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012136U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012136U CN222012136U CN202420096392.5U CN202420096392U CN222012136U CN 222012136 U CN222012136 U CN 222012136U CN 202420096392 U CN202420096392 U CN 202420096392U CN 222012136 U CN222012136 U CN 2220121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e
- cavity
- control box
- electric control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机壳,内部限定有安装腔;隔板,设于机壳内将安装腔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室外风机,设于风机腔内;电控盒,其包括:电控盒体,横跨于隔板的上方且其内形成连通压机腔与风机腔的容纳空间;挡板,设于电控盒体内将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散热器,设于第一空间;散热进风口,形成于挡板的底端与电控盒体的底壁之间;若干通孔,设于挡板上且其连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通过设置散热进风口及若干通孔,使得电控盒体内形成主散热风道及辅散热风道,室外风机运转使得压机腔内的气流通过主散热风道以及辅散热风道散热器,带走热量加速流入风机腔内,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挡板兼具阻拦水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外机具有形成其外观的机壳,机壳内设置隔板用以将机壳内部的容纳空间分隔为放置室外风机的风机腔与放置电控盒及其他电子元件的压机腔,隔板能够阻挡室外风机甩出的水滴,以免水滴进入到电控盒及电子元件中。
电控盒具有散热器,且在电控盒内设置连通风机腔与压机腔的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包裹散热器,可将室外风机产生的风场作用到电控盒上。在室外风机的作用下,流经散热风道的气流带走电控盒的热量,提高了电控盒的散热效果。但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室外,特别是雨天环境下,室外风机在旋转过程中甩出的水滴会通过散热风道进入电控盒以及压机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室外风机在旋转过程中甩出的水滴通过散热风道进入压机腔,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散热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挡水件,该设置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室外风机甩水到压机腔内,但会影响通风效果使得散热效果不佳,且在极端天气下仍不能避免甩水进入压机腔以及电控盒。因此,如何设置散热风道并提高其防水以及导风、通风效果成为了现有技术亟需改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机壳,内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隔板,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
室外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
电控盒,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其包括:
电控盒体,横跨于所述隔板的上方且其内形成容纳电控板的容纳空间;
挡板,设于所述电控盒体内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压机腔连通;
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空间适于与所述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热交换;
散热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挡板的底端与所述电控盒体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空间通过所述散热进风口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若干通孔,设于所述挡板上且其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散热进风口以及若干通孔,使得电控盒体内可形成连通压机腔与第二空间的主散热风道以及辅散热风道,室外风机运转时可在风道的出口处即第一空间与风机腔的连通处产生负压,使得压机腔内的气流经过分别通过主散热风道以及辅散热风道流经散热器,带走散热器的热量后,加速流入风机腔内,提高了电控盒的散热效果。同时,挡板的设置在形成辅散热通道的同时可防止室外风机转动时将水甩入第二空间内,提高了防水效果,避免电器元件损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
机壳,内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隔板,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
室外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
电控盒,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其包括:
电控盒体,横跨于所述隔板的上方且其内形成容纳电控板的容纳空间;
挡板,设于所述电控盒体内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压机腔连通;
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空间适于与所述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热交换;
挡水板,设于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且其位于所述风机腔内;
散热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挡板的底端与所述电控盒体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空间通过所述散热进风口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若干通孔,设于所述挡板上且其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散热进风口以及若干通孔,使得电控盒体内可形成连通压机腔与风机腔的主散热风道以及辅散热风道,室外风机运转时可在风道的出口处即第一空间与风机腔的连通处产生负压,使得压机腔内的气流通过主散热风道以及辅散热风道流经散热器,带走散热器的热量后,加速流入风机腔内,提高了电控盒的散热效果。同时,挡水板的设置可有效对室外风机的甩水进行阻挡,提高防水效果。进一步的,若有少量的水滴进入第一空间,挡板的可对其进行阻拦,大幅度提高了防水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挡板包括导风部,所述通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导风部上,所述导风部自上而下朝向远离所述室外风机的方向倾斜;倾斜设置的导风部可以将所述散热进风口的气流斜向上导向至所述第一空间,同时对排水也有导向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导风部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该设置可以有效减少风量损失,提高辅散热风道的通风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若干所述通孔在所述导风部上均匀间隔布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孔径尺寸为d,其中,d≥2mm,d≤3mm。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孔径尺寸为d,其中,d≥3mm,d≤4mm。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孔径尺寸为d,其中,d≥4mm,d≤5mm。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孔间距与所述通孔的孔径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3,兼顾防水及散热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电控盒体的底壁上对应所述挡板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一空间,排水孔的设置不仅可对挡板阻挡的水进行排出,还增加了主散热风道的进风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挡板的顶端、底端分别与所述电控盒体的顶壁、底壁具有间隙,且所述挡板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控盒体的侧壁上,该设置避免对电控板的安装造成干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电控板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所述电器元件设于所述电控板的底面且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散热器的顶面与所述主控板上的部分所述电器元件接触;电控板采用倒扣安装方式,增大了电器元件的散热空间,同时,可避免灰尘或杂质直接落在电控板上而损坏电器元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省略出风格栅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省略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省略部分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仰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另一视角下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爆炸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第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另一视角下第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剖视图1;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外风机甩水的水汽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剖视图2。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外机100;机壳1;前面板11;侧面板12;第一侧面板121;第二侧面板122;底板13;顶板14;室外风进口15;第一进口151;第二进口152;室外风出口16;出风格栅17;导风圈18;后面板19;隔板2;开口21;风机腔3;室外风机31;室外换热器32;压机腔4;压缩机41;电控盒5;电控盒体51;第一空间511;第二空间512;第一盒体513;第二盒体514;挡板52;导风部521;散热器53;散热翅片531;散热通道532;电控板54;挡水板55;散热进风口56;通孔57;排水孔5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100,下面参考图1~20对空调室外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图2为空调室外机100的立体图。
参考图1~图4,空调室外机100包括机壳1,机壳1安装于室外,机壳1形成空调室外机100的整体外观,且机壳1内部限定出安装腔。机壳1具有顶端与底端,且顶端与底端为机壳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如图2所示的F1的方向即为竖直方向。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位于机壳1前侧的前面板11。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位于机壳1后侧的后面板19。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侧面板。侧面板12可以设置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9之间。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位于侧面板12的上方的顶板14。
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位于侧面板12下方的底板13。
机壳1的内部具有安装腔。安装腔可以由机壳1的前面板11、后面板19、侧面板12、顶板14和底板13围设形成。其中,顶板14形成机壳1的顶端,底板13形成机壳1的底端。
参考图2、图3,侧面板12可以包括第一侧面板121。第一侧面板121可以位于机壳1左侧。
侧面板12可以包括第二侧面板122。第二侧面板122可以位于机壳的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外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定义空调室外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外机的方向区分左右。
进一步的,机壳1上还限定出室外风进口15和室外风出口16。室外风进口15与室外风出口16均与安装腔连通。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风进口15可以设于后面板19上。室外风出口16位于前面板11上。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室外风进口15还可设于侧面板12上,即室外风进口15可以设于后面板19和/或侧面板12上。
室外风进口15还可只设于机壳第一侧面板121或者只设于机壳第二侧面板122上或者同时设于机壳第一侧面板121和机壳第二侧面板122上。
参考图5~图8,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隔板2,隔板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机壳1内且将机壳1内部的安装腔分隔为风机腔3和压机腔4。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腔3与压机腔4分别位于机壳1的左侧与右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腔3与压机腔4分别位于机壳1的右侧与左侧。
后面板19上对应风机腔3的部分开设的敞口式的室外风进口15为第一进口151。风机腔3的第一侧面板121上开设的室外风进口15为第二进口152。
其中,第一进口151与第二进口152形成机壳1的进风侧,在前面板11上对应风机腔3的部分设有室外风出口16,室外风出口16形成机壳1的出风侧。
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室外风机31,室外风机31设于风机腔3内。
室外风机31可以朝向室外风出口16设置,也就是说,室外风机31设于室外风出口16的内侧。
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室外换热器32,室外换热器32设于风机腔3内。
室外换热器32可以安装于室外风进口15的内侧,也就是说,室外换热器32位于室外风机31靠近室外风进口15的一侧。
室外风机31安装在室外换热器32和室外风出口16之间。在室外风机31的作用下,室外空气经由室外风进口15进入风机腔3内,室外空气在风机腔3内与室外换热器3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外空风在室外风机31的驱动下从室外风出口16排出机壳1。
室外换热器32可以为板式换热器。在尽量缩小空调室外机100的尺寸的情况下,为了增大室外换热器32的换热面积,室外换热器32可设置为L形换热器。
其中,当室外换热器32为L形换热器时,室外换热器32对应进风侧设置。也就是说,室外换热器32的一部分对应后面板19上的第一进口151,室外换热器32的另一部分对应机壳第一侧面板121上的第二进口152。
参考图7,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压缩机41。其中,压缩机41设置于压机腔4内。
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放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将冷凝器冷凝后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节流装置,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可以设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室外风机31包括室外风扇和室外电机。其中,室外电机连接在机壳1上且设于室外风扇靠近室外换热器32的一侧,室外电机的输出轴与室外风扇连接,室外电机驱动室外风扇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室外风机31正常工作。
室外风机31可为轴流风机,使得气流轴向流入与流出室外风机31。
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出风格栅17,出风格栅17连接于机壳1上且位于室外风出口16处。
机壳1上形成有导风圈18,室外风扇设于导风圈18内,出风格栅17覆盖在导风圈18的前侧。
具体的,参考图4,在当前实施例中,导风圈18形成于机壳1的前面板11上。出风格栅17设置于前侧的室外风出口16。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电控盒5,电控盒5横跨设于隔板2的上方。
参考图7,电控盒5沿机壳1的左右方向延伸,使得电控盒5的左侧位于风机腔3内,其右侧位于压机腔4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的顶端设置有连通风机腔3和压机腔4的开口21,实现压机腔4与风机腔3之间的气流流通。
电控盒5设置于开口21处,其中,压机腔4与风机腔3通过容纳空间连通。
具体地说,当前实施例中,通过容纳空间将压机腔4和风机腔3连通,使得电控盒5的两端的气流具有温度差,通过散热进风口56以及若干通孔57的设置,使得流过电控盒5的气流更顺畅,过风量更大,进而使得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更佳。
参考图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5包括电控盒体51。电控盒体51为电控盒5的主体部分,电控盒体51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以安装容纳电控板54。
电控盒体51对电控板54进行保护,避免外部空间的物品对电器元件污染,提高安全性。
其中,电控板54包括板体以及板体上设置的若干电器元件,电控板54设置于容纳腔内用以实现空调器的电控功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5还包括挡板52。挡板52设于电控盒体51内部,以将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511与第二空间512。
其中,第一空间511与风机腔3连通,第二空间512与压机腔4连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电控板54在工作时其上电器元件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对电器元件进行散热。为了实现电控盒5内的电控板54的散热,电控盒5还包括散热器53。
参考图9,在当前实施例中,散热器53设于第一空间511内且散热器53位于风机腔3,散热器53适于与电控板54上的电器元件进行热交换。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器53本身具有较强的导热能力与散热能力,热量从电器元件传导到散热器53上,散热器53利用自升的散热能力将热量传导到空气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53包括多个散热翅片531,多个散热翅片531规则的间隙设置。
参考图10,在当前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翅片531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一空间511内,且相邻的散热翅片531之间的间隔形成散热通道532,散热通道532的延伸方向与容纳空间中的气流流通方向大致一致。
通过设置散热翅片531,可以增大气流与散热器53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器53与空气进行换热的面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了散热器53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5还包括挡水板55。挡水板55连接于电控盒体51上,挡水板55设于散热器53远离挡板52的一侧。
参考图9~图13,在当前实施例中,挡水板55位于所述风机腔3内且位于散热器53的一侧。
通过设置挡水板55,对极端天气下,室外风机31转动甩动的冷凝水或雨水进行阻挡,避免水汽进入电控盒5,提高了电控盒5的防水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5还包括散热进风口56。散热进风口56形成于挡板52的底端与电控盒体51的底壁之间。其中,第一空间511通过散热进风口56实现与第二空间512的连通。
参考图11~图13,在当前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进风口56,使得压机腔4内的气流可在室外风机31的驱动下,依次通过第二空间512、散热进风口56以及第一空间511进入风机腔3。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5还包括若干通孔57。若干通孔57开设于挡板52上,且通孔57连通第一空间511与第二空间512。
参考图14,在当前实施例中,室外风机31转动驱动压机腔4内的气流进入第二空间512,第二空间512内的气流通过散热进风口56以及若干通孔57进入第一空间511,带走所述散热器53的热量流入风机腔3。其中,图14中所描绘的带实心箭头的实线用于表征气流的流动路径,实线所带有的实心箭头用于表征气流的流动方向。
通过设置若干通孔57,使得第二空间512内的气流从多个位置的通孔57流入第一空间511中,从而使得气流多方位的流入到散热器53上,提高散热效率。
具体地说,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散热进风口56,使得电控盒体51内形成连通压机腔4与第二空间512的主散热风道。
通过设置若干通孔57,使得电控盒体51内形成连通压机腔4与第二空间512的辅散热风道,主散热风道以及辅散热风道的设置增加了第一空间511的进风量,进而提高了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
室外风机31运转时可在第一空间511与风机腔3的连通口处产生负压,使得压机腔4内的气流进入第二空间512,可对第二空间512内的电器元件进行通风散热。
第二空间512内的气流分别通过主散热风道以及若干辅散热风道流经散热器53,带走散热器53的热量后,加速流入风机腔3内,提高了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控盒5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可靠性。
挡水板55的设置可有效对室外风机31的甩水进行阻挡,防止室外风机31甩水进入电控盒5内,避免电器元件损坏,进而避免通过风道进入压机腔4,提高防水效果。其中,图19中所描绘的带空心箭头的实线用于表征室外风机甩水的水汽流动路径,实线所带有的空心箭头用于表征水汽的流动方向。
挡板52的设置在增加辅散热风道的同时还兼具挡水功能,挡板52使得进入第一空间511内的少量的水滴被阻挡,避免水滴进入第二空间512以及压机腔4内,大幅度提高了防水性能。
电控盒体51内部的风道的出风口与室外风机31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风道内的风速,进而影响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室外风机31转动时,室外风机31的边缘位置风速最大,相应的边缘位置压强最小,其他因素不变时,因压强差产生的风速最大。
当出风口的截面积一定时,通过截面的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带走的热量越多,散热效果越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风道的出风口靠近室外风机31的边缘设置,利用室外风机31边缘的产生的负压带走散热器53上更多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板54安装于容纳空间的顶部,电器元件设于电控板54的底面且其伸入容纳空间中,散热器53的顶面与主控板上的部分电器元件接触。
参考图15,当前实施例中,电控盒体51可以包括第一盒体513。
电控盒体51可以包括第二盒体514。第二盒体514的一端敞口。
第一盒体513扣合在第二盒体514的敞口端且第一盒体513与第二盒体514共同限定形成容纳空间。
电控板54设于第二盒体514内,电器元件设于板体远离第二盒体514敞口端的一侧。该设置使得电控板54采用倒扣安装方式,增大了电器元件的散热空间,同时,该设置使得电器元件正对电控盒体51的底端,避免灰尘或杂质直接落在电控板54上而损坏电器元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6,挡板52包括导风部521。导风部521自上而下朝向远离所述室外风机31的方向倾斜。
具体地说,考虑到电控盒5安装在室外风机31和压缩机的上方,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控盒5的过风量,进而提高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将导风部521设置为自上而下倾斜形式。
倾斜设置的导风部521可以将散热进风口56的气流斜向上导向至第一空间511内。也就是说,在导风部521的作用下,从第二空间512通过散热进风口56进入第一空间511的气流被导向第一空间511的顶部,使第一空间511的整个空间遍布流动的气流,气流可以全方位的经过散热器53,带走散热器53上的热量,避免出现死角,提高了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倾斜设置的导风部521对挡板52阻挡的水也具有导向效果。导风部521的底壁自上而下朝向远离室外风机31的方向倾斜为斜面。该斜面具有导流作用,可将挡板52阻挡的水向下导流至电控盒体51的底部,避免对电器元件造成损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通孔57贯穿设置于导风部521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57的轴向中心线与导风部521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
通孔57的轴向中心线与导风部521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可以有效减少风量损失,提高辅散热风道的通风量。需要说明的是,通孔57的轴向中心线与导风部521所在的平面垂直是指两者大致垂直或接近于垂直或近似垂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通孔57在导风部521上均匀间隔布设。
若干通孔57在导风部521上均匀间隔布设,加工方便且保证了挡板52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干通孔57在导风部521上可以为非均匀间隔布设。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57的孔径尺寸为d。d≥2mm。d≤5mm。
通孔57的孔径尺寸不能过小,过小则导致经过通孔57进入第一空间511的进风量过小,影响通风效果,不利于提升散热效率。为了提高通风效果,使得通孔57的孔径尺寸d不小于2mm。因此,d可以大于等于2mm。d可以大于等于3mm。d可以大于等于4mm。
通孔57的孔径尺寸不能过大,过大则导致挡板52不能对室外风机31向电控盒5的甩水进行有效阻挡,不利于提高防水性能。为了提高防水效果,通孔57的孔径尺寸d可以不大于5mm。因此,d可以小等于3mm。d可以小于等于4mm。d可以小于等于5m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57的孔径尺寸为d。其中,2mm≤d≤5mm。
上述通孔57的孔径尺寸设置在不影响散热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阻挡水滴通过通孔57进入第二空间51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57的孔径尺寸为d。d≥2mm。d≤3mm。
孔径尺寸d设置为:d≥2mm,d≤3mm。该孔径尺寸范围下的通孔57在具有通风效果的同时,更偏向保留其挡水性能,提高电控盒5的防水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57的孔径尺寸为d。d≥3mm。d≤4mm。
孔径尺寸d设置为:d≥3mm,d≤4mm。该孔径尺寸范围下的通孔57在同时兼具优异的挡水性能以及散热性能,提高电控盒5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57的孔径尺寸为d。d≥4mm。d≤5mm。
孔径尺寸d设置为:d≥4mm,d≤5mm。该孔径尺寸范围下的通孔57的开孔面积相对较大,提高了电控盒的过风量,保证了足够的散热效果,使得电控盒5的散热更充分。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通孔57的孔间距与所述通孔57的孔径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3。
参考图17,孔间距为m,通过对通孔57的孔间距进行合理设置,在挡板52实现防水效果的同时保证较大的进风量,使其兼顾防水及散热效果。
孔间距过大,则容易使得挡板52上的通孔57的数量相对较少,无法保证由若干通孔57进入第一空间511的进风量,不利于提升散热效率。
孔间距过小,则使得挡板52上的通孔57的数量相对较多,提升了散热效果但加工不便且降低了挡板52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
在极端天气下,电控盒5的底壁上可能存储有液体,底壁上的积水在长时间堆积后可能对容纳空间中的电器元件产生影响,同时,电控盒5的底壁通常采用防火的金属材质,留存的积水可能会腐蚀电控盒5的底壁。
为了避免电控盒5的底壁产生积水,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控盒体51的底壁上对应挡板52开设有排水孔58。
参考图18,在当前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水孔58,排水孔58对应挡板52设置,使得挡板52上流下的水可直接通过排水孔58排出,避免液体的进一步堆积,提高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孔58位于第一空间511。
参考图19、图20,排水孔58位于第一空间511,不仅可以起到排水效果,在室外风机31的作用下,压机腔4内的气流可通过排水孔58进入第一空间511,增加了主散热风道的进风量,提高散热效率。其中,图20中所描绘的带实心箭头的实线用于表征气流的流动路径,实线所带有的实心箭头用于表征气流的流动方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孔58可以设置多个。
参考图18,在当前实施例中,多个排水孔58对应挡板52呈一排布设,一排布设的排水孔58对挡板52上滴下的液体进行排放,提高排放效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挡板52的顶端、底端分别与电控盒体51的顶面、底壁具有间隙。
挡板52的顶端与电控盒体51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避免挡板52对电控板54的板体安装造成干涉。
挡板52的底端与电控盒体5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散热进风口56。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挡板5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控盒体51的侧壁上。
参考图17,在当前实施例中,挡板52沿前后方向延伸,挡板5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控盒体51的侧壁上。其中,挡板52可与第二盒体514一体成型设置,结构简单且方便制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内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隔板,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
室外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
电控盒,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其包括:
电控盒体,横跨于所述隔板的上方且其内形成容纳电控板的容纳空间;
挡板,设于所述电控盒体内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压机腔连通;
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空间适于与所述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热交换;
散热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挡板的底端与所述电控盒体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空间通过所述散热进风口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若干通孔,设于所述挡板上且其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
2.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内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隔板,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
室外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
电控盒,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其包括:
电控盒体,横跨于所述隔板的上方且其内形成容纳电控板的容纳空间;
挡板,设于所述电控盒体内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压机腔连通;
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空间适于与所述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热交换;
挡水板,设于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且其位于所述风机腔内;
散热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挡板的底端与所述电控盒体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空间通过所述散热进风口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若干通孔,设于所述挡板上且其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导风部,所述通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导风部上,所述导风部自上而下朝向远离所述室外风机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导风部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通孔在所述导风部上均匀间隔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尺寸为d,其中,d≥2mm,d≤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尺寸为d,其中,d≥3mm,d≤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尺寸为d,其中,d≥4mm,d≤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孔间距与所述通孔的孔径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体的底壁上对应所述挡板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一空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012136U true CN222012136U (zh) | 2024-11-15 |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624176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4009399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2657801U (zh) |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 |
CN222012136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115585506A (zh) | 空调器 | |
WO2024041055A1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211128758U (zh) | 一种机柜 | |
JP4013206B2 (ja) | 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 |
CN112004374A (zh) | 一种机柜空调 | |
CN217979061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215295169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
CN213208038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217902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5342445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114076462B (zh) | 嵌入式冰箱 | |
CN219550701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9913267U (zh) | 窗式空调器 | |
JP5803974B2 (ja) | 化粧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213901281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21570683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
CN213901280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21098800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112238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51151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2119754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