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8925B - 具有升压器的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升压器的内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8925B CN104968925B CN201480008790.6A CN201480008790A CN104968925B CN 104968925 B CN104968925 B CN 104968925B CN 201480008790 A CN201480008790 A CN 201480008790A CN 104968925 B CN104968925 B CN 1049689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shut
- valve
- internal combustion
- combustion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6—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charging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 F02B33/44—Passages conducting the charge from the pump to the engine inlet, e.g. reservoi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4—Engines with exhaust drive and other drive of pumps, e.g. with exhaust-driven pump and mechanically-driven second pum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4—Control of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or the operation of exhaust drive and other drive of a pump, e.g. dependent on spe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3/00—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eing supercharg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3/00—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eing supercharged
- F02D23/00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eing supercharged with the supercharger being mechanically driven by the eng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17—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in relation to the intake syste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15—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type
- F02M35/10157—Supercharged engines
- F02M35/10163—Supercharged engines having air intak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lectively deliver naturally aspirated fluid or supercharged flui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将新鲜气体输送到内燃机的工作缸(12)处的新鲜气体线路(14)的内燃机,其中,在新鲜气体线路(14)中在优选地设置的增压装置的压缩机(20)旁边然后在增压装置的压缩机(20)下游在增压空气段(22)中布置有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在此,在增压空气段(22)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布置成使得根据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位置,在增压空气段(22)中的气体质量流完全地或部分地经由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或者绕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流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用于将燃烧用空气输送到内燃机的工作缸处的新鲜气体线路(Frischgasstrang)的内燃机,其中,在新鲜气体线路的增压空气段(Ladeluftstecke)中布置有机械地、尤其电气地驱动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 102 02 146 B4已知一种具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其中,在新鲜气体线路中在增压装置、具体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上游布置有电气驱动的压缩机。为了在小型压缩机中获得足够的空气质量流,设置有具有附加的可操控的活门的用于压缩机的旁路通道。然而,该活门引起在新鲜气体线路中的压力损失。
由“Kraftfahrtechnisches Taschenbuch”(Vieweg+Teubner出版社, 2011年,第27版,第479页)已知为了废气涡轮增压的准静态运行通过与电气驱动的流动压缩机(“升压器(Booster)”)串联改善设计用于高额定功率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响应特性。通过两个流动压缩机的串联,扩大可用的特性场范围。升压器可在流动方向上定位在废气涡轮增压器之前或之后。当升压器不促进时,旁路允许绕过升压器。该系统的一可能的运行方式是在发动机的低转速范围中仅在瞬态的运行阶段中电气运行的级的运行。
在文件EP 1 974 136 B1中公开了一种增压的柴油发动机,在其中在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之后构造有分支,在该分支处抽吸管路分成具有节流阀的第一通道和具有另一节流阀以及布置在该节流阀下游的压缩机的绕过该第一通道的旁路通道。这两个通道在接着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之前又通到共同的抽吸管路中。附加地,在压缩机与节流阀之间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通到旁路通道中。由此,仅在压缩机接通时进行废气再循环。然而如果其仅被用于在负载突然升高时保证缸体的附加的空气充填,该布置方案是不适宜的,因为在这些负载情况中仅少量废气被再循环。
此外,由文件DE 10 2010 060 060 A1已知一种三路节流阀,其在空气进入管路中布置在从空气进入管路分支的旁路通道的区域中。该旁路通道具有孔,来自废气再循环的废气可流入该孔中。该废气被在旁路通道中的空气带走并且通过旁路通道的通入部又到达抽吸管路中。在第一位置中,该节流阀很大程度上封闭抽吸管路,亦即这样使得所有空气流到旁路通道中。这用于在发动机的低转速时提高废气再循环率。在相反的节流位置中,应同时调节到旁路通道和抽吸管路中的空气流。未公开对用于具有附加的电气压缩机的增压的内燃机的抽吸系统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改进机械地、尤其电气驱动的压缩机到内燃机的新鲜气体线路的增压空气段中的接入。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来实现。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方法。
对此,根据本发明在前述类型的内燃机中设置成,在增压空气段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Luftregel-/Abstellklappe)布置成使得根据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位置在增压空气段中的气体质量流完全地或部分地通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或者绕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流动。在此,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可平行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布置。
这具有该优点,即对于对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旁路功能不需要附加的构件用于绕开机械驱动的压缩机,而是代替在附加的旁路通道中的止回阀的自调节的取决于压力的功能可在没有附加的旁路通道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受控的功能。同时可提供保持一方面通过空气调节/关断活门而另一方面通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两个新鲜空气路径封闭的可能性。
由此获得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在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激活或解除激活方面特别灵活地连结到内燃机处,即机械驱动的压缩机是电气动的压缩机。
优选地,增压装置是废气涡轮增压器、尤其废气门-废气涡轮增压器或具有可变的涡轮几何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由此获得空气调节/关断活门附加地作为用于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旁路活门的特别有效的且同时可简单实现的调节功能,即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布置和构造成使得其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在集成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旁路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平行于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增压空气段的区段。
由此获得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在发动机附近的布置,即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布置和构造成使得其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集成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旁路的出口(和因此该旁路到增压空气段的主通道中的通入部)。
由此获得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作为用于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旁路活门的特别功能可靠的附加功能,即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布置和构造成使得其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集成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旁路的入口(和因此该旁路从增压空气段的主通道出来的流出部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可设置成,机械驱动的压缩机集成到绕过增压空气延伸区段(Ladeluftstreckenabschnitt)的旁路通道中,并且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可运动到
- 封闭在旁路通道(54)的出口(36)上游而在旁路通道(54)的入口(34)下游的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第一位置中,以及
- 封闭在旁路通道(54)的出口(36)下游或在旁路通道(54)的入口(34)上游的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第二位置中。
一种用于运行这样的内燃机的方法可设置成,在机械驱动的压缩机接通时(在内燃机的发动机的运行中)为了附加地压缩气体质量流使空气调节/关断活门运动到第一位置中,由此整个气体质量流被引导经过机械驱动的压缩机,而在内燃机的发动机关断时使空气调节/关断活门运动到第二位置中,由此完全中断气体质量流至发动机的输送并且防止发动机的无意的再运转(Nachlaufen)。
特别优选地,空气调节/关断活门此外还可运动到至少一个、优选地多个至少部分地开启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第三位置中。通过使空气调节/关断活门运动到(限定的)第三位置中,可实现输送给发动机的气体质量流的调节。
由此,借助于单个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不仅可实现将机械驱动的压缩机连结到增压空气段中或从其中排除,而且可实现输送给发动机的气体质量流的调节以及完全封闭增压空气段以防止内燃机的发动机的再运转。
此外,借助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也还可影响被引导经过(高压)废气再循环的废气的质量流,对此优选地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下游相应的(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通到增压空气段中。在此,该影响通过不同的、取决于相应的位置的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上的压降实现。
优选地,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定位成使得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翻摆轴(Klappenwelle)布置在形成压缩机的流动壳体的出口的旁路通道区段的在径向上在外的壁的延长部中。如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这两个封闭的位置。附加地使能够通过空气调节/关断活门防止从旁路通道回流到在旁路通道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翻摆体之间的间隙中。
优选地,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翻摆轴中央地、也就是说伸延通过相应的通道横截面的面重心地布置在增压空气段中。由此在圆形的通道横截面中得到径向布置。由此可实现气体质量流的精确的可调节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可设置成,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在其第一位置中布置在形成压缩机的流动壳体的出口的、弯曲地伸延的旁路通道区段的在径向上在外的、限制旁路通道中的流动的壁区段的延长部中。由此可避免涡旋形成并且因此减小流动阻力。
同样为了避免涡旋形成可设置成,在通入部(Muendung)的区域中旁路通道区段的中心纵轴线倾斜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中心纵轴线布置。此外,由此可在(部分地)打开节流阀(第三位置)中避免或至少减少新鲜气体逆着所设置的流动方向流入至压缩机。在此优选地设置成,当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布置在旁路通道的出口中或在其附近时,旁路通道区段在流动方向上倾斜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中心纵轴线取向。反之如果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布置在旁路通道的入口中或在其附近,则优选地可设置成,旁路通道区段与流动方向相反地倾斜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中心纵轴线取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另一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此外可设置成,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关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中心纵轴线倾斜布置。由此有利地可引起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密封良好地贴靠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壁部处。
此外优选地,在第一位置中的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中心纵轴线之间的角度可比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中心纵轴线与旁路通道区段的中心纵轴线之间的角度小直至10°。由此可实现,气体质量流在从旁路通道中流出时仅略微被转向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方向。由此可减小流动阻力。
有利地可设置成,通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中的旁路通道区段的壳体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壳体以及压缩机的流动壳体构造成一体。由此,尤其可减小用于增压空气段的(至少)集成增压空气延伸区段、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和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结构单元的装配耗费。
当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可通过电动的促动器操纵时,是有利的,由此可造成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精确的可调整性。
据本发明的内燃机可以是外源点火的或自点火的内燃机。该内燃机可以是四冲程内燃机和/或活塞内燃机。内燃机尤其可具有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缸体。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应用在机动车、尤其(无轨的)陆上交通工具中。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第一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方框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第二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方框图;
图3显示了用于根据图1的第一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和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在增压空气段中的示例性的布置方案的示意性的方框图,其中,调节/关断活门作为用于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调节活门位于“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和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两级运行”的运行位置中;
图4显示了根据图3的布置方案的示意性的方框图,其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作为用于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调节活门位于“仅废气涡轮增压器运行”的运行位置中;
图5显示了根据图3的布置方案的示意性的方框图,其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在其实际功能中位于“节流直至完全关断”的运行位置中;
图6显示了用于根据图2的第二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和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在增压空气段中的示例性的布置方案的示意性的方框图,其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作为用于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调节活门位于“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和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两级运行”的工作位置中;
图7显示了根据图6的布置方案的示意性的方框图,其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作为用于机械驱动的压缩机的调节阀位于“仅废气涡轮增压器运行”的工作位置中;
图8显示了根据图6的布置方案的示意性的方框图,其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在其实际功能中位于“节流直至完全关断”的工作位置中;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第三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方框图;
图10以透视图显示了集成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电气驱动的压缩机和增压空气/关断活门的组件;以及
图11a-11c显示了通过带有增压空气/关断活门的三个不同的翻摆位置的根据图10的组件的一部分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在图1中示出的第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具有带有工作缸12、在此示例性地五个工作缸12的发动机的发动机组(Motorblock)10,其中,每个工作缸12导引流体地与新鲜气体线路14和废气线路16相连接。作为增压装置,内燃机具有带有布置在废气线路16中的涡轮18和布置在新鲜气体线路中的压缩机20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压缩机20下游的新鲜气体线路14的区段被称为增压空气段22。在增压空气段22中布置有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其包含可操控的活门,该活门根据位置改变或完全封闭增压空气段22的流动横截面并且用于空气调节以及关断内燃机。在新鲜气体线路14中,在压缩机20上游布置有空气滤清器21。在废气线路16中,在涡轮18下游布置有废气后处理装置23,其例如包含催化器和/或颗粒过滤器。利用附图标记25示意性地来表示新鲜气体线路14的收集管而利用27示意性地来表示废气线路16的排气歧管。收集管25也可被称为抽吸管。增压空气冷却器可被集成或容纳在收集管25中。
根据本发明在增压空气段22中平行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附加地布置有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以下称为“升压器”。在此,升压器26的入口34与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上游的增压空气段22或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而升压器26的出口36与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下游的增压空气段22或与收集管25导引流体地相连接。该升压器26用于附加地压缩被输送给工作缸12的新鲜气体并且例如由电动机来驱动。然而,在新鲜气体线路14或增压空气段22中新鲜气体的质量流量较高时升压器26将引起高流动阻力,其中,同时废气涡轮增压器可提供足够的增压压力。因此,在内燃机的这样的运行阶段中,升压器26被关断并且新鲜空气被导引绕过升压器26。
通过升压器26平行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方案,不需要具有相应的用于升压器26的旁路阀的附加的旁路通道,取而代之而是可使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用于旁路功能,在旁路功能中新鲜气体的质量流被导引绕过升压器26并且升压器26被关断。
下面根据图3至5来阐述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作为用于升压器26的调节活门或旁路阀的附加利用。在图3至5中以与在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功能相同的部件,从而对于其阐述参考上面的图1的说明。图3至5显示了在图1中示出的具有增压空气段22、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和升压器26的内燃机的截段。利用附图标记28来表示增压空气段22的来自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20的区段而利用附图标记30来表示增压空气段22的通向内燃机的缸体12的区段。箭头表示新鲜气体质量流38的流动方向。
在图3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其作为用于升压器26的调节活门的功能中位于用于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升压器26的两级运行的位置中。换言之,新鲜气体质量流38被导引通过升压器26,从而新鲜气体不仅被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20而且被升压器26压缩。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该位置在内燃机的这样的运行阶段中是有利的,在其中在废气质量流量较低或新鲜气体质量流量38较低时期望在增压空气段22中较高的增压压力。增压空气段22的引导绕过升压器26的区段尽可能流体密封地被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封闭。
在图4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其作为用于升压器26的调节活门的功能中位于用于仅以废气涡轮增压器运行的位置中。在此,新鲜气体质量流38被导引完全绕过升压器26并且升压器26被关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该位置在内燃机的这样的运行阶段中是有利的,在其中存在高的废气质量流量或高的新鲜气体质量流量。在此,废气涡轮增压器具有足够的功率,以利用压缩机20在增压空气段22中产生期望的增压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新鲜气体质量流量38,升压器26将是较大的障碍并且将表现具有相应的增压压力损失的不期望的流动阻力。
在图5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其实际功能中位于用于内燃机的节流或完全关断的位置中。不仅通过增压空气段22绕过升压器26的而且通过升压器26本身的导引流体的路径被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基本上完全封锁。
在图2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第二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以与在图1和3至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功能相同的部件,从而对于其阐述来参照图1和3至5的上述说明。在根据图2的第二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升压器26平行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布置成使得升压器26的入口34与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上游的增压空气段22而升压器26的出口36与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下游的增压空气段22或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导引流体地相连接。
如也已在上面所说明的根据图1的第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那样,通过升压器平行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方案,不需要具有用于升压器26的相应的旁路阀的附加的旁路通道,而是取而代之可使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用于旁路功能,在旁路功能中新鲜气体的质量流被导引绕过升压器26并且升压器26被关断。
下面根据图6至8来阐述在第二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作为用于升压器26的调节活门或旁路阀的附加利用。在图6至8中以与在图1至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功能相同的部件,从而对于其阐述来参照图1至5的上述说明。图6至8显示了在图2中示出的具有增压空气段22、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和升压器26的内燃机的截段。利用附图标记28来表示增压空气段22的来自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20的区段而利用附图标记30来表示增压空气段22的通向内燃机的缸体12的区段。箭头表示新鲜气体质量流38的流动方向。
在图6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其作为用于升压器26的调节活门的功能中位于用于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升压器26的两级运行的位置中。换言之,新鲜气体质量流38被导引经过升压器26,从而新鲜气体不仅被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20而且被升压器26压缩。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该位置在内燃机的这样的运行阶段中是有利的,在其中在废气质量流量较低或新鲜气体质量流量38较低时期望在增压空气段22中较高的增压压力。增压空气段22的引导绕过升压器26的区段尽可能流体密封地被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封闭。
在图7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其用作用于升压器26的调节活门的功能中位于用于仅以废气涡轮增压器运行的位置中。在此,新鲜气体质量流38完全被导引绕过升压器26并且升压器26被关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该位置在内燃机的这样的运行阶段中是有利的,在其中存在高的废气质量流量或高的新鲜气体质量流量。在此,废气涡轮增压器具有足够的功率,以利用压缩机20在增压空气段22中产生期望的增压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高的新鲜气体质量流量38,升压器26将是较大的障碍并且将表现具有相应的增压压力损失的不期望的流动阻力。升压器26的出口36被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尽可能流体密封地封闭。
在图8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其实际功能中位于用于内燃机的节流或完全关断的位置中。通过增压空气段22的导引流体的路径在升压器26下游被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部分地或者基本上完全封锁或尽可能流体密封地封闭。
可选地,附加地存在封闭机构,其在根据图4或图7的升压器26关断的情况中封闭升压器26的出口36(在根据图1和图3至5的第一实施形式中)或封闭升压器26的入口34(在根据图2和图6至8的第二实施形式中)。
在构造为可围绕轴线摆动的活门的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中,对于根据图3或根据图6、7和8的状态设置有止挡,以建立尽可能高的流体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在图9中示出的实施形式通过新鲜气体供应系统被供应有受调节的量的由废气和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对此,通过空气滤清器21来抽吸环境空气,其被与从发动机组10回引的来自低压废气再循环通道48的废气流混合。该新鲜气体通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20到达增压空气段22中,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布置到增压空气段22中,新鲜气体通过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受调节地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40被输送给发动机组10。来自发动机组10的废气接着通过废气管路42到达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8,其可通过旁通管路(Umgehungsleitung)44(在其中布置有废气门阀46)被绕过。在涡轮18之后,废气通过未示出的废气后处理装置流到环境中或者流到低压废气再循环通道48(在其中布置有废气冷却器50和废气再循环阀52)中。
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上游从增压空气段22分支出旁路通道54,电气驱动的压缩机(“升压器”)26被集成到其中。旁路通道54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区域中通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相应地,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打开而升压器26关断时新鲜气体流过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因为那么升压器26的流动阻力高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流动阻力。在此,被输送给发动机组10的新鲜气体质量流的调节可通过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不同的“打开”位置实现。
在内燃机的负载要求短期强烈提高的情况下,出现该问题,即废气涡轮增压器才能延迟地提供相应的增压压力,因为为此首先相应提高的废气质量流量须流过涡轮18。在内燃机的这样的运行状态中设置成使升压器26运行而同时使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运动到(第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旁路通道54的出口上游封闭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从而基本上所有新鲜气体还被引导通过升压器26并且在此附加地被压缩。由此,短期地给发动机组10提供所需的增压压力。
此外,在涡轮18上游从废气线路中分支出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56,在其中布置有废气冷却器58以及用于调节再循环的废气量的废气再循环阀60。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56以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下游很短的距离通到增压空气段22中。尤其在内燃机以较低或中等负载运行时,通过调整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可提高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上的压降,从而由于在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56的通入部的区域中进一步减小的(负)压可将提高的废气流回引至发动机组10。
在图10中示出了集成了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升压器26和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组件。升压器26的流动壳体62(在其中布置有不可见的压缩机轮)与构造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壳体78构造成一体。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旁路通道区段64将流动壳体62的容纳压缩机轮的压缩机腔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连接。在此,该旁路通道区段表示旁路通道54的与压缩机腔相切地布置的出口,其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区域中通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
附加地,促动器壳体66(电动机68集成到其中且其通过盖70借助于螺栓72来封闭)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壳体78且因此也与流动壳体62构造成一体。通过插接连接器124,电动机68可被供应以电流。促动器壳体66与电动机68、在电动机68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之间不可见的传动机构和盖70一起构造用于翻摆轴76所用的旋转驱动器的电气促动器74,翻摆轴76中央地或径向地穿过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壳体78并且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抗扭地固定在翻摆轴76处。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如此将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分成置于下游的侧80和置于上游的侧82。通过电动机68可使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旋转到不同位置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被翻摆轴76分成两个半部110、112。
升压器26的入口接管86的法兰84位于相对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壳体78的法兰88的平面仅略微倾斜的平面中,从而提供从一侧的可接近性,这可简化组件的装配。从法兰84出发,入口接管86轻微弯曲,使得新鲜气体大约轴向地流入升压器26的压缩器腔中。
同样仅略微倾斜于促动器74的盖70的固定面地在流动壳体62处在与入口接管86相对的侧面处构造有法兰90,在其处固定有流动壳体62的壳体件92,在壳体件92中布置有不可见的驱动压缩机轮的电动机,其驱动不可见的轴,压缩机轮抗扭地固定在该轴处。促动器74的电动机68、升压器26的电动机以及属于此的壳体件66、92的装配如此也可从相同的方向实现。
流动壳体62与用于容纳升压器26的电动机的壳体件92共同形成压缩机壳体94,在其中为了保护电动机78免于过热此外构造有冷却剂通道96,其通过冷却剂入口接管98被供应以冷却剂,冷却剂又通过冷却剂出口接管100流出。
这样的冷却还设置用于促动器壳体66,对此其构造冷却剂通道102,其保护电气促动器74免于过热。在此,在促动器壳体66处还构造有冷却剂入口接管104和冷却剂出口接管106。冷却剂通道96、102可集成到冷却循环中并且对此尤其与增压空气冷却器40的冷却剂管路108相连接(见图9)。
在图11a至11c中示出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的不同位置。
在图11a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位于尽可能大地打开的位置中,其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位置。那么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置于下游的侧80与置于上游的侧82之间存在导引流体的连接。当升压器不运行时,借助于促动器74来操控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这样的第三位置。由于升压器26的然后静止的压缩机轮,在旁路通道54中的流动阻力明显高于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从而新鲜气体基本上通过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到达发动机组10。通过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摆动(然而不使其运动到在图11b和11c中示出的关闭位置中),可来调节到达发动机组10的新鲜气体质量流并且同时增大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下游通到增压空气段22中的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56中的压降,从而可将更高的废气份额回引至发动机组10。
在图11b中示出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在封闭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第一位置中。在该第一位置中,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基本上被完全封闭,从而在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置于下游的侧80与置于上游的侧82之间的直接的导引流体的连接被中断、然而在此通过旁路通道54来提供。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第一半部110在该第一位置中在旁路通道区段64的出口116上游贴靠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内壁114。此外,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第一半部110关于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第二半部112位于上游。在该第一位置中由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所展开的翻摆面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中心纵轴线118包围的角度比旁路通道区段64的中心纵轴线120与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中心纵轴线118包围的角度小大约5°。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因此从旁路通道区段64向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方向倾斜地伸延并且延长了旁路通道区段64的在径向上在外的壁区段122。
当由于短期强烈提升的内燃机的负载要求使升压器26运行并且应通过升压器26来补偿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延迟的增压压力建立时,调整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第一位置。在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该位置中,通过升压器26的转速可实现输送给发动机组10的新鲜气体质量流的调节。
如果调整了内燃机的发动机的运行,使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运动到在图11c中示出的封闭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第二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以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的第二半部112贴靠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内壁114、然而这次在旁路通道区段64下游。因此,新鲜气体既不能直接通过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也不能通过旁路通道54流动直至发动机组10。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停止之后发动机由于无意地点火而再运转。
因此,通过内燃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借助于唯一的空气调节/关断活门24实现了在已知的发动机中设置的多个节流活门的不同功能。其用作用于新鲜气体调节和在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56中的压降调节的调节阀、用作用于在需要时将集成升压器26的旁路通道54集成到增压空气段22中的转换并且作为关断活门防止内燃机的发动机的再运转。因此,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一种内燃机,其具有数量减少的构件,由此制造耗费和装配耗费减少。
附图标记清单
10 发动机组
12 工作缸
14 新鲜气体线路
16 废气线路
18 涡轮
20 压缩机
21 空气滤清器
22 增压空气段
23 废气后处理装置
24 空气调节/关断活门
25 新鲜空气线路14的收集管
26 机械驱动的压缩机/升压器
27 废气线路16的排气歧管
28 增压空气段22的来自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20的区段
30 增压空气段22的通向内燃机的缸体12的区段
32 增压空气延伸区段
34 升压器26的入口
36 升压器26的出口
38 新鲜气体质量流
40 增压空气冷却器
42 废气管路
44 旁通管路
46 废气门阀
48 低压废气再循环通道
50 废气冷却器
52 废气再循环阀
54 旁路通道
56 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
58 废气冷却器
60 废气再循环阀
62 升压器的流动壳体
64 旁路通道区段
66 促动器壳体
68 电动机
70 盖
72 螺栓
74 促动器
76 翻摆轴
78 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壳体
80 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置于下游的侧
82 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置于上游的侧
84 法兰
86 入口接管
88 法兰
90 法兰
92 流动壳体的壳体件
94 压缩机壳体
96 冷却剂通道
98 冷却剂入口接管
100 冷却剂出口接管
102 冷却剂通道
104 冷却剂入口接管
106 冷却剂出口接管
108 冷却剂管路
110 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第一半部
112 空气调节/关断活门的第二半部
114 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内壁
116 旁路通道区段的出口
118 增压空气延伸区段的中心纵轴线
120 旁路通道区段的中心纵轴线
122 壁区段
124 插接连接器。
Claims (16)
1.一种具有用于将新鲜气体(38)输送到内燃机的工作缸(12)处的新鲜气体线路(14)的内燃机,其中,在所述新鲜气体线路(14)的增压空气段(22)中布置有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空气段(22)中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布置成使得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的位置在所述增压空气段(22)中的气体质量流完全地或部分地经由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或者绕过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鲜气体线路(14)中在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上游布置有增压装置的压缩机(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是废气涡轮增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布置和构造成使得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在集成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的旁路通道(54)的入口(34)与出口(36)之间平行于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的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布置和构造成使得其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集成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的旁路通道(54)的出口(3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布置和构造成使得其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集成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的旁路通道(54)的入口(34)。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集成到绕开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旁路通道(54)中,并且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能够运动到
- 封闭在所述旁路通道(54)的出口(36)上游且在所述旁路通道(54)的入口(34)下游的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第一位置中,以及
- 封闭在所述旁路通道(54)的出口(36)下游或在所述旁路通道(54)的入口(34)上游的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第二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能够运动到至少部分地开启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第三位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下游高压废气再循环通道(56)通到所述增压空气段(2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在其第一位置中布置在形成流动壳体(62)的出口的、弯曲地伸延的旁路通道区段(64)的在径向上在外的、限制所述旁路通道(54)中的流动的壁区段(122)的延长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通道区段(64)倾斜于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中心纵轴线(118)通到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关于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中心纵轴线(118)倾斜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与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中心纵轴线(118)之间的角度比在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中心纵轴线(118)与旁路通道区段(64)的中心纵轴线(120)之间的角度小直至10°。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通到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中的旁路通道区段(64)的壳体与所述增压空气延伸区段(32)的壳体(78)以及所述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的流动壳体(62)一件式地来构造。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能够通过电动的促动器(74)操纵。
16.一种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7-8以及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方法,其中,在机械驱动的压缩机(26)接通时为了附加地压缩气体质量流使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运动到第一位置中而在内燃机的发动机关断时使所述空气调节和/或关断活门(24)运动到第二位置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3002530.3 | 2013-02-13 | ||
DE102013002530 | 2013-02-13 | ||
PCT/EP2014/051679 WO2014124807A1 (de) | 2013-02-13 | 2014-01-29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boost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8925A CN104968925A (zh) | 2015-10-07 |
CN104968925B true CN104968925B (zh) | 2017-11-10 |
Family
ID=50030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8790.6A Active CN104968925B (zh) | 2013-02-13 | 2014-01-29 | 具有升压器的内燃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31551B2 (zh) |
EP (2) | EP2956657B1 (zh) |
KR (1) | KR101695581B1 (zh) |
CN (1) | CN104968925B (zh) |
DE (1) | DE102014201549A1 (zh) |
WO (1) | WO20141248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5216126A1 (de) | 2015-08-24 | 2017-03-02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DE102016203193A1 (de) * | 2016-02-29 | 2017-08-31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KR101807059B1 (ko) | 2016-09-09 | 2017-12-08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마일드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엔진의 디젤링 방지 방법 및 장치 |
JP6579085B2 (ja) * | 2016-11-15 | 2019-09-25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電動過給機 |
CN106677888A (zh) * | 2017-02-07 | 2017-05-17 | 合肥恒信汽车发动机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旁通阀的发动机电动增压器结构 |
DE102017207878A1 (de) * | 2017-05-10 | 2018-11-15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Aufladeeinrichtung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Aufladeeinrichtung |
DE102017118455A1 (de) | 2017-08-14 | 2019-02-14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Abgasnachbehandlungssystem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und Verfahren zur Abgasnachbehandlung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
IT201700119992A1 (it) * | 2017-10-23 | 2019-04-23 | Prinoth Spa | Veicolo cingola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piste da sci |
DE102018215075A1 (de) * | 2018-09-05 | 2020-03-05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Ladeluftkühler |
DE102019107236A1 (de) * | 2019-03-21 | 2020-09-24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Abgasnachbehandlungssystem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und Verfahren zur Abgasnachbehandlung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
DE102019208717A1 (de) * | 2019-06-14 | 2020-12-1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dichteranordnung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mit einem im Bereich des Ladelufteintritts eines Ladeluftkühlers angeordneten Absperrorgan für einen Ladeluftstro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1542A1 (ja) * | 2006-02-08 | 2007-08-16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型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
CN101382082A (zh) * | 2007-09-06 | 2009-03-11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系统的空气流量平衡 |
CN101749121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进气量控制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943203C (de) * | 1942-11-26 | 1956-05-17 | Fried Krupp Germaniawerft Ag | Mit Aufladung arbeitende Viertakt-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
DE2823255C2 (de) | 1978-05-27 | 1986-07-17 |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Aufladung einer abgasturbogeladenen Brennkraftmaschine |
DE3227459A1 (de) * | 1982-07-22 | 1984-01-26 | Wankel Gmbh, 1000 Berlin | Anordnung zum auflad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GB2186023A (en) * | 1986-01-30 | 1987-08-05 | Fleming Thermodynamics Ltd |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
JPH0614035Y2 (ja) * | 1988-09-19 | 1994-04-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複合過給装置 |
DE4210070C2 (de) | 1992-03-27 | 1996-10-17 | Daimler Benz Ag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kombinierter Aufladung |
SE510838C2 (sv) | 1996-02-05 | 1999-06-28 | Volvo Ab | Överladdad förbränningsmotor |
DE19754353C2 (de) * | 1997-12-08 | 2003-04-17 | Man B & W Diesel Ag | Gasmotor |
DE10158535A1 (de) * | 2001-11-29 | 2003-06-12 | Daimler Chrysler Ag | Steu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mechanischen Lader |
DE10164791A1 (de) | 2001-11-30 | 2003-07-17 | Audi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oraktivierung mindestens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eines Fahrzeugs |
DE10159801A1 (de) | 2001-12-05 | 2003-04-10 | Audi Ag | Verbrennungsmoto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
DE10202146B4 (de) | 2002-01-21 | 2005-12-2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s elektrisch angetriebenen Verdichters |
DE102005004122A1 (de) * | 2005-01-28 | 2006-08-03 | Volkswagen Ag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Doppelaufladung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ieser |
JP2006258094A (ja) | 2005-02-18 | 2006-09-28 | Denso Corp | 内燃機関の過給装置 |
GB0601315D0 (en) | 2006-01-23 | 2006-03-01 | Ricardo Uk Ltd | Supercharged diesel engines |
US20070261394A1 (en) * | 2006-05-11 | 2007-11-15 | Mandrusiak Gary D | Fluid extraction arrangement for engine air induction system |
DE102007039209A1 (de) | 2007-08-20 | 2009-02-26 | Volkswagen Ag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US8365528B2 (en) * | 2009-01-06 | 2013-02-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gine valve duration control for improved scavenging |
US20110100325A1 (en) | 2009-11-02 | 2011-05-05 |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 Three-way throttle valve |
DE102010004657B4 (de) | 2010-01-14 | 2012-03-22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Frischgasversor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brennung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Frischgasversorgungsvorrichtung |
DE102010007601A1 (de) * | 2010-02-11 | 2011-08-11 | MTU Friedrichshafen GmbH, 88045 | Aufgeladene Brennkraftmaschine |
DE102010023188A1 (de) * | 2010-06-09 | 2011-12-15 | D. Brown Traktoren Gmbh | Lader für Verbrennungsmotoren |
WO2012016125A2 (en) * | 2010-07-30 | 2012-02-02 | Cabot Corporation | Polymeric pig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DE102012009288A1 (de) * | 2011-05-19 | 2012-11-22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
2014
- 2014-01-29 EP EP14701999.6A patent/EP2956657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1-29 WO PCT/EP2014/051679 patent/WO2014124807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1-29 KR KR1020157024722A patent/KR10169558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1-29 EP EP16190545.0A patent/EP3141735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1-29 CN CN201480008790.6A patent/CN10496892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1-29 DE DE102014201549.9A patent/DE10201420154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
- 2015-08-12 US US14/824,196 patent/US963155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1542A1 (ja) * | 2006-02-08 | 2007-08-16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型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
CN101382082A (zh) * | 2007-09-06 | 2009-03-11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系统的空气流量平衡 |
CN101749121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进气量控制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56657B1 (de) | 2016-11-09 |
EP3141735B1 (de) | 2020-06-17 |
US9631551B2 (en) | 2017-04-25 |
KR101695581B1 (ko) | 2017-01-11 |
DE102014201549A1 (de) | 2014-08-14 |
KR20150119130A (ko) | 2015-10-23 |
WO2014124807A1 (de) | 2014-08-21 |
CN104968925A (zh) | 2015-10-07 |
US20150345374A1 (en) | 2015-12-03 |
EP3141735A1 (de) | 2017-03-15 |
EP2956657A1 (de) | 2015-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8925B (zh) | 具有升压器的内燃机 | |
US8393315B2 (en) | Crank case ventilator | |
US9677461B2 (en) | Vacuum-actuated wastegate | |
KR101738262B1 (ko) | 자동차 내연 기관의 공기 안내 시스템의 장치 | |
GB2352272A (en) | Forc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 for i.c. engines | |
CN109563766A (zh) | 用于控制在增压内燃机的进气处空气和废气的组合喷射的装置和方法 | |
US9732668B2 (en) | Discharge valve and associated device | |
WO2007098133A1 (en) | Turbocharger compressor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throttle valve and recirculation-bypass system | |
CN101994605B (zh) | 使用用于egr的补充压缩机的系统 | |
US20180142610A1 (en) | Improve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air fed into the intake of a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using such a device | |
CN105317536A (zh) | 用于燃烧发动机的增压装置、燃烧发动机及其运行方法 | |
US20140138562A1 (en) | Vacuum-actuated wastegate | |
CN109415987A (zh) | 用于控制在增压内燃机进气口处的空气和废气的喷射的装置和方法 | |
US20130309106A1 (en) | Turbocharger | |
JP2017125431A (ja) | 二段過給システム | |
KR101566133B1 (ko) | 내연 엔진 및 내연 엔진을 작동하는 방법 | |
WO2009046292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ir flow control in a turbocharger | |
CN111164286B (zh) | 用于机动车的内燃机和具有这种内燃机的机动车 | |
US20130199176A1 (en) | Exhaust gas throttle valve | |
FI124513B (en) | A wastegate port arrangement for a turbocharger unit including a valve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gas flow of a turbocharged piston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as flowing past the turbine portion of the turbocharger unit | |
US10890142B2 (en) |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fluid fed to the intake of a supercharged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equipped with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using same | |
KR102437227B1 (ko) | 엔진의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시스템 | |
JP5957920B2 (ja) | 内燃機関、及び内燃機関の過給方法 | |
US20180023455A1 (en) | Multi-stage exhaust turbocharger system | |
JP2010281302A (ja) | ターボ過給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