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2821B - 鏡片單元,鏡片組件,攝像模組,攝像模組和鏡片組件的製造方法,光學元件的製造方法,和製作光學元件的裝置 - Google Patents
鏡片單元,鏡片組件,攝像模組,攝像模組和鏡片組件的製造方法,光學元件的製造方法,和製作光學元件的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62821B TWI462821B TW098100439A TW98100439A TWI462821B TW I462821 B TWI462821 B TW I462821B TW 098100439 A TW098100439 A TW 098100439A TW 98100439 A TW98100439 A TW 98100439A TW I462821 B TWI462821 B TW I46282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molding die
- stacking
- lens unit
- array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278—Lenticular sheets
- B29D11/00307—Producing lens waf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365—Production of microlen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03—Producing compound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鏡片單元、鏡片組件、攝像模組、攝像模組和鏡片組件之製造方法、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及製造光學元件之裝置。
近來,出現了諸如具有內建攝像機(camera)之行動電話的行動裝置,因此可隨時隨地使用行動電話來拍攝靜態影像或動態影像。
此外,攝像機在高解析度及高品質之拍攝效能日漸提昇,且建置有包含自動聚焦功能、微距功能及光學變焦功能的攝像模組(camera module)為近來之趨勢。
為確保所建置之攝像模組的效能,攝像模組必須增加其尺寸。
然而,考慮到行動裝置之設計,攝像模組之尺寸增加之情況下,難以將攝像模組安裝於行動裝置上,且存在效能限制。
一建置於攝像模組中之光學系統包含複數個鏡片用以實現該些鏡片之特性方面匹配之光學效能。且因為光學系統之尺寸減小,所以每一用於光學系統中之鏡片必需微小化及輕量化。
因此,鏡片是由塑膠或玻璃材料所形成。然而,在使用由塑膠或玻璃材料形成之鏡片來實現微小型光學系統方面存在著某些限制。
實施例提供:一鏡片單元,其中鏡片單元是易於組裝的,且鏡片單元之光軸是易於對位的;一攝像模組;及一製造該攝像模組之方法。
實施例亦提供一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藉由該方法,大量生產諸如具有改良式熱阻(thermal resistance)及所欲曲率(cyrvature)之鏡片單元的光學元件是為可行。
實施例亦提供一製造諸如鏡片單元之光學元件的裝置。
實施例亦提供一能夠製造具有強耦合力(coupling force)及改良式熱阻之鏡片組件的晶圓級鏡片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在一實施例中,一鏡片單元包含:一鏡片部分,其具有一彎曲表面;及一支撐部分,自鏡片部分延伸,其中支撐部分包含一突起(protrusion)或一凹入(recess)。
在一實施例中,一攝像模組包含:一第一鏡片單元,其包含一第一堆疊(stack)突起或一第一堆疊凹入;及一第二鏡片單元,其藉由分別對應於第一堆疊突起或第一堆疊凹入之一第二堆疊凹入或一第二堆疊突起而耦接至第一鏡片單元。
在一實施例中,一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包含:形成一包含複數個第一堆疊突起或第一堆疊凹入的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形成一包含分別對應於第一堆疊突起或第一堆疊凹入之第二堆疊凹入或第二堆疊突起的第二鏡片陣列基板;藉由第一堆疊突起及第二堆疊凹入或藉由第一堆疊凹入及第二堆疊突起而將第一鏡片陣列基板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及切割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
在一實施例中,一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包含:將樹脂合成物(resin composition)注射至一成型模具(mold die)內部;壓合樹脂合成物;及將光照射至樹脂合成物上。
在一實施例中,一製造鏡片單元之裝置包含:一成型模具,其中該成型模具之一部分或整體為透明的且其內部為密封的;及一發光裝置,其將光照射至成型模具內部。
在一實施例中,一鏡片組件包含:複數個彼此耦接之鏡片單元,其中每一鏡片單元中包含一包含一鏡片之鏡片部分及一自鏡片部分延伸之支撐部分,每一鏡片單元中是由感光樹脂形成,且支撐部分包含一堆疊凹入或一堆疊突起以藉由堆疊凹入或堆疊突起將每一鏡片單元耦接至一相鄰於鏡片單元之不同鏡片單元。
在一實施例中,一鏡片組件之製造方法包含:將樹脂合成物注射至一成型模具內部;壓合樹脂合成物;及將光照射至樹脂合成物上;使用光來使樹脂合成物固化以形成複數個鏡片陣列基板;堆疊鏡片陣列基板以使鏡片陣列基板彼此耦接;及切割經耦接之鏡片陣列基板。
根據一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包含經堆疊之鏡片單元。鏡片單元可藉由一堆疊突起和一堆疊凹入彼此耦接。因此,可藉由堆疊突起和堆疊凹入來使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對位。結果,可在不需要使鏡片單元彼此對位之程序的情況下容易地製造攝像模組。
且,因為鏡片單元彼此耦接,所以與鏡片單元彼此附著之攝像模組相比,本發明之攝像模組可具有進一步改良之強度。
且,在根據一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中,可形成鏡片陣列基板並將其彼此耦接,且接著進行切割。在該根據一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中,可在包含感測器之晶圓上/內形成一堆疊突起和一堆疊凹入,且將鏡片陣列基板彼此耦接。此後,可同時切割晶圓及鏡片陣列基板。因此,在該根據一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可容易地大量生產攝像模組。
且,根據一實施例之鏡片單元可由光固化(photo-curable)樹脂形成且具有高熱阻。因此,可在鏡片單元之表面上塗佈紅外線濾光材料(inffared filtefing material)。結果,攝像模組可在不需要額外紅外濾光片的情況下過濾出紅外光(infrared rays)。
在根據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中,可將光照射至樹脂合成物上以使之固化,藉此形成光學元件。在此固化程序中,因為將壓力施加至樹脂合成物,所以可防止樹脂合成物在樹脂合成物固化時收縮。因此,在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中,可提供具有所要曲率之光學元件。
在根據一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可使用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來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光固化樹脂合成物的熱阻大於熱塑樹脂(thermoplastic resin)的熱阻。因此,一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改良式熱阻之光學元件。
且,光固化樹脂的黏度低於熱塑樹脂的黏度。因此,在根據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中,可形成具有精細圖案(fine pattern)及所要形狀的光學元件。亦即,該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複雜及精細結構的光學元件。
且,在根據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中,可置入樹脂合成物,且接著,可藉由光來使樹脂合成物固化以形成鏡片單元。因此,在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中,可以包含複數個鏡片單元之鏡片陣列基板形狀來大量生產鏡片單元。亦即,在使用光固化樹脂之情況下,與使用熱塑樹脂時相比,可生產更多的鏡片單元。
且,根據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可提供形成為一體之鏡片單元。舉例而言,鏡片部分、支撐部分、堆疊凹入、堆疊突起及支座(standoff)可整合成一體且由光固化樹脂形成。因此,用於光學元件之鏡片單元之製造方法可提供可具有改良的強度且易於製造之鏡片單元。
且,根據一實施例之製造光學元件之裝置可包含一成型模具及一壓力保持器,該成型模具之一部分或整體為透明的。因此,可將光固化樹脂置入成型模具內部,且可經由成型模具之透明部分將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上。且,可使用壓力保持器來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且可防止光固化樹脂在光固化樹脂固化時收縮。因此,在該製造光學元件之裝置中,可大量生產具有熱阻及所要曲率的光學元件。
在根據一實施例之晶圓級鏡片組件及其製造方法中,可使用光固化射出成型方法將一包含堆疊凹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耦接至一包含堆疊突起之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且可切割鏡片單元中之每一者以製造具有更強耦合力之鏡片組件。
且,因為使用替代習知塑膠材料的光聚合物注射於成型模具內,所以設置於成型模具上之凸形部分(convex portion)、凹形凹入(concave recess)、成型突起(mold protrusion)及成型凹入(mold recess)可以微小圖案化形成。
且,因為可藉由將堆疊凹入耦接至堆疊突起而製造自我對位鏡片組件(self-aligned lens),所以不需要額外的對位裝置。
且,可藉由調整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厚度來輕易地調整鏡片之間的距離。
且,因為一導引肋(guide rib)設置於包含複數個鏡片單元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上以防止第一鏡片陣列基板之彎曲現象,所以可製造出具有大面積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
且,因為製造包含鏡片單元之晶圓級鏡片陣列基板,所以可將鏡片陣列基板直接堆疊於在晶圓上製造之裝置(諸如,影像感測器或發光二極體(LED))上。
亦即,因為對直接堆疊於在晶圓上製造之裝置上的鏡片陣列基板執行切割程序,所以可在切割晶圓的同時製造將鏡片單元耦接至影像感測器或將鏡片單元耦接至LED的鏡片模組。
因此,可省去將鏡片單元耦接至影像感測器或LED的額外程序,且可在不需要額外組裝程序的情況下容易地製造鏡片模組。
另外,因為鏡片組件是由具有極佳熱阻之光聚合物(photopolymer)所形成,所以可對使用鏡片組件之裝置執行一回焊程序(reflow process)以在未將鏡片組件安裝於一獨立裝置上的情況下將鏡片組件安裝於裝置上。
根據一實施例的鏡片單元、鏡片組件、攝像模組、攝像模組及鏡片組件之製造方法、光學元件之製造方法及製造光學元件之裝置可用於光學領域中。
在附圖及下文之描述中陳述一或多個實施例之細節。其他特徵將自該描述及附圖以及自申請專利範圍中顯見。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其實例說明於附圖中。
在以下描述中,應理解,當每一鏡片、單元、部分、孔、突起、凹入或層(或膜)被稱為在另一部件「上」時,其可直接在另一部件上,或亦可存在介入部件(intervening components)。另外,應理解,當每一鏡片、單元、部分、孔、突起、凹入或層(或膜)被稱為在另一部件「下」時,其可直接在另一部件下,且亦可存在一或多個介入部件。另外,亦應理解,當一部件被稱為在兩個部件「之間」時,其可為兩個部件之間的僅有部件,或亦可存在一或多個介入部件。為便於描述,在本文中使用諸如「上」及「下」之空間相對術語來描述如圖式中所說明之一個組件或特徵與另一(些)組件或特徵之關係。在圖中,為清楚起見而誇示部件之大小。
圖1係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下成型模具之透視圖。圖2係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上成型模具之背表面之的透視圖。圖3係為該第一下成型模具及該第一上成型模具之分解透視圖。圖4係其中第一下成型模具耦接至第一上成型模具之結構之透視圖。圖5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之背表面之透視圖。圖6為沿著圖5之線A-A'之截面圖。
參閱圖1至圖4,用於製造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之第一成型模具包含一第一下成型模具10及一第一上成型模具20。第一下成型模具10包含複數個第一核心12,且第一上成型模具20包含複數個第二核心22。
由金屬材料形成之第一下成型模具10包含複數個第一核心12,且第一核心12中之每一者包含一第一凸形部分14及一成型突起16。
第一凸形部分14具有一半球形狀且自第一下成型模具10之第一底表面11突起。具有圓形形狀且圍繞第一凸形部分14的成型突起16可設置於第一凸形部分14周圍。
第一凸形部分14可具有球形表面或非球形表面。
第一凸形部分14可與成型突起16間隔開。成型突起16可形成在稍後形成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中之堆疊凹入54。
一第一周邊區13可設置於包含複數個第一核心12之表面的邊緣區域,第一周邊區13圍繞複數個第一核心12且突起以在第一周邊區13與包含複數個第一核心12之第一底表面11之間有一高度差。
在調整第一周邊區13之高度時,可調整包含於稍後形成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中的第一支撐部分55的高度。
可在第一周邊區13中形成一個或複數個第一注射孔15。
第一注射孔15貫穿第一周邊區13,且可充當將第一底表面11連接至外部的通道。
第一注射孔15可連接至第一底表面11,且第一注射孔15與第一底表面11之間可以沒有高度差。
由透明材料形成之第一上成型模具20包含複數個第二核心22。每一第二核心22包含一第一凹形凹入24。
第一上成型模具20可由玻璃材料形成,以使得在稍後光聚合物固化後,光能可以透過。
第一凹形凹入24具有半球形狀且可自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第二底表面21凹陷。第一凹形凹入24可具有球形表面或非球形表面。
在調整第一凸形部分14及第一凹形凹入24之曲率時,可調整稍後形成之第一鏡片部分52的焦距。
第一肋狀凹槽23可設置於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第二底表面21中。
第一肋狀凹槽23可自第二底表面21凹陷且歸因於稍後藉由第一肋狀凹槽23形成之第一導引肋53來固定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以防止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彎曲。
參閱圖3及圖4,包含複數個第一核心12之第一下成型模具10耦接至包含複數個第二核心22之第一上成型模具20。
當設置有第一下成型模具10之第一核心12的表面與設置有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第二核心22的表面經耦接以彼此面對時,第一凸形部分14與第一凹形凹入24重疊,且第一間隔區29界定於第一凸形部分14與第一凹形凹入24之間。
經由第一注射孔15來注射感光樹脂的光聚合物。
因為將光聚合物替代習知技術之塑膠材料注射於第一下成型模具10與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間,所以設置於第一下成型模具10及第一上成型模具20上的第一凸形部分14、第一凹形凹入24及成型突起16可以微小圖案形成。
當經由第一注射孔15注射光聚合物時,將光聚合物注入於第一下成型模具10與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間,且用光聚合物來填充第一間隔區29以形成第一鏡片部分52。
當以高壓來注射光聚合物時,可用光聚合物來填充第一下成型模具10與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間的整個空間以防止在稍後形成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中產生氣泡或防止第一鏡片部分52之組態變形。
將紫外(UV)光照射至光聚合物上以使之透過第一上成型模具20以固化光聚合物。
執行曝光程序以固化注入於第一下成型模具10與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間的光聚合物。
將光聚合物注射入第一下成型模具10與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間,且接著執行曝光程序以形成包含第一鏡片部分52的晶圓級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
亦即,使用光固化射出成型方法來形成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
參閱圖5及圖6,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包含第一鏡片部分52、堆疊凹入54及第一導引肋53。
具有圓形形狀且圍繞第一鏡片部分52的堆疊凹入54設置於第一鏡片部分52周圍。
堆疊凹入54是藉由第一下成型模具10之成型突起16形成。
第一導引肋53是藉由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第一肋狀凹槽23形成,且防止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彎曲。
第一導引肋53可設置於第一鏡片部分52由此突起之表面上,而非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凹入54之表面上。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導引肋53設置於鏡片部分之間,但本揭示案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導引肋53可設置於每一鏡片部分周圍,或設置於每一鏡片部分周圍及鏡片部分之間。
且,雖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導引肋53設置於第一鏡片部分52由此突起之表面上而非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凹入54之表面上,但本揭示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導引肋53可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凹入54之表面上。
第一鏡片部分52具有一凹形表面57及一凸形表面58,且堆疊凹入54設置於第一鏡片部分52之第一支撐部分55中。
堆疊凹入54之一側壁可為傾斜的,以使得側壁朝向堆疊凹入54之底表面變窄。
因此,堆疊凹入54容易耦接至稍後形成之堆疊突起。
凹形表面57及堆疊凹入54是藉由第一下成型模具10形成,且凸形表面58及第一導引肋53是藉由第一上成型模具20形成。
第一導引肋53可設置於第一鏡片部分52由此突起之表面上,而非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凹入54之表面上。
凹形表面57及凸形表面58可具有與第一下成型模具10及第一上成型模具20之形狀相符的球形表面或非球形表面。
圖7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二下成型模具之透視圖。圖8係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二上成型模具之背表面的透視圖。圖9係第二下成型模具及第二上成型模具之分解透視圖。圖10係其中第二下成型模具耦接至第二上成型模具之結構之透視圖。圖11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背表面之透視圖。圖12為沿著圖11之線B-B'之截面圖。
參閱圖7至圖10,用於製造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第二成型模具包含一第二下成型模具30及一第二上成型模具40。
第二下成型模具30包含複數個第三核心32,且第二上成型模具40包含複數個第四核心42。
由金屬材料形成之第二下成型模具30包含複數個第三核心32,且每一第三核心32包含一第二凸形部分34及一成型凹入36。
第二凸形部分34具有一半球形狀且自第二下成型模具30之第三底表面31突起。具有圓形形狀且圍繞第二凸形部分34的成型凹入36可設置於第二凸形部分34周圍。
第二凸形部分34可與成型凹入36間隔開。成型凹入36可形成在稍後形成之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中之堆疊突起64。
一第二周邊區33可設置於包含第二下成型模具30之複數個第三核心32之表面的邊緣區中,第二周邊區33圍繞複數個第三核心32且突起以在第二周邊區33與包含複數個第三核心32之第三底表面31之間有一高度差。
在調整第二周邊區33之高度時,可調整稍後形成之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第二支撐部分65的高度。
可在第二周邊區33中形成一個或複數個第二注射孔35。
第二注射孔35貫穿第二周邊區33,且可充當將第三底表面31連接至外部的通道。
第二注射孔35可連接至第三底表面31,且第二注射孔35與第三底表面31之間可以沒有高度差。
因為第二注射孔35與第三底表面31之間沒有高度差,所以形成能夠在第二下成型模具30耦接至第二上成型模具40後注入光聚合物的通道。
由透明材料形成之第二上成型模具40包含複數個第四核心42。每一第四核心42包含一第二凹形凹入44。
第二上成型模具40可由玻璃材料形成,以使得在稍後光聚合物固化時,光能可以透過。
第二凹形凹入44具有半球形狀且可自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第四底表面41凹陷。第二凹形凹入44可具有球形表面或非球形表面。
在調整第二凸形部分34及第二凹形凹入44之曲率時,可調整稍後形成之鏡片部分的焦距。
第二肋狀凹槽43可設置於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第四底表面41中。
第二肋狀凹槽43可自第四底表面41凹陷且歸因於稍後藉由第二肋狀凹槽43形成之第二導引肋63來固定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以防止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彎曲。
參閱圖9及圖10,包含複數個第三核心32之第二下成型模具30耦接至包含複數個第四核心42之第二上成型模具40。
當設置有第二下成型模具30之第三核心32的表面與設置有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第四核心42的表面經耦接以彼此面對時,第二凸形部分34與第二凹形凹入44重疊,且第二間隔區49界定於第二凸形部分34與第二凹形凹入44之間。
經由第二注射孔35來注射感光樹脂的光聚合物。
因為將光聚合物替代習知技術之塑膠材料注射於第二下成型模具30與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間,所以設置於第二下成型模具30及第二上成型模具40上的第二凸形部分34、第二凹形凹入44及成型凹入36可以微小圖案形成。
當經由第二注射孔35來注射光聚合物時,將光聚合物注射於第二下成型模具30與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間,且用光聚合物來填充第二間隔區49以形成第二鏡片部分62。
當以高壓來注射光聚合物時,可用光聚合物來填充第二下成型模具30與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間的整個空間以防止在稍後形成之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中產生氣泡或防止第二鏡片部分62之組態變形。
執行將UV光照射至光聚合物上以使之透過第二上成型模具40以固化光聚合物固化的第二曝光程序。
執行第二曝光程序以固化注入於第二下成型模具30與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間的光聚合物。
將光聚合物注射於第二下成型模具30與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間,且接著執行該第二曝光程序以形成包含第二鏡片部分62的晶圓級之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
亦即,使用光固化射出成型方法來製造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
參閱圖11及圖12,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包含第二鏡片部分62、堆疊突起64及第二導引肋63。
具有圓形形狀且有間隔地圍繞第二鏡片部分62的堆疊突起64設置於第二鏡片部分62周圍,且第二鏡片部分62可在堆疊突起64形成空心之方向上具有曲率。
堆疊突起64是藉由第二下成型模具30之成型凹入36形成。
第二導引肋63是藉由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第二肋狀凹槽43形成,且防止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彎曲。
第二導引肋63可設置於第二鏡片部分62由此突起之表面上,而非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突起64之表面上。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肋63設置於鏡片部分之間,但本揭示案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二導引肋63可設置於每一鏡片部分周圍,或設置於每一鏡片部分周圍及鏡片部分之間。
且,雖然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肋63設置於第二鏡片部分62由此突起的表面上而非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突起64之表面上,但本揭示案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二導引肋63可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突起64之表面上。
第二鏡片部分62具有一凹形表面67及一凸形表面68,且堆疊突起64設置於第二鏡片部分62之第二支撐部分65上。
堆疊突起64之側壁可為傾斜的,以使得側壁隨著堆疊突起64朝向第二支撐部分65靠近而變寬。
因此,堆疊突起64容易耦接至設置於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中之堆疊凹入54。
凹形表面67及堆疊突起64是藉由第二下成型模具30形成,且凸形表面68及第二導引肋63是藉由第二上成型模具40形成。
第二導引肋63可設置於第二鏡片部分62由此突起之表面上,而非設置於其中設置有堆疊突起64之表面上。
凹形表面67及凸形表面68可具有與第二下成型模具30及第二上成型模具40之形狀相符的球形表面或非球形表面。
圖13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分解透視圖。圖14係說明圖13剖視部分之透視圖。圖15係彼此耦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截面圖。圖16係圖15中之部分「C」之放大截面圖。圖17係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其中第一鏡片陣列基板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結構的截面圖。
參閱圖13至圖15,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設置有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之堆疊凹入54的表面經耦接以面向設置有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堆疊突起64的表面。
亦即,將堆疊凹入54與堆疊突起64彼此耦接。因此,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與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自我對位(self-aligned)。
亦即,因為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與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自我對位,所以不需要用於執行自我對位之額外裝置。
因為使用堆疊凹入54及堆疊突起64來將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所以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與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間的耦合力增加。
另外,因為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是由使用光固化射出成型方法而製造得之光聚合物來形成,所以可精確地調整第一鏡片部分52之間的距離及第二鏡片部分62之間的距離。
因為藉由第一支撐部分55與第二支撐部分65之厚度來調整第一鏡片部分52與第二鏡片部分62之間的距離,所以不需要用於調整第一鏡片部分52與第二鏡片部分62之間的距離的額外裝置。
因為設置了其中光聚合物經形成為具有相對較厚之厚度的第一導引肋53及第二導引肋63,所以可在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後防止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彎曲現象。
亦即,因為第一導引肋53及第二導引肋63可防止基板50及60之彎曲現象,所以可製造出具有大面積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導引肋53及第二導引肋63跨越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
然而,本揭示案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導引肋53及第二導引肋63可以複數形式密集地提供並設置於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末端上以圍繞每一鏡片部分。
參閱圖16,因為堆疊凹入54耦接至堆疊突起64,所以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與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自我對位。
此時,因為堆疊凹入54及堆疊突起64之側壁為傾斜的,所以堆疊凹入54更容易地耦接至堆疊突起64。
參閱圖17,在將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前,可將黏著材料插入至堆疊凹入54中以將堆疊突起66耦接至堆疊凹入54。
堆疊突起66可具有與堆疊凹入54相同之大小,或堆疊突起之高度可小於堆疊凹入54之高度。
在將黏著材料插入至堆疊凹入54中後,將堆疊突起66耦接至堆疊凹入54以將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因此,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與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間的耦合力可更加強。
圖18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切割彼此耦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的程序之視圖。
參閱圖18,切割經耦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與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且將其劃分成對應鏡片單元數量一樣多的鏡片組件100。
使用切割刀片(blade)70來切割設置於經耦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上的鏡片組件100以用於將該等基板切割成單一鏡片組件100。
因為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是由光聚合物形成,所以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具有軟軟特性而非堅硬特性。因此,該等基板可被精確地切割。
當使用光聚合物來製造習知技術之鏡片組件時,需另外使用一獨立基板。然而,根據此實施例,在不需要獨立基板的情況下僅由光聚合物來形成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
因此,因為在第一鏡片陣列基板50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60之切割程序期間不產生漿料(slurries),所以可防止鏡片受漿料污染。
因為製造包含鏡片單元之晶圓級鏡片陣列基板,所以可將鏡片陣列基板直接堆疊於在晶圓狀態下製造之裝置(諸如,影像感測器或發光二極體(LED))上。
亦即,因為對直接堆疊於在晶圓狀態下製造之裝置上的鏡片陣列基板執行切割程序,所以可在切割晶圓的同時製造其中將鏡片單元耦接至影像感測器或將鏡片單元耦接至LED的鏡片模組。
因此,可省去將鏡片單元耦接至影像感測器或LED的額外程序,且可在不需要額外組裝程序的情況下輕易地製造鏡片模組。
另外,因為鏡片組件100是由具有極佳熱阻之光聚合物所形成,所以可對使用鏡片組件100之裝置執行回焊程序以不將鏡片組件100安裝於一獨立裝置上的情況下而將鏡片組件100安裝於裝置上。
鏡片組件100可用於攝像鏡片、LED鏡片及其他發光產品。
圖19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鏡片組件之視圖。
參閱圖19,如上所述切割之基板包含鏡片組件100,其中包含第一鏡片部分52之第一鏡片單元73耦接至包含第二鏡片部分62之第二鏡片單元75。
第一鏡片單元73包含具有凹形表面57及凸形表面58之第一鏡片部分52及具有堆疊凹入54之第一支撐部分55。
第二鏡片單元75包含具有凹形表面67及凸形表面68之第二鏡片部分62及具有堆疊突起64之第二支撐部分65。
凹形表面57及67以及凸形表面58及68可具有球形表面或非球形表面。
堆疊凹入54之側壁為傾斜的,以使得側壁朝向堆疊凹入54之底表面而變窄,且堆疊突起64之側壁隨著堆疊突起64朝向第二支撐部分65靠近而變寬,以使得堆疊突起64耦接至堆疊凹入54。
因為堆疊凹入54耦接至堆疊突起64,所以鏡片組件有強的耦合力。
雖然未圖示,但如所圖17中所說明,可製造其中有黏著材料69進一步設置於堆疊凹入54與堆疊突起66之間的鏡片組件。
另外,因為鏡片組件100是由具有極佳熱阻之光聚合物所形成,所以可對使用鏡片組件100之裝置執行回焊程序以在不將鏡片組件100安裝於獨立裝置上的情況下而將鏡片組件100安裝於該裝置上。
在根據一實施例的晶圓級鏡片組件及其製造方法中,可使用光固化射出成型方法而將包含堆疊凹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耦接至包含堆疊突起的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且切割每一鏡片單元以製造具有更強耦合力之鏡片組件。
因為將光聚合物替代習知技術之塑膠材料注射於成型模具之間,所以設置於成型模具上之凸形部分、凹形凹入、成型突起及成型凹入可以微小圖案形成。
因為可藉由將堆疊凹入耦接至堆疊突起而製造自我對位的鏡片組件,所以不需要額外對位裝置。
可藉由調整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厚度來輕易地調整鏡片之間的距離。
因為導引肋設置於包含複數個鏡片單元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上以防止第一鏡片陣列基板之彎曲現象,所以可製造出具有大面積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
當使用光聚合物來製造習知技術之鏡片組件時,需另外使用獨立基板。然而,根據此實施例,可在不需要獨立基板的情況下僅由光聚合物來形成鏡片組件。
另外,因為鏡片組件是由具有極佳熱阻之光聚合物所形成,所以可對使用鏡片組件之裝置執行回焊程序以在不將鏡片組件安裝於獨立裝置上的情況下而將鏡片組件安裝於該裝置上。
圖20係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分解透視圖。圖21係沿著圖20之線D-D'截取之截面圖。
參閱圖20及圖21,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包含一鏡片組件110、一鏡片導引器120、一紅外(IR)濾光片130、一感測晶片140、及一微隔片(Micro space)150及一遮光蓋160。
鏡片組件100折射自外部入射之光並將入射光射向感測晶片140。鏡片組件100可會聚入射光。鏡片組件100包含一第一鏡片單元1100、一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一第三鏡片單元1300。
第一鏡片單元1100是由光固化透明樹脂形成。第一鏡片單元1100包含一第一鏡片部分1110、一第一支撐部分1120及一第一堆疊突起1130。
第一鏡片部分1110具有一預定曲率之彎曲表面。詳言之,第一鏡片部分1110具有彼此面對之一凸形表面及一凹形表面。第一鏡片部分1110折射入射光。第一鏡片部分1110具有約0.5mm至約3mm之直徑。
第一支撐部分1120自第一鏡片部分1110橫向延伸。第一支撐部分1120支撐第一鏡片部分1110。
第一支撐部分1120包含一連接至第一鏡片部分1110之第一連接部分1121及一連接至第一連接部分1121且向下延伸之第一支座1122。
在第一連接部分1121與第一支座1122之間有一高度差。第一連接部分1121之底表面高於第一支座1122之底表面。
當以平面觀察時,第一支座1122具有閉環形狀。亦即,第一支座1122圍繞第一鏡片部分1110。相同地,第一連接部分1121圍繞第一鏡片部分1110。
第一堆疊突起1130設置於第一支座1122之底表面上。第一堆疊突起1130自第一支座1122向下突起。第一堆疊突起1130具有約0.05mm至約0.2mm之寬度。
當以平面觀察時,第一堆疊突起1130具有閉環形狀。另一方面,第一堆疊突起1130可自第一支座1122形成點狀或桿狀的突起。
第一鏡片部分1110、第一連接部分1121、第一支座1122及第一堆疊突起1130可一體成型。
第二鏡片單元1200設置於第一鏡片單元1000下方。第二鏡片單元1200耦接至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是由光固化透明樹脂形成。第二鏡片單元1200包含一第二鏡片部分1210、一第二支撐部分1220、一第二堆疊凹入1230及一第二堆疊突起1240。
第二鏡片部分1210具有一預定曲率之彎曲表面。詳言之,第二鏡片部分1210具有彼此面對之一凸形表面及一凹形表面。第二鏡片部分1210折射入射光。第二鏡片部分1210具有約0.5mm至約3mm之直徑。
第二支撐部分1220自第二鏡片部分1210橫向延伸。第二支撐部分1220支撐第二鏡片部分1210。
第二支撐部分1220包含一連接至第二鏡片部分1210之第二連接部分1221及一連接至第二連接部分1221且向下延伸之第二支座1222。
在第二連接部分1221與第二支座1222之間有一高度差。第二連接部分1221之底表面高於第二支座1222之底表面。
當以平面觀察時,第二支座1222具有閉環形狀。亦即,第二支座1222圍繞第二鏡片部分1210。相同地,第二連接部分1221圍繞第二鏡片部分1210。
第二堆疊凹入1230設置於第二支座1222之上表面上。第二堆疊凹入1230與第一堆疊突起1130相對應。
第一堆疊突起1130插入至第二堆疊凹入1230中以將第二鏡片單元1200耦接至第一鏡片單元1100。
另一方面,設置於第二鏡片單元1200上之堆疊突起插入至設置於第一鏡片單元1100中之堆疊凹入中以將第二鏡片單元1200耦接至第一鏡片單元1100。
第二堆疊凹入1230之寬度為約0.05mm至約0.2mm,且第二堆疊凹入1230之深度為約0.05mm至約1mm。
第二堆疊突起1240設置於第二支座1222之底表面上。第二堆疊突起1240自第二支座1222向下突起。第二堆疊突起1240具有約0.05mm至約0.2mm之寬度。
當以平面觀察時,第二堆疊突起1240具有閉環形狀。另一方面,第二堆疊突起1240可自第二支座1222形成點狀或桿狀的突起。
第二鏡片部分1210、第二連接部分1221、第二支座1222及第二堆疊突起1240可一體成型。
第三鏡片單元1300設置於第二鏡片單元1200下方。第三鏡片單元1300耦接至第二鏡片單元1200。第三鏡片單元1300是由光固化透明樹脂形成。第三鏡片單元1300包含一第三鏡片部分1310、一第三支撐部分1320及一第三堆疊凹入1330。
第三鏡片部分1310具有一預定曲率之彎曲表面。詳言之,第三鏡片部分1310具有彼此面對之一凸形表面及一凹形表面。第三鏡片部分1310折射入射光。第三鏡片部分1310具有約0.5mm至約3mm之直徑。
第三支撐部分1320自第三鏡片部分1310橫向延伸。第三支撐部分1320支撐第三鏡片部分1310。
第三堆疊凹入1330設置於第三支撐部分1320之上表面上。第三堆疊凹入1330與第二堆疊突起1240相對應。
第二堆疊突起1240插入至第三堆疊凹入1330中以將第三鏡片單元1300耦接至第二鏡片單元1200。
另一方面,設置於第三鏡片單元1300上之堆疊突起插入至設置於第二鏡片單元1200中之堆疊凹入中以將第三鏡片單元1300耦接至第二鏡片單元1200。
第三堆疊凹入1330之寬度為約0.05mm至約0.2mm,且第三堆疊凹入1330之深度為約0.05mm至約1mm。
第三鏡片部分1310及第三支撐部分1320可一體成型。
第一鏡片部分1110、第二鏡片部分1210及第三鏡片部分1310彼此具有不同之曲率。
藉由第一支座1122來調整第一鏡片部分1110與第二鏡片部分1210之間的距離。且,藉由第二支座1222來調整第二鏡片部分1210與第三鏡片部分1310之間的距離。
鏡片導引器120具有矩形沖模形狀且導引鏡片組件110。鏡片導引器120收納鏡片組件110以支撐鏡片組件110。
鏡片導引器120包含一導引鏡片組件110之側表面的第一導引器121及一支撐鏡片組件110之底表面的第二導引器122。舉例而言,鏡片導引器120可由塑膠形成。
IR濾光片130設置於鏡片導引器120下方。可藉由用紅外線濾光材料來塗佈玻璃基板而製造IR濾光片130。紅外線濾光材料可包含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銻錫(ATO)。IR濾光片130過濾入射光以阻斷紅外光。IR濾光片130附著至鏡片導引器120且藉由微隔片150而黏附至感測晶片140。
感測晶片140設置於IR濾光片130下。感測晶片140是由矽形成且包含複數個影像感測器。感測晶片140感測入射通過鏡片組件110之光以將感測到之光轉換成電信號。
微隔片150插入於感測晶片140與IR濾光片130之間。微隔片150附著至IR濾光片130及感測晶片140。且,微隔片150調整感測晶片140與IR濾光片130之間的距離。
遮光蓋160遮蓋鏡片組件110、鏡片導引器120、及IR濾光片130、感測晶片140及微隔片150。遮光蓋160收納鏡片組件110、鏡片導引1器120、及IR濾光片130、感測晶片140及微隔片150。
遮光蓋160包含一通孔161,光經由通孔161自外部入射。遮光蓋160阻斷通孔區以外之入射光。遮光蓋160可由金屬材料形成。
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進一步包含一連接至感測晶片140之基板。
藉由堆疊突起1130及1240以及堆疊凹入1230及1330而將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彼此耦接。因此,在鏡片組件製造程序中,不需沿著光軸使第一鏡片部分1110、第二鏡片部分1210及第三鏡片部分1310對位。
亦即,藉由第一堆疊突起1130、第二堆疊凹入1230、第二堆疊突起1240及第三堆疊凹入1330來使第一鏡片部分1110、第二鏡片部分1210及第三鏡片部分1310之光軸對位。
因此,可使第一鏡片部分1110、第二鏡片部分1210及第三鏡片部分1310精確地對位,且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精確感測外部光。
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彼此耦接。因此,製造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並不需要用於附著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的程序。
因此,可輕易地製造出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
因為鏡片組件110具有一耦接結構,所以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彼此牢固的耦接。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具有改良之強度。
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是由光固化樹脂形成。因此,與由熱塑樹脂形成之鏡片組件相比,鏡片組件110具有進一步改良之熱阻。
因此,可經由在高溫下執行之程序來製造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且該攝像模組具有改良之熱阻。
因為第一鏡片部分1110、第一連接部分1121、第一支座1122及第一堆疊突起1130可一體成型,所以可容易地製造出第一鏡片單元1100。
亦即,可省去用於將第一鏡片部分1110附著至第一連接部分1121之程序及用於將第一連接部分1121附著至第一支座1122之程序。
因此,可容易地製造出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
因此,可容易地製造出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
圖22係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製造鏡片組件之程序之流程圖。圖23係說明耦接鏡片陣列基板程序之透視圖。圖24至圖26係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製造攝像模組的程序之截面圖。
參閱圖22至圖25,現將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製造鏡片組件110之程序。
在操作步驟S110中,提供一部分或整體為透明之成型模具。成型模具之部分或整體可由玻璃形成。
之後,形成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可藉由將一或多種類型之光固化單體(photo-curable monmer)與光固化引發劑(photo-cufavle initiator)混合來獲得光固化樹脂合成物(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用作為光固化單體之材料的實例可例如包含丙烯酸2-丁氧乙酯(2-butoxyethyl acrylate)、乙二醇苯醚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phenyl ether acrylate)、甲基丙烯酸2-丁氧乙酯(2-butoxyethyl methacrylate)、乙二醇苯醚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phenyl ethef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異癸酯(isodec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苯酯(phenyl methacrylate)、丙氧基化雙酚A二丙烯酸酯(bisphenol A propxylate diacrylate)、1,3(1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3(11,4)-butandiol diacrylate)、乙氧基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ehxandiol ethoxylate diacrylate)、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eopenyyl glycol diacrylate)、乙二醇二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di(ethylene glycol)diacrylate)、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etra 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1,3(1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11,4)-butadiol dimethacrylate)、二甲基丙烯酸二胺基甲酸酯(diurethane dimethacrylate)、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glycerol dimethacrylate)、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i(ethylene glycol)dimethacfylate)、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ri(ethylene glycol)dimethacrylate)、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hexanediol dimethacrylate)、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glycerol propoxylate triacrylate)、丙氧基化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propoxylate triacrylate)、雙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itrimetylolpropane tetraacrylate)及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etraacrylate)。
將光固化引發劑(photo-curable initiator)分解成自由基(radical)以引發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交聯(crosslinking)反應及固化反應。適當地選擇光固化引發劑之類型及含量,要考慮到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固化反應速率及黃化特性(yellowing property)以及相對於基底材料之黏附能力。必要時,可混合兩種類型或兩種以上類型的光固化引發劑。
光固化引發劑之實例可包含α-羥基酮(α-hydroXyketone)、苯基乙醛酸酯(phenylglyoXylate)、二苯基乙二酮二甲基縮酮(benzildimethyl ketal)、α-胺酮(α-aminoketone)、單醯基膦(mono acyl phosphine)、雙醯基膦(bisacyl phoshine)、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dimethoxy-2-penylacetophenone),及其組合。
可以相對於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重量百分比約0.1wt%至約0.3wt%與光固化引發劑混合。
在操作步驟S120中,將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填充至成型模具內部。
在操作步驟S130中,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在操作步驟S140中,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
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且同時,在操作步驟S130中將範圍約425kgf/cm2
至約707kgf/cm2
之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亦即,同時執行UV光照射程序(S140)及壓力保持程序(S130)。
在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固化期間,可進行壓力保持程序(S130)。
使UV光以約1.5mW/cm2
至約5.5mW/cm2
之強度照射歷時約18分鐘至約23分鐘。且,UV光之強度及照射時間可根據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類型而改變。
在UV照射程序(S140)期間,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之UV光的強度可根據照射時間而改變。
舉例而言,在UV照射程序(S140)中,可以約1.5mW/cm2
之強度施加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之UV光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且接著,以約3.5mW/cm2
之強度施加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之後,以約5.5mW/cm2
之強度施加歷時約2分鐘至約5分鐘的時段。
在壓力保持程序(S130)期間,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壓力可根據照射時間而改變。
舉例而言,在壓力保持程序(S130)中,可對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施加約15000psi之壓力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且接著,施加約10000psi之壓力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之後,施加約500psi之壓力歷時約2分鐘至約5分鐘的時段。
且,在壓力保持程序(S130)期間,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壓力可隨時間過去而漸增、漸減或先漸增後漸減。
另一方面,可在執行UV照射程序(S140)後進行壓力保持程序(S130)。
另一方面,可在執行UV照射程序(S140)之前進行第一壓力保持程序,且可同時進行UV照射程序及第二壓力保持程序。亦即,可在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狀態下以UV光來照射。
藉由UV光來固化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以形成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1。因為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具有高壓力,所以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在固化程序期間不會收縮。
打開成型模具,且在操作步驟S150中取出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1。
類似地,形成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及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1。
當固化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時,可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以防止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收縮。
因此,可藉由成型模具來精確地調整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之鏡片部分的曲率。亦即,可防止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之鏡片部分的曲率變形而不同於對應成型模具曲率的曲率。
因此,可提供具有所要曲率的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
具體言之,在壓力保持程序(S130)中,因為可防止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收縮,所以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具有平滑表面。
參閱圖24,在操作步驟S160,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藉由堆疊突起1130及1240而彼此耦接(S160)。
亦即,將形成於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1上之第一堆疊突起1130插入至形成於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中之第二堆疊凹入1230中以將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耦接至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1。
且,將形成於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上之第二堆疊突起1240插入至形成於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1中之第三堆疊凹入1330中以將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1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
參閱圖25,在操作步驟S170中切割經耦接之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以形成包含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的鏡片組件110。
因為同時切割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所以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具有設置於同一表面上之切割表面。
參閱圖26,鏡片組件110收納於鏡片導引器120中,且鏡片導引器120黏附至IR濾光片130。且,IR濾光片130藉由微隔片150而黏附至感測晶片140。
鏡片導引器120、IR濾光片130、感測晶片140及微隔片150由遮光蓋160遮蓋以製造出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
在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中,因為同時切割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所以大量生產鏡片組件110是可行的。
藉由堆疊突起1130及1240以及堆疊凹入1230及1330而使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對位。因此,在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中,不需使用使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對位的額外程序。
因此,可使用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來容易地製造攝像模組。
因為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包含壓力保持程序(S130),所以可精確地形成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提供能夠精確地感測外部光的攝像模組。
圖27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鏡片組件之截面圖。將參考先前之實施例來描述此實施例,且另外將描述黏附元件。
參閱圖27,鏡片組件110包含一第一黏附元件1410及一第二黏附元件1420。第一黏附元件1410插入於第一鏡片單元1100與第二鏡片單元1200之間。第一黏附元件1410可僅設置於第二堆疊凹入1230內部。
且,第二黏附元件1420插入於第二鏡片單元1200與第三鏡片單元1300之間。第二黏附元件1420可僅設置於第三堆疊凹入1330內部。
鏡片組件110之耦合力歸因於第一黏附元件1140及第二黏附元件1420而得以改良。
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具有進一步改良之強度。
為製造鏡片組件110,將黏著材料設置於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之第二堆疊凹入1230及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1之第三堆疊凹入1330上。
將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1、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及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1彼此耦接。
此時,設置於第二堆疊凹入1230及第三堆疊凹入1330上之黏著材料溢出。另一方面,黏著材料可不溢出。
藉由熱及/或光使黏著材料固化,且將第一鏡片單元1100、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第三鏡片單元1300彼此耦接及附著。因此,鏡片組件110具有改良之耦合力。
圖28係根據第四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分解透視圖。圖29係沿著圖28之線E-E'截取之截面圖。將參考先前實施例來描述此實施例,且另外將描述第三鏡片單元、IR濾光層及感測晶片。
參閱圖28及圖29,一攝像模組包含一鏡片組件110、一IR濾光層131、一感測晶片140及一遮光蓋160。
鏡片組件110包含一第一鏡片單元1100、一第二鏡片單元1200及一第三鏡片單元1300。
第三鏡片單元1300包含一第三鏡片部分1310、一第三支撐部分1320、一第三堆疊凹入1330及一第三堆疊突起1340。
第三支撐部分自第三鏡片部分1310延伸。第三支撐部分1320圍繞第三鏡片部分1310。第三支撐部分1320包含一第三連接部分1321及一第三支座1322。
第三連接部分1321自第三鏡片部分1310橫向延伸。第三連接部分1321耦接至第三鏡片部分1310。
第三支座1322與第三連接部分1321之間有一高度差。第三支座1322連接至第三連接部分1321。第三支座1322之底表面低於第三連接部分1321之底表面。
第三堆疊凹入設置於第三支座1322之上表面中。
第三堆疊突起1340設置於第三支座1322之底表面上。第三堆疊突起1340自第三支座1322向下突起。
第三鏡片部分1310、第三鏡片連接部分1321、第三支座1322及第三堆疊突起1340可一體成型。
IR濾光層131塗佈於第三鏡片單元1300之底表面上。IR濾光層131過濾入射光以阻斷紅外光。
IR濾光層131可塗佈於第一鏡片單元1100或第二鏡片單元1200之一表面上。
一感測晶片140包含一第四堆疊凹入141。第四堆疊凹入141對應於第三堆疊突起1340。將第三堆疊突起1340插入至第四堆疊凹入141中以將感測晶片140耦接至第三鏡片單元1300。
另一方面,可將設置於感測晶片140上之堆疊突起插入至設置於第三鏡片單元1300中之堆疊凹入中以將感測晶片140耦接至第三鏡片單元1300。
亦即,將感測晶片140耦接至鏡片組件110。
遮光蓋160遮蓋鏡片組件110、IR濾光層131及感測晶片140。
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具有其中感測晶片140耦接至鏡片組件110的結構。因此,鏡片組件110歸因於第三堆疊突起1340及第四堆疊凹入141而與感測晶片140對位。
因此,可防止鏡片組件110與感測晶片140之間的對位不準(misalignment),且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精確地感測外部光。
IR濾光層131塗佈於第三鏡片單元1300上。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不另外需要用於阻斷紅外光之玻璃基板,藉此容易地製造該攝像模組。
圖30係說明根據第五實施例之製造攝像模組之程序之流程圖。圖31及圖32係說明根據第五實施例之製造攝像模組之程序的截面圖。將參考先前實施例來描述此實施例,且另外將描述製造IR濾光層及矽晶圓之程序。
參閱圖30,在操作步驟S10中形成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1、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1及第三鏡片陣列基板。
複數個第三堆疊突起1340形成於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1之底表面上。
在操作步驟S20中,將紅外線濾光材料塗佈於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1之底表面上以形成IR濾光層130a。
在操作步驟S30中,在矽晶圓140a上形成影像感測器。對應於第三堆疊突起1340之第四堆疊凹入141形成於矽晶圓140a中。
可使用遮罩程序來形成第四堆疊凹入141。舉例而言,將光阻圖案或蔽蔭遮罩(shadow mask)設置於矽晶圓140a上,且接著,可使用電漿或蝕刻溶液來蝕刻矽晶圓140a。
將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耦接至矽晶圓140a。詳言之,在操作步驟S610中藉由第三堆疊突起1340及第四堆疊凹入141將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與矽晶圓140a彼此耦接。
在操作步驟S710中,切割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及矽晶圓140a以形成鏡片組件110及感測晶片140。
由遮光蓋160來遮蓋鏡片組件110及感測晶片140以製造攝像模組。
在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製造方法中,將矽晶圓140a耦接至鏡片陣列基板1101、1201及1301,且接著,同時切割所得之經耦接之結構。
如此,可同時形成鏡片組件110及感測晶片140。因此,大量生產鏡片組件為可行的。
圖33係根據第六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截面圖。將參考先前實施例來描述此實施例,且另外將描述遮光蓋。
參閱圖33,攝像模組包含一遮光蓋170。遮光蓋170遮蓋鏡片組件110之側表面、第一支撐部分1120之上表面及感測晶片140之側表面。遮光蓋170阻斷光。
遮光蓋170附著至鏡片組件110及感測晶片140。
遮光蓋170可由包含遮光材料之光固化樹脂形成。舉例而言,可將與黑色墨水混合之光固化樹脂合成物設置於鏡片組件110之側表面、第一支撐部分1120之上表面及感測晶片140之側表面上。
此後,可使用UV光來使與黑色墨水混合之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固化以形成遮光蓋170。
遮光蓋170阻斷第一鏡片部分1110區域以外之入射光。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減少因光通過而產生的干擾。
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精確地感測外部光。
且,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在不需要單獨的遮光元件的情況下橫向阻斷入射光。
因此,可容易地製造出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
另外,因為遮光蓋170附著至鏡片組件110及感測晶片140,所以可改良鏡片組件110與感測晶片140之間的耦合力。
所以,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具有改良之強度。
圖34係根據第七實施例之鏡片陣列基板之透視圖。圖35係其中鏡片陣列基板彼此耦接之結構之透視圖。圖36係沿著圖35之線F-F'截取之截面圖。將參考先前實施例來描述此實施例,且另外將描述通孔。
參閱圖34至圖36,依序堆疊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2、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2及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2。
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2包含第一鏡片單元1103、第一支撐晶粒1104及第一固定部分1105。
第一鏡片單元1103設置於第一支撐晶粒1104內部。亦即,第一支撐晶粒1104圍繞每一第一鏡片單元1103。
每一第一固定部分1105將第一支撐晶粒1104連接至每一第一鏡片單元1103。
亦即,複數個第一通孔1106設置於第一鏡片陣列基板1102中。具體言之,該等第一通孔分別設置於第一鏡片單元1103周圍。
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2包含第二鏡片單元1203、第二支撐晶粒1204及第二固定部分1205。
第二鏡片單元1203設置於第二支撐晶粒1204內部。亦即,第二支撐晶粒1204圍繞每一第二鏡片單元1203。
每一第二固定部分1205將第二支撐晶粒1204連接至每一第二鏡片單元1203中。
亦即,複數個第二通孔1206設置於第二鏡片陣列基板1202中。具體言之,該等第二通孔分別設置於第二鏡片單元1203周圍。
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2包含第三鏡片單元1303、第三支撐晶粒1304及第三固定部分1305。
第三鏡片單元1303設置於第三支撐晶粒1304內部。亦即,第三支撐晶粒1304圍繞每一第三鏡片單元1303。
每一第三固定部分1305將第三支撐晶粒1304連接至每一第三鏡片單元1303。
亦即,複數個第三通孔1306設置於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302中。具體言之,該等第三通孔分別設置於第三鏡片單元1303周圍。
第一至第三通孔1106、1206及1306彼此對應,且同樣,第一至第三固定部分1105、1205及1305彼此對應。
第一至第三鏡片單元1103、1203及1303彼此耦接。
在將第一至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102、1202及1302彼此耦接後,切割第一至第三固定部分1105、1205及1305以形成鏡片組件。亦即,在將第一至第三鏡片陣列基板1102、1202及1302彼此耦接後,沿著虛線來切割所得之經耦接之結構以形成鏡片組件。
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鏡片組件不限於正方形,且可具有諸如圓形之各種形狀。
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具有各種形狀。
圖37係說明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裝置之分解透視圖。圖38係第一核心之透視圖。圖39係第二核心之透視圖。圖40係沿著圖37之線G-G'截取之截面圖。圖41係沿著圖37之線H-H'截取之截面圖。圖42係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之流程圖。圖43係UV照射程序及壓力保持程序之截面圖。圖44之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藉由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製造得的鏡片陣列基板之透視圖。圖45係圖44中之部分「I」之放大透視圖。圖46為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藉由一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製造得的鏡片單元之透視圖。圖47為沿著圖46之線J-J'截取之截面圖。圖48及圖49為說明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組件的程序之截面圖。
參閱圖38至圖41及圖43,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製造裝置包含一成型模具210、一壓力保持器220及一UV產生器230。
成型模具210之部分或整體為透明的。成型模具210包含一下成型模具2100、第一核心2200、一上成型模具2300、第二核心2400及一密封元件2500。
下成型模具2100具有矩形沖模形狀,其上部為開放的。下成型模具2100可為透明或不透明的。舉例而言,下成型模具2100可由金屬、玻璃或塑膠形成。
第一核心2200設置於下成型模具2100內部。詳言之,第一核心2200以矩陣形狀設置於下成型模具2100內部。第一核心2200可為不透明或透明的。舉例而言,第一核心2200可由金屬、玻璃或塑膠形成。
第一核心2200之部分彼此間隔開以提供具有交叉形狀之第一間隔區域2110。亦即,第一核心2200劃分成四個群組,且該四個群組彼此間隔開以提供各別第一間隔區域2110。
下成型模具2100與第一核心2200可一體成型。且,第一核心2200可一體成型。
參閱圖38,每一第一核心2200包含一第一核心本體2210、一凸形部分2220及一成型凹入2230。
第一核心本體2210具有一長方體形狀。當以平面觀察時,第一核心本體2210具有正方形形狀。
凸形部分2220自第一核心本體2210突起且具有凸形形狀。凸形部分2220具有圓頂形狀及凸形表面。
成型凹入2230圍繞凸形部分2220。成型凹入2230設置於第一核心本體2210中且當以平面觀察時具有閉環形狀。
第一核心本體2210與凸形部分2220可一體成型。
第一核心本體2210之形狀不限於圖38中所說明之形狀,而是具有各種形狀。亦即,第一核心本體2210具有與待形成之鏡片單元2700之形狀相符的各種形狀。
上成型模具2300設置於下成型模具2100上。上成型模具2300遮蓋下成型模具2100。上成型模具2300具有矩形沖模形狀,其下部為開放的。
上成型模具2300為透明的。舉例而言,上成型模具2300可由玻璃或塑膠形成。
第二核心2400設置於上成型模具2300內部。詳言之,第二核心2400以矩陣形狀設置於上成型模具2300內部。第二核心2400對應於第一核心2200。
第二核心2400經設置以提供對應於第一間隔區域2110之第二間隔區域2310。亦即,第二核心2400劃分成四個群組。
每一第二核心2400與每一第一核心2200間隔一預定距離。
上成型模具2300與第二核心2400可一體成型。且,第二核心2400可一體成型。
參閱圖39,每一第二核心2400包含一第二核心本體2410、一凹形凹入2420及一成型突起2430。
第二核心本體2410具有一矩型體形狀(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shape)。當以平面觀察時,第二核心本體2410具有正方形形狀。第二核心本體2410具有與第一核心本體2210相同之表面積。
凹形凹入2420設置於第二核心本體2410中。凹形凹入2420之內表面具有一彎曲表面。凹形凹入2420對應於凸形部分2220。
成型突起2430圍繞凹形凹入2420。成型突起2430自第二核心本體2410突起且具有閉環形狀。
密封元件2500插入於下成型模具2100與上成型模具2300之間。密封元件2500密封成型模具210之內部。密封元件2500具有彈性及閉環形狀。
用於注射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注射孔211形成於成型模具210中。且,用於排放空氣之排放孔可形成於成型模具210中。
成型模具210可進一步包含一用於將下成型模具2100耦接至上成型模具2300的耦接單元。
壓力保持器220使成型模具210之內部壓力增加。壓力保持器220經由注射孔211使成型模具210之內部壓力增加。壓力保持器220可包含一活塞。
UV產生器230產生UV光以將UV光照射至成型模具210中。UV產生器230可包含一第一UV產生器(或稱第一發光器)230及一第二UV產生器230(或稱第二發光器)。第一UV產生器230經由下成型模具2100將UV光照射至成型模具210中。第二產生器230經由上成型模具2300將UV光照射至成型模具210中。
參閱圖42,現將描述使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製造裝置來製造用於該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
在操作步驟S210中,使用耦接單元將下成型模具2100耦接至上成型模具2300。
之後,形成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可藉由將一或多種類型之光固化單體與光固化引發劑混合來獲得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用作光固化單體之材料的實例可包含丙烯酸2-丁氧乙酯、乙二醇苯醚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丁氧乙酯、乙二醇苯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丙氧基化雙酚A二丙烯酸酯、1,3(1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基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3(1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胺基甲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雙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及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將光固化引發劑分解成自由基以引發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交聯反應及固化反應。恰當地選擇光固化引發劑之類型及含量,要考慮到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固化反應速率及黃化特性以及相對於基底材料之黏附能力。必要時,可混合兩種類型或兩種以上類型的光固化引發劑。
光固化引發劑之實例可包含α-羥基酮、苯基乙醛酸酯、二苯基乙二酮二甲基縮酮、α-胺酮、單醯基膦、雙醯基膦、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及其組合。
可以相對於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重量百分比約0.1wt%至約0.3wt%與光固化引發劑混合。
在操作步驟S220中,將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填充至成型模具210內部。
參閱圖43,在操作S230中,由壓力保持器220來將壓力P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在操作S240中,由UV產生器230經由上成型模具2300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
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且同時,可經由注射孔211將約6000psi至約15000psi之壓力P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亦即,同時執行UV光照射程序(S240)及壓力保持程序(S230)。
因為上成型模具2300及第二核心2400為透明的,所以容易地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
使UV光以約1.5mW/cm2
至約5.5mW/cm2
之強度照射歷時約18分鐘至約23分鐘。且,UV光之強度及照射時間可根據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類型而改變。
在UV照射程序(S240)期間,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之UV光的強度可根據照射時間而改變。
舉例而言,在UV照射程序(S240)中,可以約1.5mW/cm2
之強度施加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之UV光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且接著,以約3.5mW/cm2
之強度施加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此後,以約5.5mW/cm2
之強度施加歷時約2分鐘至約5分鐘的時段。
在固化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時,可進行壓力保持程序。
在壓力保持程序(S230)期間,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壓力可根據照射時間而改變。
舉例而言,在壓力保持程序(S230)中,可對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施加約15000psi之壓力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且接著,施加約10000psi之壓力歷時約5分鐘至約10分鐘的時段,此後,施加約500psi之壓力歷時約2分鐘至約5分鐘的時段。
且,在壓力保持程序(S230)期間,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壓力可隨時間過去而漸增、漸減或先漸增後漸減。
另一方面,可在執行UV照射程序(S240)後進行壓力保持程序(S230)。
另一方面,可在執行UV照射程序(S240)之前進行第一壓力保持程序,且可同時進行UV照射程序及第二壓力保持程序。亦即,可在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狀態下以UV光來照射。
藉由UV光來固化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因為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具有高壓力,所以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在固化程序期間不會收縮。
此後,打開上成型模具2300,且在操作步驟S250中取出設置於成型模具210內部之鏡片陣列基板2600。
參閱圖44及圖45,鏡片陣列基板2600包含複數個彼此連接之鏡片單元2700。
鏡片陣列基板2600包含一導引肋2610。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填充至第一間隔區域2110及第二間隔區域2310中且接著固化以形成導引肋2610。
導引肋2610具有交叉形狀且防止鏡片陣列基板2600彎曲。且,可藉由導引肋2610使鏡片陣列基板2600與一不同鏡片陣列基板對位。
在操作步驟S260中,切割鏡片陣列基板2600以形成複數個鏡片單元2700。
參閱圖46及圖47,用於攝像模組之每一鏡片單元,當以平面觀察時,具有正方形形狀且可具有約2.5mm至約4mm之寬度W1。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包含一具有彎曲表面之鏡片部分2710、一支撐部分2720、一堆疊凹入2730及一堆疊突起2740。
且,當以平面觀察時,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可具有圓形形狀。
鏡片部分2710具有一預定曲率且改變光路徑。鏡片部分2710具有一凸形表面及一凹形表面。鏡片部分2710可具有約0.5mm至約3mm之直徑W2。
支撐部分2720自鏡片部分2710橫向延伸且支撐鏡片部分2710。支撐部分2720可具有板形狀(plate shape)。
另一方面,支撐部分2720可具有各種形狀。
堆疊凹入2730圍繞鏡片部分2710且設置於支撐部分2720中。堆疊凹入2730將鏡片單元2700耦接至待堆疊於該鏡片單元2700上之另一鏡片單元2700。
堆疊凹入2730是藉由成型突起2430形成。
堆疊突起2740自支撐部分2720向下突起。堆疊突起2740圍繞鏡片部分2710。堆疊突起2740將鏡片單元2700耦接至待堆疊於該鏡片單元2700下之另一鏡片單元。
另一方面,堆疊突起2740可自支撐部分2720向上突起。
固化設置於成型凹入2230內部之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以形成堆疊突起2740。
鏡片部分2710、支撐部分2720及堆疊突起2740可一體成型且由一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形成。
鏡片單元2700之形狀不限於圖46及圖47中所說明之形狀,而是可具有與第一核心2200及第二核心2400之形狀相符的各種形狀。
參閱圖48及圖49,可堆疊複數個鏡片單元2701、2702及2703以形成鏡片組件270。
亦即,可藉由設置於鏡片陣列基板2601、2602及2603上/內之堆疊突起及堆疊凹入來將鏡片陣列基板2601、2602及2603彼此耦接。
在堆疊並耦接鏡片陣列基板2601、2602及2603後,同時切割鏡片陣列基板2601、2602及2603。因此,可製造鏡片單元2701、2702及2703彼此耦接之鏡片組件270。
鏡片單元2701、2702及2703包含具有彼此不同之形狀及曲率的鏡片部分。且,鏡片單元2701、2702及2703之鏡片部分之間的距離可彼此不同。
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以形成鏡片單元。當固化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時,因為使用壓力保持器來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所以可防止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收縮。
因此,可藉由第一核心2200及第二核心2400來精確地調整鏡片部分之曲率。亦即,壓力保持器可防止鏡片部分之曲率變形而不同於對應於第一核心2200及第二核心2400的曲率。
所以,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所要曲率的鏡片單元。
具體言之,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平滑表面之鏡片單元,因為可防止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之收縮。
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使用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來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光固化樹脂合成物的熱阻大於熱塑樹脂的熱阻。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改良之熱阻的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
因為光固化樹脂的黏度低於熱塑樹脂,所以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所要形狀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
亦即,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複雜及精細之結構的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具體言之,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可製造具有精細大小之堆疊突起及堆疊凹入。
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製造並切割鏡片陣列基板2600以生產鏡片單元2700。因此,鏡片單元的大量生產為可能的。
且,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鏡片組件270的大量生產為可能的。
另外,鏡片部分2710、支撐部分2720、及堆疊凹入2730及堆疊突起2740可一體成型且由光固化樹脂形成。
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可提供具有改良之強度的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
具體言之,可製造包含具有精密尺寸之堆疊凹入及堆疊突起的鏡片陣列基板,且可將鏡片陣列基板彼此耦接且同時加以切割。
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可提供其中複數個鏡片單元可輕易彼此耦接的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描述鏡片單元之製造方法,但本揭示案不限於此。舉例而言,本揭示案可應用於各種光學元件,諸如各種光學片、各種光學板及各種光學纖維。
圖50係說明根據第九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之一部分的視圖。將參考先前實施例來描述此實施例,並描述UV照射程序及壓力保持程序。
參閱圖50,自上方及自下方以UV光來照射。
亦即,第一核心2200、上成型模具2300及第二核心2400皆為透明的。將第一UV產生器設置於下成型模具2100下,且將第二UV產生器設置於上成型模具2300上,以將UV光照射至下成型模具2100及上成型模具2300上。
自第一UV產生器及第二UV產生器發出之UV光分別通過下成型模具2100及上成型模具2300,且接著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
在壓力保持程序中,經由下成型模具2100及上成型模具2300將壓力P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此時,密封成型模具210之注射孔211。
亦即,因為密封元件2500具有彈性,所以施加至下成型模具2100及上成型模具2300之壓力可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因為在兩個側向上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所以容易地固化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且,經由下成型模具2100及上成型模具2300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亦即,與經由注射孔211來施加壓力時相比,可將一大的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因此,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可防止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在固化程序期間收縮。因此,在根據此實施例之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可精確地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
圖51係說明根據第十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的流程圖。將參考先前實施例來描述此實施例,並描述熱/光固化樹脂。
參閱圖51,形成熱/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且接著,在操作步驟S210中將熱/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注射至成型模具內部。
進一步將熱固化引發劑添加至先前描述之光固化樹脂中以形成熱/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熱固化引發劑可包含2,2-偶氮二異丁腈(2,2-azobis(isobutyronitrile)),且相對於熱/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可添加約0.03wt%之熱固化引發劑。
此後,使用與先前描述之實施例之方法相同的方法來執行UV照射程序(S240)及壓力保持程序(S230)。
此後,執行熱固化程序(S241)。在約80℃至約100℃之溫度下執行熱固化程序(S241),且可同時執行壓力保持程序(S230)。
且,可同時執行熱固化程序(S241)、UV照射程序(S240)及壓力保持程序(S230)。
在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使用全部熱和光固化程序來形成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
因此,在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製造方法中,可容易地固化熱/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描述鏡片單元之製造方法,但本揭示案不限於此。舉例而言,本揭示案可應用於各種光學元件,諸如各種光學片、各種光學板及各種光學纖維。
雖然已參考許多說明性實施例來描述實施例,但應理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想出落入本揭示案之原理之精神及範疇內的許多其他修改及實施例。更特定言之,在本揭示案、圖式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所主張之組合配置之零部件及/或配置的各種變化及修改為可能的。除了零部件及/或配置之變化及修改外,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將顯見替代用途。
實驗組
攪拌約23wt%之甲基丙烯酸芐酯(benzyl methacrylate)與約77wt%之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ri(ethylene glycol)dimethacrylate)之混合物,且添加約0.1wt%之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dimethoxy-2-penylacetophenone)作為添加劑以形成光固化樹脂合成物。
將光固化樹脂合成物設置於具有長方體形狀之內部空間的成型模具內部,且使主峰為365nm之波長的UV光以約2mW/cm2
之強度進行照射。
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同時將UV光照射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
對照組
在與實驗組中之相同條件下形成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且在不施加壓力之情況下在與實驗組中所描述之相同條件下以UV光來照射。
表1及表2表示實驗組及對照組之UV照射時間及收縮率。
如表1及表2中所示,注意到,在將壓力施加至光固化樹脂合成物的同時固化光固化樹脂合成物的實驗組中,收縮率顯著減小。
另外,在667kgf/cm2
之壓力下並歷時約22分鐘之UV照射時間而獲得的實驗組之表面輪廓誤差為約0.6μm,且在不施加壓力之情況下歷時約20分鐘之UV照射時間而獲得的對照組之表面輪廓誤差為約2.83μm。此處,表面輪廓誤差表示實際鏡片輪廓與實際鏡片表面輪廓之間的高度差。使用SMB-9(Kosaka laboratory Ltd.)來量測表面輪廓誤差。
亦即,注意到,實驗組可提供具有相對較低誤差之鏡片單元。
10...第一下成型模具
11...第一底表面
12...第一核心
13...第一周邊區
14...第一凸形部分
15...第一注射孔
16...成型突起
20...第一上成型模具
21...第二底表面
22...第二核心
23...第一肋狀凹槽
24...第一凹形凹入
29...第一間隔區
30...第二下成型模具
31...第三底表面
32...第三核心
33...第二周邊區
34...第二凸形部分
35...第二注射孔
36...成型凹入
40...第二上成型模具
41...第四底表面
42...第四核心
43...第二肋狀凹槽
44...第二凹形凹入
49...第二間隔區
50...第一鏡片陣列基板
52...第一鏡片部分
53...第一導引肋
54...堆疊凹入
55...第一支撐部分
57...凹形表面
58...凸形表面
60...第二鏡片陣列基板
62...第二鏡片部分
63...第二導引肋
64...堆疊突起
65...第二支撐部分
67...凹形表面
68...凸形表面
69...黏著材料
70...切割刀片
73...第一鏡片單元
75...第二鏡片單元
100...鏡片組件
110...鏡片組件
120...鏡片導引器
121...第一導引器
122...第二導引器
130...紅外(IR)濾光片
130a、131...IR濾光層
140...感測晶片
140a...矽晶圓
141...第四堆疊凹入
150...微隔片
160...遮光蓋
161...通孔
170...遮光蓋
210...成型模具
211...注射孔
220...壓力保持器
230...UV產生器
270...鏡片組件
1100...第一鏡片單元
1101...第一鏡片陣列基板
1102...第一鏡片陣列基板
1103...第一鏡片單元
1104...第一支撐晶粒
1105...第一固定部分
1106...第一通孔
1110...第一鏡片部分
1120...第一支撐部分
1121...第一連接部分
1122...第一支座
1130...第一堆疊突起
1200...第二鏡片單元
1201...第二鏡片陣列基板
1202...第二鏡片陣列基板
1203...第二鏡片單元
1204...第二支撐晶粒
1205...第二固定部分
1206...第二通孔
1210...第二鏡片部分
1220...第二支撐部分
1221...第二連接部分
1222...第二支座
1230...第二堆疊凹入
1240...第二堆疊突起
1300...第三鏡片單元
1301...第三鏡片陣列基板
1302...第三鏡片陣列基板
1303...第三鏡片單元
1304...第三支撐晶粒
1305...第三固定部分
1306...第三通孔
1310...第三鏡片部分
1320...第三支撐部分
1321...第三連接部分
1322...第三支座
1330...第三堆疊凹入
1340...第三堆疊突起
1410...第一黏附元件
1420...第二黏附元件
2100...下成型模具
2110...第一間隔區域
2200...第一核心
2210...第一核心本體
2220...凸形部分
2230...成型凹入
2300...上成型模具
2310...第二間隔區域
2400...第二核心
2410...第二核心本體
2420...凹形凹入
2430...成型突起
2500...密封元件
2600...鏡片陣列基板
2601...鏡片陣列基板
2602...鏡片陣列基板
2603...鏡片陣列基板
2610...導引肋
2700...鏡片單元
2701...鏡片單元
2702...鏡片單元
2703...鏡片單元
2710...鏡片部分
2720...支撐部分
2730...堆疊凹入
2740...堆疊突起
P...壓力
W1...鏡片單元之寬度
W2...鏡片部分之直徑
圖1 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下成型模具之透視圖。
圖2 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上成型模具背表面之透視圖。
圖3 係第一下成型模具及第一上成型模具之分解透視圖。
圖4 係其中第一下成型模具耦接至第一上成型模具之結構之透視圖。
圖5 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之背表面之透視圖。
圖6 係為沿著圖5之線A-A'之截面圖。
圖7 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二下成型模具之透視圖。
圖8 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二上成型模具之背表面的透視圖。
圖9 係第二下成型模具及第二上成型模具之分解透視圖。
圖10係其中第二下成型模具耦接至第二上成型模具之結構之透視圖。
圖11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二鏡片陣列基板背表面之透視圖。
圖12係為沿著圖11之線B-B'之截面圖。
圖13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分解透視圖。
圖14係說明圖13剖視部分之透視圖。
圖15係彼此耦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截面圖。
圖16係圖15中之部分「C」之放大截面圖。
圖17係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其中第一鏡片陣列基板耦接至第二鏡片陣列基板之結構之截面圖。
圖18係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切割彼此相耦接之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第二鏡片陣列基板的程序之視圖。
圖19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鏡片組件之視圖。
圖20係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分解透視圖。
圖21係沿著圖20之線D-D'之截面圖。
圖22係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製造鏡片組件程序之流程圖。
圖23係說明耦接鏡片陣列基板程序之透視圖。
圖24至圖26係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製造攝像模組的程序之截面圖。
圖27係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鏡片組件之截面圖。
圖28係根據第四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分解透視圖。
圖29係沿著圖28之線E-E'之截面圖。
圖30係說明根據第五實施例之製造攝像模組程序之流程圖。
圖31及圖32係說明根據第五實施例之製造攝像模組程序之截面圖。
圖33係根據第六實施例之攝像模組之截面圖。
圖34係根據第七實施例之鏡片陣列基板之透視圖。
圖35係其中鏡片陣列基板彼此耦接之結構之透視圖。
圖36係沿著圖35之線F-F'之截面圖。
圖37係說明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裝置之分解透視圖。
圖38係第一核心之透視圖。
圖39係第二核心之透視圖。
圖40係沿著圖37之線G-G'之截面圖。
圖41係沿著圖37之線H-H'之截面圖。
圖42係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程序之流程圖。
圖43係紫外(UV)光照射程序及壓力保持程序之截面圖。
圖44係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藉由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程序製造的鏡片陣列基板之透視圖。
圖45係圖44中之部分「I」之放大透視圖。
圖46係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藉由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製造的鏡片單元之透視圖。
圖47係沿著圖46之線J-J'之截面圖。
圖48及圖49係說明根據第八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組件的程序之截面圖。
圖50係說明根據第九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的程序之一部分之視圖。
圖51係說明根據第十實施例之製造用於攝像模組之鏡片單元程序之流程圖。
10...第一下成型模具
11...第一底表面
12...第一核心
13...第一周邊區
14...第一凸形部分
15...第一注射孔
16...成型突起
Claims (27)
- 一種鏡片單元,其包含:一鏡片部分,具有一彎曲表面;及一支撐部分,其自該鏡片部分延伸,其中該支撐部分包含一突起或一凹入,其中該支撐部分之一側表面包含一平坦表面及一彎曲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片單元,其中該鏡片部分與該支撐部分可一體成型,且該鏡片部分及該支撐部分包含一光固化樹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片單元,其中該支撐部分包含:一連接部分,其連接至該鏡片部分;及一支座,具有一相對於該連接部分之高度差,該支座整體式連接至該連接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片單元,其中該突起或該凹入圍繞該鏡片部分。
- 一種攝像模組,其包含:一第一鏡片單元,其包含一第一堆疊突起或一第一堆疊凹入;及一第二鏡片單元,其藉由分別對應於該第一堆疊突起或該第一堆疊凹入之一第二堆疊凹入或一第二堆疊突起而耦接至該第一鏡片單元, 其中該第一鏡片單元包含一第一支撐部分,且該第一支撐部分之一側表面包含一平坦表面及一彎曲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第一鏡片單元包含:一鏡片部分,具有一彎曲表面;及該第一支撐部分,其自該鏡片部分延伸,其中該第一堆疊突起或該第一堆疊凹入是設置於該第一支撐部分上/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鏡片部分與該第一支撐部分可一體成型,且該第一鏡片部分及該第一支撐部分包含一光固化樹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第一鏡片單元包含:一第一鏡片部分,具有一彎曲表面;一第一連接部分,其連接至該第一鏡片部分;及一支座,其具有一相對於該第一連接部分之高度差,該支座整體式連接至該第一連接部分,其中該第一堆疊突起或該第一堆疊凹入是設置於該支座上/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模組,其包含一紅外濾光片,該紅外濾光片是塗佈於該第二鏡片單元之一表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第二鏡片 單元包含一第三堆疊凹入或一第三堆疊突起,且該攝像模組包含一第三鏡片單元,該第三鏡片單元藉由分別對應於該第三堆疊凹入或該第三堆疊突起的一第四堆疊突起或一第四堆疊凹入而耦接至該第二鏡片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模組,其包含一基板,該基板包含一在該第二鏡片單元下的影像感測器,該影像感測器可感測光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第二鏡片單元包含一第三堆疊凹入或一第三堆疊突起,且該基板藉由分別對應於該第三堆疊凹入或該第三堆疊突起的一第四堆疊突起或一第四堆疊凹入而耦接至該第二鏡片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攝像模組,其包含一遮光蓋,該遮光蓋是在該第一鏡片單元及該第二鏡片單元之側表面上。
- 一種製造攝像模組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形成一包含複數個第一堆疊突起或第一堆疊凹入的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形成一包含分別對應於該等第一堆疊突起或該等第一堆疊凹入之第二堆疊凹入或第二堆疊突起的第二鏡片陣列基板;藉由該等第一堆疊突起及該等第二堆疊凹入或藉由該等第一堆疊凹入及該等第二堆疊突起而將該第一鏡片陣列基板耦接至該第二鏡片陣列基板;及 切割該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該第二鏡片陣列基板,其中,當形成該第一鏡片陣列基板時,該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包含複數個各別具有彎曲表面之第一鏡片單元,且複數個通孔圍繞該些第一鏡片單元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形成該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包含:將一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注射至一成型模具中;及在將一壓力施加至該光固化樹脂合成物時,將光線照射至該光固化樹脂合成物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包含:在一晶圓上形成用於感測光線之複數個影像感測器;在該晶圓上形成一第三堆疊凹入或一第三堆疊突起;及將該晶圓耦接至該第二鏡片陣列基板,其中,在該切割該第一鏡片陣列基板及該第二鏡片陣列基板的過程中,同時切割該晶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方法,其包含對該樹脂合成物加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對該樹脂合成物加熱及壓合該樹脂合成物是同時執行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在注射該光固化樹脂合成物的過程中,該樹脂合成物包含一光固化引發劑及一熱固化引發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注射該光固化樹脂合成物的過程中,該成型模具包含一注射孔,且,在壓合該樹脂合成物的過程中,一壓力是經由該注射孔得以施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成型模具包含:一第一成型模具,具有一開放之上部;一第二成型模具,其在該第一成型模具上,且該第二成型模具遮蓋該第一成型模具;複數個第一核心,其在該第一成型模具內部;及複數個第二核心,其在該第二成型模具下,該等第二核心對應於該等第一核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每一第一核心及每一第二核心中具有一彎曲表面,且該等第一核心與該等第二核心間隔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成型模具之內部藉由位於該第一成型模具及該第二成型模具間之一密封元件所密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成型模具、該等第一核心、該第二成型模具及該等第二核心皆為透明的,且該發光裝置包含一使該光朝向該第一成型模具照射的第一發光器及一使該光朝向該第二成型模具照射的第二發光器。
- 一種鏡片組件,其包含:複數個鏡片單元,其彼此耦接,其中每一鏡片單元中包含一包含一鏡片之鏡片部分及一自該鏡片部分延伸之支撐部分,每一鏡片單元是由一感光樹脂形成,且該支撐部分包含一堆疊凹入或一堆疊突起以藉由該堆疊凹入或該堆疊突起將每一鏡片單元耦接至一相鄰於該鏡片單元之不同鏡片單元,其中該支撐部分之一側表面包含一平坦表面及一彎曲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鏡片組件,其中該堆疊凹入之一側壁為傾斜的,以使得該側壁朝向該堆疊凹入之一底表面而變窄,且該堆疊突起之一側壁為傾斜的,以使得該側壁隨著該堆疊突起朝向該支撐部分靠近而變寬,藉此將該堆疊凹入耦接至該堆疊突起。
- 一種製造鏡片組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一樹脂合成物注射至一成型模具內部;壓合該樹脂合成物;及將光線照射至該樹脂合成物上;使用光線來固化該樹脂合成物以形成複數個鏡片陣列基板;堆疊該等鏡片陣列基板以將該等鏡片陣列基板彼此耦接;及切割該等經耦接之鏡片陣列基板, 其中該成型模具包含:一上成型模具;一下成型模具;及一密封元件插入至該下成型模具及該上成型模具之間,並密封該上成型模具及該下成型模具之內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80002179A KR20090076308A (ko) | 2008-01-08 | 2008-01-08 | 웨이퍼 스케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기판, 그 제작 방법 |
KR1020080089127A KR100986386B1 (ko) | 2008-09-10 | 2008-09-10 | 렌즈 유닛의 제조방법 및 렌즈 유닛 제조 장치 |
KR1020080089504A KR20100030523A (ko) | 2008-09-10 | 2008-09-10 | 렌즈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의 제조방법 |
KR1020090000144A KR101610374B1 (ko) | 2009-01-02 | 2009-01-02 | 광학 부재의 제조장치 및 광학 부재의 제조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6367A TW200936367A (en) | 2009-09-01 |
TWI462821B true TWI462821B (zh) | 2014-12-01 |
Family
ID=4085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00439A TWI462821B (zh) | 2008-01-08 | 2009-01-08 | 鏡片單元,鏡片組件,攝像模組,攝像模組和鏡片組件的製造方法,光學元件的製造方法,和製作光學元件的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16514B2 (zh) |
EP (1) | EP2237945B1 (zh) |
JP (1) | JP2011508914A (zh) |
CN (1) | CN101909865A (zh) |
TW (1) | TWI462821B (zh) |
WO (1) | WO2009088241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09164A (en) * | 2009-09-11 | 2011-03-16 |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 Stacked disk-shaped optical lens array, stacked lens module and thei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JP5352392B2 (ja) * | 2009-09-14 | 2013-11-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アレイ、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
US9385285B2 (en) * | 2009-09-17 | 2016-07-05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LED module with high index lens |
US8348461B2 (en) * | 2009-10-30 | 2013-01-08 | Ruud Lighting, Inc. | L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urate lens alignment |
SG172492A1 (en) * | 2009-12-16 | 2011-07-28 | Choong Whye Kwok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polymeric resin-based optical components via ultra-violet radiation |
DE102009055083B4 (de) * | 2009-12-21 | 2013-12-05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Optischer Schichtstape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DE102009055080B4 (de) | 2009-12-21 | 2019-11-14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Struktur, Abformwerkzeug |
DE102009055088B4 (de) | 2009-12-21 | 2015-04-02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truktur, optisches Bauteil, optischer Schichtstapel |
JP2011170224A (ja) * | 2010-02-22 | 2011-09-0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US9910239B2 (en) * | 2010-11-30 | 2018-03-06 | Flir Systems Trading Belgium Bvba | Wafer level optical element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
JP5827852B2 (ja) * | 2011-08-04 | 2015-12-02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ウェハレベル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WO2013125192A1 (ja) * | 2012-02-24 | 2015-07-3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ハイブリッドレンズ、交換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201339647A (zh) * | 2012-03-22 | 2013-10-01 | Global Microptics Co Ltd | 光學鏡片的製造方法 |
CN103364911A (zh) * | 2012-04-11 | 2013-10-23 | 全球微型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KR101393905B1 (ko) * | 2012-06-28 | 2014-05-1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유닛 제조 장치, 렌즈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및 렌즈 유닛 |
KR102019181B1 (ko) * | 2012-07-27 | 2019-09-0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유닛 제조 장치, 렌즈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및 렌즈 유닛 |
CN103901574B (zh) * | 2012-12-27 | 2017-06-23 |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晶片级装置以及晶片级镜头模块 |
KR101452078B1 (ko) * | 2012-12-28 | 2014-10-1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쉴드캔 및 쉴드캔 제조용 지그 |
CN103076086A (zh) * | 2013-01-05 | 2013-05-01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集成型光照传感器 |
JP2016106239A (ja) * | 2013-03-27 | 2016-06-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KR101630009B1 (ko) | 2013-03-29 | 2016-06-1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US9121994B2 (en) * | 2013-12-17 | 2015-09-01 | Anteryon Wafer Optics B.V. |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wafer level optical lens assembly |
KR102055796B1 (ko) * | 2013-12-26 | 2019-12-13 | 주식회사 다이셀 | 렌즈용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렌즈 및 광학 장치 |
US9977226B2 (en) * | 2015-03-18 | 2018-05-22 | Gopro, Inc. | Unibody dual-lens mount for a spherical camera |
JP6967830B2 (ja) | 2015-07-31 | 2021-11-17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6670565B2 (ja) * | 2015-07-31 | 2020-03-25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積層レンズ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型 |
CN206130550U (zh) * | 2015-10-02 | 2017-04-26 | 魏晓敏 | Led发光模组及led发光设备 |
CN105549173A (zh) * | 2016-01-28 | 2016-05-04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US9851478B2 (en) | 2016-02-10 | 2017-12-2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Optical cross talk mitigation for optical device having disrupting features formed on a shield |
JP2018109716A (ja) * | 2017-01-05 | 2018-07-12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撮像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6987518B2 (ja) | 2017-01-26 | 2022-01-05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積層レンズ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
CN110087870B (zh) * | 2017-01-26 | 2022-03-18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层叠透镜结构、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6772715B (zh) * | 2017-02-15 | 2020-03-31 | 沈阳理工大学 | 曲面仿生复眼的制备方法 |
DE102017213065B3 (de) | 2017-04-13 | 2018-07-05 | 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 Zu Kiel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lankonvexen Linsenelementen und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häusten Bauelements auf Waferebene |
JP7146376B2 (ja) * | 2017-08-31 | 2022-10-04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10911656B2 (en) | 2017-11-21 | 2021-02-0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Optical isolation systems for displays |
WO2020202897A1 (ja) * | 2019-03-29 | 2020-10-0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照射装置、光照射方法、光照射装置の動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1176512A1 (ja) * | 2020-03-02 | 2021-09-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光学積層体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KR20210144974A (ko) * | 2020-05-21 | 2021-12-0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커버 윈도우 및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WO2022045012A1 (ja) * | 2020-08-31 | 2022-03-03 | Agc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59004A1 (fr) * | 1998-05-11 | 1999-11-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laque matrice a micro-lentilles, fabrication de ladite plaque et unite d'affichage |
JP2003211462A (ja) * | 2002-01-18 | 2003-07-29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非球面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非球面レンズアレイ用成形型並びに非球面レンズアレイ |
JP2003337206A (ja) * | 2001-05-09 | 2003-11-28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樹脂正立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40047274A1 (en) * | 2002-06-27 | 2004-03-11 | Olumpus Optical Co., Ltd. | Image pickup lens unit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
TWM299858U (en) * | 2006-04-25 | 2006-10-21 | Mildex Optical Inc | Optical laminate and lens containing the optical laminate |
TW200743576A (en) * | 2006-05-19 | 2007-12-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
WO2008058762A1 (de) * | 2006-11-17 | 2008-05-22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Fahrzeugsitz mit einem neigungsversteller mit freischwenkfunktionalitä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64014U (ja) | 1983-04-19 | 1984-11-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モ−ルドレンズを有する光学系 |
GB2226272B (en) * | 1988-11-02 | 1993-01-13 | Nat Res Dev | Contact lens cast moulding and packaging |
JPH0780851A (ja) | 1993-09-17 | 1995-03-28 | Ricoh Co Ltd | 複合型光学素子成形用金型及び複合型光学素子成形方法 |
US6545811B1 (en) * | 1999-01-29 | 2003-04-08 | Rohm Co., Ltd. | Lens unit for image formation, and image reader having lens unit |
CN1320374C (zh) * | 1999-03-31 | 2007-06-06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阵列组件、镜头阵列的制造方法以及采用镜头阵列组件的光学装置 |
US6693748B1 (en) | 1999-03-31 | 2004-02-17 | Rohm Co., Ltd. | Lens array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ns array unit,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the lens array unit |
JP4011811B2 (ja) * | 2000-01-14 | 2007-11-21 | Jsr株式会社 |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
TW558647B (en) | 2001-05-09 | 2003-10-21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Resin erecting lens arr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JP2002341217A (ja) | 2001-05-14 | 2002-11-27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014908A (ja) | 2001-06-29 | 2003-01-15 | Ricoh Co Ltd | 対物レンズ、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US7329372B2 (en) | 2002-01-18 | 2008-02-12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aspherical structure, and aspherical lens array molding tool and aspherical lens array produced by the same method |
JP4190204B2 (ja) * | 2002-05-16 | 2008-12-0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接合レンズアレイ |
JP2004029554A (ja) | 2002-06-27 | 2004-01-29 | Olympus Corp |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04247016A (ja) * | 2003-02-17 | 2004-09-02 | Sony Corp | 光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EP1568474B1 (en) | 2004-02-27 | 2008-07-23 | INSA (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ées) | Process and installation for molding an optical lens |
US20060131683A1 (en) | 2004-12-17 | 2006-06-2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icrolens array |
JP2006276129A (ja) * | 2005-03-28 | 2006-10-12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光学装置 |
TWI289352B (en) * | 2005-07-06 | 2007-11-01 | Asia Optical Co Inc | Micro len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2007158751A (ja) * | 2005-12-06 | 2007-06-21 | Hitachi Maxell Ltd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09
- 2009-01-08 JP JP2010542170A patent/JP2011508914A/ja active Pending
- 2009-01-08 TW TW098100439A patent/TWI462821B/zh active
- 2009-01-08 WO PCT/KR2009/000108 patent/WO2009088241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1-08 EP EP09701073.0A patent/EP2237945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1-08 CN CN2009801018777A patent/CN101909865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1-08 US US12/747,098 patent/US84165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59004A1 (fr) * | 1998-05-11 | 1999-11-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laque matrice a micro-lentilles, fabrication de ladite plaque et unite d'affichage |
JP2003337206A (ja) * | 2001-05-09 | 2003-11-28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樹脂正立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211462A (ja) * | 2002-01-18 | 2003-07-29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非球面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非球面レンズアレイ用成形型並びに非球面レンズアレイ |
US20040047274A1 (en) * | 2002-06-27 | 2004-03-11 | Olumpus Optical Co., Ltd. | Image pickup lens unit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
TWM299858U (en) * | 2006-04-25 | 2006-10-21 | Mildex Optical Inc | Optical laminate and lens containing the optical laminate |
TW200743576A (en) * | 2006-05-19 | 2007-12-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
WO2008058762A1 (de) * | 2006-11-17 | 2008-05-22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Fahrzeugsitz mit einem neigungsversteller mit freischwenkfunktionalitä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88241A3 (en) | 2009-11-05 |
TW200936367A (en) | 2009-09-01 |
EP2237945B1 (en) | 2020-04-01 |
WO2009088241A2 (en) | 2009-07-16 |
US20100321802A1 (en) | 2010-12-23 |
JP2011508914A (ja) | 2011-03-17 |
CN101909865A (zh) | 2010-12-08 |
EP2237945A2 (en) | 2010-10-13 |
US8416514B2 (en) | 2013-04-09 |
EP2237945A4 (en) | 2014-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62821B (zh) | 鏡片單元,鏡片組件,攝像模組,攝像模組和鏡片組件的製造方法,光學元件的製造方法,和製作光學元件的裝置 | |
US10386616B2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wafer level optical lens assembly | |
US20180229458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icrolens | |
JP5579067B2 (ja) | レンズ組立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ような組立体を備えたカメラ | |
US20090120566A1 (en) | Forming member for antireflection structure, transfer material employed in the same, optical apparatus employing antireflec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EP2361754A2 (en) | Lens array | |
US9121994B2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wafer level optical lens assembly | |
US8025820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lens | |
KR20100030523A (ko) | 렌즈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의 제조방법 | |
TW201820643A (zh) | 光學元件之製造及包含其之模組 | |
EP3341974B1 (en) | Optical assemblies including a spacer adhering directly to a substrate | |
TWI843727B (zh) | 光學單元、光照射裝置、影像顯示裝置 | |
KR100733758B1 (ko) | 렌티큘러 렌즈 시트, 배면 투사형 스크린 및 배면 투사형프로젝션 장치, 그리고 렌티큘러 렌즈 시트의 제조방법 | |
KR101610374B1 (ko) | 광학 부재의 제조장치 및 광학 부재의 제조방법 | |
KR100986386B1 (ko) | 렌즈 유닛의 제조방법 및 렌즈 유닛 제조 장치 | |
JP2011104811A (ja) | マスタ型、マスタの作成方法及びマスタ | |
KR100612553B1 (ko) | 렌티큘라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투과형 스크린 | |
KR20110137649A (ko) | 성형 장치 및 폴리머 성형물의 제조방법 | |
KR20140003018A (ko) | 렌즈 유닛 제조 장치, 렌즈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및 렌즈 유닛 | |
KR101047733B1 (ko) | 렌즈 유닛의 제조방법 및 렌즈 유닛 제조 장치 | |
KR20120037671A (ko) |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제조 방법 | |
KR20090076308A (ko) | 웨이퍼 스케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기판, 그 제작 방법 | |
KR20130013704A (ko) | 렌즈 유닛,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JP2021092692A (ja) | 光制御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 |
KR20120026419A (ko) |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