY164820A (zh)
TW (1) TWI607034B (zh)
WO (1) WO201405065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0473A (zh) * 2018-10-29 2019-03-08 东莞宝丽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非硅抗静电亲水蓬松柔软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US20210325325A1 (en) * 2018-08-31 2021-10-21 Bursa Teknik Universitesi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fiber composi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2980B2 (ja) * 2014-03-25 2019-10-02 東レ株式会社 相分離構造を有する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73343B1 (ko) 2015-05-06 2016-11-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WO2019146660A1 (ja) * 2018-01-25 2019-08-01 東レ株式会社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7059850B2 (ja) * 2018-07-26 2022-04-26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94A (zh) * 1995-01-25 1996-11-13 东丽株式会社 吸湿性共聚聚酯及用其制造的吸湿性纤维
JP2006104379A (ja) * 2004-10-07 2006-04-20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よりなるポリエステル成形品及び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CN102041578A (zh) * 2010-11-16 2011-05-04 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可吸湿伸长的改性聚酯丝状结构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270Y1 (zh) 1968-12-12 1973-03-03
JPS5255721A (en) 1975-10-29 1977-05-07 Teijin Ltd Conjugate fiber
JPS5917224B2 (ja) 1975-12-11 1984-04-20 帝人株式会社 キユウシツセイポリエステルセンイノ セイゾウホウ
JPS5933894B2 (ja) * 1977-02-10 1984-08-18 東レ株式会社 写真フイルム
JPS60217234A (ja) * 1984-04-11 1985-10-30 Nippon Ester Co Ltd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JPH0226985A (ja) 1988-07-11 1990-01-29 Asahi Chem Ind Co Ltd 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H0299612A (ja) 1988-09-30 1990-04-11 Kuraray Co Ltd 吸湿性繊維
JP2618767B2 (ja) 1991-05-17 1997-06-1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カップリング
JPH04361616A (ja) 1991-06-07 1992-12-15 Toray Ind Inc 吸湿性に優れた芯鞘型複合繊維
JP3291922B2 (ja) * 1994-07-21 2002-06-17 東レ株式会社 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3284851B2 (ja) 1995-10-16 2002-05-20 東レ株式会社 吸湿性、染色堅牢性に優れた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39315B2 (ja) 1995-01-25 2001-02-26 東レ株式会社 吸湿性に優れた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を用いた吸湿性複合繊維
JPH09132871A (ja) 1995-11-01 1997-05-20 Unitika Ltd 吸水性吸湿性繊維布帛
JPH09217231A (ja) * 1996-02-02 1997-08-19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
JP2002020933A (ja) * 2000-07-06 2002-01-23 Teijin Ltd 複合繊維
JP2005154450A (ja) * 2003-11-20 2005-06-16 Teijin Fibers Ltd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及び分割型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
JP2009084357A (ja) * 2007-09-28 2009-04-23 Toray Ind Inc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2030893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94A (zh) * 1995-01-25 1996-11-13 东丽株式会社 吸湿性共聚聚酯及用其制造的吸湿性纤维
JP2006104379A (ja) * 2004-10-07 2006-04-20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よりなるポリエステル成形品及び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CN102041578A (zh) * 2010-11-16 2011-05-04 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可吸湿伸长的改性聚酯丝状结构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陆晓中 等: "PET/PEG共聚酯及共混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25325A1 (en) * 2018-08-31 2021-10-21 Bursa Teknik Universitesi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fiber compositions
US11988623B2 (en) * 2018-08-31 2024-05-21 Bursa Teknik Universitesi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fiber compositions
CN109440473A (zh) * 2018-10-29 2019-03-08 东莞宝丽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非硅抗静电亲水蓬松柔软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50652A1 (ja) 2014-04-03
MY164820A (en) 2018-01-30
TW201420633A (zh) 2014-06-01
CN104684962B (zh) 2016-12-28
KR102079522B1 (ko) 2020-02-20
TWI607034B (zh) 2017-12-01
KR20150063351A (ko) 2015-06-09
JPWO2014050652A1 (ja) 2016-08-22
JP6090308B2 (ja)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4962A (zh) 共聚聚酯及包含其的聚酯纤维
JP4423882B2 (ja) ポリ乳酸繊維
WO2008029934A1 (fr) Fibre d'acide polylactiqu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TW200909512A (en) Polylactic acid composition and fiber composed of the same
TW200407471A (en) 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bicomponent fibers
KR102568693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섬유,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성형체
JP2008057082A (ja) ポリ乳酸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JP2013087153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吸湿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WO2017022569A1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繊維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Wang et al. Tailo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 of 3D protein-polymer biocomposite materials: A study of pressure-induced silk fibroin/poly (L-lactic acid) foams
JP5993869B2 (ja) ポリマー材料
Kabe et al. Process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melt-spun fibers of P (3HB)/UHMW-P (3HB) identical blend
JP3547842B2 (ja) 抗ピリング性異形断面繊維の製造方法
KR101424819B1 (ko) 상압 카치온 염료 가염성 코폴리에스터 극세 섬유 및 그제조방법
JPS6360127B2 (zh)
JPS63315604A (ja)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15045001B (zh) 一种高熔点pbat共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77363A (ko) 내마모성을 갖는 폴리에스터 멀티필라멘트의 제조방법
KR102276231B1 (ko) 심색성이 우수한 단독방사섬유용 폴리에스테르 조성물,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단독방사섬유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0255128A (ja) 丸編地および繊維製品
CN116333283A (zh) 可溶性高收缩聚酯及纤维
JPH0598512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Wu et al. Preparation and melt-spun applications of PA6-based Poly (Amide-Ether) copolymers phase change fibers with passive temperature management
JP2013076187A (ja) 捲縮糸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てなる繊維構造体
JP200826686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短繊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