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8763U - 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88763U TWM488763U TW103208108U TW103208108U TWM488763U TW M488763 U TWM488763 U TW M488763U TW 103208108 U TW103208108 U TW 103208108U TW 103208108 U TW103208108 U TW 103208108U TW M488763 U TWM488763 U TW M48876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housing structure
- top surface
- power plug
- trench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LXLAEXVIDQMFP-UHFFFAOYSA-N Ammonia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H4+].[Cl-] NLXLAEXVIDQMF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76 safety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可排水以避免漏電的殼體結構。
一般所生產的電源供應器為達耐絕緣性的安全標準,均需通過漏電起痕試驗。而該漏電起痕試驗的測試條件規定於各國所訂定的安全規範標準如IEC60112、UL 746A、GB/T4207、GB4706.1,ASTM D 3638-92等標準規定的模擬仿真試驗。漏電起痕試驗是在固體絕緣材料表面上,在規定尺寸(2mm×5mm)的鉑電極之間,施加某一電壓並定時(30s)定高度(35mm)滴下規定液滴體積的導電液體(0.1%NH4CL),用以評價固體絕緣材料表面在電場和潮濕或污染介質聯合作用下的耐漏電性能,測定其相比電痕化指數(CT1)和耐電痕化指數(PT1)。
請參考圖1至圖2所示,習知技術的殼體結構(4)包括有一頂面(40)、一第一側面(400)、一第二側面(402)以及至少有一溝槽(42)。其中,該溝槽(42)的長度約等於該第一側面(400)及該第二側面(402)之間的距離,且該構槽(42)的底部呈現有一斜面(420)。該溝槽(42)可利用該斜面(420)
而加強排水的功能。
然而,習知技術中雖可加強排水的功能,但因為該斜面(420)的設計問題導致該殼體結構(4)上的一導電腳組(5)需設置偏離中心處,主要是因為該斜面(420)的存在使得相對於該殼體結構(4)的內側表面具有斜度的一突起區域。因此該導電腳組(5)若設置於中心處,用來固定該導電腳組(5)的固定件(6)將有與該突起區域產生干涉的問題。習知為了解決此問題,故將導電腳組(5)及固定件(6)設置偏離於中心處以避免與突起區域產生干涉。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利用斜面的坡度增加以達到更快速的排水效果。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殼體結構的導電腳組的設置無需偏離於原先的中央區域。
為達上述或其他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其中該殼體結構包含一頂面、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以及至少有一第一溝槽。該頂面的一相對的兩側邊分別與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的各一側邊銜接,而該第一構槽設置於該頂面上,且該第一溝槽的底部呈現有一第一斜面,該第一斜面與該頂面呈現非平行狀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構槽之長度小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之間的距離,且該第一側面具有一第一開口區。該第一開口區連通於該第一溝槽的一端,而該第一斜
面使該第一溝槽與該頂面的深度由該第一溝槽的另一端往該第一側面方向逐漸加深。
綜上所述,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於實驗測試或由消費者使用時,如果不小心本創作之相關產品被液體潑濺到機體上,因為導電腳組旁具有排水的溝槽設計,藉此避免漏電的情況發生。
1‧‧‧殼體結構
10‧‧‧頂面
100‧‧‧第一側面
102‧‧‧第二側面
104‧‧‧第三側面
106‧‧‧第四側面
12‧‧‧第一溝槽
120‧‧‧第一斜面
122‧‧‧第一開口區
14‧‧‧第二溝槽
140‧‧‧第二斜面
142‧‧‧第二開口區
2‧‧‧導電腳組
3‧‧‧固定件
4‧‧‧殼體結構
40‧‧‧頂面
400‧‧‧第一側面
402‧‧‧第二側面
42‧‧‧溝槽
420‧‧‧斜面
5‧‧‧導電腳組
6‧‧‧固定件
圖1為習知技術的部份立體示意圖;圖2為習知技術的內部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部份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內部剖面示意圖;以及圖5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部份立體示意圖。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3至圖4所示,其分別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部份立體示意圖、以及內部剖面示意圖。本創作的殼體結構(1)以矩形體的為例,但不以此為限制,且因主要技術特徵在於上殼體,故圖面僅顯示上殼體。該殼體結構(1)包含有一頂面(10)、一第一側面(100)、一第二側面(102)以及至少有一第一溝槽(12)(本實施例以三個溝槽為例,但不依此為限制)。
該頂面(10)的一相對的兩側邊分別與該第一側面(100)及該第二側面(102)的各一側邊銜接,該頂面(10)的另一相對的兩側邊則分別與一第三側面(104)及一第四側面(106)的各一側邊銜接。該第一構槽(12)設置於該頂面(10)上,且該第一溝槽(12)的底部呈現有一第一斜面(120),該第一斜面(120)與該頂面(10)呈現非平行狀態。
再者,該第一構槽(12)之長度小於該第一側面(100)與該第二側面(102)之間的距離,且該第一側面(100)具有一第一開口區(122),該第一開口區(122)連通於該第一溝槽(12)的一端,該第一斜面(120)可使該第一溝槽(12)與該頂面(10)的深度由該第一溝槽的另一端往該第一側面方向逐漸加深。其中,第一溝槽(12)之長度與習知技術比較相對縮短,因此在深度不變的狀況下,該第一斜面(120)的坡度則相對的增加,可有利於排水的功能。
該殼體結構(1)可搭配一導電腳組(2),該導電腳組(2)可為一般插頭的導電插腳。該導電腳組(2)的一端可突設於該殼體結構(1)的該頂面(10),而該導電腳組(2)的另一端則突出於該殼體結構(1)的內側表面,並由一固定件(3)將該導電腳組(1)固定。
請參閱圖5所示,其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部份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僅描述與前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其餘相同之處不再加以贅述。該殼體結構(1)進一步具有一第二溝槽
(14),該第二構槽(14)設置於該頂面(10)上,且該第二溝槽(14)的底部呈現有一第二斜面(140),該第二斜面(140)與該頂面(10)呈現非平行狀態。該第二構槽(140)之長度小於該第一側面(100)與該第二側面(102)之間的距離,且該第二側面(102)具有一第二開口區(142),該第二開口區(142)連通於該第二溝槽(14)的一端,而該第二斜面(140)使該第二溝槽(14)與該頂面(100)的深度由該第二溝槽(14)的另一端往該第二側面(104)方向逐漸加深。其中該第一溝槽(12)的另一端與該第二溝槽(14)的另一端可為同一處,而可形成具有分水嶺的狀態。
再者,該第一斜面(120)及該第二斜面(140)除了可為一般的平面型態,並可為凸曲面型態或凹曲面型態(圖未畫),上述之各型態均可達到快速排水的功效,以避免漏電的形況發生。
因為電子產品的使用都需使用到電力而容易會有意外的發生,因此有關於電子產品都會有安規來加以限制,以求符合使用上的安全。其中本創作的產品在安規的要求中,其溝槽的深度被侷限在一個範圍內,而本創作利用設計之改變,在有限的溝槽深度下增加斜面的坡度,以更有利於排水的效果而能更進一步防範漏電的情況發生。
其次,本創作的導電腳組(2)無須如習知一樣放置偏離於中心處。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而言,若再相同殼體的狀況下
該第一斜面(120)的長度比習知的斜面的長度短,相對而言,該殼體結構(1)之內側表面具有因具有該第一溝槽(12)所呈現具有斜度的一突起區域,該突起區域的最低處因距離該第二側面有一段距離,而習知則是銜接於該第二側面處。因此,可使該導電腳組(2)及該固定件(3)可更靠近中心處。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是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殼體結構
10‧‧‧頂面
100‧‧‧第一側面
102‧‧‧第二側面
104‧‧‧第三側面
106‧‧‧第四側面
12‧‧‧第一溝槽
120‧‧‧第一斜面
122‧‧‧第一開口區
2‧‧‧導電腳組
Claims (5)
- 一種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其中該殼體結構包含一頂面、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以及至少有一第一溝槽,該頂面的一相對的兩側邊分別與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的各一側邊銜接,而該第一構槽設置於該頂面上,且該第一溝槽的底部呈現有一第一斜面,該第一斜面與該頂面呈現非平行狀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構槽之長度小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之間的距離,且該第一側面具有一第一開口區,該第一開口區連通於該第一溝槽的一端,而該第一斜面使該第一溝槽與該頂面的深度由該第一溝槽的另一端往該第一側面方向逐漸加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其中該殼體結構進一步具有一第二溝槽,該第二構槽設置於該頂面上,且該第二溝槽的底部呈現有一第二斜面,該第二斜面與該頂面呈現非平行狀態,該第二構槽之長度小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之間的距離,且該第二側面具有一第二開口區,該第二開口區連通於該第二溝槽的一端,而該第二斜面使該第二溝槽與該頂面的深度由該第二溝槽的另一端往該第二側面方向逐漸加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其中該第一溝槽的另一端與該第二溝槽的另一端為同一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其中該殼體結構搭配有一導電腳組,該導電腳組突設於該頂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其中該第一斜面及該第二斜面之形態為下列任一選項:一平面型態、一凸曲 面型態及一凹曲面型態。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8108U TWM488763U (zh) | 2014-05-08 | 2014-05-08 | 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 |
JP2014004378U JP3193986U (ja) | 2014-05-08 | 2014-08-19 | 電源プラグのカバー構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8108U TWM488763U (zh) | 2014-05-08 | 2014-05-08 | 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88763U true TWM488763U (zh) | 2014-10-21 |
Family
ID=5190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8108U TWM488763U (zh) | 2014-05-08 | 2014-05-08 | 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193986U (zh) |
TW (1) | TWM488763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71730B (zh) | 2018-09-27 | 2024-04-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公连接器和具有该公连接器的收容装置 |
-
2014
- 2014-05-08 TW TW103208108U patent/TWM48876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8-19 JP JP2014004378U patent/JP3193986U/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193986U (ja) | 2014-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5233164A5 (zh) | ||
JP2012182446A5 (zh) | ||
JP2015156800A5 (ja) | パワー半導体装置 | |
JP2015035590A5 (zh) | ||
MX2019009205A (es) | Bateria y dispositivo de conexion. | |
JP2017157287A5 (zh) | ||
JP2013045527A5 (zh) | ||
MX2019009209A (es) | Bateria y dispositivo de conexion. | |
TWM488763U (zh) | 電源插頭的殼體結構 | |
CN102122775A (zh) | 一种新型插线板 | |
CN105278614A (zh) | 一种防水平板电脑整机 | |
TWM453271U (zh) | 防水電連接器 | |
TWM551776U (zh) | 電源連接器模組及其電源連接器 | |
TWI506516B (zh) | 觸控面板 | |
TWI325660B (en) | Waterproofing frame structure | |
RU2634691C1 (ru) | Пластина для облегчения подключения штепсельных вилок к штепсельным розеткам и штепсельная розетка со встроенной пластиной | |
CN203983583U (zh) | 电源插头的壳体结构 | |
CN203941903U (zh) |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半导体器件 | |
CN203911170U (zh) | 插排 | |
CN203260800U (zh) | 一种用于两扁插座的防1mm探针结构 | |
TWI553388B (zh) |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元件基板 | |
TWM493187U (zh) | 連接器結構 | |
CN202523894U (zh) | 一种防水防尘防触电的安全移动插座 | |
JP2017126636A (ja) | 半導体装置 | |
JP2019054170A5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K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