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7207U - 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27207U CN212627207U CN202021072915.0U CN202021072915U CN212627207U CN 212627207 U CN212627207 U CN 212627207U CN 202021072915 U CN202021072915 U CN 202021072915U CN 212627207 U CN212627207 U CN 2126272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bevel gear
- fixedly connected
- robot
- driven b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底座、外壳、显示屏、驱动轮、充电接口和机器人内置模块,所述机器人内置模块的表面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外壳表面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底座下方对称安装有驱动轮,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感应装置感应传输信号至机器人内置模块,进而控制双头电机带动传动装置进行传动,带动调节装置工作,快速增加机器人的支撑面,使其更稳定,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大多数机器人基本都在人多的地方进行工作,例如商场内部,难免会磕磕碰碰,不能够保证其自身的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保证自身稳定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底座、外壳、显示屏、驱动轮、充电接口和机器人内置模块,所述机器人内置模块的表面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外壳表面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底座下方对称安装有驱动轮,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内部对称设置有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有四个,所述调节装置与传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与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外壳表面安装有感应装置,且感应装置有四个,所述感应装置与底座滑动连接,通过感应装置感应传输信号至机器人内置模块,进而控制双头电机带动传动装置进行传动,带动调节装置工作,快速增加机器人的支撑面,使其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轴、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双头电机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双头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外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且第二从动锥齿轮有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均与底座转动连接,通过传动带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调节装置运转,结构简单。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活动柱、支撑块、 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主动锥齿轮和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 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呈现 棱柱形,所述活动柱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多 个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表面固定 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表 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块,增大机器人的支撑半径和支撑面,使其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板、升降板、电动伸缩杆和竖杆,所述活动柱表面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竖杆,所述竖杆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伸长,带动升降板与地面接触,增加机器人的支撑面,起到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竖板、弹簧和保护板,所述外壳表面对称安装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底座上表面对称设置有保护板,且保护板有四个,所述保护板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保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与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感应保护板受到的力,传输信号至机器人内置模块,保护板能够对外壳形成保护,避免其因磕碰而损伤。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双头电机、压力传感器和电动伸缩杆均与机器人内置模块通过导线连接,精准控制机器人的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器人外壳表面安装多个压力传感器感应,保护板传递的压力,当机器人受到磕碰时,保护板会向着外壳的方向移动,进而弹簧被压缩,产生的反作用作用于竖板,竖板与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由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数值,如若超过预设值,则传输信号至机器人内置模块,机器人内置模块控制双头电机启动,带动两个连接轴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两个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转动,第一传动杆转动带动与其通过螺纹连接的活动柱向着远离双头电机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板向着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同时四个电动伸缩杆伸长,带动升降板向着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地面接触,当限位块到达限位槽另一端时双头电机关闭,升降板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第二传动杆带动与其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块向下移动直至与地面接触,增加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活动柱延伸至底座外的部分形成力臂,增加了机器人的稳定性,一定时间过后,有机器人内置模块控制电动伸缩杆收缩,双头电机启动,带动活动柱向着第一传动杆的方向移动,支撑块向着靠近底座的方向移动,恢复至初始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伸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感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外壳;3、显示屏;4、驱动轮;5、充电接口;6、机器人内置模块;7、双头电机;8、传动装置;9、调节装置;10、伸缩装置; 11、感应装置;12、连接轴;13、主动锥齿轮;14、第一从动锥齿轮;15、第二从动锥齿轮;16、第一传动杆;17、第二传动杆;18、活动柱;19、支撑块;20、保护板;21、限位槽;22、限位块;23、固定板;24、升降板; 25、电动伸缩杆;26、竖杆;27、压力传感器;28、竖板;2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底座1、外壳2、显示屏3、驱动轮4、充电接口5和机器人内置模块6,所述机器人内置模块6的表面安装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表面安装有充电接口5,所述外壳2表面远离底座1的一端安装有显示屏3,所述底座1下方对称安装有驱动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双头电机7,所述双头电机7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8,起到传动作用,能够带动调节装置9进行调节,所述传动装置8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内部对称设置有调节装置9,且调节装置9有四个,所述调节装置9与传动装置8 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9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装置10,能够在增加机器人的支撑面,使其更加稳定,所述伸缩装置10 与调节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表面安装有感应装置11,且感应装置11 有四个,所述感应装置11与底座1滑动连接,机器人内置模块6与现有的型机器人内部结构类似,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次不再赘述,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的实现方法是采用超声波定位返航,超声波定位返航,其原理接近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在一定的距离内检测到目标,并向目标靠近,最终完成返航,充电接口5与相应的充电桩进行对接,为现有的成熟技术。
请参阅图2,所述传动装置8包括连接轴12、主动锥齿轮13、第一从动锥齿轮1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5,所述双头电机7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远离双头电机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3,所述主动锥齿轮13的外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5,且第二从动锥齿轮15有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1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5均与底座1转动连接,起到传动作用,通过主动锥齿轮13、第一从动锥齿轮1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5的传动能够同时带动第一传动杆16和第二传动杆17转动。
请参阅图3,所述调节装置9包括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活动柱18、支撑块19、限位槽21和限位块22,所述主动锥齿轮13和第一从动锥齿轮1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6,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动柱18,所述活动柱18呈现棱柱形,所述活动柱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21,所述限位块 22与限位槽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7,所述第二传动杆17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7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块19,能够调节机器人的支撑半径。
请参阅图4,所述伸缩装置10包括固定板23、升降板24、电动伸缩杆 25和竖杆26,所述活动柱18表面远离主动锥齿轮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内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5,所述电动伸缩杆25远离固定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4,所述升降板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竖杆26,所述竖杆26与固定板23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25伸长,带动升降板24与地面接触,进而增加支撑面,使得机器人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5,所述感应装置11包括压力传感器27、竖板28、弹簧29和保护板20,所述外壳2表面对称安装有多个压力传感器27,所述底座1上表面对称设置有保护板20,且保护板20有四个,所述保护板20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29,所述弹簧29远离保护板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28,所述竖板28与压力传感器27固定连接,能够进准感应因磕碰而带来的压力,传输信号至机器人内置模块6,通过保护板20受力挤压弹簧29,弹簧29产生反作用力作用于竖板28,竖板28与压力传感器27固定连接,进而被压力传感器27感应。
所述显示屏3、双头电机7、压力传感器27和电动伸缩杆25均与机器人内置模块6通过导线连接,精准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底座(1)、外壳(2)、显示屏(3)、驱动轮(4)、充电接口(5)和机器人内置模块(6),所述机器人内置模块(6)的表面安装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表面安装有充电接口(5),所述外壳(2)表面远离底座(1)的一端安装有显示屏(3),所述底座(1)下方对称安装有驱动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双头电机(7),所述双头电机(7)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8),所述传动装置(8)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内部对称设置有调节装置(9),且调节装置(9)有四个,所述调节装置(9)与传动装置(8)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9)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装置(10),所述伸缩装置(10)与调节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表面安装有感应装置(11),且感应装置(11)有四个,所述感应装置(11)与底座(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8)包括连接轴(12)、主动锥齿轮(13)、第一从动锥齿轮(1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5),所述双头电机(7)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远离双头电机(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3),所述主动锥齿轮(13)的外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5),且第二从动锥齿轮(15)有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1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5)均与底座(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9)包括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活动柱(18)、支撑块(19)、限位槽(21)和限位块(22),所述主动锥齿轮(13)和第一从动锥齿轮(1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6),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动柱(18),所述活动柱(18)呈现棱柱形,所述活动柱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21),所述限位块(22)与限位槽(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7),所述第二传动杆(17)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7)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块(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10)包括固定板(23)、升降板(24)、电动伸缩杆(25)和竖杆(26),所述活动柱(18)表面远离主动锥齿轮(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内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5),所述电动伸缩杆(25)远离固定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4),所述升降板(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竖杆(26),所述竖杆(26)与固定板(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11)包括压力传感器(27)、竖板(28)、弹簧(29)和保护板(20),所述外壳(2)表面对称安装有多个压力传感器(27),所述底座(1)上表面对称设置有保护板(20),且保护板(20)有四个,所述保护板(20)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29),所述弹簧(29)远离保护板(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28),所述竖板(28)与压力传感器(2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3)、双头电机(7)、压力传感器(27)和电动伸缩杆(25)均与机器人内置模块(6)通过导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2915.0U CN212627207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2915.0U CN212627207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27207U true CN212627207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1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72915.0U Active CN212627207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2720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18349A (zh) * | 2021-04-30 | 2021-08-06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感器安装装置 |
CN117921710A (zh) * | 2024-03-22 | 2024-04-26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智能制造用自动巡查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06-11 CN CN202021072915.0U patent/CN2126272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18349A (zh) * | 2021-04-30 | 2021-08-06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感器安装装置 |
CN117921710A (zh) * | 2024-03-22 | 2024-04-26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智能制造用自动巡查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系统及方法 |
CN117921710B (zh) * | 2024-03-22 | 2024-05-17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智能制造用自动巡查机器人的定位充电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27207U (zh) | 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
CN105291086B (zh) | 用于送餐的室内移动机器人 | |
CN101607399A (zh) | 充电装置 | |
CN206263941U (zh) | 锂电池生产线摆放整理机器人 | |
CN2406781Y (zh) | 擦拭机器人 | |
CN112339578A (zh) | 一种人工智能自动避障行走装置 | |
CN211167090U (zh) | 智能物流机器人转向装置 | |
CN201736232U (zh) | 一种自动平衡装置 | |
WO2020034618A1 (zh) | 一种新型轻巧轨道式多功能巡检机器人系统 | |
CN210594892U (zh) | 一种路桥吊装机构 | |
CN219213152U (zh) |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移动机器人 | |
CN112936215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生产用避障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048844B (zh) | 一种机械臂结构及其构建的捡球机器人 | |
CN209887577U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可移动机器人 | |
CN112413280A (zh) | 一种管道内行走机器人的底盘结构 | |
CN211194518U (zh) | 一种混凝土去除装置 | |
CN108748163A (zh) | 一种多足微小型机器人 | |
CN211444905U (zh) | 厂区智能物流机器人 | |
CN213034634U (zh) | 特种设备受限空间检测机器人 | |
CN108861244A (zh) | 一种楼宇垃圾清运机器人总成及其控制系统 | |
CN210890769U (zh) | 一种多窗口机器人视觉定位装置 | |
CN208394301U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上料装置 | |
CN212413312U (zh) | 一种远端监控智慧机器人 | |
CN110789009A (zh) | 一种混凝土去除装置 | |
CN112850478A (zh) | 一种高性能防啃轨多点定位起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