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3240A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13240A CN101313240A CNA2007800002344A CN200780000234A CN101313240A CN 101313240 A CN101313240 A CN 101313240A CN A2007800002344 A CNA2007800002344 A CN A2007800002344A CN 200780000234 A CN200780000234 A CN 200780000234A CN 101313240 A CN101313240 A CN 1013132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mentioned
- aberration
- type compound
- towar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5304 optical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41000219739 L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77
- 210000000695 crystalline l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77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0724 Wisteria floribun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34 thermosetting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511976 Hoy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88 borosilicat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07 heat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01 laboratory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7961 Sesam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434 Sesamum ind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71 adjuv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49 thinn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2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one len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在高温热环境下光学性能也不会劣化,各种像差被良好地校正,光程长短,而且能确保有足够后焦距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14),按照从物侧到像侧顺序由孔径光阑和接合型复合透镜排列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中,从物侧到像侧按照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顺序排列。第一透镜(L1)和第三透镜(L3)由固性树脂材料形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材料形成。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直接结合,且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直接结合。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尤其适合安装于手机等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内置了数码相机的手机中,摄像镜头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采用回流焊接(Reflow Soldering)处理作为在印刷电路板上实际安装摄像镜头的方法。以下,也可简称回流焊接处理法为回流焊接。回流焊接处理法是指,在印刷电路板上需连接电子部件处预置焊球,设置电子部件之后加热,利用焊球融化后再冷却来焊接电子部件。
一般来说,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采用实施回流焊接处理的回流焊接工程作为,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电子部件或摄像镜头等部件的实际安装法。通过回流焊接工程,既能降低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部件类的费用,又能保持一定的生产质量。
在制造具有摄像镜头的手机的回流焊接工程中,电子部件当然需要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特定位置上,摄像镜头本身或用于固定摄像镜头的底座也需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
为了降低制造费用以及确保镜头性能,安装在手机上的摄像镜头基本上以塑料材料制造。因而,在回流焊接工程中,为了防止由于在高温环境中摄像镜头产生热形变而不能保持其光学性能,使用了的抗热性底座部件以便安装摄像镜头。
即,在回流焊接工程中,先在手机的印刷电路板上装配用于安装摄像镜头的抗热性底座部件,回流焊接工程结束后才将摄像镜头安装入该底座内,从而防止摄像镜头暴露于回流焊接工程的高温热环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可是因为使用了用于安装摄像镜头的抗热性底座部件,使制造工艺复杂,且产生包含了该抗热性底座部件费用的制造费用增加的问题。
另外,近来,考虑到手机会被放置于暂时处于高温环境的汽车内等,即使手机本身被置放于15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也需要保证装配于该手机内的摄像镜头的光学性能不能劣化。现有的采用塑料材料构成的摄像镜头不能完全满足这个要求。
为了实现摄像镜头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其光学性能,可采用以高熔点模制玻璃材料形成的摄像镜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这样,虽然避免了由于高温环境中摄像镜头的光学性能劣化的问题,现阶段,由于利用模制玻璃材料形成摄像镜头的制造费用非常昂贵,所以基本上不能普及。
装配于手机等内的摄像镜头,除了上述的热特性外,还有以下与光学特性有关的条件。即,以摄像镜头的物体侧的入射面到成像面(也称为摄像面)的距离而定义的光程长必须短。即,设计透镜时,光程长对摄像镜头的组合焦距之比必须小。
以手机为例,该光程长至少要比手机本身的厚度小。而以从摄像镜头像侧的出射面到摄像面的距离而定义的后焦距应尽可能长。即在设计透镜时,应尽可能使后焦距对焦距的比值大。这是因为在摄像镜头和摄像面之间必须插入滤波器或保护玻璃等配件。
除此以外,作为摄像镜头,各种像差及画像的畸变必须被校正到充分小的程度,以致于不被肉眼所感知,且足以满足摄像元件(或称「像素」)的集成密度的要求。换而言之,各种像差需要被良好地校正,以下,也称各种像差被良好地校正了的画像为「良好的画像」。
【专利文献1】特开平2006-1210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2004-328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3755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2005-0679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合装配于手机等内的摄像镜头,这种确保了抗热性的摄像镜头,即使在回流焊接工程的高温环境下,或者装配在手机等内部后即便被放置于暂时处于高温环境下的汽车内部,光学性能也不劣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光程长短,后焦距应尽可能长,而且能得到良好的画像的摄像镜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该发明的摄像镜头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侧由孔径光阑和接合型复合透镜顺序排列构成。
接合型复合透镜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按照从物侧到像侧顺序排列。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由固性树脂材料形成,第二透镜由玻璃材料形成,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直接结合且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直接结合。固性树脂(Curable Resin)材料为,热固树脂(Thermosetting Resin)材料或紫外光固性树脂(UV-Curable Resin)之一。
且上述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至(4)。
0≤|N3-N2|≤0.1(1)
0≤|N3-N4|≤0.1(2)
0≤|v3-v2|≤30.0(3)
0≤|v3-v4|≤30.0(4)
式中,
N2:第一透镜的折射率
N3: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N4: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v2: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v3: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v4:第三透镜的阿贝数
第二透镜可以由平行平面玻璃板构成。平行平面玻璃板也可称为光学平行玻璃板(Optica-parallel Glass Plate)。平行平面玻璃板一般不被称为透镜,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为了说明方便,将平行平面玻璃板作为透镜面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特殊情况统称为透镜。
第二透镜为平行平面玻璃板时,可采用,第一透镜为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Planoconvex Lens),第三透镜为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另外,第二透镜为平行平面玻璃板时,可采用,第一透镜为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平凹透镜(Planoconcave Lens),第三透镜为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另外,第二透镜为双凸玻璃透镜(Biconvex Glass Lens)时,可采用,第一透镜为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透镜,第三透镜为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第二透镜为双凸玻璃透镜时,可采用,第一透镜为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透镜,第三透镜为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另外,第二透镜为双凹玻璃透镜(Biconcave Glass Lens)时,可采用,第一透镜为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透镜,第三透镜为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第二透镜为双凹玻璃透镜时,可采用,第一透镜为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透镜,第三透镜为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本发明的摄像镜头适宜采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及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构成。
另外,在形成本发明的摄像镜头时,作为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材料的树脂材料适宜采用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SiliconeResin)。这里,高硬度硅树脂是指有足够硬度的固化性硅树脂,与可塑性树脂的硬度相比具有足够的硬度,在摄像镜头安装到手机等内部的制造工程以及安装到手机等之后的普通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几何形变。另外,规定透明的意义为,对于可见光的光吸收量小到对实际应用没有影响的程度(即透明)。在硅树脂的提供厂商的商品目录中,有时也以透明高硬度硅树脂的名称表示对可见光透明且具有高硬度的硅树脂。
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接合型复合透镜中,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由固化性树脂材料构成,而且呈从两侧夹持由高熔点玻璃材料构成的第二透镜的形状直接结合。所以,在回流焊接工程的高温环境或者摄像镜头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也能确保光学性能。即,因为第二透镜采用熔点比接合型复合透镜的设计书中的最高环境温度高的玻璃材料构成,即使在高温热环境中其光学性能也不会劣化。
另外,因为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与第二透镜直接结合构成而且经过固化处理,其光学性能在高温环境中也不会劣化。即,构成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固化性硅树脂一旦经过固化处理凝固后,其抗热特性稳定,即使在接合型复合透镜的使用条件中的最高环境温度下也能保持其光学性能。
另外,若只用固化性树脂形成单体透镜时,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透镜面的曲面形状改变等问题。若成夹持高熔点玻璃材料形成的第二透镜形状而且以直接结合状态构成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就不会产生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曲面形状在固化过程中变型等问题。
为了使装配于手机等内部时得到良好的画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各个折射率和阿贝数适宜满足上述(1)~(4)的条件式,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光线跟踪法等仿真并通过制作实验样品进行特性评估得到了确认。
构成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指导方针为,利用折射率等光学特性尽可能均一的单体接合型复合透镜实现像差校正和成像这两个任务。即,构成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第1~第3透镜的各折射率和阿贝数之间适宜不存在大的差别。换而言之,第1~第3透镜的各折射率和阿贝数均相等的情况为理想状态。可是,在现实情况中,找到使构成第二透镜的光学玻璃材料与构成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固化性树脂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均相等的情况极其困难。
所以,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多次仿真及实验样品确认了,第二透镜的构成材料与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构成材料的,折射率以及阿贝数的差值在什么程度之内,才能得到良好的画像的摄像镜头。结果确认,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式(1)~(4)就能构成具有良好的画像的摄像镜头。
即,只要使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与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3之差及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3与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差在0.1以内,就能得到足够小的畸变像差、像散以及色/球面像差从而形成良好的画像。另外,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与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之差及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与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差在30以内就能得到足够小的色差,从而形成良好的画像并且得到具有足够对比度的画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发明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10是第三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11是第三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13是第三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14是第四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16是第四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17是第四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18是第五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19是第五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20是第五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21是第五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22是第六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23是第六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24是第六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25是第六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26是第七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27是第七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28是第七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29是第七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30是第八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31是第八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32是第八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33是第八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34是第九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35是第九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36是第九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37是第九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38是第十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39是第十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40是第十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41是第十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42是第十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
图43是第十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畸变像差图。
图44是第十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像散图。
图45是第十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色差/球差图。
图46是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摄像元件
12:保护玻璃
14:接合型复合透镜
20、30:铸造模具
24、34:透明高硬度硅树脂
26:光学玻璃
36:第一透镜的物侧面
38:第三透镜的像侧面
S :孔径光阑
L1:第一透镜
L2:第二透镜
L3:第三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图仅图示本发明的一个构成例,在能帮助理解本发明程度上概括说明各构成部件的剖面形状和配置关系,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此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特定的材料以及条件仅仅是适当的例子,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这些实施例的形式。
图1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的结构图。图1中定义的面序号(ri(i=1,2,3,...,8))和表面间距(di(i=1,2,3,...,7))符号,在图2、图6、图10、图14、图18、图22、图26、图30、图34、图38和图42中为了避免图面烦琐而省略表示。
如图1所示,以L1、L2和L3分别表示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而以S表示设置在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前侧(第一透镜的前侧r2)的孔径光阑。在不产生误解的情况下,ri(i=1,2,3,...,8)除了用作表示轴上曲率半径的变量以外,还可作为识别透镜、保护玻璃面或摄像面的符号(例如,r2被用来表示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的表面等)。
这些图中所示的ri(i=1,2,3,...,8)和di(i=1,2,3,...,7)等参数的具体数值由下面的表1至表11给出。下标i,按照从物侧到像侧顺序,对应于孔径光阑面、各透镜的表面序号、透镜的厚度或透镜表面间隔。即,
ri 为第i表面的轴上曲率半径,
di 为第i表面到第(i+1)表面的距离,
Ni 为由第i表面和第(i+1)表面构成的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
vi 为由第i表面和第(i+1)表面构成的透镜的材料的阿贝数
图1中以线段表示光阑的开口部。因为为了定义从镜头面到光阑面的距离,必须明确地表示光阑面与光轴的交点。图2、图6、图10、图、14、图18、图22、图26、图30、图34、图38和图42中分别表示是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与上述的图1相反,光阑的开口部敞开,以开口部的端部为始点用两条直线代表遮断光线的光阑本身。这是因为为了表示主光线等光线,需要反映光阑的实际状态,所以把光阑的开口部敞开表示。
光程长L表示从光阑S到摄像面的距离。后焦距bf表示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摄像面的距离。本文中的后焦距bf为,在摘除了保护玻璃的情况下测量而得到的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摄像面的长度。
在表1至表11的各栏中与表面序号一起表示非球面数据。另外,轴上曲率半径ri(i=1,2,3,...,8),在物侧面呈凸时取正值,在像侧面呈凸时取负值。
第二透镜为平行平面玻璃板时,其两面(r3及r4)、光阑S(r1)及保护玻璃(或滤波器等)的表面(r6及r7)为平面,所以以∞表示曲率半径。另外,摄像面(r8)为平面所以r8=∞,在表1至表11中省略记载。
本发明中使用的非球面由下式给出。
Z=ch2/[1+[1-(1+k)c2h2]+1/2]+A0h4+B0h6+C0h8+D0h10
式中,
Z:距表面顶点的切平面的距离
c:面的近轴曲率
h:距光轴的高度
k:圆锥常数
A0:4级非球面系数
B0:6级非球面系数
C0:8级非球面系数
D0:10级非球面系数
本说明书的表1至表11中,以指数形式表示非球面系数的数值,例如「e-1」代表「10-1」。焦距f值表示,接合型复合透镜的焦距(第1至第3透镜组成的透镜组的组合焦距)。各实施例中,以Fno表示透镜亮度指数的开放F数(也被称为开放F数)。开放F数表示设计孔径光阑直径为最大时的F数。另外,正方形像面的对角线长2Y表示像高。Y表示正方形像面的对角线长的一半。
下面参照图1至图45分别说明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
图3、图7、图11、图15、图19、图23、图27、图31、图35、图39和图43表示畸变像差。按照相应的至光轴的距离(纵轴以像面内至光轴的最大距离为100表示)表示像差(横轴采用百分率表示正切条件下的不满足量)。图4、图8、图12、图16、图20、图24、图28、图32、图36、图40和图44表示像散,像散曲线与畸变像差曲线相同,对应于纵轴所示的至光轴的距离,横轴表示其像差量(以mm为单位),图中分别表示了子午面和弧矢面的像差量(以mm为单位)。
图5、图9、图13、图17、图21、图25、图29、图33、图37、图41和图45表示色差/球差曲线,对应于纵轴的入射高h,相应的像差量(mm单位)以横轴表示。纵轴的入射高h换算为F数表示。例如,Fno为2.8的透镜,对应于纵轴的入射高h=100%处,F=2.8。
另外,色差/球差曲线中,示明了相对于C线(波长656.3nm的光),d线(波长587.6nm的光),e线(波长546.1nm的光),F线(波长486.1nm的光)以及g线(波长435.8nm的光)的像差量。
以下,由表1至表11汇总给出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有关透镜部件的曲率半径(mm单位)、透镜表面间距(mm单位)、透镜材料的折射率、透镜材料的阿贝数、焦距、F数和非球面系数。并且,摄像镜头的轴上曲率半径及透镜面间隔,以组合焦距f为1.00mm进行归一化后的数值表示。
在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中,使用固性树脂材料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为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的材料。而采用玻璃材料的光学玻璃BK7为第二透镜L2的材料。这里,BK7是肖特公司(SCHOTT GLASS)对硼硅酸盐玻璃(Borosilicate Glass)类的总称。现在,光学玻璃BK7由多个玻璃制造商生产。销售的光学玻璃BK7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会根据不同制造厂商或制造批量而不同。构成第二透镜L2的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OHARAINC.)制造)对d线(波长587.6nm的光)的折射率为1.5168,阿贝数为64.0。
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两面以及第三透镜L3的两面为非球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14,从物侧到像侧按照孔径光阑S、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顺序排列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中,从物侧到像侧按照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顺序排列;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固性树脂材料(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构成,而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光学玻璃BK7)为材料构成。另外,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直接结合且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直接结合。
在接合型复合透镜14与摄像元件10之间插入保护玻璃12。保护玻璃的材料为折射率为1.5613,阿贝数为61.0的光学玻璃BK7(HOYA股份有限公司(HOYA CORPORATION)制造)。
构成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的固性树脂材料,适宜使用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Fuji Polymer Industries Co.,Ltd)、SMX-7852和东芝股份有限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的IVSM-4500和道康宁股份有限公司(Dow Corning Toray Co.)的SR-7010的热固性硅树脂。这些热固性硅树脂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会根据不同制造厂商而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商品名折射率和阿贝数也会多少不同。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示明透镜材料相对d线(波长587.6nm的光)的折射率。
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组合焦距f以1.00mm进行归一化。在表1至表11中分别给出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曲率半径ri(i=1,2,3,...,8)、表面间距di(i=1,2,3,...,7)、透镜构成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和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1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1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56.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56.0
因为|N3-N2|=|N3-N4|=0.00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条件(1)及(2)分别表示下面所示的由式(1)及(2)给出的条件。而条件(3)及(4)分别表示下面所示的由式(3)及(4)给出的条件。
0≤|N3-N2|≤0.1(1)
0≤|N3-N4|≤0.1(2)
0≤|v3-v2|≤30.0(3)
0≤|v3-v4|≤30.0(4)
条件(1)至(4)分别表示由式(1)至(4)给出的条件。在以后的说明中(第二至第十一实施例的说明)也相同。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1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1所示,因为r3=∞及r4=∞,所以第二透镜L2为平行平面玻璃板。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平凸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平凸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2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513足够短,后焦距bf为0.798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3示明畸变像差曲线1-1,图4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1-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1-3),而图5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1-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1-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1-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1-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1-8)。
图3和图4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3和图4中,100%对应于0.675mm。另外,图5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3的横轴表示像差(%),图4及图5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50%(像高0.338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4%。而像高小于0.675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4%。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1mm。而像高小于0.675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1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85%处,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1-8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117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117mm以内。
即,由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1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1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56.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56.0
因为|N3-N2|=|N3-N4|=0.00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2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2所示,因为r3=∞及r4=∞,所以第二透镜L2为平行平面玻璃板。因为r2取负值也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凹面朝向物侧的平凸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平凸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6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653足够短,后焦距bf为1.029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7示明畸变像差曲线2-1,图8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2-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2-3),而图9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2-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2-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2-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2-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2-8)。
图7和图8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7和图8中,100%对应于0.630mm。另外,图9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7的横轴表示像差(%),图8及图9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100%(像高0.630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10.5%。而像高小于0.630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10.5%。
像散在像高50%(像高0.315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8mm。而像高小于0.630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08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100%处,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2-4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639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639以内。
即,由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IVSM-4500(芝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42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42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52.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52.0
因为|N3-N2|=|N3-N4|=0.09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12.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10为第三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3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3.0。
如表3所示,因为r3=∞及r4=∞,所以第二透镜L2为平行平面玻璃板。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平凸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平凸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10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435足够短,后焦距bf为0.825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11示明畸变像差曲线3-1,图12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3-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3-3),而图13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3-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3-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3-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3-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3-8)。
图11和图12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11和图12中,100%对应于0.676mm。另外,图13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3.0。图11的横轴表示像差(%),图12及图13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50%(像高0.338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3.7%。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3.7%。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2mm。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2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70%处,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3-8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322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322以内。
即,由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1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1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40.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40.0
因为|N3-N2|=|N3-N4|=0.00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24.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14为第四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14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4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4所示,因为r3=∞及r4=∞,所以第二透镜L2为平行平面玻璃板。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平凸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平凸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14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513足够短,后焦距bf为0.798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15示明畸变像差曲线4-1,图16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4-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4-3),而图17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4-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4-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4-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4-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4-8)。
图15和图16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15和图16中,100%对应于0.675mm。另外,图17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15的横轴表示像差(%),图16及图17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50%(像高0.338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4.0%。而像高小于0.675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4.0%。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1mm。而像高小于0.675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1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0%(透镜中心)处,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4-4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260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260以内。
即,由第四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1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1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56.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56.0
因为|N3-N2|=|N3-N4|=0.00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18为第五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18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5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5所示,因为r3取正值而r4取负值,所以第二透镜L2为双凸玻璃透镜。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18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513足够短,后焦距bf为0.796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19示明畸变像差曲线5-1,图20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5-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5-3),而图21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5-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5-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5-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5-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5-8)。
图19和图20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19和图20中,100%对应于0.676mm。另外,图21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19的横轴表示像差(%),图20及图21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48%(像高0.324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4.1%。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4.1%。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1mm。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1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85%处,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5-8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174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174以内。
即,由第五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1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1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56.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56.0
因为|N3-N2|=|N3-N4|=0.00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22为第六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22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5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6所示,因为r3取正值而r4取负值,所以第二透镜L2为双凸玻璃透镜。因为r2取负值而r5也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凹面朝向物侧的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22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656足够短,后焦距bf为1.028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23示明畸变像差曲线6-1,图24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6-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6-3),而图25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6-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6-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6-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6-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6-8)。
图23和图24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23和图24中,100%对应于0.634mm。另外,图25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23的横轴表示像差(%),图24及图25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100%(像高0.634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10.7%。而像高小于0.634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10.7%。
像散在像高50%(像高0.317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76mm。而像高小于0.634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076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100%处,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6-4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623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623以内。
即,由第六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1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1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56.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56.0
因为|N3-N2|=|N3-N4|=0.00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26为第七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26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7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7所示,因为r3取负值而r4取正值,所以第二透镜L2为双凹玻璃透镜。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26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510足够短,后焦距bf为0.798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27示明畸变像差曲线7-1,图28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7-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7-3),而图29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7-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7-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7-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7-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7-8)。
图27和图28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27和图28中,100%对应于0.676mm。另外,图29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27的横轴表示像差(%),图28及图29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50%(像高0.338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4.1%。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4.1%。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12mm。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12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85%处,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7-8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185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185以内。
即,由第七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八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1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1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56.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56.0
因为|N3-N2|=|N3-N4|=0.006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8.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30为第八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30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8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8所示,因为r3取负值而r4取正值,所以第二透镜L2为双凹玻璃透镜。因为r2取负值而r5也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30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650足够短,后焦距bf为1.030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31示明畸变像差曲线8-1,图32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8-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8-3),而图33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8-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8-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8-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8-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8-8)。
图31和图32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31和图32中,100%对应于0.627mm。另外,图33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31的横轴表示像差(%),图31及图32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100%(像高0.627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10.4%。而像高小于0.627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10.4%。
像散在像高50%(像高0.31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82mm。而像高小于0.627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082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100%处,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8-4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661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661以内。
即,由第八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九实施例
第九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R-7010(道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3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3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35.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35.0
因为|N3-N2|=|N3-N4|=0.0132,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29.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34为第九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34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9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9所示,因为r3=∞且r4=∞,所以第二透镜L2为平行平面玻璃透镜。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平凸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34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526足够短,后焦距bf为0.790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35示明畸变像差曲线9-1,图36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9-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9-3),而图37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9-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9-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9-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9-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9-8)。
图35和图36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35和图36中,100%对应于0.676mm。另外,图37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35的横轴表示像差(%),图36及图37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50%(像高0.338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4.1%。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4.1%。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06mm。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06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0%(透镜中心)处,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9-4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299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299以内。
即,由第九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十实施例
第十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R-7010(道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3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3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35.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35.0
因为|N3-N2|=|N3-N4|=0.0132,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29.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38为第十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38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10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10所示,因为r3取正值而r4取负值,所以第二透镜L2为双凸玻璃透镜。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38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524足够短,后焦距bf为0.791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39示明畸变像差曲线10-1,图40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10-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10-3),而图41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10-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10-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10-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10-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10-8)。
图39和图40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39和图40中,100%对应于0.676mm。另外,图41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39的横轴表示像差(%),图40及图41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50%(像高0.338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4.1%。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4.1%。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12mm。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12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0%(透镜中心)处,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10-4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265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265以内。
即,由第十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第十一实施例
第十一实施例的透镜系中,第一透镜L1以及第三透镜L3由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材料SR-7010(道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第二透镜L2由光学玻璃BK7(OHAR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构成。
(A)第一透镜L1的折射率N2=1.53000mm
(B)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N3=1.51680mm
(C)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N4=1.53000mm
(D)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v2=35.0
(E)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3=64.0
(F)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4=35.0
因为|N3-N2|=|N3-N4|=0.0132,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及(2)。另外,|v3-v2|=|v3-v4|=29.0,所以满足下面的条件(3)及(4)。
图42为第十一实施例的撮像镜头的剖面图。如图42所示,孔径光阑S设于构成接合型复合透镜14的第一透镜L1的第1面(物侧的面)与光轴的交点处。因光阑面是平面,由表11中以r1=∞表示。另外,F数Fno为2.8。
如表11所示,因为r3取负值而r4取正值,所以第二透镜L2为两凹玻璃透镜。因为r2取正值而r5取负值,第一透镜L1为物侧面凸面朝向物侧的透镜,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凸面朝像侧的透镜。另外。接合型复合透镜14具有正屈光力。
如图42所示,相对于焦距f=1.00mm,光程长L为1.529足够短,后焦距bf为0.789mm,因此能确保足够的长度。
图43示明畸变像差曲线11-1,图44示明像散曲线(对子午面的像差曲线11-2和对弧矢面的像差曲线11-3),而图45示明色差/球差曲线(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11-4,相对于F线的像差曲线11-5,相对于e线的像差曲线11-6和相对于d线的像差曲线11-7,相对于C线的像差曲线11-8)。
图43和图44的像差曲线的纵轴,以到光轴距离的百分比值表示像高。图43和图44中,100%对应于0.676mm。另外,图45的像差曲线的纵轴表示入射高h(F数),最大对应于2.8。图43的横轴表示像差(%),图44及图45的横轴表示像差量的大小。
畸变像差在像高50%(像高0.676mm)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4.1%。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4.1%。
像散在像高45%(像高0.304mm)处,对子午面的像差量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206mm。而像高小于0.676mm时,其像差量的绝对值均小于0.206mm。
色差/球差在入射高h为100%处,相对于g线的像差曲线11-4的绝对值达到最大为0.0336mm,像差量的绝对值在0.0336以内。
即,由第十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能得到良好的图象。
从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说明可知,只要把构成摄像镜头的各透镜设计成为满足上述条件式(1)至(4),就可解决本发明的课题。即,可以得到不仅各种像差能够被良好地校正,且能确保足够后焦距及短光程长的摄像镜头。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摄像镜头,既适合用作手机,个人电脑或数码相机中内置照相机的镜头,也适合用作携带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的内置照相机的镜头,同样适合用作具有画像识别功能的玩具的内置摄像机的摄像镜头,以及适合用作监视,检查或者防犯设备等的内置摄像机的摄像镜头。
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46(A)至(G),说明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工程。图46(A)至(G)为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工程的说明图。包含以下所述的为了形成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而使用的圆筒形模具(Die)的中心线,沿该中心线方向剖切该模具而得切口的剖面图由图46(A)至(F)图示。图46(B)、(C)、(E)及(F)的图示包括作为接合型复合透镜的构成材料的硅树脂或光学玻璃。另外,包含以图46(A)至(F)说明的制造工程而形成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光轴,沿该光轴方向剖切该接合型复合透镜而得切口的剖面图由图46(G)图示。
图46(A)是为了形成与第一透镜L1相结合的第二透镜L2的模具20的剖面图。模具20的内侧壁为圆筒形的圆筒,为了给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r2整形,其底面22的曲面形状为朝上凸的凸形。即,底面22的形状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r2的曲面形状相同。
图46(B)显示模具20中注入了固化前的液态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的状态。以下说明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工程中,虽然以使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
热固性树脂,一般是指成形时利用高温而固化的塑料。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中,从链状的细长高分子叉出的侧链与别的高分子的侧链结合产生交联反应,交联反应由于高温而展开,通过高分子之间的三维结合来固定从而实现固化。因为交联反应是不可逆反应,一旦固化的热固性树脂再加热也不会软化。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固性树脂适宜混杂填充料和粘合剂。这是为了确保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以及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有足够的结合强度,足以保证在摄像镜头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剥落。
另一方面,紫外光固性树脂,一般是指由单体、低聚合物(为高分子与单体的中间物而且是树脂的主要成分)、光引发剂和添加剂构成的树脂。当紫外线照射在该混合物上时,由于光聚合反应光引发剂从液态的单体(树脂的稀释剂是构成固性树脂的一部分)状态转换为固态的高分子状态。另外,紫外光固性树脂与上述热固性树脂同样,适宜混杂填料和粘合剂。
图46(C)图示,第二透镜L2的光学玻璃26的一面与固化前的液状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的表面28紧贴设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模具20加热到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的固化温度,使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固化。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热固化后将模具20冷却,并将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与光学玻璃26成结合状态的复合透镜取出。该状态的复合透镜为,由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直接结合而成的2枚一组透镜。
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了上述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的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能构成具有足够的结合强度,足以保证作为撮像镜头使用的强度。
图46(D)是模具30的剖面图,模具30是为了形成将第三透镜L3附加结合于,由上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结合构成的复合透镜上。模具30与模具20相同,内侧壁为圆筒形的圆筒,为了给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r5整形,其底面32的曲面形状为朝上凸的凸形。即,底面32的形状呈与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r5的曲面形状相同。
图46(E)显示模具30中注入了固化前的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的状态。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可使用与上述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相同的树脂,或使用不同的树脂均可。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符合本发明的有关接合型复合透镜的设计,选择适宜的硅树脂即可。
图46(F)图示,由上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结合构成的复合透镜中的第二透镜L2的与结合第一透镜L1侧相反的侧面,和固化前的液状透明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的表面28紧密接触的状态。由上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结合构成的复合透镜表示,由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与光学玻璃26(第二透镜L2)构成的2枚一组的接合型复合透镜。
图46(F)所示的状态下,将模具30加热到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的固化温度,使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固化。因为这时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已经热固化,即使加热到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的固化温度,也不会产生形变。
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固化后冷却模具30,与上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结合构成的2枚一组接合型复合透镜,结合了固化后的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作为第三透镜L3形成)状态下的接合型复合透镜(本发明的三枚一组的接合型复合透镜)取出。
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了上述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的第一透镜L2和第二透镜L3的结合强度,足以形成能保证作为撮像镜头使用的强度。
图46(G)是沿经过上述制造工程制成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光轴方向剖切的剖面图。第一透镜L1采用透明固化性硅树脂24、第二透镜L2采用光学玻璃26和第三透镜L3采用透明固化性硅树脂34形成。图46(G)中图示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36为凹面朝向的物侧,而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38为凸面朝向像侧。
参照图46(A)至(G)说明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工程是,假设制造第二透镜L2为平行平面玻璃板,第一透镜L1为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6是凹面的平凹透镜,第三透镜L3为朝向像侧的像侧面38是凸面的平凸透镜的接合型复合透镜时,使用的模具的制造工程。可是,即使是透镜面凹凸朝向不同的接合型复合透镜,很显然也可以利用同样的工程制造。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36的形状由模具20的底面22的形状决定。而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38的形状由模具30的底面32的形状决定。即,模具20与模具30的底面形状,分别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36和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38的形状吻合即可。
参照图46(A)至(G)说明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工程中,因为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采用热固性树脂构成,必须具备为模具20及模具30加热和加工用的温度控制装置。因为如何构成该温度控制装置不属于接合型复合透镜的设计范畴,所以在图46(A)至(G)中省略温度控制装置。
另外,第一透镜L1和第三透镜L3由紫外光固性树脂形成的情况,采用从模具20及模具30的上方紫外线能照射到紫外光固性树脂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制造装置设计即可。
Claims (13)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
按照从物侧到像侧由上述孔径光阑和上述接合型复合透镜顺序排列构成,
该接合型复合透镜,从物侧到像侧按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顺序排列,
上述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由固性树脂材料形成,
上述第二透镜由光学玻璃材料形成,
上述第一透镜和上述第二透镜直接结合,且上述第二透镜和上述第三透镜直接结合,
该摄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至(4):
0≤|N3-N2|≤0.1(1)
0≤|N3-N4|≤0.1(2)
0≤|v3-v2|≤30.0(3)
0≤|v3-v4|≤30.0(4)
式中,
N2:上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
N3:上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N4:上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v2:上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v3:上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v4:上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
2.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
按照从物侧到像侧由上述孔径光阑和上述接合型复合透镜顺序排列构成,
该接合型复合透镜中,从物侧到像侧按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顺序排列,
上述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由固性树脂材料形成,
上述第二透镜由光学玻璃材料形成,
上述第一透镜和上述第二透镜直接结合,且上述第二透镜和上述第三透镜直接结合,
上述第二透镜为平行平面玻璃板,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镜为平行平面玻璃板,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4.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
按照从物侧到像侧由上述孔径光阑和上述接合型复合透镜顺序排列构成,
该接合型复合透镜中,从物侧到像侧按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顺序排列,
上述第一透镜和上述第三透镜由固性树脂材料形成,
上述第二透镜由光学玻璃材料形成,
上述第一透镜和上述第二透镜直接结合,且上述第二透镜和上述第三透镜直接结合,
上述第二透镜为平行平面玻璃板,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平凹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镜为平行平面玻璃板,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平凹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平凸透镜。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8.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
按照从物侧到像侧由上述孔径光阑和上述接合型复合透镜顺序排列构成,
该接合型复合透镜中,从物侧到像侧按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顺序排列,
上述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由固性树脂材料形成,
上述第二透镜由光学玻璃材料形成,
上述第一透镜和上述第二透镜直接结合,且上述第二透镜和上述第三透镜直接结合,
上述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10.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含有孔径光阑和有正屈光力的接合型复合透镜,
按照从物侧到像侧由上述孔径光阑和上述接合型复合透镜依次排列构成,
该接合型复合透镜中,从物侧到像侧按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顺序排列,
上述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由固性树脂材料形成,
上述第二透镜由光学玻璃材料形成,
上述第一透镜和上述第二透镜直接结合,且上述第二透镜和上述第三透镜直接结合,
上述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
上述第一透镜为该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物侧面是凹面的透镜,
上述第三透镜为该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是凸面的透镜。
12.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记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上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13.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记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性树脂为含有透明粘合剂的透明高硬度硅树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30654A JP3926380B1 (ja) | 2006-12-07 | 2006-12-07 | 撮像レンズ |
JP330654/2006 | 2006-12-07 | ||
PCT/JP2007/056657 WO2008068909A1 (ja) | 2006-12-07 | 2007-03-28 | 撮像レン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3240A true CN101313240A (zh) | 2008-11-26 |
CN101313240B CN101313240B (zh) | 2010-06-23 |
Family
ID=3821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002344A Active CN101313240B (zh) | 2006-12-07 | 2007-03-28 | 摄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49525B2 (zh) |
EP (1) | EP2116883A4 (zh) |
JP (1) | JP3926380B1 (zh) |
KR (1) | KR20080070798A (zh) |
CN (1) | CN101313240B (zh) |
WO (1) | WO200806890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52376B (zh) * | 2011-05-31 | 2014-09-11 | Himax Tech Ltd | 微型鏡頭模組 |
CN111007638A (zh) * | 2019-12-25 | 2020-04-14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像面的单片光学镜头 |
CN111853699A (zh) * | 2020-08-28 | 2020-10-30 | 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孔径的三片式透镜光学镜头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00038B2 (en) * | 2007-02-19 | 2011-08-16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
JP3976780B1 (ja) | 2007-05-17 | 2007-09-19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US8094307B2 (en) | 2007-07-05 | 2012-01-10 |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presence and concen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 a medical fluid administered by a medication delivery system |
WO2009069467A1 (ja) * | 2007-11-29 | 2009-06-04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EP2244116A4 (en) * | 2008-02-12 | 2013-05-2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ILLUMINATING LENS, PICTURE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
EP2246722A4 (en) | 2008-02-12 | 2013-05-2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LENS UNIT, IMAGE CAPTURE LENS,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
US8379314B2 (en) * | 2008-02-29 | 2013-02-1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Method for designing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lens |
EP2255941A4 (en) | 2008-03-19 | 2014-05-28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N LENS |
EP2266789A4 (en) | 2008-03-19 | 2013-10-23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PROCESS FOR PRODUCING MOLDED BODY OR THIN LENS |
JP5212463B2 (ja) * | 2008-03-19 | 2013-06-1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 ウエ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US8368786B2 (en) * | 2008-03-21 | 2013-02-05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Image pickup len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lens block wherein a lens portion or lens portions are formed on a lens substrate, image pickup device, digital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e pickup lens |
WO2009128317A1 (ja) * | 2008-04-18 | 2009-10-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
EP2273289B1 (en) * | 2008-04-28 | 2015-01-2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Method for producing wafer lens assembly |
WO2009145003A1 (ja) * | 2008-05-28 | 2009-12-0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ウエハレンズ又はウエハレンズ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
TWI427117B (zh) | 2008-05-30 | 2014-02-21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學元件用樹脂組成物、使用其之光學元件及光學鏡片之製造方法 |
WO2010035540A1 (ja) | 2008-09-25 | 2010-04-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ウエハレンズ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WO2010050297A1 (ja) * | 2008-10-31 | 2010-05-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用レンズ、撮像用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
US20110278750A1 (en) | 2009-01-30 | 2011-11-17 | Yuiti Fujii | Method for Producing Wafer Len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Wafer Lens |
JPWO2010087082A1 (ja) | 2009-01-30 | 2012-07-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 ウエハレンズ製造装置及びウエ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US8427571B2 (en) * | 2009-02-13 | 2013-04-23 | Sony Corporation | Optical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
US8031414B1 (en) * | 2009-04-24 | 2011-10-04 | Jefferson Science Associates, Llc | Single lens laser beam shaper |
JP5329299B2 (ja) | 2009-05-13 | 2013-10-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レンズ |
JP2010266667A (ja) | 2009-05-14 | 2010-11-25 | Fujifilm Corp | 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264652A (ja) | 2009-05-14 | 2010-11-25 | Fujifilm Corp | 造形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EP2264081B1 (en) | 2009-06-18 | 2012-08-22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component using the same |
JP4788808B2 (ja) | 2009-08-06 | 2011-10-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ジョブ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ウイルス検出方法およびウイルス検出プログラム |
EP2474403A1 (en) | 2009-08-31 | 2012-07-1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wafer lens, di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wafer lens |
JP5594292B2 (ja) | 2009-08-31 | 2014-09-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ウエ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5352392B2 (ja) | 2009-09-14 | 2013-11-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アレイ、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
JP5401227B2 (ja) | 2009-09-16 | 2014-01-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アレイ、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
JP5535842B2 (ja) | 2009-09-30 | 2014-07-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用黒色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 |
TWI516450B (zh) | 2009-10-19 | 2016-01-11 |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 鈦黑分散物、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晶圓級透鏡、遮光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固態攝像元件 |
JPWO2011055627A1 (ja) | 2009-11-05 | 2013-03-2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 切削工具、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レイレンズ用金型 |
CN102667568A (zh) | 2009-11-05 | 2012-09-12 | 柯尼卡美能达先进多层薄膜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以及该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
WO2011071133A1 (en) | 2009-12-11 | 2011-06-16 | Fujifilm Corporation | Black curable composition, light-shielding color filter, light-shielding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afer level lens, and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
WO2011105274A1 (ja) * | 2010-02-26 | 2011-09-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JP5397628B2 (ja) * | 2010-02-26 | 2014-01-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JP2011197622A (ja) * | 2010-02-26 | 2011-10-06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JP2011180293A (ja) | 2010-02-26 | 2011-09-15 | Fujifilm Corp | レンズアレイ |
US8659839B2 (en) | 2010-02-26 | 2014-02-25 |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JP2011186306A (ja) | 2010-03-10 | 2011-09-22 | Fujifilm Corp | ウェ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ウェ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JP2011197479A (ja) * | 2010-03-19 | 2011-10-06 | Fujifilm Corp | レンズ、及びレンズアレイ、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TWI543993B (zh) | 2010-03-25 | 2016-08-01 |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 黑色硬化型組成物、用於固態攝像元件的遮光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固態攝像元件、晶圓級透鏡及攝影模組 |
JP5415371B2 (ja) | 2010-07-12 | 2014-02-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レンズ用光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 |
JP5415370B2 (ja) | 2010-07-12 | 2014-02-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品 |
JP5343067B2 (ja) | 2010-12-28 | 2013-11-1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材料 |
TWI461285B (zh) * | 2011-05-18 | 2014-11-21 | Choung Lii Chao | 微結構基板製造方法 |
WO2013024733A1 (ja) | 2011-08-12 | 2013-02-21 |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 ハイブリッ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CN102998775A (zh) | 2011-09-09 | 2013-03-27 | 杭州精工技研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 |
US9746412B2 (en) | 2012-05-30 | 2017-08-29 | Iris International, Inc. | Flow cytometer |
JP2014224205A (ja) | 2013-05-17 | 2014-12-0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品用光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品、並びに光学部品の製法 |
US9804367B2 (en) * | 2015-11-04 | 2017-10-31 |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 Wafer-level hybrid compound len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
JP2020091385A (ja) * | 2018-12-05 | 2020-06-11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撮像デバイスおよび撮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637917A (en) * | 1927-08-02 | Robert richter | ||
US488506A (en) * | 1892-12-20 | Eyepiece for telescopes | ||
US404506A (en) * | 1889-06-04 | county of surrey | ||
US1025766A (en) * | 1911-03-09 | 1912-05-07 | Zeiss Carl Fa | Photographic objective. |
DE1472278A1 (de) * | 1966-04-22 | 1969-01-09 | Leitz Ernst Gmbh | Dreilinsiges Objektiv mit guter Korrektion des sekundaeren Spektrums |
US3524699A (en) * | 1967-05-13 | 1970-08-18 | Nippon Kogaku Kk | Symmetrical relay lens of equi-magnification |
US3799656A (en) * | 1972-06-08 | 1974-03-26 | Bell & Howell Co | Optical relay system |
NL8400152A (nl) * | 1984-01-18 | 1984-10-01 | Philips Nv | Werkwijze voor de vervaardiging van een optisch element, inrichting voor toepassing van de werkwijze en optisch element vervaardigd met de werkwijze. |
JPH05157965A (ja) * | 1991-12-06 | 1993-06-25 | Nikon Corp | 広角レンズ |
CN1116315A (zh) * | 1994-07-30 | 1996-02-07 | 张转运 | 三组三片投影镜头 |
US5625495A (en) * | 1994-12-07 | 1997-04-29 | U.S. Precision Lens Inc. | Telecentric lens systems for forming an image of an object composed of pixels |
JP3934197B2 (ja) * | 1997-03-07 | 2007-06-20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色収差の小さい画像読取り用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り装置 |
US6271975B1 (en) * | 1998-04-09 | 2001-08-07 | Asulab S.A. | Light collecting optical device forming a multiple focal distance lens |
JP2001242308A (ja) | 2000-03-01 | 2001-09-07 | Canon Electronics Inc | 複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300944A (ja) * | 2000-04-20 | 2001-10-30 | Sony Corp | 複合レンズの成形方法及び複合レンズ |
JP2001305309A (ja) | 2000-04-25 | 2001-10-31 | Sony Corp | 複合レンズ |
JP2001318309A (ja) * | 2000-05-12 | 2001-11-16 | Canon Inc | 撮影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
JP3810051B2 (ja) * | 2000-06-20 | 2006-08-16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光記録媒体用対物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4076047B2 (ja) * | 2000-08-11 | 2008-04-16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光記録媒体用対物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4443758B2 (ja) | 2000-11-20 | 2010-03-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複合レンズ製造装置及び複合レンズ製造方法 |
JP4467768B2 (ja) | 2000-11-20 | 2010-05-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複合レンズ製造装置及び複合レンズ製造方法 |
JP3955189B2 (ja) | 2001-06-07 | 2007-08-0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対物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ヘッド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3005031A (ja) * | 2001-06-18 | 2003-01-08 | Milestone Kk | 撮像用レンズ |
JP2003156682A (ja) * | 2001-11-21 | 2003-05-30 | Konica Corp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4051994B2 (ja) | 2002-04-23 | 2008-02-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複合レンズの成型方法及び複合レンズ |
JP2004053834A (ja) | 2002-07-18 | 2004-02-19 | Asahi Glass Co Ltd | 対物レンズ |
JP3755149B2 (ja) | 2002-07-29 | 2006-03-15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基板への実装方法 |
KR20050030226A (ko) | 2002-08-05 | 2005-03-29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2개의 물질로 이루어진 대물렌즈를 구비한 주사장치 |
JP3915733B2 (ja) | 2003-04-25 | 2007-05-16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実装構造 |
JP2005010197A (ja) | 2003-06-16 | 2005-01-13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5025829A (ja) | 2003-06-30 | 2005-01-27 | Toshiba Corp |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及びデータストリーム制御方法 |
JP4158978B2 (ja) | 2003-08-06 | 2008-10-01 | Hoya株式会社 | ガラスモール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4598379B2 (ja) | 2003-09-08 | 2010-12-15 |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 絞り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複合レンズ装置 |
JP4313242B2 (ja) | 2003-09-19 | 2009-08-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4292985B2 (ja) * | 2003-12-25 | 2009-07-08 | Jsr株式会社 | 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マイクロレンズとそ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
JP4188227B2 (ja) | 2003-12-26 | 2008-11-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 |
US7237618B2 (en) * | 2004-02-20 | 2007-07-03 | Williams John R | Stripper rubber insert assembly |
JP2005258329A (ja) | 2004-03-15 | 2005-09-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複合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の成形金型 |
JP2005305938A (ja) | 2004-04-23 | 2005-11-04 | Seiko Precision Inc | 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2005352266A (ja) | 2004-06-11 | 2005-12-22 | Canon Inc | 光学系 |
US7319563B2 (en) * | 2004-06-22 | 2008-01-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
CN1715980A (zh) * | 2004-07-02 | 2006-01-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非球面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
JP4467388B2 (ja) * | 2004-09-07 | 2010-05-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複合レンズ、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
JP2006195053A (ja) | 2005-01-12 | 2006-07-27 | Sony Corp | 複合レンズ、レンズ保持構造、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
JP4781001B2 (ja) | 2005-04-26 | 2011-09-2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KR100665176B1 (ko) | 2005-05-18 | 2007-01-0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웨이퍼 스케일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광학계 |
JP4980590B2 (ja) * | 2005-07-04 | 2012-07-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3799615B2 (ja) | 2005-10-17 | 2006-07-19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基板への実装方法 |
JP3929479B1 (ja) * | 2006-12-21 | 2007-06-13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100711024B1 (ko) * | 2007-01-23 | 2007-04-24 |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 초소형 고해상도 접합형 촬상 렌즈 |
JP3946245B1 (ja) * | 2007-03-08 | 2007-07-18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4022246B1 (ja) * | 2007-05-09 | 2007-12-12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3976780B1 (ja) * | 2007-05-17 | 2007-09-19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3976782B1 (ja) * | 2007-05-17 | 2007-09-19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
2006
- 2006-12-07 JP JP2006330654A patent/JP3926380B1/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3-28 KR KR1020077026197A patent/KR2008007079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03-28 EP EP07740095A patent/EP211688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3-28 CN CN2007800002344A patent/CN101313240B/zh active Active
- 2007-03-28 WO PCT/JP2007/056657 patent/WO20080689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3-28 US US11/921,150 patent/US814952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52376B (zh) * | 2011-05-31 | 2014-09-11 | Himax Tech Ltd | 微型鏡頭模組 |
CN111007638A (zh) * | 2019-12-25 | 2020-04-14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像面的单片光学镜头 |
CN111007638B (zh) * | 2019-12-25 | 2022-02-01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像面的单片光学镜头 |
CN111853699A (zh) * | 2020-08-28 | 2020-10-30 | 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孔径的三片式透镜光学镜头 |
CN111853699B (zh) * | 2020-08-28 | 2021-02-12 | 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孔径的三片式透镜光学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80070798A (ko) | 2008-07-31 |
JP3926380B1 (ja) | 2007-06-06 |
JP2009222732A (ja) | 2009-10-01 |
CN101313240B (zh) | 2010-06-23 |
WO2008068909A1 (ja) | 2008-06-12 |
US8149525B2 (en) | 2012-04-03 |
US20090279188A1 (en) | 2009-11-12 |
EP2116883A1 (en) | 2009-11-11 |
EP2116883A4 (en) | 2009-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3240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1313239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1365975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1495897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1421658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1553748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1490593B (zh) | 摄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2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leston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Tang 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