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507B - 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91507B CN1991507B CN2006101562707A CN200610156270A CN1991507B CN 1991507 B CN1991507 B CN 1991507B CN 2006101562707 A CN2006101562707 A CN 2006101562707A CN 200610156270 A CN200610156270 A CN 200610156270A CN 1991507 B CN1991507 B CN 19915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oid
- display device
- light
- absorption axes
- liquid cry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简单的方法提供具有高对比度的显示器件。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以低成本制作这样具有高功能的显示器件。在一对透光衬底之间具有显示元件的显示器件中,在其外侧堆叠设置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此时,堆叠的偏振片被配置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另外,在堆叠的偏振片和衬底之间可以具有波板以及相位差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比传统的显像管薄得多且轻的显示器件,即所谓的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研究开发不断发展。作为平面显示器,以液晶元件作为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元件的发光器件、利用电子射线的FED(场致发射显示器)等竞相出现。为了提高附加价值并与其他产品区别,要求平面显示器实现低耗电量化、高对比度化。
通常,在液晶显示器件中,在两个衬底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偏振片,以维持对比度。通过使黑显示变暗可以提高对比度,因此当在如家庭影院那样的暗室里观赏影像时,可以提供高显示质量。
例如,为了改善由于偏振片的偏振度不足以及偏振度分布而发生的显示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比度,提出了一种结构,即在液晶单元的可见一侧的衬底的外侧设置第一偏振片,在与可见一侧相对的衬底的外侧设置第二偏振片,并且设置第三偏振片。设置该第三偏振片是为了当将来自设置在该衬底一侧的辅助光源的光通过第二偏振片偏振而通过液晶单元时,提高其偏振度(参照专利文件1)。
专利文件1国际专利申请公开00/34821号公报。
然而,对提高对比度的要求仍然有,而且正在进行提高液晶显示器件和其他显示器件的对比度的研究。此外,还有高偏振度的偏振片价格昂贵的问题。
如专利文件1那样,通过使用3个偏振片来提高对比度的方法是可以利用廉价的偏振片而实现的方法,但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对比度是很困难的。而且,随着偏振片的堆叠,虽然可以提高对比度,但不能防止极微小的漏光。这是因为,吸收特性的波长依赖性不恒定,而在某一特定波长区域中的吸收特性比其他波长区域的吸收特性低,亦即,具有只在该波长区域中不容易吸收光的特性。在采用偏振片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同一种类的偏振片,因此,即使将其堆叠使用来谋求提高对比度,也依然存在着不容易吸收光的波长区域。这是上述极微小的漏光的原因。该漏光阻挡对比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简单的方法提供具有高对比度的显示器件。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低成本制造这些高性能的显示器件。
在本发明中,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透光衬底上分别设置堆叠的偏振片。堆叠的偏振片具有相互不同的消光系数。在堆叠的偏振片和衬底之间可以包括波板、相位差板。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以及,在第一透光衬底或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堆叠的偏振片,其中,堆叠的偏振片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并且被配置得使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parallel nicol)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在第一透光衬底或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相位差板;以及,在所述相位差板外侧的堆叠的偏振片,其中,堆叠的偏振片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并且被配置得使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在第一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一堆叠的偏振片;以及,在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二堆叠的偏振片,其中,第一堆叠的偏振片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并且被配置得使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其中,第二堆叠的偏振片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并且被配置得使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在第一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一相位差板;在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二相位差板;在第一相位差板外侧的第一堆叠的偏振片;以及,在第二相位差板外侧的第二堆叠的偏振片,其中,所述第一堆叠的偏振片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并且被配置得使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堆叠的偏振片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并且被配置得使在堆叠的偏振片之间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
通过设置多个不同的偏振片这样的简便的结构,可以提高显示器件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截面图以及透视图;
图2A和2B是表示本发明的显示器件的图;
图3A和3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截面图以及透视图;
图4A和4B是表示本发明的显示器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截面图;
图7A至7C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框图;
图8A至8D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具有的照明工具的截面图;
图9A和9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模式的截面图;
图10A和10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模式的截面图;
图11A和11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模式的截面图;
图12A和12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模式的截面图;
图13A和13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模式的截面图;
图14A至14C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具有的像素电路的图;
图15A至15F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器具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的偏振片的消光系数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1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1的计算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所属领域的普通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本发明能够以多个不同方式而实施,其方式和详细内容可以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及其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注意,在为说明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对共同部分和具有相似的功能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反复地说明。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说明本发明的显示器件的概念。
在图1A中示出显示器件的截面图,该显示器件设置有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相互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在图1B中示出该显示器件的透视图。
如图1A所示,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衬底101以及第二衬底102之间夹持具有显示元件的层100。该衬底为具有透光性的绝缘衬底(以下,也写为透光衬底)。例如,可以使用钡硼硅酸盐玻璃或铝硼硅酸盐玻璃等的玻璃衬底、石英衬底等。另外,可以适用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为代表的塑料或丙烯酸等的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而构成的衬底。此外,第一衬底101以及第二衬底102是透过可见光的透光衬底。
在衬底的外侧,即在与具有显示元件的层不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堆叠的偏振片,该偏振片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相互不同。第一衬底101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103、第二偏振片104。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的消光系数。
这些偏振片可以由周知的材料而形成,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的结构,即从衬底一侧将附着层、TAC(三醋酸纤维素)、PVA(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层、以及TAC依次堆叠的结构。通过PVA(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层,可以控制偏振度。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无机材料的偏振片。根据偏振片的形状,有时也将其称为偏振膜。
如图1B所示,将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和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堆叠得平行。将这种平行状态称为平行尼科耳状态。
注意,在偏振片的特性上,在与吸收轴正交的方向有透过轴。因此,透过轴互相被配置得平行的情况也可以称为平行尼科耳状态。
如此,通过将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堆叠得使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可以减少吸收轴方向的漏光。而且,跟采用单层偏振片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漏光。因此,可以提高显示器件的对比度。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除了堆叠的偏振片外还具有相位差板的显示器件。
图2示出除了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之外还具有相位差板的显示器件。在透光衬底的外侧,即在与具有显示元件的层不接触的一侧按顺序设置有相位差板、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第一衬底101侧按顺序设置有第一相位差板108、第一偏振片103、第二偏振片104。在此,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的消光系数。如此,相位差板(这里为λ/4板)和堆叠的偏振片也统称为具有堆叠的偏振片(线偏振片)的圆偏振片。如图2B所示,堆叠的偏振片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以使第一相位差板108的慢速轴(A)和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及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的角度θ为45度。
注意,在相位差板的特性上,在与慢速轴正交的方向有快速轴。因此,代替慢速轴可以按照快速轴来决定相位差板的配置。图2是对圆偏振片的说明,所以,相位差板的慢速轴的角度不局限于此。而且,有时使用多个相位差板。
作为相位差板,可以举出使液晶混合排列(hybrid orientation)的膜、使液晶扭曲排列(twist orientation)的膜、单轴相位差板、或双轴相位差板。这种相位差板可以实现显示器件的广视野角化
单轴相位差板通过将树脂沿着一个方向延伸而形成。双轴相位差板通过将树脂沿着横方向单轴延伸后,沿着纵方向较弱地单轴延伸而形成。作为在此使用的树脂,可以举出环烯聚合物(COE)、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醚砜(PES)、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PP)、聚苯醚(PPO)、聚芳酯(PAR)、聚酰亚胺(PI)、聚四氟乙烯(PTFE)等。
使液晶混合排列的膜是指以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膜为支撑体并将圆盘状液晶或向列型液晶混合排列来形成的膜。在与偏振片粘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相位差板可以贴附到透光衬底。
如此,通过将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堆叠得使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可以减少吸收轴方向的漏光。而且,跟采用单层偏振片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漏光。因此,可以提高显示器件的对比度。
而且,由于本发明具有相位差板,所以可以提供广视野角的显示器件。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将用图3说明一种显示器件,该显示器件具有堆叠的一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在图3A中示出设置有一对叠层结构的偏振片的显示器件的截面图,在图3B中示出该显示器件的透视图。
如图3A所示,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衬底101以及第二衬底102之间夹持具有显示元件的层100。该衬底为透光衬底。例如,可以使用钡硼硅酸盐玻璃或铝硼硅酸盐玻璃等的玻璃衬底、石英衬底等。另外,可以适用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为代表的塑料或丙烯酸等的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而构成的衬底。
在衬底的外侧,即在与具有显示元件的层不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堆叠的一对互相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第一衬底101一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103、第二偏振片104,第二衬底102一侧设置有第三偏振片105、第四偏振片106。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的消光系数。而且,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D)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C)的消光系数。
这些偏振片可以由周知的材料而形成,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的结构,即从衬底一侧将附着层、TAC(三醋酸纤维素)、PVA(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层、以及TAC依次堆叠的结构。通过PVA(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层,可以控制偏振度。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无机材料的偏振片。根据偏振片的形状,有时也将其称为偏振膜。
如图3B所示,将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和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堆叠得平行。将这种平行状态称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同样,将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D)和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C)堆叠得平行,即平行尼科耳状态。将这种堆叠的偏振片配置得使其吸收轴互相正交。将这种正交状态称为正交尼科耳(cross nicol)状态。
注意,在偏振片的特性上,在与吸收轴正交的方向有透过轴。因此,在透过轴互相被配置得平行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为平行尼科耳状态。此外,在透过轴互相被配置得正交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为正交尼科耳状态。
如此,通过将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堆叠得使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可以减少吸收轴方向的漏光。而且,通过将堆叠的偏振片配置得使其互相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跟单层偏振片之间的正交尼科耳状态相比,可以减少漏光。因此,可以提高显示器件的对比度。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除了堆叠的一对偏振片外还具有相位差板的显示器件。
图4示出除了堆叠的一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之外还具有相位差板的显示器件。在透光衬底的外侧,即在与具有显示元件的层不接触的一侧按顺序设置有相位差板、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第一衬底101侧按顺序设置有第一相位差板108、第一偏振片103、第二偏振片104。第二衬底102侧按顺序设置有第二相位差板109、第三偏振片105、第四偏振片106。在此,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的消光系数。而且,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D)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C)的消光系数。
在第一衬底101的外侧按顺序设置有第一相位差板108、第一偏振片103、第二偏振片104。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和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被配置成平行。也就是说,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二偏振片104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另外,第一相位差板108的慢速轴(A)被配置为从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B)以及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A)偏移α度。
图4B示出吸收轴(A)、(B)、慢速轴(A)的角度,以及这些的偏移角。吸收轴(A)、(B)呈90度,而慢速轴(A)呈从吸收轴(A)、(B)偏移α度的状态。
在第二衬底102的外侧按顺序设置有第二相位差板109、第三偏振片105、第四偏振片106。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D)和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C)被配置成平行。也就是说,第三偏振片105和第四偏振片106,即堆叠的偏振片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另外,第二相位差板109的慢速轴(B)被配置为从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D)以及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C)偏移β度。
图4B示出吸收轴(C)、(D)、慢速轴(B)的角度,以及这些的偏移角。吸收轴(C)、(D)呈0度,而慢速轴(B)呈从吸收轴(C)、(D)偏移β度的状态。
而且,设置在第一衬底101上的堆叠的偏振片的吸收轴(A)、(B)和设置在第二衬底102上的堆叠的偏振片的吸收轴(C)、(D)互相正交。也就是说,相对的偏振片被配置得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
在使用λ/4板作为相位差板并将偏移角α及偏移角β为45度,即在图4B中的慢速轴(A)为135度,慢速轴(B)为45度的情况下,λ/4板和堆叠的偏振片也统称为具有堆叠的偏振片(线偏振片)的圆偏振片。在此情况下,由于即使来自显示器件外侧的光(外光)入射到具有显示元件的层100中,圆偏振片也防止来自具有显示元件的层100的反射光,所以,具有防止反射功能。而且,通过使用消光系数不同的堆叠偏振片,可以提高来自显示元件的显示对比度。注意,当相位差板在相当宽的波长范围内具有λ/4板的功能时,有时使用多个相位差板。因此,相位差板的慢速轴的角度不局限于上述条件。
作为相位差板,可以举出使液晶混合排列的膜、使液晶扭曲排列的膜、单轴相位差板、或双轴相位差板。在使用这种相位差板或组合使用这些相位差板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显示器件的广视野角化。而且,通过堆叠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可以提高来自显示器件的显示对比度。
单轴相位差板通过将树脂沿着一个方向延伸而形成。双轴相位差板通过将树脂沿着横方向单轴延伸后,沿着纵方向较弱地单轴延伸而形成。作为在此使用的树脂,可以举出环烯聚合物(COE)、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醚砜(PES)、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烯(PP)、聚苯醚(PPO)、聚芳酯(PAR)、聚酰亚胺(PI)、聚四氟乙烯(PTFE)等。
使液晶混合排列的膜是指以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为支撑体并将圆盘状液晶或向列型液晶混合排列来形成的膜。在与偏振片粘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相位差板可以贴附到透光衬底。
注意,在偏振片的特性上,在与吸收轴正交的方向有透过轴。因此,在透过轴互相被配置得平行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为平行尼科耳状态。此外,在透过轴互相被配置得正交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为正交尼科耳状态。
如此,通过将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堆叠得使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而将相对的偏振片互相配置得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跟单层偏振片之间的正交尼科耳状态相比,可以减少漏光。因此,可以提高显示器件的对比度。
而且,由于本发明具有相位差板,所以可以提供防止外光反射功能高的显示器件或广视野角的显示器件。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说明液晶显示器件的具体结构,该液晶显示器件具有堆叠的一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
在图5中,示出液晶显示器件的截面图,该液晶显示器件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具有叠层结构的偏振片。
液晶显示器件包括像素部分205以及驱动电路部分208。在像素部分205以及驱动电路部分208中,在衬底301上设置有基底膜302。作为衬底301,可以适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绝缘衬底。此外,通常担心由合成树脂形成的衬底比其他衬底的耐热温度低,但是通过在使用耐热性高的衬底的制造步骤之后进行转置,而也可以采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衬底。
在像素部分205中中间夹基底膜302而设置有成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晶体管使用薄膜晶体管(TFT),并将它称为开关TFT303。TFT可以以多个方法来制作。例如作为激活层,适用结晶性半导体膜。在结晶性半导体膜上中间夹栅绝缘膜而设置有栅极。可以用该栅极而对该激活层添加杂质元素。如此,通过使用栅极而进行杂质元素的添加,就没必要形成用于杂质元素的添加的掩模。栅极可以为单层构造或叠层构造。杂质区通过控制其浓度,可以成为高浓度杂质区及低浓度杂质区。如此,将具有低浓度杂质区的TFT称为LDD(轻掺杂漏区)结构。此外,低浓度杂质区可以与栅极重叠地形成,而将这种TFT称为GOLD(栅极重叠轻掺杂漏区)结构。在图5中,示出具有GOLD结构的开关TFT303。此外,通过对杂质区使用磷(P)等,使开关TFT303的极性成为n型。当要使开关TFT303的极性成为p型时,可以添加硼(B)等。然后,形成覆盖栅极等的保护膜。通过混入保护膜中的氢元素,可以使结晶性半导体膜的悬浮键终结。再者,为了提高平坦性,也可以形成层间绝缘膜305。作为层间绝缘膜305,可以使用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或它们的叠层结构。然后,在层间绝缘膜305、保护膜、栅绝缘膜中形成开口部分,而形成与杂质区连接的布线。这样可以形成开关TFT303。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开关TFT303的结构。
然后,形成与布线连接的像素电极306。
另外,可以与开关TFT303同时形成电容元件30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与栅极同时形成的导电膜、保护膜、层间绝缘膜305以及像素电极306的叠层体形成电容元件304。
此外,通过使用结晶性半导体膜,可以将像素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在相同衬底上形成为一体。在此情况下,像素部分的晶体管和驱动电路部分208的晶体管被同时形成。由于用于驱动电路部分208的晶体管构成CMOS电路,所以称为CMOS电路354。构成CMOS电路354的TFT可以采用与开关TFT303同样的结构。另外,代替GOLD结构可以使用LDD结构,因此不一定必须采用同样的结构。
形成覆盖像素电极306的定向膜308。对定向膜308进行研磨。这种研磨在为特定的液晶形态时有可能不进行,例如当液晶为垂直定向(VA)形态时,也可以不进行研磨。
接着,准备相对衬底320。在相对衬底320的内侧,即在与液晶接触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颜色滤光片322以及黑矩阵(BM)324。它们可以用周知的方法而制作,但是如果通过滴落预定材料的液滴喷出法(典型为喷墨法)来形成,就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颜色滤光片等配置在没有设置有开关TFT303的区域中。即,与光的透过区域就是开口区域相对地设置颜色滤光片。注意,在液晶显示器件为全彩色显示的情况下,可以由呈现红色(R)、绿色(G)、蓝色(B)的材料形成颜色滤光片等,而在采用单色显示的情况下,可以由至少呈现一个颜色的材料而形成。
注意,当在背光灯中配置RGB的二极管(LED)等,并采用通过时间分割而进行彩色显示的逐次加色混合法(field sequentialmethod:场序制方式)时,有不设置颜色滤光片的情况。黑矩阵324也为了减少由开关TFT303和CMOS电路354的布线引起的外光反射而设置。因此,与开关TFT303或CMOS电路354重叠地设置黑矩阵324。注意,也可以与电容元件304重叠地形成黑矩阵324。这是因为,可以防止由构成电容元件304的金属膜引起的反射的缘故。
然后,设置相对电极323、定向膜326。并对定向膜326进行研磨。这种研磨在为特定的液晶形态时有可能不进行,例如在垂直定向(VA)形态时,也可以不进行研磨。
注意,作为TFT具有的布线、栅极、像素电极306、相对电极323可以从铟锡氧化物(ITO)、在氧化铟中混合了氧化锌(ZnO)的IZO(氧化铟锌)、在氧化铟中混合了氧化硅(SiO2)的导电材料、有机铟、有机锡、钨(W)、钼(Mo)、锆(Zr)、铪(Hf)、钒(V)、铌(Nb)、钽(Ta)、铬(Cr)、钴(Co)、镍(Ni)、钛(Ti)、铂(Pt)、铝(Al)、铜(Cu)等的金属,其合金和其金属氮化物中选择。
使用密封材料328将这种相对衬底320与衬底301贴在一起。可以使用分配器等在衬底301或相对衬底320上描画密封材料328。另外,为了保持衬底301和相对衬底320的间隔,在像素部分205、驱动电路部分208的一部分设置隔离物325。隔离物325具有柱状或球状的形状。
在这样贴在一起的衬底301和相对衬底320之间注入液晶311。当注入液晶时,优选在真空中进行该步骤。另外,液晶311可以通过注入法以外的方法而形成。例如,也可以在滴下液晶311后将相对衬底320与衬底301贴在一起。这种滴下法优选在处理难以适用注入法的大型衬底的情况下适用。
液晶311具有液晶分子,通过像素电极306及相对电极323而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具体地说,通过施加到像素电极306和相对电极323的电压而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当进行这种控制时,使用设置在驱动电路部分208中的控制电路。注意,控制电路不一定形成在衬底301上,也可以使用通过连接端子310连接的电路。此时,为了与连接端子310连接,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微粒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另外,连接端子310的一部分与相对电极323导通,可以使相对电极323的电位为公共电位。例如可以使用凸块337而取得导通。
接着说明背光灯单元352的结构。背光灯单元352包括:发出荧光的光源331、灯光反射器332、导光板335、扩散板336以及反射板334。其中,作为所述发出荧光的光源331,有冷阴极管、热阴极管、二极管、无机EL、有机EL;所述灯光反射器332高效率地将荧光导入到导光板335;所述导光板335在全反射荧光的同时将光引导到整个面;所述扩散板336减少明亮度的不均匀;所述反射板334将泄漏到导光板335的下面的光再利用。
用于调整光源331的亮度的控制电路连接到背光灯单元352。通过来自控制电路的信号供给,可以控制光源331的亮度。
另外,在衬底301和背光灯单元352之间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316、317,在相对衬底320上也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341、342。还可以在偏振片316和衬底301之间或偏振片341和相对衬底320之间具有相位差板的情况下进行堆叠,并与衬底301、相对衬底320粘结。
通过在这种液晶显示器件中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可以提高对比度。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不同的偏振片来堆叠多个偏振片,这不同于简单地使偏振片的厚度变厚的结构。跟使偏振片的厚度变厚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比度,所以该结构是优选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液晶元件的显示器件而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具有自发光元件的发光器件。在发光器件中,也通过提供堆叠的偏振片,可以提高对比度。此外,当在发光器件中,使用双方都为透明衬底的相对的一对衬底而将光向两个方向发光的结构时,在该衬底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而可以提高对比度。发光器件的动画响应速度比液晶显示器件快,并可以使它成为更薄型化了的显示器件。
此外,通过组合偏振片和相位差板,可以将其用作圆偏振片。本发明以堆叠的偏振片为其特征,即使采用在偏振片和衬底之间设置有相位差板的结构,也可以提高对比度。
实施方式6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具有叠层结构的偏振片,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使用具有非晶体半导体膜的TFT的液晶显示器件进行说明。
在图6中,说明一种将非晶体半导体膜用于开关用元件的晶体管(以下称为非晶体TFT)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结构。在像素部分205中设置有由非晶体TFT构成的开关TFT303。非晶体TFT可以由周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在沟道蚀刻型的情况下,在基底膜302上形成栅极,然后覆盖栅极地形成栅绝缘膜、n型半导体膜、非晶体半导体膜、源极以及漏极。使用源极以及漏极在n型半导体膜中形成开口部分。此时,因为还除去非晶体半导体膜的一部分,所以将该TFT称为沟道蚀刻型。然后形成保护膜307,就可以形成非晶体TFT。另外,非晶体TFT也有沟道保护型,就是当使用源极以及漏极在n型半导体膜中形成开口部分时,设置保护膜以使非晶体半导体膜不被除去。其他结构可以为与沟道蚀刻型相同。
然后,与图5同样,形成定向膜308,并对该定向膜308进行研磨。这种研磨在为特定的液晶形态时有时不进行。例如,在垂直定向(VA)形态时,也可以不进行研磨。
另外,与图5同样,准备相对衬底320,并用密封材料328将相对衬底320与衬底301粘在一起。通过在这两个衬底之间封入液晶311,而可以形成液晶显示器件。
此外,与图5同样,在衬底301和背光灯单元352之间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316、317,并在相对衬底320上也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341、342。还可以在偏振片316和衬底301之间或偏振片341和相对衬底320之间具有相位差板的情况下进行堆叠,并与衬底301、相对衬底320粘结。
这样在使用非晶体TFT作为开关TFT303而形成液晶显示器件的情况下,考虑工作性能,可以将由硅片形成的IC421作为驱动器安装到驱动电路部分208上。例如,通过使用具有导电性微粒子422的各向异性导电体而连接IC421具有的布线和连接于开关TFT303的布线,可以供给控制开关TFT303的信号。注意,IC的安装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引线键合方法而安装。
另外,IC还可以通过连接端子310与控制电路连接。此时,为了与连接端子310连接,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微粒子422的各向异性导电膜。
因为其他结构与图5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通过在这种液晶显示器件中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可以提高对比度。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不同的偏振片来堆叠多个偏振片,这不同于简单地使偏振片的厚度变厚的结构。跟使偏振片的厚度变厚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比度,所以该结构是优选的。
实施方式7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液晶显示器件具有的各电路等的工作。
在图7中示出液晶显示器件的像素部分205以及驱动电路部分208的系统框图。
像素部分205具有多个像素,在信号线212和扫描线210的交点区域设置有开关元件。通过开关元件可以控制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的电压的施加。如此,将在各交点区域设置有开关元件的结构称为有源型。本发明的像素部分并不局限于这种有源型,也可以具有无源型的结构。无源型在各像素中没有开关元件,所以制作步骤简便。
驱动电路部分208具有控制电路202、信号线驱动电路203、扫描线驱动电路204。控制电路202具有按照像素部分205的显示内容进行灰度控制的功能。因此,控制电路202将根据视频信号201产生的信号输入到信号线驱动电路203以及扫描线驱动电路204中。然后,当依据扫描线驱动电路204,通过扫描线210而选择开关元件时,就对选择了的交点区域的像素电极施加电压。该电压的值取决于从信号线驱动电路203通过信号线而被输入的信号。
再者,在控制电路202中产生控制供给于照明工具206的电力的信号,而且该信号被输入到照明工具206的电源207。照明工具可以使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背光灯单元。注意,照明工具除了背光灯以外,还有前灯(front light)。前灯为板状的灯单元,它被安装在像素部分的前面一侧,而且由照射整体的光发射体以及导光体而构成。使用这种照明工具,可以以低耗电量且均匀地照射像素部分。
如图7B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204具有作为移位寄存器241、电平移动器242、缓冲器243起作用的电路。选通开始脉冲(GSP)、选通时钟信号(GCK)等的信号被输入到移位寄存器241中。注意,本发明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并不局限于图7B所示的结构。
此外,如图7C所示,信号线驱动电路203具有作为移位寄存器231、第一锁存器232、第二锁存器233、电平移动器234、缓冲器235起作用的电路。作为缓冲器235起作用的电路为具有放大弱信号的功能的电路,而且它具有运算放大器等。对移位寄存器231输入开始脉冲(SSP)等信号,对第一锁存器232输入视频信号等数据(DATA)。在第二锁存器233中可以暂时保持锁存(LAT)信号,并且将该信号一齐输入到像素部分205中。将这称为线顺序驱动。因此,如果是进行点顺序驱动而不是进行线顺序驱动的像素,就不需要第二锁存器。如此,本发明的信号线驱动电路并不局限于图7C所示的结构。
这种信号线驱动电路203、扫描线驱动电路204、像素部分205可以由设置在相同衬底上的半导体元件而形成。可以使用设置在玻璃衬底上的薄膜晶体管而形成半导体元件。在此情况下,可以将结晶性半导体膜适用于半导体元件(参照上述实施方式5)。因为结晶性半导体膜的电特性,特别是其迁移率高,所以它可以构成驱动电路部分具有的电路。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用IC(集成电路)芯片将信号线驱动电路203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04安装在衬底上。在此情况下,可以将非晶体半导体膜适用于像素部分的半导体元件(参照上述实施方式6)。
在这种液晶显示器件中,通过设置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可以提高对比度。即,通过使用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可以提高来自由控制电路而被控制的照明工具的光的对比度。
实施方式8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背光灯的结构。背光灯作为具有光源的背光灯单元而被设置在显示器件中。为了效率好地散射光,背光灯单元的光源由反射板围绕。
如图8A所示,背光灯单元252可以使用冷阴极管401作为光源。另外,为了使来自冷阴极管401的光高效反射,可以设置灯光反射器332。冷阴极管401大多使用于大型显示器件。这是因为来自冷阴极管的亮度的强度的缘故。因此,具有冷阴极管的背光灯单元可以使用于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
如图8B所示,背光灯单元252可以使用二极管(LED)402作为光源。例如,将发白色光的二极管(W)402以规定间隔配置。另外,为了高效反射来自二极管(W)402的光,可以设置灯光反射器332。
此外,如图8C所示,背光灯单元252可以使用RGB各色的二极管(LED)403、404、405作为光源。通过使用RGB各色的二极管(LED)403、404、405,与只使用发白色光的二极管(W)402相比,可以提高颜色再现性。另外,为了高效反射来自RGB各色的二极管(LED)403、404、405的光,可以设置灯光反射器332。
再者,如图8D所示,在使用RGB各色的二极管(LED)403、404、405作为光源时,没必要使它们的数量和配置相同。例如,也可以配置多个发光强度低的颜色(例如绿色)。
再者,也可以组合发白色光的二极管(W)402、RGB各色的二极管(LED)403、404、405而使用。
注意,在具有RGB各色的二极管的情况下,当适用场序制方式时,通过按照时间将RGB各色的二极管依次点灯而可以进行彩色显示。
当使用二极管时,因为其亮度高,所以适应于大型显示器件。此外,由于RGB各色的彩色纯度好,从而跟冷阴极管相比在颜色再现性上优越。而且由于可以减少配置面积,从而当将二极管适用于小型显示器件时,可以谋求实现窄边框化。
此外,没必要一定将光源作为在图8所示的背光灯单元而配置。例如,在将具有二极管的背光灯安装在大型显示器件时,二极管可以配置在该衬底的背面。此时,二极管维持规定的间隔,可以将各色的二极管依次配置。通过配置二极管,可以提高颜色再现性。
通过将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设置在这种使用背光灯的显示器件,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图像。特别是,具有二极管的背光灯适用于大型显示器件,通过提高大型显示器件的对比度,即使在暗处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实施方式9
作为液晶显示器件的液晶的驱动方法,有与衬底垂直地施加电压的垂直电场方式以及与衬底平行地施加电压的水平电场方式。本发明的设置有多个偏振片的结构,既可以适用垂直电场方式又可以适用水平电场方式。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本发明的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适用于各种液晶形态的方式。
首先,在图9中示出扭转向列(TN)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模式图。
与图3同样,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衬底101以及第二衬底102之间,夹持具有液晶元件的层100。而且,在第一衬底101一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103、第二偏振片104,在第二衬底102一侧设置有第三偏振片105、第四偏振片106。第一偏振片103、第二偏振片104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三偏振片105、第四偏振片106也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三偏振片105被配置得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和第四偏振片104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和第二偏振片106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也不同。在第一衬底101、第二衬底1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115、第二电极116。而且,将与背光灯的相反一侧,即显示面一侧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116形成为至少具有透光性。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件中,在常时亮态模式的情况下,当对第一电极115以及第二电极116施加电压(称为垂直电场方式)时,就如图9A所示,进行黑色显示。此时,液晶分子就成为纵排的状态。于是,来自背光灯的光不能穿过衬底而成为黑色显示。
而且如图9B所示,当对在第一电极115和第二电极116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成为白色显示。此时,液晶分子横着排,成为在平面内扭歪的状态。结果,来自背光灯的光可以穿过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的衬底而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此时,通过设置颜色滤光片,可以进行全彩色显示。颜色滤光片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101一侧或第二衬底102一侧中的任一侧。
作为用于TN形态的液晶材料,可以使用周知的材料。
在图10中示出垂直定向(VA)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模式图。VA形态为当没有电场时液晶分子被定向得与衬底垂直的形态。
与图9同样,在第一衬底101以及第二衬底1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115、第二电极116。而且,将与背光灯的相反一侧,即显示面一侧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116形成为至少具有透光性。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二偏振片104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三偏振片105和第四偏振片106也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而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三偏振片105被配置得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件中,当对第一电极115以及第二电极116施加电压(垂直电场方式)时,就如图10A所示,成为进行白色显示的接通(ON)状态。此时,液晶分子成为横排的状态。于是,来自背光灯的光可以穿过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的衬底而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此时,通过设置颜色滤光片,可以进行全彩色显示。颜色滤光片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101一侧和第二衬底102一侧中的任一侧。
而且如图10B所示,当在第一电极115以及第二电极109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成为黑色显示,即不接通(OFF)的状态。此时,液晶分子成为纵排的状态。结果,来自背光灯的光不能穿过衬底,而成为黑色显示。
如此,在不接通的状态时,液晶分子在与衬底垂直的方向立起,而成为黑显示,并且在接通状态时,液晶分子在与衬底水平的方向卧倒,而成为白显示。因为在不接通的状态时液晶分子立起,所以被偏振的来自背光灯的光不受液晶分子的影响而穿过元件,而可以用相对衬底一侧的偏振片完全遮断。因此,通过设置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可以期待进一步的对比度的提高。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的堆叠的偏振片适用于液晶被定向得对称的多像限垂直配向(MVA)形态。
作为用于VA形态或MVA形态的液晶材料,可以使用周知的材料。
在图11中,示出光学补偿弯曲(OCB)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模式图。在OCB形态中,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定向形成光学性补偿状态,这称为弯曲定向。
与图9同样,在第一衬底101以及第二衬底1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115、第二电极116。而且,将与背光灯的相反一侧,即显示面一侧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116形成为至少具有透光性。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二偏振片104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三偏振片105和第四偏振片106也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而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三偏振片105被配置得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件中,当对第一电极115以及第二电极116施加电压时(垂直电场方式),如图11A所示,进行黑色显示。此时,液晶分子就成为纵排的状态。结果,来自背光灯的光不能穿过衬底,而成为黑色显示。
而且如图11B所示,当对第一电极115以及第二电极116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成为白色显示。此时,液晶分子被定向为弯曲的弓状。结果,来自背光灯的光能够穿过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的衬底,而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此时,通过设置颜色滤光片,可以进行全彩色显示。颜色滤光片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101一侧和第二衬底102一侧中的任一侧。
在这种OCB形态中,通过只使用液晶层对在其它形态的液晶层中发生的双折射进行补偿,不但可以实现广视野角,而且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可以提高对比度。
在图12中,示出平面内切换(IPS)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模式图。IPS形态为这样一种形态,其中液晶分子相对于衬底不断地在平面内旋转,而且为只将电极设置在衬底的一侧上的水平电场方式。
IPS形态的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一个衬底上的一对的电极而控制液晶。因此,在第二衬底102上设置有一对的电极111、112。一对的电极111、112分别可以具有透光性。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二偏振片104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三偏振片105和第四偏振片106也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三偏振片105被配置得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件中,当对一对的电极111、112施加电压时,如图12A所示,就成为进行白色显示的接通状态。而且,来自背光灯的光能够穿过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的衬底,而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此时,通过设置颜色滤光片,可以进行全彩色显示。颜色滤光片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101一侧和第二衬底102一侧中的任一侧。
而且如图12B所示,当对一对的电极111、112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成为黑显示,即不接通的状态。此时,液晶分子成为横排且在平面内旋转的状态。结果,来自背光灯的光不能穿过衬底,而成为黑色显示。
作为用于IPS形态的液晶材料,可以使用周知的材料。
当将本发明的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适用于水平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时,不但会拥有广视野角,而且还可以进行高对比度的显示。这种水平电场方式适合于能够搬运的显示器件。
在图13中示出FLC形态以及AFLC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模式图。
与图9同样,在第一衬底101以及第二衬底102上分别设置第一电极115、第二电极116。而且,将与背光灯的相反一侧,即显示面一侧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116形成为至少具有透光性。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二偏振片104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三偏振片105和第四偏振片106也被配置得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和第三偏振片105被配置得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第一偏振片103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二偏振片104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第三偏振片105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于第四偏振片106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件中,当对第一电极115以及第二电极116施加电压(称为垂直电场方式)时,如图13A所示,就进行白色显示。此时,液晶分子成为横排且在平面内旋转的状态。其结果,来自背光灯的光能够穿过设置有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且堆叠的偏振片的衬底,而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此时,通过设置颜色滤光片,可以进行全彩色显示。颜色滤光片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101一侧和第二衬底102一侧中的任一侧。
而且如图13B所示,当对第一电极115及第二电极116之间不施加电压时,进行黑色显示。此时,液晶分子成为横排的状态。于是,来自背光灯的光不能穿过衬底,而成为黑色显示。
作为用于FLC形态以及AFLC形态的液晶材料,可以使用周知的材料。
此外,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旋光形态、散射形态、双折射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或将偏振片配置在衬底的两侧的显示器件。
实施方式10
本发明的结构可以适用于所谓发光器件的具有自发光元件的显示器件。对于这种发光器件所具有的像素电路进行说明。
图14A是像素的等效电路图的一个例子,其包括信号线6114、电源线6115、扫描线6116,以及位于它们交点区域的发光元件6113、晶体管6110和6111、和电容元件6112。通过信号线驱动电路将图像信号(也称作视频信号)输入到信号线6114。晶体管6110可以根据输入到扫描线6116的选择信号控制该图像信号向晶体管6111的栅极的电位供给。晶体管6111可以根据该图像信号的电位控制向发光元件6113的电流供给。电容元件6112可以保持晶体管6111的栅源之间的电压(称为栅源间电压)。注意,图14A中提供了电容元件6112,然而,如果晶体管6111的栅电容或者其它的寄生电容足以保持栅源间电压,那么就可以不提供电容元件6112。
图14B是在图14A所示的像素中另外提供晶体管6118和扫描线6119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通过提供晶体管6118使晶体管6111的栅和源的电位彼此相等,从而可以迫使电流不流入到发光元件6113。因此,每个子帧周期的长度可以设置得比将图像信号输入到全部像素中的周期更短。
图14C是在图14B所示的像素中另外提供晶体管6125和布线6126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晶体管6125的栅电位通过布线6126得以稳定。另外,晶体管6111和晶体管6125在电源线6115和发光元件6113之间串联连接。因此,在图14C中,晶体管6125控制提供给发光元件6113的电流量,而晶体管6111控制该电流是否供给发光元件6113。
注意,本发明的显示器件所具有的像素电路不局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具有电流反射镜的像素电路且进行模拟灰度级显示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与上述实施方式结合。
实施方式11
作为涉及本发明的电子器具可举出电视机(有时只称之为电视或电视接收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便携式电话机(有时只称之为移动电话或手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如PDA、便携式游戏机、用于计算机的监视器、计算机、声音再现装置如汽车用立体声系统和配备有记录介质的图像再现装置如家用游戏机。它们具体的例子将参考图15说明。
图15A中所示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器件包括主体9201、显示部分9202等。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可应用于显示部分9202。其结果,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器件。
图15B中所示的数字摄像机包括显示部分9701和9702等。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可应用于显示部分9701。其结果,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数字摄像机。
图15C中所示的便携式电话机包括主体9101、显示部分9102等。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可应用于显示部分9102。其结果,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便携式电话机。
图15D中所示的便携式电视机包括主体9301、显示部分9302等。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可应用于显示部分9302。其结果,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便携式电视机。这种电视机可广泛地适用于搭载在便携式电话等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中的小型结构、能搬运的中型结构、或者大型结构(例如40英寸或更大)。
图15E中所示的便携式计算机包括主体9401、显示部分9402等。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可应用于显示部分9402。其结果,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便携式计算机。
图15F中所示的电视机包括主体9501、显示部分9502等。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可应用于显示部分9502。其结果,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电视机。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可以提供对比度高的电子器具。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说明在将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堆叠时的光学计算的结果。而且,还进行当每一种偏振片使用一片时的光学计算以及当每一种偏振片使用两片时的光学计算。这里,以对比度为白透过率和黑透过率的比率(白透过率/黑透过率),通过分别计算黑透过率和白透过率算出对比度。
对于本实施例的计算,使用液晶用光学计算模拟器LCD MASTER(由SHINTECH,Inc.制造的)。在用LCD MASTER进行光学计算以算出对波长的透过率的情形中,利用不考虑因素之间的多重干涉的2×2矩阵的光学计算算法,并将光源波长设定为380nm到780nm之间的每隔10nm来算出透过率。
作为偏振片,使用在LCD MASTER中有资料的偏振片A(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EG1425DU)和偏振片B(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SHC-PGW301)。图16表示每个偏振片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的波长依赖性。可知每个偏振片的消光系数不同。另外,将每个偏振片的厚度都设为180μm。而且,使用D65光源作为背光灯,并使偏光状态为Mixedcircularly polarization(混合圆偏振)。
表1示出了正交尼科耳透过率的光学系统。将偏振片的吸收轴配置得使表1所示的相对偏振片的相互的吸收轴成为正交尼科耳状态,并且将堆叠的偏振片配置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在如此配置的光学系统中,算出与背光灯相反侧的可见一侧的对背光灯的透过率。在此,对于如下3种结构进行计算:即,将一对偏振片A配置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的结构1;将堆叠两个偏振片A的两组配置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的结构2;以及将堆叠一个偏振片A和一个偏振片B的两组配置为正交尼科耳状态的结构3。
表2示出了平行尼科耳透过率的光学系统。将偏振片的吸收轴配置得使表2所示的相对偏振片的相互的吸收轴成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并且将堆叠的偏振片配置为平行尼科耳状态。在如此配置的光学系统中,算出与背光灯相反侧的可见一侧的对背光灯的透过率。在此,对于如下3种结构进行计算:即,将一对偏振片A配置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的结构4;将堆叠两个偏振片A的两组配置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的结构5;以及将堆叠一个偏振片A和一个偏振片B的两组配置为平行尼科耳状态的结构6。
表2
而且,算出表2所示的平行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和表1所示的正交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之间的比率(平行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正交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此处,在将上述偏振片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情况下,在表1所示的偏振片吸收轴角度相差90度的偏振片之间设置有液晶层。该液晶层执行将从背光灯一侧入射的偏光方向转换90度或不转换的操作。由此,平行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和正交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之间的比率与在显示器件中进行白色显示的状态和进行黑色显示的状态之间的比率相关。因此,可以将平行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和正交尼科耳配置的透过率之间的比率评价为对比度。
因此,在使用一对偏振片A时,对比度为结构4的透过率和结构1的透过率之间的比率。在使用堆叠两个偏振片A的两组时,对比度为结构5的透过率和结构2的透过率之间的比率。在使用堆叠一个偏振片A和一个偏振片B的两组时,对比度为结构6的透过率和结构3的透过率之间的比率
图17示出了正交尼科耳透过率的计算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的是:和在使用一对偏振片A的情况(偏振片A1×1)相比,在使用堆叠两个偏振片A的两组的情况(偏振片A2×2)在380nm到780nm的整个波长区域中实现低透过率。而且,和在使用堆叠两个偏振片A的两组的情况(偏振片A2×2)相比,在使用堆叠一个偏振片A和一个偏振片B的两组的情况(偏振片A、偏振片B2×2)在整个波长区域中具有低透过率。这是因为偏振片B比偏振片A具有更大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的缘故,其意味着通过堆叠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可以减少漏光。
图18示出了对比度的计算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的是:和偏振片A1×1相比,偏振片A2×2在380nm到780nm的整个波长区域中具有高对比度。而且,和偏振片A2×2相比,偏振片A、偏振片B2×2在整个波长区域中具有高对比度。这是因为通过堆叠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而降低正交尼科耳透过率的缘故。
此外,作为堆叠一个偏振片A和一个偏振片B而成的两组,在正交尼科耳配置中除了结构3之外还可以举出表3所示那样的组合(结构7、8、9)。但是,对比度的结果是与图18的偏振片A、偏振片B2×2相同,因此,上述组合都可以实现高对比度化。
表3
根据上述结果,由于通过堆叠相互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不同的偏振片就可以减少漏光,所以可以提高对比度。
本说明书根据2005年12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受理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05-380154而制作,所述申请内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Claims (24)
1.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以及
堆叠在所述第一透光衬底或所述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具有彼此不同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并且,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平行尼科耳状态,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包括碘。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液晶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发光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有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无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6.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
在所述第一透光衬底或所述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相位差板;以及
堆叠在所述相位差板外侧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具有彼此不同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并且,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平行尼科耳状态,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包括碘。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液晶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发光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有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无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板为λ/4板。
12.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
堆叠在所述第一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以及
堆叠在所述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三偏振片和第四偏振片,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具有彼此不同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并且,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平行尼科耳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具有彼此不同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并且,所述第三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平行尼科耳状态,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三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包括碘。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液晶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发光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有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无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三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正交尼科耳状态。
18.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夹持在互相相对地配置的第一透光衬底以及第二透光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
在所述第一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一相位差板;
在所述第二透光衬底外侧的第二相位差板;
堆叠在所述第一相位差板外侧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以及
堆叠在所述第二相位差板外侧的第三偏振片和第四偏振片,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具有彼此不同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并且,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平行尼科耳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具有彼此不同的吸收轴的消光系数,并且,所述第三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平行尼科耳状态,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三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偏振片的每一个都包括碘。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液晶元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发光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8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有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8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为无源矩阵型显示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8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位差板和所述第二相位差板的每一个都为λ/4板。
24.根据权利要求18的所述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三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正交尼科耳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80154 | 2005-12-28 | ||
JP2005-380154 | 2005-12-28 | ||
JP2005380154 | 2005-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91507A CN1991507A (zh) | 2007-07-04 |
CN1991507B true CN1991507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3763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62707A Active CN1991507B (zh) | 2005-12-28 | 2006-12-28 | 显示器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04560B2 (zh) |
EP (1) | EP1804114B1 (zh) |
KR (1) | KR101302065B1 (zh) |
CN (1) | CN1991507B (zh) |
TW (1) | TWI4373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23934C (zh) * | 2003-05-16 | 2008-10-08 | 博世力士乐股份有限公司 | 液压传动装置 |
TWI398705B (zh) * | 2005-11-04 | 2013-06-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顯示裝置 |
WO2007063782A1 (en) | 2005-11-30 | 2007-06-0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WO2007072766A1 (en) * | 2005-12-22 | 2007-06-2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04115A1 (en) * | 2005-12-28 | 2007-07-0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32915B1 (en) | 2006-01-31 | 2012-04-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ntrast |
EP1826604B1 (en) * | 2006-01-31 | 2015-12-23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KR20080092466A (ko) * | 2006-02-02 | 2008-10-1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표시장치 |
EP1816508A1 (en) * | 2006-02-02 | 2007-08-0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26605A1 (en) | 2006-02-24 | 2007-08-2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26606B1 (en) * | 2006-02-24 | 2012-12-2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JP5928020B2 (ja) * | 2012-03-13 | 2016-06-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12114700A (zh) * | 2020-09-03 | 2020-12-22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传感器组件及显示装置 |
TWI795147B (zh) * | 2021-12-27 | 2023-03-01 | 大陸商鴻通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68926A (en) * | 1974-11-13 | 1978-01-17 | Japan Suncrux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colored patterns |
JPS5977401A (ja) * | 1982-09-22 | 1984-05-02 |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 偏光板 |
JPS61137804A (ja) * | 1984-12-11 | 1986-06-25 | Nippon Ekishiyou Kk | 防殺虫効果を有する植物育成用具の製造方法 |
US4769292A (en) * | 1987-03-02 | 1988-09-0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modified thin film luminescent zone |
US4968120A (en) * | 1988-10-28 | 1990-11-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Multi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DE69008875T2 (de) * | 1989-01-19 | 1994-09-01 | Seiko Epson Corp | Elektrooptisch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vorrichtung. |
US5050965A (en) * | 1989-09-01 | 1991-09-24 | In Focus Systems, Inc. | Color display using super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
JP2902456B2 (ja) * | 1990-08-09 | 1999-06-07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無機偏光薄膜 |
JP2661804B2 (ja) * | 1991-03-13 | 1997-10-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白色有機el素子 |
US5237438A (en) * | 1991-05-02 | 1993-08-17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3174367B2 (ja) | 1991-10-07 | 2001-06-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積層波長板及び円偏光板 |
JP3315476B2 (ja) * | 1993-01-18 | 2002-08-19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補償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
US5396406A (en) * | 1993-02-01 | 1995-03-07 | Display Technology Industries | Thin high efficiency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display devices |
JP2761453B2 (ja) | 1993-11-17 | 1998-06-04 |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 有機el素子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 |
US5657140A (en) * | 1993-12-15 | 1997-08-12 |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 Normally white twisted nematic LCD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tarders |
US6011580A (en) * | 1994-06-07 | 2000-01-04 |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CN1100472C (zh) * | 1995-08-11 | 2003-01-29 | 美国3M公司 | 使用多层光学薄膜的场致发光灯 |
US5856819A (en) * | 1996-04-29 | 1999-01-05 | Gateway 2000, Inc. | Bi-directional presentation display |
FI104658B (fi) * | 1997-05-26 | 2000-03-1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Kahden näytön näyttöjärjestely ja päätelaite |
JP3775932B2 (ja) * | 1998-05-26 | 2006-05-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097147A (en) * | 1998-09-14 | 2000-08-01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Structure for high efficienc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US6830828B2 (en) | 1998-09-14 | 2004-12-14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as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in organic LEDs |
KR20010075687A (ko) | 1998-12-09 | 2001-08-09 | 하루타 히로시 | 액정 표시 장치 |
US6577361B1 (en) * | 1998-12-09 | 2003-06-10 | Citizen Watch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6147734A (en) * | 1998-12-17 | 2000-11-14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Bidirectional dichroic circular polarizer and reflection/transmission 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00180843A (ja) | 1998-12-18 | 2000-06-30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US6656608B1 (en) * | 1998-12-25 | 2003-12-02 | Konica Corporation |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color conversion filter |
JP4367868B2 (ja) * | 1999-01-11 | 2009-11-1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位相差板の連続製造法、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0249832A (ja) | 1999-03-01 | 2000-09-14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光学部材 |
US7821065B2 (en) * | 1999-03-02 | 2010-10-2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a thin film transistor comprising a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7001536B2 (en) | 1999-03-23 | 2006-02-21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as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in organic LEDs |
JP3594868B2 (ja) * | 1999-04-26 | 2004-12-0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積層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TWI232595B (en) * | 1999-06-04 | 2005-05-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6521360B2 (en) * | 1999-06-08 | 2003-02-18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White and color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ing single emitting material by novel color change technique |
TW522453B (en) | 1999-09-17 | 2003-03-0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Display device |
GB9923261D0 (en) * | 1999-10-02 | 1999-12-08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JP2001175198A (ja) | 1999-12-14 | 2001-06-2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
US6621508B1 (en) * | 2000-01-18 | 2003-09-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JP2001242320A (ja) * | 2000-03-01 | 2001-09-07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KR100329571B1 (ko) * | 2000-03-27 | 2002-03-23 | 김순택 | 유기 전자 발광소자 |
DE60108396T2 (de) * | 2000-04-14 | 2006-01-12 | C-360, Inc. | Leuchtsichtvorrichtung ,anzeigesystem mit derselben und verfahren zur visualisierung dafür |
US7015990B2 (en) | 2000-04-24 | 2006-03-21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O-type and E-type polarizer |
US6291255B1 (en) * | 2000-05-22 | 2001-09-18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TFT process with high transmittance |
US6939624B2 (en) | 2000-08-11 | 2005-09-06 |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nd emission-shifting organic electrophosphorescence |
US6911271B1 (en) | 2000-08-11 | 2005-06-28 |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Organometallic platinum complexes for phosphorescence bas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
US6893743B2 (en) | 2000-10-04 | 2005-05-17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US6970144B1 (en) | 2000-11-16 | 2005-11-29 | Vrex, Inc. | Kiosk for 3D display |
JP4011292B2 (ja) * | 2001-01-15 | 2007-11-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SG118118A1 (en) * | 2001-02-22 | 2006-01-2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JP3865593B2 (ja) * | 2001-02-27 | 2007-01-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透過型表示装置 |
SG179310A1 (en) * | 2001-02-28 | 2012-04-2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2267842A (ja) * | 2001-03-12 | 2002-09-18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偏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744198B2 (en) * | 2001-03-19 | 2004-06-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JP3772092B2 (ja) | 2001-03-22 | 2006-05-10 | 株式会社東芝 | カラー表示装置 |
KR100480769B1 (ko) | 2001-06-13 | 2005-04-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백색 전계발광 고분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
JP2003005710A (ja) * | 2001-06-25 | 2003-01-08 | Nec Corp | 電流駆動回路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3058069A (ja) * | 2001-08-21 | 2003-02-28 | Sharp Corp | 自発光型画像表示装置 |
KR100469240B1 (ko) * | 2001-09-06 | 2005-02-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 |
JP3760900B2 (ja) * | 2001-09-06 | 2006-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導光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6897916B2 (en) * | 2001-09-11 | 2005-05-24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elem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3801890B2 (ja) * | 2001-09-14 | 2006-07-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941561B2 (ja) | 2001-09-14 | 2007-07-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両面表示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機器 |
TWI296727B (en) | 2001-09-19 | 2008-05-11 | Nitto Denko Corp | Polarizing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
US7301591B2 (en) | 2001-09-28 | 2007-11-27 |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herein the number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activated differs depending on whether display is performed by the first or second liquid crystal panel |
JP4166455B2 (ja) * | 2001-10-01 | 2008-10-15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発光装置 |
US6985291B2 (en) | 2001-10-01 | 2006-01-1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Non-inverting transflective assembly |
US6778229B2 (en) * | 2001-10-02 | 2004-08-17 |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JP4011325B2 (ja) * | 2001-10-31 | 2007-11-21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US7064740B2 (en) | 2001-11-09 | 2006-06-20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Backlit display with improved dynamic range |
CN1278297C (zh) * | 2001-11-09 | 2006-10-04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对光学元件的亮度数据具有初始化功能的显示器 |
JP3837488B2 (ja) | 2001-11-30 | 2006-10-25 |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 メカノルミネッセンス材料 |
JP2003172819A (ja) | 2001-12-05 | 2003-06-20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偏光変換素子及び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US6869695B2 (en) | 2001-12-28 | 2005-03-22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White light emitting OLEDs from combined monomer and aggregate emission |
US6863997B2 (en) | 2001-12-28 | 2005-03-08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White light emitting OLEDs from combined monomer and aggregate emission |
JP2003215591A (ja) * | 2002-01-25 | 2003-07-30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3841695B2 (ja) | 2002-02-06 | 2006-11-01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
JP3757272B2 (ja) | 2002-02-13 | 2006-03-22 | 国立大学法人富山大学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US6872472B2 (en) | 2002-02-15 | 2005-03-2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ovid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electroluminescent units |
JP3977669B2 (ja) | 2002-03-07 | 2007-09-19 |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有機el素子 |
JP4145535B2 (ja) | 2002-03-08 | 2008-09-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のリターデーション設定方法 |
JP3871590B2 (ja) | 2002-03-20 | 2007-01-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端末機器 |
US6951694B2 (en) | 2002-03-29 | 2005-10-04 |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electron blocking layers |
US6995816B2 (en) | 2002-04-12 | 2006-02-0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Optical devices comprising high performance polarizer package |
JP4042516B2 (ja) * | 2002-04-26 | 2008-02-06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JP3902981B2 (ja) | 2002-06-04 | 2007-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JP2004014316A (ja) | 2002-06-07 | 2004-01-15 | Rohm Co Ltd | 両面表示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情報端末 |
US20050253789A1 (en) | 2002-06-20 | 2005-11-17 | Hiroshi Ikeda | Display |
JP2004095340A (ja) | 2002-08-30 | 2004-03-25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
US7324180B2 (en) | 2002-09-06 | 2008-01-29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Laminated retardation optical element,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7368145B2 (en) | 2002-09-19 | 2008-05-06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isplay and color filter by ink jet method |
JP2006503325A (ja) * | 2002-10-14 | 2006-01-26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偏光配置 |
AU2003280850A1 (en) * | 2002-11-27 | 2004-06-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TWI350404B (en) * | 2002-12-13 | 2011-10-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Light emitting device |
KR101114899B1 (ko) | 2002-12-26 | 2012-03-06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발광 장치 |
JP2004212468A (ja) * | 2002-12-27 | 2004-07-2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位相差補償素子及び単板式カラー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4220888A (ja) * | 2003-01-14 | 2004-08-05 | Shoen Kagi Kofun Yugenkoshi | 透明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の両面表示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7144608B2 (en) * | 2003-01-24 | 2006-12-05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Color correcting polarizer |
US6822257B2 (en) * | 2003-01-29 | 2004-11-23 | Ritdisplay Corporatio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with organic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and phosphorescent material |
US20040151829A1 (en) * | 2003-01-31 | 2004-08-0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Optimizing OLED emission |
KR101061396B1 (ko) * | 2003-02-28 | 2011-09-02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표시 장치, 폴더형 휴대 단말 |
JP4531341B2 (ja) | 2003-02-28 | 2010-08-25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308553B2 (ja) * | 2003-03-07 | 2009-08-05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531342B2 (ja) | 2003-03-17 | 2010-08-25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白色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
KR101138806B1 (ko) | 2003-03-26 | 2012-04-24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소자기판 및 발광장치 |
JP4526776B2 (ja) | 2003-04-02 | 2010-08-18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TWI363574B (en) * | 2003-04-07 | 2012-05-0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7862906B2 (en) | 2003-04-09 | 2011-01-0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
JP4614633B2 (ja) | 2003-04-09 | 2011-01-19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電子機器 |
DE10317788A1 (de) * | 2003-04-16 | 2004-12-02 | Tesa Ag | Wiederverwendbare, rückstands- und beschädigungsfrei wiederablösbare, elastische Klebefolie |
JP4131838B2 (ja) * | 2003-05-16 | 2008-08-13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表示装置 |
JP4098747B2 (ja) * | 2003-05-28 | 2008-06-11 |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 両面発光型表示装置 |
JP2004354818A (ja) | 2003-05-30 | 2004-12-16 | Optrex Corp | 表示装置 |
US20040257497A1 (en) * | 2003-06-18 | 2004-12-23 | Paukshto Michael V. | Super-twist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in crystal film polarizer |
US7161185B2 (en) * | 2003-06-27 | 2007-01-0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7622863B2 (en) * | 2003-06-30 | 2009-11-2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US7211823B2 (en) | 2003-07-10 | 2007-05-01 |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structure for obtaining chromaticity stability |
JP2005092180A (ja) | 2003-09-12 | 2005-04-07 |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 デュアル表示モードの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TWI253870B (en) * | 2003-10-30 | 2006-04-21 | Au Optronics Corp | Acti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US7688403B2 (en) | 2003-11-20 | 2010-03-3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vertically alignment typ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20050123791A1 (en) | 2003-12-05 | 2005-06-09 | Deaton Joseph C.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
JP4485184B2 (ja) * | 2003-12-15 | 2010-06-1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7057682B2 (en) * | 2003-12-24 | 2006-06-06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neutral dark state |
US7307679B2 (en) * | 2004-01-16 | 2007-12-1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iquid-crystal display and polarizing plate |
US7059718B2 (en) * | 2004-01-21 | 2006-06-13 | Hidden Harbor Group L.L.C. | Eyewear having a magnified wide field of view |
KR100577799B1 (ko) * | 2004-02-16 | 2006-05-11 |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 프린지 필드 구동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에서의 편광축 및 러빙축을 배열하는 방법 |
JP4352008B2 (ja) | 2004-03-10 | 2009-10-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発光素子 |
US7157156B2 (en) | 2004-03-19 | 2007-01-0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stability |
KR100685407B1 (ko) * | 2004-10-18 | 2007-02-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레드, 그린, 블루, 시안, 마젠타 및 옐로우칼라조절층들을 갖는 풀칼라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TWI529428B (zh) | 2004-11-09 | 2016-04-11 | Zeon Corp |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4801363B2 (ja) * | 2005-03-25 | 2011-10-26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素子 |
US7557989B2 (en) | 2005-06-03 | 2009-07-0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TWI398705B (zh) * | 2005-11-04 | 2013-06-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顯示裝置 |
WO2007063782A1 (en) * | 2005-11-30 | 2007-06-0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793264A1 (en) * | 2005-12-05 | 2007-06-0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WO2007072766A1 (en) * | 2005-12-22 | 2007-06-2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04115A1 (en) * | 2005-12-28 | 2007-07-0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32915B1 (en) * | 2006-01-31 | 2012-04-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ntrast |
EP1826604B1 (en) * | 2006-01-31 | 2015-12-23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KR20080092466A (ko) * | 2006-02-02 | 2008-10-1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표시장치 |
EP1816508A1 (en) * | 2006-02-02 | 2007-08-0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26606B1 (en) * | 2006-02-24 | 2012-12-2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26605A1 (en) * | 2006-02-24 | 2007-08-2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
2006
- 2006-12-13 EP EP06025873.8A patent/EP180411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12-15 TW TW095147170A patent/TWI43732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2-20 US US11/613,785 patent/US780456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26 KR KR1020060133507A patent/KR10130206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12-28 CN CN2006101562707A patent/CN199150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36726A (en) | 2007-10-01 |
US20070146580A1 (en) | 2007-06-28 |
CN1991507A (zh) | 2007-07-04 |
KR101302065B1 (ko) | 2013-09-05 |
US7804560B2 (en) | 2010-09-28 |
EP1804114A1 (en) | 2007-07-04 |
EP1804114B1 (en) | 2014-03-05 |
KR20070070080A (ko) | 2007-07-03 |
TWI437322B (zh) | 2014-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91507B (zh) | 显示器件 | |
CN101025509B (zh) | 显示器件 | |
CN1991506B (zh) | 显示器件 | |
CN101013222B (zh) | 显示器件 | |
CN101025508B (zh) | 显示器件 | |
CN101013223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1359118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8867008B2 (en) |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20070066870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TWI308307B (en) | Image display system | |
JP5346441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TW476856B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4787186B2 (ja) | 表示装置 | |
JP5127215B2 (ja) | 表示装置 | |
JP5222477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1658378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5178018B2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7199697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718358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