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541A - 部件安装构造和顶推螺母 - Google Patents
部件安装构造和顶推螺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7541A CN102597541A CN2010800488693A CN201080048869A CN102597541A CN 102597541 A CN102597541 A CN 102597541A CN 2010800488693 A CN2010800488693 A CN 2010800488693A CN 201080048869 A CN201080048869 A CN 201080048869A CN 102597541 A CN102597541 A CN 102597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fastening piece
- recess
- head
- fo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1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 F16B21/2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for bolts or shafts without holes, grooves, or notches for locking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7—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73—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ocket having a resilient part on its insi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7—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7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ocket having a further molded-in or embedded component, e.g. a ring with snap-in teeth molded into 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177—Fuel tanks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e.g. plastics, or of a combination of non-metallic and metallic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032—Manufacturing of fuel tanks
- B60K2015/03046—Manufacturing of fuel tanks made from more than one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328—Arrangements or special measures related to fuel tanks or fuel handling
- B60K2015/03453—Arrangements or special measures related to fuel tanks or fuel handling for fixing or mounting parts of the fuel tank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实现结合强度和安装性的提高的部件安装构造。部件安装构造相对于第一紧固件(41)压入第二紧固件(61),利用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夹持部件(3)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顶推螺母(31)具有:基板(32),其呈环状;第一卡合爪(33),其形成在基板(32)的内侧,随着朝向凹部(21)的底部(21a)而向轴孔(35)的中心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卡合爪(34),其形成在基板(32)的外侧,随着远离凹部(21)的底部(21a)而向远离轴孔(35)的中心方向的方向倾斜,第一紧固件(41)的末端与第一卡合爪(33)卡合,并且凹部(21)与第二卡合爪(34)卡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于被安装部件安装部件的部件安装构造。并且,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第一部件安装第二部件的顶推螺母。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安装构造:在搭载于汽车的燃料箱(以下称为“被安装部件”)的外侧安装用于保护被安装部件的保护装置(以下称为“部件”。)。以往,在被安装部件安装部件的情况下,使用紧固件在设于被安装部件的突起固定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用板簧状的夹子在固定设置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凸台固定部件。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固定设置于被安装部件的螺母螺合螺栓来固定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7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34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能够借助夹子比较容易地安装部件,但是,夹子的一侧被切口,所以,存在夹子从该切口脱离的问题。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发明中,利用螺栓进行螺合,所以,能够比较牢固地结合部件和被安装部件,但是,存在螺合作业烦杂的问题。即,在现有的发明中,难以同时实现结合强度的提高和安装性的提高。
并且,例如,在通过基于合成树脂材料的吹塑成形而形成被安装部件的情况下,为了将如上所述用于固定部件的突起设于被安装部件的外表面,一般进行树脂部件的熔敷、嵌件吹塑,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基于熔敷的方法中,被安装部件的形状针对每个车型而不同,所以,紧固件的安装位置也针对每个车型而不同。因此,针对每个车型需要专用的熔敷机,所以,存在设备成本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进而,在相对于被安装部件的熔敷部位和紧固件的卡定部位中要求的物性不同,所以,成为基于两种树脂材料的双色成形。因此,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并且,在基于嵌件吹塑成形的方法中,在模具内装填嵌件产品等的作业需要劳力和时间,制造工时增加,所以,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并能够实现结合强度和安装性的提高的部件安装构造。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结合强度和安装性的提高的顶推螺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部件安装构造具有:被安装部件,其在外表面具有凹部;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外表面;以及紧固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被安装部件配设在所述部件内侧的第一紧固件和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卡合并配设在所述部件外侧的第二紧固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压入所述第二紧固件,利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夹持所述部件以对该部件进行保持,该部件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还具有被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贯穿插入的顶推螺母,所述顶推螺母具有:基板,其具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贯穿插入的轴孔;第一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内侧,随着朝向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所述轴孔的中心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外侧,随着远离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远离所述轴孔的中心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根据该结构,仅在被安装部件的外表面设置凹部即可,所以,省去形成被安装部件的劳力和时间。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仅通过相对于第一紧固件压入第二紧固件就能够保持部件。由此,能够提高安装性。
并且,顶推螺母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向轴孔的中心方向倾斜,所以,在安装时能够顺畅地压入。另一方面,在对部件产生外力的情况下,以第一卡合部咬入第一紧固件、第二卡合部咬入被安装部件的凹部的方式卡合。由此,能够提高结合强度。
并且,优选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多个第二卡合爪。根据该结构,第二卡合部具有多个第二卡合爪,所以容易挠曲。由此,在安装时能够更加顺畅地压入。
并且,优选所述第二卡合爪形成为,末端侧的宽度比基端侧的宽度宽。根据该结构,第二卡合爪更加容易挠曲。并且,末端侧的宽度宽,所以,能够增大与凹部卡合的部分。
并且,优选在所述第二卡合爪形成有朝向所述凹部的底部为凸状的弯曲部。根据该结构,在对顶推螺母作用有外力时,能够利用弯曲部吸收该外力。由此,顶推螺母难以从凹部脱离。
并且,优选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多个第一卡合爪。根据该结构,第一卡合部具有多个第一卡合爪,所以容易挠曲。由此,在安装第二紧固件时能够更加顺畅地压入。
并且,优选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的外周面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突条。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顶推螺母从第一紧固件的末端脱出。
并且,优选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一头部;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第一脚部;向与所述第一脚部相反的方向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的筒状部;遍及所述第一头部、所述第一脚部和所述筒状部形成的中空部;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卡合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二头部;立起设置于第二头部的第二脚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脚部的卡合突起,所述第二脚部插入所述中空部中,并且所述卡合突起与所述卡合孔卡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卡合孔和卡合突起,能够使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可靠地卡合。
并且,优选所述第一头部具有:板状的主体部;以向外侧敞开的方式在所述主体部切口形成的切口部;以及在所述切口部中从所述第一头部的中心侧向外侧伸出的叶片部件,所述叶片部件向所述第二紧固件侧倾斜,并向所述第二紧固件侧对所述部件施力。
根据该结构,叶片部件向第二紧固件侧对部件施力,所以,能够抑制部件的晃动。
并且,优选所述第二脚部具有: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头部的基轴部;以及从所述基轴部的末端侧朝向所述第二头部延伸设置且具有所述卡合突起的一对卡合片,所述第二头部具有避让孔,该避让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基轴部的两侧,避让所述卡合片的末端,通过所述卡合片的弹性变形,所述卡合突起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卡合孔卡合。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卡合突起的卡合片弹性变形,所以,能够使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容易地卡合。并且,通过从避让孔将一对卡合片的末端捏住等使其弹性变形,能够解除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卡合。由此,能够容易地从第一紧固件卸下第二紧固件。
并且,本发明的顶推螺母用于在形成于第一部件的凹部安装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顶推螺母具有:基板,其具有供所述第二部件贯穿插入的轴孔;第一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内侧,随着朝向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所述轴孔的中心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外侧,随着远离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远离所述轴孔的中心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根据该结构,仅在第一部件的外表面设置凹部即可,所以,省去形成第一部件的劳力和时间。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仅通过相对于凹部压入顶推螺母和第二部件就能够在第一部件安装第二部件。由此,能够提高安装性。
并且,顶推螺母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向轴孔的中心方向倾斜,所以,在安装时能够顺畅地压入。另一方面,在对第二部件产生外力的情况下,以第一卡合部咬入第二部件、第二卡合部咬入第一部件的凹部的方式卡合。由此,能够提高结合强度。
并且,本发明的部件安装构造在被安装部件的外侧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部件安装构造具有: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外表面;所述部件,其具有贯通孔,且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外侧;以及紧固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被安装部件配设在所述部件内侧的第一紧固件和配设在所述部件外侧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经由所述贯通孔而利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夹持所述部件,并且与设于所述凹部内周的突起爪卡合。
根据该结构,仅在被安装部件的外表面设置凹部即可,所以,能够简化形成被安装部件时使用的模具的构造。由此,不需要进行熔敷作业或嵌件吹塑等的麻烦的作业,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仅通过在凹部的突起爪卡合紧固件就能够容易地安装部件。并且,通过紧固件和突起爪的卡合,能够提高结合力。
并且,优选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一头部;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脚部;以及在所述第一头部和所述第一脚部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二头部、以及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头部的第二脚部,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所述连通孔中贯穿插入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所述第二脚部,以夹持所述部件,所述第一脚部的外周与所述凹部的所述突起爪卡合,并且所述第一脚部的内周与所述第二脚部的外周卡合。
根据该结构,所述第一脚部的外周和所述凹部的所述突起爪、以及所述第一脚部的内周和所述第二脚部的外周分别卡合,所以,能够更加牢固地安装部件。
并且,优选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所述第一头部具有呈环状的厚壁部、以及形成为比所述厚壁部薄的一对薄壁部,该一对薄壁部在所述厚壁部中从内表面侧和外表面侧相对于所述被安装部件在径向上延伸设置,内表面侧的所述薄壁部从所述厚壁部的内表面向所述被安装部件侧倾斜地延伸设置,外表面侧的所述薄壁部从所述厚壁部的外表面向远离所述被安装部件的一侧倾斜地延伸设置。
被安装部件、部件和紧固件等有时在成形阶段中产生形变(尺寸公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部件可能相对于被安装部件晃动。并且,难以进行将紧固件紧固于被安装部件的凹部的作业。但是,根据该结构,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头部的薄壁部挠曲,所以,第一头部追随被安装部件等的形状(形变)而变形。由此,吸收尺寸公差而防止部件的晃动,并且,能够提高紧固件的安装性。
并且,优选所述凹部具有形成为中空的底部、以及在该底部突出设置的多个所述突起爪,对置的所述突起爪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所述底部的最大宽度小。
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保持在底部插入的紧固件。
并且,优选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所述第一脚部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凹部的所述突起爪卡合的加强部件。
根据该结构,防止容易磨损的第一脚部的缺损等,并且,能够与凹部的突起爪牢固地卡合。
并且,优选在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所述第二头部的外侧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脚部侧切口形成的凹陷部。
根据该结构,在凹陷部中插入例如一字槽螺钉旋具等,能够容易地解除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卡合。
优选部件安装构造还具有卡带,该卡带从外侧保持所述被安装部件和所述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部件可靠地固定于被安装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部件安装构造,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结合强度和安装性。并且,根据本发明的顶推螺母,能够提高结合强度和安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图,是从车辆的背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件周围的构造的分解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推螺母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紧固件的图,(a)是剖视图,(b)是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紧固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7是阶段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方法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件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件周围的构造的分解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凹部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顶推螺母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紧固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件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紧固件周围的构造的分解剖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被安装部件的凹部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剖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紧固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1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紧固件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紧固件的卡合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21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2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1主要具有:被安装部件2;覆盖被安装部件2的外侧的部件3;将部件3紧固于被安装部件2的多个紧固件4;从外侧保持被安装部件2和部件3的2根燃料箱卡带5。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1中,例示了在配设于车辆的燃料箱(被安装部件2)安装板状的保护装置(部件3)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被安装部件2通过基于合成树脂材料的吹塑成形而形成,是在阻挡材料层的内外层叠热塑性树脂而成的多层构造的燃料箱。被安装部件2的配设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底盘S的背侧经由燃料箱卡带5、5进行保持(悬吊保持)。被安装部件2是扁平的筐体,考虑车辆的构造和强度而将其外表面适当形成为凹凸。在被安装部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使燃料箱卡带5、5贯穿的2条凹坑2a、2a。并且,在被安装部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供后述的紧固件4卡合的凹部21。凹部21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被安装部件2被配设成其长边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其短边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如图1的箭头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部件3是遮蔽来自排气管或其他装置的热、并保护被安装部件2不受外力影响的保护装置。部件3是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大致遮盖被安装部件2的下侧。部件3沿着被安装部件2的外表面的形状而形成。部件3经由后述的多个紧固件4安装于被安装部件2,并且,通过燃料箱卡带5,与被安装部件2一起保持于车辆。
如图2和图3所示,在部件3形成有二条凹坑3a、3a和多个贯通孔3b。凹坑3a是供燃料箱卡带5贯穿的部位,与被安装部件2的凹坑2a对应地形成。贯通孔3b是供紧固件4插入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紧固件4的数量,在9个部位形成贯通孔3b。在本实施方式中,部件3如上所述形成,但是,只要是保护被安装部件2的部件,则其形状、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紧固件4贯穿插入部件3的贯通孔3b中,并且,从部件3的外侧(下侧)将部件3紧固于被安装部件2。紧固件4及其安装构造在后面叙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燃料箱卡带(卡带)5是将被安装部件2和部件3保持于车辆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安装部件2的前后方向上架设2条燃料箱卡带5。燃料箱卡带5在其两端部具有紧固部5a、5a,经由紧固部5a,利用螺栓紧固于车辆的底盘S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箱卡带5使用树脂制部件,但是,材料没有特别限制。
通过具有燃料箱卡带5,从而能够将被安装部件2和部件3保持于车辆,并且,能够防止部件3相对于被安装部件2的位置偏移。并且,被安装部件2具有凹坑2a、2a,部件3具有凹坑3a、3a,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被安装部件2与部件3的定位以及燃料箱卡带5的安装作业。并且,通过具有被安装部件2的凹坑2a和部件3的凹坑3a,从而能够防止燃料箱卡带5比部件3的最下表面更向下侧突出。
接着,详细叙述凹部21、紧固件4以及它们的安装构造。如图3所示,紧固件4具有分别分离的顶推螺母31、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利用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夹持部件3,并插入被安装部件2的凹部21中。
如图3所示,凹部21凹陷设置于被安装部件2的外表面。凹部21在对被安装部件2进行吹塑成形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向下方(被安装部件2的外侧)开口,呈碗状贯穿。凹部21的形状、大小等没有特别限制。
如图3和图4所示,顶推螺母31是呈扁平环状的金属制部件。顶推螺母31被第一紧固件41的末端贯穿插入,并且设置在凹部21内。顶推螺母31具有基板32、在基板32的内侧形成的第一卡合爪(第一卡合部)33、以及在基板32的外侧形成的第二卡合爪(第二卡合部)34。在对板状的金属部件进行冲压加工后,对成为第一卡合爪33和第二卡合爪34的部分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形成顶推螺母31。在基板32的中央形成有轴孔35。轴孔35是供第一紧固件41贯穿插入的部位。
基板32是呈环状的板状部件。在基板32的内缘32a形成有第一卡合爪33。如图3所示,第一卡合爪33形成于基板32的内缘32a,以随着朝向凹部21的底部21a而接近轴孔35的中心C的方式倾斜。如图4所示,在第一卡合爪33,以放射状形成有俯视观察呈大致V字状的多个第一狭缝部33a。第一狭缝部33a以等间隔形成,随着接近轴孔35的中心C,间隙增大。另外,第一狭缝部33a的大小和数量没有特别限制。
如图3所示,在基板32的外缘32b形成有第二卡合爪34。第二卡合爪34形成于基板32的外缘32b,以随着远离凹部21的底部21a而远离轴孔35的中心C的方式倾斜。即,第一卡合爪33和第二卡合爪34向相同方向倾斜。如图4所示,在第二卡合爪34,以放射状形成有俯视观察呈大致V字状的多个第二狭缝部34a。第二狭缝部34a以等间隔形成,随着远离轴孔35的中心C,间隙增大。第二狭缝部34a的大小和数量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卡合部,例示了爪形状的第一卡合爪33,作为第二卡合部,例示了爪形状的第二卡合爪34,但是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卡合部与第一紧固件41卡合、并且第二卡合部与凹部21卡合即可,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在所述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狭缝部33a和第二狭缝部34a。
如图3所示,第一紧固件41具有第一头部42、从第一头部42向凹部21侧立起设置的第一脚部43、从第一头部42向部件3侧立起设置的筒状部44、以及形成于内部的中空部45。第一紧固件41配设于被安装部件2与部件3之间。第一紧固件4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树脂。
如图3、图5的(a)和(b)所示,第一头部42是呈板状的部件,形成为比部件3的贯通孔3b的外径大。第一头部42具有厚壁部49、在厚壁部49的周围形成的一对薄壁部47、48、以及在薄壁部47、48之间形成的凹槽46。
厚壁部49形成为环状。厚壁部49具有相对于被安装部件2位于内侧的内表面49a以及位于外侧的外表面49b。并且,如图5的(b)所示,在厚壁部49贯穿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减轻重量孔49c。在本实施方式中,减轻重量孔49c在第一脚部43周围设置4个。通过减轻重量孔49c能够实现第一头部42的轻量化。
薄壁部47在厚壁部49的整周从其外缘上端向上方倾斜地延伸设置。即,薄壁部47的内表面(上表面)47a相对于厚壁部49的内表面(上表面)49a向上方倾斜。换言之,薄壁部47从厚壁部49的内表面49a向径向延伸设置,并且比厚壁部49的内表面49a更向内侧(被安装部件2侧)倾斜。并且,薄壁部47形成为,随着远离第一头部42的中心而逐渐变薄。
薄壁部48在厚壁部49的整周从其外缘下端向下方倾斜地延伸设置。即,薄壁部48的外表面(下表面)48a相对于厚壁部49的外表面(下表面)49b向下方倾斜。换言之,薄壁部48从厚壁部49的外表面49b向径向延伸设置,并且比厚壁部49的外表面49b更向外侧(远离被安装部件2的方向)倾斜。并且,薄壁部48形成为,随着远离第一头部42的中心而逐渐变薄。
凹槽46在第一头部42的整周朝向第一头部42的中心形成为凹状。这样,第一头部42的外缘侧具有一对薄壁部47、48,所以,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挠曲。即,当作用有外力时,薄壁部47、48向彼此的间隔变窄的方向变形,当外力消失时,复原为原本的状态。
第一脚部43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42的中央。第一脚部43具有大径部51和小径部52。大径部51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42,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大径部51的外径比凹部21的内径小。
小径部52与大径部51同心形成。小径部52立起设置于大径部51的上表面51a,呈圆柱状。小径部52的外径比顶推螺母31的轴孔35的直径稍小。在小径部52的外周面52a设有4个突条52b。突条52b是防止顶推螺母31从小径部52的上方脱出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突条52b形成为截面观察为三角形。关于突条52b的设置数量和形状,只要能够使顶推螺母31插入至比突条52b更靠下方、且顶推螺母31不会从小径部52的上方脱出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筒状部44呈环状,从第一头部42朝向下方立起设置。筒状部44是进行部件3的定位、且收纳第二紧固件61的部位。在筒状部44的对置的侧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一对卡合孔44a。
如图5的(a)所示,中空部45在大径部51、第一头部42和筒状部44的内部连续形成。中空部45是供第二紧固件61的第二脚部63插入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件41如上所述形成,但是,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第一紧固件41也可以不设置薄壁部47、48。
如图3所示,第二紧固件61具有第二头部62、以及从第二头部62向上方立起设置的第二脚部63。第二紧固件61配设在部件3的下侧(外侧)。第二紧固件6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耐火性和耐热性比第一紧固件41优良的材料。
如图3和图6的(a)和(b)所示,第二头部62是呈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形成为与部件3对置的面朝向中央凹陷。第二头部62的外径与第一紧固件41的厚壁部49的外径大致相同。在第二头部62形成有一对避让孔65和4个凸部66。避让孔65是用于避让后述的卡合片68的贯通孔。避让孔65形成在后述的第二脚部63的基轴部67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避让孔65形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6设置4个,以均等的间隔配设在第二脚部63周围。
如图6的(a)和(b)所示,第二脚部63具有基轴部67以及从基轴部67延伸设置的一对卡合片68。基轴部67立起设置于第二头部62的中央。卡合片68的基端侧与基轴部67的末端连接,成为自由端的末端(下端)侧与避让孔65相面对。卡合片68以向远离基轴部67的方向鼓出的方式稍微弯曲而形成。当朝向基轴部67方向对该卡合片68的末端(下端)作用外力时,卡合片68向接近基轴部67的方向弹性变形,当消除外力时,复原到原本的位置。
在一对卡合片68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向远离基轴部67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68a。卡合突起68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截面观察为三角形。卡合突起68a是与所述筒状部44的卡合孔44a卡合的部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件61如上所述形成,但是,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第二紧固件61也可以不设置凸部66。
接着,对部件3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的(a)所示,在第一紧固件41的小径部52中插入顶推螺母31。即,从顶推螺母31的第二卡合爪34侧插入小径部52,使基板32与大径部51的上表面抵接。第一卡合爪33由于小径部52而稍微扩径,在比突条52b更靠下的位置(大径部51侧)与小径部52的外周面52a抵接。
接着,如图7的(b)所示,将具有顶推螺母31的第一紧固件41压入被安装部件2的凹部21。第二卡合爪34在压入时由于凹部21的内壁而稍微缩径,并与内壁抵接。并且,第一紧固件41的第一头部42与被安装部件2的外表面抵接。接着,使第一紧固件41的筒状部44贯穿插入部件3的贯通孔3b。
最后,如图7的(c)所示,在第一紧固件41压入第二紧固件61,使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卡合。利用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夹持部件3,所以,能够在被安装部件2安装部件3。
另外,部件3的安装方法不限于所述方法。例如,也可以预先使顶推螺母31、第一紧固件41、部件3和第二紧固件61一体化后,将一体化的部件压入凹部21进行安装。
接着,使用图8对紧固件4的卡合状态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第二紧固件61的卡合片68的末端侧在压入时被第一紧固件41的筒状部44的内壁按压而向基轴部67侧移动。当卡合片68的卡合突起68a被压入到与筒状部44的卡合孔44a相面对的位置时,卡合片68复原为原本的状态,由此,卡合突起68a和卡合孔44a卡合。由此,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卡合并夹持部件3。
在从第一紧固件41卸下第二紧固件61时,例如将手指放入第二紧固件61的避让孔65、65中,使卡合片68、68的末端向基轴部67侧移动,解除筒状部44的卡合孔44a和卡合片68的卡合突起68a的卡合。然后,向远离第一紧固件41的方向拉出第二紧固件61。由此,能够从第一紧固件41取下第二紧固件61和部件3。
根据以上说明的部件安装构造1,仅在被安装部件2的外表面设置凹部21即可,所以,能够简化吹塑成形时的模具的构造,省去形成被安装部件2的劳力和时间。由此,不需要进行以往那样使凸台等熔敷的作业、嵌件吹塑等的麻烦的作业,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并且,仅通过相对于贯穿插入顶推螺母31的第一紧固件41压入第二紧固件61就能够保持部件3。由此,能够提高安装性。
并且,顶推螺母31的第一卡合爪33和第二卡合爪34以随着朝向凹部21的底部21a而接近轴孔35的中心C的方式倾斜,所以,在将顶推螺母31安装于第一紧固件41时、以及将具备顶推螺母31的第一紧固件41压入凹部21时,能够顺畅地进行作业。
另一方面,例如在针对部件3在远离被安装部件2的方向上产生外力的情况下,以第一卡合爪33咬入第一紧固件41的小径部52、第二卡合爪34咬入被安装部件2的凹部21的方式卡合。由此,能够提高结合强度。
并且,由于在顶推螺母31的第一卡合爪33设置有第一狭缝部33a,所以,第一卡合爪33容易挠曲,容易在顶推螺母31的轴孔35中贯穿插入第一紧固件41的小径部52。并且,由于在顶推螺母31的第二卡合爪34设置有第二狭缝部34a,所以,第二卡合爪34容易挠曲,容易在被安装部件2的凹部21中插入顶推螺母31。
并且,由于在第一紧固件41的小径部52的外周面52a形成有突条52b,所以,能够防止顶推螺母31从第一紧固件41的小径部52(末端)脱出。
并且,由于在第一紧固件41设置有卡合孔44a,在第二紧固件61设置有卡合突起68a,所以,能够使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可靠地卡合。并且,通过将卡合片68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基轴部67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卡合孔44a和卡合片68容易地卡合。并且,通过捏住一对卡合片68,使得卡合片68弹性变形,所以,能够容易地取下第二紧固件61和部件3。
并且,在第一紧固件41形成有薄壁部47、48,所以,第一头部42的外缘侧容易挠曲。被安装部件2的凹部21、部件3和紧固件4产生成形形变,所以,由于产品的尺寸公差,部件3可能相对于被安装部件2晃动。并且,有时部件3的安装作业困难。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薄壁部47、48挠曲,从而追随被安装部件2等的形状而变形。由此,吸收各部件的尺寸公差,所以,能够稳定地组装。并且,通过薄壁部47、48挠曲,由此,能够提高紧固件4的安装性。并且,薄壁部47、48形成于厚壁部49的上侧和下侧,所以,能够根据被安装部件2侧和部件3侧双方的部件而挠曲。
[第一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能够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设计变更。图9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在图9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在被安装部件2的凹部21设置突起爪21b,这点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
突起爪21b以向凹部21的中央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凹部21的内壁。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爪21b设置在凹部21的内周的全长范围内。通过具有突起爪21b,由此,第二卡合爪34容易勾挂于突起爪21b。由此,在对部件3产生外力的情况下,第一紧固件41很难脱出,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结合力。
[第二变形例]
图10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部件,例示了保护装置,但是,在第二变形例中,作为部件,例示用于安装管P的管保持件101的底板。
如图10的(a)所示,管保持件101例如是用于在被安装部件2(燃料箱)安装蒸汽回流管等管P的部件。管保持件101具有部件(底板)102、以及立起设置于部件102的一对夹紧用夹子103、103。
如图10的(b)所示,在部件(底板)102形成有供紧固件4贯穿插入的贯通孔104。夹紧用夹子103从侧面观察呈U字状,通过从敞开侧压入管P,能够夹持管P。
如图10的(b)所示,部件102经由贯通孔104而被第二紧固件61贯穿插入,并且,被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61夹持。这样,即使是部件102(底板),也能够通过紧固件4容易地安装。
<其他的变形例>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顶推螺母31作为紧固件4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仅利用顶推螺母31来安装部件。例如,参照图7的(b),能够经由顶推螺母31在形成于被安装部件2(第一部件)的凹部21安装第一紧固件41(第二部件)。这里,设第一部件为燃料箱、第二部件为第一紧固件,但是,当然也可以分别是其他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仅在第一部件的外表面设置凹部21即可,所以,省去形成第一部件的劳力和时间。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仅通过相对于凹部21压入顶推螺母31和第二部件,就能够相对于第一部件安装第二部件。由此,能够提高安装性。
并且,顶推螺母31的第一卡合爪33和第二卡合爪34随着朝向凹部21的底部21a而向轴孔的中心方向倾斜,所以,在安装时能够顺畅地压入。另一方面,在对第二部件产生外力的情况下,以第一卡合爪33咬入第二部件、第二卡合爪34咬入第一部件的凹部21的方式卡合。由此,能够提高结合强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凹部221、紧固件204的顶推螺母231和第一紧固件241的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件204具有顶推螺母231、第一紧固件241和第二紧固件261,利用第一紧固件241和第二紧固件261一边夹持部件203,一边插入被安装部件202的凹部221中。另外,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2的(a)和(b)所示,凹部221凹陷设置于被安装部件202的外表面。在对被安装部件202进行吹塑成形时形成凹部221。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21向下方(被安装部件202的外侧)开口。
在凹部221的内壁形成有突起爪221b。突起爪221b以向凹部221的中央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爪221b以等间隔设置3个。通过具有突起爪221b,由此,后述的第二卡合爪234容易勾挂于突起爪221b。由此,在对部件203产生外力的情况下,第一紧固件241很难脱出,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结合力。
如图13的(a)和(b)所示,顶推螺母231是呈扁平环状的金属部件。顶推螺母231贯穿插入于第一紧固件241的末端,并且设置在凹部221内。顶推螺母231具有基板232、在基板232的内侧形成的第一卡合爪(第一卡合部)233、以及在基板232的外侧形成的第二卡合爪(第二卡合部)234。
基板232是呈环状的板状部件。在基板232的中央形成有轴孔235。如图13的(b)所示,基板232具有:与第一紧固件241的大径部251抵接且朝向大径部251侧为凸状的第一弯曲部232a;以及在远离大径部251的位置配设的平板部232b。第一弯曲部232a形成在平板部232b的外侧。
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卡合爪233形成在平板部232b的内缘,以随着朝向凹部221的底部221a而接近轴孔235的中心C的方式倾斜。如图13的(a)所示,在第一卡合爪233形成有以放射状切入而成的多个第一狭缝部233a。第一狭缝部233a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4个部位。
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二卡合爪234形成在第一弯曲部232a的外缘,以随着远离凹部221的底部221a而远离轴孔235的中心C的方式倾斜。即,第一卡合爪233和第二卡合爪234向相同方向倾斜。如图13的(a)所示,在第二卡合爪234形成有以放射状切入而成的多个第二狭缝部234a。第二狭缝部234a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8个部位。第二狭缝部234a以等间隔切口,外侧的宽度比内侧的宽度窄。由此,第二卡合爪234的末端侧的宽度比基端侧的宽度宽。
如图13的(b)所示,在第二卡合爪234形成有朝向凹部221的底部221a侧为凸状的第二弯曲部234b。在对顶推螺母231作用有外力时,第一弯曲部232a和第二弯曲部234b挠曲,由此,能够吸收该力。
如图14所示,第一紧固件241具有第一头部242、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242的第一脚部243、在第一脚部243的相反侧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242的筒状部244、以及形成于内部的中空部245。
第一头部242具有呈大致圆板状的主体部246、在主体部246切口形成的切口部247、以及配设于切口部247的叶片部件248。切口部247俯视观察呈矩形,朝向外侧敞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247以放射状形成四个。
叶片部件248分别设于切口部247的内部,从第一紧固件241的中央侧朝向外侧伸出。叶片部件248的末端成为自由端。如图14的(b)所示,叶片部件248朝向下方(筒状部244侧)倾斜。叶片部件248的下端248b位于比主体部246的下表面246b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切口部247和叶片部件248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
第一脚部243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242的中央。第一脚部243具有大径部251和小径部252。大径部251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242,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大径部251的外径比凹部221的内径小。
小径部252与大径部251同心形成。小径部252的外径比顶推螺母231的轴孔235的直径稍小。
如图14的(b)所示,筒状部244呈环状,从第一头部242朝向下方立起设置。筒状部244是进行部件203的定位、且收纳第二紧固件261的部位。在筒状部244的对置的侧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一对卡合孔244a。
如图14的(b)所示,中空部245在大径部251、小径部252、第一头部242和筒状部244的内部连续形成。中空部245是供第二紧固件261的第二脚部263插入的部位。
另外,第二紧固件261和部件203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并且,紧固件204的安装步骤和取下步骤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接着,使用图15对紧固件204的卡合状态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构造,部件203被第一紧固件241和第二紧固件261夹持,并安装于凹部221。并且,在对部件产生外力的情况下,以顶推螺母231的第一卡合爪233咬入第一紧固件241、第二卡合爪234咬入凹部221的方式卡合。由此,能够提高结合强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发挥以下效果。第一紧固件241的叶片部件248向主体部246的下方(第二紧固件261侧)倾斜,所以,当利用第一紧固件241和第二紧固件261夹持部件203时,通过叶片部件248向第二紧固件261侧对部件203施力。由此,能够抑制部件203的晃动。
并且,在凹部221形成有突起爪221b,所以,第二卡合爪234容易勾挂于突起爪221b。由此,能够提高紧固件204的结合力。
并且,顶推螺母231的第二卡合爪234形成为末端侧的宽度比基端侧的宽度宽,所以,第二卡合爪234容易挠曲。由此,能够顺畅地安装紧固件204。并且,由于末端侧的宽度宽,所以,能够增大与凹部221卡合的部分。由此,能够提高结合强度。
并且,在对部件203作用有外力时,能够利用顶推螺母231的第一弯曲部232a和第二弯曲部234b吸收该外力,所以,顶推螺母231很难从凹部221脱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弯曲部232a和第二弯曲部234b,但是,只要至少具有第二弯曲部234b,就能够吸收外力。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能够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安装部件的下方或上方配设部件并利用紧固件紧固,但是,也可以在被安装部件的侧方配设部件并利用紧固件紧固。并且,在被安装部件和部件中也可以形成为,使安装紧固件的位置凹陷,在该凹坑内收纳紧固件。由此,能够防止紧固件从附带部件的最下表面向下侧突出。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作为部件,例示了保护装置和底板,但是,只要是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外侧的部件、且具有能够利用紧固件夹持的形态即可,也可以是其他部件。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详细叙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紧固件304及其安装构造。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不设置顶推螺母,这点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6所示,紧固件304具有分别分离的第一紧固件341和第二紧固件361,利用第一紧固件341和第二紧固件361夹持部件303,并与被安装部件302的凹部331卡合。
如图16和图17的(a)和(b)所示,被安装部件302的凹部331凹陷设置于被安装部件302的外表面302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被安装部件302的下侧表面)。凹部331向下侧开口,内部被贯穿。在对被安装部件302进行吹塑成形时形成凹部331。
如图17的(a)和(b)所示,凹部331具有底部332、形成于比底部332更靠开口侧(下侧)的导入部333、以及在导入部333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突起爪334。底部332的内部形成为中空,是供后述的紧固件304的第一脚部343和第二脚部363进入的部位。
导入部333形成为从底部332的下侧连续,其外径朝向下侧逐渐增大。并且,导入部333形成为朝向下侧凸出的曲面状。导入部333的开口333a的外径W2形成为比底部332的最大宽度W1大。
以等间隔在导入部333的内周面突出设置4个突起爪334。突起爪334是供后述的紧固件304的第一脚部343卡合的部位。突起爪334具有第一曲面部334b和第二曲面部334c。第一曲面部334b与底部332连续,由朝向斜上方为凸状的平缓曲面形成。第二曲面部334c与第一曲面部334b连续,从突起爪334的末端334a到开口333a由朝向下侧为凸状的平缓曲面形成。对置的一对突起爪334的宽度W3形成为比底部332的最大宽度W1小。
突起爪334的末端334a的位置从被安装部件302的外表面302a回置到底部332侧,所以,易于将紧固件304插入底部332侧。即,通过使紧固件304沿着第二曲面部334c移动,能够容易地向底部332引导紧固件304。并且,第一曲面部334b由朝向斜上方为凸状的平缓曲面形成,所以,在对被安装部件302进行吹塑成形而从凹部331对模具进行脱模时,通过使模具沿着第一曲面部334b移动,能够防止突起爪334的破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爪334设置4个,但是,并不对其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紧固件304的形状而适当设定。
如图16所示,第一紧固件341具有第一头部342、从第一头部342向凹部331侧立起设置的第一脚部343、从第一头部342向部件303侧立起设置的筒状部344、以及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连通孔345。第一紧固件341配设于部件303与凹部33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件341由树脂形成。
如图16和图18的(a)和(b)所示,第一头部342是呈板状的部件,形成为比部件303的贯通孔332的外径大。第一头部342具有厚壁部349、在厚壁部349的周围形成的一对薄壁部347、348、以及在薄壁部347、348之间形成的凹槽346。
厚壁部349形成为环状,是成为第一头部342的基板的部位。厚壁部349具有相对于被安装部件302位于内侧的内表面349a以及位于外侧的外表面349b。
薄壁部347在厚壁部349的整周从其外缘上端向上方倾斜地延伸设置。即,薄壁部347的内表面(上表面)347a相对于厚壁部349的内表面(上表面)349a向上方倾斜。换言之,薄壁部347从厚壁部349的内表面349a向径向延伸设置,并且比厚壁部349的内表面349a更向内侧(被安装部件302侧)倾斜。并且,薄壁部347形成为,随着远离第一头部342的中心而逐渐变薄。
薄壁部348在厚壁部349的整周从其外缘下端向下方倾斜地延伸设置。即,薄壁部348的外表面(下表面)348a相对于厚壁部349的外表面(下表面)349b向下方倾斜。换言之,薄壁部348从厚壁部349的外表面349b向径向延伸设置,并且比厚壁部349的内表面349b更向外侧(远离被安装部件302的方向)倾斜。并且,薄壁部348形成为,随着远离第一头部342的中心而逐渐变薄。
凹槽346在第一头部342的整周朝向第一头部342的中心形成为凹状。这样,第一头部342的外缘侧具有一对薄壁部347、348,所以,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挠曲。即,当作用有外力时,薄壁部347、348向彼此的间隔变窄的方向变形,当外力消失时,复原为原本的状态。
第一脚部343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342的中央。第一脚部343具有圆筒部350、向圆筒部350的中空部侧突出的内侧突起部351、以及向内侧突起部351的相反侧突出的外侧突起部352。第一脚部343是与被安装部件302的凹部331卡合、并与第二紧固件361的第二脚部363卡合的部位。在第一脚部343,在三个部位沿整个上下方向形成有狭缝343a。第一脚部343由狭缝343a分割成三部分,所以,末端侧能够以第一头部342侧为基端在径向上扩大和缩小。即,第一脚部343的末端侧能够以第一头部342为基端弹性变形。
在内侧突起部351形成有锥形部351a和阶梯部351b,该锥形部351a形成为使得连通孔345的宽度朝向上方变窄。由于具有锥形部351a,所以,易于插入第二紧固件361的第二脚部363(参照图16)。阶梯部351b遍及第一脚部343的内周形成为阶梯状。阶梯部351b是供第二紧固件361的第二脚部363卡合的部位。
在外侧突起部352形成有宽度朝向上方变窄的锥形部352a、以及向圆筒部350的外周面的更外侧伸出的伸出部352b。由于具有锥形部352a,所以,易于在被安装部件302(参照图16)的凹部331中插入第一紧固件341。伸出部352b呈宽度朝向上方变宽的锥形状,遍及第一脚部343的周向形成。伸出部352b是与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卡合的部位。
筒状部344以筒状从第一头部342向下侧突出。筒状部344是进行部件303的定位、且收纳第二紧固件361的部位。在筒状部344的内周形成有锥形部344a,该锥形部344a形成为使得连通孔345的宽度朝向下侧变宽。由于具有锥形部344a,所以,易于插入第二紧固件361的第二脚部36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件341如上所述形成,但是,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第一脚部343被分割成三部分,但是,只要能够弹性变形,则可以是任意分割。
如图16所示,第二紧固件361具有第二头部362、以及从第二头部362立起设置的第二脚部363。第二紧固件361配设在部件303的下侧(外侧)。第二紧固件36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耐火性和耐热性比第一紧固件341优良的材料。
如图16和图19所示,第二头部362是呈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形成为与部件303对置的面朝向中央凹陷。第二头部362的外径与第一紧固件341的厚壁部349的外径W4(参照图18(b))相同。在第二头部362的外侧面362a形成有从该外侧面362a朝向第二头部362的中心切口形成的凹陷部364、364。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364隔着第二脚部363形成在两侧。凹陷部36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卸下第二紧固件361的情况下,是插入一字槽螺钉旋具等工具的部位,所以,优选以这些工具能够进入的宽度和高度形成。
第二脚部363以预定高度立起设置于第二头部362的中央。第二脚部363是贯穿插入于部件303的贯通孔322、且插入于第一紧固件341的连通孔345中的部位。第二脚部363具有立起设置于第二头部362的基轴部365、从基轴部365向上侧延伸设置的锥形部366、以及在锥形部366的末端形成的末端部367。第二脚部363在从其上端到2/3的高度位置形成有狭缝363a。通过狭缝363a,第二脚部363被分割成两部分,所以,末端侧能够以第二头部362为基端在径向上扩大和缩小。即,第二脚部363的末端侧能够以第二头部362为基端弹性变形。
锥形部366截面观察呈梯形状,形成为宽度朝向末端部367变窄。与锥形部366的末端部分的外径相比,末端部367被扩径。末端部367的最大外径形成为与基轴部365的外径相同。并且,末端部367的最大外径形成为比所述内侧突起部351的内径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件361如上所述形成,但是,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脚部363被分割成两部分,但是,只要能够弹性变形,则可以是任意分割。也可以不设置狭缝363a。并且,第二头部362的凹陷部364根据需要设置即可。
接着,对紧固件304的安装方法和卡合状态进行说明。如图20所示,在将部件303紧固于被安装部件302时,在将第一紧固件341插入凹部331中后,经由部件303的贯通孔322对部件303进行定位,最后,从部件303和第一紧固件341的外侧插入(按压)第二紧固件361进行安装。
若具体说明,首先,在凹部331安装第一紧固件341的第一脚部343。当在凹部331中插入第一脚部343时,第一脚部343被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向内侧按压,进行缩径(弹性变形)。第一脚部343的外侧突起部352通过突起爪334后,第一脚部343复原成原本的状态,平缓地与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卡合。
接着,经由部件303的贯通孔322在第一紧固件341的筒状部344中插入部件303。由此,相对于第一紧固件341对部件303进行定位。
最后,从第一紧固件341的连通孔345安装第二紧固件361。将第二紧固件361插入第一紧固件341的连通孔345内后,第二紧固件361的第二脚部363稍微缩径(弹性变形)并与第一脚部343的内侧突起部351抵接,推开第一脚部343。当末端部367完全通过内侧突起部351后,第一脚部343和第二脚部363由于弹性而复原为原本的状态,末端部367与阶梯部351b卡合。并且,在第一头部342与第二头部362之间夹持部件303。
这样,紧固件304中,第一脚部343的外周和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卡合,并且第一脚部343的内周和第二脚部363的外周卡合。并且,第二脚部363的锥形部366的末端侧的周围成为被第一脚部343的内侧突起部351夹持的状态。
如图20所示,在夹持部件303而将紧固件304安装于凹部331的状态下,在部件303或第二紧固件361产生下侧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末端部367与第一脚部343的阶梯部351b卡合,在左右方向上要推开第一脚部343。即,由于第一脚部343与凹部331的突起爪334牢固地卡合,所以,能够防止紧固件304从凹部331脱出。
在将紧固件304从凹部331卸下的情况下,例如将一字槽螺钉旋具等工具插入第二紧固件361的凹陷部364中,对第一紧固件341施加使末端部367从阶梯部351b脱出的程度的外力。如果是第二紧固件361脱出的状态,则第一紧固件341的第一脚部343的末端侧容易缩径,所以,能够将第一紧固件341从凹部331卸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进行安装,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利用第一紧固件341和第二紧固件361夹持部件303后,将紧固件304插入(按压于)凹部331,进行安装。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构造,仅在被安装部件302的外表面302a设置凹部331即可,所以,能够简化在形成被安装部件302时使用的模具的构造。由此,不需要进行以往那样使凸台等熔敷的作业、嵌件吹塑等的麻烦的作业,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并且,仅通过使紧固件304与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卡合,就能够容易地将部件303安装于被安装部件302。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紧固件304,第一脚部343的外侧突起部352和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卡合,并且第一脚部343的阶梯部351b和第二脚部363的末端部367卡合,所以,能够更加牢固地安装部件303。
并且,在第一紧固件341形成有薄壁部347、348,所以,第一头部342的外缘侧容易挠曲。被安装部件302的凹部331、部件303和紧固件304产生成形形变,所以,由于产品的尺寸公差,部件303可能相对于被安装部件302晃动。并且,有时部件303的安装作业困难。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薄壁部347、348挠曲,从而追随被安装部件302等的形状而变形。由此,吸收各部件的尺寸公差,所以,能够稳定地组装。并且,通过薄壁部347、348挠曲,由此,能够提高紧固件304的安装性。并且,由于薄壁部347、348形成于厚壁部349的上侧和下侧,所以,能够根据被安装部件302侧和部件303侧双方的部件而挠曲。
并且,由于对置的一对突起爪334的宽度W3形成为比底部332的最大宽度W1小,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持插入底部332中的紧固件304的第一脚部343和第二脚部363。
并且,通过将第一头部342的厚壁部349的外径W4和第二头部362的外径形成为相同,由此,能够平衡良好地夹持部件303。
并且,在第二头部362具有凹陷部364,所以,能够插入一字槽螺钉旋具等而容易地解除紧固件304的卡合。并且,通过将图1所示的燃料箱卡带5也设于被安装部件302,能够可靠地将被安装部件302和部件303固定于车身。
[第三变形例]
接着,对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1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主要部分放大图。第三变形例与所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紧固件341的第一脚部343的周围设置有加强部件381。另外,除了该不同之处以外,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所以,省略重复结构的说明。
如图21所示,第三变形例的第一紧固件341具有第一头部342、从第一头部342向凹部331侧立起设置的第一脚部343、从第一头部342向部件303(参照图16)侧立起设置的筒状部344、以及加强部件381。
加强部件381安装于第一脚部343的外侧突起部352的周围全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脚部343被分割成三部分,所以,与第一脚部343对应地,也设置3个加强部件381。加强部件381具有在外侧突起部352的外部露出的外周部382、以及从外周部382垂直地突出的一对插入部383、383。在本变形例中,加强部件381为金属制。优选加强部件381比被安装部件302和第一紧固件341的材料硬。
外周部382是安装于外侧突起部352的外周的部位,与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卡合。在本变形例中,在外周部382的上部形成有锥形面382a。锥形面382a以朝向下方远离外侧突起部352的方式倾斜。由于形成有锥形面382a,所以,在将第一紧固件341插入凹部331中时,能够容易地插入而不会使外周部382勾挂于突起爪334。插入部383、383是被插入于沿着外侧突起部352的外周形成的槽中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381通过嵌件成形而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加强部件381嵌合在形成于外侧突起部352的槽中。
如图21的(b)所示,根据第三变形例,在第一脚部343的外周形成有加强部件381,所以,能够防止容易磨损的第一脚部343的缺损,并且,能够更加牢固地卡合凹部331的突起爪334和加强部件381。
[第四变形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2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剖视图。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部件,例示了保护部件(保护装置),但是,在第四变形例中,作为部件,例示用于安装管的安装部件401的底板402。另外,第四变形例中,安装部件401以外的方式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22的(a)所示,安装部件401例如是用于将蒸汽回流管等的管P安装(固定)于被安装部件302的部件。安装部件401具有板状的底板(部件)402、以及立起设置于底板402的一对夹紧用夹子403、403。
如图22的(b)所示,在底板(部件)402形成有供紧固件304贯穿插入的贯通孔404。夹紧用夹子403侧面观察呈U字状,通过从敞开侧压入管P,能够保持管P。
如图22的(b)所示,底板(部件)402被第一紧固件341和第二紧固件361夹持,并且,经由贯通孔404被贯穿插入。这样,即使是底板402,也能够利用紧固件304容易地安装。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能够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安装部件302的下方或上方配设部件并利用紧固件304紧固,但是,也可以从侧方配设部件并利用紧固件304紧固。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作为部件,例示了保护部件和底板,但是,只要是安装于被安装部件302的外侧的部件、且具有能够利用紧固件304夹持的形态即可,也可以是其他部件。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一紧固件341设置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叶片部件248(参照图14),利用叶片部件248向第二紧固件361侧对部件303施力。由此,能够防止由第一紧固件341和第二紧固件361夹持的部件303晃动。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顶推螺母。即,也可以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凹部331与第一紧固件341之间卡合顶推螺母。
标号说明
1:部件安装构造;2:被安装部件(燃料箱);3:部件(保护装置、底板);4:紧固件;5:燃料箱卡带(卡带);21:凹部;21a:底部;21b:突起爪;31:顶推螺母;32:基板;33:第一卡合爪(第一卡合部);33a:第一狭缝部;34:第二卡合爪(第二卡合部);34a:第二狭缝部;35:轴孔;41:第一紧固件;42:第一头部;43:第一脚部;44:筒状部;44a:卡合孔;45:中空部;52b:突条;61:第二紧固件;62:第二头部;63:第二脚部;65:避让孔;67:基轴部;68:卡合片;68a:卡合突起;231:顶推螺母;232:基板;232a:第一弯曲部;233:第一卡合爪(第一卡合部);233a:第一狭缝部;234:第二卡合爪(第二卡合部);234a:第二狭缝部;234b:第二弯曲部;235:轴孔;246:主体部;247:切口部;248:叶片部件;302:被安装部件;303:部件(保护装置、底板);304:紧固件;322:贯通孔;331:凹部;334:突起爪;341:第一紧固件;342:第一头部;343:第一脚部;346:凹槽;347:薄壁部;348:薄壁部;349:厚壁部;361:第二紧固件;362:第二头部;363:第二脚部;364:凹陷部;381:加强部件。
Claims (17)
1.一种部件安装构造,该部件安装构造具有:
被安装部件,其在外表面具有凹部;
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外表面;以及
紧固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被安装部件配设在所述部件内侧的第一紧固件和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卡合并配设在所述部件外侧的第二紧固件,
相对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压入所述第二紧固件,利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夹持所述部件以对该部件进行保持,
该部件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还具有被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贯穿插入的顶推螺母,
所述顶推螺母具有:
基板,其具有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贯穿插入的轴孔;
第一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内侧,随着朝向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所述轴孔的中心方向倾斜;以及
第二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外侧,随着远离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远离所述轴孔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多个第二卡合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爪形成为,末端侧的宽度比基端侧的宽度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卡合爪形成有朝向所述凹部的底部为凸状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多个第一卡合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末端的外周面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突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一头部;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第一脚部;向与所述第一脚部相反的方向立起设置于第一头部的筒状部;遍及所述第一头部、所述第一脚部和所述筒状部形成的中空部;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卡合孔,
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二头部;立起设置于第二头部的第二脚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脚部的卡合突起,
所述第二脚部插入所述中空部中,并且所述卡合突起与所述卡合孔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头部具有:板状的主体部;以向外侧敞开的方式在所述主体部切口形成的切口部;以及在所述切口部中从所述第一头部的中心侧向外侧伸出的叶片部件,
所述叶片部件向所述第二紧固件侧倾斜,并向所述第二紧固件侧对所述部件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脚部具有: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头部的基轴部;以及从所述基轴部的末端侧朝向所述第二头部延伸设置且具有所述卡合突起的一对卡合片,
所述第二头部具有避让孔,该避让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基轴部的两侧,避让所述卡合片的末端,
通过所述卡合片的弹性变形,所述卡合突起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卡合孔卡合。
10.一种顶推螺母,该顶推螺母用于在形成于第一部件的凹部安装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顶推螺母具有:
基板,其具有供所述第二部件贯穿插入的轴孔;
第一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内侧,随着朝向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所述轴孔的中心方向倾斜;以及
第二卡合部,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外侧,随着远离所述凹部的底部而向远离所述轴孔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11.一种部件安装构造,该部件安装构造用于在被安装部件的外侧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部件安装构造具有:
凹部,其形成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外表面;
所述部件,其具有贯通孔,且安装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外侧;以及
紧固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被安装部件配设在所述部件内侧的第一紧固件和配设在所述部件外侧的第二紧固件,
所述紧固件经由所述贯通孔而利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夹持所述部件,并且与设于所述凹部内周的突起爪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一头部;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脚部;以及在所述第一头部和所述第一脚部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板状的第二头部、以及立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头部的第二脚部,
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所述连通孔中贯穿插入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所述第二脚部,以夹持所述部件,
所述第一脚部的外周与所述凹部的所述突起爪卡合,并且所述第一脚部的内周与所述第二脚部的外周卡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所述第一头部具有呈环状的厚壁部、以及形成为比所述厚壁部薄的一对薄壁部,该一对薄壁部在所述厚壁部中从内表面侧和外表面侧相对于所述被安装部件在径向上延伸设置,
内表面侧的所述薄壁部从所述厚壁部的内表面向所述被安装部件侧倾斜地延伸设置,
外表面侧的所述薄壁部从所述厚壁部的外表面向远离所述被安装部件的一侧倾斜地延伸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形成为中空的底部、以及在该底部突出设置的多个所述突起爪,
对置的所述突起爪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所述底部的最大宽度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所述第一脚部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凹部的所述突起爪卡合的加强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所述第二头部的外侧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脚部侧切口形成的凹陷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部件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部件安装构造还具有卡带,该卡带从外侧保持所述被安装部件和所述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48740 | 2009-10-29 | ||
JP2009248740A JP2011093409A (ja) | 2009-10-29 | 2009-10-29 | 燃料タンクの付属部品の取付構造 |
JP2010-211540 | 2010-09-22 | ||
JP2010211540A JP2012067810A (ja) | 2010-09-22 | 2010-09-22 | 部品の取付構造及びプッシュナット |
PCT/JP2010/069123 WO2011052661A1 (ja) | 2009-10-29 | 2010-10-28 | 部品の取付構造及びプッシュナッ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7541A true CN102597541A (zh) | 2012-07-18 |
Family
ID=4392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88693A Pending CN102597541A (zh) | 2009-10-29 | 2010-10-28 | 部件安装构造和顶推螺母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213580A1 (zh) |
EP (1) | EP2495456A4 (zh) |
CN (1) | CN102597541A (zh) |
WO (1) | WO2011052661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1269A (zh) * | 2013-10-10 | 2015-04-29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快拆扣合组件 |
CN106605070A (zh) * | 2014-08-28 | 2017-04-26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固定件 |
CN110858672A (zh) * | 2018-08-23 | 2020-03-0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CN111512075A (zh) * | 2017-12-27 | 2020-08-07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 孔塞的安装构造 |
CN111788873A (zh) * | 2018-03-13 | 2020-10-16 | 京瓷株式会社 | 固定结构、电子设备、拍摄装置、移动体、以及固定结构的制造方法 |
CN113529380A (zh) * | 2020-04-21 | 2021-10-22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干衣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486741T3 (es) * | 2011-06-01 | 2014-08-19 | Smp Deutschland Gmbh | Dispositivo para el apoyo de piezas constructivas |
ES2660697T3 (es) | 2013-01-09 | 2018-03-23 | Robson Forensic, Inc. | Sistema de depósito de combustible de camión para capacidad de resistencia a impacto mejorada |
US20140234053A1 (en) * | 2013-02-20 | 2014-08-21 | David Martin | Elastic fasteners |
DE202013005336U1 (de) * | 2013-06-12 | 2014-07-14 |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 Steckkupplung mit einem elastisch verformbaren Kupplungsteil |
JP5920376B2 (ja) * | 2014-02-21 | 2016-05-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ソレノイド |
DE102014118654A1 (de) * | 2014-12-15 | 2016-06-16 | Kautex Textron Gmbh & Co. Kg | Behälter aus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Behälters |
DE102015000745B4 (de) * | 2015-01-20 | 2020-07-23 | Audi Ag | Tankunterbodenschutz für einen Kraftstoffbehälter eines Fahrzeugs sowie ein 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Kraftstoffbehälter |
DE102017202513B4 (de) | 2017-02-16 | 2021-01-07 | Kautex Textron Gmbh & Co. Kg | Kraftstoffbehälter |
US10000328B1 (en) | 2017-05-11 | 2018-06-19 | Robson Forensic, Inc. | Vehicle fuel tank for improved crashworthiness |
US11247828B2 (en) | 2017-05-11 | 2022-02-15 | Robson Forensic, Inc. | Vehicle fuel tank for improved crashworthiness |
JP6848834B2 (ja) * | 2017-11-29 | 2021-03-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タンクの搭載構造及び車両 |
DE102018109412A1 (de) * | 2018-04-19 | 2019-11-07 | Boge Elastmetall Gmbh | Funktionsbauteil zur Beeinflussung einer Tankentlüftung und Anordnung eines Funktionsbauteils zur Beeinflussung einer Tankentlüftung an einer Ansaugleitung |
KR20240088338A (ko) * | 2022-12-13 | 2024-06-20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램프용 체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램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3712A (zh) * | 1986-05-29 | 1987-12-09 | 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磁带驱动装置的卷盘承受装置 |
JPH0423549U (zh) * | 1990-06-21 | 1992-02-26 | ||
JP3297973B2 (ja) * | 1995-06-21 | 2002-07-02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固定クリップ |
US20060245843A1 (en) * | 2005-04-28 | 2006-11-02 | Piolax Inc. | Push nu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70168A (en) * | 1957-11-07 | 1961-06-14 | United Carr Fastener Corp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fastening devices |
JPS4533369Y1 (zh) * | 1965-05-25 | 1970-12-19 | ||
JPS58124324U (ja) * | 1982-02-17 | 1983-08-24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の保持装置 |
JPS5940268A (ja) | 1982-08-31 | 1984-03-05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電流検出装置 |
US5067575A (en) * | 1990-04-16 | 1991-11-26 | Ford Motor Company | Heat shield retainer |
JP4034104B2 (ja) * | 2002-04-08 | 2008-01-16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燃料タンクへの遮熱板取付け構造 |
JP4528513B2 (ja) * | 2003-10-21 | 2010-08-1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への部品取付構造 |
JP4681257B2 (ja) * | 2004-06-03 | 2011-05-11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保護板取付構造 |
JP4762823B2 (ja) | 2006-08-04 | 2011-08-31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自動車用樹脂部品の保護構造 |
-
2010
- 2010-10-28 WO PCT/JP2010/069123 patent/WO201105266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0-28 CN CN2010800488693A patent/CN102597541A/zh active Pending
- 2010-10-28 US US13/504,380 patent/US2012021358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10-28 EP EP10826793.1A patent/EP249545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3712A (zh) * | 1986-05-29 | 1987-12-09 | 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磁带驱动装置的卷盘承受装置 |
JPH0423549U (zh) * | 1990-06-21 | 1992-02-26 | ||
JP3297973B2 (ja) * | 1995-06-21 | 2002-07-02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固定クリップ |
US20060245843A1 (en) * | 2005-04-28 | 2006-11-02 | Piolax Inc. | Push nut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1269A (zh) * | 2013-10-10 | 2015-04-29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快拆扣合组件 |
CN106605070A (zh) * | 2014-08-28 | 2017-04-26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固定件 |
CN106605070B (zh) * | 2014-08-28 | 2019-02-05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固定件 |
CN111512075A (zh) * | 2017-12-27 | 2020-08-07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 孔塞的安装构造 |
CN111512075B (zh) * | 2017-12-27 | 2022-03-29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 孔塞的安装构造 |
CN111788873A (zh) * | 2018-03-13 | 2020-10-16 | 京瓷株式会社 | 固定结构、电子设备、拍摄装置、移动体、以及固定结构的制造方法 |
CN111788873B (zh) * | 2018-03-13 | 2021-07-23 | 京瓷株式会社 | 固定结构、电子设备、拍摄装置、移动体、以及固定结构的制造方法 |
CN110858672A (zh) * | 2018-08-23 | 2020-03-0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CN110858672B (zh) * | 2018-08-23 | 2023-0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CN113529380A (zh) * | 2020-04-21 | 2021-10-22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干衣机 |
CN113529380B (zh) * | 2020-04-21 | 2023-04-21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 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干衣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52661A1 (ja) | 2011-05-05 |
EP2495456A4 (en) | 2013-05-22 |
US20120213580A1 (en) | 2012-08-23 |
EP2495456A1 (en) | 2012-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7541A (zh) | 部件安装构造和顶推螺母 | |
JP6468282B2 (ja) | ソーラパネル用フロートの連結構造 | |
US20120317757A1 (en) | Serviceable snap-in fastener | |
JPH08135632A (ja) | 部材の取付具 | |
EP3650705A1 (en) | Impeller of centrifugal fan | |
US6244620B1 (en) | Steering wheel with airbag module | |
EP2930034A1 (en) | Puncture resistant tube for bicycle tire, and foam mold for manufacture of said puncture resistant tube for bicycle tire | |
KR101416688B1 (ko) | 자동차용 휠 가드 후트림 장치 | |
US20100120346A1 (en) | Ventilation flap arrangement | |
US9789837B2 (en) | Airbag bracket and vehicle airbag system | |
JP2011078245A (ja) | クリップ及びクリップ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 |
US6964265B2 (en) |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fuel filter and fuel pump | |
EP0734915A1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ad | |
JP2009156290A (ja) | 車両用クリップ及びその製法 | |
JP5697908B2 (ja) | 燃料噴射弁の燃料供給口用フィルタ | |
EP3388397A1 (en) | Sleeve for glass tube molding | |
US20020190065A1 (en) | Fuel feeding pipe for vehicle | |
JP2009178931A (ja) | 筒部材および筒部材成形方法および金型 | |
US7237819B2 (en) | Windscreen attachment for a motorcycle | |
US10493841B2 (en) | Fuel supply device | |
JP2006077827A (ja) | クリップ | |
US7070378B2 (en) | Heatstake | |
CN207328132U (zh) | 油箱内置焊接法兰 | |
WO2020233760A1 (en) | An adhesive deposition tool for applying structural adhesive to a wind turbine blade component | |
JP2009189099A (ja) | グロメ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