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8523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38523B TWI338523B TW095110070A TW95110070A TWI338523B TW I338523 B TWI338523 B TW I338523B TW 095110070 A TW095110070 A TW 095110070A TW 95110070 A TW95110070 A TW 95110070A TW I338523 B TWI338523 B TW I33852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asurement result
- frequency
- cqi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n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41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Description
1338523 九、發明說明:’ L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無線通訊之技術領域,特別是有 5關於一種使用於在下行鏈路進行封包排程之通訊系統的無 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先前:¾冬好3 發明背景 以 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10 -200)為代表之第3代通訊方式特別要求下行鏈路之高速大 容量化,一例為使用5MHz之頻帶,實現2Mbps以上之資訊 傳輸速率。在IMT-2000中,採有單載波方式之寬頻分碼多 工存取(W-CDMA : Wideband-CDMA)方式。亦使用稱為高 速下行鍵路封包存取(HSDPA ··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15 Access)之方式。HSDPA藉採用適應調變解調及編碼 (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hannel Coding)方式、MAC 層之封包之自動再傳送(ARQ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方式或高速封包排程等而可謀傳輸速率之高速化或高品質 化。有關AMC記載於非專利文獻卜又,有關arq記載於非 20 專利文獻2。 第1圖係用以說明AMC方式之概念圖。一般當令基地台 之傳送電力為一定時,接收基地台1〇之終端機11可以較遠 離基地台10之終端機大之電力接收信號。因而,由於推斷 對應終端機11之通道狀態良好,故於調變多值數及編碼率 5 ,S) 1338523 採用較大之值。相對纟此,終端機12僅可以小於終端機u 之電力接收信號。因而,由於推斷對應終端機12之頻道狀 態不佳’故於調變多值數及編碼率採用較小之值。 第2圖顯示調變方式(調變多值數)與通道編碼率之組合 5之例。在圖表中,右端之列顯示調變方式Μ為QPSK方式, 通道編碼率R為1/3時之位元速率為丨時的相對位元速率。舉 例δ之,若M=QPSK、R=l/2時,可獲得! 5倍之位元速率。 一般而s,當位元速率增大時,信賴度有降低之傾向。更 具體而s,表示通道狀態之量與調變方式及編碼率之組合 10預先以一覽表決定,而依通道狀態,適當變更調變方式等。 顯示通道狀態之量以通道狀態資訊(CQI : Channd Quamy Indicator)官理,CQI之代表例為接收信號之SIR(Signa][ t〇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或 SINR 等。 第3圖係用以說明Arq(更正確為併合arq)方式之概 15念圖。併合ARQ方式為依錯誤檢測(CRC : Cylic Redundancy Check)結果要求封包再傳送之ARq方式與進行錯誤訂正之 錯誤訂正編碼(或亦稱為通道編碼)方式之組合的技術◎如圖 所不’於傳送資料序列附加CRC位元(S1) ’而於錯誤訂正編 碼(S2)後傳送之。當接收此信號時,進行錯誤訂正解碼(亦 20稱為通道解碼)(S3) ’進行錯誤檢測(S4)。當檢測出錯誤時, 對傳送側要求該封包之再傳送(S5)。 如第4圖所示,如何進 行再傳送有幾個方法。 在第4 (a)圖所示之方法中,封包P1從傳送側傳送至接收 側’在接收側檢測錯誤時,便放棄封包ρι,而要求再傳送。 6 依再傳送要求’傳·再傳送與封包 P2表示)。 同内谷之封包(以 在第4_所示之方法中,封包 收側,當在接收側檢測出錯誤時,不 ⑦貝1傳达至接 原狀。依再傳送要求傳送惻再傳送㈣而仍維持 包(以P2表朴接收側將之前接收之封^_内容之封 合成’生成_。由於封包。3相當Μ二二:包 P1之内容者,故可提高解調精確度9肖電力傳达封包 在第4(0圖所示之方法中,封包ρι 側,當在接收麟測出錯誤時,不 傳送至接收 15 狀。依再傳送要求,傳送側將藉進、姑P1㈣維持原 導出之冗餘資料作為封包P2而傳送^糾包Pl =運算而 P1編碼,可導出如P1、P1,、Pl”、' 彳。之藉將封包 何種序列端賴制之編碼之算式而=之複數序列。導出 中’傳送側接收再傳送要求時,將p】i在圖中所7^之例 接收側將之前接收之封包與此次接為化2而傳送。 包朽。由於封包P3之冗餘度增加 化β成’生成封 者斑 故解調精確度為更確定 /舉例言之,祕當封包P1之編碼率為U2時,封包朽之 20 扁馬率為1M,故信賴度增高。惟,要求接收側需知編 式為何或傳送何種冗餘資料(此亦稱為穿刺圖形)等之資訊。 向速封包排程方式為提高下行鏈珞之頻率利用欵率之 枝術。在移動通訊環境中,移動站(使用者)及基地台之通道 狀態如第5圖所示,與時間一同變化。此時,即使對通道狀 心爰之使用者傳送許多資料,仍不使通量提高,反之,對 1338523 通道狀態佳之使用者則可提高通量。由此觀點,對每一使 用者判別通道狀態之好壞,而對通道狀態佳之使用者優先 分配共用資料封包(shared data packet),而可提高頻率之利 用效率。 5 第5圖係用以說明高速封包排程方式之概念圖。如圖 示,各時槽中,對通道狀態佳之使用者(與SINR大之值相關 之使用者)分配共用資料封包。 非專利文獻 1 : T.Ue,S.Aampei,N.Morinaga and K.Hamaguchi /'Symbol Rate and Modulation Level-10 Controlled Adaptive Modulation / TDMA/TDD System for High- Bit- Rate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IEEE Trans.VT’pp.l 134-1147,vlo.47,No.4,Nov. 1988 非專利文獻 2 : S丄in,Costello,Jr.and M,Miller,” Automatic-Repeat-Request Error Control Schemes”,IEEE 15 Communication Magazine, vol· 12, No. 12, pp.5-17,Dec. 1984。 【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在此種技術領域中,要求無線傳輸更進一步之高速化 及大容量化,對未來之通訊系要求更進一步之無線傳輸之 2〇 效率化,而可望進一步提高頻帶之利用效率。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用於對通道狀態佳之使用者 優先分配共有資料封包之通訊系統,而可更提高頻率利用 效率之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本發明使用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該無線通訊裝置係使 8 用於通訊系統者,該遂訊系統之下行鏈路之頻帶包含複數 個含有1個以上之載波頻率的頻率區塊,以利用1個以上之 頻率區塊進行對1個使用者之資料傳輸。該無線通訊裝置包 含有對每一頻率區塊測量接收信號品質,以記憶複數接收 信號品質之機構、比較複數接收信號品質之機構及以上行 鏈路之控制通道傳送預定數之接收信號品質之機構。 根據本發明,在對通道狀態佳之使用者優先分配共用 資料封包之通訊系統中,可更提高頻率利用效率。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以說明AMC方式之概念圖。 第2圖係顯示調變方式與通道編碼率之組合之例者。 第3圖係用以說明ARQ方式之概念圖。 第圖係顯示再傳送方式之具體例者。 第5圖係顯示與時間一同變化之接收品質者。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移動通訊系統之接收 站者。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移動通訊系統之傳送 站者。 第8圖係顯示頻率區塊之分配方法者。 第9圖係顯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使用之反饋資料生成 部。 第10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動作者。 第1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動作者。 第12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動作者。 1338523 不:貝科1寻褕量之比較例者。 【實雜*冷式】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入$ ^之ϋ’在下行鏈路之頻帶包含複數個 3有1個以上之載波頻率的頻率區塊以利請以上之頻 率區塊進行對1個者之資料傳輪的通訊系統中,對每- 頻率區塊測量接收信號品質,將該等比較,以上行鏈路之 控制通道傳送預定數之接收信號品質。由於報告較頻率區 =之,數少之預定數之接收信號品質,故可以較少之資料 傳輸量有效率地反饋通道狀態。 味。Γ疋數之接收仏號1"質亦可藉在所記憶之複數接收信 之:貝中選擇品質佳之上位預定數個而取得。前述預定數 u 亦可為以下行鏈路之控制通道通知之!個 15 1上之頻率區塊的接收信號品質。 值之定數之接收信號品質之1個以上亦可以與基準 之位-ΐ 心纽絲从料躲準值少 20 值亦二可,故可刪減控制通道之位元數。前述基準 亦了為涵盍下行鏈路之頻帶之接收信號品質的平均值。 又,僅將超過間值之差反饋亦可。藉此 接收信號品質之個數。 b要報。之 上賴路之控魏道傳送之接收信號之品質依 =間順序傳送且以與前述傳送者U來表現亦可。由於與 =大之差多為較小之值’故可進—㈣減控制通道之位元 10 亦可依從接收信號導出之都卜勒頻率、顯示延遲擴展 之其他通訊狀態之量,調整以前述上行鏈路之控制通道傳 送前述預定數之接收信號品質之頻率。 第1實施例 在以下之實施例中,就於下行鏈路採用正交分頻多工 化(OFDM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 式之情形作說明,而採用其他方式亦可。下行鏈路之廣大 之頻帶分割為複數之頻率區塊。一般1個頻率區塊包含1個 以上之載波頻率,而在本實施例中,各頻率區塊為包含複 數副載波者。又,此頻率區塊亦稱為塊(chunk)。 第6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移動通訊系統之接收站 200。接收站係典型設置於移動終端機,而設置於移動終端 機以外之裝置亦可。接收站200具有RF接收電路200-1、連 接於RF接收電路200-1之副載波信號分離部200-2、連接於 副載波信號分離部200-2之通道推斷部200-3、連接於副載波 信號分離部200-2及通道推斷部200-3之1個或複數個接收通 道狀態測量部200-4、連接於1個或複數個接收通道狀態測 量部200-4之反饋資料生成部200-5、連接於反饋資料生成部 200-5之編碼調變部200-6、連接於編碼調變部200-6之RF傳 送電路200-7、連接於副載波信號分離部200-2之1個或複數 個解調部200-8、與1個或複數個解調部200-8連接之1個或複 數個解碼部200-9、連接於1個或複數個解碼部2〇〇_9之並直 列轉換部200-10、連接於並直列轉換部2〇〇_ 1 〇之ip封包復原 部200-11。 在第6圖中,從未.圖示之傳送站傳送之傳送信號以rf 接收電路200-1接收。奸接收電路訓销接收信號輸入至 «J載波彳5號分離部2〇〇 2。副載波信號分離部2〇〇 2將接收信 號分離為各㈣波之㈣,將該料各㈣波輸人至解調 部2〇0·8、接收通道狀態測量部200-4及推斷部2〇〇_3。 各解調部200-8將輸入之各副載波之信號解調,將已解 調之信號輸入至複數解調部200_9。解碼器之個數依使用於 .為馬之算式(在算式使用之編碼之單位)而不同。各解碼部 200-9將輸入信號解碼,將業經解碼之信號輸入至並直列轉 換部200-10。並直列轉換部200-10將輸入信號並直列轉換 後’輸入至1Ρ封包復原部200-11。IP封包復原部200-11將輸 入信號復原。 通道推斷部200-3對每一副載波使用引示符號(引示通 道)進行通道推斷,將通道推斷值依每一副載波輸入至“固 以上之接收通道狀態測量部200-4。 各接收通道狀態測量部2 〇 〇 - 4依每一副載波之接收信 號及通道推斷值’測量接收通道狀態(例如SIR)後,將該測 量值輸入至反饋資料生成部200-5。反饋資料生成部200-5 依輪入之接收通道狀態之測量值,生成顯示頻率區塊之接 收通道狀態之反饋資料(控制資訊)後,將之輸入至編碼調變 部200-6。反饋資料所含之SIR為各副載波之SIR亦可,轉換 為涵蓋頻率區塊所含之預定數副載波之SIR的平均值等亦 可。這是由於在傳送側方面,需要每一頻率區塊之SIR更勝 於每一副載波之SIR之故。編碼調變部200-6將輸入之反饋 1338523 資料編碼㈣後’輸乂至RF傳送電路2GG-7 〇RF傳送電路 2〇0-7將反饋資料作為控制資訊而反饋至傳送站100。 第7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移動通訊系統之傳送站 1〇〇。傳送站100係典型地設置於基地台,設置於其他之裝 5置亦可。傳送站100具有RF接收電路刚-1、連接於RF接收 電路100-1之解調解碼部1〇〇 2、連接於解調解碼部⑽·2之 排程器100-3、標頭資訊取得部1〇〇_4、連接於標頭資訊取得 部100-4之封包挑選部1〇〇_5、連接於標頭資訊取得部 100-4'封包挑選部100·5及排程器跳3之緩衝器管理部 10 1〇0·6、連接於封包挑選部!00_5之封包資料單元(1>〇1;:
Protocol Data Unit)生成部 1〇〇_7、連接於pDU生成部 及緩衝器管理部100-6之傳送缓衝器1〇〇 8、連接於傳送緩衝 器100-8及排程器跡3之選擇器跳9、連接於選擇器跳9 之1個以上之編碼調變部100_10、連接於編碼調變部 15 之RF傳送電路100-11。 含有各接收站200(第6圖)之控制資訊之控制信號如第7 圖右下側所示’為RF接收電路·」所接收,將所接收之控 制信號輸入至解調解碼部1〇〇_2。在解調解碼部1〇〇 2中,進 行控制信號之解調解碼處理,將各接收站之上行控制資訊 2〇 (包含每-頻率區塊之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通知排程器 100-3。 另-方面,如第7圖左上所示,當接收來自網路之職 包時,標頭資訊取得部刚趨接收⑽封包取得標的位址 等之封包標頭資訊’將所取得之封包標頭資訊通知緩㈣
13 管理部100-6 ’將❶封包輸入至封包挑選部〗〇〇 5。 緩衝器管理部__6依通知之封包標頭資訊及從傳送 緩衝器刪通知之各等待行列之狀態,對封包挑選部· 指定封包資料之儲存標的。_器管理部则_6將接收位址 及對應該位址之等待行列之記憶體糾輸人至傳送緩衝器 100-8。緩衝器管理部1()〇-6將封包標頭資訊及從傳送緩衝器 100-8通知之各等待行列之狀態通知排程器丨〇〇 3。 封包挑選部100-5依藉緩衝器管理部1〇〇 6指定之封包 資料之儲存標的’挑選輸入之IP封包,將所選出之每一封 包輸入至PDU生成部100-7〇PDU生成部100_7將輸入之封包 PDU化後’將之輸入至傳送緩衝器100_8。 傳送緩衝器100-8依藉緩衝器管理部ι〇〇·6輸入之標的 位址及對應之等待行列之記憶體位址,從輸入之PDU就每 一接收標的(接收站或使用者)形成各自之等待行列後,將各 等待行列之狀態通知緩衝器管理部100-6。 選擇器100-9從藉排程器100-3指定之等待行列取出資 料,將之輸入至與所指定之頻率區塊有關之編碼調變部 100-10。此頻率區塊藉排裎器100-3分配。排程器1 〇〇_3依從 各接收站通知之上行控制資訊(每一頻率區塊之下行鍵路 之通道狀態)、封包標頭^訊及各等待行列之狀態,決定對 哪個使用者優先分配頻率區塊。 編碼調變部100-10對從選擇器100-9輸入之資料進行編 碼調變處理。已進行編碼調變之資料藉RF傳送電路100-11 傳送至各接收站β 1338523 排程器100-3依從捂收站200反饋之控制資訊,作成依 優先度將各使用者排序之排序表》優先度係對各頻率區 塊,依各使用者之接收通道狀態之優劣而導出。舉例言之, 如第8圖所示,下行鏈路之頻帶分割為3個頻率區塊1、2、3» 5不論哪個無線枢(時槽)皆含有3個頻率區塊。於每一無線框 及每一頻率區塊,選擇接收通道狀態最佳之使用者,而於 該框之該頻率區塊對所選出之使用者分配下行鏈路之共用 資料封包。在圖示之例中,從左算來第2個無線框中’頻率 區塊1分配至使用者3,頻率區塊2分配至使用者1 ’頻率區 10塊3分配至使用者4。在其之後之無線框中,頻率區塊1、2 分配至使用者2,頻率區塊3分配至使用者3。 又’當對接收通道佳之使用者優先將頻率排程時,則 有產生頻率區塊分配多之使用者及非如此之使用者之虞。 為維持使用者間分配之公平性,對同一個使用者在丨個無線 15框分配之頻率區塊之數限制為預定數(Κ)以下(Κ為自然數) 亦可。即,分配有Κ個頻率區塊之使用者從對應未分配之頻 率區塊之排序表刪除,而將未分配之頻率區塊分配至其他 使用者。 6 相對於頻率區塊之優先度依以下例示列舉之基準而決 20 定亦可。 0)各頻率區塊之接收通道狀態。 。(2)各頻率區塊之接收通道狀態之時間平均與每一頻率 區塊之該無線框之接收通道狀態之比。 ,; ⑶(頻牟區塊所含)對所有副載波之接收通道狀態之平 15 均與分配對象之頻率區塊之無線框的接收通道狀態之比。 (4)(頻率區塊所含)將所有副載波之接收通道狀態之平 均以時間平均之值與該無線框之分配對象之頻率區塊的接 收通道狀態之比。 接收通道狀態、例如接收SIR之優先度相同時,藉使延 遲擴展大之使用者優先分配,可以頻率分集效果,使尖峰 通量提高。又,當接收通道狀態、例如接收SIR之優先度相 同時’使延遲擴有小之使用者優先分配亦可。由於延遲擴 展大之使用者在頻率區塊間平均接收通道狀態、例如平均 接收SIR之差小,故可分配其他之頻率區塊。 第2貫施例 如第1實施例中所說明’將下行鏈路之頻帶分割為複數 頻率區塊,對通道狀態佳之使用者優先分配丨個以上之頻率 區塊,可使頻率之利用效率提高。此時,進行頻率之排程 需知道各頻率區塊之接收通道狀態。接收狀態為以接收站 (典型為移動終端機)測量之SIR等,此係以從接收站傳送之 上行控制通道報告傳送站(典型為基地台)。傳送站不僅^ 每-使用者知道接收通道狀態,且亦需依頻率區 因此’有為準備複數頻率區塊,進行排程,而導致2 ° 道之資訊傳輸量明顯增加之虞。 通 一般,在上行鏈路之控制通道所需之資 可以下式表現。 qRUP(位元率)
Rup=(Ks+AxNxKa)/T...(i) 在此,Ks係表示實際分配有頻率區塊之使用者數 1338523 係表示表現SIR所需之彳立元數(在本實施例中a=5),N係表示 頻率區塊之總數,Ka係表示有分配頻率區塊之可能性之使 用者數,T表示1個封包之持續時間’亦稱為傳送時間間隔
TTI(Tranmission Time Interval)。又,為報告併合arq之CRC 5結果(ACK/NACK),而準備了 1位元。在上述算式中,Ks/T 之部份表示與來自實際分配有頻率區塊之各使用者之CR(: 結果有關之資訊量,此部份並非依據頻率區塊數N。 AxNxKa/T之部份表示各使用者就每一頻率區塊報告sir所 需之資訊量。 10 舉例言之,Ks=4、N=8、Ka=20、T=〇.5ms 時,
Rup=l.61Mbps ° 又,Ks=8、N=8、Ka=4〇、T=〇 5ms 時,I〆 〇 如此,隨著增加頻率區塊數,以控制通道傳輪之資訊 量大幅增大。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即為因應此問題者,根據 b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在下行鏈路之頻帶分割為複數個頻率 區塊’ 1個以上之頻率區塊供接收通道狀態佳之使用者優先 使用之通訊系統中,可以更少之上行控制通道之資料傳輸 量有效率地報告通道狀態之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 法。 20第9圖顯不在本實施例使用之反饋資料生成部。此反饋 資料生成部亦可作為第6圖之反饋資料生成部·5來使 用。反镇貧料生成部脈5具有接收通道狀態比較部·、 報告内容決定部904及控制信號生成部906。 接收通道較部9G2從接收通道狀態測量部細-4 17 1338523 接收本實施例中顯示為' s i R之接收通道狀態之量。所接收之 SIR無法直接對應每一頻率區塊之SIR時,便進行平均化等 其他適當之處理。舉例言之,對1000個副載波分別測量 SIR,1個頻率區塊包含100個副載波。此時,將100個副載 5 波所得之100個SIR平均化為各10個,而導出與10個頻率區 塊有關之10個SIR。每個副載波及/或每個頻率區塊之s IR記 憶於適當之記憶體。接收通道狀態比較部902將每一頻率區 塊所得之SIR相互比較,以輸出比較結果。
報告内容決定部904依比較結果,選擇與預定數之頻率 區塊有關之SIR ’而決定要報告基地台之SIR。預定數之頻 率區塊為何亦可如下決定。
(1) 在記憶於記憶體之複數SIR中,選擇顯示良好品質 之上位L個SIR亦可。舉例言之,當某個使用者取得如第1〇 圖所示之SIR時’選擇上位3個(L=3)之SIR。此時,在頻率 區塊a、b、c、d、e、f、g中,選擇與頻率區塊c、e、f有關 之3個SIR。有關要從上位報告幾個SIR可預先決定,亦可依 基地台之指示變更。 (2) 在記憶於記憶體之複數SIR中,選擇與從基地台指 定之X個頻率區塊有關之SIR亦可。舉例言t,在移動站測 20量第1〇圓所示之SIR(接收通道狀態),相對於該移動站之下 行鏈路以頻率區塊傳輸。此時,基地台可指示對該移動站 報告有關頻率區塊c、此2個SIR,亦可除了頻率區塊c、d 外’報告其他之頻率區塊之SIR。舉例言之,亦可報告在頻 率轴上並列之複數頻率區塊中選擇間隔2個之頻率區塊之 18 1338523 SIR。舉例言之,當測壹如第11圖所示之SIR時,選擇頻率 區塊a、d、g之3個SIR亦可。 (3)在記憶於記憶體之複數SIR中,選擇超過預定閾值 之1個以上之SIR亦可。換言之,僅對基地站報告在所記憶 5 之複數SIR中通道狀態較佳之頻率區塊之SIR。 第9圖之控制信號生成部906生成包含以報告内容決定 部904選擇之頻率區塊之識別資訊(ID)及該頻率區塊之sir 的控制信號。即’控制信號含有預定數個頻率區塊之ID及 SIR之組合。又’當已分配數個頻率區塊,且接收下行資料 10 時,顯示該資料之錯誤檢測結果之資訊亦包含在控制信 號。顯示錯誤檢測結果之資訊如上述亦可以丨位元表現,以 顯示肯定回應(ACK)或否定回應(NACK)。如此作成之控制 信號送至編碼調變部200-6 ’之後進行適當之傳送處理,反 饋至基地台。 15 根據本實施例,以某基準選擇對基地站報告之SIR,減 少要報告之SIR之個數(頻率區塊之數),確保對每一使用者 判別通道狀態佳之頻率區塊所需之資訊,且可減少以上行 鏈路之控制通道傳輸之資訊量。 第3實施例 20 在第2實施例中’減少了對基地台報告之SIR數(頻率區 塊數),亦可刪減表現SIR之位元數。舉例言之,某一頻率 區塊之SIR之、.·邑對值以5位元表現,另一頻率區塊之⑽以與 其絕對值之差(相龍)表現亦可。—般而言,由於差可以較 5位元少之位元數表現’故相較於所有观皆以5位元表現可 19 減J傳輸量。以絕對值表現之SIR為不論與哪個頻率區 舉例S之,包含最低之載波頻率之頻率區塊或包 3最阿之栽波頻率之頻率區塊以絕對值表現亦可。或者, 準備與頻率區塊之SIR不同而規定之值,以與該值之差表現 SIR亦可。如第12圖所示’涵蓋全頻帶之SIR之平均值以 、、邑對值表現,各頻率區塊之SIR以與該平均值之差表現亦 可。 ’、 又’某一時間點之SIR以絕對值表現,而以相對於該絕 對值之時間變化表現之後的SIR亦可。進一步,當下之時間 點之SIR以與之前之時間點之SIR的時間變化表現亦可。一 為又而言’由於短時間變化之量較長時間變化之量少,故可 乂較J之傳輸量表現SIR。惟,檢測出以移動站接收之信號 有錯誤時’則下次宜報告絕對值或無視與之前之SIR之時間 熒化,以抑制不正確之值之連鎖。 根據本實施例,對基地台報告之SIR以絕對值之值及/ 或以差表現之值(相對值)表現。藉減少SIR報告所需之位元 數’可確保就每一使用者判別通道狀態佳之頻率區塊所需 之資訊,且可刪減以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傳輸之資訊量。 第4實施例 在第2、第3實施例中,刪減了 1次反饋所需之資料傳輸 量,而減少反饋之頻率亦可。舉例言之,依接收站之移動 度,調整反饋之頻率亦可。由於預料以低速移動之接收站 之接收環境變化較少,故減少反饋之頻率亦可。移動度可 以最大頻率數評價,而以低速移動時之最大都卜勒頻率 小。反之,由於預料以高速移動之接收站之接收環境變化 較多,故增加反饋之頻率亦可。一般由於以低速移動較高 速移動者多,故預計頻繁進行反饋之要求少。 又,依下行鏈路之延遲擴展’調整反饋之内容或頻率 亦可。一般若延遲擴展小時,頻帶之通道變動亦小。因而, 有關觀測小延遲擴展之使用者由於s IR之頻率區塊間之差 異小,故以涵蓋頻帶全體之SIR之1個平均值評價通道狀態 亦可。或者減少反饋頻率亦可。 又,亦可僅於位準較之前通知之SIR大幅改變時(變化 量超過閾值時),將SIR傳送至基地站。舉例言之,如靜止 狀態般,當SIR之時間變化小時,可減少反饋之報告頻率。 根據本實施例,藉減少SIR之報告頻率,可確保就每_ 使用者判別通道狀態佳之頻率區塊所需之資訊,且可刪減 以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傳輸之資訊量。 在上述各實施例說明之方法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複 數之方法。 第13圖顯示各實施例之資料傳輸量之比較例。如上 述’在第1實施射,在上行鏈路之控制通道所需之資訊量 Rup(位元率)可以下式表現。
Rup=(Ks+AxNxKa)/T...(i) 在此,Ks係表示f際分配有頻率區塊之使用者數,a 係表示表現SIR所需之位元數(在本實_中a=5),n表示頻 率區塊之總數,Ka表示有分頻率區塊之可能性之使用者 數’ T表示傳送時間間隔TTI。 在第施例之方法中,對基地台報告較頻率區塊之總 數Ny之!^個頻率區塊之SIR。因而,在上行鏈路之控制通 道所需之資訊量Rup(位元率)可以下式表現。
Rup=(Ks+AxN,xKa)/T...(2) 在第3實施例之方法中,SIR以絕對值及相對於絕對值 之相對值表現因而,在上行鏈路之控制通道所需之資訊 量Rup(位元率)可以下式表現。
Rup=(Ks+(Axl+Yx(N-l)xKa)/T...(3) 在此’「Axl」表示表現1個絕對值所需之位元數,丫表 示表現相對於絕對值之相對值(差)之位元數。在^^個頻率區 塊中,1個頻率區塊之SIR以絕對值表現,剩餘之N1個頻率 區塊之SIR以相對值表現。 當組合第2實施例之方法及第3實施例之方法時,sir以 絕對值及相對值表現,僅將Ν’個頻率區塊之sir報告基地 台。因而,在上行鏈路之控制通道所需之資訊量Rup可以下 式表現。
Rup=(Ks+(Axl+Yx(N,-l)xKa)/T...(4) 第13圖顯示當各參數之值如下設定時,依(丨)至(4)之算 式计真資訊量Rup之數值例。
Ka(有分配頻率區塊之可能性之使用者數)=2〇或4〇,
Ks(實際分配有頻率區塊之使用者數)=4, N(頻率區塊之總數)=8, Ν’(與對基地台報告之SIR有關之頻率區塊數)=4, A(表示絕對值使用之位元數)=5, Y(表示與絕對值之差所用之位元數)=2, Τ(傳送時間間隔TTI)=〇.5ms 圖中 第1貫施例」之列之數值依算式(1)算出,「第2 實施例」之列之數值依算式(2)算出,「第3實施例」之列之 數值依算式⑶算ib,「第2實施例+第3實施例」之列之數值 依开式(4)算出。不論使用者為2〇或4〇,根據本發明,皆可 明顯減少資訊量。根據第2實施例,可較第1實施例減少至 51% ’根據第3實施例’可減少至48%,根據第2實施例+第3 實施例,可減少至28%。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並不以此 為限’在本發明要旨之範圍内可進行各種變形及變更。為 方便說明,本發明分為數個實施例而說明,各實施例之區 分在本發明中並非本質,可依需要使用1個以上之實施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以說明AMC方式之概念圖。 第2圖係顯示調變方式與通道編碼率之組合之例者。 第3圖係用以說明ARQ方式之概念圖。 第4(a)圖〜第4(c)圖係顯示再傳送方式之具體例者。 第5圖係顯示與時間一同變化之接收品質者。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移動通訊系統之接收 站者。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移動通訊系統之傳送 站者。 弟8圖係顯不頻率區塊之分配方法者。 1338523
第9圖係顯示在本’發明一 實施例使用之反饋資料生成 部。 第10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 一實施例之動作者。 第1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 一實施例之動作者。 第12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 一實施例之動作者。 第13圖係顯示資料傳輸量之比較例者。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基地台 200...接收站 11...終端機 2(XM...RF接收電路 12…終端機 2002…副載波信號分離部 11傳送站 200~3…通道推斷部 100-1…RF接收電路 2004…接收通道狀態測量部 勝2."解調解碼部 2005…反饋資料生成部 1003...排程器 200~6…編碼調變部 100·4...標頭資訊取得部 20(K7…RF傳送電路 100·5…封包挑選部 2_…解調部 100·6...緩衝器管理部 200~9"鄭馬部 10CK7…PDU生成部 200-10…並直列轉換部 100·8…傳送緩衝器 20CM1…IP封包復原部 1_..·選擇器 902…接收通道狀態比較部 100-10...編碼調變部 904…報告内容決定部 100 11…RF傳送電路 906…控制信號生成部 24
Claims (1)
- ^38523 %”: #曰绛正替換頁 1_ 第95110070號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園修正本 99.11 十、申請專利範圍: —種無線通訊裝置,係使用於通訊系統者,該通訊系統 之下行鏈路之頻帶包含複數個含有1個以上之載波頻率 的頻率區塊,以利用1個以上之頻率區塊進行對1個使用 者之資料傳輸,且該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 接收部,係由通訊對象接收訊號者;10 檢測部,係當前述接收部所接收之訊號包含資料 時’檢測資料之ACK或NACK ; 測定部’係測定接收訊號品質,該接收訊號品質係 針對預定時刻之下行鏈路頻帶所包含之複數個頻率區 塊者; 生成部’係於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中,選擇針對 預定數個頻率區塊之測定結果,藉此決定欲作為前述時 刻之接收訊號品質而傳送之CqI :及 傳送部,係傳送上行鏈路之控制訊號者,該上行鏈 • 路之控制訊號包含前述生成部所決定之欲傳送CQI、以 及前述檢測部所檢測出之ACK或NACK ; —前述生成部將根據涵蓋下行鏈路全頻帶之複數測 疋結果所計算出的基準值、以及由複數測定結果選出之 2〇 測定^果與前述基準值的差分值,決定為欲發送之CQI; 月1述傳送部可調整上行鏈路之控制訊號的傳送頻 率0 2· ^申料概_丨項之無線龍裝置,其中前述傳送 4根據則述接收部所接收之訊號,調整上行鏈路之控制 25 1338523 -1 -、、... ··»..· -----1— ^ II 5C 牛,.·:;丨涔正替換頁 訊號的傳送頻率。’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生 成部於測定結果中選擇品質較佳之上位預定數個,決定 所選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5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生 成部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指示來選擇測定結果,決定所 選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生 成部於決定CQI時,平均測定結果。 10 6. —種無線通訊方法,係使用於通訊系統者,該通訊系統 之下行鏈路之頻帶包含複數個含有1個以上之載波頻率 的頻率區塊,以利用1個以上之頻率區塊進行對1個使用 者之資料傳輸,且該無線通訊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 由通訊對象接收訊號; 15 當所接收之訊號包含資料時,檢測資料之ACK或 NACK ; 測定接收訊號品質,該接收訊號品質係針對預定 時刻之下行鏈路頻帶所包含之複數個頻率區塊者; 於測定結果中,選擇針對預定數個頻率區塊之測 20 定結果,藉此決定欲作為前述時刻之接收訊號品質而傳 送之CQI ;及 傳送上行鏈路之控制訊號,該上行鏈路之控制訊 號包含所決定之欲傳送CQI、以及所檢測出之ACK或 NACK ; 26 1338523 Γ— —_ 99 d d〇 Tir ,·, .f.:: 5 正替換頁 5 前述決定之步驟根據涵蓋下行鏈路全頻帶之複數 測定結果所計算出的基準值、以及由複數測定結果選出 之測定結果與前述基準值的差分值,決定為欲發送之 CQI ; 前述傳送之步驟可調整上行鏈路之控制訊號的傳 送頻率。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前述傳送 • 之步驟根據所接收之訊號,調整上行鏈路之控制訊號的 傳送頻率。 10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前述決 定之步驟於測定結果中選擇品質較佳之上位預定數 個,決定所選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前述決 定之步驟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指示來選擇測定結果,決 15 定所選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前述生 成之步驟於決定CQI時,平均測定結果。 1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使用於通訊系統者,該通訊系統 之下行鏈路之頻帶包含複數個含有1個以上之載波頻率 20 的頻率區塊,以利用1個以上之頻率區塊進行對Η固使用 者之資料傳輸,且該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 接收部,係由通訊對象接收訊號者; 檢測部,係當前述接收部所接收之訊號包含資料 時,檢測資料之ACK或NACK ; 27 1338523 ^ . (I 30 年,’:Η :χ正替換頁 測定部,係測定接收訊號品質,該接收訊號品質係 針對預定時刻之下行鏈路頻帶所包含之複數個頻率區 塊者, 生成部,係於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中,選擇針對 5 預定數個頻率區塊之測定結果,藉此決定欲作為前述時 刻之接收訊號品質而傳送之CQI ;及 傳送部,係傳送上行鏈路之控制訊號者,該上行鏈 路之控制訊號包含前述生成部所決定之欲傳送CQI、以 及前述檢測部所檢測出之ACK或NACK ; 10 前述生成部將根據涵蓋下行鏈路全頻帶之複數測 定結果所計算出的基準值、以及由複數測定結果選出之 測定結果與前述基準值的差分值,決定為欲發送之CQI。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生成 部於測定結果中選擇品質較佳之上位預定數個,決定所 15 選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生成 部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指示來選擇測定結果,決定所選 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生成 20 部於決定CQI時,平均測定結果。 15. —種無線通訊方法,係使用於通訊系統者,該通訊系統 之下行鏈路之頻帶包含複數個含有1個以上之載波頻率 的頻率區塊,以利用1個以上之頻率區塊進行對1個使用 者之資料傳輸,且該無線通訊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 28 由通訊對象接收訊號; 當所接收之訊號包含資料時,檢測資料之ACK或 NACK ; 測定接收訊號品質,該接收訊號品質係針對預定 時刻之下行鏈路頻帶所包含之複數個頻率區塊者; 於測定結果中,選擇針對預定數個頻率區塊之測 定結果,藉此決定欲作為前述時刻之接收訊號品質而傳 送之CQI ;及 傳送上行鏈路之控制訊號,該上行鏈路之控制訊 號包含所決定之欲傳送CQI、以及所檢測出之ACK或 NACK ; 前述決定之步驟根據涵蓋下行鏈路全頻帶之複數 測定結果所計算出的基準值、以及由複數測定結果選出 之測定結果與前述基準值的差分值,決定為欲發送之 CQI。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前述決定 之步驟於測定結果中選擇品質較佳之上位預定數個,決 定所選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前述決定 之步驟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指示來選擇測定結果,決定 所選出並導出之平均CQI。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前述決定 之步驟於決定CQI時,平均測定結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06907A JP4455389B2 (ja) | 2005-04-01 | 2005-04-01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06005497 | 2006-03-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06036A TW200706036A (en) | 2007-02-01 |
TWI338523B true TWI338523B (zh) | 2011-03-01 |
Family
ID=3708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5110070A TW200706036A (en) | 2005-04-01 | 2006-03-23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144078B2 (zh) |
EP (2) | EP1865736B1 (zh) |
JP (1) | JP4455389B2 (zh) |
KR (1) | KR101030805B1 (zh) |
CN (3) | CN101167399A (zh) |
BR (1) | BRPI0609540A2 (zh) |
DK (1) | DK1865736T3 (zh) |
ES (1) | ES2541928T3 (zh) |
IN (1) | IN2014KN01886A (zh) |
RU (1) | RU2420888C2 (zh) |
TW (1) | TW200706036A (zh) |
WO (1) | WO20061094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29448B2 (en) | 2005-08-01 | 2012-07-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CN101223716B (zh) * | 2005-08-04 | 2010-10-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台装置 |
US8644286B2 (en) * | 2006-02-14 | 2014-02-0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cell search using psync process in a multimode WCDMA terminal |
JP4975727B2 (ja) * | 2006-02-17 | 2012-07-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CN104270742B (zh) * | 2006-11-10 | 2019-05-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终端装置 |
AU2011201686B2 (en) * | 2006-11-10 | 2012-07-26 | Fujitsu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
CN102196416B (zh) * | 2006-11-10 | 2014-11-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终端装置 |
CN101536386B (zh) | 2006-11-10 | 2012-06-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 |
US8676223B2 (en) | 2007-03-23 | 2014-03-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ackhau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JP4901576B2 (ja) * | 2007-05-16 | 2012-03-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線品質報告方法、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4924201B2 (ja) | 2007-05-23 | 2012-04-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受信品質測定装置および受信品質測定方法 |
US8422443B2 (en) | 2007-08-07 | 2013-04-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02007053828B4 (de) * | 2007-11-12 | 2009-06-18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Übertragung kodierter Daten |
ES2373240T3 (es) | 2007-12-20 | 2012-02-0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eñalización de canal de control usando un campo de señalización común para el formato de transporte y la versión de redundancia. |
CN101911807B (zh) * | 2007-12-28 | 2013-08-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机、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电波的检测方法 |
JP5224869B2 (ja) * | 2008-03-28 | 2013-07-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AU2009229803B9 (en) * | 2008-03-28 | 2014-02-27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basic frequency block specifying method and band control method |
EP2291929B1 (en) * | 2008-06-24 | 2016-08-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0041285A (ja) * | 2008-08-04 | 2010-02-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マルチバン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
JP5195177B2 (ja) * | 2008-09-01 | 2013-05-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評価装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評価方法、信号伝送システム評価プログラム |
KR101479011B1 (ko) * | 2008-12-17 | 2015-0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대역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송 서비스 시스템 |
EP2398174B1 (en) * | 2009-02-10 | 2013-06-0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reception quality |
US9112741B2 (en) * | 2009-09-18 | 2015-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tocol to support adaptive station-depend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ate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948028B2 (en) * | 2009-10-13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orting of timing information to support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
US8976877B2 (en) * | 2010-09-24 | 2015-03-10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multi-user MIMO sound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GB201111106D0 (en) * | 2011-06-30 | 2011-08-10 | Xelerated Ab | Method, network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munication queue state |
US9071980B2 (en) | 2011-09-27 | 2015-06-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quality determin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2963848B1 (en) * | 2011-09-27 | 2019-03-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quality determin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5392341B2 (ja) * | 2011-10-31 | 2014-01-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GB2509912B (en) | 2013-01-16 | 2018-08-15 | Sony Corp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GB2509913B (en) | 2013-01-16 | 2018-07-11 | Sony Corp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WO2014181431A1 (ja) * | 2013-05-09 | 2014-11-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2016076786A (ja) * | 2014-10-03 | 2016-05-1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情報通知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
US10292160B1 (en) * | 2017-02-17 | 2019-05-14 | Sprint Spectrum L.P. | Prioritizing uplink grants to mobile devices assigned to frequencies subject to group delay vari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49306A2 (en) * | 2000-12-15 | 2002-06-20 | Broadstorm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with group-based subcarrier allocation |
US6947748B2 (en) * | 2000-12-15 | 2005-09-20 | Adaptix, Inc. |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
US6751187B2 (en) * | 2001-05-17 | 2004-06-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transmission |
KR20030092894A (ko) * | 2002-05-31 | 2003-12-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기 위한 채널 품질 보고 주기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
US7551546B2 (en) * | 2002-06-27 | 2009-06-2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ual-mode shared OFDM methods/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systems |
US20040203476A1 (en) | 2002-10-08 | 2004-10-14 | Jung-Tao Liu | Method of feedback for HSDPA system using OFMDA |
JP3512783B1 (ja) | 2002-10-08 | 2004-03-3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
JP4256158B2 (ja) * | 2002-12-26 | 2009-04-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04215104A (ja) | 2003-01-07 | 2004-07-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送信割り当て制御装置及び送信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
EP2528264A3 (en) | 2003-02-28 | 2013-03-06 | NTT DoCoMo, Inc.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0596213C (zh) | 2003-04-23 | 2010-03-2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
US7640373B2 (en) | 2003-04-25 | 2009-12-2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760679B2 (en) * | 2003-05-13 | 2010-07-20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482293B2 (ja) * | 2003-07-03 | 2010-06-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KR20050005993A (ko) | 2003-07-08 | 2005-01-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변조 및 코딩 방식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WO2005006622A1 (ja) | 2003-07-14 | 2005-01-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受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 |
KR101158045B1 (ko) * | 2003-08-06 | 2012-06-22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US7388847B2 (en) * | 2003-08-18 | 2008-06-1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OFDM |
KR100943624B1 (ko) * | 2003-09-15 | 2010-02-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장치 및 방법 |
KR100600673B1 (ko) * | 2003-12-18 | 2006-07-1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품질 정보 요청 및 보고방법, 그리고 그 장치 |
JP4418377B2 (ja) * | 2004-01-29 | 2010-02-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KR100946923B1 (ko) * | 2004-03-12 | 2010-03-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그에 따른 시스템 |
US7272190B2 (en) * | 2004-07-07 | 2007-09-1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quality and performing adaptive modulation/coding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6115386A (ja) * | 2004-10-18 | 2006-04-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方法 |
JP4789450B2 (ja) * | 2004-11-04 | 2011-10-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回線品質報告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
-
2005
- 2005-04-01 JP JP2005106907A patent/JP4455389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3-20 DK DK06729465.2T patent/DK1865736T3/en active
- 2006-03-20 ES ES06729465.2T patent/ES2541928T3/es active Active
- 2006-03-20 WO PCT/JP2006/305497 patent/WO20061094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3-20 BR BRPI0609540-2A patent/BRPI0609540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20 EP EP06729465.2A patent/EP1865736B1/en active Active
- 2006-03-20 CN CNA2006800144660A patent/CN101167399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3-20 IN IN1886KON2014 patent/IN2014KN01886A/en unknown
- 2006-03-20 KR KR1020077023250A patent/KR10103080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20 CN CN2013101679848A patent/CN103327631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3-20 EP EP13167253.7A patent/EP262714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3-20 US US11/909,800 patent/US9144078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3-20 CN CN2011100442408A patent/CN102098788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3-20 RU RU2007136938A patent/RU2420888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23 TW TW095110070A patent/TW200706036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05-09 US US13/890,886 patent/US937001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70014B2 (en) | 2016-06-14 |
KR101030805B1 (ko) | 2011-04-27 |
EP2627142A3 (en) | 2016-08-31 |
WO2006109435A1 (ja) | 2006-10-19 |
US20130329655A1 (en) | 2013-12-12 |
CN103327631A (zh) | 2013-09-25 |
IN2014KN01886A (zh) | 2015-05-01 |
TW200706036A (en) | 2007-02-01 |
JP2006287754A (ja) | 2006-10-19 |
US20090280749A1 (en) | 2009-11-12 |
BRPI0609540A2 (pt) | 2010-04-13 |
ES2541928T3 (es) | 2015-07-28 |
EP1865736A1 (en) | 2007-12-12 |
EP1865736A4 (en) | 2012-03-14 |
US9144078B2 (en) | 2015-09-22 |
CN102098788A (zh) | 2011-06-15 |
JP4455389B2 (ja) | 2010-04-21 |
EP2627142A2 (en) | 2013-08-14 |
CN101167399A (zh) | 2008-04-23 |
KR20070114809A (ko) | 2007-12-04 |
EP1865736B1 (en) | 2015-06-24 |
DK1865736T3 (en) | 2015-09-07 |
RU2007136938A (ru) | 2009-05-10 |
RU2420888C2 (ru) | 2011-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38523B (zh) | ||
RU2759391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CN110266430B (zh) |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5113844B2 (ja) | リンク適応に依存した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 |
TWI422183B (zh) |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 |
JP4950304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ack/nackチャンネル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及びシグナ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 |
EP2801165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single user and multi-user mimo | |
KR101516137B1 (ko) | 다중 h-arq 프로세스를 사용하여 동시에 다중 전송 포맷을 선택하고 다중 전송 블럭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052572B (zh) |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和用户终端设备 | |
RU2419982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деления и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ack/nack-ресурс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CN104038331B (zh) | 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调整方法和基站 | |
JP4481346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4850938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 |
JP5457486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ack/nackチャンネル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及びシグナ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 |
Kim | Quality of service and channel-aware packet bundling for capacity improvement in cellular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