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8983B - 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 - Google Patents
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18983B TWI818983B TW108114634A TW108114634A TWI818983B TW I818983 B TWI818983 B TW I818983B TW 108114634 A TW108114634 A TW 108114634A TW 108114634 A TW108114634 A TW 108114634A TW I818983 B TWI818983 B TW I81898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 nut
- thread
- double
- screw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NTLIPZTSJSULJ-UHFFFAOYSA-N chromium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Cr].[Mo] VNTLIPZTSJSUL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ir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Fe]=O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DLPOXTZKUMGOV-UHFFFAOYSA-N oxo(oxoferriooxy)iron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Fe]O[Fe]=O NDLPOXTZKUMGO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00082816 rs3486839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2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 F16B39/28—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by special members on, or shape of, the nut or bolt
- F16B39/30—Locking exclusively by special shape of the screw-threa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0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after screwing down
- F16B39/1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after screwing down by means of locknuts
- F16B39/16—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after screwing down by means of locknuts in which the screw-thread of the locknut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nu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3/00—Features common to bolt and nut
- F16B33/02—Shape of thread; Special thread-for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5/00—Screw-bolts; Stay-bolts; Screw-threaded studs; Screws; Set screw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F16B5/021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the position of the plates to be connected being adjustable
- F16B5/0225—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the position of the plates to be connected being adjustable allowing for adjustment parallel to the plane of th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Dowel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是於螺絲軸形成有一螺紋以上的第一螺絲(S1)、及具有比該第一螺絲(S1)的導程大的導程的第二螺絲(S2)的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為當利用雙螺母進行緊固時,可獲得高的阻止鬆動效果的結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是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
、第二螺牙rs1
~第二螺牙rs6
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尖山的高度H的10%的例子。於此情況下,作為防止鬆動螺母的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亦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尖山的高度H的10%。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於雙螺母緊固中,具有防止鬆動功能等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更詳細而言,本發明是有關於如下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公螺絲)是形成有第一螺絲、及形成於該第一螺絲的螺牙的第二螺絲的兩種螺絲者,且所述第二螺絲具有比第一螺絲的導程(lead)大的導程。
於螺絲軸形成有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例如是眾所周知的具有第一螺絲(S1)與第二螺絲(S2)者,所述第一螺絲(S1)是公制粗牙螺絲,所述第二螺絲(S2)是自扭轉方向與所述第一螺絲(S1)相同、且具有所述第一螺絲(S1)的螺距的倍數的導程的多螺紋螺絲中,將少一螺紋以上的螺絲疊加於第一螺絲(S1)而形成者(專利文獻1)。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藉由被擰入第一螺絲(S1)的公制粗牙螺母、及被擰入第二螺絲(S2)的高導程螺母(多螺紋螺母)的兩個螺母來緊固而用作為緊固體。
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包含兩種螺絲,因此於包含螺絲軸的軸線的剖面中,根據角度位置,比公制粗牙螺絲的三角形的基準牙形(basic profile)低的螺牙週期性地連續出現。因此,若對
二重螺絲構造體施加軸力,則根據角度位置,螺牙由螺母以剪切力或接觸面壓來破壞、或塑性變形而變弱。因此,於所述專利文獻1中,提出有將第二螺絲的谷徑設為大徑的螺牙形狀。所提出的要點有所述谷徑較佳為螺絲的中徑(effective diameter)以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16/194842
於所述現有技術中,於二重螺絲構造體為公制粗牙螺絲的情況下,將高導程螺母擰入將第二螺絲的谷徑設為第一螺絲的中徑以下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第二螺絲(S2),繼而將公制粗牙螺母擰入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第一螺絲(S1)來緊固被緊固體,即藉由所謂的雙螺母來緊固。此時,於僅藉由公制粗牙螺母的緊固以成為設定軸力以上般的扭矩進行緊固後,將高導程螺母回擰。已判明此時,於不將高導程螺母回擰的情況下,若如後述般利用本發明的發明者等所提出的「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進行嚴酷的鬆動試驗,則於殘留軸力可看到偏差,並產生鬆動。
可認為其原因在於:若不將高導程螺母回擰,而將公制粗牙螺母以大的緊固扭矩緊固於二重螺絲構造體,則由於低的牙的部分的剛性比原來的第一螺絲(S1)的螺牙的剛性小,因此若因軸力而受到剪切負荷等,則產生塑性變形且軸力下降,無法增
大雙螺母間的鎖緊力。因此,用於避免該情況的一般的緊固作業變成如下的作業:最初利用公制粗牙螺母以必要的扭矩進行緊固,然後將高導程螺母回擰。就緊固作業步驟而言,所述將高導程螺母回擰的作業變成多餘的作業步驟,且亦需要兩螺母的扭矩管理而導致管理變得複雜。
如上所述,為了有效率地進行緊固作業,不將高導程螺母回擰,只要僅藉由以必要的扭矩將公制粗牙螺母緊固,便可增大雙螺母間的鎖緊力即可。即,於二重螺絲構造體的雙螺母緊固體中,當利用設想所設想的最嚴酷的鬆動負荷,並使其再現的鬆動試驗機進行了試驗時,若所述緊固體的軸力不下降,則不需要將高導程螺母回擰的作業,緊固作業的效率提昇。本發明是考慮如以上般的背景進行發明而成者,其達成以下的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是於螺絲軸形成有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具有當利用雙螺母進行緊固時,可獲得高的阻止鬆動功能的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是於螺絲軸形成有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具有容易進行二重螺絲構造體的滾製的結構。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是於螺絲軸形成有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具有當利用雙螺母進行緊固時,螺牙不產生剪切破壞、
或不產生塑性變形的結構。
本發明為了達成所述目的,而採用以下的手段。
本發明1的二重螺絲構造體是於螺絲軸形成有一螺紋以上的第一螺絲、及導程比所述第一螺絲大的第二螺絲的,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所述第一螺絲是選自公制螺絲、惠氏螺絲、統一螺絲、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及方形螺絲中的一種,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特徵在於:於包含所述螺絲軸的軸線的剖面形狀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且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螺絲的外徑小。
本發明2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特徵在於:於本發明1中,所述第一螺絲是一螺紋螺絲,所述第二螺絲是一螺紋以上的螺絲。
本發明3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特徵在於:於本發明1或本發明2中,所述第二螺絲與所述第一螺絲是同一種類的螺絲。
本發明4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特徵在於:於本發明1或本發明2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以半徑計,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所述第一螺絲的尖山的高度的30%以下。
本發明5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特徵在於:於本發明1或本發明2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以半徑計,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所述第一螺絲的尖山的高度的10%~20%。
本發明6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包括:
二重螺絲構造體,於螺絲軸形成有一螺紋以上的第一螺絲、及導程比所述第一螺絲大的第二螺絲的兩種螺絲,所述第一螺絲是選自公制螺絲、惠氏螺絲、統一螺絲、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及方形螺絲中的一種;第一螺母,被擰入所述第一螺絲;以及第二螺母,被擰入所述第二螺絲;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特徵在於:其是具有如下的強度者,所述強度是當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及所述第二螺母自外部受到旋轉扭矩,在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與所述第二螺母間產生容許最大軸力時,施加至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第二螺絲的螺牙的自所述第二螺母受到的應力為所述第二螺絲的螺牙的容許剪切應力的範圍內、及容許接觸面壓的範圍內的強度。
本發明7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特徵在於:於本發明6中,於包含所述螺絲軸的軸線的剖面形狀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且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螺絲的外徑小。
本發明8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特徵在於:於本發明6或本發明7中,當使所述第一螺母旋轉時,[d2/2‧tan(α+ρ')+r2‧tanρ]>tanρ‧r1
的關係式成立,
其中,μ:摩擦係數,μ=tanρ,ρ':所述第二螺絲與所述第二螺母接觸的接觸面的摩擦角,r2:所述第二螺母的接觸所述緊固體的承載面(bearing surface)的平均半徑,d2:所述第二螺絲與所述第二螺母接觸的螺絲面的中徑,α:所述第二螺絲的導程角,r1:所述第一螺母與所述第二螺母相互接觸的承載面的平均半徑。
本發明9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特徵在於:於本發明8中,所述第二螺母接觸所述緊固體的被緊固構件的面形成有選自凹凸、凸緣、及粗面中的一種以上。
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於利用雙螺母進行緊固時,僅藉由以設定扭矩使導程小的螺母轉動來進行緊固,便可對螺栓賦予所期望的軸力,並且確保與作為另一個螺母的導程大的螺母之間,即雙螺母間的鎖緊力,因此變得難以鬆動,不需要將導程大的螺母回擰的作業。另外,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由於第二螺絲的谷底淺(谷徑為大徑),因此當藉由滾製加工來對二重螺絲構造體進行加工時,不存在不合理的塑性變形,滾製模具的損傷、磨耗變少,而且滾製後的表面的品質亦良好。
1A:二重螺絲構造體
2A:二重螺絲部
3A:螺絲軸
80、800: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具(緊固體)
81、810: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
82、820:第一螺母
83、830:第二螺母
811:頭部
811a、830a、831a:承載面
831:凸緣
832:直線部
84、840:被緊固構件
r:第一螺牙
rs、rs1~rs6:小山狀的第二螺牙
rp、rq:尖山
1:螺絲緊固體
1a:螺栓
1b:螺母
1c:測力器
2:激振臂
2a:凹部
2b:螺栓用貫穿孔
2c:銷用貫穿孔
3:砝碼安裝臂
3a:凹部
3b:螺栓用貫穿孔
3c:銷用貫穿孔
4:砝碼
5:運轉軸
6:氣缸
7:曲柄
8:曲柄軸
9:馬達
10:滑輪
11:連結軸
12:搖動軸
13:軸承支持部
20:墊圈
20a:圓弧部
20b:直線部
30:搖動限制銷
50: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
A:第二螺絲的有效剖面積
AB:平均剪切長度
d、d2:中徑
d3:尖山的外徑
de:未形成有螺牙的部位
d0:墊圈間隙(間隙)
d1:螺栓空隙(間隙、空隙)
d2:銷空隙(間隙、空隙)
D:第二螺母83的母螺絲的內徑
D1:第二螺母830的內徑
g0、g1、g2:螺槽
h1、h3:螺旋線
H:尖山高度
L:第二螺母的長度
L1、L3、Ln、nP:導程
L0:L1與L2的和
L1:螺栓‧連結軸間距離
L2:螺栓‧搖動軸間距離
P:螺距
PC:電腦
r1、r2、r3:平均半徑
S1:第一螺絲
S2:第二螺絲
β:螺牙的嚙合角
圖1(a)及圖1(b)是表示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圖,圖1(a)為側面圖,圖1(b)為正面圖。
圖2(a)及圖2(b)是為了說明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
1A的基本原理而以穿過螺絲軸的平面切斷的剖面圖,圖2(a)為部分地表示「0°角度位置」的二重螺絲部的剖面形狀的說明圖,圖2(b)為部分地表示「90°角度位置」的二重螺絲部的剖面形狀的說明圖。
圖3是表示圖2的二重螺絲部的螺牙的各角度位置的剖面形狀的剖面圖。
圖4是表示先前的二重螺絲部的螺牙的各角度位置的剖面形狀的剖面圖,且為將第二螺絲的谷徑設為與第一螺絲的中徑相同的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部的螺牙的各角度位置的剖面形狀的剖面圖,且為將第二螺絲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10%的例子。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部的螺牙的各角度位置的剖面形狀的剖面圖,且為將第二螺絲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20%的例子。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部的螺牙的各角度位置的剖面形狀的剖面圖,且為將第二螺絲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30%的例子。
圖8(a)及圖8(b)是將先前的二重螺絲構造體(至中徑為止的增大)用於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體的例子,圖8(a)為部分剖面圖,圖8(b)為表示螺母與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咬合的剖面圖。
圖9(a)是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中徑以上的增大)用於利用雙螺母進行緊固的緊固體的例子。
圖9(b)是表示圖9(a)中所示的緊固體的剖面圖。
圖9(c)是說明雙鎖緊螺母的鬆動的原理的說明用的剖面圖。
圖10是進行了使用先前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具的鬆動試驗的資料,且為第二螺絲的谷徑與第一螺絲的中徑相同的三個試樣的資料。
圖11是進行了使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體的鬆動試驗的資料,且為第二螺絲的谷徑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10%的三個試樣的資料。
圖12是進行了使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體的鬆動試驗的資料,且為第二螺絲的谷徑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20%的三個試樣的資料。
圖13是進行了使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體的鬆動試驗的資料,且為第二螺絲的谷徑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30%的一個試樣的資料。
圖14是表示進行了鬆動試驗的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的立體外觀圖。
圖15是圖14的A部放大圖。
圖16的(a)是圖15的B箭頭視圖,圖16的(b)是自圖16的(a)中去除了螺栓1a的頭部與墊圈20的圖。
圖17是表示關於試樣、激振臂及砝碼安裝臂的沿著長邊方向
的相對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二重螺絲構造體1A的基本結構]
首先,以公制粗牙螺絲為例對先前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的問題點進行說明。圖1(a)及圖1(b)是二重螺絲構造體,圖1(a)為正面圖,圖1(b)為側面圖。二重螺絲構造體1A於包含其螺絲軸3A的中心軸線的剖面中,於螺絲軸3A的外周具有剖面形狀為三角形的螺牙。於本例中,該螺牙以對應於標示直徑進行了規格化的標準的螺距P(=導程L1),形成有作為公制粗牙螺絲(以下,亦稱為「粗牙螺絲」)的第一螺絲(S1)。進而,於該第一螺絲(S1)的螺牙,形成有作為具有所述公制粗牙螺絲的螺距P的規定的倍數(n)倍的導程Ln(=n* P)的螺絲的第二螺絲(S2)。該第二螺絲(S2)是連續地且呈螺旋狀地形成於第一螺絲(S1)的螺牙,剖面形狀為三角形的螺絲(螺牙與螺槽)。另外,第二螺絲(S2)的螺旋方向為與第一螺絲(S1)的螺牙相同的扭轉方向,且第二螺絲(S2)是具有第一螺絲(S1)的螺牙的螺距(P)的倍數(n)的導程(nP)的一螺紋螺絲、或多螺紋螺絲。準確而言,於本例中,第二螺絲(S2)是比原來的多螺紋螺絲的螺紋數少一螺紋以上的螺絲。
即,第二螺絲(S2)是自原來的多螺紋螺絲的螺紋數中移除一螺紋以上,確保第一螺絲的螺牙的強度者。再者,雖然是自原來的多螺紋螺絲的螺紋數中移除一螺紋以上的螺絲,但亦存
在根據已移除的螺紋數,結果為一螺紋螺絲而非多螺紋螺絲的情況。另外,第一螺絲(S1)的導程L1比第二螺絲(S2)的導程Ln小。該第一螺絲(S1)的形狀、螺距P由與螺絲相關的規格(例如,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決定,於本例中為公制粗牙螺絲等的標準的形狀、螺距P。但是,第一螺絲(S1)亦可為螺距P為與標準規格不同的螺距的螺絲。另外,於圖1(a)及圖1(b)中,關於二重螺絲構造體1A,僅圖示二重螺絲部2A及其附近,但該二重螺絲構造體1A是包含螺絲軸、螺栓(例如六角螺栓、帶六角孔的螺栓、環首螺栓、螺柱螺栓、錨定螺栓、固定螺絲、蝶形螺栓、U形螺栓、吊頂螺栓)等者。
再者,本實施方式的第二螺絲(S2)較佳為具有第一螺絲(S1)的導程的規定倍數以上的導程者,但若考慮使用一般的金屬原材料作為雙螺母,則較佳為四倍導程以下的螺絲。理由是若被擰入第二螺絲(S2)的螺母使導程變大,則其螺牙至少需要一周以上,螺母的軸線方向的長度(高度)變長。因此,當利用螺絲攻(tap)等製作螺母時,加工變得困難,因此較佳為四倍導程以下的螺絲。如已述般,本發明的第一螺絲(S1)的實施方式是公制粗牙螺絲,但當用作緊固體時,只要是選自公制螺絲、惠氏(Whit)螺絲、統一(unify)螺絲、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及方形螺絲中的一種即可。
[先前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螺牙的結構與問題點]
[包含公制粗牙螺絲與「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
圖2(a)及圖2(b)是圖1(a)及圖1(b)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的螺牙的放大圖,且是為了說明二重螺絲構造體1A(「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的基本結構而以穿過螺絲軸3A的中心線的平面切斷的剖面圖,圖2(a)表示二重螺絲構造體1A的「0°角度位置」的二重螺絲部2A的剖面形狀,圖2(b)表示「90°角度位置」的二重螺絲部2A的剖面形狀。於二重螺絲構造體1A,形成有作為公制粗牙螺絲的第一螺絲(S1)、及將相同的公制粗牙螺絲作為基準牙形的第二螺絲(S2)這兩種螺絲。
二重螺絲構造體1A於螺絲軸3A的二重螺絲部2A(實線),形成有包含螺牙與螺槽的第一螺絲(S1)(原來的形狀為一點鏈線與實線)。所述螺牙是形成有第一螺絲(S1)者,所述第一螺絲(S1)是由ISO(國際標準組織(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所規定的標準的「公制粗牙螺絲」,且螺牙的剖面形狀為三角形。作為公制粗牙螺絲用的通常的母螺絲的螺母被擰入第一螺絲(S1)。另外,於第一螺絲(S1)的螺牙,如削去該螺牙(除肉)般形成有第二螺絲(S2)(原來的形狀為二點鏈線與實線)。於本例中,該第二螺絲(S2)是特殊的螺絲,且為自三螺紋的螺絲中移除一螺紋,將剩餘的兩螺紋的螺絲的配置以變成均等角度位置的方式配置者(以下,稱為「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
作為第一螺絲(S1)的公制粗牙螺絲是螺距P與導程L1相同的一螺紋螺絲,沿著螺旋線h1,以固定螺距形成有螺槽g0、及螺牙r(影線部分)。作為第二螺絲(S2)的「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圖2的灰色部分表示被擰入第二螺絲(S2)的螺母)是導程L3(=3P)的螺絲,沿著螺旋線h3形成有兩條螺槽g1、螺槽g2。第二螺絲(S2)是削去第一螺絲(S1)的螺牙(除肉)者,因此於導程L3間等間隔地形成有兩條螺槽g1、螺槽g2。作為所述第二螺絲的「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是等角度間隔地配置。
於圖2(a)及圖2(b)中,第一螺絲(S1)是由輪廓線(實線與一點鏈線)S1表示的螺距P(=導程L1)的第一螺牙r的剖面形狀為三角形的螺絲。「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的第二螺絲(S2)由輪廓線(實線與二點鏈線)S2表示。如已述般,圖2(a)及圖2(b)中所示的灰色部分表示被擰入第二螺絲(S2)的第二螺母的螺牙的剖面形狀。所述「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如由輪廓線S2所示般,在螺槽g1與螺槽g2之間、螺槽g2與螺槽g1之間,於粗牙螺絲的螺牙形成未形成有螺牙的部位(為於以包含螺絲軸的軸線的面切斷時出現的線,且與軸線並行的直線)de。即,部位de形成如於第一螺絲(S1)中進行了除肉般的空洞部分。
於所述圖2(a)的「0°角度位置」、圖2(b)的「90°角度位置」上,如原來的作為粗牙螺絲的基準牙形的第一螺絲(S1)的螺牙r的牙頂已被削去般,顯現螺牙的高度比所述第一螺絲(S1)的螺牙r低的小山狀的第二螺絲(S2)的螺牙rs(亦為第一螺牙r
已被削去的小山。以下,稱為「第二螺牙rs」)。於所述角度位置上,第二螺牙rs形成為兩個牙呈連綿的山狀地連續的輪廓線的螺絲形狀。即,自第一螺絲(S1)來看,作為粗牙螺絲的基準牙形(三角形狀)的第一螺絲(S1)的螺牙r因第二螺絲(S2)的形成而被削去,第一螺絲(S1)的螺牙r的高度變低。該部分的螺牙rs的容許剪切應力、或容許接觸面壓比第一螺絲(S1)的基準螺牙(原來的三角形狀)下降。但是,於圖2(a)及圖2(b)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中,第一螺絲(S1)不論在哪個角度位置上,均存在未完全地形成螺牙的部位(例如0°角度位置、180°角度位置等),而出現未形成粗牙螺絲的螺牙的原來的三角形的基準牙形的部分。
圖3是圖2中所示的螺絲軸3A的二重螺絲部2A,且為表示二重螺絲部2A的螺牙的各角度位置的剖面形狀的剖面圖。即,圖3的(a)~(e)是表示圖1(a)及圖1(b)中所示的二重螺絲部2A的軸線的圓周方向上的每22.5°的角度位置的剖面形狀的剖面圖。如圖3的(a)~(e)所示,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1A每隔規定的週期重複顯現相同組合的剖面形狀。例如,於圖2(a)及圖2(b)中所示的「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中,如每隔粗牙螺絲的螺距的三倍的週期,將兩個導程組合來重複相同的形狀般顯現。如圖3的(a)、及圖3的(e)所示,於0°角度位置、90°角度位置上,螺牙的高度比第一螺絲(S1)的基準的螺牙r低的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連續地形成有兩個,第二螺牙rs的外徑形成
為與第一螺絲(S1)的中徑d相同的高度。另外,如圖3的(b)、圖3的(c)、及圖3的(d)所示,分別於22.5°角度位置、45°角度位置、67.5°角度位置上,分別形成螺牙的高度比第一螺絲(S1)的基準的螺牙r低的多個高度的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圖4中所示的先前的二重螺絲構造體是將圖3中所示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之間的谷以變成與第一螺絲的中徑(d)相同的方式填埋者。
所述先前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於如圖8(a)及圖8(b)所示的緊固體80中,當以倒轉法來使用為了阻止鬆動的雙螺母時,首先將作為母螺絲的第二螺母83(防止鬆動用螺母)輕輕地擰入第二螺絲(S2)(參照圖8(a)及圖8(b))。其次,一面利用扭矩法等進行緊固管理,一面將作為母螺絲的第一螺母82(緊固用螺母)擰入第一螺絲(S1)(公制粗牙螺絲)。此時,第二螺母83藉由第一螺母82的旋轉而進一步旋轉,並以設定扭矩被緊固於被緊固構件84。而且,於所述緊固後,為了確實地將兩螺母鎖緊,通常需要使第二螺母83倒轉來賦予回擰鎖緊力。
即,如圖8(a)及圖8(b)中所示的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的雙螺母緊固的軸力於被擰入第一螺絲(S1)的第一螺母82中產生,並且將作為防止鬆動螺母的第二螺母83回擰,使其與第一螺母82之間產生鎖緊力來防止鬆動。所述兩個螺母的導程角互不相同,藉此產生阻止鬆動的效果。帶有所述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具80利用被擰入二重螺絲部2A的第一螺絲
(S1)的第一螺絲(S1)用的第一螺母82,將被緊固構件84緊固,藉此可對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賦予大的軸力。其結果,即便當外力自軸方向作用於被緊固構件84時,亦可維持緊固狀態。
但是,於如圖2(a)及圖2(b)、圖3中所示的先前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形成螺牙的高度比第一螺絲(S1)的基準的螺牙r低的多個高度的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因此,若使第一螺母82旋轉,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以超過容許拉伸應力的程度以上的緊固扭矩進行緊固,則因來自被緊固構件84的反作用力,而導致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的螺牙於軸方向承受剪切應力、接觸面壓。此時,若超過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容許剪切破壞應力、容許接觸面壓,則存在首先自弱的部分產生剪切破壞、或塑性變形之虞。因此,於所述專利文獻1中,如圖4所示,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設為與第一螺絲(S1)的中徑d相同、或中徑d以下的直徑(填埋小山間的谷的結構),而避免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剪切破壞或塑性變形。另外,於所述專利文獻1中,如圖8(b)所示,將作為防止鬆動螺母的第二螺母83的母螺絲的內徑(D)設為與第一螺絲(S1)的中徑d相同。圖8(b)表示圖4的(c)的45°角度位置的剖面。
[利用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的螺母鬆動試驗]
當將所述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設為與第一螺絲(S1)的中徑d相同、或中徑d以下的直徑,利用雙螺母緊固法將其緊固後,利用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對其進行了試驗時,已判明二重螺絲構造體談不上最有效果的形狀。圖14~圖17是表示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的外觀與其細微部分的圖。藉由雙螺母緊固法來將圖4中所示的將第二螺絲的谷徑設為第一螺絲的中徑的先前的雙螺母緊固法將其緊固後,利用所述試驗機進行緊固體的螺絲鬆動試驗。圖10是表示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試驗結果的資料。即,其是將第二螺絲的谷徑的大小設為第一螺絲的中徑者。
如圖10的表所示,所述振動試驗是對試樣1~試樣3(未圖示)這三個試樣分別進行了十次重複的鬆動試驗。試樣1~試樣3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標示直徑為12mm,材質為鉻鉬鋼(Chromium Molybdenum Steel,SCM),第一螺母的材質使用SCM,長度為10mm,第二螺母的材質使用SCM,長度為10mm。試驗方法是首先利用第一螺母以42Nm的緊固扭矩進行緊固後,以振動頻率35Hz、試驗時間29秒進行一次鬆動試驗,並測量緊固後的初期軸力、一次鬆動試驗後的殘留軸力。利用相同的方法重複進行十次鬆動試驗。圖10的表中所示的「初期軸力(kN)」是以42Nm將作為第一螺母的粗牙螺母緊固時,於螺栓產生的軸力。「殘留軸力(kN)」是殘留於鬆動試驗後的螺栓的軸力。「殘留軸力(%)」是試驗後的殘存軸力的比例。如圖10所示,已判明即
便是最大的初期軸力,亦為18.4kN(試樣3)而小,且初期軸力自6.4kN至18.4kN為止大幅度地變動,殘留軸力亦最小下降至1%,產生了鬆動。
[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的說明]
本發明的進行了阻止鬆動試驗的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是本發明的發明者等已提出的試驗機(日本專利第6383121號),於本發明的專利申請時並非眾所周知的技術,因此以下說明其概要。圖14是表示進行了所述鬆動試驗的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的外觀的立體外觀圖。圖15是圖14的A部放大圖,圖16的(a)是圖15的B箭頭視圖,圖16的(b)是自圖16的(a)中去除了螺栓1a的頭部與墊圈20的圖。圖17是表示關於試樣、激振臂及砝碼安裝臂的沿著長邊方向的相對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以如下方式構成:對於試驗用螺栓‧螺母(以下稱為「螺絲緊固體」)1,除可施加軸直角振動以外,可施加軸旋轉振動(角加速度振動)、及軸方向振動。相對於此,於先前通常使用的NAS式衝擊振動試驗機、容克(Junker)式振動試驗機的情況下,對於試驗用螺栓‧螺母,僅可賦予軸直角振動。另外,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以如下方式構成:對於已由螺絲緊固體1緊固的兩片臂(激振臂2、砝碼安裝臂3),可實時地測量對激振臂2賦予了縱向振動(振動頻率)時的螺絲緊固體1的螺栓軸力變動(軸力下降)的過程。
作為用於所述目的的構造,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
利用作為試樣的螺絲緊固體1,將作為被緊固構件的重疊的兩片板狀的激振臂2與砝碼安裝臂3固定。而且,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是機械式地驅動作為被緊固構件的激振臂2與砝碼安裝臂3,而進行螺絲緊固體1的鬆動試驗者。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包含對螺絲緊固體1施加規定的振動的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而且,具有對所述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進行振動驅動的驅動機構。
若進行概括,則所述螺絲鬆動的驅動機構的主要部分包括:安裝於砝碼安裝臂3的砝碼4、與激振臂2連結並以規定的衝程於縱向進行往返運動(單振動)的運轉軸5、一面於縱向支持運轉軸5一面使運轉軸5相對於縱向進行滑動的氣缸6等。藉由曲柄機構而上下地往返驅動運轉軸5。曲柄機構包括:將旋轉運動轉換成往返運動的曲柄7、作為曲柄7的旋轉軸的曲柄軸8、產生用於使運轉軸5進行往返運動的旋轉動力的馬達9、以及將馬達9的旋轉動力傳達至曲柄軸8的滑輪10等。激振臂2的一端藉由連結軸11而與運轉軸5的上端連結。砝碼安裝臂3以搖動軸12為中心進行搖動(蹺蹺板運動)。搖動軸12藉由可旋轉地進行支持的軸承支持部13而被本體支持。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除該些驅動機構以外,包括對與螺絲緊固體1的螺栓軸力相關的資料進行處理‧顯示的電腦PC(未圖示)、測量對於螺絲緊固體1的緊固扭矩的扭矩感測器(未圖示)等來構成。
如圖15所示,螺絲緊固體1包含螺栓1a、及與螺栓1a
進行螺合的兩個螺母1b、螺母1b(所謂的雙螺母),在螺栓1a與螺母1b之間配設有作為被緊固物的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用於使由螺絲緊固體1所產生的螺栓軸力(緊固力)大範圍地發揮作用(接觸的均勻化)的墊圈20、及測量螺絲緊固體1的螺栓軸力(緊固力)的測力器(load cell)1c。激振臂2與砝碼安裝臂3於已相互平行地接合的狀態下,藉由螺絲緊固體1並經由墊圈20、墊圈20而以設定緊固扭矩來緊固。於激振臂2的安裝螺栓1a的部位形成有凹部2a。同樣地,於砝碼安裝臂3的安裝螺母1b的部位形成有凹部3a。
另外,於螺絲緊固體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貫穿激振臂2與砝碼安裝臂3的轉動自如的搖動限制銷30、搖動限制銷30。藉由搖動限制銷30、搖動限制銷30來將激振臂2與砝碼安裝臂3的彎曲角度限制在規定的角度以下,其後一面參照圖16一面對詳細情況進行敍述。如圖16的(a)所示,墊圈20的兩端被切斷成直線狀,而形成圓弧部20a與直線部20b交替地結合的形狀。另外,在墊圈20的直線部20b與凹部2a之間形成有間隙d0(以下稱為「墊圈間隙d0」)。作為墊圈20的材質,例如是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HRC)為45~50的S45C(碳鋼材),且於表面實施了形成四氧化三鐵被膜的表面處理。
另外,如圖16的(b)所示,於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的各凹部2a、凹部3a,分別形成有螺栓用貫穿孔2b、螺栓用貫穿孔3b。在螺栓用貫穿孔2b、螺栓用貫穿孔3b與螺栓1a之間存
在間隙(空隙)d1(以下稱為「螺栓空隙d1」)。同樣地,於各凹部2a、凹部3a的兩側,分別形成有搖動限制銷30、搖動限制銷30穿過的銷用貫穿孔2c、銷用貫穿孔3c。在銷用貫穿孔2c、銷用貫穿孔3c與搖動限制銷30之間存在間隙(空隙)d2(以下稱為「銷空隙d2」)。除此以外,亦存在運轉軸5與連結軸11之間的空隙、或搖動軸12與軸承支持部13之間的空隙、或墊圈20與螺栓1a之間的空隙等。再者,以後為了便於說明,設為螺栓空隙d1≧銷空隙d2≧墊圈間隙d0,且不考慮墊圈間隙d0、螺栓空隙d1、銷空隙d2以外的機械式的空隙。
因此,當運轉軸5朝上下進行往返移動(單振動)時,激振臂2可相對於螺絲緊固體1沿著自身的長邊方向朝左右僅相對位移墊圈間隙d0,並且將連結軸11作為支點朝上下僅搖動銷空隙d2。另一方面,砝碼安裝臂3雖然無法相對於螺絲緊固體1沿著自身的長邊方向進行相對位移,但可相對於螺絲緊固體1將搖動軸12作為支點朝上下僅搖動銷空隙d2。螺絲緊固體1可相對於砝碼安裝臂3沿著長邊方向朝左右僅相對位移墊圈間隙d0,並且朝上下僅相對位移螺栓空隙d1。因此,激振臂2可相對於砝碼安裝臂3沿著自身的長邊方向最大僅相對位移2d0。
另外,藉由砝碼4,以朝圖16的(a)的時針方向旋轉的方式始終對砝碼安裝臂3施力。因此,當運轉軸5將移動方向反轉時,激振臂2的搖動或砝碼安裝臂3的搖動被強制性地反轉或靜止。於此情況下,經由激振臂2而對螺絲緊固體1施加軸直
角方向的衝擊力(以下,稱為「軸直角方向衝擊力」)、或經由砝碼安裝臂3而對螺絲緊固體1施加軸旋轉方向的衝擊力矩。另外,於自搖動軸12至砝碼4的距離大的情況下,當運轉軸5將移動方向反轉時,經由砝碼安裝臂3而對螺絲緊固體1施加軸方向衝擊力。
運轉軸5(連結軸11)沿著縱向(垂直方向)以規定的衝程(例如11mm)進行往返運動。激振臂2一面與其聯動地將連結軸11作為支點朝上下進行搖動,一面相對於螺絲緊固體1沿著自身長邊方向朝圖16的左右進行相對位移。另一方面,砝碼安裝臂3與運轉軸5的往返運動聯動地將搖動軸12(定點)作為支點進行搖動(蹺蹺板運動)。運轉軸5的衝程以如下方式設定:當運轉軸5到達最下點時,激振臂2相對於砝碼安裝臂3沿著自身的長邊方向最大限度地進行相對位移。於此情況下,經由激振臂2而對螺絲緊固體1施加軸直角衝擊力,並且經由砝碼安裝臂3而對螺絲緊固體1施加由砝碼4所產生的軸旋轉衝擊力矩。再者,以後將連結軸11與搖動軸12處於同一高度的狀態稱為「中立狀態」。
同樣地,當螺栓‧連結軸間距離L1與螺栓‧搖動軸間距離L2的總和(=L1+L2)變成最大時,經由激振臂2而對螺絲緊固體1(螺栓1a)施加軸直角方向的衝擊力。同時,經由砝碼安裝臂3而對螺絲緊固體1(螺栓1a)施加由砝碼4所產生的軸旋轉衝擊力矩。再者,以後將經由激振臂2而重複施加軸直角衝
擊力稱為「軸直角振動」。另外,將經由砝碼安裝臂3而重複施加由砝碼4所產生的軸旋轉衝擊力矩稱為「軸旋轉振動」或「軸角加速度振動」。另外,將中立狀態下的螺栓‧連結軸間距離L1與螺栓‧搖動軸間距離L2的總和設為L0。
再次回到圖14,作為馬達9,例如可使用三相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AC)馬達。於此情況下,馬達9的轉速由變頻器來控制。圖17是表示關於螺絲緊固體1、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的沿著長邊方向的相對位置關係的說明圖。圖17的(a)表示中立狀態下的三者的相對位置。圖17的(b)是表示激振臂2相對於螺絲緊固體1沿著長邊方向僅相對位移墊圈間隙d0時的三者的相對位置。圖17的(c)表示激振臂2相對於砝碼安裝臂3沿著長邊方向僅相對位移2d0時的三者的相對位置。
如圖17的(a)所示,在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的各凹部2a、凹部3a與墊圈20、墊圈20之間分別形成有墊圈間隙d0。另一方面,在螺栓1a與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之間分別形成有螺栓空隙d1。另外,在搖動限制銷30與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之間分別形成有銷間隙d2。
如圖17的(b)所示,若運轉軸5(圖16)朝下方開始移動,則激振臂2相對於螺絲緊固體1沿著長邊方向於圖17的(b)中朝左側進行相對位移。於此情況下,由於墊圈間隙d0≦螺栓空隙d1、銷間隙d2,因此螺栓頭部側的墊圈20抵接於激振臂2的凹部2a的內壁。其結果,墊圈20被按壓於激振臂2的凹部2a的
內壁,激振臂2及螺絲緊固體1成為一體並相對於砝碼安裝臂3於圖17的(b)中朝左側開始相對位移。於此情況下,螺栓‧連結軸間距離變成L1+d0。
如圖17的(c)所示,激振臂2及螺絲緊固體1成為一體並相對於砝碼安裝臂3於圖17的(c)中朝左側進行相對位移,螺母1b側的墊圈20抵接於凹部3a的內壁。而且,當運轉軸5(圖16)到達最下點時,激振臂2及砝碼安裝臂3的長邊方向的相對位移被強制性地靜止。即,於砝碼安裝臂3已由砝碼4施力的狀態下,強制性地使激振臂2的運動量變成零,並且強制性地使砝碼安裝臂3的角動量(angular momentum)變成零。其結果,經由激振臂2而對螺絲緊固體1(螺栓1a)施加軸直角衝擊力,同時經由砝碼安裝臂3而對螺絲緊固體1(螺栓1a)施加由砝碼4所產生的軸旋轉衝擊力矩。於此情況下,於螺栓‧連結軸間距離已維持成L1+d0的狀態下,螺栓‧搖動軸間距離變成L2+d0。
[螺絲鬆動振動試驗結果]
回到前面,如圖10的振動試驗結果所示,專利文獻1中揭示的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體產生鬆動的原因可如下述般考慮。即,即便如圖4所示般,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設為與第一螺絲(S1)的中徑d相同的直徑,已使山間的谷徑變大的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剛性亦比作為第一螺絲(S1)的基準牙形的第一螺牙r的剛性小。因此,可認為產生鬆動的原因在於:若於如圖8
(a)及圖8(b)所示的緊固體80中,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以大的緊固扭矩將第一螺母82緊固,並進行如上所述的螺絲鬆動振動試驗,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產生彈性變形且軸力下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說明]
如以上般,先前結構的雙螺母緊固體於施加了嚴酷的鬆動負荷的情況下,無法否定軸力下降的可能性。因此,如圖5~圖7所示,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中,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圖9(a)至圖9(c)是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用於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體800的例子,圖9(a)為部分剖面圖,圖9(b)為表示螺母與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咬合的剖面圖。如圖9(b)所示,作為防止鬆動螺母的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D1)亦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
圖5是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10%的例子。於此情況下,作為防止鬆動螺母的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亦將第二螺絲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10%。再者,所謂將第二螺絲的谷徑增大了10%者,是指若將第一螺絲的尖山的高度設為H(假想成等腰三角形的高度(參照圖5的(a))),則當h=H×10%時,以半徑(直徑為2h)計將第二螺絲的
谷徑自中徑d僅增大了h時的谷徑。將第二螺絲的谷徑比中徑增大了20%、及30%者亦是指藉由相同的計算所算出的第二螺絲的谷徑。
另外,圖6是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尖山的高度H(假定為等腰三角形的高度)的20%的例子。於此情況下,作為防止鬆動螺母的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D1)亦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尖山的高度H的20%。進而,圖7是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所述尖山的高度H的30%的例子。於此情況下,作為防止鬆動螺母的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D1)亦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所述尖山的高度H的30%。圖9(a)至圖9(c)表示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作為雙螺母的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具800,所述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是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rs、第二螺牙rs1~第二螺牙rs6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尖山的高度H的10%或20%。首先,將作為母螺絲的第二螺母830(防止鬆動用螺母)擰入第二螺絲(S2)。
其次,以規定的緊固扭矩將作為母螺絲的第一螺母820(緊固用螺母)擰入第一螺絲(S1)(公制粗牙螺絲)。此時,第二螺母830藉由第一螺母820的旋轉而進一步旋轉,並被緊固於被緊固構件840。於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原則,不將第二螺母830
回擰。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所述尖山的高度H的10%或20%。於第二螺母830,在與被緊固構件840的抵接面形成大徑的凸緣831,於本例中設為帶有凸緣的螺母。藉由形成凸緣831,可增大第一螺母820與第二螺母830間的鎖緊力,因此變得難以鬆動。圖9(b)表示圖6的(c)的45°角度位置的剖面。
如圖9(b)所示,第二螺母830藉由將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D1)形成得比中徑d大,而於剖面形狀中,於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的內徑(D1)形成有直線部832,即螺旋的圓孔。另外,於第二螺絲(S2)的牙頂,形成多個高度根據角度位置而不同的小的尖山rp(參照圖5、圖6、圖9(b))。其結果,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卡合於第二螺絲(S2)的牙頂的小的尖山rp,因此第二螺母830的母螺絲與第二螺絲(S2)的接觸面積減少,因此螺絲面的每單位面積的接觸面壓上升。但是,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力由第一螺母820分擔,因此不會產生問題。第二螺母830的功能是發揮第一螺母820的阻止鬆動功能而非緊固力的螺母,第二螺母830及小的尖山(小山)rp不會被剪切破壞。
[二重螺絲構造體的鬆動試驗]
利用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來進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鬆動試驗,而獲得圖11~圖13的表中所示的資料。與圖10的振動試驗結果同樣地,對試樣1~試樣3分別進
行了十次鬆動試驗而獲得所述資料。另外,試驗條件亦與圖10的振動試驗同樣地,振動頻率為35Hz,試驗時間為29秒,第一螺母820的緊固扭矩為42Nm。另外,進行了試驗的該些緊固體的經規格化的螺栓、螺母的材質採用作為標準來使用的鉻鉬鋼鋼材(SCM材料)。圖11中所示的表的資料是使用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尖山(將第二螺絲的基準螺牙看作等腰三角形時)的高度H的10%者的資料。但是,第一螺絲是標示直徑12mm的公制粗牙螺絲,第二螺絲是粗牙螺絲的三倍導程的二螺紋螺絲,螺牙的形狀為與公制粗牙螺絲相同的形狀(與螺旋及切線正交的剖面)。
於試驗前,以42Nm將第一螺母緊固(將此時的軸力設為100%),然後開始鬆動試驗。圖11中是將第二螺絲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尖山的高度H的10%的試樣的資料。於該資料中,即便進行了十次鬆動負荷試驗,軸力最大亦為198KN而大,且軸力為10.7KN~19.8KN的範圍。該資料與圖10中所示的先前資料相比變動小,且殘留軸力為69%~89%而大,因此已判明與所述先前技術的試樣相比,未產生鬆動。同樣地,圖12的資料是將第二螺絲的谷徑的高度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20%的試樣的資料。於圖12中,軸力最大為18.8KN而大,且軸力為10.4KN~18.8KN的範圍,與圖10中所示的先前資料相比變動小,且殘留軸力為68%~92%而大,因此可知未產生鬆動。
同樣地,圖13表示將第二螺絲的谷徑的高度H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30%時的資料。於圖13的資料中,於試樣1的第六次的試驗中,軸力變成0且第二螺絲的小山產生塑性變形,藉由六次的重複負荷,軸力變成0。其原因可如以下般考慮。即,越將小山狀的第二螺牙的山間的谷徑形成得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d大,增大了小山間的谷徑的第二螺絲(S2)的剛性越接近原來的第一螺絲(S1)的第一螺牙r的剛性,因此第一螺母820與第一螺絲(S1)之間的強度,即小山的剪切應力為容許的範圍內、或螺牙的彈性變形為容許的範圍內而無問題。但是,如圖7中所示的22.5°角度位置、67.5°角度位置所示,於使山間的谷徑增大了30%的第二螺絲(S2)的牙頂,僅形成許多比圖5、圖6中所示的小的尖山rp更小的尖山rq。
其結果,第二螺母僅卡合於第二螺絲(S2)的牙頂的小的尖山rq,因此第二螺母的母螺絲與第二螺絲(S2)的接觸面積減少。其原因在於:若於該狀態下,於阻止鬆動試驗中承受大的負荷(軸力、或緊固扭矩),則小的尖山rq被剪切破壞、或塑性變形。所述破壞、塑性變形的現象亦自試樣的觀察中得到確認。根據所述試驗結果,當於螺絲軸、或螺母產生了負荷扭矩時,使第二螺牙的谷徑變大對於維持軸力有效,但於超過固定谷徑以上的情況並不有效。
[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雙螺母緊固的原理]
以圖9(c)中所示的利用雙鎖緊螺母進行了緊固的帶有阻止
鬆動螺母的緊固體800為例,對使用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雙螺母緊固的原理進行說明。通常基於軸力W,藉由下式(1)來求出為了使第二螺母830旋轉而需要的扭矩T。
T=W(d2/2)tan(α+ρ')…(1)
其中,W: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軸力,ρ':摩擦係數為μ時第二螺絲與第二螺母接觸的接觸面的摩擦角,d2:第二螺絲與第二螺母接觸的螺絲面的中徑,α:第二螺絲的導程角。
再者,關於第二螺絲的尖山(第二螺母830接觸的尖山)的中徑d2,由於尖山的高度根據角度位置而變化,因此將對該高度的1/2加以平均所得的高度設為第二螺絲的螺牙的中徑。另外,當將第二螺絲的谷徑與第二螺母的內徑D1設為相同時,中徑d2亦為使尖山的外徑d3與第二螺母的內徑D1相加後除以2所得的值(參照圖9(c))。
第二螺母830的承載面831a接觸被緊固構件840後的扭矩T1通常由下式(2)表示。
T1=W[(d2/2)‧tan(α+ρ')+r2‧tanρ]…(2)
其中,r2:第二螺母830接觸被緊固構件840的承載面831a的平均半徑,α:第二螺絲的導程角,ρ:摩擦係數為μ時的承載面831a的摩擦角。
另一方面,當將緊固體800緊固時,使第一螺母820轉動而間接地旋轉驅動第二螺母830來進行緊固。此時,第二螺母830藉由第一螺母820與第二螺母830相互接觸的承載面830a的
摩擦力而旋轉。於將摩擦係數μ設為與第二螺母830的承載面831a相同的情況下,藉由該第一螺母820的旋轉而旋轉驅動第二螺母830時的扭矩T1'變成下式(3)。
T1'=tanρ‧W‧r1…(3)
其中,r1:第一螺母820與第二螺母830相互接觸的承載面830a的平均半徑,ρ:摩擦係數為μ時的摩擦角(μ=tanρ)。
此處,為了僅藉由利用經設定的緊固扭矩所進行的第一螺母820的旋轉,而與第二螺母830之間獲得鎖緊力,必須進行如下的動作。首先,使第一螺母820旋轉來使第二螺母830旋轉,其次,第二螺母830的凸緣831的承載面831a接觸被緊固構件840,第二螺母830藉由其承載面831a的摩擦力而停止旋轉後,必須將第一螺母820緊固至設定扭矩為止,藉此以該緊固體800不鬆動的方式產生相互的鎖緊力。
該第二螺母830接觸被緊固構件840而停止旋轉的條件需要如下的條件成立:T1>T1'
T1=W[(d2/2)‧tan(α+ρ')+r2‧tanρ]>T1'=tanρ‧W‧r1…(4)
∴[(d2/2)‧tan(α+ρ')+r2‧tanρ]>tanρ‧r1…(5)。
僅藉由所述條件成立,且如後述般,以第二螺絲的尖山不因剪切應力、或接觸面壓而產生塑性變形的程度的經設定的扭矩的大小,將第一螺母820緊固,便原則上根據所述鬆動振動試驗結
果判斷於本發明中無需將第二螺母830回擰來賦予鎖緊力,而且可獲得必要的鎖緊力。
[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雙螺母的鬆動的觀察]
如以下般研究因由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所產生的重複旋轉扭矩而產生螺絲的鬆動的機制。藉由圖9(c)的剖面圖,對在圖9(a)中所示的緊固體800中,圖7等中所示的尖山rq產生塑性變形的條件進行說明。如圖17等所示,藉由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的試驗,使螺絲緊固體1產生鬆動的外力藉由激振臂2的反覆的搖動運動經由螺栓1a的接觸承載面來使旋轉螺栓1a旋轉、或砝碼安裝臂3的反覆的搖動運動使螺母1b的承載面轉動,而使螺絲緊固體1產生鬆動。另外,根據所述試樣的觀察結果而觀察到當產生了鬆動時,尖山rq產生塑性變形。
[由剪切力所引起的第二螺絲的螺牙的破壞、或變形]
(1)來自第二螺母830的扭矩
以下,根據利用由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所產生的外力的鬆動驅動、及試驗結果的觀察,藉由圖9(c)等來對帶有阻止鬆動螺母的緊固體800的鬆動的理由進行說明。緊固體800因外力而鬆動的原因根據所述緊固體800的緊固結構來判斷,是因第二螺母830、或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對被緊固構件840進行旋轉驅動而產生。此處,於將緊固體800緊固的軸力為W時、自被緊固構件840使高導程的第二螺母830旋轉時,經由承載面831a而產生以下的扭矩T2。
T2=W‧tanρ‧r2…(6)
其中,r2:第二螺母830與被緊固構件840接觸的凸緣831的承載面831a的平均半徑,ρ:承載面831a的摩擦角(μ=tanρ)。
若藉由所述外力的扭矩T2來產生,則產生以下的軸力W1。根據所述式(1),W1=T2/(d2/2)‧tan(α+ρ')…(7)
其中,ρ':摩擦係數為μ時的第二螺母與尖山接觸的接觸面的摩擦角,d2:第二螺絲與第二螺母接觸的螺絲面的中徑,α:第二螺絲的導程角。
(2)來自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頭部811側的鬆動扭矩
於所述鬆動振動試驗中,緊固體800的尖山rp的外力並非僅為來自第二螺母830的扭矩。自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頭部811的承載面811a,亦藉由使其朝緊固方向、或放鬆方向(第二螺母830側)旋轉的扭矩T3而轉動。藉由該扭矩T3而產生軸力W2。與所述式(6)同樣地,T3=W‧tanρ‧r3…(8)
其中,r3: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頭部811與被緊固構件840接觸的承載面811a的平均半徑,ρ:承載面811a的摩擦角(μ=tanρ)。
若藉由該扭矩T3來產生,則產生以下的軸力W2,W2=T3/(d2/2)‧tan(α+ρ')…(9)
其中,d2:第二螺絲與第二螺母接觸的螺絲面的中徑,α:第二螺絲的導程角,ρ':摩擦係數為μ時的第二螺母接觸的尖山的接觸面的摩擦角。
(3)於第二螺絲的尖山產生的剪切應力
另一方面,旋轉螺栓1a的尖山(第二螺母接觸的螺牙)產生剪切破壞的條件可如以下般考慮。於公制粗牙螺絲的情況下,嚙合角(frank angle)為60度,因此每一個尖山的平均剪切長度AB根據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底邊的式(參照圖9(c)的A部的放大圖),AB=(d3-D1)‧tan(β/2)…(10)
其中,d3:尖山的外徑,D1:第二螺母830的內徑,β:螺牙的嚙合角。
再者,剪切長度AB根據角度位置而變化,因此於計算上亦可為平均值。
此處,若將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尖山產生剪切破壞或塑性變形時的容許軸方向負荷設為WB,則「πD1 ABz」變成尖山受到剪切負荷的面積,因此變成以下的關係式。
WB=πD1 ABzτ…(11)
其中,τ: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材料的容許剪切破壞應力,D1:第二螺母830的內徑,z:被看作具有負荷能力的尖山的數量。
此處,若將第二螺母的長度設為L,則可藉由計算來計算z,因此可計算被容許的軸方向負荷WB。
[雙螺母緊固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鬆動的理由]
於所述鬆動試驗中,圖9(c)中所示的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頭部811經由承載面811a,被朝高導程的第二螺母830將被緊固構件840緊固或放鬆的方向旋轉驅動。即,緊固具800自被緊固體,同時自第二螺母830的承載面831a、及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頭部811的承載面811a受到扭轉扭矩。根據鬆動試驗機50的結構功能,當於自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及第二螺母830兩者同時將被緊固構件840緊固的方向、或放鬆的方向產生了旋轉扭矩時,就試驗結果而言,尖山超過容許彈性變形而產生塑性變形。
於所述鬆動試驗中,若將緊固體800的被施加外力前的軸力設為W,則被緊固構件840自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及第二螺母830兩者同時受到的軸力的最大軸力Wm變成將式(2)的軸力W、式(7)的軸力W1、式(9)的軸力W2合計而成者。
Wm=W+W1+W2…(12)
此處,若將使用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六角螺栓810的第二螺絲的被容許的軸方向的負荷設為WB,則需要以下的關係。WB是由利用式(11)所計算的第二螺絲的有效剖面積A與τ決定的容許剪切破壞負荷
Wm=W+W1+W2<WB=πD1 ABzτ…(13)
若維持該關係,則至少不會產生由因來自被緊固構件840的
旋轉扭矩所引起的尖山的剪切破壞而導致的鬆動。因此,若圖7中所示的尖山rq因軸力Wm而產生塑性變形、或超過容許彈性變形,則鎖緊力消失,而鬆動。
(3)第二螺牙的由接觸面壓所引起的塑性變形
以尖山的剪切破壞、或由剪切應力所引起的變形對由所述螺絲鬆動振動試驗機50所引起的鬆動進行說明。但是,實際的螺牙即便因螺母與螺牙的擰入,而導致作用於螺絲面的接觸面壓超過容許值,尖山亦產生塑性變形。當存在軸力Wm的最大負荷時,於第二螺牙的尖山產生以下的接觸面壓。
W3≦(π/4)(d3 2-D1 2)zq…(14)
d3為第二螺絲(尖山)的外徑,D1為第二螺母830的內徑,z為第二螺牙與第二螺母相互接觸的牙數,q為每單位面積的容許面壓
若所述式(14)的關係不成立,則第二螺牙因面壓而產生塑性變形。由以所述式(13)表示的最大負荷Wm所產生的尖山的接觸面壓必須為容許面壓q以下。因此,為了不使尖山因接觸面壓而進行塑性變形,Wm<W3…(15)
必須成立。
通常,所述容許剪切應力由「容許剪切應力=剪切斷裂應力/安全率」表示,是指於設計上可安全地使用的應力。容許接觸面壓亦相同。另一方面,將具有如下的性質稱為彈性變形:若對物
體施加負荷,則進行變形,但若逐漸地去除負荷,則變形量亦相應地減少,若負荷消失,則恢復成原先的形狀、尺寸。於本發明中,處於所述彈性變形內的剪切應力亦是指容許剪切應力、或容許接觸面壓。
如以上所說明般,若根據試驗結果、所述試驗結果的研究進行判斷,則以將第二螺絲的谷徑設為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30%以下為宜,若超過30%,則結果是緊固力變弱。另一方面,若對將第二螺絲的谷徑設為比第一螺絲的中徑大30%以上的試樣進行觀察,則如上所述,已判明圖7中所示的尖山rq產生塑性變形。其理由是若接觸被緊固體的第二螺母830藉由大的扭矩而朝將被緊固體緊固的方向、或放鬆的方向進行旋轉,則超過圖7中所示的尖山rq弱的塑性變形、容許彈性變形。因此,尖山rq產生塑性變形,因此與第一螺母820之間的鎖緊力不會恢復。
[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
以使用第二螺絲(S2)的谷徑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大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例子,對圖9(a)~圖9(c)中所說明的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進行了說明。但是,該緊固體中所使用的二重螺絲構造體並不限定於此。即,如藉由所述實驗、說明而理解般,已判明因剪切應力與接觸面壓,而導致第二螺絲的尖山經由第二螺絲(S2)的尖山與第二螺母接觸的面產生變形,因此產生雙螺母緊固體的鬆動。因此,於形成有第一螺絲及導程比第一螺絲大的第二螺絲這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雙螺母緊固
中,可以說於第二螺絲(S2)的尖山不因來自第二螺母的應力而變形的範圍,即容許應力的範圍內,緊固力最高。
即,用於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二重螺絲構造體並不限定於第二螺絲的谷徑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大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即,只要是具有如下的強度者即可,所述強度是當第二螺母自外部受到旋轉扭矩,而於二重螺絲構造體產生軸力時,施加至第二螺絲的螺牙的自第二螺母受到的應力為第二螺絲(S2)的尖山的容許剪切應力的範圍內、及容許接觸面壓的範圍內的強度,若超過所述範圍,則產生塑性變形。若使已被擰入第一螺絲的第一螺母轉動來進行緊固,則於二重螺絲構造體產生軸力。於設計上,所述由利用第一螺母進行的緊固、或外力所產生的軸力不變成二重螺絲構造體的容許最大軸力(應力)以上。當於二重螺絲構造體產生的軸力為容許最大軸力時,作為所述第二螺絲的螺牙的尖山的剪切應力、及接觸面壓亦必須是容許剪切應力、容許接觸面壓。
若於設計上的容許最大軸力內,施加至第二螺絲的螺牙的剪切應力、接觸面壓為容許剪切應力、容許接觸面壓,則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不會鬆動。即,若能夠以二重螺絲的最大緊固力進行緊固、且為所述範圍內,則不會鬆動。如根據以上的說明而理解般,用於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二重螺絲構造體並不限定於第二螺絲(S2)的谷徑比第一螺絲(S1)的中徑大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第二螺絲(S2)的谷徑只要滿足所
述條件,則亦可為第一螺絲(S1)的中徑以下、或亦可為比中徑大者。即,第二螺絲(S2)的谷徑只要滿足所述條件,則亦可為第一螺絲(S1)的中徑以下,亦可為比中徑大者。
[二重螺絲構造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二重螺絲構造體1A可藉由切削加工、滾製加工、射出成形加工、3D列印機(三維造型;3D列印(printing))加工、金屬粉末射出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加工、脫蠟(lost wax)等來製造。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於藉由一般的滾製加工來對螺牙進行加工的情況下,由於第二螺絲(S2)的螺牙的凹凸小,因此滾製變得容易,螺絲滾製模具的壽命變長而較佳。尤其,因第二螺絲(S2)的谷徑可變大,故當利用圓形模具進行滾製時,可抑制第二螺絲(S2)的谷底部分局部地變成高壓,因此不合理的塑性變形消失,亦難以產生於螺絲滾製中成為問題的表面的如鱗狀般的剝離。
[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對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是如下的螺絲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所述螺絲的螺牙的剖面形狀是第一螺絲為一螺紋的公制粗牙螺絲,第二螺絲(S2)為具有與其相同的螺牙的公制粗牙螺絲,且所述公制粗牙螺絲的導程或螺距大。即,第一螺絲(S1)與第二螺絲(S2)是螺牙的剖面形狀為同一種類的公制粗牙螺絲。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些實施方式。當然可於不脫離本發明的目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亦可為惠氏螺絲、
統一螺絲、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及方形螺絲。另外,例如亦可為包含二螺紋螺絲(第一螺絲(S1))與四倍導程二螺紋螺絲(第二螺絲(S2))的組合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包含三倍導程二螺紋螺絲(第一螺絲(S1))與四倍導程二螺紋螺絲(第二螺絲(S2))的組合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等。換言之,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只要是可於螺絲軸部的軸線的圓周方向的各角度位置上,連續地或每隔規定的間隔形成基準牙形或接近基準牙形的形狀的螺牙者即可。
另外,於所述實施方式中,將第一螺絲(S1)、第二螺絲(S2)的導程設為公制粗牙螺絲的整數倍的導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不是整數倍。例如,亦可為第二螺絲(S2)的導程是如公制粗牙螺絲的3.1倍般的倍數的導程的螺絲。另外,亦可為第一螺絲(S1)的導程是如公制粗牙螺絲的1.1倍般的倍數的導程的螺絲。即,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只要是可於螺絲軸部的軸線的圓周方向的各角度位置上,連續地或每隔規定的間隔形成基準牙形或接近基準牙形的形狀的螺牙者即可。另外,關於所述螺牙,第一螺絲及第二螺絲是軸剖面形狀為三角形的公制粗牙螺絲,但亦可為剖面形狀為梯形、矩形、圓弧形狀的螺絲。即,亦可為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及方形螺絲中所使用的形狀。
所述第一螺絲(S1)與第二螺絲(S2)為公制螺絲、惠氏螺絲、統一螺絲、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
及方形螺絲,但亦可為剖面形狀實質上與所述螺絲相同,例如對角部進行了倒角、或利用圓弧進行了內插的相似形、或類似形的螺絲,於本發明中,經變形的該些螺絲於本發明中亦作為與所述螺絲相同者來處理。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是不會強度不足,而且鬆動極少者。因此,可用於道路、橋樑、鐵路等基礎設施,汽車等移動機械,家電機器等的緊固體及導程凸輪裝置等。另外,所述說明主要對使用雙螺母的緊固體進行了說明,但如根據所述說明而理解般,本發明的二重螺絲構造體亦可用作速度不同的兩個凸輪進給裝置。因此,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不限定於緊固體。
1A‧‧‧二重螺絲構造
d‧‧‧中徑
H‧‧‧尖山高度
rp‧‧‧尖山
S1‧‧‧第一螺絲
S2‧‧‧第二螺絲
Claims (9)
- 一種二重螺絲構造體,其是於螺絲軸形成有一螺紋以上的第一螺絲、及導程比所述第一螺絲大的第二螺絲的兩種螺絲的二重螺絲構造體,所述第一螺絲是選自公制螺絲、惠氏螺絲、統一螺絲、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及方形螺絲中的一種,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特徵在於:於包含所述螺絲軸的軸線的剖面形狀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且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螺絲的外徑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中所述第一螺絲是一螺紋螺絲,所述第二螺絲是一螺紋以上的螺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中所述第二螺絲與所述第一螺絲是同一種類的螺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以半徑計,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所述第一螺絲的尖山的高度的30%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二重螺絲構造體,其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以半徑計,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所述第一螺絲的尖山的高度的10%~20%。
- 一種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包括:二重螺絲構造體,於螺絲軸形成有一螺紋以上的第一螺絲、及導程比所述第一螺絲大的第二螺絲的兩種螺絲,所述第一螺絲是選自公制螺絲、惠氏螺絲、統一螺絲、梯形螺絲、管用螺絲、圓形螺絲、滾珠螺絲、及方形螺絲中的一種;第一螺母,被擰入所述第一螺絲;以及第二螺母,被擰入所述第二螺絲;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的特徵在於:其是具有如下的強度者,所述強度是當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及所述第二螺母自外部受到旋轉扭矩,在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與所述第二螺母間產生容許最大軸力時,施加至所述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第二螺絲的螺牙的自所述第二螺母受到的應力為所述第二螺絲的螺牙的容許剪切應力的範圍內、及容許接觸面壓的範圍內的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其中於包含所述螺絲軸的軸線的剖面形狀中,所述第二螺絲的谷徑比所述第一螺絲的中徑大,且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螺絲的外徑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其中當使所述第一螺母旋轉時,[d2/2‧tan(α+ρ')+r2‧tanρ]>tanρ‧r1 的關係式成立,其中,μ:摩擦係數,μ=tanρ,ρ':所述第二螺絲與所述第二螺母接觸的接觸面的摩擦角,r2:所述第二螺母的接觸所述緊固體的承載面的平均半徑,d2:所述第二螺絲與所述第二螺母接觸的螺絲面的中徑,α:所述第二螺絲的導程角,r1:所述第一螺母與所述第二螺母相互接觸的承載面的平均半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二重螺絲構造體的緊固體,其中所述第二螺母接觸所述緊固體的被緊固構件的面形成有選自凹凸、凸緣、及粗面中的一種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06434 | 2018-06-01 | ||
JP2018106434 | 2018-06-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4039A TW202004039A (zh) | 2020-01-16 |
TWI818983B true TWI818983B (zh) | 2023-10-21 |
Family
ID=6869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4634A TWI818983B (zh) | 2018-06-01 | 2019-04-26 | 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93476B2 (zh) |
EP (1) | EP3805582B1 (zh) |
JP (1) | JP6606315B1 (zh) |
KR (1) | KR102553679B1 (zh) |
CN (1) | CN112236601B (zh) |
BR (1) | BR112020024381A2 (zh) |
CA (2) | CA3170090C (zh) |
MX (1) | MX2020012881A (zh) |
TR (1) | TR202019184A1 (zh) |
TW (1) | TWI818983B (zh) |
WO (1) | WO20192301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41521B2 (en) * | 2018-01-19 | 2021-06-22 | Nsk, Ltd. | Nut, feed screw mechanism, and electric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
CH714819A2 (fr) * | 2018-03-21 | 2019-09-30 | Dominique Renaud Sa | Dispositif de fixation et de réglage d'un palier, notamment pour pièces d'horlogerie. |
CN110953234B (zh) * | 2019-12-18 | 2021-08-06 | 惠州卓越紧固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三角形螺纹螺钉及设计方法 |
JP2023035922A (ja) | 2021-09-01 | 2023-03-13 | 株式会社転造技術研究所 | 二重ねじのダブルナット締結体 |
CN113883152A (zh) * | 2021-10-25 | 2022-01-04 | 北京开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沉孔的音响螺母防松法 |
CN114215840A (zh) * | 2022-01-11 | 2022-03-22 | 韦庆龙 | 一种永不松动螺丝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85649A1 (en) * | 2002-03-27 | 2003-10-02 | Aoyama Seisakusho Co., Ltd. | Male screw part |
JP2011196449A (ja) * | 2010-03-18 | 2011-10-06 | Mitsuo Kawamura | 締結具、締結方法及びおねじの製造方法 |
WO2016194842A1 (ja) * | 2015-05-29 | 2016-12-08 | 株式会社転造技術研究所 | 二重ねじ構成体 |
JP2018080819A (ja) * | 2016-11-18 | 2018-05-24 | 株式会社転造技術研究所 | 二重ねじ構成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84336A (en) * | 1876-11-14 | Improvement in nut-locks | ||
US1018855A (en) * | 1911-04-12 | 1912-02-27 | Ner M Van Ormer | Nut-lock. |
US1003379A (en) * | 1911-05-09 | 1911-09-12 | William D Smith | Nut-lock. |
US3207023A (en) * | 1961-12-01 | 1965-09-21 | Illinois Tool Works | Screw fastener |
US3426820A (en) * | 1967-10-05 | 1969-02-11 | Res Eng & Mfg | High friction screw |
US3794092A (en) * | 1970-11-23 | 1974-02-26 | Textron Inc | Locking fastener |
DE3346704A1 (de) * | 1983-12-23 | 1985-07-04 | Richter-System GmbH & Co KG, 6103 Griesheim | Selbstschneidende schnellbauschraube |
JPH0829829B2 (ja) | 1986-06-24 | 1996-03-27 |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 クリ−ンル−ム内におけるリニアモ−タ搬送装置 |
DE4138555A1 (de) * | 1991-11-23 | 1993-05-27 | Hilti Ag | Schraube zum selbstschneidenden setzen |
US5188496A (en) * | 1992-07-13 | 1993-02-23 | Giannuzzi Louis | Self-tapping screw-type masonry anchor |
AU2001229955A1 (en) * | 2000-05-19 | 2001-11-26 | Reiter Stefan Pama | Self-tapping bush-shaped screwed insert |
US6296433B1 (en) * | 2000-09-05 | 2001-10-02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Large diameter tapcon with debris reservoir end or tip |
JP3770320B2 (ja) * | 2001-03-26 | 2006-04-26 | 大喜工業株式会社 | ボルト及びそのボルトとナットの締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ボ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2003260532A (ja) * | 2002-03-08 | 2003-09-16 | Japan Power Fastening Co Ltd | ボル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DE20206589U1 (de) * | 2002-04-25 | 2002-08-14 | Joker Industrial Co., Ltd., Hsienhsi, Changhua | Verankerungsschraube mit einem Doppelkopf und einem Dreifachgewinde mit unterschiedlichen Gewindetiefen |
US6976818B2 (en) * | 2002-08-12 | 2005-12-20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Threaded fastener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plastics |
JP2006189056A (ja) * | 2003-08-12 | 2006-07-20 | Art Screw:Kk | 左右ねじおよびその転造用ダイス |
US7090453B2 (en) * | 2004-12-27 | 2006-08-15 | Teng-Hung Lin | Screw |
JP5042931B2 (ja) * | 2008-07-04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ニッセー | 転造ボルト |
CN101576109B (zh) * | 2009-04-03 | 2011-11-16 | 孙中强 | 具有双螺纹的螺栓结合体 |
US8430619B2 (en) * | 2010-01-19 | 2013-04-30 | Black & Decker Inc. | Concrete and masonry screw anchor |
KR100991015B1 (ko) * | 2010-04-22 | 2010-10-29 | 주식회사 아세아볼트 | 내충격, 내진동 및 체결력 강화 구조를 갖는 나사 및 나사식 기계요소 |
US8608252B2 (en) * | 2010-12-26 | 2013-12-17 | Yi-Chuan Ling | Spoke of a bicycle wheel |
KR20130139050A (ko) * | 2012-06-12 | 2013-12-20 | 김근영 | 체결력을 높인 볼트너트 결합체 |
US20140119852A1 (en) * | 2012-11-01 | 2014-05-01 | Sung Lung Lee | Anti-loose screw |
JP6892046B2 (ja) * | 2016-11-10 | 2021-06-18 | 株式会社ユニオン精密 | 締結部材 |
-
2019
- 2019-03-27 BR BR112020024381-7A patent/BR112020024381A2/pt unknown
- 2019-03-27 JP JP2019537864A patent/JP6606315B1/ja active Active
- 2019-03-27 KR KR1020207034407A patent/KR10255367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3-27 WO PCT/JP2019/013175 patent/WO2019230167A1/ja unknown
- 2019-03-27 CA CA3170090A patent/CA3170090C/en active Active
- 2019-03-27 TR TR2020/19184A patent/TR202019184A1/tr unknown
- 2019-03-27 MX MX2020012881A patent/MX2020012881A/es unknown
- 2019-03-27 CN CN201980036884.7A patent/CN112236601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27 EP EP19797154.2A patent/EP38055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3-27 CA CA3101955A patent/CA3101955C/en active Active
- 2019-03-27 US US16/621,981 patent/US1129347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4-26 TW TW108114634A patent/TWI81898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85649A1 (en) * | 2002-03-27 | 2003-10-02 | Aoyama Seisakusho Co., Ltd. | Male screw part |
JP2011196449A (ja) * | 2010-03-18 | 2011-10-06 | Mitsuo Kawamura | 締結具、締結方法及びおねじの製造方法 |
WO2016194842A1 (ja) * | 2015-05-29 | 2016-12-08 | 株式会社転造技術研究所 | 二重ねじ構成体 |
JP2018080819A (ja) * | 2016-11-18 | 2018-05-24 | 株式会社転造技術研究所 | 二重ねじ構成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10002686A (ko) | 2021-01-08 |
EP3805582A4 (en) | 2022-03-23 |
JPWO2019230167A1 (ja) | 2020-07-09 |
CA3101955A1 (en) | 2019-12-05 |
CN112236601B (zh) | 2022-08-23 |
JP6606315B1 (ja) | 2019-11-13 |
US20200132105A1 (en) | 2020-04-30 |
EP3805582C0 (en) | 2024-07-31 |
TW202004039A (zh) | 2020-01-16 |
US11293476B2 (en) | 2022-04-05 |
EP3805582A1 (en) | 2021-04-14 |
CA3101955C (en) | 2023-06-27 |
WO2019230167A1 (ja) | 2019-12-05 |
MX2020012881A (es) | 2021-02-18 |
KR102553679B1 (ko) | 2023-07-07 |
EP3805582B1 (en) | 2024-07-31 |
CA3170090C (en) | 2024-01-16 |
CN112236601A (zh) | 2021-01-15 |
BR112020024381A2 (pt) | 2021-03-02 |
CA3170090A1 (en) | 2019-12-05 |
TR202019184A1 (tr) | 202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18983B (zh) | 二重螺絲構造體及其緊固體 | |
JP6469888B2 (ja) | 緩み防止用ねじ山構造及びその加工工具 | |
JP6224294B2 (ja) | 二重ねじ構成体 | |
Sase et al. | An anti-loosening screw-fastener innovation and its evaluation | |
JP4977178B2 (ja) | 締結具とボルト及びナット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締結具の締結方法 | |
CN109826861A (zh) | 一种防松螺栓组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9372880B (zh) | 一种防松螺纹 | |
JP4639291B2 (ja) | 締結具 | |
CN209067637U (zh) | 反向对立外牙垫圈与圆台六角螺母组成的防松螺栓组 | |
JP2005265150A (ja) | 鋼製ボルトセット | |
JP6871595B2 (ja) | 二重ねじ構成体 | |
Fernando | An engineering insight to the fundamental behaviour of tensile bolted joints | |
JPWO2006100766A1 (ja) | ねじ | |
JP2015187492A (ja) | 緩み止め機能を備えるボルトのねじ山の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705202B (zh) | 雙重螺絲結構體 | |
TR202019184T2 (tr) | Çi̇ft di̇şli̇ vi̇da yapisi ve bunlar i̇le bağlama yapisi | |
CN109236837A (zh) | 反向对立外牙垫圈与圆台六角螺母组成的防松螺栓组及其操作方法 | |
JP3095134U (ja) | 戻り止めボルト | |
JP7397495B2 (ja) | 耐疲労・耐緩み防止機能を備えたボルト構造およびボルト構造を適用したネジ締結体 | |
Samanta et al. | Comparison of loos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3/8 BSW threaded fasteners under accelerated vibratory condition | |
CN118423344A (zh) | 剪夹自锁螺母 | |
JP2020024027A (ja) | 緩み止め締結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