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1030B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1030B TWI581030B TW104115266A TW104115266A TWI581030B TW I581030 B TWI581030 B TW I581030B TW 104115266 A TW104115266 A TW 104115266A TW 104115266 A TW104115266 A TW 104115266A TW I581030 B TWI581030 B TW I58103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color molded
- optical lens
- outer diame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designed for infrared ligh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一種具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的光學鏡頭。
在一般的可攜式攝像裝置,如手機等,為了追求薄形化的需求,大幅降低光學鏡頭的大小、厚度及重量,但同時又為了提升成像品質而增加攝像裝置中的元件數量。因此,要在不減損光學元件對心精度的前提下,使雜散光獲得控制,為一相當困難的課題。
習知的小型鏡頭常使用如美國專利公告號US6819508所示的鏡片組裝結構,以確保鏡片組裝對心精度。當鏡頭內部出現雜散光時,可用追加塗墨或增加遮光板的方法,予以改善。然而,這兩種方法在實用上皆會受侷限。
詳細來說,一般的塗墨作業,表面的形狀尺寸在小尺度下,並不受控制,使得塗墨部位經常出現微米(micron meter)以上尺寸的變化。因此,若在組裝面上施加塗墨作業,容易引發鏡片組裝對心精度下降或鏡片傾斜等問題,使影像品質下降,另外,若在內尖角部位塗墨,容易
產生空隙,更產生不均勻的雜散光。
若以加設遮光板的方式,在尺寸控制能力上較一般塗墨方法佳,但相對反射率較高,在與鏡片直接嵌合的情況下,可使用的遮蔽面積下降,雜散光的控制效果有限。
故,同時滿足對心精度和雜散光控制的要求,並克服其互相牽制、影響的特性下,為目前可攜式攝像裝置製造產業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其包含雙色模造鏡片,係透過其中配置的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同時改善雜散光並增進對心精度。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鏡頭,其具有一光軸,並包含至少一透鏡以及至少一雙色模造透鏡。雙色模造透鏡為二種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部位且由射出成型製成,其包含一透光部、一光線吸收部以及至少一軸向連結面。透光部具有一光學有效區。至少一軸向連結面位於雙色模造透鏡之一側,軸向連結面與相鄰之透鏡搭接,用以對正該透鏡與相鄰透鏡的中心。因此,可達到提升對心精度的功效。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軸向連結面可設置於光線吸收部或透光部。另當軸向連結面之數量為至少二時,其可分別設置於透光部與光線吸收部。藉此,可對正雙色模造透鏡與鄰接透鏡的中心。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雙色模造透鏡可更
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可與軸向連結面位於雙色模造透鏡之同一側,且垂直分模面與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軸向連結面與光軸的垂直距離。另外,光線吸收部之兩側面分別為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內側面係與透光部連接,而垂直分模面更可與軸向連結面同樣位於光線吸收部之外側面。藉此,可增進雙色模造透鏡尺寸精度。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雙色模造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係連接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而透光部自雙色模造透鏡之近光軸處延伸至外徑面,並環繞雙色模造透鏡外圍,且構成外徑面之一部。藉以促進外徑面與光軸中心的位置精度。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軸向連結面與光軸之方向間之一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0度<θ<40度。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度<θ<31度。藉此,可提升透鏡間對心精度。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光線吸收部對紅外光透明。藉此,提升光學鏡頭的製造良率。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相機模組。相機模組則包含上述的光學鏡頭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鏡頭的成像面。
依據本發明又提供一種光學鏡頭,具有一光軸,並包含至少一雙色模造透鏡,其係為二種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部位,且包含一透光部以及一光線吸收部,其中透光部具有一光學有效區。雙色模造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係連接
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而透光部自雙色模造透鏡之近光軸處延伸至外徑面,並環繞雙色模造透鏡外圍,且構成外徑面之一部,光線吸收部僅位於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中之其中一側表面。因此,可達到提升對心精度的功效。另外,外徑面可為一外徑組裝面,係用以與鏡筒連接。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雙色模造透鏡可更包含至少一軸向連結面,位於雙色模造透鏡之一側。軸向連結面可設置於光線吸收部或透光部。另當軸向連結面之數量為至少二時,其可分別設置於透光部與光線吸收部。雙色模造透鏡則可由射出成型製成。藉此,可對正雙色模造鏡片與鄰接透鏡的中心。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雙色模造透鏡可更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與軸向連結面皆位於雙色模造透鏡之同一側,且垂直分模面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軸向連結面與光軸的垂直距離。另外,垂直分模面更可與光線吸收部位在同一側。再者,光線吸收部之兩側面分別為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內側面係與透光部連接,而垂直分模面更可與軸向連結面同樣位於光線吸收部之外側面。藉此,可增進雙色模造透鏡尺寸精度。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雙色模造透鏡可更包含至少一水平向連接面,設置於光線吸收部,用以與光學鏡頭中相鄰之一透鏡搭接,藉以使雙色模造透鏡與透鏡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離。因此,可有效控制透鏡間的距離。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雙色模造透鏡之外徑為ψ D,其滿足下列條件:2.5mm<ψ D<8.0mm。藉此,適當控制雙色模造透鏡外徑,提升尺寸穩定性。
依照上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雙色模造透鏡之外徑為ψ D,光線吸收部之外徑為ψ po,其滿足下列條件:0.5<ψ po/ψ D1.0。因此,可提供適切的雜散光吸收範圍。
依據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相機模組。相機模組則包含上述的光學鏡頭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鏡頭的成像面。
100‧‧‧光學鏡頭
110‧‧‧第一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20、220、310、440‧‧‧雙色模造透鏡
121、221、311、441‧‧‧透光部
121a、221a、311a、441a‧‧‧光學有效區
122、222、312、442‧‧‧光線吸收部
123、223、313、443‧‧‧第一側表面
124、224、314、444‧‧‧第二側表面
125、225、315、445‧‧‧外徑面
126、127、226、227、316‧‧‧軸向連結面
128、129、228、229、318‧‧‧水平向連接面
160‧‧‧電子感光元件
50‧‧‧相機模組
610‧‧‧可動模具
620‧‧‧第一固定模具
630‧‧‧第二固定模具
θ 1、θ 2‧‧‧軸向連結面與光軸之方向間之夾角
ψ D‧‧‧雙色模造透鏡之外徑
ψ po‧‧‧光線吸收部之外徑
PL1、PL2‧‧‧垂直分模面
PL3‧‧‧水平分模面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光學鏡頭的示意圖;第2圖繪示依照第1圖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的放大示意圖;第3圖繪示依照第1圖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中參數θ 1、θ 2、ψ po及ψ D的示意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雙色模造透鏡製造方法的第一步驟之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雙色模造透鏡製造方法的第二步驟之示意圖;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的放大示意圖;
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的放大示意圖;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之放大示意圖;以及第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電子裝置之相機模組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光學鏡頭100的示意圖。由第1圖可知,光學鏡頭100係為一手機用相機模組之光學鏡頭100,其中手機用相機模組包含光學鏡頭100、電子感光元件(未繪示)以及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cut Filter;未繪示)。光學鏡頭100包含五片具屈折力之透鏡,其由第一側至第二側分別為第一透鏡110、雙色模造透鏡120(即第二透鏡)、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以及第五透鏡150。
配合參照第2圖,係繪示依照第1圖光學鏡頭100之雙色模造透鏡120的放大示意圖。詳細來說,雙色模造透鏡120係為塑膠材質,包含透光部121及光線吸收部122。透光部121具有光學有效區121a,其中透光部121之材質為高折射率之透明PC。光學吸收部122其材質為黑色PC。由此可知,雙色模造透鏡120透過透光部121及光線吸收部122為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而達到雙色的效果。
雙色模造透鏡120之二側分別為第一側表面
123及第二側表面124,並具有一外徑面125連接第一側表面123及第二側表面124。透光部121自雙色模造透鏡120之近光軸處延伸至外徑面125(即由光學有效區121a延伸至外徑面125),且外徑面125至少包含透光部121;也就是說,透光部121環繞雙色模造透鏡120外圍,且構成外徑面125之一部。本實施例的雙色模造透鏡120之外徑面125等同於透光部121。外徑面125可為一外徑組裝面,係用以與鏡筒連接。藉此,雙色模造透鏡120可透過外徑面125與光學鏡頭100中的其他元件(如鏡筒)搭接,控制鏡片對心的組裝。
光線吸收部122僅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20的一側(第一實施例中,光線吸收部122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20的第一側表面123)。
光學鏡頭100可更包含至少一軸向連結面,而第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100包含二軸向連結面126、127,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20之二側,其分別設置於光線吸收部122及透光部121,用以與相鄰的第一透鏡110及第三透鏡130搭接,藉以使雙色模造透鏡120之中心與透鏡(第一透鏡110及第三透鏡130)之中心皆位於光軸上,達到對正透鏡中心的效果。
光學鏡頭100可更包含至少一水平向連接面,而第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100包含二水平向連接面128、129,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20之二側,其分別設置於光線吸收部122及透光部121,用以與光學鏡頭100中相鄰之透鏡
(第一透鏡110及第三透鏡130)搭接。藉此,使雙色模造透鏡120與透鏡(第一透鏡110及第三透鏡130)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離。
光學鏡頭100可包含至少一軸向連結面,軸向連結面與光軸之方向間之一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0度<θ<40度。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度<θ<31度。配合參照第3圖,係繪示依照第1圖光學鏡頭100之雙色模造透鏡120中參數θ 1、θ 2、ψ po及ψ D的示意圖。由第3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100包含二軸向連結面126、127,其中軸向連結面126與光軸之方向間之一夾角為θ 1,且θ 1=10度,軸向連結面127與光軸之方向間之一夾角為θ 2,且θ 2=30度。藉此,更可穩定地與第一透鏡110及第三透鏡130搭接,達到對正透鏡中心的效果。順帶一提,與雙色模造透鏡120相鄰並搭接的透鏡(第一透鏡110及第三透鏡130)於搭接處的表面角度亦隨著θ 1及θ 2改變。
雙色模造透鏡120之外徑為ψ D,光線吸收部122之外徑為ψ po,其滿足下列條件:2.5mm<ψ D<8.0mm;以及0.5<ψ po/ψ D1.0。第一實施例中,ψ D=3.76mm,ψ po/ψ D=0.91。
配合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其中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雙色模造透鏡120製造方法的第一步驟之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雙色模造透鏡120製造方法的第二步驟之示意圖。由第4A圖可知,
雙色模造透鏡120在製作上先透過可動模具610及第一固定模具620間的模穴中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光線吸收部122。接著,再由第4B圖可知,第二步驟則將可動模具610移動至第二固定模具630以形成另一模穴,此時已成型的光線吸收部122會連動至另一模穴中,再透過另一次的射出成型方式形成透光部121。藉此,透過兩種塑膠材料進行兩次射出成型,製作出具有兩種顏色的雙色模造透鏡。
一般來說,基於製作雙色模造透鏡的模具之需求,其在成型而將模具開合分離後,雙色模造透鏡上會形成分模面,其中位於雙色模造透鏡外徑且延伸方向為水平方向者,係為水平分模面,而位於雙色模造透鏡第一側表面或第二側表面上且延伸方向為垂直方向者,係為垂直分模面。
本實施例中,成型後的雙色模造透鏡120更包含二垂直分模面PL1、PL2及一水平分模面PL3。垂直分模面PL1設置於光線吸收部122的外側面(光線吸收部122之兩側面分別為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而內側面係與透光部121連接,外側面則為相對內側面之另一面),垂直分模面PL2設置於透光部121的外側面(透光部121之兩側面分別為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而內側面係與光線吸收部122連接,外側面則為相對內側面之另一面),水平分模面PL3則設置於雙色模造透鏡120的外徑面125。垂直分模面PL1與軸向連結面126皆位於光線吸收部122之外側面(即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20的同一側),且垂直分模面PL1與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軸向連結面126與光軸的垂直距離。垂直分模面
PL2與軸向連結面127皆位於透光部121之外側面(即位於雙色模造透鏡120的同一側),且垂直分模面PL2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軸向連結面127與光軸的垂直距離。藉由分模面的設置,可增進透鏡尺寸的精度。
順帶一提,在射出成型的第一步驟中,光線吸收部122的塑膠材質可由透光部121與光線吸收部122的交界面注入,或可由雙色模造透鏡120的外側注入,而第二步驟中,透光部121的材質由透鏡外徑面向光軸方向注入。
另外,透光部121的材質,除了具有高折射率之PC,如帝人SP系列、MGC的EP系列外,亦可使用Polyester,如OGC的OKP系列,或其他習用的光學塑膠材料。光學吸收部的材質,在配合透光部121材質的前提下,可使用黑色PC,如帝人L-1225Y,亦可使用可吸收可見光並可供紅外線通過(即對紅外光透明)的材質。當然,光線吸收部121的材質並不侷限於黑色PC,當透光部選用PC以外的材質,如COC、COP、PMMA等,光線吸收部122也可使用與透光部121相同的基材,並搭配適用的黑色色料,經材料混煉後,製成黑色塑膠材料,作為光線吸收部122的材質。本發明之相機模組或一般相機模組中,除了包含光學鏡頭及電子感光元件外,皆另包含紅外線濾除濾光片,在搭配合適的紅外線濾除濾光片後,並不會影響光線吸收部的效果。
請參照第5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220的放大示意圖。第5圖中,光學
鏡頭(未繪示)係為一手機用相機模組之光學鏡頭,且手機用相機模組所包含的其他構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光學鏡頭包含至少一透鏡以及雙色模造透鏡220,且雙色模造透鏡220與透鏡的配置關係同第1圖所揭示之,故,在此將不另繪示及贅述。
由第5圖可知,第二實施例中,雙色模造透鏡220係為二種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部位,包含透光部221及光線吸收部222。透光部221具有光學有效區221a,其中透光部221之材質為高折射率之透明PC。光學吸收部222其材質為可吸收可見光並可供紅外線通過(即對紅外光透明)的PC。由此可知,雙色模造透鏡220透過透光部221及光線吸收部222為不同顏色塑膠材質而達到雙色的效果。
雙色模造透鏡220之二側分別為第一側表面223及第二側表面224,並具有一外徑面225連接第一側表面223及第二側表面224。透光部221自雙色模造透鏡220之近光軸處延伸至外徑面225(即由光學有效區221a延伸至外徑面225),且外徑面225由透光部221及光線吸收部222所構成。藉此,雙色模造透鏡220可透過外徑面225與光學鏡頭中的其他元件搭接,控制鏡片對心的組裝。
光線吸收部222僅位於雙色模造透鏡220的一側(第二實施例中,光線吸收部222位於雙色模造透鏡220的第一側表面223)。藉此,製造組裝過程中,透過光線吸收部222與透光部221對於相機模組操作波段的光線有不同穿透率的前提下,可由非操作波段的光線來觀察成形品內部
均質度,確保光線吸收部位正確製作,以提升製作良率。
第二實施例中,光學鏡頭包含二軸向連結面226、227,位於雙色模造透鏡220之二側,其分別設置於光線吸收部222及透光部221,用以與相鄰透鏡(如第一透鏡及第三透鏡)搭接,藉以使雙色模造透鏡220之中心與相鄰透鏡之中心皆位於光軸上,達到對正透鏡中心的效果。
第二實施例中,光學鏡頭包含二水平向連接面228、229,位於雙色模造透鏡220之二側,其分別設置於光線吸收部222及透光部221,用以與光學鏡頭中相鄰之透鏡(如第一透鏡及第三透鏡)搭接。藉此,使雙色模造透鏡220與相鄰透鏡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離。
第二實施例的雙色模造透鏡220更包含二垂直分模面PL1、PL2及一水平分模面PL3。垂直分模面PL1設置於光線吸收部222的外側面並與軸向連結面226位於同一側,且垂直分模面PL1與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軸向連結面126與光軸的垂直距離。垂直分模面PL2設置於透光部221的外側面,且垂直分模面PL2與軸向連結面227位於同一側,且垂直分模面PL2與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軸向連結面227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配合參照第3圖,第二實施例之雙色模造透鏡120中參數θ 1、θ 2、ψ po及ψ D之定義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另加繪示及贅述。第二實施例之參數及條件數值如下:
另外,請配合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第二實施例之雙色模造透鏡220的製造方法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加繪示及詳述。
請參照第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310的放大示意圖。第6圖中,光學鏡頭(未繪示)係為一手機用相機模組之光學鏡頭,且手機用相機模組所包含的其他構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鏡頭包含至少一透鏡以及雙色模造透鏡310,且雙色模造透鏡310設置於所有透鏡中最靠近第一側的位置,可視為第一透鏡,而光學鏡頭中其他透鏡及其他元件的配置關係同第1圖所揭示,故,在此將不另繪示及贅述。
由第6圖可知,第三實施例中,雙色模造透鏡310係為二種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部位,包含透光部311及光線吸收部312。透光部311具有光學有效區311a,其中透光部311之材質為COC。光學吸收部312位在雙色模造透鏡310的第二側表面314,其材質黑色COC。由此可知,雙色模造透鏡310透過透光部311及光線吸收部312為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而達到雙色的效果。
雙色模造透鏡310之二側分別為第一側表面313及第二側表面314,並具有一外徑面315連接第一側表面313及第二側表面314。透光部311自雙色模造透鏡310之近光軸處延伸至外徑面315(即由光學有效區311a延伸至外徑面315),且外徑面315由透光部311所構成。藉此,雙
色模造透鏡310可透過外徑面315與光學鏡頭中的其他元件(如鏡筒)搭接,控制鏡片對心的組裝。
第三實施例中,雙色模造透鏡310包含軸向連結面316及水平向連接面318,其中軸向連結面316及水平向連接面318皆設置於光線吸收部312,用以與相鄰透鏡(如第二透鏡)搭接。藉此,可同時達到對正透鏡中心及鏡間距離配置的雙重效果。
第三實施例中,雙色模造透鏡310包含垂直分模面PL1,其設置於光線吸收部312的外側面,並與軸向連結面316皆位於光線吸收部之外側面,且垂直分模面PL1與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軸向連結面316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配合參照第3圖,第三實施例之雙色模造透鏡310中參數θ、ψ po及ψ D之定義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另加繪示及贅述。特別一提,第三實施例之雙色模造透鏡310僅包含一軸向連結面316,故其僅包含一角度θ,而角度θ的定義及位置可參照第一實施例之角度θ 1。第三實施例之參數及條件數值如下:
另外,請配合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第三實施例之雙色模造透鏡310的製造方法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加繪示及詳述。
請參照第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310之放大示意圖。第6圖中,光學鏡頭(未繪示)係為一手機用相機模組之光學鏡頭,且手機用
相機模組所包含的其他構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鏡頭包含至少一透鏡以及雙色模造透鏡310,且雙色模造透鏡310設置於所有透鏡中最靠近第一側的位置,可視為第一透鏡,而光學鏡頭中其他透鏡及其他元件的配置關係同第1圖所揭示,故,在此將不另繪示及贅述。
請參照第7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光學鏡頭之雙色模造透鏡440之放大示意圖。第7圖中,光學鏡頭(未繪示)係為一手機用相機模組之光學鏡頭,且手機用相機模組所包含的其他構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贅述。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光學鏡頭包含四透鏡以及雙色模造透鏡440,且雙色模造透鏡440設置於由第一側至第二側第四片透鏡的位置,可視為第四透鏡,而光學鏡頭中其他透鏡及其他元件的配置關係同第1圖所揭示,故,在此將不另繪示及贅述。
由第7圖可知,第四實施例中,雙色模造透鏡440係為二種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部位,包含透光部441及光線吸收部442。透光部441具有光學有效區441a,其中透光部441之材質為COC。光學吸收部442位在雙色模造透鏡440的第一側表面443,其材質黑色COC。由此可知,雙色模造透鏡440透過透光部441及光線吸收部442為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而達到雙色的效果。
雙色模造透鏡440之二側分別為第一側表面443及第二側表面444,並具有一外徑面445連接第一側表
面443及第二側表面444。透光部441自雙色模造透鏡440之近光軸處延伸至外徑面445(即由光學有效區441a延伸至外徑面315),且外徑面445由透光部441所構成。藉此,雙色模造透鏡440可透過外徑面445與光學鏡頭中的其他元件(如鏡筒)搭接,控制鏡片對心的組裝。
配合參照第3圖,第四實施例之雙色模造透鏡440中參數ψ po及ψ D之定義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另加繪示及贅述。第四實施例之參數及條件數值如下:
另外,請配合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第四實施例之雙色模造透鏡440的製造方法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另加繪示及詳述。
請參照第8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電子裝置之相機模組50的示意圖。由第8圖可知。電子裝置(未繪示)為一手機,而其中的相機模組50即為手機用相機模組。相機模組50包含一光學鏡頭100及一電子感光元件160,電子感光元件160其設置於光學鏡頭100的成像面(未繪示)。第五實施例中,光學鏡頭100即為第1圖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故在此不加以贅述。
另外,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具有五片具屈折力透鏡之光學鏡頭,具屈折力透鏡的數量可依需求設置為3片、4片、5片、6片或其他數量。當然,電子裝置亦不侷限於手機,其更可為其他種類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如平板電腦等。
再者,本發明光學鏡頭中所包含的雙色模造透鏡較佳地可設置於由物側至像側算起第二片透鏡的位置,或由像側至物側算起第二片透鏡的位置。當然,若設置於其他位置仍具有抑制雜散光、提升成像品質之功效。另當光學鏡頭具有較廣視角之特性時,雙色模造透鏡設置於有物側至像側算起第一片透鏡,亦能展現其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0‧‧‧雙色模造透鏡
121‧‧‧透光部
121a‧‧‧光學有效區
122‧‧‧光線吸收部
123‧‧‧第一側表面
124‧‧‧第二側表面
125‧‧‧外徑面
126、127‧‧‧軸向連結面
128、129‧‧‧水平向連接面
Claims (29)
- 一種光學鏡頭,具有一光軸,包含:至少一透鏡;以及至少一雙色模造透鏡,係為二種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部位且由射出成型製成,其包含:一透光部,具有一光學有效區;一光線吸收部;以及至少一軸向連結面,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之一側,該軸向連結面與相鄰之該透鏡搭接,用以對正該雙色模造透鏡與該透鏡的中心;其中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之方向間之一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0度<θ<4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透光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當該軸向連結面之數量為至少二時,該透光部與該光線吸收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更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與該軸向連結面皆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之該側,且該垂直分模面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的垂直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之兩側面分別為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而該內側面係與該透光部連接,該光學鏡頭更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與該軸向連結面皆位於該光線吸收部之該外側面,且該垂直分模面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的垂直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之兩側面分別為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而該內側面係與該透光部連接,該光學鏡頭更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與一該軸向連結面皆位於該光線吸收部之該外側面,且該垂直分模面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的垂直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係連接該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而該透光部自該雙色模造透鏡之光學有效區延伸至該外徑面,並環繞該雙色模造透鏡外圍,且構成該外徑面之一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係連接該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而該透光部自該雙色模造透鏡之光學有效區延伸至該外徑面,並環繞該雙色模造透鏡外圍,且構成該外徑面之一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係連接該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而該透光部自該雙色模造 透鏡之光學有效區延伸至該外徑面,並環繞該雙色模造透鏡外圍,且構成該外徑面之一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之方向間之一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5度<θ<31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對紅外光透明。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相機模組,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光學鏡頭的一成像面。
- 一種光學鏡頭,具有一光軸,包含:至少一雙色模造透鏡,係為二種不同顏色的塑膠材質部位,其包含:一透光部,具有一光學有效區;以及一光線吸收部;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具有一外徑面,係連接該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而該透光部自該雙色模造透鏡之光學有效區延伸至該外徑面,並環繞該雙色模造透鏡外圍,且構成該外徑面之一部,該光線吸收部僅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中之其中一側表面;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之外徑為ψ D,該光線吸收部之 外徑為ψ po,其滿足下列條件:0.5<ψ po/ψ D1.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更包含:至少一軸向連結面,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之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由射出成型製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透光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透光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透光部設置有該軸向連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更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與該軸向連結面皆位於該雙色模造透鏡之該側,且該垂直分模面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的垂直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更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與該軸向連結面皆位於該雙色模造 透鏡之該側,並與該光線吸收部位在同一側,且該垂直分模面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的垂直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線吸收部之兩側面分別為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而該內側面係與該透光部連接,該光學鏡頭更包含:一垂直分模面,其與該軸向連結面皆位於該光線吸收部之該外側面,且該垂直分模面與該光軸之垂直距離大於該軸向連結面與該光軸的垂直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更包含:至少一水平向連接面,設置於該光線吸收部,用以與該光學鏡頭中相鄰之一透鏡搭接,藉以使該雙色模造透鏡與該透鏡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雙色模造透鏡之外徑為ψ D,其滿足下列條件:2.5mm<ψ D<8.0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外徑面係為一外徑組裝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外徑組裝面用以與一鏡筒連接。
-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相機模組,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光學鏡頭;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光學鏡頭的一成像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5266A TWI581030B (zh) | 2015-04-27 | 2015-05-13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US14/800,491 US9671527B2 (en) | 2015-04-27 | 2015-07-15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5/584,058 US9971129B2 (en) | 2015-04-27 | 2017-05-02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5/942,856 US10288852B2 (en) | 2015-04-27 | 2018-04-02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6/364,415 US20190219797A1 (en) | 2015-04-27 | 2019-03-26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3416 | 2015-04-27 | ||
TW104115266A TWI581030B (zh) | 2015-04-27 | 2015-05-13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38619A TW201638619A (zh) | 2016-11-01 |
TWI581030B true TWI581030B (zh) | 2017-05-01 |
Family
ID=5714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5266A TWI581030B (zh) | 2015-04-27 | 2015-05-13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9671527B2 (zh) |
TW (1) | TWI58103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2400B (zh) * | 2018-12-14 | 2020-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81030B (zh) * | 2015-04-27 | 2017-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TWI596396B (zh) * | 2016-03-23 | 2017-08-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TWI710790B (zh) * | 2016-03-31 | 2020-11-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一) |
TWI612354B (zh) * | 2016-12-14 | 2018-01-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JP2018146878A (ja) * | 2017-03-08 | 2018-09-20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レンズ素子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
TWI639029B (zh) * | 2017-04-10 | 2018-10-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TWI621891B (zh) | 2017-05-25 | 2018-04-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27460B (zh) * | 2017-07-19 | 2018-06-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TWI647480B (zh) | 2018-01-30 | 2019-01-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
JP7128569B2 (ja) * | 2018-04-11 | 2022-08-31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光学機器用遮光フィルム及び光学機器用積層遮光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用遮光リング、光学機器用絞り部材、光学機器用シャッター部材、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US11686884B2 (en) * | 2018-12-07 | 2023-06-27 | Apple Inc. | Light-absorbing flange lenses |
TWI689750B (zh) * | 2019-03-20 | 2020-04-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CN211531155U (zh) * | 2019-07-11 | 2020-09-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
TWI732541B (zh) | 2020-04-27 | 2021-07-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透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 |
TWI762355B (zh) | 2021-06-11 | 2022-04-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CN115704926A (zh) * | 2021-08-12 | 2023-02-17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模块、影像模块及电子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63348A1 (en) * | 2000-06-01 | 2002-05-30 | Norihiro Imamura | Method for making lens array having light-shielding layer |
US20110149143A1 (en) * | 2009-12-17 | 2011-06-23 | Sony Corporation | Image pickup lens, camera module using the same, image pickup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mera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34257B1 (ko) * | 1995-08-30 | 1999-12-15 | 윤종용 | 대물렌즈 장치 및 안정된 포커스 서보 신호를 얻는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광픽업 장치 및 두께가 다른 디스크를 판별하는 방법 및 두께가 다른 디스크로부터 정보를 재생하고 기록하는 방법 |
DE19743431B4 (de) * | 1997-10-01 | 2011-02-17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Endoskop mit Verbundfenster |
US6231183B1 (en) * | 1999-07-06 | 2001-05-15 | Stephen M. Dillon | Optical lens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
JP3826720B2 (ja) * | 2000-04-25 | 2006-09-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 |
JP4698874B2 (ja) | 2001-04-24 | 2011-06-08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US6819508B2 (en) | 2002-12-30 | 2004-11-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nsertion type lens assembly for an optical system |
US20060126186A1 (en) * | 2003-01-23 | 2006-06-15 | Kuraray Co., Ltd. | Lenticular lens sheet, rear projection type screen, and rear projection type projector, and lenticular lens sheet producing method |
JP4833569B2 (ja) | 2005-03-24 | 2011-12-0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反射防止構造を有する光学レンズ |
JP4866750B2 (ja) | 2007-01-30 | 2012-02-0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光学部品、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
WO2009017191A1 (ja) * | 2007-07-31 | 2009-02-05 | Hoya Corporation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8313828B2 (en) * | 2008-08-20 | 2012-11-20 |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 Ophthalmic lens precursor and lens |
JP4577584B2 (ja) | 2008-01-23 | 2010-11-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
US7961408B2 (en) * | 2008-02-11 | 2011-06-14 | Create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Five-lens image lens system |
JP2010164755A (ja) | 2009-01-15 | 2010-07-29 | Fujinon Corp | 光学素子、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10266829A (ja) * | 2009-05-18 | 2010-11-25 |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光学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 |
US8422138B2 (en) * | 2009-07-02 | 2013-04-16 |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ast | Wafer level optical element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
US8817396B2 (en) | 2010-01-21 | 2014-08-26 |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 Imaging lens unit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
TWI551428B (zh) * | 2010-09-30 | 2016-10-01 | 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透鏡單元之製造方法 |
JP5804692B2 (ja) | 2010-11-24 | 2015-11-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
KR20120081856A (ko) * | 2011-01-12 | 2012-07-2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제조 방법 및 렌즈 |
JP5709680B2 (ja) * | 2011-07-21 | 2015-04-30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レンズアレイ、レンズユニット、ledヘッド、露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読取装置 |
TW201307938A (zh) | 2011-08-10 | 2013-02-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間隔環及鏡頭模組 |
CN103733109B (zh) * | 2011-08-11 | 2017-03-15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红外线用的透镜单元、摄像模块以及摄像装置 |
CN103842144B (zh) | 2011-09-30 | 2015-08-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透镜及透镜的成形方法 |
WO2013132708A1 (ja) | 2012-03-08 | 2013-09-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複合成形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金型並びに撮像モジュール |
JP6029319B2 (ja) | 2012-05-23 | 2016-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プラスチック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レンズ |
US9641732B2 (en) * | 2012-06-18 | 2017-05-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in which camera module is mount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
TW201411217A (zh) | 2012-09-14 | 2014-03-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鏡頭模組 |
US8967814B2 (en) * | 2012-10-16 | 2015-03-03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Imaging lens with enhancement of blocking stray light |
JP6406861B2 (ja) | 2013-05-07 | 2018-10-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複合成形レンズ、その製造方法、カメラ、撮像レンズ、ファインダー、および双眼鏡 |
US20150035180A1 (en) * | 2013-08-02 | 2015-02-05 | Forward Optics Co., Ltd.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arrayed optical element |
CN104570168A (zh) * | 2013-10-16 | 2015-04-29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镜片、镜头及镜片的制造方法 |
US9726846B2 (en) * | 2014-05-06 | 2017-08-08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Dual-shot injection molded optical components |
TWI581030B (zh) * | 2015-04-27 | 2017-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
2015
- 2015-05-13 TW TW104115266A patent/TWI581030B/zh active
- 2015-07-15 US US14/800,491 patent/US967152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02 US US15/584,058 patent/US99711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02 US US15/942,856 patent/US1028885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26 US US16/364,415 patent/US2019021979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63348A1 (en) * | 2000-06-01 | 2002-05-30 | Norihiro Imamura | Method for making lens array having light-shielding layer |
US20110149143A1 (en) * | 2009-12-17 | 2011-06-23 | Sony Corporation | Image pickup lens, camera module using the same, image pickup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mera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2400B (zh) * | 2018-12-14 | 2020-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US11245824B2 (en) | 2018-12-14 | 2022-02-08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1671689B2 (en) | 2018-12-14 | 2023-06-0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971129B2 (en) | 2018-05-15 |
US20160313472A1 (en) | 2016-10-27 |
US10288852B2 (en) | 2019-05-14 |
US20180224632A1 (en) | 2018-08-09 |
US9671527B2 (en) | 2017-06-06 |
US20170235100A1 (en) | 2017-08-17 |
TW201638619A (zh) | 2016-11-01 |
US20190219797A1 (en) | 2019-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1030B (zh)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
TWI435103B (zh) |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 | |
TWI598614B (zh) |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
TWI537588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I440924B (zh) | 影像鏡頭組 | |
TWI490529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 |
TWI437261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 |
US9250364B2 (en) | Optical imaging lens | |
TWI621891B (zh) |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16697B (zh) |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CN106199893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 |
TWI529409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I612354B (zh) |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
TWI438477B (zh) | 取像鏡片系統 | |
JP2007006475A (ja) | 移動通信装置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TWI498592B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 |
TW201543099A (zh) | 具有凸台的鏡頭及利用凸台的傾斜調整方法 | |
TWI596396B (zh) |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633352B (zh) |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 |
TW201604607A (zh) | 光學鏡頭系統 | |
TWI459029B (zh) | 五片式成像鏡片組 | |
TWI633354B (zh) |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TWI629526B (zh) |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KR20150105728A (ko) | 플라스틱 아크로매틱렌즈 및 이의 제조장치 | |
KR102006896B1 (ko) | 카메라용 광학 렌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