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094153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4153A
CN106094153A CN201610265395.7A CN201610265395A CN106094153A CN 106094153 A CN106094153 A CN 106094153A CN 201610265395 A CN201610265395 A CN 201610265395A CN 106094153 A CN106094153 A CN 106094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af spring
extension
componen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53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4153B (zh
Inventor
长田宽志
凑大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94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4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4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4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施加有强冲击的情况下线圈也难以断线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透镜保持构件的板簧(6)、以及使透镜保持构件移动的驱动机构(MK),驱动机构的线圈(3)具有卷绕有导电性的线材的卷绕部(12)和与卷绕部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33),在透镜保持构件的一端部侧设置有具有切口部(52k)的凸缘状部(52),在凸缘状部的一面侧配设有卷绕部,并且在凸缘状部的另一面侧设置有保持延伸部的一部分的保持部(72),在凸缘状部上设置有以堵塞切口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弹性变形部(62),一部分由保持部保持的延伸部穿过切口部而向卷绕部侧延伸,并且以能够抵接的方式与弹性变形部对置设置。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带照相机的便携设备上搭载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常在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便携设备上搭载有照相机机构。而且,该小型的便携设备所搭载的照相机机构的主要元件即透镜驱动装置不仅要求小型化,也提高了高精度地驱动透镜体(镜筒)这样的要求。作为为了满足上述两个要求的透镜驱动装置,公知有将用于对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透镜保持构件)进行驱动的磁路设置在透镜支架的四方的结构。
作为上述那样的透镜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现有例)中提出了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901。图14是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901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说明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901的图,图15(a)是从下方侧观察在透镜支架903上卷绕有线圈90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b)是图15(a)所示的Z部分中的剖视图。
图14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901构成为具备:构成装置的底面部的基底构件902;保持未图示的透镜体且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支架903;使透镜支架90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四个磁铁904、线圈905以及磁轭906);将透镜支架903弹性地固定在基底构件902以及磁轭906上且上下配设的板簧(下侧板簧907以及上侧板簧908);以及将上侧板簧908固定在磁轭906上的盖罩构件909。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机构的磁轭906与基底构件902卡合而被固定,移动机构的磁铁904固定在磁轭906上。另一方面,移动机构的线圈905卷绕于透镜支架903而能够与透镜支架903一起移动。而且,透镜驱动装置901经由下侧板簧907而使规定的电流流经线圈905,并利用由移动机构产生的电磁力使透镜支架903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另外,在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901中,如图15(a)所示,线圈905配设在凸缘状部935与定位片932之间,且卷绕在向透镜支架903的径向外侧突出的保持片931上(参照图14),所述凸缘状部935设置在透镜支架903的下端部侧(在图15(a)中为作为上侧的Z2侧),所述定位片932设置在透镜支架903的上端部侧(在图15(a)中为作为下侧的Z1侧)。另外,如图15(b)所示,线圈905的两端部905t分别捆扎固定在从凸缘状部935的下表面延伸设置的突出片938(捆扎部)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3720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例的结构中,捆扎在设置于凸缘状部935的下表面的突出片938上的线圈905通过图15所示的切口部935k而向凸缘状部935的背面侧引出。因此,当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901时,线圈905被强力地按压至切口部935k的边缘,根据情况,线圈905可能会发生断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施加强冲击的情况下线圈也难以断线的透镜驱动装置。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其能够保持透镜体;板簧,其具有内侧部分以及外侧部分,并且所述内侧部分固定在该透镜保持构件上,所述板簧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固定侧构件,其固定该板簧的所述外侧部分;以及驱动机构,其构成为至少具有磁铁以及线圈,使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簧的所述内侧部分固定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光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上,所述线圈具有: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光轴方向上的所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外周上卷绕导电性的线材而形成的卷绕部;以及与该卷绕部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所述一端部侧的外周上设置有具有切口部的凸缘状部,在该凸缘状部的一面侧配设有所述卷绕部,并且在所述凸缘状部的另一面侧设置有对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在所述凸缘状部上设置有以堵塞所述切口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弹性变形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保持部侧通过所述切口部而向所述卷绕部侧延伸,并且以能够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抵接的方式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对置设置。
由此,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时,线圈的延伸部被按压至透镜保持构件的弹性变形部。因此,该弹性变形部发生弹性变形而吸收施加于延伸部的冲击。由此,能够使延伸部难以被切口部的边缘切断,从而能够提供线圈难以断线的透镜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凸缘状部一体形成,并且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壁厚形成得比所述凸缘状部薄的薄壁部。
由此,由于弹性变形部与凸缘状部一体形成,例如能够使用注塑成形等而形成。并且,能够不使用其他部件而以堵塞切口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设壁厚形成得比凸缘状部薄的薄壁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弹性变形部。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借助随着朝向所述凸缘状部而壁厚尺寸变厚的连结部而与所述凸缘状部相连,该连结部以位于邻接且相互交叉的两边的方式设置。
由此,即便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线圈的延伸部被强力地按压至弹性变形部,也能够利用两边(连结部)来支撑薄壁部而承受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弹性变形部的薄壁部发生断裂而从凸缘状部脱落。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以能够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抵接的方式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对置设置的所述延伸部与位于所述卷绕部的内周侧的该卷绕部的端部相连。
由此,位于卷绕部的内周侧的一方的延伸部(与线圈的始卷侧相连的延伸部)与位于卷绕部的外周侧的另一方的延伸部(与线圈的终卷侧相连的延伸部)相比,切口部的边缘部分处的弯曲角度变窄。因此,由于线圈的始卷侧的延伸部与切口部的边缘部分抵接的力变得更强,因此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弹性变形部,能够更有效地缓和从切口部的边缘部分向延伸部施加的力。由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与卷绕部的内周侧相连的延伸部难以被切口部的边缘切断。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板簧的所述内侧部分借助导电性粘结剂而电连接。
由此,由于延伸部的一部分与板簧的内侧部分借助在合成树脂中分散有导电性填料的导电性粘结剂而电连接,因此与利用焊锡牢固地固定连接的情况相比,由于连接部分的导电性粘结剂层的弹性高,因此能够允许延伸部的微小的活动。因此,当延伸部作用有拉伸力时,能够利用延伸部的活动来缓和该拉伸力。由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延伸部更难以被切口部的边缘切断。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由从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另一面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构成,所述延伸部具有:在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另一面与所述内侧部分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以及缠绕在所述突出部上的缠绕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缠绕部与所述内侧部分借助所述导电性粘结剂而电连接。
由此,由于延伸部的连接部以及缠绕部借助导电性粘结剂而与板簧的内侧部分电连接,因此能够增大与线圈与板簧的电连接相关的导通面积。由此,能够减小线圈与板簧的导通阻力而使两者导通。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时,使线圈的延伸部被按压至透镜保持构件的弹性变形部。因此,该弹性变形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而吸收施加于延伸部的冲击。由此,能够使延伸部难以被切口部的边缘切断,从而能够提供线圈难以断线的透镜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2(a)是上方立体图,图2(b)是从图2(a)所示的Y2侧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3(a)是从图2所示的Z1侧观察到的俯视图,图3(b)是从图2所示的Z2侧观察到的仰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4(a)是省略了图2(a)所示的磁轭的上方立体图,图4(b)是省略了图2(b)所示的磁轭的主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5(a)是透镜保持构件的上方立体图,图5(b)是示出在图5(a)的透镜保持构件上卷绕有线圈的状态的上方立体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6(a)是透镜保持构件的下方立体图,图6(b)是示出在图6(a)的透镜保持构件上卷绕有线圈的状态的下方立体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所涉及的透镜保持构件的图,图7(a)是从图5(a)所示的X2侧观察到的透镜保持构件的侧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R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7(c)是从下方侧观察图7(b)的下方立体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8(a)是从X2侧观察图6(a)所示的透镜保持构件的下方立体图,图8(b)是示出在图8(a)所示的透镜保持构件上卷绕有线圈的状态的下方立体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所涉及的透镜保持构件的图,图9(a)是图8(b)所示的Q部分的放大下方立体图,图9(b)是图6(b)所示的P部分的放大下方立体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10(a)是省略了端子以及基底构件的仰视图,图10(b)是在图10(a)中进一步省略了下侧板簧以及透镜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板簧的图,图11(a)是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1(b)是下侧板簧的俯视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板簧与线圈的连接状态的图,图12(a)是图10(a)所示的S部分的放大仰视图,图12(b)是从X2侧观察图10(a)所示的S部分的板簧、线圈以及透镜保持构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固定侧构件的图,图13(a)是基底构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3(b)是在基底构件上组装有下侧板簧的上方立体图。
图14是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说明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15(a)是从下方侧观察到的在透镜支架上卷绕有线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b)是图15(a)所示的Z部分中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透镜保持构件
3 线圈
52 凸缘状部
52k 切口部
62 弹性变形部
62q 薄壁部
62r 连结部
72、72A、72B 保持部
82 突堤部
82s 收容部
82z 开放部
13 卷绕部
33、33A、33B 延伸部
33c 连接部
33m 缠绕部
4 磁轭
5 磁铁
6 板簧(26A、26B下侧板簧)
26c 第三部分(内侧部分)
26d 第四部分(外侧部分)
26h 连接板部(内侧部分)
26k 切口部
26t 贯通部
MK 驱动机构
RG 固定侧构件
CA 导电性粘结剂
JD 光轴方向
101 透镜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方立体图,图2(b)是从图2(a)所示的Y2侧观察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主视图。图3(a)是从图2所示的Z1侧观察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俯视图,图3(b)是从图2所示的Z2侧观察到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图4(a)是省略了图2(a)所示的磁轭4的上方立体图,图4(b)是省略了图2(b)所示的磁轭4的主视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呈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观,如图1以及图4所示,构成为具备:能够保持未图示的透镜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使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JD(图2所示的Z方向)而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MK;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JD上移动的板簧6;以及固定板簧6的固定侧构件RG。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具有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端子7。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中,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MK构成为具备:卷绕为八边形的环状的线圈3;矩形且箱状的兼作外侧壳体的磁轭4;以及与线圈3的四边对置配设的四个磁铁5。另外,如图1所示,板簧6包括:在透镜保持构件2与磁轭4之间配设的上侧板簧16;以及在透镜保持构件2与基底构件18之间配设的两个下侧板簧(26A、26B)。另外,固定侧构件RG主要包括供图1所示的端子7埋入的基底构件18。
该透镜驱动装置101中的保持有透镜的透镜体(未图示)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该透镜驱动装置101被安装在安装有未图示的摄像元件的基板上。而且,透镜驱动装置101从来自基板的电源向线圈3通电,利用由驱动机构MK产生的电磁力,使配置在摄像元件的上方的透镜保持构件2沿透镜的光轴方向JD(图2所示的Z方向)移动。换言之,透镜驱动装置101使透镜体的透镜向远离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以能够进行微距拍摄,使透镜体的透镜向接近摄像元件的方向移动以能够进行无限远拍摄。需要说明的是,光轴方向JD是沿着呈筒状的透镜体(透镜镜筒)的中心轴线方向的方向。
接下来,使用附图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各构成构件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透镜保持构件2和驱动机构MK进行说明。图5(a)是透镜保持构件2的上方立体图,图5(b)是示出在图5(a)的透镜保持构件2上卷绕有线圈3的状态的上方立体图。图6(a)是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方立体图,图6(b)是示出在图6(a)的透镜保持构件2上卷绕有线圈3的状态的下方立体图。图7(a)是从图5(a)所示的X2侧观察到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R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7(c)是从下方侧观察图7(b)的下方立体图。图8(a)是从X2侧观察图6(a)所示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方立体图,图8(b)是示出在图8(a)所示的透镜保持构件2上卷绕有线圈3的状态的下方立体图。图9(a)是图8(b)所示的0部分的放大下方立体图,图9(b)是图6(b)所示的P部分的放大下方立体图。图10(a)是省略了端子7(也包括后述的连接构件57)以及基底构件18的仰视图,图10(b)是在图10(a)中进一步省略了下侧板簧26A、下侧板簧26B以及透镜保持构件2的仰视图。
首先,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说明。透镜保持构件2使用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等合成树脂并对该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而制作,如图5以及图6所示,形成为筒状,且主要包括:呈圆形且具有内周面和外周面的筒部12;以及在光轴方向JD中的一端部侧即下部侧(图7(a)所示的Z2方向侧)形成的凸缘状部52。
首先,如图5所示,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部12在内周面上设有螺纹槽,供未图示的透镜体卡合安装。另外,在筒部12上,在位于其上部的另一端部侧(图5所示的Z1方向侧即上端侧),具有两个凹状的凹处的台座部12d对置地设置在两处位置(图5所示的X方向的两处位置)。如图4(a)所示,在该台座部12d上载置有上侧板簧16的内侧部分(具体而言是后述的第一部分16a)。
另外,如图5所示,在筒部12的外周面上,从内侧支承线圈3的线圈支承部12j在四方均衡地设置在四处位置。另外,如图5所示,在该线圈支承部12j的上端侧,与凸缘状部52对置而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檐部12h(参照图7(a))形成在四处位置。而且,如图5(b)所示,线圈3(具体而言是后述的卷绕部13)以由线圈支承部12j支承且被檐部12h以及凸缘状部52夹着的方式,以八边形卷绕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外周面侧。
接下来,透镜保持构件2的凸缘状部52从位于筒部12的下部的一端部侧(图6所示的Z2方向侧即下端侧)中的外周(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而且,如上所述,在凸缘状部52的一面侧(上面侧)配设有线圈3。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凸缘状部52上,贯穿凸缘状部52的一面侧(图5所示的Z1方向侧)和另一面侧(图5所示的Z2方向侧)而切开的切口部52k对置地形成在两处位置。如图6(b)以及图8(b)所示,向该切口部52k插入线圈3的始卷侧和终卷侧的部分(具体而言是后述的延伸部33的插入部33k)。
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凸缘状部52上设有以堵塞切口部52k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弹性变形部62,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与凸缘状部52一体形成。由此,当通过注塑成形来形成透镜保持构件2时,由于能够不使用其他部件而同时形成弹性变形部62,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弹性变形部62。
如图7(b)以及图7(c)所示,弹性变形部62包括:壁厚形成得比凸缘状部52薄的薄壁部62q;以及以随着朝向凸缘状部52而壁厚尺寸变厚的连结部62r,该连结部62r以位于邻接且相互交叉的两边的方式设置,与薄壁部62q的两边相连,并且与凸缘状部52相连。由此,能够可靠地支撑壁厚形成得薄的薄壁部62q。
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凸缘状部52的另一面侧(下面侧)设有:从其他面(下面)沿光轴方向JD(下方向)突出的方形凸状的两个保持部(突出部)72、圆形凸状的六个突设部2t、以及由三方的壁部(内侧壁部82u、外侧壁部82v、侧壁部82w)形成的突堤部82。
如图6(b)以及图8(b)所示,保持部72与线圈3的始卷以及终卷对应地设有两个,在保持部72上,线圈3(延伸部33)的两端侧的一部分被捆扎保持(参照图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如图10(b)所示,将在线圈3的始卷侧且保持线圈3的一部分的保持部72设为保持部72A,将在线圈3的终卷侧且保持线圈3的一部分的保持部72设为保持部72B而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10(a)所示,突设部2t与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分别对应而各设有三个,在突设部2t上安装固定有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内侧部分(具体而言是后述的第三部分26c)。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内侧部分的固定通过对突设部2t进行热铆接来进行,因此在图6~图9以及图10(a)中,突设部2t以热铆接后的前端变形后的状态被图示。
突堤部82设置于在光轴方向JD上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下侧板簧26B)的内侧部分分离地对置的对置部(参照后述的图12),如图9所示,包括:位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中心侧的内侧壁部82u;与内侧壁部82u对置而位于外侧的外侧壁部82v;以及位于设有保持部72的一侧且位于内侧壁部82u与外侧壁部82v之间的侧壁部82w。另外,突堤部82的与保持部72分离的另一侧成为壁部被切开的开放部82z。而且,由三方的壁部(内侧壁部82u、外侧壁部82v、侧壁部82w)包围的空间成为收容部82s。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突堤部82形成在与保持部72相邻的位置处,因此将保持部72的侧壁作为突堤部82的侧壁部82w而适宜地利用。因此,由突堤部82形成的收容部82s以邻接的状态设置在与保持部72相邻的位置处。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驱动机构MK进行说明。如图10(b)所示,驱动机构MK构成为具备:具有八边形的角度而卷绕为环状的线圈3;兼作外侧壳体的矩形且箱状的磁轭4;以及与线圈3的四边对置地配设的四个磁铁5。而且,驱动机构MK通过流经线圈3的电流与自磁铁5产生的磁场来产生驱动力(推力),使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JD而上下移动。
首先,对驱动机构MK的线圈3进行说明。如图5(b)所示,线圈3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光轴方向JD(图2所示的Z方向)中的一端部(下端部)与另一端部(上端部)之间的外周上卷绕导电性的线材而形成,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有:具有八边形的角度而卷绕形成的卷绕部13;以及与卷绕部13的两侧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33。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图1以及图5(b)为代表的线圈3中,导电性的线材有时由绝缘构件覆盖表面,将卷绕部13中的导电性的线材的详细卷绕状态省略而示出。
接下来,一边掺杂说明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卷绕线圈3的线材的方法,一边对线圈3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如图10(b)所示,将在线圈3的始卷侧与位于卷绕部13的内周侧的卷绕部13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33设为延伸部33A、将在线圈3的终卷侧与位于卷绕部13的外周侧的卷绕部13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33设为延伸部33B而进行以下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线圈3的延伸部33(33A、33B)构成为具有:缠绕在保持部(突出部)72(72A、72B)上的缠绕部33m;与收容部82s的内底面(对置部)对置地延伸的连接部33c;以及被插入切口部52k而向凸缘状部52的一面侧和另一面侧延伸的插入部33k。
而且,首先,在开始卷绕线圈3的线材时,将线圈3的延伸部33A捆扎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保持部72A上。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线圈3的线材的一部分在保持部72A上缠绕有3匝。由此,缠绕部33m形成在保持部72A上,延伸部33A的一部由保持部72A保持。
接下来,从捆扎有线材的缠绕部33m引出线材而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外周上卷绕线材。此时,如图9(a)所示,从缠绕部33m引出的线材与收容部82s的内底面(对置部)对置,并且插入壁部被切开的开放部82z。此外,线材从凸缘状部52的另一面侧穿过凸缘状部52的切口部52k而向凸缘状部52的一面侧(线圈3的卷绕部13侧)延伸。由此,与突堤部82(对置部)以及收容部82s的内底面(对置部)对置的部分成为延伸部33A的连接部33c,插入切口部52k的部分成为延伸部33A的插入部33k。
另外,在延伸部33A从透镜保持构件2的保持部72A侧穿过切口部52k而向线圈3的卷绕部13侧延伸时,如图9(a)所示,延伸部33A的插入部33k以能够与透镜保持构件2的弹性变形部62抵接的方式与该弹性变形部62对置配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3A的插入部33k构成为与弹性变形部62抵接。由此,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线圈3的延伸部33A被按压至透镜保持构件2的弹性变形部62。因此,该弹性变形部62发生弹性变形而吸收施加于延伸部33A的冲击。由此,能够使延伸部33A难以被切口部52k的边缘切断,从而能够提供线圈3难以断线的透镜驱动装置101。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弹性变形部62抵接设置的延伸部33A与位于卷绕部13的内周侧的卷绕部13的端部相连,因此与位于卷绕部13的外周侧的另一方的延伸部33B(与线圈3的终卷侧相连的延伸部33B)的情况相比,切口部52k的边缘部分处的弯曲角度变窄。因此,线圈3的始卷侧的延伸部33A与切口部52k的边缘部分抵接的力变得更强,因而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弹性变形部62,能够更有效地缓和力从切口部52k的边缘部分向延伸部33A施加的情况。由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延伸部33A难以被切口部52k的边缘切断。
另外,如前述那样,如图9(a)所示,由于弹性变形部62的薄壁部62q利用形成在邻接且相互交叉的两边的位置处的连结部62r而与凸缘状部52相连,因此即便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线圈3的延伸部33A强力地按压至弹性变形部62,也能够利用两边(连结部62r)支撑该薄壁部62q而承受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弹性变形部62的薄壁部62q发生断裂而从凸缘状部52脱落。尤其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随着朝向凸缘状部52侧而壁厚尺寸变厚的连结部62r而将薄壁部62q与凸缘状部52相连,因此与使壁厚的尺寸急剧变化的方式相比,在施加有强冲击的情况下,施加于薄壁部62q的根部的应力得以分散,薄壁部62q变得更难以断裂。
接下来,如图5(b)所示,卷绕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外周上的线圈3的卷绕部13配设在包围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部12的周围的位置处,在利用线圈支承部12j(参照图5(a))从内侧支承该卷绕部13的状态下,线圈3的一部分夹在檐部12h与凸缘状部52中间,从而固定在凸缘状部52的一面侧(上面侧)。而且,线圈3的卷绕部13的内周面由线圈支承部12j各向同性地平衡支承,因此在线圈3的中心轴与透镜保持构件2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由透镜保持构件2保持。由此,容易使由透镜保持构件2保持的透镜体的透镜的光轴与透镜保持构件2的中心轴一致。
最后,在线材向透镜保持构件2的外周的卷绕结束之后,如图9(b)所示,线圈3的线材(与卷绕部13的终卷侧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33B)从凸缘状部52的一面侧经由凸缘状部52的切口部52k而向凸缘状部52的另一面侧引出。而且,延伸部33B(线材)插入突堤部82的开放部82z,并且与收容部82s的内底面(对置部)对置地延伸,从而被捆扎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保持部72B上。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在保持部72B上缠绕有3匝。由此,插入切口部52k的部分成为延伸部33B的插入部33k,与突堤部82(对置部)以及收容部82s的内底面(对置部)对置的部分成为延伸部33B的连接部33c。另外,缠绕部33m形成在保持部72B上,延伸部33B的一部分由保持部72B保持。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透镜保持构件2和线圈3中,在与保持部72(72A、72B)分离的另一侧,形成有突堤部82的壁部被切开的开放部82z,向该开放部82z插入线圈3的延伸部33(连接部33c)。因此,即便设置由突堤部82围起的收容部82s,也能够避免突堤部82与延伸部33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将透镜保持构件2的对置部与板簧6的内侧部分之间的间隔保持得较窄。由此,能够抑制透镜驱动装置101在光轴方向JD上变大。
接下来,对驱动机构MK的磁轭4进行说明。磁轭4通过对铁等软磁性体材料的板材实施冲裁加工、拉深加工而制作,如图1所示,外形形成为具有收纳部4s的箱状。而且,磁轭4构成为具有:呈矩形的环状且形成于外侧的外磁轭4A;与外磁轭4A的上端(图1所示的Z1侧)连续设置的平板状的上表面部4B;以及从上表面部4B的一部分向下方(图1所示的Z2方向)延伸设置的四个内磁轭4C。另外,在形成有内磁轭4C的四角设有位于比上表面部4B靠下方的位置的台阶部4D。如图10(b)所示,如此构成的磁轭4将线圈3以及磁铁5收容在收纳部4s中,如图2所示,与基底构件18卡合而与基底构件18一起构成外形。
如图3(a)以及图10(b)所示,磁轭4的内磁轭4C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圆弧状,以与外磁轭4A的四个角部对置的方式以等间隔配设。另外,虽未详细图示,但当组装有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内磁轭4C分别沿着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部12的外周配设,并且与线圈3的内周面对置配设。此外,如图10(b)所示,内磁轭4C分别夹着线圈3而配设在与各磁铁5对置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利用拉深加工来制作磁轭4时,磁轭4的内磁轭4C呈圆弧状,故能够容易地进行拉深加工。因此,能够提高磁轭4的内磁轭4C的形状以及配设的位置的精度。
最后,对驱动机构MK的磁铁5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磁铁5的横剖面形状呈梯形形状,磁铁5呈平板状的外形,如图10(b)所示,四个磁铁5位于线圈3的外侧,并且等分地配设在磁轭4的四角处。另外,磁铁5的梯形形状中的倾斜的两个外侧面呈沿着外磁轭4A的形状。因此,当组装透镜驱动装置101时,能够将该两个外侧面压抵配置在外磁轭4A上,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磁铁5的定位。而且,虽未图示,但磁铁5以在与磁轭4的台阶部4D之间夹持板簧6(上侧板簧16)的一部分的方式通过粘结剂而固定在磁轭4上。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板簧6以及固定侧构件RG进行说明。图11是说明板簧6的图,图11(a)是上侧板簧16的俯视图,图11(b)是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俯视图。图12是说明板簧6(下侧板簧26A)与线圈3的连接状态的图,图12(a)是图10(a)所示的S部分的放大仰视图,图12(b)是从X2侧观察图10(a)所示的S部分的板簧6(下侧板簧26A)、线圈3以及透镜保持构件2的放大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为了便于理解,以交叉影线示出导电性粘结剂CA。图13是说明固定侧构件RG的基底构件18的图,图13(a)是基底构件18的上方立体图,图13(b)是在基底构件18上组装有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上方立体图。
首先,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板簧6由以铜合金为主要材质的金属板制作,如图1所示,包括:在透镜保持构件2与磁轭4之间配设的上侧板簧16;以及在透镜保持构件2与基底构件18之间配设的两个下侧板簧(26A、26B)。而且,在空中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使得透镜保持构件2与各板簧6(上侧板簧16、下侧板簧26A、下侧板簧26B)卡合,透镜保持构件2能够在光轴方向JD(图2所示的Z方向)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与线圈3的两端侧分别电连接,因此也作为向线圈3供电的供电构件使用。
首先,如图11(a)所示,板簧6的上侧板簧16呈大致矩形,且构成为具有: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的内侧部分;固定在固定侧构件RG上的外侧部分;以及位于内侧部分与外侧部分之间的四处位置的弹性臂部16g。具体而言,内侧部分在对置的位置处设有两处,并且各个内侧部分具有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光轴方向JD上的另一端部侧(上端部侧)固定的两处第一部分16a(合计四处的第一部分16a)。另外,外侧部分具有:由磁轭4和磁铁5夹持而固定的四处第二部分16b;以及将四处第二部分16b彼此相连的栅部16r。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磁轭4以及磁铁5作为固定侧构件RG而发挥功能。
而且,在上侧板簧16组装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如图4(a)所示,第一部分16a载置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台座部12d上,将第一部分16a和台座部12d由粘结剂固定,由此上侧板簧16的内侧部分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另外,如图4(b)所示,第二部分16b与磁铁5的上表面抵接,虽未图示,但夹持在磁铁5与磁轭4之间,从而上侧板簧16的外侧部分得到固定。
另外,如图11(a)所示,上侧板簧16构成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在第一部分16a的两处均衡位置处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并且在第二部分16b的四处均衡位置处相对于与基底构件18形成为一体的磁轭4而固定。由此,上侧板簧16能够在空中平衡地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
接下来,如图11(b)所示,板簧6的下侧板簧(26A、26B)构成为具有:各个内侧形状呈半圆形状且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光轴方向JD上的一端部(下端部)固定的内侧部分;固定在固定侧构件RG上的外侧部分;以及位于内侧部分与外侧部分之间的四处弹性臂部26g。
另外,如图11(b)所示,下侧板簧(26A、26B)的内侧部分构成为具有:与透镜保持构件2卡合的六处第三部分26c;将三处第三部分26c之间连结的四个第一连结部26p;以及与线圈3的延伸部33对置的连接板部26h(参照图12)。
而且,在该下侧板簧(26A、26B)组装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图6以及图8所示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六个突设部2t插入嵌合于在图11(b)所示的下侧板簧(26A、26B)的第三部分26c上设置的圆形的贯通孔。由此,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内侧部分定位于透镜保持构件2,并且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突设部2t实施热铆接,从而更可靠地将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固定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
另外,如图12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101组装后,下侧板簧(26A、26B)的内侧部分的连接板部26h与透镜保持构件2的突堤部82(对置部)对置。由此,内侧部分的连接板部26h的一面(上表面)(图12(b)所示的Z1方向侧的面)与由突堤部82形成的收容部82s对置,并且线圈3的延伸部33的连接部33c在板簧6(下侧板簧26A、下侧板簧26B)内侧部分的一面与透镜保持构件2的对置部(突堤部82以及收容部82s的内底面)之间进行延伸。
而且,如图12(a)所示,在内侧部分的连接板部26h上,在与突堤部82的开放部82z对置的位置处设有从两侧切开的贯通部26t,并且在与线圈3的缠绕部33m具有间隙的端面侧设有缠绕部33m侧开放的U字形状(半圆形状)的切口部26k。需要说明的是,贯通部26t在俯视观察下设置在突堤部82的内侧壁部82u以及外侧壁部82v的端缘部所面朝的位置,构成贯通部26t的壁端面26e与该端缘部重叠地设置。另外,切口部26k以面朝收容部82s的方式与该收容部82s对置形成。
另外,在下侧板簧(26A、26B)组装于透镜保持构件2时,如图12(b)所示,构成保持部72的突出部以其前端位于下侧板簧(26A、26B)的连接板部26h(内侧部分)的下表面即另一面(与收容部82s对置的一面的相反侧的面)侧的方式,从内侧部分向下方(图12(b)所示的Z2方向)突出。此外,缠绕在突出部的缠绕部33m上的一部分也位于从内侧部分向下方(图12(b)所示的Z2方向)突出的位置。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板簧6的下侧板簧(26A、26B)与线圈3的延伸部33借助在合成树脂中分散有银粒子等导电性填料的导电性粘结剂CA而电连接。具体的方法是,在将下侧板簧(26A、26B)组装于透镜保持构件2之前,首先,向由透镜保持构件2的突堤部82围起的收容部82s填充导电性粘结剂CA,然后将下侧板簧(26A、26B)安装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然后,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突设部2t进行热铆接,并且使导电性粘结剂CA热固化。将该导电性粘结剂CA向收容部82s填充的填充工序直至导电性粘结剂CA的热固化工序在颠倒透镜保持构件2而使得保持部72(突出部)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进行。由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对置部具有突堤部82,因此在将导电性粘结剂CA填充至收容部82s上时,能够将具有流动性的导电性粘结剂CA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收容部82s)处。由此,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对置部与下侧板簧(26A、26B)的内侧部分之间延伸的连接部33c配设在该收容部82s中,从而能够将连接部33c可靠地埋设在导电性粘结剂CA中。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性粘结剂CA并不局限于热固化型,也可以是紫外线固化型。
由此,不像现有例那样的在卷绕有线圈端部934(线圈的端部)的捆扎销915的侧面与像侧弹簧构件914x(相当于板簧6)的面之间配置导电性粘结剂955等那样的结构,而采用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对置部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内侧部分之间设有将线圈3的延伸部33与板簧6的内侧部分电连接的导电性粘结剂CA。因此,无需设置用于更长地缠绕线圈3的端部而确保电连接的捆扎部(捆扎销915),或者无需增高捆扎部(保持部72)的突出高度。由此,能够减小透镜保持构件2的光轴方向JD上的高度尺寸,进而能够减小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光轴方向JD上的高度尺寸。
另外,在对置配置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对置部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内侧部分之间设有导电性粘结剂CA而将它们连接,因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使得板簧6(下侧板簧26A、下侧板簧26B)发生变形时,也难以剥离导电性粘结剂CA。换言之,在现有例那样的结构中,当导电性粘结剂955等在卷绕有线圈端部934(线圈的端部)的捆扎销915的侧面与像侧弹簧构件914x(板簧6)的面之间配置为L字状时,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901使得像侧弹簧构件914x发生变形时,使两个构件(线圈的端部与板簧6)的角度变宽那样的力发生作用,从而导电性粘结剂955等变得容易从线圈端部934或像侧弹簧构件914x剥离。对于上述那样的课题,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中,将导电性粘结剂CA从板簧6等剥下那样的垂直方向(图2所示的Z方向)的力难以发生作用,因此能够防止该剥离,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线圈3与板簧6的电连接。
此外,延伸部33与板簧6的内侧部分借助在合成树脂中分散有导电性填料的导电性粘结剂CA而电连接,因此与利用焊锡牢固地固定而连接的情况相比,连接部分的导电性粘结剂CA层的弹性高,因此允许板簧6的内侧部分(连接板部26h)的微小的活动。因此,在对内侧部分作用有拉伸力时,能够利用内侧部分的活动缓和该拉伸力。由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内侧部分剥离,从而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线圈3与板簧6的连接。此外,由于连接部分的导电性粘结剂CA层的弹性高,因此也允许延伸部33的微小的活动。因此,在对延伸部33作用有拉伸力时,能够利用延伸部33的活动来缓和该拉伸力。由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延伸部33更难以被切口部52k的边缘切断。
另外,由于延伸部33的连接部33c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对置部(收容部82s的内底面)与下侧板簧(26A、26B)的内侧部分(连接板部26h)之间埋设在导电性粘结剂CA中,因此能够利用该连接部33c使线圈3的延伸部33与板簧6的内侧部分可靠地导通连接。
另外,具有与突堤部82邻接且由从透镜保持构件2的一端部向与突堤部82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构成的保持部72,线圈3的延伸部33缠绕在该突出部上,因此能够容易地保持延伸部33的缠绕部33m。并且,在线圈3的缠绕部33m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内侧部分之间设置有导电性粘结剂CA,除线圈3的连接部33c外,该缠绕部33m也能够与板簧6导通连接。由此,能够扩大与导电性粘结剂CA相接的延伸部33的面积,能够可靠地导通连接,并且能够减小板簧6与线圈3的导通阻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板簧6的连接板部26h上,形成有面朝由突堤部82形成的收容部82s的切口部26k,导电性粘结剂CA从该切口部26k露出。因此,导电性粘结剂CA也与切口部26k的端面相接,板簧6的内侧部分与线圈3的延伸部33的电连接变得可靠。
另外,在向收容部82s填充导电性粘结剂CA,然后将板簧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安装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的情况下,即便导电性粘结剂CA的填充量不均,也能够利用该切口部26k来吸收该量的差别。换言之,在导电性粘结剂CA多的情况下,导电性粘结剂CA能够从切口部26k向板簧6的内侧部分(连接板部26h)的另一面侧流出。此外,通过确认切口部26k的部分,能够确认是否适当地设置了导电性粘结剂CA。
此外,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切口部26k位于保持部72(侧壁部82w)侧且与缠绕部33m相邻的情况下,通过将导电性粘结剂CA设置到或者流出至板簧6的内侧部分(连接板部26h)的另一面侧,能够使线圈3的延伸部33与板簧6的内侧部分更可靠地导通连接。此外,能够进一步扩大与导电性粘结剂CA相接的延伸部33的面积,能够进一步减小板簧6与线圈3的延伸部33的导通阻力。
此外,在向收容部82s填充导电性粘结剂CA,然后将板簧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配置在透镜保持构件2上的情况下,朝向缠绕部33m侧开放的切口部26k形成于内侧部分(连接板部26h),因此导电性粘结剂CA被挤出至缠绕部33m侧,因此能够在内侧部分的端面(包括切口部26k的端面)与缠绕部33m之间可靠地设置导电性粘结剂CA,能够减小板簧6的内侧部分与线圈3的延伸部33之间的导通阻力而实现更可靠的电连接。
另外,突堤部82形成为,对于内侧壁部82u与外侧壁部82v之间的间隔而言,比起保持部72(72A、72B)侧的一侧,开放部82z侧的另一侧更窄。因此,能够将更多的导电性粘结剂CA设置在缠绕部33m侧,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线圈3与板簧6之间的导通阻力。并且,开放部82z侧形成得较窄,延伸部33(连接部33c)插入开放部82z,因此填充至收容部82s的导电性粘结剂CA难以经由开放部82z流出。
另外,如图12(a)所示,由于在与开放部82z(参照图9(a))对置的位置处的内侧部分设有贯通部26t,因此即使导电性粘结剂CA向远离保持部72的方向移动而要从开放部82z流出,也能够利用构成贯通部26t的壁端面26e来制止更多的流出。
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下侧板簧(26A、26B)的外侧部分构成为具有:与基底构件18卡合的四处第四部分26d;和将两处第四部分26d彼此连结的两个第二连结部26q。自不待言,如图10(a)所示,下侧板簧(26A、26B)的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相比距透镜保持构件2的中心的距离更大,位于内侧部分的外侧。
而且,设置在后述的基底构件18的上表面上的六个突设部18t(参照图13)插入嵌合至设置在下侧板簧(26A、26B)的第四部分26d上的六个贯通孔中。由此,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的外侧部分定位于基底构件18,并且固定在固定侧构件RG即基底构件18上。
另外,如图11(b)所示,下侧板簧26A与下侧板簧26B构成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相对于透镜保持构件2而在第三部分26c的四处对称位置处连接,并且相对于基底构件18而在第四部分26d的四处均衡位置处连接。由此,能够在空中平衡地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从而,利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板簧6(上侧板簧16、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来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JD上移动。
最后,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固定侧构件RG进行说明。
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固定侧构件RG构成为具有:对上侧板簧16的第二部分16b进行固定的磁轭4以及磁铁5;以及对下侧板簧(26A、26B)的第四部分26d进行固定的基底构件18。在此,关于上侧板簧16的固定侧构件RG,由于前面在驱动机构MK的项目中也对磁轭4以及磁铁5进行了叙述,故省略其说明,仅对下侧板簧(26A、26B)的固定侧构件RG进行说明。
固定侧构件RG的基底构件18使用液晶聚合物(LCP)等合成树脂并对该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而制作,如图1以及图13所示,外形由矩形的板状形状构成,在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18k。另外,在基底构件18的上表面上,在四角处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六个突设部18t。而且,向设置在下侧板簧(26A、26B)的第四部分26d处的贯通孔插入设置在基底构件18的上表面上的突设部18t,贯通孔与突设部18t嵌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对基底构件18的突设部18t实施热铆接,从而更可靠地将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固定在基底构件18上。
如图1以及图13所示,由使用铜、铁或者以铜、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材质的金属板构成的端子7通过插入成形而埋入基底构件18中。而且,电绝缘的两个端子7(端子7A以及端子7B)分别与安装有未图示的摄像元件的基板电连接,能够从该两个端子7供给电力。而且,端子7的一方的端子7A与下侧板簧26A电连接,并且端子7的另一方的端子7B与下侧板簧26B电连接,从而能够使电流从该端子7A以及端子7B经由下侧板簧26A以及下侧板簧26B而流经线圈3。
另外,虽未详细图示,由使用铜、铁或者以铜、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材质的金属板构成的连接构件57也与端子7相同地,通过插入成形而埋入基底构件18中,如图2所示,连接构件57的一部分在磁轭4的四角露出。而且,在磁轭4的外磁轭4A的内壁与基底构件18的外周侧面被组合定位之后,将基底构件18的连接构件57与磁轭4的四角的接缝部分焊接四处,从而将磁轭4固定在基底构件18上。
以下,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效果进行总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侧板簧26A相当于本发明的“板簧”。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构成为,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凸缘状部52上具有以堵塞切口部52k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弹性变形部62,线圈3的延伸部33(33A)从保持部72(72A)侧穿过切口部52k而向卷绕部13侧延伸,并且以能够与弹性变形部62抵接的方式与该弹性变形部62对置设置。由此,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线圈3的延伸部33(33A)被按压至透镜保持构件2的弹性变形部62。因此,该弹性变形部62发生弹性变形而吸收施加于延伸部33(33A)的冲击。由此,能够使延伸部33(33A)难以被切口部52k的边缘切断,从而能够提供线圈3难以断线的透镜驱动装置101。
另外,由于弹性变形部62与凸缘状部52一体形成,因此能够使用例如注塑成形等而形成。并且,能够不使用其他部件而以堵塞切口部52k的一部分的方式配设壁厚形成得比凸缘状部52薄的薄壁部62q。由此,能够容易地制作弹性变形部62。
另外,弹性变形部62的薄壁部62q借助形成在邻接且相互交叉的两边的位置处的连结部62r而与凸缘状部52相连,因此即便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线圈3的延伸部33A被强力地按压至弹性变形部62,也能够利用两边(连结部62r)来支撑该薄壁部62q而承受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弹性变形部62的薄壁部62q发生断裂而从凸缘状部52脱落。
另外,与位于卷绕部13的内周侧的一方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33A(与线圈3的始卷侧相连的延伸部33A)和与位于卷绕部13的外周侧的另一方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33B(与线圈3的终卷侧相连的延伸部33B)相比,切口部52k的边缘部分处的弯曲角度变窄。因此,线圈3的始卷侧的延伸部33A与切口部52k的边缘部分抵接的力变得更强,因此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弹性变形部62,能够更有效地缓和从切口部52k的边缘部分向延伸部33A施加的力。由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与卷绕部13的内周侧相连的延伸部33A更难以被切口部52k的边缘切断。
另外,由于延伸部33(33A)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的内侧部分借助在合成树脂中分散有导电性填料的导电性粘结剂CA而电连接,因此与利用焊锡牢固地固定而连接的情况相比,由于连接部分的导电性粘结剂CA层的弹性高,因此允许延伸部33(33A)的微小的活动。因此,在对延伸部33(33A)作用有拉伸力时,能够利用延伸部33(33A)的活动来缓和该拉伸力。由此,即便在因坠落等而强冲击施加于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延伸部33(33A)更难以被切口部52k的边缘切断。
另外,延伸部33(33A)的连接部33c以及缠绕部33m借助导电性粘结剂CA而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的内侧部分(连接板部26h)电连接,因此能够增加与线圈3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的电连接相关的导通面积。由此,能够减小线圈3与板簧6(下侧板簧26A)的导通阻力而使两者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发生变形而进行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线圈3的延伸部33构成为在向线圈3的卷绕部13侧延伸时与透镜保持构件2的弹性变形部62抵接,但延伸部33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与弹性变形部62抵接,延伸部33与弹性变形部62也可以以对置的方式分离。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弹性变形部62适宜地设置在位于卷绕部13的内周侧的延伸部33A上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在位于卷绕部13的外周侧的延伸部33B侧,也可以设置在两侧。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保持部72由从透镜保持构件2(凸缘状部52)的一端部向光轴方向JD突出的突出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也可以是不突出的钩部。
<变形例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弹性变形部62从凸缘状部52的一面侧延伸设置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从凸缘状部52的另一面侧延伸设置,也可以从面朝切口部52k的面延伸设置。
<变形例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在凸缘状部52上设置两个穿过线圈3的延伸部33的切口部52k的结构,但只要能够保持线圈3的卷绕部13,也可以采用具有三个以上的切口部的凸缘状部。
<变形例6>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下侧板簧(26A、26B)分割为两个而设为一对并与线圈3的延伸部33(33A、33B)分别电连接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带手抖修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是将上侧板簧分割为两个而设为一对并与线圈3的延伸部33(33A、33B)分别电连接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透镜保持构件的上端部侧设置具有切口部的凸缘状部,以堵塞该切口部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能够与延伸部抵接的弹性变形部。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加以变更。

Claims (8)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
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其能够保持透镜体;
板簧,其具有内侧部分以及外侧部分,并且所述内侧部分固定在该透镜保持构件上,所述板簧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固定侧构件,其固定该板簧的所述外侧部分;以及
驱动机构,其构成为至少具有磁铁以及线圈,使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的所述内侧部分固定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光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上,
所述线圈具有: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光轴方向上的所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外周上卷绕导电性的线材而形成的卷绕部;以及与该卷绕部的端部相连的延伸部,
在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所述一端部侧的外周上设置有具有切口部的凸缘状部,
在该凸缘状部的一面侧配设有所述卷绕部,并且在所述凸缘状部的另一面侧设置有对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进行保持的保持部,
在所述凸缘状部上设置有以堵塞所述切口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弹性变形部,
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保持部侧穿过所述切口部而向所述卷绕部侧延伸,并且以能够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抵接的方式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对置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凸缘状部一体形成,并且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壁厚形成得比所述凸缘状部薄的薄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部借助随着朝向所述凸缘状部而壁厚尺寸变厚的连结部而与所述凸缘状部相连,
该连结部以位于邻接且相互交叉的两边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能够与所述弹性变形部抵接的方式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对置设置的所述延伸部与位于所述卷绕部的内周侧的该卷绕部的端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板簧的所述内侧部分借助导电性粘结剂而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板簧的所述内侧部分借助导电性粘结剂而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由从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另一面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构成,
所述延伸部具有:在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另一面与所述内侧部分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以及缠绕在所述突出部上的缠绕部,
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缠绕部与所述内侧部分借助所述导电性粘结剂而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由从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另一面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构成,
所述延伸部具有:在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另一面与所述内侧部分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以及缠绕在所述突出部上的缠绕部,
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缠绕部与所述内侧部分借助所述导电性粘结剂而电连接。
CN201610265395.7A 2015-04-30 2016-04-26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6094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2542 2015-04-30
JP2015092542A JP6392698B2 (ja) 2015-04-30 2015-04-30 レンズ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4153A true CN106094153A (zh) 2016-11-09
CN106094153B CN106094153B (zh) 2019-04-23

Family

ID=5754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5395.7A Active CN106094153B (zh) 2015-04-30 2016-04-26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92698B2 (zh)
CN (1) CN10609415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5692A (zh) * 2017-02-16 2018-08-2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N108572425A (zh) * 2017-03-13 2018-09-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383133A (zh) * 2017-02-08 2019-10-2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1095064A (zh) * 2017-09-19 2020-05-01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108424A (zh) * 2017-09-19 2020-05-0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527433A (zh) * 2017-12-27 2020-08-11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CN112639605A (zh) * 2018-09-05 2021-04-0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与相机装置
CN113093449A (zh) * 2019-12-20 2021-07-0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3209B (zh) * 2015-04-30 2020-06-1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8173411B (zh) * 2018-01-09 2024-05-2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
CN113056705B (zh) * 2018-11-14 2022-12-30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CN111682729B (zh) * 2020-06-30 2022-03-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4710U (zh) * 1991-01-14 1992-08-17
JP2009086548A (ja) * 2007-10-02 2009-04-23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1315536Y (zh) * 2008-12-05 2009-09-23 浙江省东阳市诚基电机有限公司 扁平式振动马达
CN101923202A (zh) * 2009-06-09 2010-12-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246264A (zh) * 2012-04-18 2014-12-24 利滕斯汽车合伙公司 具有超速分离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58Y2 (ja) * 1991-01-14 1994-01-19 株式会社エス・エム・シー コイルベース
JPH07296406A (ja) * 1994-04-21 1995-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ミラー駆動装置
JP3187257U (ja) * 2013-09-06 2013-11-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4710U (zh) * 1991-01-14 1992-08-17
JP2009086548A (ja) * 2007-10-02 2009-04-23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1315536Y (zh) * 2008-12-05 2009-09-23 浙江省东阳市诚基电机有限公司 扁平式振动马达
CN101923202A (zh) * 2009-06-09 2010-12-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246264A (zh) * 2012-04-18 2014-12-24 利滕斯汽车合伙公司 具有超速分离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3133A (zh) * 2017-02-08 2019-10-2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0383133B (zh) * 2017-02-08 2021-09-1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8445692A (zh) * 2017-02-16 2018-08-2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N108445692B (zh) * 2017-02-16 2022-07-2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N108572425B (zh) * 2017-03-13 2020-11-2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572425A (zh) * 2017-03-13 2018-09-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108424A (zh) * 2017-09-19 2020-05-0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095064A (zh) * 2017-09-19 2020-05-01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095064B (zh) * 2017-09-19 2022-03-2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108424B (zh) * 2017-09-19 2022-03-2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527433A (zh) * 2017-12-27 2020-08-11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CN112639605A (zh) * 2018-09-05 2021-04-0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与相机装置
US12105348B2 (en) 2018-09-05 2024-10-0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device
CN113093449A (zh) * 2019-12-20 2021-07-0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92698B2 (ja) 2018-09-19
CN106094153B (zh) 2019-04-23
JP2016212133A (ja) 2016-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4153A (zh) 透镜驱动装置
TWI255470B (en) Leakage transformer
US8498070B2 (en)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with same
US7227285B2 (en) Autofocus actuator
US7285879B2 (en) Autofocus actuator
US8194336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2684444B (zh) 音圈电机
US20140376766A1 (en) Miniature moving-coil speaker
US20140256379A1 (en) Lens holding device
CN101529302A (zh) 照相机模块
US20110235195A1 (en)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same
CN104808307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533209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797976A (zh) 拍摄用光学装置
JP3183101U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206827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
KR20120041327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6980166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03849489U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789038A (zh)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4200055A1 (ja) 板バネフレーム部材
CN203786373U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682621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48053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13338175U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