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9371B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9371B CN104079371B CN201310103363.3A CN201310103363A CN104079371B CN 104079371 B CN104079371 B CN 104079371B CN 201310103363 A CN201310103363 A CN 201310103363A CN 104079371 B CN104079371 B CN 1040793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iving device
- message
- sequence number
- state variable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当收到报文时,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所述报文携带有与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序列号;若是,则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所述通信状态,以使所述通信状态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本发明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丢失,并缩减接入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属于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对一的简单通信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下的通信需求,所以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集群通信模式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协议在接收方和发送方维护对等的实体,对于非公共信令数据,采用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和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通过对等实体保证接收的报文能够按序递交上层。RLC对等实体保证维护一致的变量,使得发送方按序正确发送数据,接收方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排序,正确递交给上层协议。例如UM模式,发送方维护发送状态变量(VT(S)),接收方维护最大收到状态变量(VR(UH))和接收状态变量(VR(UR))。初始状态VT(S)、VR(UH)、VR(UR)均为0。RLC规定当从下层接收到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X的非确认模式数据(Unacknowledged Mode Data, UMD)的协议数据单元(UMD Protocol Data Unit,PDU)时,若VR(UR)<X<VR(UH)的UMD PDU在之前已被接收,或(VR(UH)-UM_Window_Size(UM接收窗口大小))≤X<VR(UR),则丢弃该接收到的UMD PDU,其中X为发送方的VT(S)值。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是建立在双方状态变量一致的情况下,若发送和接收方状态变量不一致时,则会出现异常而丢弃数据。
然而在集群通信过程中或其他实际应用场景中,均有可能出现接收端与发送端状态变量不一致的情况。以集群通信为例,当用户设备由原集群切换至新集群,或有新的用户加入集群中时,切换/新加入的用户难以与集群通信中其它设备保持状态变量一致,因而导致了不必要的数据丢弃,并增加了接入时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用于避免不必要的数据丢弃并缩减接入时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包括:
当收到报文时,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所述报文携带有与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序列号;
若是,则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所述通信状态,以使所述通信状态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收到报文时,判断接收端设备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所述报文携带有与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序列号;
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则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所述通信状态,以使所述通信状态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接收端设备,以及与所述接收端设备通信的发送端设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由于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报文时,若判断获知自身的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则根据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对自身的通信状态进行更新,以实现与发送端设备的快速同步,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状态不同步而导致的数据丢弃,缩减了接入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S101,当收到报文时,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所述报文携带有与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序列号;
步骤S102,若是,则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通信状态,以使所述通信状态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
在上述步骤中,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可以为网络中的任意设备,并且可采用任意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通信,例如UM或AM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不做限制。
具体地,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携带有与自身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SN,并在发送报文后对自身维护的发送状态变量进行更新。例如,发送端设备当前的VT(S)值为25,则此时发送的报文中携带的SN为25,并在完成报文发送后将VT(S)值加1,即VT(S)值为26,并在下一次发送报文时,将报文的SN设置为26。
当接收端设备接收到该报文时,解析出该报文所携带的SN,并判断自身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更为具体地,接收端设备例如通过识别预先设置的用于指示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或同步状态的状态标识符,或是通过识别自身的通信相关变量来判断是否为初始状态。例如,状态标识符占用1比特,0表示初始状态,1表示同步状态,则若接收端设备识别出当前的状态标识符为0,则判断获知自身为初始状态;再例如,在UM模式下,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维护的VR(UH)和VR(UR)是否均为0,若是,则判断获知自身的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
在接收端设备确定自身的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后,根据报文所携带的SN对自身的通信状态进行更新,以使通信状态与发送端设备同步,从而对于该报文以及后续接收到的来自发送端设备的报文均能够进行正常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由于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报文时,若判断获知自身的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则根据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对通信状态进行更新,以实现与发送端设备的快速同步,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状态不同步而导致的数据丢弃,缩减了接入时延。
此外,以集群通信为例,当接收端设备为延迟加入集群通信的新用户时,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但由于集群中其它设备为非初始状态,因此该新用户接收到的报文所携带的SN通常不为0,例如为15。在此场景下,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处理,由于报文落入丢弃窗口,即(VR(UH)-UM_Window_Size(UM接收窗口大小))≤X<VR(UR),接收端设备丢弃该接收到的报文,并对于后续接收到的报文继续进行丢弃,直至报文所携带的SN在到达最大值后重新循环至0时,接收端设备才能够将报文存放至缓存中,即在此之前,该新用户均无法正常收听集群中广播的信息。而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由于接收端设备能够在加入集群后接收到首个报文时,通过根据报文携带的SN对自身的状态进行自适应同步,从而与发送端设备完成快速的状态同步,极大地降低了初始接入时数据通信的时延,大幅提高了用户的感知,并且还有效节约了通信资源。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中,接收端设备根据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通信状态具体包括:
将状态标识符更新为同步状态,所述状态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或同步状态;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和接收状态变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和接收状态变量具体包括:
将所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
将所述接收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
例如,在UM模式下,若报文携带的SN为15,则接收端设备将自身的状态标识符更新为1,并将VR(UR)和VR(UH)均更新为16;类似地,在AM模式下,则接收端设备将自身的状态标识符更新为1,并将VR(R)和VR(H)均更新为16。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接收端设备接收报文;
步骤S202,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是否处于集群通信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203,若否则执行步骤S205;
通过该步骤能够灵活控制接收端设备是否启用与发送端设备的自适应同步机制,例如仅对集群通信启用。
步骤S203,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初始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204,若否则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4,接收端设备将状态标识符更新为同步状态,并根据报文的序列号将最大收到状态变量值和接收状态变量值均更新为序列号加1,之后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5,接收端设备按RLC的规定处理该报文;
具体地,例如根据RLC的规定判定该报文是否为异常报文,即报文是否处于(VR(UH)-UM_Window_Size)≤X<VR(UR)的范围内,若处于该范围内,则该报文被判定为异常报文落入丢弃窗口,进行丢弃。或者若满足VR(UR)<X<VR(UH),但该报文在之前已被接收,也进行丢弃。否则,对报文进行缓存。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接收端设备包括:
判断模块31,用于当收到报文时,判断接收端设备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所述报文携带有与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序列号;
更新模块32,用于若判断模块31判断为是,则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所述通信状态,以使所述通信状态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执行数据通信的流程与上述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并且该接收端设备以及相应的发送端设备可以为网络中的任意设备,并且可采用任意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通信,例如UM或AM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不做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由于在接收到报文时,若判断获知自身的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则根据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对通信状态进行更新,以实现与发送端设备的快速同步,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状态不同步而导致的数据丢弃,缩减了接入时延。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接收端设备是否处于集群通信中,并当判断为是时,判断所述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能够更为灵活地实现自适应同步机制的开启/关闭,即仅当位于集群通信、且初始接入集群通信时,执行与发送端设备的自适应同步。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中,更新模块具体包括:
标识符更新单元,用于将状态标识符更新为同步状态,所述状态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或同步状态;
变量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和接收状态变量。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中,所述变量更新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并将所述接收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4所示,该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41,以及与所述接收端设备41通信的发送端设备42。
其中,接收端设备41以及发送端设备42可以为网络中的任意设备,并且可采用任意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通信,例如UM或AM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不做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由于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报文时,若判断获知自身的通信状态为初始状态,则根据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对通信状态进行更新,以实现与发送端设备的快速同步,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状态不同步而导致的数据丢弃,缩减了接入时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收到报文时,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所述报文携带有与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序列号;
若是,则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所述通信状态,以使所述通信状态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
其中,所述接收端设备判断自身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具体包括:判断自身是否处于集群通信中,并当判断为是时,判断所述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所述通信状态具体包括:
将状态标识符更新为同步状态,所述状态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或同步状态;
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和接收状态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和接收状态变量具体包括:
将所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
将所述接收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
4.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收到报文时,判断接收端设备的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所述报文携带有与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的序列号;
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则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所述通信状态,以使所述通信状态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发送状态变量同步;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接收端设备是否处于集群通信中,并当判断为是时,判断所述通信状态是否为初始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具体包括:
标识符更新单元,用于将状态标识符更新为同步状态,所述状态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或同步状态;
变量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更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和接收状态变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更新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最大收到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并将所述接收状态变量更新为所述报文携带的序列号加1。
7.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接收端设备,以及与所述接收端设备通信的发送端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03363.3A CN104079371B (zh) | 2013-03-27 | 2013-03-27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03363.3A CN104079371B (zh) | 2013-03-27 | 2013-03-27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9371A CN104079371A (zh) | 2014-10-01 |
CN104079371B true CN104079371B (zh) | 2018-05-08 |
Family
ID=5160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03363.3A Active CN104079371B (zh) | 2013-03-27 | 2013-03-27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793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07137B (zh) * | 2014-04-23 | 2018-10-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rlc层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和rlc实体 |
CN104768136A (zh) * | 2015-04-21 | 2015-07-08 | 四川西结微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集群业务迟后接入rlc的sn处理方法 |
CN108347308A (zh) * | 2017-01-22 | 2018-07-31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点对多点业务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
CN110995612B (zh) * | 2019-11-25 | 2023-08-29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及通信设备 |
JPWO2022085664A1 (zh) * | 2020-10-21 | 2022-04-28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2222A (zh) * | 2007-06-05 | 200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讯网络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325539A (zh) * | 2007-06-15 | 2008-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局域网内可靠通信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35295B1 (ko) * | 2002-05-06 | 2005-12-09 | 아스텍 컴퓨터 인코퍼레이티드 | 승인모드 전송과 비승인모드 송신에 있어서 비정상적 문제 조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수신기 |
CN101127585A (zh) * | 2007-08-08 | 2008-02-20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的重发机制 |
CN102104535B (zh) * | 2009-12-18 | 2013-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dcp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137435B (zh) * | 2010-10-21 | 2014-01-22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2013
- 2013-03-27 CN CN201310103363.3A patent/CN1040793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2222A (zh) * | 2007-06-05 | 200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讯网络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325539A (zh) * | 2007-06-15 | 2008-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局域网内可靠通信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9371A (zh) | 2014-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7565B (zh) | 一种模型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079371B (zh)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20170164231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CN107347199B (zh) | 一种切换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07483330B (zh) | 一种中继器桥接方法和网关 | |
CN109889312A (zh) | 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17760B (zh) | 一种sdu分段处理方法和数据接收端 | |
CN104066128A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0677880A (zh) | 辅链路数据信道优先级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CN109600853B (zh)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5517020A (zh) | 一种更新配置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933758B (zh)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基站 | |
CN107359972A (zh) |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08092821B (zh) | 一种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通信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346945B (zh) | Capwap隧道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787565A (zh) | 实时无线业务的信道编码 | |
CN106657097B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3718580A (zh) | 链路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360606B (zh) | 一种分布式处理节点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JP5075100B2 (ja) | 最大受信状態変数を設定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
CN101646208B (zh) |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
CN106470456B (zh) | 一种在网终端进行中继选择的方法及终端 | |
KR20200118415A (ko) | QoS 플로우의 리맵핑 방법 및 장치,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 |
CN109672707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4980977A (zh) | WiFi接入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