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299A - 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70299A CN104870299A CN201480003477.3A CN201480003477A CN104870299A CN 104870299 A CN104870299 A CN 104870299A CN 201480003477 A CN201480003477 A CN 201480003477A CN 104870299 A CN104870299 A CN 1048702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contact
- contact body
- sliding part
- rotation
- side st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6—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for a door switch, a limit switch, a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车身的任意一侧安装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具备:旋转构件(1),其能够随着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的旋转而旋转;可动接点体(2),其在一端部具有第一滑动部(2a),在另一端部具有第二滑动部(2b),并且随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以及第一固定接点体(3)和第二固定接点体(4),可动接点体(2)的第一滑动部(2a)以及第二滑动部(2b)分别在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3)和第二固定接点体(4)滑动,并且第一固定接点体(3)和第二固定接点体(4)设置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且配置在同一圆周上,从沿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轴的一个方向观察时,在第一安装状态下,可动接点体(2)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2a)位于与第一间隙(5)对应的位置且第二滑动部(2b)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接触的位置,在第二安装状态下,可动接点体2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2a)位于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且第二滑动部(2b)位于与第二间隙(6)对应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置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对支承机动二轮车等二轮车的侧支架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机动二轮车等二轮车中设置有在停车时将车身支承为立起状态的侧支架。这样的侧支架在立起位置以立起状态支承二轮车,并且在收纳位置以不与地面接触的姿势被收纳。
当二轮车在侧支架处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行驶时,侧支架妨碍到行驶,所以为了避免侧支架在保持处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行驶,而发出侧支架处于立起位置的警告、以不启动发动机的方式进行控制等。为了进行这样的控制,以往提出有对侧支架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装置。
作为现有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以下,使用图13和图14,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900除了壳体901之外,还具备:转子902,其固定于侧支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壳体901;以及接点构造,其具有固定于转子902的可动接点903和固定于壳体901的固定接点904,且设置于壳体901内。
如图14所示,固定接点904被间隙905在延伸方向上分割为至少两个带状端子904a、904b,固定于转子902的可动接点903是否根据转子902的转动角度、即侧支架的转动角度而使这两个带状端子904a、904b导通(短路),由此能够检测该转动角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419601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侧支架向二轮车辆安装的情况下,存在相对于车身的行进方向而向左侧安装的情况和向右侧安装的情况,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也需要与安装侧支架的方向匹配地安装。
然而,由于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中未考虑上述情况,所以存在需要准备与相对于行进方向而向左侧安装的情况以及向右侧安装的情况分别对应的位置检测装置这样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车身的任意一侧安装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构件,其能够随着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而旋转;可动接点体,其一端部具有第一滑动部,另一端部具有第二滑动部,该可动接点体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以及第一固定接点体和第二固定接点体,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所述第一滑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在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和第二固定接点体滑动,该第一固定接点体与第二固定接点体设置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该第一固定接点体和第二固定接点体配置在同一圆周上,从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在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在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所述第一安装状态向另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所述第二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所述第二安装状态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
根据上述,在本发明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中,从沿着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一个方向观察,在安装到作为第一安装状态的车辆的左侧的情况下,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位于与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二滑动部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在作为从该安装位置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的侧支架的立起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所以第一固定接点和第二固定接点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在成为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的收纳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所以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之间成为导通状态。另外,在安装到作为第二安装状态的车辆的右侧的情况下,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并且第二滑动部位于与第二间隙对应的位置。在作为从该安装位置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的收纳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所以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之间成为导通状态。在作为从该安装位置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的立起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所以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因此,无论是安装到作为第一安装状态的车辆的左侧的情况或安装到作为第二安装状态的车辆的右侧的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都能够随着可动接点体的旋转而切换第一固定接点体与第二固定接点体之间的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因此,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车身的任意一侧安装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收纳所述可动接点体、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的筐体,在所述筐体中设置有对所述旋转构件指示所述第一安装状态的第一指示部和对所述旋转构件指示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第二指示部。
根据上述,在筐体上设置有对旋转构件指示第一安装状态的第一指示部和对旋转构件指示第二安装状态的第二指示部。因此,通过与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状态对应地将旋转构件设在与第一指示部或第二指示部对应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可动接点体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当将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设为θ时,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的第一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α被设定为:大于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θ,所述可动接点体的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中心角γ被设定为:大于将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θ加上所述第一间隙的中心角δ1或所述第二间隙的中心角δ2中较大的一方而得到的角度,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的第二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β被设定为:大于将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中心角γ与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θ相加而得到的角度,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的第一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α、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的第二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β、第一间隙的中心角δ1、以及第二间隙的中心角δ2的合计角度为360度。
根据上述,相对于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θ设定可动接点体、第一固定接点体以及第二固定接点体各自的角度。由此,无论向车身的哪一侧安装,都能够设定为可随着可动接点体的旋转而切换第一固定接点体与第二固定接点体之间的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构成为,从沿着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一个方向观察,在第一安装状态下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位于与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二滑动部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在第二安装状态下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并且第二滑动部位于与第二间隙对应的位置。并且构成为,在从第一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第一安装状态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第二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第二安装状态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因此,无论向车辆的哪一侧安装,都能够随着可动接点体的旋转而切换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之间的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所以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车身的任意一侧安装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和侧支架的安装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和侧支架的安装构造例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和侧支架的安装构造的图。
图4是从筐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旋转构件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说明筐体、第一固定接点体以及第二固定接点体的形成状态的部件图。
图7是表示旋转构件和可动接点体的组装状态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组装图。
图9是表示可动接点体与第一固定接点体及第二固定接点体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动作的图,并且是表示可动接点体与第一固定接点体及第二固定接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动作的图,并且是表示可动接点体与第一固定接点体及第二固定接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是说明侧支架相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安装位置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现有技术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接点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和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0、51的安装例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和侧支架的安装构造例的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和侧支架的安装构造的图。图4是从筐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旋转构件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说明筐体和第一固定接点体及第二固定接点体的形成状态的部件图。图7是表示旋转构件和可动接点体的组装状态的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组装图,并且图8(a)是外观的俯视图,图8(b)是表示图8(a)所示的A-A剖面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可动接点体与第一固定接点体及第二固定接点体的中心角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动作的图,并且是表示安装在车辆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可动接点体与第一固定接点体及第二固定接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动作的图,并且是表示安装在车辆的右侧的情况下的可动接点体与第一固定接点体及第二固定接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2是说明侧支架相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安装位置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与侧支架50或51一起安装在二轮车辆的车身侧部的下方。图1(a)示出作为第一安装状态的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而安装在左侧的例子。图1(b)示出作为第二安装状态的安装在车辆的右侧的例子。
图2示出图1(a)所示的安装在车辆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安装构造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与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0一起安装在板状的托架60上。如图2所示,侧支架50被安装成,能够将固定螺栓70作为支承轴而在从立起位置到收纳位置的旋转角度θ之间相对于托架60旋转。
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安装构造例的图。如图3所示,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被安装成:以使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靠近与第一指示部7h对应的位置的方式使旋转构件1旋转到与第一指示部7h对应的位置,使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与在侧支架50上设置的卡合用孔50a卡合,并且通过安装用螺栓80安装于在固定螺栓70的头部70a上设置的阴螺纹孔70b。
另外,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筐体7与侧支架50的旋转无关地相对于车身相对固定。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使从托架60突出设置的转轴60a穿过在筐体7上设置的凸缘部7d并进行卡合,从而限制筐体7相对于托架60进行旋转。通过这样安装,旋转构件1随着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0的旋转而以安装用螺栓80(固定螺栓70)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接着,使用图4至图6对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由旋转构件1、可动接点体2、第一固定接点体3、第二固定接点体4以及筐体7构成。此外,还具备弹性构件8、第一防护构件9、第二防护构件10以及连接构件11。
筐体7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筐体7具有:由底部7a和大致圆筒形状的侧壁部7b构成的收纳部7c、在收纳部7c的外侧设置的凸缘部7d、以及连接保持部7e。此外,在筐体7的底部7a设置有供第一防护构件9和安装用螺栓80插入的筐体开口部7f。
如图6(a)所示,在筐体7的底部7a的外侧设置有在向车辆的左侧安装时表示旋转构件1的基准位置的第一指示部7h、以及在向车辆的右侧安装时表示旋转构件1的基准位置的第二指示部7i。
第一固定接点体3使用金属等导电性构件而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接点体3具有:板状且弧状的第一固定接点3a、第一端子部3b、以及将第一固定接点3a与第一端子部3b连接起来的第一连接部3c。
第二固定接点体4使用金属等导电性构件而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固定接点体4具有:板状且直径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大致相同的弧状的第二固定接点4a、第二端子部4b、以及将第二固定接点4a与第二端子部4b连接起来的第二连接部4c。
可动接点体2使用金属等导电性构件而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可动接点体2呈直径与第一固定接点3a以及第二固定接点4a大致相同的弧状,并在一端部具有第一滑动部2a,在另一端部具有第二滑动部2b。另外,在第一滑动部2a以及第二滑动部2b之间,在与设置有滑动部的面对置的面上设置有突起部2c。
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构件8使用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材料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弹簧。
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构件1具有:具有圆筒形状的基部1a、从基部1a呈圆筒形状度突出且具有开口部1b的轴部1c、从基部1a向与轴部1c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卡合部1d、以及沿着基部1a的外周而形成的外周部1e。旋转构件1的基部1a、轴部1c以及卡合部1d由金属制的构件一体形成,外周部1e由合成树脂材料沿着基部1a的外周一体形成。另外,外周部1e具有对在可动接点体2上设置的突起部2c以及弹性构件8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f。
第一防护构件9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构件9具有:圆筒形状且以能够收纳于在筐体7上设置的筐体开口部7f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外周部9a、以及能够供旋转构件1的轴部1c穿过的第一插通部9b。
第二防护构件10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防护构件10具有:圆筒形状且能够收纳于在筐体7上设置的侧壁部7b的内侧的第二外周部10a、以及能够供旋转构件1的基部1a穿过的第二插通部10b。
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构件11具有:配线构件11a、用于将配线构件11a与筐体7的连接保持部7e卡合的被保持部11b、以及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端子部3b和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端子部4b连接的连接部11c。
接着,使用图6至图9对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端子部3b以及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端子部4b以能够与连接构件11的连接部11c连接的方式配置在筐体7的连接保持部7e的内侧。
如图6(b)所示,在筐体7中,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一体成形,并且在底部7a的内面且同一圆周上,第一固定接点3a以及第二固定接点4a露出。另外,在第一固定接点3a与第二固定接点4a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5和第二间隙6。
如图7所示,在旋转构件1的保持部1f中保持有弹性构件8,该弹性构件8用于在组装时将可动接点体2向第一固定接点体3以及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一侧施力(参照图8(b))。另外,保持部1f构成为,保持可动接点体2的突起部2c,并且使可动接点体2也随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
如图8(a)所示,连接构件11的被保持部11b与筐体7的连接保持部7e卡合。连接部11c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端子部3b以及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端子部4b连接,并且经由配线构件11a而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或警报装置等连接。
在筐体7的收纳部7c中,如图8(b)所示,在保持了可动接点体2和弹性构件8的状态下,在可动接点体2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以及第二固定接点体4对置的方向上收纳旋转构件1,并且使铆接部7g变形而将旋转构件1保持为能够旋转。
第一防护构件9将第一外周部9a插入到在筐体7上设置的筐体开口部7f,且以旋转构件1的轴部1c穿过第一插通部9b的状态被保持,并且固定于筐体7的筐体开口部7f,以避免异物等从底部7a侧侵入到筐体7的内部。
第二防护构件10将第二外周部10a插入到筐体7的侧壁部7b,且以旋转构件1的基部1a穿过第二插通部10b的状态被保持,并且固定于筐体7的侧壁部7b,以避免异物等从筐体7的收纳部7c侧侵入到内部。
接着,使用图9,对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设置于可动接点体2的第一滑动部2a、在另一端部设置的第二滑动部2b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当将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0或51的旋转角度设为图2所示的θ(°)时,图9所示的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的中心角α(°)被设定为:大于侧支架50或51的旋转角度θ(°)。另外,可动接点体2的第一滑动部2a与第二滑动部2b的中心角γ(°)被设定为:大于将侧支架50或51的旋转角度θ(°)加上第一间隙5的中心角δ1(°)或第二间隙6的中心角δ2(°)中较大的一方而得到的角度。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的中心角β(°)被设定为:大于可动接点体2的中心角γ(°)和侧支架50的旋转角度θ(°)相加而得到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的中心角α(°)、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的中心角β(°)、第一间隙5的中心角δ1(°)、以及第二间隙6的中心角δ2(°)的合计是360(°)。
接着,使用图10至图12对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在将作为被检测构件侧支架50以及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安装到车辆的左侧时的动作的图,图11是表示在将侧支架51以及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安装到车辆的右侧时的动作的图。图10和图11是沿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轴从筐体7的底部侧观察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而得到的透视图,其示出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设置于可动接点体2的一端部的第一滑动部2a、以及设置于另一端部的第二滑动部2b之间的关系。
首先,图10(a)示出当侧支架50在立起位置和收纳位置的中途将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0的向车辆的左侧安装时,处于成为旋转构件1的基准位置的位置的状态。另外,图10(b)示出侧支架50处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状态,图10(c)示出侧支架50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状态。
如图10(a)所示,在车辆的左侧安装侧支架50以及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情况下,当侧支架50在立起位置和收纳位置的中途的位置将侧支架50向车辆的左侧安装时,与成为旋转构件1的基准位置的位置匹配地进行安装。
如图12(a)所示,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安装:当旋转构件1处于左侧安装的基准位置时,在表示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所处位置的第一指示部7h的位置,使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与侧支架50卡合。
如图10(a)所示,在进行了这样的安装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配置:可动接点体2的第一滑动部2a位于与第一间隙5对应的位置,第二滑动部2b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4a接触的位置。
当侧支架50从图10(a)所示的在车辆的左侧安装侧支架50的基准位置绕顺时针旋转而到达立起位置的情况下,旋转构件1也随着侧支架50的旋转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可动接点体2也随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如图10(b)所示,第一滑动部2a和第二滑动部2b都成为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接触的状态。因此,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
此外,相反地,在侧支架50绕逆时针旋转而到达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旋转构件1也随着侧支架50的旋转而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可动接点体2也随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如图10(c)所示,第一滑动部2a成为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接触的状态,并且第二滑动部2b成为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接触的状态。因此,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成为导通状态。
如以上那样,在车辆的左侧安装了侧支架50和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情况下,能够在侧支架50的立起位置和收纳位置切换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的非导通状态和导通状态。因此,能够进行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0的位置检测动作。
接着,图11(a)示出当侧支架51在立起位置和收纳位置的中途将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1向车辆的右侧安装时,处于成为旋转构件1的基准位置的位置的状态。另外,图11(b)示出侧支架51处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状态,图11(c)示出侧支架51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状态。
如图11(a)所示,在车辆的右侧安装侧支架51以及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情况下,当侧支架51处于立起位置和收纳位置的中途的位置将侧支架51向车辆的左侧安装时,与成为旋转构件1的基准位置的位置匹配地进行安装。
如图12(b)所示,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安装:当旋转构件1处于右侧安装的基准位置时,以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靠近与第二指示部7i对应的位置的方式使旋转构件1旋转到与第二指示部7i对应的位置,在表示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所处的位置的第二指示部7i的位置,使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与设置于侧支架51的卡合用孔51a卡合。
如图11(a)所示,在进行了这样的安装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配置:可动接点体2的第一滑动部2a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接触的位置,且第二滑动部2b位于与第二间隙6对应的位置。
当侧支架51从图11(a)所示的在车辆的右侧安装侧支架51的基准位置绕顺时针旋转而到达收纳状态的情况下,旋转构件1也随着侧支架51的旋转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可动接点体2也随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如图11(c)所示,第一滑动部2a成为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接触的状态,并且第二滑动部2b成为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接触的状态。因此,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成为导通状态。
此外,相反地,在侧支架51绕逆时针旋转而到达立起位置的情况下,旋转构件1也随着侧支架51的旋转而绕逆时针进行旋转。可动接点体2也随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如图11(b)所示,第一滑动部2a和第二滑动部2b都成为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接触的状态。因此,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
如以上那样,在车辆的右侧安装了侧支架51以及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侧支架51的立起位置和收纳位置切换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的非导通状态和导通状态。因此,能够进行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51的位置检测动作。
另外,无论是在车辆的左侧安装的情况和右侧安装的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在立起位置都为非导通状态,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在收纳位置都为导通状态。因此,不对使用了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警报装置、控制装置的处理进行改变就能够与向左右的任意一侧的安装对应。
以下,对通过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构成为,从沿着旋转构件1的旋转轴的一个方向观察,在第一(车辆的左侧)安装状态下,可动接点体2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2a位于与第一间隙5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二滑动部2b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接触的位置,在第二(车辆的右侧)安装状态下,可动接点体2被配置为,第一滑动部2a位于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接触的位置,并且第二滑动部2b位于与第二间隙6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从第一(车辆的左侧)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绕顺时针)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立起位置),第一滑动部2a以及第二滑动部2b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接触,在向另一个旋转方向(绕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收纳位置),第一滑动部2a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接触,并且第二滑动部2b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接触,在从第二(车辆的右侧)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绕顺时针)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收纳位置),第一滑动部2a与第一固定接点体3接触,并且第二滑动部2b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接触,在向另一个旋转方向(绕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立起位置),第一滑动部2a以及第二滑动部2b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接触。
因此,无论向车辆的左右哪一侧安装,可动接点体2都随着作为被检测构件的侧支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由此能够在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的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之间切换,所以能够检测侧支架的位置。
另外,在筐体7上设置对旋转构件1指示第一安装状态的第一指示部7h和指示第二安装状态的第二指示部7i。
因此,通过与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安装状态对应地将旋转构件1的卡合部1d设在与第一指示部7h或第二指示部7i对应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可动接点体2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100,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车身的任意一侧安装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如以上那样,具体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而进行实施。例如能够通过如下那样变形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变形例>
(1)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固定接点体3的第一固定接点3a和第二固定接点体4的第二固定接点4a为圆环状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配置成圆筒状而构成。
(2)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立起位置、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并且在收纳位置、第一固定接点体3与第二固定接点体4之间成为导通状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在立起位置成为导通状态,在收纳位置成为非导通状态。
(3)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对第一间隙5以及第二间隙6的宽度进行特别说明,但也能够通过将第一间隙5以及第二间隙6的宽度设成比可动接点体2的第一滑动部2a以及第二滑动部2b的滑动方向上的宽度大的间隙,来设置盲区。另外,也能够构成为,通过将第一间隙5以及第二间隙6的宽度设成比可动接点体2的第一滑动部2a以及第二滑动部2b的宽度小的间隙而使盲区消失。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旋转构件
1a 基部
1b 开口部
1c 轴部
1d 卡合部
1e 外周部
1f 保持部
2 可动接点体
2a 第一滑动部
2b 第二滑动部
2c 突起部
3 第一固定接点体
3a 第一固定接点
3b 第一端子部
3c 第一连接部
4 第二固定接点体
4a 第二固定接点
4b 端子部
4c 连接部
5 第一间隙
6 第二间隙
7 筐体
7a 底部
7b 侧壁部
7c 收纳部
7d 凸缘部
7e 连接保持部
7f 筐体开口部
7g 铆接部
7h 第一指示部
7i 第二指示部
8 弹性构件
9 第一防护构件
9a 外周部
9b 第一插通部
10 第二防护构件
10a 外周部
10b 第二插通部
11 连接构件
11a 配线构件
11b 被保持部
11c 连接部
50 侧支架
50a 卡合用孔
51 侧支架
51a 卡合用孔
60 托架
60a 转轴
70 固定螺栓
70a 头部
70b 阴螺纹孔
80 安装用螺栓
100 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Claims (3)
1.一种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具备:
旋转构件,其能够随着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而旋转;
可动接点体,其在一端部具有第一滑动部,在另一端部具有第二滑动部,该可动接点体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动作;以及
第一固定接点体和第二固定接点体,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所述第一滑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在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和第二固定接点体滑动,该第一固定接点体与第二固定接点体设置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且该第一固定接点体和第二固定接点体配置在同一圆周上,
从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一个方向观察时,
在第一安装状态下,所述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
在第二安装状态下,所述可动接点体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位于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位置,
在从所述第一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所述第一安装状态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
在从所述第二安装状态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在从所述第二安装状态向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完成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收纳所述可动接点体、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的筐体,
在所述筐体上设置有对所述旋转构件指示所述第一安装状态的第一指示部和对所述旋转构件指示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第二指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设为θ时,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的第一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α被设定为:大于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θ,
所述可动接点体的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中心角γ被设定为:大于将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θ加上所述第一间隙的中心角δ1或所述第二间隙的中心角δ2中较大的一方而得到的角度,
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的第二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β被设定为:大于将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中心角γ与被检测构件的旋转角度θ相加而得到的角度,
所述第一固定接点体的第一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α、所述第二固定接点体的第二固定接点的中心角β、第一间隙的中心角δ1、以及第二间隙的中心角δ2的合计角度为360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02424 | 2013-01-10 | ||
JP2013-002424 | 2013-01-10 | ||
PCT/JP2014/050149 WO2014109332A1 (ja) | 2013-01-10 | 2014-01-08 |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70299A true CN104870299A (zh) | 2015-08-26 |
CN104870299B CN104870299B (zh) | 2017-06-16 |
Family
ID=5116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3477.3A Active CN104870299B (zh) | 2013-01-10 | 2014-01-08 | 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52429B2 (zh) |
CN (1) | CN104870299B (zh) |
WO (1) | WO201410933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7908A (zh) * | 2019-04-26 | 2021-11-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侧停车架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01346B2 (ja) * | 2014-12-09 | 2019-04-17 |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
JP6853151B2 (ja) * | 2017-09-26 | 2021-03-31 |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38497B1 (en) * | 2002-02-26 | 2005-01-19 | Asahi Denso Co., Ltd. |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for a side stand of a motorcycle |
JP2007196823A (ja) * | 2006-01-25 | 2007-08-09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
JP2007196820A (ja) * | 2006-01-25 | 2007-08-09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
CN101154525A (zh) * | 2006-09-26 | 2008-04-02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旋转开关 |
JP2012136209A (ja) * | 2010-12-27 | 2012-07-19 | Furuta Internationalite Inc | 自動二輪車用スタンド |
-
2014
- 2014-01-08 WO PCT/JP2014/050149 patent/WO201410933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1-08 CN CN201480003477.3A patent/CN10487029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1-08 JP JP2014556424A patent/JP595242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38497B1 (en) * | 2002-02-26 | 2005-01-19 | Asahi Denso Co., Ltd. |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for a side stand of a motorcycle |
JP2007196823A (ja) * | 2006-01-25 | 2007-08-09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
JP2007196820A (ja) * | 2006-01-25 | 2007-08-09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
CN101154525A (zh) * | 2006-09-26 | 2008-04-02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旋转开关 |
JP2012136209A (ja) * | 2010-12-27 | 2012-07-19 | Furuta Internationalite Inc | 自動二輪車用スタンド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7908A (zh) * | 2019-04-26 | 2021-11-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侧停车架结构 |
CN113727908B (zh) * | 2019-04-26 | 2023-07-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侧停车架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09332A1 (ja) | 2014-07-17 |
JPWO2014109332A1 (ja) | 2017-01-19 |
CN104870299B (zh) | 2017-06-16 |
JP5952429B2 (ja) | 2016-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58024B2 (en) |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 |
US7758363B2 (en) |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quipped with built-in steering angle sensor | |
CN101900526B (zh) | 旋转角度传感器 | |
CN107250586B (zh) | 用于滚动轴承的传感器装置和具有这种传感器装置的滚动轴承装置 | |
US10267692B2 (en) | Torque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a two part housing arrangement and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on the stator holder arranged in between | |
US9744822B2 (en) | Trailer coupling | |
US7445451B2 (en) |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quipped with built-in steering angle sensor | |
US8870577B2 (en) |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 |
CN101586940A (zh) | 旋转角检测装置 | |
JPH0156511B2 (zh) | ||
CN104870299A (zh) | 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 |
EP2555346B1 (en) |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 |
CN104067461A (zh) | 内置有传感器的旋转连接器 | |
CN105375222A (zh) | 旋转连接器装置 | |
CN102224402B (zh) | 转向系统中扭矩测量用的传感装置及相应的转向系统 | |
CN104114890A (zh) | 万向接头和叉 | |
JP5899412B2 (ja) |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 |
JP2013156184A (ja) |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 |
JPH1064646A (ja) | 車載用回転コネクタ | |
JP4956406B2 (ja) |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 |
JP2006288159A5 (zh) | ||
CN112186980A (zh) | 电路板、电机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
JP2014058251A (ja) | 電動キャスタ | |
JP2011210617A (ja) |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 |
WO2009062961A1 (en) | Clock spr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