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686A - 座椅靠背框架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框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07686A CN103507686A CN201310250833.9A CN201310250833A CN103507686A CN 103507686 A CN103507686 A CN 103507686A CN 201310250833 A CN201310250833 A CN 201310250833A CN 103507686 A CN103507686 A CN 1035076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frame
- seat
- framework
- body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02/0288—Adjustable seat 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座椅靠背框架。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包括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该车辆座椅具有被构造为支撑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主体和从座椅靠背主体的侧部延伸的延伸部分。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主体框架、延伸框架和连接部件。主体框架可形成座椅靠背主体的构架并且可被安装在基座上。延伸框架可以形成延伸部分的构架。连接部件将延伸框架连接到主体框架的侧部。连接部件具有后支撑部分和前支撑部分。后支撑部分从后方接触主体框架和延伸框架从而后支撑部分将主体框架和延伸框架一体地联接。前支撑部分从前方接触主体框架和延伸框架从而前支撑部分能够联接主体框架和延伸框架。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2-140301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被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8-194289中描述的座椅靠背具有适于支撑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主体,和从座椅靠背主体的侧部延伸的延伸部分。座椅靠背主体具有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具有高的结构强度并且它优选地固定到地板上。延伸部分具有以类似悬臂梁的方式支撑在主体框架的侧部上的延伸框架。延伸框架和主体框架每个均具有圆形管件,并且延伸框架和主体框架被连接结构相互连接。连接结构具有连接圆形管件的钢托架。托架在圆形管件后方延伸以接触圆形管件的后侧。虽然连接结构可以承受从前方接近延伸部分的作用力,但是它对于从后方接近的作用力而言是脆弱的。
因此,在本技术领域中需要一种具有带有高结构强度的延伸部分的座椅靠背框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该车辆座椅具有被构造为支撑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主体和从座椅靠背主体的侧部延伸的延伸部分。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主体框架、延伸框架和连接部件。主体框架可以形成座椅靠背主体的构架,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基座上。延伸框架可以形成延伸部分的构架。连接部件将延伸框架连接到主体框架的侧部。座椅靠背框架进一步具有后支撑部分和前支撑部分。后支撑部分从后方接触主体框架和延伸框架,从而后支撑部分将主体框架与延伸框架一体地联接。前支撑部分从前方接触主体框架和延伸框架,从而前支撑部分将主体框架一体地联接到延伸框架。
因此,延伸框架关于主体框架从前侧和后侧这两侧被支撑和连接。由此,座椅靠背框架能够具有承受来自前方和后方这两方的作用力的连接结构。能够利用该连接结构增强延伸部分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后和前支撑部分可以被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处。在这种构造中,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部分或者突起部分可以被用于后和前支撑部分,使得它们不会相互妨碍,因此,减小座椅靠背框架沿着前后方向的厚度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后支撑部分可以被构造成连接主体框架的上部和延伸框架的上部。前支撑部分可以被构造成连接主体框架的中间部分和延伸框架的中间部分。来自底座的前侧的作用力可以被转移到延伸部分。这个作用力然后可以基本上被从前支撑部分的位置处转移到座椅靠背主体。这个转移位置可以低于后支撑部分的位置。以此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延伸部分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座椅的透视图;
图2是座椅靠背框架的透视图;
图3是座椅靠背框架的后视图;并且
图4是从后面示出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和以下公开的另外的特征和教示中的每一项可以被分开地或者与其它特征和教示相结合地利用以提供改进的座椅靠背框架。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分开地和彼此相结合地利用很多的这些另外的特征和教示的、本发明的代表性实例。这个详细说明仅仅旨在教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用于实践本教示的优选方面的进一步的细节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仅仅权利要求限定要求受到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以下详细说明中公开的特征和步骤的组合在最广的意义上对于实践本发明而言可能不是必要的,并且相反仅仅被教示用于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代表性实例。而且,代表性实例和从属权利要求的各种特征可以被以未被具体地列举的方式组合从而提供本教示的、另外的有用的构造。
图1所示车辆座椅1是车辆的驾驶员座椅。车辆座椅1具有支撑坐在车辆座椅1上的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2、乘员坐在其上的座垫3,和支撑乘员的头部的头靠4。座椅靠背2具有座椅靠背框架10。
座椅靠背2具有支撑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主体2A,和从座椅靠背主体2A延伸到车辆内侧(如在图1中所示的右侧)的延伸部分2B。延伸部分2B从座椅靠背主体2A横向地延伸。延伸部分2B优选地具有位于与座椅靠背主体2A的表面相同的平面上的表面,和位于与座椅靠背主体2A的后表面相同的平面上的后表面。延伸部分2B优选地具有与座椅靠背主体2A的侧面形状相同的侧面形状。即,延伸部分2B的凸起侧的形状可以基本与座椅靠背主体2A的凸起侧的形状相同。乘客座椅(未示出)的座椅靠背靠近座椅靠背主体2A的横向侧定位。延伸部分2B能够连接乘客座椅的座椅靠背和座椅靠背主体2A。
座椅靠背主体2A和座垫3可以通过盘状倾角调节装置5相互连接。倾角调节装置5是旋转轴装置,该旋转轴装置能够连接该两个部件从而它们能够旋转和/或被以固定的方式布置。倾角调节装置5连接座椅靠背主体2A的左侧和右侧这两侧的下端部与座垫3的左侧和右侧这两侧的后端部。倾角调节装置5连接主体2A的两个侧框架11的下端部和座垫3的两个侧框架3A的后端部。由此,座椅靠背2相对于座垫3的靠背角度能够得到调节。
每一个倾角调节装置5通常被维持在锁定状态中,由此它们将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固定。释放杆5C被设置在座垫3的外侧(沿着示出方向的左侧)上。当释放杆5C被拉起时,倾角调节装置5被解锁。倾角调节装置5的中央插入有操作轴5A。一对倾角调节装置5的操作轴5A被连杆53连接并且能够旋转。当释放杆5C被拉起时,位于外侧上的操作轴5A沿着释放操作方向旋转。内侧的操作轴5A也同时地沿着释放操作方向旋转。以此方式,两个倾角调节装置5能够被同时地解锁。
每一个倾角调节装置5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由此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自由地改变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在将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改变为预定角度之后,释放杆5C的操作能够停止。由此,每一个倾角调节装置5再次返回锁定状态,并且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被固定在预定角度。倾角调节装置5能够具有与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11-116303等文献中公开的相同的构造。
在座椅靠背2的左和右部分与座垫3的左和右部分之间,设置了典型地向前偏压座椅靠背2的螺旋弹簧6。当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的固定得以释放时,座椅靠背2旋转,由此经由螺旋弹簧6的偏压作用力,它可以与乘员的背部形成接触。当乘员的背部前后倾斜时,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根据背部的倾斜而被改变。以此方式,能够容易地调节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
可以使用左和右滑动装置(未示出)在车辆的地板上设置座垫3。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关于地板调节座垫3的位置。滑动装置能够具有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10-221935等文献中公开的结构。座椅靠背2可以具有延伸部分2B。座垫3可以具有根据延伸部分2B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3B。在延伸部分3B的上表面上,可以形成其中能够放置饮料或者小的物体的、凹进的杯子保持器3C。
头靠4典型地被安装在座椅靠背2上方。头靠4优选地具有从头靠主体向下突出的两个杆状支柱(未示出)。座椅靠背2的座椅靠背框架10具有上框架12。两个方管形保持器15可以被固定到上框架12。可以在每一个保持器15内侧安装支撑部件。支柱可以被插入支撑部件中,并且头靠4可以被固定到座椅靠背2的上部。将头靠4安装到座椅靠背2的安装结构能够具有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8-239075中公开的结构。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0具有主体框架10A、延伸框架10B和连接部件16。主体框架10A形成座椅靠背主体2A的构架。延伸框架10B形成延伸部分2B的构架。连接部件16将延伸框架10B连接到主体框架10A。
主体框架10A具有侧框架11、上框架12、保持器15、上加强板13,和下加强板14。这些构件被一体地组装。侧框架11具有一对竖直的左板和右板。上框架12是连接侧框架11的上端部的倒U形管件。保持器15具有方管形状,并且被设置在上框架12的左和右部上。上加强板13具有在上框架12的左和右支腿部分之间的水平板。下加强板14具有在侧框架11的下部之间的水平板。
当制造侧框架11时,使用压力机以竖直地长的形状切割钢板材料。接着,钢板材料的前和后边缘部分被以凸缘形状向座椅的内侧弯曲。每一个弯曲边缘部分能够增加承受侧框架11的弯曲或者扭曲的强度。每一个边缘部分抑制侧框架11向外侧(座椅的前侧和后侧或者外侧)突起。侧框架11位于座椅靠背主体2A的侧部上,并且形成座椅靠背主体2A的左侧和右侧这两侧的构架。该两个侧框架11具有沿着座椅宽度方向面对彼此的表面。
当制造上框架12时,典型地使用压力机将圆形钢管件切割成预定长度。接着,圆形钢管件材料被以倒U形状弯曲。上框架12具有向下延伸的左和右支腿部分,并且该两个支腿部分均被焊接到每一个侧框架11的上端部。以此方式,上框架12能够被联接到侧框架11。
侧框架11的上端部被以半柱形形状弯曲从而其形状被与上框架12的每一个支腿部分的外周表面匹配。由此,上框架12的每一个支腿部分能够在宽广的区域中与每一个侧框架11的每一个上端部接触。它们典型地能够在宽广的区域中被焊接并且被联接到彼此。
通过将方形钢管件切割成预定长度制造保持器15。保持器15竖直地延伸。保持器15的上部被连接到沿着上框架12的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央部分的前表面。保持器15的下部通过焊接而被连接到上加强板13的前表面。由于它的高结构强度,保持器15能够支撑头靠4(见图1)。它使用上框架12和上加强板13进行支撑。
当制造上加强板13时,使用压力机切割钢材料的片材。接着,钢材料的上和下边缘部分被以凸缘形状向座椅的前方弯曲。上和下弯曲边缘部分能够增加抗弯曲或者扭曲强度。上和下边缘部分能够抑制上加强板13向外侧(座椅的后侧)成角。上加强板13的左和右端部被焊接到上框架12的每一个支腿部分的后表面。以此方式,上加强板13能够被固定并且被一体地联接到上框架12的两个支腿部分。上加强板13的每一个端部被以与上框架12的支腿部分的外周表面匹配的半柱形形状弯曲。由此,上加强板13的每一个端部能够接触上框架12的每一个支腿部分。它们优选地被焊接并且被联接到彼此。
在制造下加强板14时,使用压力机切割钢的片材。接着,钢板材料的上和下边缘部分被以凸缘形状向座椅的前方弯曲。上和下边缘部分能够增加下加强板14的抗弯曲或者扭曲强度。上和下边缘部分能够抑制下加强板14向外侧(座椅的后侧)成角。下加强板14的左和右端部被焊接到侧框架11的下部的向座椅内侧弯曲的后边缘部分的前表面。由此,下加强板14能够被联接到侧框架11的下部。
当制造延伸框架10B时,以与上框架12相同的方式,钢管件被切割成预定的长度。接着,钢管件被沿着横向方向以U形状弯曲。延伸框架10B被如此放置,使得U形开口面对主体框架10A。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被连接部件16的后支撑部件(部分)16A联接到主体框架10A的上框架12的肩台部分。下端部10B2穿过并且被装配到主体框架10A的侧框架11,并且通过焊接而被联接到侧框架11。
延伸框架10B具有从上端部10B1向下端部10B2竖直地并且向下地延伸的中间部分10B3。中间部分10B3被连接部件16的前支撑部件(部分)16B联接到主体框架10A的上框架12的支腿部分(部分12B)。延伸框架10B的一侧被联接到主体框架10A,并且延伸框架10B被主体框架10A支撑。延伸框架10B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主体框架10A内,并且从主体框架10A沿着横向方向延伸。
延伸框架10B的下端部10B2被装配到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在侧框架11中形成的圆形孔,并且被焊接到侧框架11。因此,延伸框架10B能够被以简单的构造联接到主体框架10A。然而,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被联接到上框架12,而不被装配到上框架12的通孔。因此,延伸框架10B未被以简单的构造联接到主体框架10A。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被联接到通过弯曲圆形钢管件形成的上框架12的肩台部分。它们优选地经由连接部件16连接。连接部件16通过相对简单的构造牢固地并且一体地将延伸框架10B与上框架12联接,而不降低主体框架10A的结构强度。
如在图2到图4中所示,连接部件16具有后支撑部件16A和前支撑部件16B。后支撑部件16A是平坦板形钢板材料。后支撑部件16A被联接到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的后表面和上框架12的肩台部分的后表面。前支撑部件16B是圆形钢管件材料。前支撑部件16B被联接到延伸框架10B的中间部分10B3的前表面和上框架12的支腿部分(部分12B)的前表面。以此方式,后支撑部件16A和前支撑部件16B将延伸框架10B联接到上框架12。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后支撑部件16A与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的后表面和上框架12的第一部分12A的后表面和第二部分12B的后表面联接。后支撑部件16A通过焊接而被联接到三个后表面中的每一个。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第一部分12A沿着上框架12的肩台部分的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第二部分12B被从第一部分12A弯曲并且向下延伸。
后支撑部件16A被联接到第二部分12B的后表面,并且因此围绕第一部分12A的旋转受到限制。后支撑部件16A被联接到上端部10B1的后表面和第一部分12A的后表面。以此方式,围绕第二部分12B的旋转受到限制。后支撑部件16A能够被联接到第一部分12A和第二部分125这两者。
后支撑部件16A被设置在上框架12的肩台部分中,并且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被联接到后支撑部件16A。因此,后支撑部件16A能够将延伸框架10B联接到上框架12的肩台部分。
后支撑部件16A具有一对半柱形上边缘部分16A1。一个上边缘部分16A1接触上框架12的第一部分12A,并且对应于第一部分12A的钢管件的外周表面形状。另一个上边缘部分16A1接触延伸框架10B,并且对应于延伸框架10B的钢管件的外周表面形状。每一个上边缘部分16A1能够接触第一部分12A和延伸框架10B,并且能够被焊接于此。由此,后支撑部件16A能够被联接到第一部分12A和延伸框架10B。
上边缘部分16A1具有从框架的后侧延伸到前侧从而能够接触上框架12的第一部分12A和延伸框架10B的半柱形形状。以此方式,后支撑部件16A能够从前方和后方这两方接触第一部分12A和延伸框架10B。
前支撑部件16B是钢管件。前支撑部件16B的两个端部16B1具有被压扁的平坦形状。该两个端部16B1均从前方接触延伸框架10B的中间部分10B3和上框架12的第二部分12B,并且被焊接于此。以此方式,前支撑部件16B被联接到延伸框架10B和上框架12。
前支撑部件16B具有具有钢管件形状的中央部分。该中央部分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该中央部分垂直于延伸框架10B的中间部分10B3和上框架12的第二部分12B。中央部分以与中间部分10B3和第二部分12B基本相同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定位。前支撑部件16B的两个端部16B1具有被压扁的和弯曲的形状从而对应于中间部分10B3和第二部分12B的前表面的形状,由此,该两个端部16B1均能够接触中间部分10B3和第二部分12B并且被焊接于此。由此,前支撑部件16B被联接到中间部分10B3和第二部分12B。
前支撑部件16B被设为与上加强板13基本相同的高度。上加强板13被焊接到上框架12的两个支腿部分的后表面。上加强板13从后方支撑主体框架10A。前支撑部件16B从前方支撑延伸框架10B,因此,主体框架10A和延伸框架10B被牢固地相互支撑,并且因此几乎不能沿着前后方向偏转或者扭曲。
后支撑部件16A和前支撑部件16B从前后方向支撑并且连接延伸框架10B和主体框架10A。因此,延伸框架10B承受关于主体框架10A从前方和后方这两侧输入的负荷。例如,当座椅靠背2立起时,延伸框架10B能够充分地承受可以被从前方或者后方传递到延伸部分2B的作用力。当座椅靠背2被向前放下时,延伸框架10B能够充分地承受可以被从上方传递到延伸部分2B的后表面的作用力。
后支撑部件16A和前支撑部件16B位于不同的位置处。因此,后支撑部件16A能够接触上边缘部分16A1而不妨碍前支撑部件16B。前支撑部件16B能够被置放在对应于上框架12和延伸框架10B的前后位置处而不妨碍后支撑部件16A。因此,能够减小座椅靠背框架10沿着前后方向的厚度。
后支撑部件16A被设置在其中上框架12的肩台部分和延伸框架10B的上端部10B1被相互连接的、高的位置处。前支撑部件16B被设置在其中上框架12的第二部分12B和延伸框架10B的中间部分10B3被相互连接的、低的位置处。因此,被从座椅前方施加到延伸部分2B的负荷被与后支撑部件16A相比较处于低的位置的前支撑部件16B传递到座椅靠背主体2A。因此,能够有效地增加延伸部分2B的结构强度。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构造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实现很多替代、修改和变化。相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可以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的这种替代、修改和变化。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该限于代表性构造,而是可以例如如在以下描述地予以修改。
该座椅靠背框架如上所述可以被应用于驾驶员座椅的座椅靠背,并且可以被应用于其它座椅的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框架可以被应用于车辆诸如汽车的座椅,并且可以被应用于例如车辆诸如轨道车辆。
如上所述,延伸部分能够位于彼此相邻地定位的座椅之间。延伸部分连接座椅的座椅靠背从而填充在座椅靠背之间的空间。可替代地或者另外地,延伸部分可以支撑坐在延伸部分前方的乘员的背部。
如上所述,延伸框架和主体框架(上框架)每一个可以是圆形钢管件。可替代地,延伸框架可以是钢管件、方形钢管件等。
后支撑部件和前支撑部件可以被如上所述地构造并且可以具有其它结构。如上所述,后支撑部件和前支撑部件可以是不同的部件。可替代地,后支撑部分(部件)和前支撑部分(部件)这两者可以被构造成单一部件。
如上所述,后和前支撑部件可以被焊接并且联接到主体框架或者延伸框架。可替代地,后和前支撑部件可以通过螺栓、铆接等联接到主体框架或者延伸框架。
如上所述,后支撑部件和前支撑部件可以被设于相互不同的高度处。可替代地,后和前支撑部件可以被设于相同的高度处。
如上所述,后支撑部件可以位于前支撑部件上方。可替代地,后支撑部件可以位于前支撑部件下方。
如上所述,座椅靠背主体的主体框架可以被连接到座垫从而能够调节倾角。可替代地,主体框架可以被固定到座垫。可替代地,主体框架可以被固定到在地板上固定的基座部件。可替代地,主体框架可以被固定到在地板上固定的部件,或者可以被附接到能够用于调节倾角的部件。
如上所述,座椅靠背主体的主体框架可以经由座垫3而被连接到地板。可替代地,主体框架可以被直接连接到地板(基座)。
如上所述,座椅靠背主体的主体框架被连接到基座。所述基座可以是上述的地板、侧面板、顶面板、车辆部件、车体的一部分等。
如上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可以包括一个后支撑部件和一个前支撑部件。可替代地,座椅靠背框架可以多于一个后支撑部件和/或多于一个前支撑部件。所有的后支撑部件可以被设置在第一高度或更多个第一高度处。所有的前支撑部分可以被设置在第二高度或更多个第二高度处。所有的第二高度可以是不同于所有的第一高度或更多个第一高度的高度。
如上所述,上加强板13和前支撑部件(部分)16B可以是不同的部件。可替代地,上加强板13和前支撑部件(部分)16B可以由一个部件构造或者形成。
Claims (8)
1.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所述车辆座椅具有座椅靠背主体和延伸部分,所述座椅靠背主体被构造为支撑乘员的背部,并且所述延伸部分从所述座椅靠背主体的一侧延伸,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
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被安装在基座上,以形成用于所述座椅靠背主体的构架;
延伸框架,所述延伸框架形成用于所述延伸部分的构架;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延伸框架连接到所述主体框架的一侧;
后支撑部分,所述后支撑部分从后方接触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延伸框架,以便将所述主体框架联接到所述延伸框架;和
前支撑部分,所述前支撑部分从前方接触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延伸框架,以便将所述主体框架联接到所述延伸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后支撑部分和前支撑部分是不同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后支撑部分和前支撑部分被设置在相互不同的高度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后支撑部分被构造成连接所述主体框架的上部和所述延伸框架的上部,并且其中,所述前支撑部分被构造成连接所述主体框架的中间部分和所述延伸框架的中间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一个或更多个后支撑部分全部被设置在第一高度处,而一个或更多个前支撑部分全部被设置在第二高度处,所述第二高度是不同于所述第一高度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后支撑部分由板件构造而成,并且其中,所述前支撑部分由管件构造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主体框架包括上框架和加强板,其中,所述上框架包括竖直地延伸的左支腿部分和右支腿部分,其中,所述加强板在所述左支腿部分和右支腿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前支撑部分被设置在相同的高度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前支撑部分由一个部件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40301A JP5867309B2 (ja) | 2012-06-22 | 2012-06-22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JP2012-140301 | 2012-06-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07686A true CN103507686A (zh) | 2014-01-15 |
CN103507686B CN103507686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977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50833.9A Active CN103507686B (zh) | 2012-06-22 | 2013-06-21 | 座椅靠背框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9206B2 (zh) |
JP (1) | JP5867309B2 (zh) |
CN (1) | CN1035076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47529B2 (ja) * | 2011-10-14 | 2016-01-27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JP5831512B2 (ja) * | 2013-08-28 | 2015-12-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6181563B2 (ja) * | 2014-01-22 | 2017-08-16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617063B2 (ja) * | 2016-03-16 | 2019-12-04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 |
JP6284583B2 (ja) * | 2016-06-24 | 2018-02-2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DE102016215048B4 (de) * | 2016-08-12 | 2023-10-12 | Lear Corp. | Sitz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r Sitzanordnung |
JP6743611B2 (ja) * | 2016-09-15 | 2020-08-19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EP3315354B1 (en) * | 2016-10-26 | 2020-09-30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
JP7037032B2 (ja) * | 2017-08-14 | 2022-03-16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301770U1 (de) * | 2003-02-05 | 2003-04-24 | Stolfig GmbH, 85290 Geisenfeld | Rahmenkonstruktion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CN1439547A (zh) * | 2002-02-20 | 2003-09-03 |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用座椅背构架的结构以及座椅背 |
JP4096048B2 (ja) * | 2004-04-28 | 2008-06-04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 |
JP2008194289A (ja) * | 2007-02-14 | 2008-08-28 | Tachi S Co Ltd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
JP4327967B2 (ja) * | 1999-12-16 | 2009-09-09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US20090236882A1 (en) * | 2008-03-21 | 2009-09-24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
CN101954874A (zh) * | 2009-07-08 | 2011-01-26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用座椅装置 |
CN102059965A (zh) * | 2009-11-12 | 2011-05-1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系统 |
CN102501788A (zh) * | 2011-10-22 | 2012-06-20 | 东莞市凌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动态座椅靠背悬挂装置 |
CN103635354A (zh) * | 2011-06-29 | 2014-03-12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机动车辆后排座椅的椅背框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68252U (ja) * | 1982-05-06 | 1983-11-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リヤシ−ト |
JP3066418B2 (ja) * | 1990-10-01 | 2000-07-17 | テイ・エ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シートにおけるヘツドレストの取付装置 |
US5716100A (en) * | 1996-11-07 | 1998-02-10 | Lear Corporation | Moment lock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back |
KR100923359B1 (ko) * | 2001-08-15 | 2009-10-23 |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 개선된 시트 시스템 |
JP4709496B2 (ja) * | 2004-04-02 | 2011-06-22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シート構造 |
JP2006175469A (ja) * | 2004-12-22 | 2006-07-06 | Itoki Corp | パイプ連結構造 |
US7079300B1 (en) * | 2005-01-27 | 2006-07-1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Thermo-mechanically actuated reflective structure |
WO2008009690A2 (en) * | 2006-07-21 | 2008-01-24 | Basf Se | Modular seat back assembly |
JP4085415B2 (ja) * | 2006-09-27 | 2008-05-14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
2012
- 2012-06-22 JP JP2012140301A patent/JP58673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17 US US13/896,438 patent/US89792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6-21 CN CN201310250833.9A patent/CN1035076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27967B2 (ja) * | 1999-12-16 | 2009-09-09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CN1439547A (zh) * | 2002-02-20 | 2003-09-03 |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用座椅背构架的结构以及座椅背 |
DE20301770U1 (de) * | 2003-02-05 | 2003-04-24 | Stolfig GmbH, 85290 Geisenfeld | Rahmenkonstruktion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JP4096048B2 (ja) * | 2004-04-28 | 2008-06-04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 |
JP2008194289A (ja) * | 2007-02-14 | 2008-08-28 | Tachi S Co Ltd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
US20090236882A1 (en) * | 2008-03-21 | 2009-09-24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
CN101954874A (zh) * | 2009-07-08 | 2011-01-26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用座椅装置 |
CN102059965A (zh) * | 2009-11-12 | 2011-05-1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系统 |
CN103635354A (zh) * | 2011-06-29 | 2014-03-12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机动车辆后排座椅的椅背框架 |
CN102501788A (zh) * | 2011-10-22 | 2012-06-20 | 东莞市凌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动态座椅靠背悬挂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07686B (zh) | 2016-01-20 |
US20130341991A1 (en) | 2013-12-26 |
US8979206B2 (en) | 2015-03-17 |
JP5867309B2 (ja) | 2016-02-24 |
JP2014004865A (ja) | 2014-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07686B (zh) | 座椅靠背框架 | |
US8506011B2 (en) |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assembling method | |
JP6189099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5176555B2 (ja) | フレーム構造 | |
JP2006213201A (ja) | 衝撃吸収可能なシートバックを備える自動車用シート | |
US10272809B2 (en) | Vehicle seat | |
CA2361522C (en) | Seat back frame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 |
JP3538592B2 (ja) | 車両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固定構造 | |
US20060152048A1 (en) | Forward slippage preventive structure of seat cushion with lifter device | |
JP7364848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7364852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WO2013105559A1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649571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103029610A (zh) | 具有可折叠的垫子支撑组件的座椅组件 | |
JP2010254109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88042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US20220194273A1 (en) | Conveyance seat | |
US20210178937A1 (en) | Vehicle seat | |
US20220340055A1 (en) | Vehicle seat | |
KR20160056047A (ko) | 자동차의 시트 프레임 | |
JP6878202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 |
JP2016169009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18001815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4514512B2 (ja) | 腰掛 | |
JP6276663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