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8918A - 充气轮胎、轮胎用模具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轮胎用模具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68918A CN109968918A CN201811570877.9A CN201811570877A CN109968918A CN 109968918 A CN109968918 A CN 109968918A CN 201811570877 A CN201811570877 A CN 201811570877A CN 109968918 A CN109968918 A CN 1099689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wheel rim
- radial direction
- guard ring
- circular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2—Protection against exterior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3—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sidewall curva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4—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 B60C15/0242—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with bead extensions located radially outside the rim flange position, e.g. rim flange prot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29D2030/06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moulds
- B29D2030/0612—Means for forming recesses or protrusions in the tyres, e.g. grooves or ribs, to create the tread or sidewalls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轮胎用模具及轮胎的制造方法,实现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的提高。该轮圈护圈(50)具有顶部(56)、比该顶部(56)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58)及比该顶部(56)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60)。所述内侧面(58)的轮廓通过在轮胎(2)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所述外侧面(60)的轮廓通过在轮胎(2)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在半径方向上,所述外侧面(60)的外端部(Pg)的位置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一致,或者该外侧面(60)的外端部(Pg)与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相比更靠近外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轮胎用模具及轮胎的制造方法。详细地,本发明涉及在侧面具有轮圈护圈的充气轮胎、用于制造该轮胎的模具及该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行道与人行道的边界通常排列有路缘石。若车辆靠近路肩,轮胎的侧壁有时会接触路缘石。轮胎嵌合于轮辋。因此,若车辆靠近路肩,轮辋有时也会接触路缘石。
存在将轮圈护圈设置于侧面的轮胎。轮圈护圈从侧壁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在该轮胎中,轮圈护圈比侧壁、轮辋先接触路缘石。在该轮胎中,侧壁、轮辋难以受损。但该轮胎比不具有轮圈护圈的轮胎重。轮圈护圈也会影响轮胎的刚度。根据这样的情况,对轮胎的轮圈护圈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8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存在如下的轮圈护圈:通过圆弧表示连接顶部和外端的外侧面的轮廓,及连接该顶部和内端的内侧面的轮廓。在这样具有尖形的轮圈护圈的轮胎中,根据表示外侧面的轮廓的圆弧(以下,也称为外侧圆弧)以及表示内侧面的轮廓的圆弧(以下,也称为内侧圆弧)的大小,有可能存在如下问题:(1)将生胎投入模具而成型轮胎时,橡胶在轮圈护圈的附近局部流动,有可能会打乱搭接部、三角胶的形状。(2)将生胎投入模具时,在相当于轮圈护圈的外端的位置附近,生胎和模具先接触,在生胎和模具之间存在的空气被该接触位置的外侧和其内侧断开,有可能无法充分排出空气,(3)此时,为了排出空气,在模具中,在接触位置的外侧和其内侧,需要设置排气孔、排气单元,然后,(4)尖形的轮圈护圈的刚度比台形形状的轮圈护圈的刚度低,因此,根据与路缘石接触时的冲击的程度,轮圈护圈大幅度变形,有可能会无法发挥作为轮圈护圈的功能(以下,也称为保护功能)。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提高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的保护功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和分别比该胎面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侧部,各侧部包括本体和从该本体的外表面沿轴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轮圈护圈,
所述轮圈护圈具有顶部、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和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
所述内侧面的轮廓通过在轮胎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
所述外侧面的轮廓通过在轮胎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
在半径方向上,所述外侧面的外端的位置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一致,或者,该外侧面的外端比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更靠近外侧。
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从胎圈基准线至所述顶部的半径方向高度为28mm以上35mm以下。
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至所述顶部的长度为5mm以上7mm以下。
本发明的轮胎用模具,用于制造如下的轮胎:包括胎面和分别比该胎面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侧部,各侧部包括本体和从该本体的外表面沿轴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轮圈护圈,该轮圈护圈具有顶部、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以及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
所述轮胎用模具,具有反映所述轮胎的外表面形状的模腔面,
所述模腔面中,对应于所述轮圈护圈的部分包括反映出所述顶部形状的顶部对应面、反映出所述内侧面形状的内侧面对应面、以及反映出所述外侧面形状的外侧面对应面,
所述内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
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
在半径方向上,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一致,或者,该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比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更靠近外侧。
本发明的轮胎的制造方法,是如下的轮胎的制造方法:该轮胎包括胎面和分别比该胎面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侧部,各侧部包括本体和从该本体的外表面沿轴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轮圈护圈,各轮圈护圈具有顶部、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以及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
所述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
(1)准备用于所述轮胎的生胎的步骤;
(2)将所述生胎投入模具的步骤;以及
(3)在所述模具内加压及加热所述生胎的步骤,
其中,所述模具具有反映所述轮胎的外表面形状的模腔面,
所述模腔面中,对应于所述轮圈护圈的部分包括反映出所述顶部形状的顶部对应面、反映出所述内侧面形状的内侧面对应面和反映出所述外侧面形状的外侧面对应面,
所述内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
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
在半径方向上,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一致,或者,该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比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更靠近外侧。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轮圈护圈的内侧面的轮廓通过向内侧弯曲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该轮圈护圈的外侧面的轮廓是向内侧弯曲的圆弧,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在该轮胎中,与现有的轮胎的轮圈护圈相比,通过具有很大半径的圆弧表示轮圈护圈的内侧面及外侧面各自的轮廓。因此,确认了的如下情况:在模具内成型轮胎时,在以往的轮胎中,在轮圈护圈的附近,局部橡胶流动被有效抑制。该轮圈护圈有效抑制轮胎的三角胶、搭接部等部件的形状混乱。
进而在该轮胎中,在半径方向上,外侧面的外端的位置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一致,或者,该外侧面的外端比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更靠近外侧。因此,在模具内成型轮胎时,存在于生胎和模具之间的空气,在相当于轮圈护圈的外端的位置上不被断开,被有效地从相当于该外端的位置朝向该轮圈护圈的顶部排出。尤其是,表示外侧面的轮廓的圆弧相对较大,因此,从相当于该外端的位置朝向顶部的空气的流动容易产生。在该轮胎中,在侧部的空气残留被有效抑制。由此,还有助于减少用于空气排出而在模具上设置的排气单元、排气孔的数量。
大的轮圈护圈进一步与路缘石接触也难以变形,因此,在该轮胎中,还提高轮圈护圈的保护功能。
在该轮胎中,实现外观品质及根据轮圈护圈的保护功能的提高。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用模具以及本发明的轮胎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实现了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的保护功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用于制造图1的轮胎的硫化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2、轮胎
4、轮辋
6、胎面
8、侧壁
10、翼
12、搭接部
14、胎圈
16、胎体
18、带束层
20、将强层
22、边缘加强层
46、侧部
48、本体
50、轮圈护圈
52、本体48的外表面
54、轮胎2的外表面
56、顶部
58、内侧面
60、外侧面
62、轮圈护圈50的外表面
64、生胎
68、模具
70、气袋
72、片段
74、侧板
76、胎圈环
78、模腔面
80、轮圈护圈对应部分
82、顶部对应面
84、内侧面对应面
86、外侧面对应面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合适附图并基于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图1中,表示出充气轮胎2。详细地,在该图1中,表示出沿着包含轮胎2的旋转轴(未图示)的平面的该轮胎2的截面。在图1中,上下方向是轮胎2的半径方向,左右方向是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的垂直方向是轮胎2的周向。在图1中,单点划线CL表示轮胎2的赤道面。该轮胎2,具有除了胎面花纹以外相对于赤道面对称的形状。另外,在该图1中,沿轴向延伸的实线BBL是胎圈基准线。该胎圈基准线是规定标准轮辋的轮辋径(参照JATMA)的线。
该轮胎2,嵌合于轮辋4。该轮辋4是标准轮辋。在轮胎2的内部填充有空气。由此调整轮胎2的内压。
在本发明中,轮胎2的各部件的尺寸即角度,如果没有特别提及,是通过轮胎2组装于标准轮辋,向轮胎2填充空气而成为标准内压的状态(也称为标准状态)下测定。测定时,轮胎2上没有负载。
在本说明书中,标准轮辋表示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轮辋。在JATMA规格中为“标准轮辋”,在TRA规格中则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以及在ETRTO规格中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在本说明书中,标准内压表示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内压。在JATMA规格中的“最大空气压”,在TRA规格中的“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限制(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以及在ETRTO规格中的“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是标准内压。
在本说明书中,标准载荷表示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载荷。在JATMA规格中的“最大负荷能力”、在TRA规格中的“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限制(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以及在ETRTO规格中的“负载能力(LOAD CAPACITY)”是标准载荷。
[轮胎2的结构]
该轮胎2是客车用。该轮胎2包括胎面6、一对侧壁8、一对翼10、一对搭接部12、一对胎圈14、胎体16、带束层18、加强层20、一对边缘加强层22、一对防擦层24及内衬层26。
胎面6由交联橡胶构成。轮胎2在胎面6的外周面28上压踏路面。胎面6的外周面28是胎面表面。在该轮胎2中,胎面6上刻有槽30。
该轮胎2的胎面6具有基层32和覆盖层34。基层32通常由粘结性能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覆盖层34位于基层32的半径方向外侧。覆盖层34通常由耐磨损性能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
各侧壁8位于比胎面6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侧壁8位于比胎体16更靠近轴向外侧。侧壁8通常由耐切割性能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
各翼10位于胎面6与侧壁8之间。翼10通常由粘结性能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翼10与胎面6和侧壁8接合。
各搭接部12位于比侧壁8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搭接部12通常由耐磨损性能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搭接部12与轮辋4抵接。
各胎圈14位于比搭接部12更靠近轴向内侧。胎圈14包括芯36和三角胶38。芯36含有金属制成的金属丝,三角胶38由硬质的交联橡胶构成。
胎体16在胎面6、侧壁8及搭接部12的内侧,架设在一侧的胎圈14与另一侧的胎圈14之间。胎体16包括胎体帘布40。胎体帘布40在各个芯36的周围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该胎体16优选由2块以上的胎体帘布40构成。
虽未图示,但胎体帘布40包含并列的多个帘线。该胎体16具有子午线结构。各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呈的角度为70°以上90°以下。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该有机纤维,可以例举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人造纤维及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带束层18在胎面6的半径方向内侧与胎体16层叠。该轮胎2的带束层18由内层42及外层44构成。虽未图示,但内层42及外层44分别包含并列的多条帘线。这些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呈的角度通常在10°以上35°以下的范围内设定。帘线的材质通常是钢丝。作为该带束层18的帘线,也可以如胎体帘布40那样使用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
加强层20覆盖带束层18。虽未图示,但该加强层20包含呈螺旋状卷绕的帘线。该加强层20中的帘线实际上沿周向延伸。该加强层20具有无接头结构。该加强层20中如胎体帘布40那样使用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
各边缘加强层22覆盖加强层20及带束层18的端部的部分。虽未图示,但该边缘加强层22包含呈螺旋状卷绕的帘线。该边缘加强层22中的帘线实际上沿周向延伸。该边缘加强层22具有无接头结构。该边缘加强层22中如胎体帘布40那样使用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
各防擦层24位于轮胎2的胎圈14的部分上。在将轮胎2组装至轮辋4的状态下,防擦层24与轮辋4抵接。防擦层24由布和浸渍于该布的橡胶构成。
内衬层26位于胎体16的内侧。该内衬层26构成轮胎2的内周面。内衬层26由难以通过空气的交联橡胶构成。
在图2中,表示出从轮胎2的侧壁8至搭接部12的部分。在该图2中,上下方向是轮胎2的半径方向,左右方向是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的垂直方向是轮胎2的周向。在该图2中,表示出沿包含轮胎2的旋转轴(未图示)的平面的该轮胎2的截面。
在本发明中,在胎面6(具体是翼10)与胎圈14的芯36之间且胎体16的轴向外侧部分称为侧部46。在该轮胎2中,侧部46由侧壁8及搭接部12构成。该侧部46从翼10朝向半径方向内侧沿胎体16延伸。
该轮胎2包括胎面6和一对侧部46,各侧部46分别位于比该胎面6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各侧部46包括本体48和轮圈护圈50。轮圈护圈50从本体48的外表面52向轴向外侧突出。该轮圈护圈50沿周向延伸。该轮圈护圈50呈环形。
在图2中,双点划线VL是本体48与轮圈护圈50的边界。该边界VL成为假设未设置轮圈护圈50而得到的侧部46,即本体48的外表面52的一部分。在图2中,符号PW表示本体48的外表面52上的指定位置。该位置PW是假设未设置轮圈护圈50而得到的该轮胎2的轴向外侧端。在该位置PW处,指定轮胎2的截面宽度(参照JATMA)。在本发明中,该位置PW称为截面宽度指定位置。在该图2中,实线LW是通过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而沿轴向延伸的直线。在本发明中,该直线LW也称为截面宽度的基准线。
在该轮胎2中,本体48的外表面52的轮廓使用多个圆弧表示。在图2中,箭头Rk表示圆弧(以下,也称为下部圆弧)的半径,该圆弧表示本体48的外表面52中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开始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轮廓。该下部圆弧的中心在截面宽度的基准线LW上,通过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在图2中,箭头Rj表示圆弧(以下,也称为上部圆弧)的半径,该圆弧表示本体48的外表面52中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开始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的轮廓。该上部圆弧的中心在截面宽度的基准线LW上,通过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该上部圆弧在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处与上述的下部圆弧连接。
在该轮胎2中,下部圆弧的半径Rk以及上部圆弧的半径Rj根据轮胎2的规格而定。下部圆弧的半径Rk通常在20mm~70mm的范围内适当设定。上部圆弧的半径Rj通常在20mm~70mm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在本发明中,轮胎2及轮胎2各部的轮廓基于在将轮胎2安装在标准轮辋上、轮胎2的内压保持在标准内压的5%、无负载状态的轮胎2而被指定。这样指定的轮胎2的外表面54的轮廓与后述的模具的模腔面的形状一致。
在该轮胎2中,轮圈护圈50具有顶部56、内侧面58和外侧面60。顶部56是轮圈护圈50的轴向外侧端部。该顶部56由轮圈护圈50的外表面62上的最远离本体48的外表面52的位置所指定。该轮圈护圈50在其顶部56处具有最大的厚度。内侧面58位于比顶部56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在该轮胎2中,该内侧面58的外端部与顶部56一致。在图2中,符号Pn是内侧面58的内端部。该内侧面58在其内端部Pn处与本体48的外表面52接触。外侧面60位于比顶部56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在该轮胎2中,该外侧面60的内端部与顶部56一致。在图2中,符号Pg是外侧面60的外端部。该外侧面60在其外端部Pg处与本体48的外表面52接触。
在图2所示的轮胎2的截面,连接内侧面58的内端部Pn与顶部56的内侧面58的轮廓通过圆弧表示。在该图2中,箭头Ru表示出表示该内侧面58的轮廓的圆弧(以下也称为内侧圆弧)的半径。在该轮胎2中,内侧圆弧的中心位于轮胎2的外侧。内侧圆弧在内端部Pn处与本体48的下部圆弧连接。
在图2所示的轮胎2的截面,连接外侧面60的外端部Pg与顶部56的外侧面60的轮廓通过圆弧表示。在该图2中,箭头Rs表示出表示该外侧面60的轮廓的圆弧(以下也称为外侧圆弧)的半径。在该轮胎2中,外侧圆弧的中心位于轮胎2的外侧。在该轮胎2中,外侧圆弧在外端部Pg处与本体48的上部圆弧连接。
在本发明中,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通过内侧圆弧与外侧圆弧的交点表示。因此,当顶部56的部分被圆滑处理时,通过求得内侧圆弧的延长线与外侧圆弧的延长线的交点来指定该顶部56。
[轮胎2的制造方法及模具]
以上说明的轮胎2按如下方式制作。该轮胎2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步骤、投入步骤及硫化步骤。接下来,说明准备步骤、投入步骤及硫化步骤。
虽未图示,制造该轮胎2时,在准备步骤中,在前体的滚筒上、在未交联状态下组合胎面6、侧壁8等部件。由此,准备出生胎。生胎是未交联的轮胎2。组装该生胎的步骤也称为成型步骤。
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准备步骤得到的生胎64在图3所示的硫化机66中成型为轮胎2。该硫化机66包括模具68和气袋70。气袋70位于模具68的内侧。在该图3中,模具68通过未图示的开闭单元关闭。在该制造方法中,硫化机66没有特别限制。使用在轮胎2的制造中通常使用的硫化机。另外,在该图3中,上下方向是轮胎2的半径方向,左右方向是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的垂直方向是轮胎2的周向。
用于制造该轮胎2的模具68包括片段72、侧板74及胎圈环76。该模具68是在轮胎2的制造中通常使用的分割模具。在该模具68中,通过组合片段72、侧板74及胎圈环76而构成模腔面78。该模腔面78成型轮胎2的外表面54。在该模腔面78上反映出轮胎2的外表面54的形状。模腔面78与气袋70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模腔。
在投入步骤中,通过准备步骤成型的生胎64被投入至模具68。投入之后,在位于生胎64的内侧的气袋70中填充气体。气袋70膨胀,调整生胎64的形状。如图3所示,模具68关闭,气袋70的内压升高。由此,生胎64被设置于模腔内。另外,在该制造方法中,也可以使用模芯代替气袋70。模芯包括环状的外表面。该外表面近似于处于填充空气、其内压保持在标准内压的5%状态下的轮胎2的内表面的形状。
在硫化步骤中,生胎64被模具68与气袋70夹持而加压。生胎64通过来自模具68及气袋70的热传导而被加热。在该硫化步骤中,生胎64在模具68内被加压及加热。通过加压及加热,生胎64的橡胶组合物流动。橡胶组合物产生交联反应,得到图1所示的轮胎2。另外,在该制造方法中,用于在硫化机66上成型轮胎2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通常采用的轮胎2的成型条件也适用于该制造方法中。
模具68具有反映轮胎2的外表面54的形状的模腔面78。在该模具68中,模腔面78之中轮圈护圈50所对应的部分(以下,也称为轮圈护圈对应部分80)设置于侧板74上。该轮圈护圈对应部分80包括:反映出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的形状的顶部对应面82、反映出该轮圈护圈50的内侧面58的形状的内侧面对应面84,以及反映出该轮圈护圈50的外侧面60的形状的外侧面对应面86。内侧面对应面84比顶部对应面82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外侧面对应面86位于比顶部对应面82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
在图3中,符号Pnm是内侧面对应面84的内端部。该内端部Pnm对应于轮圈护圈50的内端部Pn。符号Pgm是外侧面对应面86的外端部。该外端部Pgm对应于轮圈护圈50的外端部Pg。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轮圈护圈50的内侧面58的轮廓通过在轮胎2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而且,在该模具68中,内侧面对应面84的轮廓通过在轮胎2的外侧所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
在图3中,箭头Rum是表示内侧面对应面84的轮廓的圆弧的半径。如上所述,轮胎2的外表面54的轮廓与模具68的模腔面78的形状一致。而且,该圆弧的半径Rum与上述的内侧圆弧的半径Ru相同。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轮圈护圈50的外侧面60的轮廓通过在轮胎2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而且,在该模具68中,外侧面对应面86的轮廓通过在轮胎2的外侧所对应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
在图3中,箭头Rsm是表示外侧面对应面86的轮廓的圆弧的半径。如上所述,轮胎2的外表面54的轮廓与模具68的模腔面78的形状一致。而且,该圆弧的半径Rsm与上述的外侧圆弧的半径Rs相同。
如上所述,轮胎2的外表面54的轮廓与模具68的模腔面78的形状一致。而且,在本说明书中,基于模具68的模腔面78的形状的效果,通过基于轮胎2的外表面54的轮廓的效果而说明。
在该轮胎2中,轮圈护圈50的内侧面58的轮廓通过向内弯曲的圆弧表示,该圆弧即内侧圆弧的半径Ru为20mm以上30mm以下。该轮圈护圈50的外侧面60的轮廓是向内弯曲的圆弧,该圆弧即外侧圆弧的半径Rs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在该轮胎2中,表示轮圈护圈50的内侧面58及外侧面60各自的轮廓的圆弧比表示现有的轮圈护圈的内侧面及外侧面各自的轮廓的圆弧大。因此,在模具68内成型轮胎2时,确认了如下内容,在现有的轮胎中,在轮圈护圈50的附近,局部橡胶流动被有效抑制。该轮圈护圈50有效抑制轮胎2的三角胶38、搭接部12等部件的形状混乱。
进而在该轮胎2中,在半径方向上,外侧面60的外端部Pg的位置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一致,或者,该外侧面60的外端部Pg位于比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更靠外侧。在该轮胎2中,在模具68内成型轮胎2时,存在于生胎64与模具68之间的空气在轮圈护圈50的外端部Pg相当的位置处不被断开,空气从该外端部Pg相当的位置朝向该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有效排出。表示外侧面60的轮廓的圆弧相对较大,因此,在该轮胎2中,从该外端Pg相当的位置朝向顶部56的空气的流动容易发生。在该轮胎2中,侧部46处的空气残留被有效抑制。这也有助于减少为了空气排出而设置在模具68上的排气单元、排气孔的数量。
虽未图示,但在用于制造该轮胎2的模具68中,能够在其顶部对应面82上设置具有直径0.4mm以上1.5mm以下的直径的排气孔或排气单元。此时,有效促进从外端部Pg相当的位置朝向顶部56的空气的流动。从有效抑制影响外观品质的空气残留的观点出发,优选地,在该模具68的顶部对应面82上,设置具有直径0.4mm以上1.5mm以下的直径的排气孔或排气单元。
虽未图示,但在该模具68中,也可以是,调整模具68的分割位置,以使得侧板74与胎圈环76的接触位置与顶部对应面82一致。侧板74与胎圈环76之间作为空气的通道发挥作用,因此,在该情况下,有效促进从外端部Pg相当的位置朝向顶部56的空气的流动。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表示轮圈护圈50的内侧面58及外侧面60各自的轮廓的圆弧比表示现有的轮圈护圈的内侧面58及外侧面68各自的轮廓的圆弧大。即,该轮胎2的轮圈护圈50比现有的轮胎的轮圈护圈大。该轮圈护圈50即使与路缘石接触也难以变形。在该轮胎2中,还提高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进而,与现有的轮圈护圈相比,轮圈护圈50的外侧面60平缓地弯曲,因此,在轮胎2的行驶状态下,在该轮圈护圈50的附近形成流畅的空气流。因为空气阻力小,该轮胎2有助于车辆的燃料消耗性能的提高。轮胎2的刚度从胎面6的端部朝向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缓缓提高,因此,在该轮胎2中,对于负载变化的灵敏度降低。因此,在该轮胎2中,平衡良好地调整了操作稳定性与乘车舒适性。这样,在该轮胎2中,不仅使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提高,还实现空气阻力的降低及操作稳定性和乘车舒适性的提高。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内侧圆弧的半径Ru为20mm以上30mm以下。由此,不仅提高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还实现操作稳定性及乘车舒适性的提高。从该观点出发,在该轮胎2中,内侧圆弧的半径Ru优选为22mm以上,28mm以下。表示模具68的内侧对应面84的轮廓的圆弧的半径Rum与该内侧圆弧的半径Ru相同,因此,该半径Rum为20mm以上30mm以下,优选为22mm以上28mm以下。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外侧圆弧的半径Rs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由此,不仅提高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还实现空气阻力的降低及操作稳定性和乘车舒适性的提高。从该观点出发,外侧圆弧的半径Rs优选为200mm以上,更优选为250mm以上。该外侧圆弧的半径Rs优选为400mm以下,更优选为350mm以下。表示模具68的外侧对应面86的轮廓的圆弧的半径Rsm与该外侧圆弧的半径Rs相同,因此,该半径Rsm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优选为200mm以上,400mm以下。该半径Rsm更优选为250mm以上,350mm以下。
在图2中,双箭头HW是从胎圈基准线至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的半径方向距离。双箭头HS是从胎圈基准线到轮圈护圈50的外端部Pg的半径方向的距离。该距离HW及距离HS在处于组装于标准轮辋、内压保持在标准内压的5%、无负载状态下的轮胎2中指定。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在半径方向上,外侧面60的外端部Pg的位置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一致,或者,该外侧面60的外端部Pg位于比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更靠近外侧。即,从该胎圈基准线至轮圈护圈50的外端部Pg的半径方向的距离HS相对于从胎圈基准线至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的半径方向距离HW之比为1以上。由此,在模具68内成型轮胎2时,存在于生胎64与模具68之间的空气在轮圈护圈50的外端部Pg相当的位置处不被断开,空气从该外端部Pg相当的位置朝向该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有效排出。从提高外观品质的观点出发,该比优选为1.01以上,更优选为1.03以上。从适当维持轮圈护圈50的体积的观点出发,该比优选为1.3以下。
在图2中,双箭头HT是从胎圈基准线至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的半径方向的高度。双箭头TT是从本体48的外表面52至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的长度,即,轮圈护圈50的厚度。该长度TT通过轮圈护圈50的顶部56,沿本体48的外表面52(具体是下部圆弧)的法线测量。
在该轮胎2中,半径方向高度HT优选为28mm以上,35mm以下。该高度HT设定为28mm以上,由此,提高外观品质,并且轮圈护圈50能够有效发挥保护功能。对此,该高度HT设定为35mm以下,由此,有效维持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并且,该轮圈护圈50有助于有效降低空气阻力并提高操作稳定性和乘车舒适性。
在该轮胎2中,长度TT优选为5mm以上,7mm以下。该长度TT设定为5mm以上,由此,侧部46的外观品质提高,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有效维持,并且,该轮圈护圈50有助于有效提高操作稳定性及乘车舒适性。对此,该长度TT设定为7mm以下,由此,有效防止胎圈14、搭接部12的形状的混乱,并且,该轮圈护圈50有助于有效降低空气阻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轮胎2中,实现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的提高。根据本发明的轮胎2用模具68及本发明的轮胎2的制造方法,得到实现了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50的保护功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2。基于本发明的轮圈护圈50的形状的效果,尤其在扁平率设定为25%以上55%以下的范围的轮胎2中有效发挥。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等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3所示的模具,得到包括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包括下面的表1所示的规格的轮胎(尺寸=225/45R17 94Y)。
如在表1的内侧面位置的栏中通过“外”表示的那样,轮圈护圈的内侧面的轮廓通过中心位于轮胎的外侧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Ru为25mm。如在该表1的外侧面位置的栏中通过“外”表示的那样,轮圈护圈的外侧面的轮廓通过中心位于轮胎的外侧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Rs为300mm。
从该胎圈基准线至轮圈护圈的外端Pg的半径方向距离HS相对于从胎圈基准线至截面宽度指定位置PW的半径方向距离HW之比(HS/HW)为1.05。从胎圈基准线至轮圈护圈的顶部的半径方向高度HT为29mm。从本体的外表面至轮圈护圈的顶部的长度TT为6.0mm。
[比较例1]
将半径Ru、半径Rs、比(HS/HW)及长度TT按下面的表1所示设置,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得到比较例1的轮胎。该比较例1是现有的轮胎。
[比较例2]
将半径Ru、半径Rs、比(HS/HW)、高度HT及长度TT按下面的表1所示设置,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得到比较例2的轮胎。该比较例2是现有的轮胎。
[实施例2-3及比较例3-4]
将半径Rs按下面的表1所示设置,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得到实施例2-3及比较例3-4的轮胎。
[比较例5-6]
将半径Ru按下面的表2所示设置,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得到比较例5-6的轮胎。
[实施例4-5]
将长度TT按下面的表2所示设置,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得到实施例4-5的轮胎。
[实施例6-7]
将高度HT按下面的表2所示设置,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得到实施例6-7的轮胎。
[比较例7]
将轮圈护圈的外侧面的轮廓通过在轮胎的内侧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得到比较例7的轮胎。将轮圈护圈的外侧面的轮廓通过在轮胎的内侧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是在表2的外侧面位置的栏内通过“内”表示。
[胎圈形状]
确认了试制的轮胎的胎圈及三角胶的形状与设计的形状一致到什么程度。其结果通过指数表示在下面的表1及表2中。数值越大形状不混乱的效果越好。
[侧部外观]
观察试制的轮胎的外观,确认了空气残留带来的外观不良的发生程度。其结果通过指数表示在下面的表1及表2中。数值越大外观越好。
[保护功能]
将试制的轮胎安装于标准轮辋,向内部填充空气以成为标准内压。将该轮胎安装在测试车辆(客车)。确认了车辆靠近路缘石时在轮辋上产生的损伤程度。其结果通过指数表示在下面的表1及表2中。数值越大,轮圈护圈的保护功能发挥越好。
[空气阻力]
将试制的轮胎安装于标准轮辋,向内部填充空气以成为标准内压。将该轮胎安装在测试车辆(客车)。从时速80km的行驶开始将齿轮挂至空档,测量至车辆停止的距离。其结果通过指数表示在下面的表1及表2中。数值越大,空气阻力越小。
[平衡]
将试制的轮胎安装于标准轮辋,向内部填充空气以成为正规内压。将该轮胎安装在测试车辆(客车)。使该车辆行驶在环形路线上,使驾驶员评价操作稳定性的乘车舒适性。其结果通过指数表示在下面的表1及表2中。数值越大,操作稳定性及乘车舒适性的平衡调整得越好。
[综合性能]
求得通过各评价得到指数的合计。其结果作为综合性能表示在下面的表1及表2中。数值越大越好。
【表1】
【表2】
如表1及表2所示的那样,实施例评价比比较例高。尤其是,在实施例中,不仅提高外观品质及轮圈护圈的保护功能,还实现空气阻力的降低及操作稳定性和乘车舒适性的提高。根据该评价结果,本发明的优势很明显。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说明的充气轮胎的轮圈护圈相关技术也适用于各种轮胎。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包括胎面和分别比该胎面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侧部,各侧部包括本体和从该本体的外表面沿轴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轮圈护圈,
所述轮圈护圈具有顶部、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和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
所述内侧面的轮廓通过在轮胎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
所述外侧面的轮廓通过在轮胎的外侧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
在半径方向上,所述外侧面的外端的位置与截面宽度指定位置一致,或者,该外侧面的外端与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相比更靠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胎圈基准线至所述顶部的半径方向高度为28mm以上3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至所述顶部的长度为5mm以上7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胎圈基准线至所述顶部的半径方向高度为28mm以上35mm以下,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至所述顶部的长度为5mm以上7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胎圈基准线至所述轮圈护圈的外侧面的外端部的半径方向距离相对于从胎圈基准线至所述截面宽度指定位置的半径方向距离之比为1.01以上1.3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的外表面的轮廓通过多个圆弧表示,该圆弧包括表示从所述截面宽度指定位置开始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下部圆弧和表示从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开始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的上部圆弧,
所述上部圆弧在所述截面宽度指定位置与所述下部圆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包括比所述胎面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侧壁和比该侧壁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搭接部,
所述侧壁与所述搭接部的边界包含于所述轮圈护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的端部位于所述内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其扁平率为25%以上55%以下。
10.一种轮胎用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和分别比该胎面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侧部,各侧部包括本体和从该本体的外表面沿轴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轮圈护圈,该轮圈护圈具有顶部、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和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
所述轮胎用模具,具有反映出所述轮胎的外表面形状的模腔面,
所述模腔面中对应于所述轮圈护圈的部分,包括反映出所述顶部形状的顶部对应面、反映出所述内侧面形状的内侧面对应面、以及反映出所述外侧面形状的外侧面对应面,
所述内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
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来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
在半径方向上,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一致,或者,该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与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相比更靠近外侧。
11.一种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和分别比该胎面的端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侧部,各侧部包括本体和从该本体的外表面沿轴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轮圈护圈,各轮圈护圈具有顶部、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和比该顶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外侧面,
所述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用于所述轮胎的生胎的步骤;
将所述生胎投入模具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模具内加压及加热所述生胎的步骤,其中,
所述模具具有反映所述轮胎的外表面形状的模腔面,
所述模腔面中,对应于所述轮圈护圈的部分包括反映出所述顶部形状的顶部对应面、反映出所述内侧面形状的内侧面对应面、以及反映出所述外侧面形状的外侧面对应面,
所述内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20mm以上30mm以下,
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轮廓通过在对应于轮胎的外侧的部分上具有中心的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
在半径方向上,所述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一致,或者,该外侧面对应面的外端比该截面宽度指定位置所对应的位置更靠近外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53892A JP7043839B2 (ja) | 2017-12-28 | 2017-12-28 | 空気入りタイヤ、タイヤ用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JP2017-253892 | 2017-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68918A true CN109968918A (zh) | 2019-07-05 |
CN109968918B CN109968918B (zh) | 2022-11-18 |
Family
ID=6474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70877.9A Active CN109968918B (zh) | 2017-12-28 | 2018-12-21 | 充气轮胎、轮胎用模具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46702B2 (zh) |
EP (1) | EP3505371B1 (zh) |
JP (1) | JP7043839B2 (zh) |
CN (1) | CN1099689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12478B (zh) | 2018-07-12 | 2022-11-04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7415404B2 (ja) * | 2019-09-30 | 2024-01-1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
JP7415405B2 (ja) * | 2019-09-30 | 2024-01-1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
DE102019216915A1 (de) * | 2019-11-04 | 2021-05-06 |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 Fahrzeugluftreifen mit Felgenschutzrippe |
JP2022081025A (ja) * | 2020-11-19 | 2022-05-3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98325A (ja) * | 1998-12-28 | 2000-07-18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083318A (ja) * | 2008-09-30 | 2010-04-15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2011084148A (ja) * | 2009-10-14 | 2011-04-28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4083994A (ja) * | 2012-10-24 | 2014-05-12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WO2016003723A1 (en) * | 2014-07-03 | 2016-01-07 |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 Sidewall decoration on rim guard |
CN107053961A (zh) * | 2016-02-04 | 2017-08-18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26805A (en) * | 1976-04-16 | 1977-10-25 | Bridgestone Corp | Automotive safetypneumatic tre |
JP3839581B2 (ja) | 1998-03-24 | 2006-11-0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6257290B1 (en) * | 1998-06-01 | 2001-07-10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Low-aspect tire |
JP5587673B2 (ja) | 2010-06-02 | 2014-09-10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加硫金型 |
DE102011001657A1 (de) * | 2011-03-30 | 2012-10-04 |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 Fahrzeugluftreifen |
JP2014118062A (ja) | 2012-12-18 | 2014-06-30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567405B2 (ja) | 2015-12-18 | 2019-08-28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タイヤ加硫成型金型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
JP6733196B2 (ja) | 2016-02-04 | 2020-07-2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7
- 2017-12-28 JP JP2017253892A patent/JP70438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17 EP EP18213100.3A patent/EP350537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2-21 CN CN201811570877.9A patent/CN109968918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7 US US16/233,775 patent/US1094670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98325A (ja) * | 1998-12-28 | 2000-07-18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083318A (ja) * | 2008-09-30 | 2010-04-15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2011084148A (ja) * | 2009-10-14 | 2011-04-28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4083994A (ja) * | 2012-10-24 | 2014-05-12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WO2016003723A1 (en) * | 2014-07-03 | 2016-01-07 |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 Sidewall decoration on rim guard |
CN107053961A (zh) * | 2016-02-04 | 2017-08-18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05371B1 (en) | 2020-07-15 |
JP7043839B2 (ja) | 2022-03-30 |
US10946702B2 (en) | 2021-03-16 |
CN109968918B (zh) | 2022-11-18 |
US20190202245A1 (en) | 2019-07-04 |
EP3505371A1 (en) | 2019-07-03 |
JP2019119272A (ja) | 2019-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68918A (zh) | 充气轮胎、轮胎用模具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 |
EP1702744B1 (en) | Ti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EP3115227A1 (en) | Pneumatic tire | |
JP729862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6994865B (zh) | 充气轮胎 | |
US20190241025A1 (en) | Pneumatic Tire | |
JP4933824B2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1260704B2 (en) | Pneumatic tire | |
KR101914816B1 (ko) | 런플랫 타이어 | |
JP6408333B2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
EP2130689A2 (en) | Pneumatic tire | |
EP3178666A1 (en) | Ti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 |
JP5417393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
EP2602125A1 (en) | Pneumatic tire | |
JP6480699B2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
CN109955658A (zh) | 充气轮胎 | |
JP2010149831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4928065B2 (ja) |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3191713A (ja)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2007296870A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6457898B (zh) | 充气轮胎及轮胎硫化用模具 | |
CN103129320A (zh) | 充气轮胎 | |
JP2013091181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
WO2022049865A1 (ja) | タイヤ | |
EP4321351A2 (en) | Ti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