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65C -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565C CN1051565C CN96109456A CN96109456A CN1051565C CN 1051565 C CN1051565 C CN 1051565C CN 96109456 A CN96109456 A CN 96109456A CN 96109456 A CN96109456 A CN 96109456A CN 1051565 C CN1051565 C CN 105156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rubber
- graft copolymer
- micron
- styre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臭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1)10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树脂,由5~100重量%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及0~95重量%苯乙烯系共聚物(B)组成,其中,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为二烯橡胶聚合物与基于100重量%的单体量而言,50~90重量%苯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丙烯腈系单体及0~40重量%可共聚合单体接枝共聚合而得;及(2)0.005~15重量份具有式C15H24的倍半萜烯化合物(C)。本发明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具有低臭味,物性平衡佳,适合长期操作者及各种加工、成型法的特点,可用于加工制成成型商品。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低臭味、物性平衡佳,适合长期操作者及各种加工、成型法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是以橡胶状接枝共聚物分散于苯乙烯系共聚物中所制成的一种耐冲击性树脂组合物。就应用而言,苯乙烯系树脂须经各种加工、成型法(如,一次加工:射出成型、挤出成型等;二次加工:真空成型等)方能制成成型商品。在环保观念日益受重视、工作环境日趋人性化的趋势下,工作场所的气味好坏遂日渐受到操作人员的重视。众所周知,各种成型、加工法均会伴随产生树脂独特的异味,无法完全与操作人员隔离。因此,开发出一种低臭味且不损害其物性平衡,适合长期操作者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遂成为本技术领域亟待突破的课题。
为降低苯乙烯系树脂在加工、成型阶段所产生的臭味,现有的改良方式是于制造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加强挥脱,以期降低残留单体量,达到降低臭味的目的,其方法揭示于譬如日本特开平7-149817及日本特开平7-149818等专利案;但上述方法对臭味的改善有限,因仅降低臭味众多来源的一种,且降低量有限;就现今一般加工环境而言,仍不适合长期操作者(如:射出、挤出等操作),因为上述方法仅能达到延迟操作员感觉到臭味的时间。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乃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出一种可推广适用于所有加工制造过程,并适合长期操作者的低臭味且不损害物性平衡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臭味且物性平衡佳,适合长期操作者的苯乙烯系脂组合物,该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制造混练过程中添加一取自天然植物的倍半萜烯,如此可有效去除在此混练过程及尔后加工、成型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产生一近似木材清淡质优的气味,以为长期操作人员所接受。
本发明低臭味且物性平衡佳,适合长期长期操作者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包括:
(1)10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树脂,由5~100重量%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及0~95重量%苯乙烯系共聚物(B)组成,其中,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为二烯橡胶聚合物与基于100重量%的单体量而言,50~90重量%苯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丙烯腈系单体及0~40重量%可共聚合单体接枝共聚合而得;及
(2)0.005~15重量份具有式C15H24的倍半萜烯化合物(C)组合。
上述组成经混练后可制得一可应用于任何成型、加工法的低臭味、物性平衡佳,且适合长期操作者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是由二烯橡胶聚合物与基于100重量%的单体量而言,50~90重量%苯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丙烯腈系单体及0~40重量%可共聚合单体,分别经由本体、溶液、悬浮或乳化聚合作用而制得,亦可经由这些聚合作用的组合制得,如:乳化—本体或本体—悬浮聚合作用;较佳的方法为乳化聚合法、块状聚合法及溶液聚合法;最佳的为乳化聚合法。
乳化聚合而得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较优选的条件是由二烯系橡胶乳液与基于100重量%的单体量而言,50~90重量%苯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丙烯腈系单体及0~40重量可共聚合单体接枝聚合而得重量平均粒径为0.05~0.8微米的橡胶接枝共聚物(A)的乳液,其中,二烯橡胶聚合物通常占15~85重量%,较佳的为45~80重量%,尔后经凝结、脱水、干燥等步骤,制得粉粒状的橡胶接枝共聚物(A)。上述二烯系橡胶乳液包含60~100重量%的共轭二烯单体及0~40重量%的单元不饱合单体所形成的同元共聚物,或其共聚物。上述共轭二烯单体可以下式表示:
其中,R可为氢、甲基或氯基等。可共聚合不饱和单体可为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
上述二烯系橡胶乳液可为聚丁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异戊间二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等。可以以上述单体直接聚合成重量平均粒径为0.05~0.8微米的聚合物,或可预先聚合成0.05~0.18微米的小粒径橡胶乳液肥大成0.2~0.8微米的橡胶乳液。上述橡胶肥大法包括添加有机酸、金属盐或羧酸基的高分子凝集剂的化学肥大法。该化学肥大法可使用例如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作为高分子凝集剂。
经上述乳化法聚合而得的橡胶接枝共聚物(A)(简称乳化接枝共聚物)具有单峰式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为0.05~0.8微米,抑或具有双峰式粒径分布,平均粒径分别为0.05~0.18微米及0.2~0.8微米。
块状或溶液聚合法聚合而得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的制造方法是将二烯系橡胶预溶于单体混合物及/或溶剂中,该单体混合物包括50~90重量%苯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丙烯腈系单体及0~40重量%的可共聚合单体,接着将所得溶液泵入反应器中,混合均匀下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反应期间可视情况添加适量的引发剂、链转移剂(例如:叔-十二烷基硫醇(tert-dodecylmercaptan)),以控制聚合速率、接枝率或聚合物分子量。反应器可由多个器组合而成,较佳的为附有强力搅拌器的釜型反应器。上述溶剂可选用例如:甲苯、二甲苯、乙苯、甲乙酮、醋酸乙酯等。
上述二烯系橡胶较优选的为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等。丁二烯橡胶有高顺式及低顺式之分,高顺式橡胶中,其顺式/乙烯基的典型重量组成为94~98%/1~5%,其余组成则具有反式结构,其门尼粘度(Mooney Viscosity)在20~120之间,分子量范围以100,000~800,000为较佳;低顺式橡胶中,顺式/乙烯基的典型重量组成是20~40%/1~20%,其余为反式结构,其门尼粘度在20~120之间,其它适合的橡胶材料还包括: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即俗称的丁苯橡胶SBR)。本发明适用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橡胶的聚合型式可为二段式(di-block)共聚合、三段式(tri-block)共聚合、无规则(random)共聚合或星式(star type)共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重量比例范围较佳的为5/95到80/20,分子量范围较佳的为50,000~600,000。上述适用于本发明的橡胶较优选的为丁二烯橡胶及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由块状或溶液聚合法聚合而得的橡胶接枝共聚物(A)(简称块状或溶液接枝共聚物),其橡胶平均粒径一般在0.6~10微米之间,较佳的为1.0~7.0微米,其中,二烯橡胶聚合物通常占3~25重量%,较佳的为4~15重量%。
本发明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除了可个别使用上述的乳化接枝共聚物或块状(或溶液)接枝共聚物外,亦可将上述二者并用,形成双峰或三峰式的粒径分布:
双峰式者如:
(1)平均粒径0.2~0.8微米(乳化)
平均粒径0.6~10微米(块状或溶液)
或
(2)平均粒径0.05~0.18微米(乳化)
平均粒径0.6~10微米(块状或溶液)
三峰式者如:
平均粒径0.05~0.18微米(乳化)
平均粒径0.2~0.8微米(乳化)
平均粒径0.6~10微米(块状或溶液)
上述的平均粒径是样品经OsO4(四氧化锇)染色后,以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测定1000个粒子的粒径,再以下式求出:
平均粒径=∑nD4/∑nD3 (D为粒径,n为粒子数)
本发明所使用的苯乙烯系单体可选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β-氯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对-氯苯乙烯、2,5-二氯苯乙烯、3,4-二氯苯乙烯、2,4,6-三溴苯乙烯、2,5-二溴苯乙烯;以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为较佳。
本发明所使用的丙烯腈系单体可包括丙烯腈或α-甲基丙烯腈;以丙烯腈为较佳。
本发明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中使用的可共聚合单体可选自(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马来酰亚胺系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无水马来酸及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2-羧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较优选的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马来酰亚胺系单体是选自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辛基马来酰亚胺、N-十二烷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2,3-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2,4-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2,3乙苯基马来酰亚胺、N-2,4-乙苯基马来酰亚胺、N-2,3-丁苯基马来酰亚胺、N-2,4-丁苯基马来酰亚胺、N-2,6-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2,3-氯苯基马来酰亚胺、N-2,4-氯苯基马来酰亚胺、N-2,3-溴苯基马来酰亚胺、N-2,4-溴苯基马来酰亚胺;以N-苯基马来酰亚胺为最佳。
本发明所使用的苯乙烯系共聚物(B)是由50~9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份的丙烯腈系单体及视需要的0~40重量份的可共聚合单体聚合而得。该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及可共聚合单体与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中所使用的单体说明相同。该苯乙烯系共聚物(B)亦可以块状、溶液、悬浮或乳化聚合法制得,以块状及溶液聚合法为较佳,其重量平均分子量范围在60,000至400,000之间,而数目平均分子量在30,000至200,000之间,若分子量太高将导致加工不易,若分子量太低则耐冲击性不佳;本发明二烯橡胶聚合物通常占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及苯乙烯共聚物(B)总量的3~30重量%,较佳为5~25重量%。
适合本发明所使用的倍半萜烯化合物(C)为分子式C15H24化合物的通称,包括例如有杜松烯(cadinenes)、石竹烯(caryophyllene)、烯(copaene)、α-法呢烯(α-farnesene)、β-法呢烯(β-farnesene)、葎草烯(humulene)、长叶烯(longifolene)、罗汉柏烯(thujopsene)或香水树花烯(ylangene),其用量在0.005~15重量份之间,较优选的为为0.01~5重量份,用量太低除臭效果不明显,太高则物性平衡有所下降。
将上述5~100重量%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0~95重量%苯乙烯系共聚物(B)及0.005~15重量份的倍半萜烯(C)依一般混练过程掺合,即可制得本发明具有低臭味、物性平衡佳、适合长期操作者且可广泛应用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所使用的混练装置包括单一或双螺杆挤出机、混练滚筒和内部混练器等。本发明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可视情况选择使用如光稳定剂、润滑剂、流动助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抗静电剂、填充剂、玻璃织维、加工助剂、颜料等添加物。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兹以实例说明如下,组合物的成份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均以重量份表示:
<制备例一>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的制备:
成 份 重量份
1,3-丁二烯 150.00
过硫酸钾溶液(1%) 15.00
油酸钾 2.00
蒸馏水 190.00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0.13
上述配方在65℃温度下反应12小时,可得转化率为94%、固体含量约为40%,重量平均粒径为0.1微米的合成橡胶胶乳。
另外使用下列成份制造含羧酸基的高分子凝集剂:
成 份 重量份
丙烯酸乙酯 90.00
甲基丙烯酸 10.00
过硫酸钾溶液(1%) 0.50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10%) 1.00
正-十二烷基硫醇 1.00
蒸馏水 200.00
上述配方在75℃温度下反应5小时,可得转化率约95%、pH值为6.0的含羧酸基高分子凝集剂。
之后,利用3重量份含羧酸基高分子的凝集剂(干重)来肥大100重量份的合成橡胶胶乳(干重),所得肥大化橡胶乳液的pH值为8.5,重量平均粒径约为0.31微米。
最后,肥大化橡胶乳液依下述配方进行接枝聚合反应,以制造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
成 份 重量份
肥大化橡胶乳液(干重) 100.0
苯乙烯 25.0
丙烯腈 8.3
油酸钾 1.2
叔-十二烷基硫醇 2.0
异丙基苯过氧化氢 3.0
硫酸亚铁溶液(0.2%) 3.0
甲醛化次硫酸钠溶液(10%) 0.90
乙二胺四醋酸溶液(0.25%) 3.0
蒸馏水 200.0
所制得橡胶状接枝乳液以氯化钙凝结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欲得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橡胶含量为75重量%),其重量平均粒径为0.31微米。
<制备例二>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2)的制备:
成 份 重量份
合成橡胶胶乳(0.1微米)(干重) 100.0
苯乙烯 32.4
丙烯腈 12.6
油酸钾 1.5
叔-十二烷基硫醇 2.0
异丙基苯过氧化氢 3.0
硫酸亚铁溶液(0.2%) 3.0
甲醛化次硫酸钠溶液(10%) 0.9
乙二胺四醋酸溶液(0.25%) 3.0
蒸馏水 200.0
上述配方制得的橡胶状接枝乳液以氯化钙凝结后可制得本发明所欲得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2)(橡胶含量为69重量%),其重量平均粒径为0.1微米。
<制备例三>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3)的制备:
使用6.6重量份数的聚丁二烯(旭化成公司所出品,商品名为Asadene55AS),0.1重量份的叔-十二烷基硫醇及0.07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将上述成份完全溶解于74.4重量份的苯乙烯、25.6重量份的丙烯腈及30重量份的乙苯中,形成进料溶液,将该进料溶液连续送入体积为44公升的第一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为100℃,反应器内配置有螺旋式搅拌器,其搅拌速率为300rpm;搅拌器内并设有冷欲循环管。将经过第一反应器反应后的混合物连续取出并送入第二反应器中,该第二反应器的装置与该第一反应器相同。待混合物的转化率达60%时,将混合物取出关入脱挥发装置中,移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挥发物之后,将其压出造粒,即可制得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3),其橡胶的重量平均粒径约为1.1微米,橡胶含量为11重量%。
如下是本发明实例和比较实例所制得产品的物性和成型外观的测试标准:
*抗张强度:依ASTM D-638,以kg/cm2表示。
*艾氏冲击强度(IZOD):依ASTM D-256规定测试,以kg·cm/cm表示。
*熔体流动指数(MI):依ASTM D1238规定测试,以g/10min表示。
将制得的苯乙烯系树脂聚合物,经一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在不抽离其模头处产生的气体情况下,评估其产生的味道。由三人(含)以上组成的评审小组连续历经一小时,评估味道可否接受及长期操作下的环境舒适性。全体一致评定为可接受时记录为“O”,若有任何一人感觉不适或认为味道不佳则评定为“×”。
实 例
实例1:
本实例使用由18.7重量%(制备例一)所得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及81.3重量%苯乙烯系共聚物(B)组成的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苯乙烯系共聚物(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为130,000,数目平均分子量(M)为67,000,其中丙烯腈含量占28重量%,苯乙烯含量占72重量%,苯乙烯树脂的橡胶含量为14重量%:接着添加1.0重量份的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 (YASUHARA Chem.
),形成一均质熔化物。将该熔化物挤压成条状物,并裁切成颗粒状,进行物性测试及气味评定;结果列于表一与表二。
实例2:
重复实例1,所不同的是(A-1)相对(B)的比例,且所用苯乙烯系共聚物
(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Mw)为140,000,数目平均分子量(
Mn)为69,000,
丙烯腈含量为24重量%,苯乙烯含量为76重量%,苯乙烯树脂的橡胶含
量为23.5重量%,以及只进行气味的评定;结果列于表一。
实例3:
重复实例l,所不同的是使用O.1重量份的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结果列地表一与表二。
实例4:
重复实例l,所不同的是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的用量为5.0重量份;结果列于表一与表二。
实例5:
重复实例l,但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占23.3%,其中9.3重量%为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且14重量%是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2)。
实例6:
本实例使用100重量%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3)及1.0重量份的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所组成的苯乙烯树脂,同样进行产物的物性测试及气味评估;结果载于表一。
实例7:
重复实例1,但橡胶状接枝共取物(A)占44.5%,其中16.5重量%为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28重量%为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3),并改用分子量较高的苯乙烯系共聚物(B)(
Mw=230,000;
Mn=120,000);结果载于表一。
实例8:
重复实例7,但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占42.2%,其中8.9重量%为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13.3重量%为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2),且20重量%为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3);结果载于表一。
比较例1:
依表一所载的配方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同实例1进行产品的气味评估及物性测试;结果载于表一与表二;显示在不添加倍半萜烯情形下,有臭味产生。
比较例2:
重复比较例1,但添加0.001重量份的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结果载于表一与表二;显示当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添加量太少时,仍有臭味产生。
比较例3:
重复比较例1,但添加20.0重量份的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结果载于表一与表二;显示当倍半萜烯用量过多时,其产生的特殊气味太浓,不适合长期操作,并导致熔体流动指数明显上升。
比较例4:
重复比较例1,但添加2.0重量份的萜品油烯Terpinolene;结果载于表一;显示所制得组合物亦无法完全去除臭味,其低沸点及不安定性质亦限制其应用范围。
比较例5:
重复比较例4,但改用2.0重量份的二聚戊烯Dipentene;结果载于表一;显示所制得组合物无法去除臭味。
比较例6:
重复比较例4,但改用2.0重量份的苎烯Limonene;结果载于表一;显示所制得组合物无法去除臭味。
比较例7:
重复比较例4,但改用2.0重量份的香草香料Vanilla Spice;结果载于表一;显示所制得组合物不仅无法去除臭味,且会产生一种怪味。
比较例8:
重复比较例4,但改用2.0重量份的熏衣草香料Lavender Spice;结果载于表一;显示所制得组合物产生强烈特殊的气味,会引起呼吸道不适,不适合长期操作者,且无法去除臭味。
比较例9:
重复比较例1,但改用分子量较低的苯乙烯共聚物(B),并添加1.0重量份的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所制得组合物具有除臭效果,但因耐冲压强度等物性过低,故失去了其应用价值。
由以上试验可知,比较例4~8为使用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以外的各种香料添加的试验,其臭味评估的结果皆不理想。
表一 | 实例1 | 实例2 | 实例3 | 实例4 | 实例5 | 实例6 | 实例7 | 实例8 | 比较例1 | 比较例2 | 比较例3 | 比较例4 | 比较例5 | 比较例6 | 比较例7 | 比较例8 | |||
苯乙烯系树脂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 | 重量% | 18.7 | 31.3 | 18.7 | 18.7 | 9.3 | - | 16.5 | 8.9 | 18.7 | 18.7 | 18.7 | 18.7 | 18.7 | 18.7 | 18.7 | 18.7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2) | 重量% | - | - | - | - | 14.0 | - | - | 13.3 | - | - | - | - | - | - | - | - |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3) | 重量% | - | - | - | - | - | 100 | 28 | 20 | - | - | - | - | - | - | - | - | ||
苯乙烯系共聚物(B) | 含量 | 重量% | 81.3 | 68.7 | 81.3 | 81.3 | 76.7 | - | 55.5 | 57.8 | 81.3 | 81.3 | 81.3 | 81.3 | 81.3 | 81.3 | 81.3 | 81.3 | |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 ×10000 | 13 | 14 | 13 | 13 | 13 | - | 23 | 23 | 13 | 13 | 13 | 13 | 13 | 13 | 13 | 13 | ||
数目平均分子量(Mn) | ×10000 | 6.7 | 6.9 | 6.7 | 6.7 | 6.7 | - | 12 | 12 | 6.7 | 6.7 | 6.7 | 6.7 | 6.7 | 6.7 | 6.7 | 6.7 | ||
丙烯腈 | 重量% | 28 | 24 | 28 | 28 | 28 | -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
苯乙烯 | 重量% | 72 | 76 | 72 | 72 | 72 | - | 72 | 72 | 72 | 72 | 72 | 72 | 72 | 72 | 72 | 72 | ||
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 | 份重量 | 1.0 | 1.0 | 0.1 | 5.0 | 1.0 | 1.0 | 1.0 | 1.0 | 0 | 0.001 | 20.0 | - | - | - | - | - | ||
萜品油烯(Terpinolene) | 份重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二聚戊烯(Dipentene) | 份重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1,8-萜二烯(Limonene) | 份重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香草香料(Vanilla Spice) | 份重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衣草香料(Lavender Spice) | 份重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苯乙烯系树脂的橡胶含量 | 重量% | 14 | 23.5 | 14 | 14 | 16.6 | 11 | 15.5 | 18 | 14 | 14 | 14 | 14 | 14 | 14 | 14 | 14 | ||
气味评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 | 臭味浓 | 有臭味 | 味太浓 | 有臭味 | 有臭味 | 有臭味 | 怪味 | 致呼吸道不适 |
表 二 | 实例1 | 实例3 | 实例4 | 比较例1 | 比较例2 | 比较例3 | 比较例9 |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1) | 重量% | 18.7 | 18.7 | 18.7 | 18.7 | 18.7 | 18.7 | 18.7 |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2) | 重量% | - | - | - | - | - | - | - | ||
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3) | 重量% | - | - | - | - | - | - | - | ||
苯乙烯系共聚物(B) | 含量 | 重量% | 81.3 | 81.3 | 81.3 | 81.3 | 81.3 | 81.3 | 81.3 | |
重量平均分子量( Mw) | ×10000 | 13 | 13 | 13 | 13 | 13 | 13 | 13 | ||
数目平均分子量( Mn) | ×10000 | 6.7 | 6.7 | 6.7 | 6.7 | 6.7 | 6.7 | 6.7 | ||
丙烯腈 | 重量%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
苯乙烯 | 重量% | 72 | 72 | 72 | 72 | 72 | 72 | 72 | ||
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 | 份重量 | 1.0 | 0.1 | 5.0 | 0 | 0.001 | 20.0 | 1.0 | ||
苯乙烯系树脂的橡胶含量 | 重量% | 14 | 14 | 14 | 14 | 14 | 14 | 14 | ||
抗张强度 | kg/cm2 | 485 | 483 | 485 | 487 | 485 | 473 | 430 | ||
艾氏冲击强度(IZOD) | kg·cm/cm | 19.1 | 19.0 | 18.7 | 19.2 | 19.0 | 18.2 | 6.1 | ||
融熔流动指数(MI) | g/10min | 1.7 | 1.7 | 1.7 | 1.7 | 1.7 | 2.3 | 9.5 |
Claims (7)
1、一种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是由
(1)10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树脂,由5~100重量%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及0~95重量%苯乙烯系共聚物(B)组成,其中,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为二烯橡胶聚合物与基于100重量%的单体量而言,50~90重量%苯乙烯系单体、10~50重量%丙烯腈系单体及0~40重量%可共聚合单体接枝共聚合而得;及
(2)0.005~15重量份具有式C15H24的倍半萜烯化合物(C)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以乳化聚合法制得,其平均粒径为0.05~0.8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为乳化接枝共聚物,其粒径具有双峰式分布,分别为0.05~0.18微米、0.2~0.8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以本体或溶液聚合法制得,其平均粒径为0.6~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橡胶状接枝共聚物(A)为乳化接枝共聚物及本体或溶液接枝共聚物所组成,其重量平均粒径分别为:乳化接枝共聚物0.05~0.18微米、0.2~0.8微米,本体或溶液接枝共聚物0.6~1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乙烯系共聚物(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60,000至400,000,数目平均分子量为30,000至20,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C15H24的倍半萜烯(C)的含量为0.01~5重量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6109456A CN1051565C (zh) | 1996-08-23 | 1996-08-23 |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6109456A CN1051565C (zh) | 1996-08-23 | 1996-08-23 |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609A CN1148609A (zh) | 1997-04-30 |
CN1051565C true CN1051565C (zh) | 2000-04-19 |
Family
ID=512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9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565C (zh) | 1996-08-23 | 1996-08-23 |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56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17128B2 (en) * | 2008-09-04 | 2012-07-10 | Amyris, Inc. | Farnesene interpolymers |
BR112014007431B1 (pt) * | 2011-09-30 | 2020-10-13 | Kuraray Co., Ltd. | composição e pneu de borracha |
CN105646956B (zh) * | 2011-09-30 | 2018-03-02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橡胶组合物及轮胎 |
TWI440666B (zh) * | 2011-12-30 | 2014-06-11 | Chi Mei Corp | 苯乙烯-丙烯腈-二烯系共聚物組成物及利用其製得的成型品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6100992A (zh) * | 1985-02-08 | 1987-08-19 | 采煤化学公司 | 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和制品 |
CN1032941A (zh) * | 1987-11-02 | 1989-05-17 | 斯塔米卡本公司 | 热塑弹性体混合物 |
-
1996
- 1996-08-23 CN CN96109456A patent/CN105156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6100992A (zh) * | 1985-02-08 | 1987-08-19 | 采煤化学公司 | 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和制品 |
CN1032941A (zh) * | 1987-11-02 | 1989-05-17 | 斯塔米卡本公司 | 热塑弹性体混合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609A (zh) | 1997-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512C (zh) | 涂装后具优异耐冲击性的abs树脂成形体 | |
CN1031271C (zh) | 耐冲击乙烯基芳烃聚合物和共聚物的批量连续聚合法 | |
CN1127529C (zh) |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 |
CN1860175A (zh) | 透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63116A (zh) | 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接枝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
CN1795210A (zh) | 制备橡胶强化热塑性树脂的方法及其橡胶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
CN1214064C (zh) | 改进的橡胶组合物 | |
CN1254722A (zh) | 含橡胶的苯乙烯树脂和制备其的方法 | |
CN85104049A (zh) | 氯乙烯聚合物的混合物 | |
CN1051565C (zh) |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
CN1284825C (zh) | 用于激光标记的树脂组合物 | |
CN1142979C (zh) | 以某些接枝橡胶组分为基础的热塑性模塑组合物 | |
CN1784428A (zh) | 橡胶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58622A (zh) | 一种基于连续本体法的消光注塑级abs聚合物制备方法 | |
CN1149258C (zh) | 透明橡胶变性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 | |
CN1290878C (zh) | 胶乳和其制备方法 | |
CN1164681C (zh) | 改进流动性的碳酸酯聚合物共混料 | |
CN1727375A (zh) | 一种制备高抗冲abs聚合物混合体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 | |
JP3217973B2 (ja) |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CN1055099C (zh) | 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 | |
JP3272658B2 (ja) |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CN1394215A (zh) | 具有优异抗应力致白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72130A (zh) |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
CN1290883C (zh) | 橡胶改质的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 | |
CN1184128A (zh) | 耐热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