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2241B -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 Google Patents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52241B TWI252241B TW092116270A TW92116270A TWI252241B TW I252241 B TWI252241 B TW I252241B TW 092116270 A TW092116270 A TW 092116270A TW 92116270 A TW92116270 A TW 92116270A TW I252241 B TWI252241 B TW I25224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ization
-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 prepolymer
- terephthalate resin
- propyle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2—Making granul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6—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nu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785—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us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6—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nules
- B29B2009/165—Crystallizing granu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02—Making granules by dividing preformed material
- B29B9/06—Making granules by dividing preformed material in the form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combined with extru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Description
1252241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及其 造方法者,更詳細的說,是有關以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重覆單位爲主所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極 粘度〔π〕爲0.8〜4.0dl/公克、分子量分佈(Mw/Mn ) 2·0〜2.7、亮度係數L値(L-1)及色度係數V値(b + -l 分別爲70〜100及-5〜25 ;而且該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脂,在空氣大氣中18CTC溫度下加熱24小時後,其亮 係數L値(L-2)及色度係數1/値(b、2)分別爲70〜1 及-5〜2 5 ;使用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在工業上安定的獲得強度、色調優異之成形品;本發明 時也是有關,在工業上安定的、對該樹脂具高生產性之 造方法者。 【先前技術】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下稱爲「PTT」),同 兼備類似尼龍(聚醯胺樹脂)之特性(如由於低彈性率 得之柔軟感、優越之彈性復原性、易染性)、及類似聚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稱爲「PET」)之特性(如免 性、尺寸安性定、耐變黃性),能適用爲地氈、衣料或 形材料之基材,頗受各方之囑目。 爲使其特性更廣泛地應用在用途上,期望能提高纖 ,成形品之強度及色調。 製 之 限 爲 ) 樹 度 00 可 同 製 時 而 對 燙 成 維 -5- (2) 1252241 爲提高纖維及成形品之強度,必須增高聚合體之聚合 度,同時縮小分子量之分佈範圍,使低分子量成份減少; 又’爲提高色調,必須提升聚合體之白度,而且在乾燥、 熔融等加熱過程中不易著色。 在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聚合方法中,熔融聚合法 廣爲知曉;例如,日本國特開平5-262 862號公報(與美 國專利第5,3 40,909號相當)、國際公開第9 8/23 662號公 報、國際公開第 0 1 / 1 445 0號公報、及國際公開第 0 1 / 1 445 1號公報上記載,使用備有攪拌機之槽型聚合器, 進行熔融聚合的方法;攪梓槽型聚合器,具有高容積效率 及簡便之有利條件,可以小規模的進行局效率之聚合而得 高聚合度的聚合體;不過,在工業規模上,由於反應液之 液體深度太深,受到熱分解之影響極爲顯著,不可能獲得 高聚合度之聚合體。 使用熔融聚合,以獲得高聚合度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PTT)之技術,有很多的記載;例如,以對苯二甲酸 之低級醇二酯,與丙二醇依1 : i·2〜1 : !·8之莫耳比’在 鈦化合物之存在下’進行酯交換反應及聚縮合反應之技術 (日本國特開昭5卜1 4 0 9 9 2號公報);使用有機金屬觸媒 爲聚縮合觸媒、有機磺酸或脂肪族羧酸爲觸媒助劑之技術 (美國專利第46 1 1 049號說明書);以錫觸媒做爲聚縮合 觸媒之技術〔曰本國特開平5 -2 62 8 62號公報(與美國專 利第5,3 40,9 0 9號相當)〕;以特殊鈦觸媒爲聚縮合觸媒 之技術(日本國特開-2000- 1 5 98 7 5號公報、及曰本國特 (3) 1252241 開- 2000- 1 5 9 87 6號公報);以銻化合物做爲聚縮合觸媒之 技術(國際化學纖維書刊、第46卷、263〜264頁、1996 年);使用特殊構造之受阻酌(Hindered Phenol)系安定 劑以抑制熱分解之技術(日本國特開昭5 1 - 1 4 2 0 9 7號公報 ):使用磷系及受阻酚系安定劑以封住構造末端,而減少 在空氣中加熱時產生丙烯醛之量的技術(國際公開第 98/23662號公報、及國際公開第99/11709號公報)等等 ;不過,此等技術,不能獲得充分高分子量之聚對苯二甲 酸丙二醇酯(PTT)、成形時會有PTT之分子量降低、或 著色等現象發生,得不到充分滿意的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爲獲得色調及紡絲時之熱安定性優異的高聚合度聚對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有不進行熱分解反應而得到色調優越 、聚合度比較低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固相聚合技術 之記載(日本國特開平 8 - 3 1 1 1 7 7號公報、日本國特表 20 00-5 023 92 號公報、及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 1 998 -061618號公報);不過,在固相聚合中,丙二醇(以下 稱爲「TMG」)自顆粒表面脫離而進行聚合,其聚合度隨 顆粒大小、顆粒形狀、顆粒內外相位之不同而異,聚合度 之起伏不勻相差很大;而且固相聚合時,固體聚合體相互 之間經長時間的摩擦,產生很多末狀聚合體,將造成嚴重 損失;又,熔融聚合之後,必須增加固相聚合之步驟’使 步驟變得很複雜,而且製造成本也會增加;粉末狀聚合體 ,可能成爲紡絲時斷線及起毛之主因,其去除亦有增加步 -7- (4) 1252241 驟之必要。 僅進行熔融聚合,以獲得高聚合度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PTT )的方法,有使用盤式環反應器、或套籠式 反應器,高效率地使丙二醇脫離而出之技術(國際公開第 0 0/64 9 62號公報);有使用盤環式接觸器之技術(美國專 利第5 5 9 9 9 0 0 5虎&兌明書),不過’此等之設備均爲橫式之 攪拌槽型裝置,必須要有旋轉之驅動部份,爲提高聚合度 而在高真空下行聚合時,不可能使驅動部份完全密封,難 以防止微量之氧氣滲入’以致不能避免聚合體之著色;聚 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此項問題,特別明顯;爲防止氧氣 之滲入,而使用密封液時,很難避免密封液之混入,還是 不能避免品質之下降;又,剛開始運轉操作時密封性很高 ,但經長時間之運轉操作後,密封性隨即降低,亦爲保養 維修上的一大問題。 另一方面,設備本身沒有旋轉驅動部份,而由多孔板 之孔中落下,同時進行聚合之方法(自由落下聚合法), 爲眾所周知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ρττ )以外之樹脂的 製造方法。 例如,有聚酯之預聚體在真空中’依絲狀落下,以製 造所期望分子量聚酯之方法的記載(美國專利第3 1 1 0547 號說明書)·,該技術中’以絲狀落下之聚合體再循環操作 時,會使聚酯之品質下降,只能採用單程聚合;不過,以 此種方法聚合時,絲狀聚合體容易斷裂’所得聚縮合體之 品質變動很激烈,自聚合中之絲狀聚合體飛散而來的低分 -8 - (5) 1252241 子量縮合物,會污染金屬抽出口之表面,很難使絲狀聚合 體由金屬抽出口之正下方射出、絲狀聚合體之間相互接觸 而斷裂、相互凝集而變粗流下以致妨礙反應。 爲解決上述諸項問題,有在製造聚酯及聚醯胺時使用 的反應容器內,垂直配置多孔質物體、線狀支撐體,使聚 合體沿著支撐體流下而聚合的方法(日本國特公昭4 8 · 8 3 5 5號公報、及日本國特開昭5 3 - 1 7 5 6 9號公報);有使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之初期縮合物雙-( yS -羥基烷基)對苯二甲酸酯,在連續聚縮合法中,於不 活性氣體之大氣下沿著與金屬抽出口垂直之垂懸線狀物流 下而聚合的方法(日本國特公平4-58806號公報);又, 在製造聚酯、聚醯胺、聚碳酸酯之熔融聚縮合聚合體時, 溶融聚縮合預聚體中吸收不活性氣體,使該預聚體在減壓 下進行聚合的方法及設備(國際公開第99_65 970號公報 )° 不過’此等之技術,爲關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等之聚酯、尼龍者·,不僅完全沒有相關聚對苯二甲 酸丙二醇酯(PTT )之提案,就連暗示或啓發都沒有;本 發明之工作同仁爲進行檢討所需,直接以上述方法應用於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聚合,此時聚合體激烈發泡、金 屬抽出口表面及設置有支撐體之容器壁面都被污染;聚對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醋( P E T )等較容易產生熱分解,此等污染物容易分解爲變性 物;此變性物混入聚合體時,會使所得聚合體之品質惡化 (6) 1252241 、聚合體之聚合度不能提高、而且會著色;又、直接應用 上述方法時,很難充分提高聚合度,可能有低分子量聚合 體混入而使分子量之分佈範圍擴大,以致所得製品之機械 物性不良。 如上所述,以先前技術製造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 T T )時,有下列問題存在。 (1 )僅只進行熔融聚合而不施行固相聚合,以獲得 高聚合度之聚合體,在工業製造上有困難;施行固相聚合 時,不僅分子量分佈範圍擴大,而且步驟複雜,產生粉末 狀聚合體造成損失,以致成本提高。 (2 )爲獲得高聚合度之聚合體,而使用特殊之觸媒 、安定劑等,以致容易發生熱分解而著色。 由多孔板之孔,以絲狀落下同時進行聚合的自由落下 聚合法,及沿著線狀物落下同時進行聚合的引導接觸落下 聚合法,都是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等 之其他聚酯的製造方法;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 之製造方法,則全然不知;不可能以上述之製造方法,直 接應用於熔融粘性、熱分解性、副產物質之揮發性等完全 不同的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上;居於上述理由,本發明 以開發可在工業上安定製造,而且可在工業上安定獲得強 度、色調優異之成形品的高聚合度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之製造方法爲目的。 【發明內容】 -10- (7) 1252241 本發明之工作同仁’以解決先前技術之各項問題爲目 的’經涂入硏究探討之結果發現,以熔融狀態之特定聚對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經所謂「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 程」’於該預聚體之結晶熔點以上、290。(:以下之溫度進 fT is ’可以在工棄女疋製造具有優異強度、色調之成形 品的特定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可在工業上安定 造、具高生產性之製造方法;上述特定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樹脂’是以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重覆單位爲主所 成’其極限粘度〔77〕爲0.8〜4.0dl/公克、分子量分佈( Mw/Mn)爲2.0〜2.7、亮度係數L値(L-1)及色度係數 b値(b'l)分別爲70〜100及-5〜25;而且該聚對苯二甲 酸丙二醇酯樹脂,在空氣大氣中i 8 〇它溫度下加熱2 4小 時後,其亮度係數L値(L-2 )及色度係數b*値(b'2 ) 分別爲70〜100及-5〜25;至此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目的之一爲,提供一種可在工業上安定製造具 有優異強度、色調之成形品的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〇 就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各目的、各項特徵、以及各項 優點,參照所附圖面同時進行下列之詳細說月、及各項申 淸之記載。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本發明之基本型態爲,提供一種由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酉旨重覆單位9 0〜1 0 0莫耳%,及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醋重 -11 - (8) 1252241 覆單位所用單體以外’而且含有至少一種可與該對苯二甲 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所用至少一種單體共聚合之單體的單 體單位0〜10莫耳%所成;具有下述(A )〜(D )之特性的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A)極限粘度〔π〕爲〇·8〜4〇dl/公克; (B )以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 量Mw、與數平均分子量Μη之比(Mw/Mn )代表之分子 量分佈爲2.0〜2.7 ; (C) 売度係數L値(L-1)爲70〜1〇〇、色度係數b* 値(b、l )爲-5 〜2 5 ; (D) 該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在空氣大氣中 ,1 80°C溫度下加熱24小時後,其亮度係數L値(L_2 ) 爲7 0〜100、色度係數1/値(1/-2 )爲-5〜25。 其次,爲容易了解本發明起見,首先就本發明之基本 特徵及適用之各種型態列舉如下。 1 · 一種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特徵爲由對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90〜100莫耳%,及該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所用單體以外,而且含有至少一種 可與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所用至少一種單體共 聚合之單體的單體單位0〜10莫耳%所成;具有下列(A ) 〜(D )之各項特性。 (A) 極限粘度〔π〕爲〇.8〜4.0dl/公克; (B) 以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 量 Mw、與數平均分子量Μη之比(Mw/Mn )代表之分子 (9) 1252241 罾 量分佈爲2.0〜2.7 ; (C )亮度係數L値(L - 1 )爲7 0〜1 0 0、色度係數b 5 値(b*-l )爲 _5〜25 ; (D )該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在空氣大氣中 ,1 8 0 °C溫度下加熱2 4小時後’其売度係數L値(L - 2 ) 爲70〜100、色度係數b*値(b*-2)爲-5〜25。 2. 如前項1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 極限粘度〔π〕爲1 ·25〜2.5dl/公克。 馨 3. 如前項1或2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其末端羧基之濃度爲〇〜2〇naeq·/公斤。 4 .如前項1〜3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其分子量分佈爲2·0〜2·6。 5 .如前項1〜4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其爲顆粒狀。 6. 如前項5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 顆粒之平均重量爲1〜1 〇 〇 〇毫克/個’ 5亥顆粒可通過3 〇餘 目之濾網,而且含有不能通過3 0 0篩目濾網之粉狀聚對苯 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〇〜0.5重量% ° 7. 如前項5或6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其結晶化度(χ〇如下式所述,在40%以下。
Xc(%) = { ρ cX(p s- P a)}/{P c- p a)}xlOO (式中’ Pa爲對苯一·甲酸丙一 ‘醋均聚體之非晶密 -13- (10) 1252241 度1 .3 00公克/立方公分;p e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均聚 體之結晶密度1 .43 1公克/立方公分;p s爲該顆粒之密度 ,以公克/立方公分表不)。 8. 一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特 徵爲包含下述之步驟(1)及(2)。 (1 )爲供應熔融狀態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之 步驟;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爲,由對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重覆單位90〜100莫耳%,及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φ 酯重覆單位所用單體以外,而且含有至少一種可與該對苯 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所用至少一種單體共聚合之單體 的單體單位0〜10莫耳%所成,極限粘度〔77〕爲0.2〜2dl/ 公克。 (2 )爲該熔融狀態預聚體,在其結晶熔點以上、290 °C以下之溫度,進行減壓聚合之步驟;該聚合係使該熔融 狀態之預聚體,沿引導物流下,於其落下過程中進行預聚 體聚合;即進行所謂「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程」。 馨 9. 如前項8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熔融狀態之預聚 物,在聚合步驟(2 )中,將該熔融狀態之預聚物連續供 應至聚合區域進行聚合;該聚合步驟(2 )製造而得之聚 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則從聚合區域連續排出;聚合 步騾(2 )係連續進行者。 10. 如前項8或9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之製造方法,其中引導物至少一種選自凹部、凸部、及有 孔部所成群者。 -14- (11) 1252241 1 1 .如前項8〜l 0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於步驟(2 )中,沿著引導物流下 之熔融狀態預聚物,係呈發泡狀態者。 12.如前項8〜11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係於步驟(2 )中之聚合區域,導 入不活性氣體同時進行聚合者。 1 3 ·如前項1 2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 製造方法,其中導入不活性氣體之量,對自聚合區域排出 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1公克,爲〇 . 〇 5〜1 0 〇毫克 〇 1 4 ·如前項1 2或1 3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 脂之製造方法,其於聚合區域中,預聚體與不活性氣體係 分別導入者。 1 5 .如前項i 2〜〗4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不活性氣體是以被預聚體吸收或 含有之形態,導入聚合區域者。 16·如前項8〜i 5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預聚體之極限粘度〔”〕爲 〇· 5〜2.0(11/公克,而且預聚體末端羧基之含量,對預聚體 全末端基之合計莫耳比(% ),爲5 0 %以下。 1 7 ·如則項8〜1 6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酉旨樹0Θ之製造方法’其預聚體係經由至少一種選自下述( a )〜(d )所成群之聚合方法,製造而得。 (a )使用直式攪拌槽型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15- (12) 1252241 (b )使用橫式攪拌槽型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c )使用聚合原料自由落下,同時進行聚合之多孔 板型反應器之聚合方法。 (d )使用薄膜式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18·如前項1 7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 製造方法,其中預聚體,係以(b )之方法製造而得者。 19·以前項8〜18任一項記載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醋樹脂的製造方法,製造而得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 脂。 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是由對苯二甲 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9 0〜1 0 0莫耳%,及該對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重覆單位所用單體以外,而且含有至少一種可與該 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所用至少一種單體共聚合之 單體的單體單位0〜10莫耳%所成。 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是由對苯二甲酸成 份,與丙二醇成份反應而形成;對苯二甲酸成份,有對苯 二甲酸、二甲基對苯二甲酸等之對苯二甲酸的二酯類等等 ;又,丙二醇成份,有1,3 -丙烷二醇、1 ; 2 -丙烷二醇、 1,1-丙烷二醇、2,2-丙烷二醇、或其混合物可以使用;從 安定性的觀點而言,以1,3-丙烷二醇最爲適合。 上述共聚單體,可以使用異苯二甲酸5 -磺酸鈉、異苯 二甲酸5_磺酸鉀、2,6-萘二羧酸4-磺酸鈉、3,5-二羧酸苯 磺酸四甲基辚鹽、3,5 -二羧酸苯磺酸四丁基鐵鹽、3,%二 羧酸苯磺酸三丁基甲基鱗鹽、3,6-二羧酸萘-4-磺酸四丁基 -16- (13) (13) 酸苯磺 二醇、 二醇、 =酉事、 甲醇、 酉变、己 宇基戊 衣康酸 $烷二
羧酸 I25224i 鱗 允〜、3,6-二殘酸萘磺酸四甲基鱗鹽、3,5_二羧 夂 _ _、3,2-丁烷二醇、1,3-丁烷二醇、1,4-丁烷 季巾 〜醇、1,5 -戊二醇、丨,6 _己二醇、庚二醇、辛 癸〜 〜醇、(十二)二醇、1,4-環己二醇、1,3-環己 1 2 ^ 5 、壤己二醇、1,4 -環己烷二甲醇、1,3 ·環己烷二 1 5 2 ^ 壌己烷一甲醇、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 知、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2 一 酉參 ^ 2 -甲基己二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 己烷二羧酸、1,3 -環己烷二羧酸、1,2 ·環 等之酯形成性單體。 又’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含有取* 〜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以外的環狀、線狀之低聚物、對苯 —甲酸二甲酯(以下稱爲r 〇 Μ T」)、對苯二甲酸(以下 不冉爲「ΤΡΑ」)、丙二醇(以下稱爲「TMG」)等之單體 、消光劑、熱安定劑、難燃劑等之各種添加劑亦可。 本發明爲獲得優異強度、色調之纖維、及成型體等之 成形品’提高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聚合度,同時 縮小聚合度之分佈範圍;而且,提高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樹脂之白度,同時使高溫加熱時不易著色。 聚合度可用極限粘度〔7?〕做爲指標,爲獲得高強度 時,其極限粘度應在0.8dl/公克以上;另一方面,爲獲得 優越成形性 '及齒輪泵等計量性,粘度以不過高爲佳,其 極限粘度〔7?〕應在4.0dl/公克以下;極限粘度〔7;〕以 1.05〜3.0dl/公克之範圍爲宜,以1.25〜2.5dl/公克之範圍更
-17- (15) 1252241 ;而且表面積比通常之聚合器爲大,更常換新效率良好之 表面’既使多少有該物質或官能基產生,也容易在聚合中 之系統外排出,可獲得加熱時不易著色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樹脂。 加熱時著色難易度之指標以,將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樹脂,在空氣大氣中,1 8 0 °C下加熱2 4小時後,其色調 爲之;此時其亮度係數L値(L - 2 )應在7 0以上、色度係 數b *値(b、2 )必須爲-5〜2 5 ; ( L - 2 )値以7 5以上更佳 ’以80以上最好;又,(b*-2)値以-4〜21爲宜,-3〜18 更佳,-2〜1 6最好。 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形成不充份乾 燥之狀恶時’難以水解;爲使成形品之耐候性優良,其末 端殘基之濃度’希望在30毫當量/公斤以下爲宜;末端羧 基之濃度以20毫當量/公斤以下爲佳,15毫當量/公斤以 下更佳,1 〇毫當量/公斤以下爲最好;末端羧基之濃度儘 可能愈低愈好。 聚對本一甲酸丙一醇酯樹脂之用途,有薄膜、薄板等 之押出成形品,其製造時更希望能同時滿足高分子量、低 分子量分佈、低末端羧基濃度之全部條件;因此,聚對苯
Mw/Mn、末端羧 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極限粘度〔” 6以下、20毫當量/公 克'2.5以下、15毫當 基濃度分別以i.25〜2.5dl /公克、2. 斤以下爲宜,分別以1.30〜2.Odl /公 量/公斤以下爲佳 1 . 3 0〜2.Odl/公克、2.4 ,以同時滿足最適 以下、10毫當量/公斤 合的分別爲 以下爲所期望 -19- (16) 1252241 ;特別以採用後述之聚合方法、聚合速度快、表面積大, 可以達到已往熔融聚合法不能達到之高聚合度水準,而且 能減少末端之羧基;又,與其他之熔融聚合法不同的,其 能保持高度活塞流動性(樹脂部份之流速沒有起伏不勻之 現象,爲均勻之樹脂流動)同時提高聚合度;沒有低聚合 度之聚合體 '與高聚合度之聚合體混合之現象,可達成縮 小分子量分佈範圍之要求;採用固相聚合法,雖可獲得高 聚合度,但因係以固體聚合之故,會由於顆粒大小、位置 相異等而產生聚合度之起伏不勻,以致很難達成縮小分子 量分佈範圍之要求;使用本發明之聚合法,可以工業規模 地製造適用於上述押出成形品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 脂。 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可於製造剛完 成後之熔融狀態,直接供應紡絲、成形使用;製成顆粒後 ,再熔融供紡絲、成形使用亦可。 使用顆粒時,耗損較少而且可用押出成型機均勻押出 ;此顆粒應具備適當之大小,同時顆粒表面附著之粉狀聚 合體愈少愈好。 適用之顆粒平均重量爲1〜1 000毫克/個;於此重量範 圍,成形機很容易均勻地押出、同時顆粒之輸送、乾燥、 紡絲時之作業性均極良好,可加快乾燥速度;平均重量以 5〜5 00毫克/個爲佳,以10〜200毫克/個爲最適用;顆粒之 形狀,雖以球形、直方形、圓筒形、圓錐形之任何一種均 可,但從作業處理性考量,以最長部份之長度在1 5公厘 -20- (19) 1252241 (1 )爲供應熔融狀態之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 的步驟;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是由對苯二甲酸 丙二醇酯重覆單位90〜100莫耳%,及該對苯二甲酸丙二 醇酯重覆單位所用單體以外,而且含有至少一種可與該對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所用至少一種單體共聚合之單 體的單體單位 〇〜1 〇莫耳%所成;極限粘度〔7?〕爲 0· 2〜2dl/公克。 (2 )爲該熔融狀態之預聚體,在其結晶融點以上, 2 9 0 °C以下之溫度,進行減壓聚合之步驟;該聚合,係使 熔融狀態之預聚體,沿引導物流下,於其落下之過程中進 行預聚體之聚合;即進行所謂「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程」 〇 如上所述,有以設備本身沒有旋轉驅動部份之聚合器 ,做爲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外之樹脂聚合的聚合器之 提案者;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熔融聚縮合反應,與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等之聚酯、聚醯胺之熔融聚縮合反應大爲不同之 故,上述提案之聚合器不能直接適用於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醇酯之製造法;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 二甲酸丁二醇酯等之聚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大 不相同說明如下。 第一,聚醯胺、聚酯之熔融聚縮合反應,均爲平衡反 應,平衡常數分別有很大的差異;通常,以聚醯胺之平衡 常數爲1 〇2而言,聚酯之平衡常數約爲1,同樣是聚縮合 -23- (20) 1252241 反應’聚酯之平衡常數卻極小;平衡常數大時,副產成份 不排出系外’聚合反應照常可以進行,因此聚醯胺很容易 提局聚合度;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雖然平衡常數極小,但副產 物很容易排出系外,可提高聚合度;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酉旨之安定性相當良好,可在高於其副產物乙二醇之沸點( 198 °C )很多的2 8 0〜30(rc進行聚合;此時乙二醇之蒸氣 壓相當高’很容易排出系外;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BT )雖然原因不很淸楚,但是生成之副產物i,4-丁烷 二醇’也很容易排出系外;原因之一,可能是沸點高之 1,4 - 丁烷二醇,經脫水反應生成四氫呋喃,經熱分解生成 丁二烯等等沸點低之物質,而排出系外。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也和其他聚酯一樣,平衡常 數極小,有效率的將副產物排出系外,亦應可使聚合反應 順利進行;但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副產物爲丙二 醇(TMG),其沸點高達214°C ;而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易於熱分解,其聚合必須在低溫進行,此時丙二醇( T M G )之排出相當困難;聚合度提高時粘度隨著增加,丙 二醇之排出更加困難;此狀態熱分解之影響極爲顯著,聚 合度之上升緩慢、終致聚合度開始下降;如果相反的’在 高溫下進行聚合,雖然丙二醇排出之困難性降低’但是由 於容易熱分解,依然是粘度隨著聚合度之上升而增高’接 著聚合度上升之速度減慢,終致聚合度開始下降。 可是,本發明之工作同仁,經檢討的結果’發現驚人 -24- (21) ^ 1252241 的事實,使上述特定極限粘度範圍之預聚體,於熔融狀態 ,在適當之溫度範圍及減壓下,進行上述之引導接觸落下 聚合製程;竟然完全沒有發生已往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等其他聚酯、聚醯胺以絲狀落下、沿著線狀物等之引導落 下,同時進行聚合之方法所遭遇的各項問題;完成了製造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之目標。 相關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程之資料,請參照如美國專 利第5,5 8 9,5 6 4號、美國專利第5 , 8 4 0,8 2 6號、美國專利 ® 第6,265,526號、及美國專利第6,320,015號。 首先,將有關本發明之特徵,說明如下。 第一,僅進行熔融聚合,爲獲得高聚合度之聚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必須抑制熱分解之發生及有效率的除 去副產物丙二醇(T M G );以本發明之方法,在適當之溫 度範圍,使其沿著引導物落下以增加聚合體之表面積’於 減壓下進行聚合,可解決此問題;又,預聚體沿著引導物 落下’可以使因絲條之斷裂而引起的品質不勻消失。 鲁 桌一,爲防止氧氣、封密液之混入引起的著色’聚合 器之氣體相必須沒有旋轉驅動部份;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 罕呈中’聚合器之氣體相,沒有必要設置旋轉驅動部份;在 _真空下封密性良好,由於氧氣之滲入引起之著色極少; 又’沒有旋轉驅動部份,因而也沒有封密液之滲入,維修 保養也很容易;因此,可以製造出著色少、品質高之聚對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第三,爲防止金屬抽出口表面、壁面之污染,以獲得 •25- (22) 1252241 工業上安定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必須抑制排出 預聚體之發泡,以及抑制金屬抽出口表面、容器壁面之污 染;本發明之方法中,以特定之高極限粘度範圍的預聚體 ,在特定之低溫度範圍下進行,高粘度排出可有效的解決 上述之問題;此結果,可以抑制因附著之污染物混入聚合 體中而引起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的品質惡化。 如此,使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以全部解決聚對苯 二甲酸丙二醇酯進行熔融聚縮合時所發生之問題;可以安 定地製造極少因熱分解而使聚合體著色、高品質、高聚合 度之聚合體;其效果爲聚醯胺、其他聚酯之聚合反應所不 能獲得者。 本發明中,極限粘度〔77〕爲0.2〜2dl/公克之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於熔融狀態,在該預聚體之融點以 上,290 °C以下之溫度,自聚合器多孔板之孔中排出爲必 要條件。 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是較聚合後所得聚對苯 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分子量爲低的聚縮合體。 本發明中,抑制由於預聚體之激烈發泡而引起之聚合 體飛散,是很重要的事;以上述極限粘度〔7?〕之預聚體 ,於上述溫度下排出,可以抑制由於初期激烈發泡而引起 之聚合體飛散,而且能有效率的去除副產物丙二醇(TMG )排出系外;自多孔板之孔中排出,聚合體因激烈發泡而 四處飛散時,由聚合器中排出,會附著而污染金屬抽出口 之表面、壁面;附著之聚合體,經長時間滯留會發生熱分 -26- (23) 1252241 解,成爲著色之低分子量物、轉化物;此等物 聚合體時,聚合體之品質會下降;爲抑制因激 起之聚合體飛散,預聚體之極限粘度〔7?〕必 上;又,爲使所得聚合體之分子量分佈範圍縮 少、預聚體之粘度期望能提高;本發明之聚合 下速度、落下時表面更新性之局部差,會導致 相異;聚合度相異時,更產生落下狀態之差異 度之差異增加,使分子量之分佈範圍擴大;另 聚體之極限粘度太高時,粘性也高,不能有效 丙二醇(TMG )排出系外而去除;又,副產物 時,本發明之聚合方法中最重要的,適度的發 ,不可能進行;此結果,使聚合度難以提高; ,極限粘度〔π〕必須在2.0dl/公克以下;預 粘度〔7?〕以在 〇·3〜1.8dl/公克之範圍 〇·4〜1.5dl /公克之範圍最好。 又,粘性太低時發泡激烈,因熱分解而逐 能獲得高品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發生,預聚體之排出溫度必須保持在29〇t以 面,爲使金屬抽出口能均勻排出而不固化、沿 均勻落下而不中途固化,排出溫度必須保持在 結晶融點以上。 還有,預聚體之結晶融點,是使用美國波 製之派立司1-DSC (輸入補償型差示熱量計) 件測定結晶之融解吸熱尖峰的尖峰値;尖峰値 質混入所得 烈發泡而引 須在〇 . 2以 小、斑點減 方法中,落 聚合度局部 ,以致聚合 一方面,預 的將副產物 丙二醇極少 泡同時落下 爲防止此事 聚體之極限 爲佳,在 漸著色,不 爲防止此事 下;另一方 著引導物能 該預聚體之 金愛瑪公司 ’依下列條 是以附屬之 (25) 1252241 其他合金製等之金屬材質爲佳。 又,在預聚體之通路上,進入多孔板之前,以設置過 濾網爲佳;過濾網可以去除混入預聚體中,會堵塞多孔板 之孔的異物;過濾網之種類,以能去除大於多孔板之孔徑 的異物’而且預聚體通過時不會破損爲原則,可適當選擇 之。 通過此多孔板之該熔融混合物、或聚合中間體,可依 沿者引導物洛下的方法、依液體靜壓或自身重量落下的方 法、或以泵等加壓的方法,將通過多孔板之該熔融混合物 、或聚合中間體押出;其中以使用能抑制落下預聚體量之 變化的齒輪泵等具有計量功能的泵爲佳。 多孔板上孔之數量,沒有特別的限制;隨反應溫度、 壓力等之條件、觸媒的量、聚合分子量之範圍而異;一般 以每小時製造1 0 〇公斤聚合體而言,以1〜i 04個孔數爲宜 ’ 2〜100個更佳。 本發明中,由多孔板上之孔排出的預聚體,必須在聚 合區域內沿著引導物落下,同時於減壓下進行聚合;此時 ’於聚合區域生成之泡沬,以存在不瞬間裂開之發泡部份 爲佳;特別期望在沿著引導物落下之下方有發泡部份存在 〇 引導物,有絲線狀、以絲線狀材料組合而成之鏈狀及 金屬網狀、以絲線材料連結成立體格子狀(所謂的攀登架 狀)、平坦或有曲率之薄板狀、多孔板狀、及規則充塡體 或不規則充塡體重疊之充塡塔狀等等。 -29- (26) 1252241 爲有效的排出丙二醇(tmg ) ’以增加落下時聚合體 之表面積爲佳;引導物之形狀,以絲線狀、鏈狀、金屬網 狀、攀登架狀最爲適合,·又,爲有效排出丙二醇以提高聚 合速度,於增大表面積之同時,在對預聚體落下之方向, 沿著有凹凸之引導物落下而攪動,積極引起表面之更新, 極爲適宜;引導物之構造,以具有至少一個選自凹部、凸 部、及有孔部所成群之構造爲佳;具體的說,以鏈狀、攀 登架狀、對聚合體落下之方向具有凹凸之絲線狀等等對聚 合體之落下有妨礙阻擋的構造體之引導物爲最好;當然, 使用此等引導物之組合,亦有適用方法之一。 還有,所謂絲線狀係指,對剖面外圍之平均長度,與 該剖面成垂直方向之長度比率非常大之材料;剖面之面積 ’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在1CT3〜1〇2平方公分之範圍,以 lcn2〜101平方公分之範圍更佳,以10_1〜;[平方公分之範圍 爲最好;剖面之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制,一般選自圓狀、 _圓狀、三角形狀、四角形狀、多角形狀、星形狀等等; _面之形狀,色含長度方向相同者與相異者;又,絲線狀 爲中空者亦包含在內;絲線爲金屬絲線等單一,以扭擰之 方法組合而成者亦包含在內;絲線之表面,有平滑者、有 凹凸者、有具凸起部份者等等;絲線之材質,沒有特別的 限制,一般選自不銹鋼製、碳鋼製、耐熱耐蝕鎳合金製、 辕製、鈦製、鉻製、及其他合金製;又,絲線亦包含經電 _ 、被襯、鈍態處理、酸洗處理等因應需求之表面處理者 -30- (27) !252241 金屬網狀’是以上述之絲線狀材料,組合成格子狀之 材料者’組合之絲線爲直線狀、有曲率者均包含在內,組 合之角度可以任意選擇;面對金屬網狀材料之垂直方向投 影’其材料與空間之面積比,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爲i :0.5〜1:1〇〇〇之範圍,以1:1〜1:5〇〇之範圍更佳,以 1。5〜1. 100之範圍爲最好;面積比在水平方向以相等爲 宜,垂直方向則以相等或下部空間之比率較大爲宜。 鏈狀是以上述絲線狀材料,製成環圈相互連結而成之 材料者;環圈之形狀,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等;連結之方法,包含一維、二維、三維連結。 攀登架狀’係以絲線狀之材料,組合成三維之立體格 子狀材料者;組合之絲線爲直線狀、有曲率者均包含在內 ’組合之角度可以任意選擇。 在聚合體落下之方向’設有凹凸部份之絲線狀,係在 絲線上近乎直角的方向’安裝圓剖面或多角形剖面之棒狀 物者,或在絲線上安裝圓盤狀物或圓筒狀物者(絲線貫通 圓盤狀物或圓高狀物中心女裝)·,凹凸之深度,比絲線之 直徑大’而且以大5公厘以上者爲宜;具體的說,直徑比 絲線之徑大5公厘以上,1 00公厘以下,厚度爲1〜丨〇公 厘左右之圓盤’每隔1〜5 00公厘安裝〜個之絲線等。 於鏈狀、攀登架狀、及在聚合體落下之方向設有凹凸 部份之絲線狀的引導物中’其組合引導物之體積與空間之 體積比,沒有特別的限制,一般爲1 : 〇. 5〜丨:i 〇 7之範圍 ,以1 : 10〜1 : 106之範圍更佳,以;! : : 1〇5之範圍 •31 - (28) 1252241 爲最好;體積比在水平方向以相等爲宜,在垂直方向以相 等或下部之空間比率較大爲宜。 引導物可依形狀適當選擇設置單數或多數個,爲絲,線 狀、線狀連結成鏈狀之情況,通常設置1〜1 000 00個’以 3〜5 00〇〇個爲宜;爲金屬網狀、二維連結之鏈狀、薄板狀 、多孔板狀之情況,通常設置1〜1〇〇〇個,以2〜100個爲 宜;爲三維連結之鏈狀、攀登架狀、充塡塔狀之情況’可 以依其爲單數、分割之複數、設備之大小、設置空間等做 適當之選擇。 通過孔之後,沿著引導物落下之高度,以0.3〜50公 尺爲宜,0.5〜20公尺更佳,1〜10公尺爲最適合。 通過孔之預聚體的流量,一個孔以〜102公升/小 時爲宜,以〇 . 1〜5 0公升/小時之範圍爲好;在此範圍內, 可以抑制聚合速度之顯著減慢、及生產性之顯著降低。 沿著引導物落下所需的時間,以平均1 〇秒〜1 〇〇小時 之範圍爲宜;以1分鐘〜1 〇小時之範圍爲佳,以5分〜5小 時之範圍更佳,以2 0分鐘〜3小時之範圍爲最好。 本發明中,沿著引導物落下同時之聚合,必須在減壓 下進行;此係爲有效的將反應進行中生成之副產物丙二醇 (TMG )排出反應系外去除,以利聚合之進行;減壓乃表 示壓力低於大氣壓之意,通常以1 000 〇〇Pa以下爲宜, lOOOOPa下爲佳,l〇〇〇Pa以下更佳,以lOOPa以下爲最適 合;其下限沒有特別的限制,從系內減壓設備之大小等考 量,以0 . 1 P a以上爲所期望。 -32- (29) 1252241 又,在減壓下,導入對反應沒有不良影響之不活性氣 體;副產之丙二醇(TMG )隨伴著此等氣體去除,亦爲適 當的方法之一。 導入不活性氣體,使原來聚縮合反應生成之副產物的 分壓下降,有利於聚縮合之進行;但是,本發明中導入之 不活性氣體之量極少,不能期待因分壓下降而發揮提高聚 合速度之效果,不活性氣體之角色不能以已往之理解來說 明;本發明之工作同仁,經不斷的檢討,有很驚人的發現 ;不活性氣體之導入,使該引導物上之熔融預聚體產生適 度的發泡現象、容器壁面沒有被污染、該熔融預聚體之表 面積大大的增加、同時其表面之更新狀態極爲良好;雖然 原因不能確定,但是可推定,此熔融聚合體之內部及表面 狀態之變化,爲飛躍提高聚合速度的原因。 還有,所謂吸收,是指不活性氣體熔解於聚合體中, 沒有氣泡之存在;所謂含有,是指有氣泡之存在;有氣泡 存在時,氣泡之大小以細泡爲宜,平均氣泡徑以在5公厘 以下爲佳,在2公厘以下更好。 導入之不活性氣體,以對聚合體沒有著色、轉化、分 解等之不良影響的氣體爲佳;氮氣、氬氣、氦氣、二氧化 碳、及低級烴氣體等均可適用;當然,不活性氣體中,亦 包含此等之混合氣體;不活性氣體以氮氣、氬氣、氦氣、 二氧化碳較爲適合;從取得容易之點考量,以氮氣最爲適 用。 本發明中,導入不活性氣體之量,極爲少量即可,對 -33- (30) 1252241 自聚合器排出之聚合體1公克,以0.05〜100毫克爲宜; 不活性氣體之量,對排出聚合體1公克,爲0.0 5毫克以 上時’聚合體之發泡已充分,提高聚合度之效果很好;另 一方面’在1 〇 0毫克以下時,很容易防備減壓度之惡化; 不活性氣體之量,對排出聚合體1公克,以0.1〜50毫克 較佳,以〇·2〜10毫克爲最適當。 不活性氣體導入之方法,有不活性氣體與預聚體,分 別直接導入反應器之方法;有預先將不活性氣體吸收及/ 或含有預聚體中,在減壓下預聚體再將吸收及/或含有之 不活性氣體釋出之方法;有兩者倂用之方法等等。 不活性氣體直接導入系內時,其導入之位置,以離分 散板較遠,距聚合體之排出口較近爲所期望;又,以遠離 減壓排氣管線爲所希望。 另一方面,預先以預聚體吸收及/或含有之方法;例 如使用化學裝置設計,操作系列Ν 〇 · 2,改訂氣體吸收第 4 9〜54頁(昭和56年3月15日、日本國化學工業公司發 行)上記載之充塡塔型吸收裝置、塔盤型吸收裝置、噴霧 洽式吸數裝置、流動充塡塔式吸收裝置、液膜十字流接觸 式吸收裝置、高速旋轉回流式吸收裝置、機械力利用方式 吸收裝置等眾所周知的吸收裝置之方法、配管內壓入不活 性氣體之方法等等;最適合的是,在不活性氣體的大氣中 ,使該預聚體沿著引導物落下,同時使用不活性氣體吸收 I置的方法,此方法中’不活性氣體吸收裝置之內部導入 壓力比聚合器內部爲高之不活性氣體;壓力以〇 . 〇丨〜丨MPa -34- (31) 1252241 爲宜,以〇·〇5〜0.5MPa更佳,以〇·1〜0.2MPa爲最好。 任何一種方法,均以沿著引導物落下之際,有發泡部 份存在爲佳,特別期望沿著引導物落下時,下部正在發泡 ;當然全體都在發泡爲最適合;此發泡是指,泡沬破裂隨 即消失之狀態、及泡沫繼續保持之狀態兩者。 沿著引導物落下時之大氣溫度,必須在該預聚體之結 晶融點以上,2 9 0 °C以下;在結晶融點以上時,於落下途 中,不會有聚合體粘度顯著上升、固化等現象,容易安定 的落下;另一方面,在2 9 0 °C以下,可以抑止因熱分解而 起之著色,容易獲得高品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落下時之溫度在上述溫度範圍內,而且與排出溫度之差 ,以在2 0 °C以內爲宜,差在1 〇 °C以內爲佳,差在5 °C以 內更佳,以與排出溫度相同之溫度爲最適合;此溫度,可 以聚合器壁面之加熱器或夾套之溫度予以適當之控制、或 引導物內部置入加熱器或熱媒,對此溫度予以適當之控制 〇 本發明使用之預聚體,爲使聚合速度提高,期望含有 聚縮合觸媒。 聚縮合觸媒之適合者,有以四丁氧基鈦、四異丙氧基 鈦爲代表之烷氧基鈦、二氧化鈦或二氧化鈦與二氧化矽之 複鹽、三氧化二銻、醋酸銻等之銻化合物,丁基錫酸、丁 基錫三(2-乙基己酸酯)、2-乙基己酸錫等之錫化合物等 等;從反應速度快、色調良好之觀點考量,以四丁氧基鈦 、2·乙基己酸錫最爲適用;此等觸媒,單獨一種使用亦可 -35- (32) 1252241 ,二種以上組合使用亦可;聚縮合觸媒之使用量,對預聚 體之重量,爲0.001〜1重量%,以0.005〜0.5重量%更佳, 以0.01〜0.2重量%爲最適合。 以本發明,製造聚合度極高之聚合體時,應更提高預 聚體之聚合度,同時該預聚體之末端羧基,對該預聚體之 全末端基之合計莫耳比(%)所代表之末端羧基比率,以 較低爲佳;預聚體之極限粘度〔π〕以0。5以上爲佳;使 用此高極限粘度,可以使預聚體之落下速度、發泡狀態, 保持在適當之情況,能大大的提高聚合速度;預聚體之極 限粘度〔7?〕以在0.55以上爲佳,以0.60dl/公克以上爲 最適合。 另一方面,末端羧基比率,以50%以下爲佳;末端羧 基比率,可依下式求得。 末端羧基比率(%) =末端羧基濃度/總末端基濃度XI 〇〇 末端羧基濃度:試料1公斤中,相當之羧基的當量 總末端基濃度:試料1公斤中,相當之全末端基之當 量。 末端羧基比率在50 %以下時,可以提高聚合速度,達 成高聚合度,同時可以抑制著色;末端羧基比率以在3 0 % 以下爲佳,20 %以下更佳,0%爲最適用。 如此適用於製造極高聚合度聚合體之預聚體,極限粘 度高之故,其粘性變高,將副產物丙二醇(TMG )排出系 外相當困難,一般之直式攪拌層型聚合器,很難做爲工業 製造使用;又,爲抑低末端羧基比率,提高聚合速度,必 -36 - (33) 1252241 須抑止熱分解;因此,以使用具有大表面積,高表面更新 效率,且備有單軸或雙軸攪拌翼之橫式攪拌聚合器,製造 預聚體爲佳。 本發明中,將預聚體連續供應,於熔融狀態由多孔板 之子L,沿著引導物落下,同時聚合;其後,有將落下之聚 合體全部排出之方法,也有將落下之聚合體的一部份循環 ,再沿著引導物落下同時聚合之方法等,其中以將落下之 聚合體全部排出之方法較爲適合;循環,再沿著引導物落 下,同時聚合之情況時,爲抑止沿著引導物落下後之液流 部及循環管線等之熱分解,以縮短此等場所之停留時間, 及降低溫度爲佳。 其次,就本發明使用之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之 製造方法說明如下。 本發明之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之適合於工業上 製造的方法,因原料之不同,可大略分爲:將對苯二甲酸 之低級醇二酯、與丙二醇(TMG )進行酯交換反應,生成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之中間體雙(3-羥基丙基 )對苯二甲酸酯(以下稱爲「B HP T」),該雙(3 -羥基 丙基)對苯二甲酸酯(BHPT )再經聚縮合反應,以製造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之方法(以下稱爲「酯交換 法」)、及將對苯二甲酸與丙二醇(TM G )進行酯化反應 ,獲得BHPT後,與上述方法相同,再經聚縮合反應,以 製造PTT預聚體之方法(以下稱爲「直接酯化法」)。 又,製造方式之不同,可大略分爲··將原料等全部投 -37- (34) 1252241 入反應裝置中,同時反應,生成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 體之分批式聚合法;將原料連續投入反應裝置’連續獲得 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之連續式聚合法; 本發明以連續式聚合法’獲得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 聚體,以該預聚體使用本發明之方法,連續聚合最爲適當 〇 所謂BHPT〔 PTT之中間體,爲雙(3-羥基丙基)對 苯二甲酸酯〕,含有未反應之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之 低級醇酯、丙二醇、及PTT之低聚體亦可,以全反應物 之 70重量%以上爲BHPT或低分子量之ρΤΤ低聚體較爲 適合。 生成ΒΗΡ T之一例說明如下,首先說明酯交換法。 酯交換法,是以對苯二甲酸之低級醇二酯的一種二甲 基對苯二甲酸酯(以下稱爲「DMT」)、與丙二醇(TMG )在酯交換觸媒之存在下,於1 50°C〜24(TC之溫度,進行 酯交換,可得Β Η P T〔雙(3 ·羥基丙基)對苯二甲酸酯〕 ;酯交換法中之原料DMT (二甲基對苯二甲酸酯),其 揮發性高之故’反應器應分開爲二套以上,因應反應率, 其溫度以分別不同爲佳。 對苯二甲酸之低級醇二酯、與丙二醇之投入時的莫耳 比爲1:1.3〜1:4,以1:1.5〜1:2;5更佳;較1:1.3丙 二醇少時,反應時間顯著延長;另一方面,較1 : 4丙二 醇多時,與反應無關,丙二醇需要時間揮發,也會使聚合 時間延長,很不適合。 -38- (35) 1252241 酯交換法’必須使用酯交換觸媒;適合的有四丁氧基 鈦、四異丙氧基鈦等爲代表的烷氧基鈦,2 _乙基己酸錫等 之錫化合物,醋酸鈷、醋酸鈣、醋酸鋅等等;其中以四丁 氧基鈦、2 -乙基己酸錫,可以繼續做爲聚縮合反應觸媒使 用’最爲適合。酯交換觸媒之量,對對苯二甲酸二酯,以 〇·02〜1重量%爲宜,以〇·〇5〜05重量%爲佳,以〇〇8〜〇2 重量%更適合。 其次,就直接酯化法生產Β Η Ρ Τ之方法說明如下;直 接酯化法,是將對苯二甲酸與丙二醇,在i 5 〇艺〜2 4 〇它之 溫度下,進行酯化反應,可得BHPT〔雙(3_羥基丙基) 對苯二甲酸酯〕。 對苯二甲酸與丙二醇投入時之莫耳比以1 : 1 . 〇 5〜1 : 3 爲宜,以1: 1.1〜1: 2更適合;較1: 1·〇5丙二醇少時, 反應時間顯著延長,也會著色;又,較1 : 3丙二醇多時 ,與反應無關,丙二醇需要時間揮發,也會使聚合時間延 長,很不適合。 在直接酯化法中,來自對苯二甲酸之遊離質子,可做 爲觸媒使用,沒有必要使用酯化觸媒;但爲提高反應速度 ’還是以使用酯化觸媒爲佳;適合的有四丁氧基鈦、四異 丙氧基鈦等爲代表之烷氧基鈦,2 -乙基己酸錫等之錫化合 物等等;使用之添加量,對對苯二甲酸以0.02〜1重量%爲 宜’以0.05〜0.5重量。/〇爲佳,以0.0 8〜0.2重量%更適合。 爲使酯化反應順利進行,在反應開始階段,BHPT〔 雙(3 _羥基丙基)對苯二甲酸酯〕只添加5〜8 0重量%參 (36) 1252241 加反應較爲適合;分批酯化法,可將BHPT與原料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同時投入,開始進行反應;在連續聚合法中 ,於進行直接酯化之反應器,投入一定量之對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的混合物,將一定量之反應生成物(Β Η Ρ Τ )排出 ,可以繼續進行反應。 以上述方法所得ΒΗΡΤ,繼續進行聚縮合反應,以製 造本發明使用之預聚體。 以聚縮合製造預聚體,是使Β Η Ρ Τ在減壓下,或在不 活性氣體之大氣下,於所定溫度進行反應,同時去除副產 之丙二醇(TMG )。 此聚縮合進行之溫度,以2 3 0 °C〜2 8 0 t:爲宜;低於 2 3 〇 °C時,反應物會固化、反應時間會延長;另一方面, 超過2 8 0 °C時,會發生激烈的熱分解,很難獲得色調優異 的聚合體;溫度以232〜275 °C爲佳,以235〜270 °C更爲適 合。 聚縮合反應,可在減壓下或不活性氣體之大氣下進行 ;減壓時,可以B HP T〔雙(3 -羥基丙基)對苯二甲酸酯 〕、聚縮合反應物之昇華狀態、反應速度,來調節適宜之 減壓度·’在不活性氣體之大氣中進行時,以能有效去除副 產之丙二醇,隨時充分取代不活性氣體,此事很重要。 BHPT進行聚縮合時,最好使用聚縮合觸媒;不用聚 縮合觸媒時,反應時間會延長;聚縮合觸媒之適合者有, 四丁氧基鈦、四異丙氧基鈦等爲代表之烷氧基鈦,二氧化 妖、二氧化鈦與二氧化矽之複鹽,三氧化二銻、醋酸銻等 -40- (37) 1252241 銻化合物;丁基錫酸、丁基錫三(2 -乙基己酸酯)、2 -乙 基己酸錫等之錫化合物等等;從反應速度快、色調良好之 觀點考量,以四丁氧基欽、2 -乙基己酸錫最爲適合,此等 觸媒,可以單獨一種使用,也可以二種以上組合使用;聚 縮合觸媒之用量,對預聚體之重量,以0.001〜1重量%添 加爲宜,以0.0 05〜0.5重量%添加更佳,以0.01〜0.2重量 %添加最爲適合;在生產Β Η P T過程中,使用也有聚縮合 觸媒作用之化合物時,該化合物之量與上述之量相同即可 〇 進行此聚縮合之裝置,有直式攪拌聚合器,具有單軸 或雙軸攪拌翼之橫式攪拌反應器,具有塔盤之自然流下式 薄膜聚合器,具有傾斜平面之自然流下式薄膜聚合器等等 ,當然此等倂用時亦可。 聚縮合反應裝置,在分批式聚合法中,可以自ΒΗΡΤ 之聚縮合開始、到獲得預聚體爲止,使用同一裝置,當然 二個以上之反應器分開使用亦可;另一方面,在連續聚合 法中,爲有效的進行反應,將2個以上之反應器分開使用 ’溫度及減壓度等之改變較爲適合。 本發明中,因應需求,各種添加劑例如消光劑、熱安 定劑、難燃劑、防止靜電劑、消泡劑、整色劑、防止氧化 齊、吸收紫外線劑、結晶核劑、增白劑等之共聚合或混合 亦可;此等添加劑,可在聚合之任意階段加入。 特別的是,本發明中安定劑可在聚合之任意階段加入 ;但最適合於在ΒΗΡΤ聚縮合之前加入,此可以提高白度 (38) 1252241 、及熔融安定性,可以控制丙烯醛、丙烯醇等分子量3 00 以下之有機物的生成,極爲適合。 此時之安定劑,以5價及/或3價之磷化合物,受阻 酚系化合物爲佳。
5價及/或3價之磷化合物,可以使用三甲基磷酸鹽、 三乙基磷酸鹽、三丁基磷酸鹽、三苯基磷酸鹽、三甲基亞 磷酸鹽、三乙基亞磷酸鹽、三丁基亞磷酸鹽、三苯基亞磷 酸鹽、磷酸、亞磷酸等等;以三甲基亞磷酸鹽最爲適用; 磷化合物之添加量,對P T T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中 所θ碟兀素之重量比率爲2〜250ppm,以5〜150ppm爲佳 ,以10〜l〇〇ppm更適合。 受阻酣系化合物,爲酚系羥基之鄰接位置上,持有具 空間位阻取代基之酚系誘導體,分子內具有一個以上之酯 結合的化合物。
具體的有,季戊四醇-四〔3- (3,5 -雙-第三級丁基- 4-經基本基)丙酸酯〕、丨,1,3 -三(2 -甲基-4-羥基-5·第三級 丁基本基)丁烷、I,3,5·三甲基- 2,4,6-三(3,5 -雙-第三級 丁基-4-趨基苯甲基)苯、3,9_雙{2_〔 3_ ( 3_第三級丁基_ 4一趨基+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卜四嗎螺^^十一烷^义卜三^ —第三級丁基· 3一經基·2,6'二甲基苯)異苯二甲酸、三乙二醇-雙〔3-( >弟二級丁基_5_甲基-4_羥基苯基)丙酸酯〕、丨,6-己二 醇-雙〔3- ( 3,5_雙-第三級丁基_4_羥基苯基)丙酸酯〕、 2,2 H 一乙烯-雙〔3 - ( 3,5 -雙-第三級丁基-4 -經基苯基) -42- (39) , 1252241 丙酸醋〕、十八院基-3 - ( 3,5 -雙-桌二級丁基-4 ·,經基苯基 )丙酸酯〕等等。 其中以季戊四醇-四〔3- ( 3,5-雙-第三級丁基-4_羥基 苯基)丙酸酯爲最適用。 受阻酚系化合物之添加量’對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醇酯樹脂之重量比率,以0 ·0 0 1〜1重量%爲宜,以 0.005〜0.5重量%更佳,以〇.〇1〜〇.1重量%爲最適合;當然 此等安定劑倂用亦爲適當方法之一。 善 其次,就本發明適用聚合器之一例,以圖說明如下。 圖1爲本發明之方法所用聚合器之具體例;對苯二甲 酸丙二醇酯預聚體A,由輸送泵1,送經原料供給□ 2, 供應聚合器1 〇 ;通過多孔板3,導入聚合器內部,沿著引 導物5落下;聚合器內部控制在所定之減壓度,自預聚體 餾出之丙二醇(TMG )等、因應需求由氣體供應口 6導入 之氮氣等不活性氣體E# ’由排氣口 7排出(排出氣體d );聚合之聚合體B,經排出泵8,由排出口 9排出;聚 φ 合器本體1 0等,係以加熱器或套管加熱保溫。 又,圖2爲在不活性氣體之大氣下,預聚體沿著引導 物落下,同時將不活性氣體吸收及/或含有:在減壓下, 使預聚體放出吸收及/或含有之氣體,其所使用聚合裝魔 之具體例;在圖2中,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A,首 先由輸送泵N 2送出,經原料供給口 N 3,通過多孔板N 4 ,氮氣等不活性氣體E ’經不活性氣體導入口 N 6,連糸賣 導入不活性氣體供給裝置內部,沿著引導物N5落下;其 -43- (40) 1252241 次,由輸送泵N7送出,經原料供給口 2,供應聚合器10 ,通過多孔板4,連續導入聚合器內部,沿著引導物5落 下。 聚合器內剖控制在所定之減壓度;在不活性氣體供給 裝置中;預聚體A吸收及/或含有之不活性氣體,在聚合 器內部放出;自預聚體餾出之丙二醇(TMG )等及導入之 不活性氣體,由減壓排氣口 7排出(排出氣體D );聚合 之聚合體B,由排出泵8,經排出口 9連續排出;不活性 氣體吸收裝置N1及聚合器10等,以加熱器或套管加管 保溫。 在任一方法中,沿著引導物落下之聚合體,在聚合器 底部停留後,由排出泵經排出口排出;此際,停留在聚合 器底部之量儘可能少,而且儘可能保持一定爲佳;如此可 抑止因熱分解而起之著色、及聚合度之下降,而且容易抑 制聚合體之品質起伏不一;停留量之控制方法,可以利用 觀測窗4,監視其停留量,再以輸送泵1與排出泵8,進 行調整及控制。 本發明之方法所使用之聚合器,其底部也可以設置攪 拌器,但是沒有必要;聚合器本體可以沒有旋轉驅動部份 ,能在高真空封密性良好之條件下,進行聚合;排出泵之 旋轉驅動部份的封密性,因有液體靜壓之故,較聚合器本 體設有旋轉驅動部份之情況爲佳。 本發明之方法,可以只使用一套聚合器,使用2套以 上亦可;又,一套之聚合器,力D以間隔爲直式或橫式之多 -44- (41) 1252241 段聚合器亦可。 本發明中,由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到具有目 標聚合度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止之提高分子量 步驟(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程),全部由多孔板之孔,沿 著引導物落下,同時進行聚合之方法亦可;提交此引導接 觸落下聚合製程之預聚體,其聚合度以至少一種選自下述 (a )〜(d )所成群之聚合方法,予以提高爲佳。 (a )使用直式攪拌槽型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b )使用橫式攪拌槽型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c )使用聚合原料自由落下,同時聚合之多孔板型 反應器之聚合方法。 (d )使用薄膜式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橫式攪拌聚合器,有螺旋型、獨立翼型、單軸型、雙 軸型等等;例如,「反應工學硏究會硏究報告;反應製程 第 2部」(高分子學會,1 992年)第4章記載之聚合器 〇 關於自由落下同時聚合之多孔板型反應器,例如可以 參照美國專利第5,5 96,06 7號;使用此多孔板反應器時, 自多孔板之孔自由的落下,同時聚合;具體的說,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於熔融狀態;自多孔板之孔自由的 落下,同時聚合,提高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之聚合 度;所謂自由的落下,是指不與具有落下阻力之引導物、 器壁等接觸的落下狀態之意;自由的落下時,該預聚體之 形狀,爲薄膜狀、絲狀、液滴狀、霧狀等等;自由的落下 -45- (42) 1252241
之間,經聚縮合反應生成之丙二醇等’予以排出;該方式 多孔板之孔的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制,一般選自圓狀、橋 圓狀、三角形狀、裂縫狀、多角形狀、星形狀等之形狀; 孔之橫截面積,通常爲〇 . 0 1〜1 〇 〇平方公分’以0 ·0 5〜1 0 平方公分更佳,以〇·1〜5平方公分之範圍最爲適用;又’ 雖然設置有與孔相接之噴嘴、引導物亦可’但其後’必須 能自由的落下;孔與孔之間隔,通常孔之中心與中心之距 離爲1〜500公厘,以5〜100公厘爲佳;通過孔後’自由落 下之高度,以0.3〜50公尺爲宜,以〇·5〜20公尺更佳;預 聚體通過孔之流量,隨預聚體之分子量而異’通常一個孔 之流量爲1 4〜1 〇4公升/小時,以1 0_2〜102公升/小時更佳
,以0.1〜50公升/小時之範圍爲最適合;自由落下所需之 時間,沒有特別的限制’ 一般爲0 · 0 1秒〜1小時之範圍; 自由落下所得之聚合物,雖然直接排出也可以,但是,以 循環再自由洛下同時聚合’爲較適合之方法;又’自由落 下同時進行循環,可取得單位時間形成之較大新穎液體表 面積,容易進行達到所期望分子量之充分聚合。 又,攪拌槽型聚合器,可使用例如化學裝置便覽(日 本國化學工學協會編,1 9 8 9年)第1丨章等記載之攪拌槽 的任何一種;槽之形狀,沒有特別限制,一般使用直式或 橫之圓筒型,又,攪拌翼之形狀’也沒有特別的限制,槳 型、錨型、渦輪型、螺旋型、螺帶型、雙翼型等均可使用 薄膜式聚合器,有濕壁式落下同時聚合之裝置、離心 -46- (43) 1252241 參 薄膜式熱交換器、搔面式液膜熱交換器等聚合裝置;濕壁 式落下同時聚合之裝置,例如化學裝置便覽(日本國化學 工學協會編,1 9 8 9年)第i 1章461頁上記載之反應器等 可使用;聚合器可爲多管式,又,落下之聚合體經循環, 再由濕壁式落下同時聚合也可以;又,搔面式液膜熱交換 器、離心薄膜蒸發器,例如熱交換機設計手冊(日本國工 學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 974年)第21〜22章記載之裝置 等可以使用。 φ 以原料製造預聚體之步驟,可以分批式進行,也可以 採連續式進行;以分批式進行時,將原料及反應物全量置 入反應器,經所定時間反應後,再將反應物全量,移送至 下一個反應器;另一方面,進行連續式時,原料及反應物 連續供應至各反應器,反應物連續排出;大量製造品質均 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時,以採用連續式爲佳。 本發明之方法所使用聚合器之材質,沒有特別的限制 ,通常選自不銹鋼、鎳、玻璃裏襯等等。 n 其次,以原料製造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時,聚 合器之適當組合型態說明如下;本發明對此沒有特別的限 制。 如圖3所示,使用對苯二甲酸及丙二醇(TMG )爲原 料,將用自多孔板之孔沿著引導物落下同時聚合的方法( 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程),及直式攪拌槽型聚合器之組合 的一例;圖3中,將含有原料丙二醇與對苯二甲酸,及觸 媒原料混合物 C,供應酯化反應器1 1,同時以攪拌翼12 -47- (46) 1252241 出泵8,經排出口 9連續排出。 聚合器1 0,酯化反應器11,第一攪拌槽型聚合器1 5 ,橫式攪拌聚合器22,配管、輸送泵等均以加熱器及套 管加熱保溫。 圖5、6爲使用DMT (二甲基對苯二甲酸酯)與丙二 醇(TMG )之示例;將含有丙二醇與二甲基對苯二甲酸酯 及觸媒之混合物C,置入第一酯交換反應器2 5,其次導入 第二酯交換反應器29,分別以攪拌翼26、30攪拌,同時 以所定時間反應,可高反應率獲得BHPT;反應器內部’ 充滿不活性氣體或餾出之甲醇及丙二醇,通常控制在常壓 左右;在排氣口之前,設置精餾塔,餾出之丙二醇送回反 應器,甲醇及過剩之氮氣由排氣口排出;所得BHPT,以 圖3、4所示之裝置,同樣經聚縮合而得預聚體a,其次 經聚合即得聚合體B。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實施例及比較例,就本發明做具體的說明如下;本 發明對此等例沒有任何的限制。 貫施例中’聚合體物性的測定,以下列各方法進行。 (1 )極限粘度〔7?〕 極限粘度〔W〕 ’是使用歐斯特瓦爾得粘度計,於 3 5 °C鄰-氯酚中測得之比粘度sp,與濃度c (公克/丨〇〇 -50- (47)1252241 毫升)之比7/ S P / C,濃度零時外推之 [V ] =lim( 7ysp/c) c-> Ο 由下式可求得。 (2 )結晶融點 結晶融點,是使用美國波金愛瑪 D s C (輸入補償型差示熱量計),依-融解吸熱尖峰的尖峰値;尖峰値是以1 c 測定溫度:0〜2 8 0 °C ‘ 升溫速度:10°C /分鐘 (3 )末端羧基濃度 將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i 25毫升中,其後,加入氯仿25毫升 鉀苯甲醇溶液滴定之;滴定値( ^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空白試驗値 得。 末端羧基濃度(毫當量/公 =(Va-V〇 ) x20 (4 )總末端基濃度 由極限粘度〔々〕,依γ ^ 议下式求得4 端基的總量。 公司製之派立司卜 :列條件測定結晶之 ί屬之解析軟體決定 公克,溶於苯甲醇 以1/50Ν之氫氧化 :升),與不含聚對 V 〇比較,依下式求 當試料1公斤之末 一51 一 (48) 1252241 總末端基濃度(毫當量/公斤) = 1000/(聚合度 X206) x2xl 000 聚合度=極限粘度〔θ〕χ144·6-26·2 (5 )分子量分佈 分子量分佈,是以重量平均分子量(Mw ),除以數 平均分子量(Μη)之値(Mw/Mn)表示;(Mw)與(Μη )是以凝膠滲透色層分析儀(GPC )測定者;測定條件爲 ,使用日本國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HLC-8120、及日本國 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之柱筒HFIP804-803 ( 30公分柱 筒2支)、載體採用六氟異丙醇,溫度4(TC,流量〇.5毫 升/分鐘;以聚合體硏究室公司製之PMMA (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爲標準試料,做爲檢量線測定之;使用之標準 PMMA 之分子量爲,620、1680、3805、7611、13934、 24280 、 62591、 186000 者。 (6 )色調(L値、b*値) 將顆粒在1 00 °C下熱處理1 〇分鐘,結晶化後,以日 本國斯佳試驗機股份有限公司之彩色電腦測定之。 又,將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置於空氣大氣中 ,在1 80°C溫度下,加熱24小時後,以上述相同之方法 ,測定其色調,做爲加熱時之著色性指標;但是,此時業 已結晶化,不必再施行1 00 °C之熱處理。 -52- (49)1252241 (7 )顆粒大小 取試料顆粒約2公克,正確坪其重量、 顆數’求出一個顆粒所相當之重量。 (8 )粉狀聚合體 依下列順序,測定附著於顆粒表面之粉 〇 1 *在裝有水之燒杯中,投入顆粒1公斤 2 ·攪拌5分鐘,將附著於顆粒表面之 落。 3 ·將上述2,以3 0篩目之濾網過濾之 淨’至濾網上之顆粒沒有殘留破裂顆粒、及 至。 4 ·將上述3之濾液,以3 0 0篩目之濾 次;濾網上之殘留物,在8 0 °C及1 K P a減壓 $其重量即爲粉狀聚合體之重量。 (9 )結晶化度 依 JI S - L - 1 0 1 3之標準,使用以四氯化 成之密度梯度管(Density-Gradient Tube) 管法求得其密度,再依下式求出結晶化度 1 G個顆粒,採用其平均値。 Xc(%) = { P cx(/〇 s~ p a)} / { P sX(i〇 c~ 及計算顆粒之 狀聚合體之量 粉狀聚合體洗 ,重覆以水洗 粉狀聚合體爲 網,再過濾一 下乾燥之,測 碳及正庚烷作 ,以密度梯度 (Xc);測定 P a)}xl〇〇 -53- (50) 1252241 (式中,P a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均聚體之非晶密 度1.300公克/立方公分;Pc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均聚 體之結晶密度1.43 1公克/立方公分;p s爲該顆粒之密度 ,以公克/立方公分表示)。 〔實施例1〕 使用圖1所示之裝置;將極限粘度〔7?〕爲〇.5dl/公 克、末端羧基比率爲7%、結晶融點爲23 (TC之聚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PTT)預聚體A,以輸送泵1輸送,經原 料供應口 2,供應聚合器10 ;於260 °C之熔融狀態,自多 孔板之孔,以各孔相當1 〇公克/分鐘之量排出後;在與排 出溫度相同的大氣溫度下,沿著引導物5落下,同時於 l〇Pa之減壓度下進行聚合;以排出泵8,經排出口 9排出 ,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B ;多孔板厚度爲50 公厘、直徑1公厘之孔依格子狀配置9列;引導物爲直徑 3公厘、長度5公厘、橫截面爲圓形之不銹鋼製絲狀者; 對多孔板3,一個孔安裝一個引導物5 ;以觀察窗4監視 聚合器底部,同時運轉排出泵,使聚合體幾乎不在底部停 留;該預聚體,係添加四丁氧基鈦〇. 1重量預聚體,三 甲基磷酸鹽磷元素之重量比率lOOppm/預聚體,製造而得 ;其結果如表1所示;此時之停留時間爲60分鐘;還有 ,停留時間係以聚合器內部存有之聚合體量,除以供給量 而得之値;聚合時,噴絲頭下方之激烈發泡,極少污染金 -54- (51) 1252241 屬抽出口之表面;所得聚對本一甲酸丙一^醇酯樹脂,爲筒 聚合度、分子量分佈範圍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 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 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將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浸入5 °C之冷水中固化後,切斷成每個20毫克之顆粒 ;粉狀聚合體少至〇 . 〇〗重量% ;又,結晶化度低至5 %, 難以破裂,爲作業處理性良好之顆粒。 〔實施例2〜4〕 除表1所示條件之外,都和實施例1相同,進行聚合 ;其結果如表1所示;任何一例,均極少由於噴絲頭下方 之激烈發泡而使金屬抽出口表面受到污染,所得聚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高、分子量分佈範圍窄、末 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對苯二甲 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比較例1〜4〕 除表1所示條件之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相同,進行 聚合;其結果如表1所示。 比較例1中,可以看到因排出溫度過高引起激烈發泡 而使金屬抽出口表面受到之污染,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醇醋呈黃色,且色調上有斑點;有因加熱而起之著色。 比較例2中,因排出溫度設定過低,使預聚體固化, 以致不能由多孔板之孔排出。 -55- (52) 1252241 比較例3中,由於預聚體之極限粘度〔々〕過低(低 至0 . 1 8 d 1 /公克),使噴絲頭下方激烈發泡,致金屬抽出 口表面、聚合器壁面,受到強烈污染;所得聚對苯二甲酸 丙二醇酯樹脂中,混入多數的黑色異物(熱惡化物);又 ,聚合度也低。 比較例4中,因聚合器內爲常壓,使聚合度之提高, 反因熱分解而下降。 〔實施例5〕 使用以直徑3公厘之絲線,組合成縱方向3 0公厘、 橫方向5 0公厘間隔之攀登架式引導物之外,其他都和實 施例1相同,進行聚合;此時,縱方向之絲線安裝在多孔 板之孔上;其結果如表1所示;極少因噴絲頭下方之激烈 發泡而使金屬抽出口之表面受到污染,所得聚對苯二甲酸 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非常高,具良好色調,而且品質 均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著 色極少。 〔實施例6〕 使用以直徑3公厘之絲線,組合成縱方向3 〇公厘、 橫方向5 0公厘間隔之格子狀引導物之外,其他都和實施 例1相同,進行聚合;此時,縱方向之絲線安裝在多孔板 之孔上;其結果如表1所示;極少因噴絲頭下方之激烈發 泡而使金屬抽出口之表面受到污染,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 -56- (53) 1252241 二醇_樹脂,爲聚合度高、分子量分佈範圍窄、末端羧基 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實施例7〕 使用圖3所示之裝置,以對苯二甲酸與丙二醇爲原料 ’採連_聚合法1日約可製造1 3 0公斤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樹脂;酯化反應器11,及第一 '第二攪拌槽型聚 合器1 5、;ι 9,均採用具有槳狀攪拌翼之直式攪拌聚合反 應器’其次之聚合器使用與實施例5相同之聚合器1 〇。 聚合,是以1 : 1 .5莫耳比之對苯二甲酸、與丙二醇 、及對對苯二甲酸爲0 · 1重量%之四丁氧基鈦混合物(槳 狀)C ’連續導入酯化反應器1 1中;除如表1及表2之條 件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相同,進行聚合,即得聚對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樹脂;此時,第一攪拌型聚合器1 7中,連 續添加20ppm/聚合體之三甲基磷酸鹽;其結果如表1所 示;供給最後聚合器之預聚體,爲本發明範圍內者,所得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高、分子量分佈範 圍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 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實施例8〕 使用圖4所示之裝置,以對苯二甲酸與丙二醇爲原料 ,採連續聚合法1日約可聚合13〇公斤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57- (54) 1252241 二醇酯樹脂;酯化反應器11,及第一攪拌槽型聚合器15 ’採用具有槳式攪拌翼之直式攪拌聚合反應器,其次採用 有單軸盤式攪拌翼之橫式攪拌聚合器2 2,最後之聚合器 ,使用與實施例5相同之聚合器1 〇。 聚合,是以1 : 1 · 5莫耳比之對苯二甲酸、與丙二醇 、及對對苯二甲酸爲〇 . 1重量%之四丁氧基鈦混合物(漿 狀)C,連續導入酯化反應器η ;除如表丨及表3所示之 條件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相同,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醇酯樹脂;此時,第一攪拌型聚合器丨5中,連續添加 2 0ppm/聚合體之三甲基磷酸鹽;其結果如表1所示;供給 最後聚合器10之聚合體A,爲本發明範圍內者,所得聚 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高、分子量分佈範圍 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對 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實施例9〕 使用圖5之裝置,以二甲基對苯二甲酸酯(DMT )與 丙二醇(TMG)爲原料,採連續聚合法1曰約可聚合13〇 公斤之聚對苯一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第一、第二酯交換反 應器25、29,採用具有渦輪狀攪拌翼26、30之直式聚合 反應器;第一、第二攪拌槽型聚合器15、19,採用具有 漿狀攪拌翼1 6、20之直式攪拌聚合反應器;其次之聚合 器爲其多孔板上有4個依格子狀排列之孔,各孔每分鐘$ 排出23公克之預聚體,引導物5之長度爲9公尺;除此 -58 - (56) 1252241 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實施例1 1〕 除以具有單軸盤狀攪拌翼2 3之橫式攪拌聚合器22替 代第二攪拌槽型聚合器1 9之外,其他都和實施例9相同 ,使用如圖6所示之裝置,依表1及表5所示之條件進行 聚合,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結果如表1所 示··供給最後聚合器1 〇之預聚體A,爲本發明之範圍內 者;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高、分子 量分佈範圍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且品質 均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著 色極少。 〔實施例1 2〕 除如表1所示之量的氮氣E,由聚合器10之氣體供 給口 6導入之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 1相同,依表1及表 5之條件進行聚合,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 結果如表1所示;供給最後聚合器1 0之預聚體A,爲本 發明之範圍內者;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聚 合度高、分子量分佈範圍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 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 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實施例1 3、1 4〕 -60- (57) 1252241 除聚合器1 〇之引導物5、實施例丨3以線徑3公厘、 長50公厘、曲率20公厘0之橢圓物連結成鏈狀替代;實 施例14以直徑20公厘0、厚3公厘之圓盤、每隔2〇〇公 厘熔接於5公厘0之絲線狀替代之外,其他都和實施例 12相同,使用如圖6所示之裝置,依表1及表6之條件 進行聚合,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結果如表 1所示;供給最後聚合器1 0之預聚體A,爲本發明之範圍 內者;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高、分 子量分佈範圍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且品 質均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醋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 著色極少。 〔比較例5〕 將實施例1 3所得之預聚體,置入5 °C之冷水中固化 後,切成顆粒;此顆粒在1 20 °C之乾燥空氣中乾燥後, 100公斤置入內容量3 00公斤之轉鼓(Tumbler)型固相 聚合器中,在2 0 5 °C,同時以100公升/小時之氮氣流通下 ,進行72小時之固相聚合,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其結果如表1所示;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 脂之聚合度雖可充分提高,但分子量分佈範圍廣;又,所 得顆粒上附著之粉狀聚合體達1 · 〇重量%,結晶化度亦高 達5 5 %,易脆之故,在供料機、氣體輸送帶輸送時,會因 破裂而產生多量之粉末狀聚合體。 -61 - (58) 1252241 〔比較例6〕 降低聚合聚合體之量約爲1天7 5公斤,不使用聚合 器1 〇之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 2相同,依表1及表7之條 件進行聚合,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結果如 表1所示;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聚合度不高 、分子量分佈範圍廣、末端羧基濃度高、因加熱而起之著 色大。 〔實施例1 5〕 使用不活性氣體吸收裝置N 1,採用如圖2所示之系 統,將不活性氣體導入聚合器內,及依表1所示條件之外 ,其他都和實施例1相同,進行聚合;不活性氣體吸收裝 置N 1之多孔板N4上,依格子狀排列9個直徑爲1公厘 之孔,直徑5公厘、長3公尺、橫截面圓形之不銹鋼製絲 線狀物,爲引導物N 5 ;對多孔板之每一孔安裝一個引導 物;吸收裝置內部導入氮氣,維持在〇. U Pa ;沿著引導物 N5落下之預聚體,在N5’吸收及/或含有氮氣;監視吸收 裝置之底部,並運轉輸送泵,維持其底部在幾乎沒有聚合 體停留之狀態;此時,由吸收裝置N 1輸送之預聚體A中 ,含有微小之泡沫;又,停止供應導入吸收裝置N 1之氮 氣E,調查氣體之壓力變化,發現相當聚合體1公克,會 有〇 . 5毫克氣體之壓力變化;此量,可能是預聚體吸收及 /或含有氮氣之量;以其全量導入聚合器內,求出氮氣導 入聚合器內之量;聚合結果如表1所示;此時,由下部之 -62- (59)1252241 觀察窗4, 發泡狀態; ' 分子量分 且品質均勻 起之著色極 〔實施例1 使用去 的落下,同 合器之外, 進行聚合, 孔板之孔自 度、1 OOPa 後聚合器] 對苯二甲酸 窄、末端羧 苯二甲酸丙 〔實施例1 使用在 預聚體 a 膜狀落下同 合器之外, 進行聚合, 可以看到落下之聚合體,含有多量之泡沬,呈 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高 佈範圍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 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 少。 6〕 除聚合器1 〇之引導物5,自多孔板之孔自由 時聚合之裝置的聚合器,替代第二攪拌槽型聚 其他都和實施例9相同,依表1及表4之條件 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還有,自多 由的落下,同時聚合的裝置,是在260 °C之溫 之壓力運轉操作;其結果如表1所示;供給最 ί 〇之預聚體A,爲本發明之範圍內者;所得聚 丙二醇酯樹脂,爲聚合度高、分子量分佈範圍 基濃度低、具良好色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對 二醇酯樹脂;又,因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7〕 聚合器1〇之引導物5的垂直方向安裝平板, 由直線狀配置的四個孔排出,沿著該平板成薄 時聚合的薄膜式聚合器,替代第二攪拌槽型聚 其他都和實施例9相同,依表1及表4之條件 即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還有,薄膜
-63- (60) 1252241 式聚合器,是在溫度2 60 °C、壓力100 Pa下運轉操作;其 結果如表1所示;供給最後聚合器1 〇之預聚體A,爲本 發明之範圍內者;所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B,爲 聚合度高、分子量分佈範圍窄、末端羧基濃度低、具良好 色調,而且品質均勻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組成物;又 ,因加熱而起之著色極少。
-64- (61)1252241 加熱時著色 色調 | 」 00 00 σ> 00 So s 8 E 00 00 CD 00 l〇 00 CM 00 § § § 5 I 1 jO 〇 8 CD 00 00 00 τ— 寸 σ> ο ο 05 c\| o Τ- CO $ 寸 r— CN C\J I 1 00 c3 00 σ> LO iH 1 斑點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X X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色調 ’」 s 5 00 § CM σ> Csj σ> s § 00 00 00 00 ΙΟ 00 00 00 00 00 00 00 CO 05 CD 00 00 00 ΙΟ 00 CM σ> s 00 00 'jD CO ΙΟ nr- CO 寸 寸 CO i〇 CO 卜 in 00 in i〇 ω CM O) CNI 00 ID CO 00 m % 齡 羧基| meq./kg 卜 τ— CD 00 C\1 ο 寸 卜 00 Gi in C\l S m s 00 ΙΟ CNI CD 卜 T— Mw/Mn CO c\i CO c\i CN Csj CM c\i CO cvi ΓΟ c\i CO csi 寸 c\i CO rvi c\i CO rvi 寸 csi Γ0 cvi Γ0 c\i CD c\i CM co CM c\i ο CO 00 csi 寸 c\i CO c\i 寸 cvi 特性粘 度 dl/g 1 1.10 I .1;..一 1 0.90 1 1 0.85 1 —lg-0J | 1.10 I MjQj 1.00 — ί 1.25 I 1.40 I 1.25 1.30 I 0.70 0.35 1 0.45 1.30 1 1.00 1.30 1.10 1.35 1 污染 1_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C 〇 〇 X X 〇 1 1 〇 〇 〇 發泡 〇 〇 〇 〇 o 〇 〇 Ό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X X 〇 1 1 I 100 j 〇 〇 氮氣 mg/g o ο o o o ο 〇 O o o ο o o o o 1 1 黑 d o o 條件 §左 o ο o 100J o ο o T— ο τ— o o 100 [Too 100 o T— o o ir- 粧 1 1 100 o o 100 溫度 1 °C 260 ο CD CM 240 I 260 I 260 I 260 I 260 I 260 | I 250 I 250」 L 2501 250 ! LJ5CLJ 250 _I I 290 220 260 I 260 1 1 260 _25Q I 250 | ~~Wm~~1 引導物 i 繼 絲線 絲線 絲線 立體格子 I格子I 絲線 絲線 立體格子 立體格子 立體格子 立體格子 | 圓盤 s I 絲線| 絲線 絲線 I 絲線 ! 固相聚合1 1 絲線 立體格子 立體格子! 預聚體特ΐί 1 結晶融 點t: 230 228 230 230 230 230 228 228 230 230 230 230 I 230 I 230 I 230 | 230 1 232 j 1 230 1 1 228 j 1 228 1 I 230 I I 230 | I 230 | 羧基比 率% 卜 σ> 卜 卜 卜 卜 CNJ 00 T— 寸 寸 卜 卜 o 卜 σ> 05 卜 t— o 羧基 meq./kg in Csl ΙΟ τ— ΙΟ ΙΟ r— ΙΟ 卜 05 Ο) 寸 00 00 in l〇 T— ΙΟ 寸 LO τ— 寸 (D 特性粘 ί 度 dl/g ΓάδΠ 0.70 1 0.50 1 0.50 0.50 0.50 1 0.40 0.80 0.45 0.45 1 0.60 0.60 0.70 0.70 0.50 0.50 0.18 I 0.50 J 1 0.60 1 1 0.60 I I °·47 I | 0.40 | I 0.60 I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〇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1比較例4 I 丨比較例5 I 1比較例6 I I實施例151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65- (62) 1252241 注: COOH:殘基濃度(毫當量/公斤) C Ο Ο Η比率:末端羧基比率(% ) 氮氣:聚合體1公斤相當之氮氣重量(毫克/公克) 發泡:看不見激烈發泡 X :可見激烈發泡 污染:〇:金屬抽出口表面、壁面沒有污染 X :金屬抽出口表面、壁面被污染 斑點:〇:聚合體上沒有色調斑點 X :聚合體上可見色調班點 加熱時著色:空氣大氣中18 (TC 24小時加熱 -66 - (63) 1252241 表2 溫度°c 停留時間(分) 真空度Pa 極限粘度dl/g 酯化反應器 230 200 常壓 一 第一攪拌槽型聚合器 250 60 40,000 0.2 第二攪拌槽型聚合器 255 60 2,000 請參照表1 極限粘度:由各反應槽排出之反應物的極限粘度 表 3__· 溫度。C 停留時間(分) 真空度Pa 極限粘度dl/g 酯化反應器 230 200 常壓 一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 250 60 20,000 0.3 橫式攪拌聚合器 255 60 700 請參照表1 極限粘度:由各反應槽排出之反應物的極限粘度 表4 溫度。C 停留時間(分) 真空度Pa 極限粘度dl/g 第一酯交換反應器 190 120 常壓 — 第二酯交換反應器 220 120 常壓 — 第一攪拌槽型聚合器 255 60 1,000 0.3 第二攪拌槽型聚合器 260 60 100 請參照表1 極限粘度:由各反應槽排出之反應物的極限粘度 -67- (64) 1252241 表5 溫度。C 停留時間(分) 真空度Pa 極限粘度dl/g 第一酯交換反應器 190 120 常壓 一 第二酯交換反應器 220 120 常壓 —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 255 60 1,000 0.3 橫式攪拌聚合器 260 60 100 請參照表1 極限粘度:由各反應槽排出之反應物的極限粘度 表6 溫度。C 停留時間(分) 真空度Pa 極限粘度dl/g 第一酯交換反應器 190 120 常壓 一 第二酯交換反應器 220 120 常壓 —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 255 60 500 0.35 橫式攪拌聚合器 260 60 50 請參照表1 極限粘度:由各反應槽排出之反應物的極限粘度 表7 溫度°C 停留時間(分) 真空度Pa 極限粘度dl/g 第一酯交換反應器 180 180 常壓 一 第二酯交換反應器 210 180 常壓 —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 255 120 500 0.55 橫式攪拌聚合器 260 120 50 請參照表1 極限粘度:由各反應槽排出之反應物的極限粘度 -68- (65) . 1252241 〔產業上利用性〕 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可以不經固相 聚合,而在工業上安定製造;而且’由於具備適當範圍之 極限粘度、分子量分佈、優異色調、優越強度’可做爲工 業上安定製造色調纖維、成形體之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爲本發明使用聚合器之一例的槪略圖。 # 圖2 :爲本發明使用不活性氣體吸收裝置及聚合器之 一例的槪略圖。 圖3〜圖6 :分別爲施行本發明之方法所使用系統之一 - 例的槪略圖。 , 〔符號說明〕 A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ΡΊΓΤ)之預聚體 B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籲 C :原料混合物(包含單體、觸媒、添加劑等) D :排出氣體 E :導入氣體 1 :輸送栗 2 :預聚體供給口 3 :多孔板 4 :觀察用窗 5 :引導物 '69- (66) 1252241 5’ :沿著引導物流下之聚合體 6 :氣體供給口 7 :排氣口 8 ·排出栗 9 :排出口
1 0 :聚合器 1 1 :酯化反應器 1 2 :攪拌翼 1 3 :排氣口 1 4 :輸送泵 15:第一攪拌槽型聚合器 1 6 :攪拌翼 1 7 :排氣口 1 8 :輸送泵 19:第二攪拌槽型聚合器
20 :攪拌翼 21 :排氣口 22 :橫式攪拌型聚合器 2 3 :攪拌翼 24 :排氣口 25 :第一酯交換反應器 26 :攪拌翼 2 7 :排氣口 2 8 :輸送泵 -70- (67) _ (67) _1252241 2 9 :第二酯交換反應器 3 0 :攪拌翼 3 1 :排氣口 3 2 :輸送栗 N 1 :不活性氣體吸收裝置 N 2 :輸送栗 N 3 :原料供給口 N4 :多孔板 籲 N5 :引導物 N5’ :沿著引導物流下之聚合體 N6 :不活性氣體導入口 - N7 :輸送泵
-71 -
Claims (1)
1252241 (1)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21 16270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4年12月28日修正 1 · 一種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其特徵爲由 9 0〜100莫耳%的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 及至少1種來自,可與使用於獲得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重覆單fl!的單體以外,而使用於獲得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重覆單位的單體進行共聚合之單體的單體單位〇〜1()莫 耳%所成; 具有下列(A )〜(D)之各項特性, (A) 極限粘度〔π〕爲〇·8〜4.0dl/公克; (B) 以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 纛(Mw )、與數平均分子量(Μη )之比以(Mw/Mri )表 不之分子量分佈爲2.0〜2.7 ; (C) 亮度係數L値(L-1)爲7 0〜1〇〇、色度係數b* 値(b*-l )爲·5〜25 ;及 (D) 該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在空氣環境中 ’於180°C溫度下加熱24小時後,其亮度係數L値(L-2 )爲70〜100、色度係數b*値(b、2 )爲-5〜25。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其極限粘度〔7?〕爲1.25〜2.5dl/g。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2) 1252241 樹脂,其末端羧基濃度爲〇〜20毫當量/公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其分子量分佈爲2.0〜2.6。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任一項之聚對苯二甲酸 丙二醇酯樹脂,其爲顆粒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其顆粒之平均重量爲1〜1000毫克/個,該顆粒能通 過30篩目之濾網,而且含有0〜〇.5重量%的不能通過300 篩目濾網之粉狀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其如下式表不之結晶化度(Xc)在40 %以下, Xc(%) = { p cx(p s- p a)} / { P sX(i〇 c- ρ a)}xl〇〇 (式中’ P a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均聚體之非晶密 度1.300公克/立方公分;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均聚 體之結晶密度1 · 4 3 1公克/立方公分;P s爲該顆粒之密度 ,以公克/立方公分表示)。 8 · —種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 特徵爲包含下列之步驟(1)及(2), (1 )爲供應熔融狀態之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 之步驟;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預聚體爲, 由90〜100莫耳%的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重覆單位, 及至少1種來自,可與使用於獲得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 1252241 重覆單位的單體以外,而使用於獲得該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重覆單位的單體進行共聚合之單體的單體單位〇〜10莫 耳%所成; 極限粘度〔7?〕爲0.2〜2dl/g。 (2 )爲該熔融狀態之預聚體,在其結晶熔點以上、 290 °C以下之溫度,進行減壓聚合之步驟;該聚合,係使 該熔融狀態之預聚體,沿著引導物流下,於落下之過程中 進行預聚體之聚合;即進行所謂的引導接觸落下聚合製程 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爲使該 熔融狀態之預聚物,在聚合步驟(2 )中進行聚合,將該 熔融狀態之預聚物連續供給至聚合區域;該聚合步驟(2 )製造而得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則從聚合區域 連續排出;聚合步驟(2 )爲連續進行之步驟。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引導物至少一種選自凹部、凸部、 及有孔部所成群者。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之製造方法,其於步驟(2 )中,沿著引導物流下之 熔融狀態預聚體,爲呈發泡狀態者。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係於步驟(2)中之聚合區域,導入 不活性氣體同時進行聚合者。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 (4) 1252241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不活性氣體之量,對由聚合 排出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樹脂1公克,爲0.05 毫克。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2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於聚合區域中,預聚體與不活 體係分別導入者。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不活性氣體是以被預聚體吸 含有之形態,導入聚合區域者。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預聚體之極限粘度〔77 0.5〜2.Odl/公克,而且預聚體末端羧基含量,對預聚 末端基之合計莫耳比(% ),爲50%以下。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預聚體係經由至少一種選自下 a)〜(d)所成群之聚合方法,製造而得, (a)使用直式攪拌槽型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b)使用橫式攪拌槽型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c) 使用聚合原料自由落下,同時進行聚合之 板反應器之聚合方法, (d) 使用薄膜式聚合器之聚合方法。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預聚體,係以(b )之方法 而得者。 區域 〜1 00 二醇 性氣 二醇 收或 醇酯 〕爲 體全 醇酯 述( 多孔 二醇 製造 -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172735 | 2002-06-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403275A TW200403275A (en) | 2004-03-01 |
TWI252241B true TWI252241B (en) | 2006-04-01 |
Family
ID=2972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2116270A TWI252241B (en) | 2002-06-13 | 2003-06-13 |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98846B2 (zh) |
EP (1) | EP1491569B1 (zh) |
JP (1) | JP4229240B2 (zh) |
KR (1) | KR100684683B1 (zh) |
CN (1) | CN1308368C (zh) |
AT (1) | ATE380835T1 (zh) |
AU (1) | AU2003241654A1 (zh) |
BR (1) | BR0311125A (zh) |
CA (1) | CA2483579C (zh) |
DE (1) | DE60318028T2 (zh) |
ES (1) | ES2294297T3 (zh) |
MX (1) | MXPA04011430A (zh) |
RU (1) | RU2282639C2 (zh) |
TW (1) | TWI252241B (zh) |
WO (1) | WO200310653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73155A1 (en) * | 2003-03-05 | 2006-08-03 | Katsuhiro Fujimoto |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06143908A (ja) * | 2004-11-22 | 2006-06-08 |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
EP1904552A1 (en) * | 2005-07-15 | 2008-04-02 | DSMIP Assets B.V. | Polycondensate fibers |
US7932345B2 (en) * | 2005-09-16 | 2011-04-26 | Grupo Petrotemex, S.A. De C.V. | Aluminum containing polyester polymers having low acetaldehyde generation rates |
CN100396711C (zh) * | 2006-06-28 | 2008-06-25 | 常熟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 | 用作制备聚乳酸的聚合装置 |
TW200833705A (en) * | 2006-11-15 | 2008-08-16 | Shell Int Research | Polym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flame retarda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US8901272B2 (en) * | 2007-02-02 | 2014-12-02 | Grupo Petrotemex, S.A. De C.V. | Polyester polymers with low acetaldehyde generation rates and high vinyl ends concentration |
US20090152761A1 (en) * | 2007-12-12 | 2009-06-18 | Sam Louis Samuels |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modified poly |
WO2011062600A1 (en) * | 2009-11-19 | 2011-05-26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olycondensation with a kneader reactor |
JP5658906B2 (ja) * | 2010-04-28 | 2015-01-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DE102011089056A1 (de) * | 2011-12-19 | 2013-06-20 | Evonik Industries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stern |
EA032233B1 (ru) * | 2014-03-19 | 2019-04-30 | Асахи Касеи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Поли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й полимер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
RU2696456C2 (ru) * | 2015-03-23 | 2019-08-01 | Некст Дженерейшн Рисайклингмашинен Гмбх | Установка,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олимерного расплава |
AU2017353995B2 (en) * | 2016-11-03 | 2021-11-11 | The Coca-Cola Company | Acrolein scavenging in PTF and other 1,3-propanediol derived polyme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7569A (en) | 1976-08-02 | 1978-02-17 | Mitsubishi Chem Ind Ltd | Apparatus for treating material of high viscosity |
US5599900A (en) * | 1993-10-18 | 1997-02-04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olyesters production process |
JP3489382B2 (ja) * | 1997-03-19 | 2004-01-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連続重縮合装置及び方法 |
US6652964B1 (en) * | 1997-08-18 | 2003-11-25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Polyester fiber and fabric prepared therefrom |
EP1016741B1 (en) * | 1997-09-03 | 2005-01-26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Polyester fiber and fabric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
JPH11172526A (ja) * | 1997-11-26 | 1999-06-29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低熱応力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紡糸方法 |
US6284370B1 (en) * | 1997-11-26 | 2001-09-04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Polyester fiber with excellent processabilit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US6320015B1 (en) * | 1998-06-05 | 2001-11-20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romatic polycarbonate |
EP1046662B1 (en) | 1999-04-22 | 2003-03-12 | Zi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Process of produc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PTT) |
US6512080B2 (en) * | 1999-04-22 | 2003-01-28 | Shell Oil Company | Process of produc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PTT) |
TW522179B (en) * | 1999-07-12 | 2003-03-01 | Asahi Chemical Ind | Polyester yarn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
TR200200504T2 (tr) * | 1999-08-26 | 2002-05-21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Değiştirilmiş enine kesitsel şekle sahip politrimetilen tereftalat fiber |
TW572927B (en) * | 1999-12-15 | 2004-01-21 | Asahi Chemical Corp | 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 copolymer |
US6255442B1 (en) * | 2000-02-08 | 2001-07-03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Esterification process |
WO2001075200A1 (fr) * | 2000-03-30 | 2001-10-11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Fil monofilament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GB2361925A (en) * | 2000-05-02 | 2001-11-07 | Shell Internat Res Maatschhapp |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polymerisation of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
JP3744899B2 (ja) | 2001-02-07 | 2006-02-15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740400B2 (en) * | 2001-02-07 | 2004-05-25 |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 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KR100544250B1 (ko) * | 2001-10-11 | 2006-01-23 | 아사히 가세이 셍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트리메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펠릿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TWI255821B (en) * | 2003-01-22 | 2006-06-01 |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KR100573077B1 (ko) * | 2003-12-19 | 2006-04-24 | 주식회사 효성 | 폴리트리메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 상기폴리트리메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폴리트리메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로 제조한폴리트리메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 섬유 |
-
2003
- 2003-06-13 KR KR1020047018767A patent/KR10068468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6-13 CA CA2483579A patent/CA2483579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13 MX MXPA04011430A patent/MXPA04011430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6-13 AT AT03736202T patent/ATE380835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6-13 JP JP2004513357A patent/JP422924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13 RU RU2004133899/04A patent/RU228263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6-13 AU AU2003241654A patent/AU200324165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6-13 EP EP03736202A patent/EP149156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13 BR BR0311125-3A patent/BR0311125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6-13 ES ES03736202T patent/ES2294297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13 US US10/512,467 patent/US719884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13 CN CNB038136678A patent/CN130836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13 TW TW092116270A patent/TWI25224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6-13 DE DE60318028T patent/DE6031802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13 WO PCT/JP2003/007567 patent/WO2003106530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XPA04011430A (es) | 2005-02-14 |
JPWO2003106530A1 (ja) | 2005-10-13 |
KR20050004176A (ko) | 2005-01-12 |
ES2294297T3 (es) | 2008-04-01 |
DE60318028T2 (de) | 2008-11-27 |
US7198846B2 (en) | 2007-04-03 |
EP1491569A1 (en) | 2004-12-29 |
BR0311125A (pt) | 2005-02-22 |
EP1491569B1 (en) | 2007-12-12 |
RU2004133899A (ru) | 2005-06-10 |
JP4229240B2 (ja) | 2009-02-25 |
CN1308368C (zh) | 2007-04-04 |
AU2003241654A1 (en) | 2003-12-31 |
DE60318028D1 (en) | 2008-01-24 |
US20060058497A1 (en) | 2006-03-16 |
KR100684683B1 (ko) | 2007-02-22 |
RU2282639C2 (ru) | 2006-08-27 |
ATE380835T1 (de) | 2007-12-15 |
TW200403275A (en) | 2004-03-01 |
WO2003106530A1 (ja) | 2003-12-24 |
CN1659206A (zh) | 2005-08-24 |
CA2483579A1 (en) | 2003-12-24 |
CA2483579C (en) | 2010-04-13 |
EP1491569A4 (en) | 2006-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52241B (en) |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 |
TWI304417B (en) | Polyester resin, molded article of the sam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
TW200526705A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alkylene terephthalate | |
EP3395855B1 (en) | Polyester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resin molded product formed therefrom | |
JP2010535265A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る樹脂組成物 | |
JP2003531229A (ja) | 極性連鎖停止剤を含む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 |
TW200424231A (en) |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
CN104662070A (zh) | 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 |
KR20080049047A (ko) | 축합 중합체에서 조성 개질을 수행하기 위한 후기 첨가 | |
WO2003078501A1 (fr) | Particules de la composition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alate et leur procede de production | |
US20170267813A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containing low levels of by-products | |
JPWO2003033564A1 (ja) | 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ペレ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351492B (zh) | 后加入方法实现缩聚物的组成改性 | |
EP3889203B1 (en) | Polyester resin having improved adhesion strength for binder and polyester fiber using same | |
JP3737043B2 (ja) | 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連続重合方法、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組成物の連続重合方法 | |
JP4276267B2 (ja) | 重縮合ポリマー及びその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JP2002308969A (ja) | 高重合度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0083957A (ja) |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 |
US20040151854A1 (en) | Extrusion blow molded articles | |
TWI326289B (en) | Polytrimethylene telephthalat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BR102016007977A2 (pt) | copolímeros para impressão 3d | |
RU2340633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ого полимера и формованное изделие из него | |
JP2004315632A (ja) | 高品質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S61255928A (ja) | 高重合度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02265576A (ja) | 高重合度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