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587735U -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7735U
CN212587735U CN202021431826.0U CN202021431826U CN212587735U CN 212587735 U CN212587735 U CN 212587735U CN 202021431826 U CN202021431826 U CN 202021431826U CN 212587735 U CN212587735 U CN 212587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pper
insulating
tubular bu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18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梁美丽
吴佳明
张进东
薛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tai Saier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tai Saier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tai Saier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tai Saier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18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7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7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7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包含有具有内衬芯(1)的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设置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侧面部上并且设置为与内衬芯(1)呈相对应分布的铜台套(3),通过中间连接装置本体,实现了绝缘管型母线的相互连接,通过铜台套(3),实现了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因此提高了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连接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绝缘管型母线实质就是利用铜管作导体、外敷绝缘的一种母线产品,与之相应的还有绝缘铝管母线,被称之为“管形电缆”,绝缘铜管母线具有大电流,目前最高可以达到12000A、高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适用范围广等特性,因此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缆附件,在现有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中,由手工绕包到绝缘屏蔽铜台再到冷缩中间接头,技术和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等电位失效、进水的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从而影响了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连接安全性能。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因此提高了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连接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内衬芯的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设置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侧面部上并且设置为与内衬芯呈相对应分布的铜台套。
由于设计了铜台套和中间连接装置本体,通过中间连接装置本体,实现了绝缘管型母线的相互连接,通过铜台套,实现了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因此提高了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连接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的方式把铜台套和中间连接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在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上分布内外相对应凸缘体的方式把铜台套与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弹簧触指、内屏蔽管、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护套和应力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胶层。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固定销。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外套管和第二外套管。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表带触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内衬芯和铜台套,在内衬芯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固定销和胶层并且在铜台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套管和第二外套管,在铜台套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触指和内屏蔽管并且在内屏蔽管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绝缘层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金属屏蔽层和应力锥并且在金属屏蔽层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外护套。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衬芯设置为包含有衬部和定位台部并且衬部的外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定位台部联接,衬部的其中一段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胶层与其中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内壁联接并且定位台部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其中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端面部联接,衬部的其中另一段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胶层与其中另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内壁联接并且定位台部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其中另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端面部联接,在衬部的外侧面部设置有盲孔体并且衬部的盲孔体设置为与固定销联接,衬部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定位台部设置为环状体,衬部的盲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衬部的盲孔体设置为沿衬部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胶层设置为防水等级达到IP68的硅橡胶密封剂层状体并且胶层设置为与内衬芯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呈填充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固定销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固定销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内衬芯嵌入式联接,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固定销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的通孔体贯串式联接,固定销设置为沿内衬芯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铜台套设置为包含有套部和电位台部并且套部的外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电位台部联接,在套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体并且凹槽体设置为与弹簧触指联接,套部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接触式联接并且套部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外套管和第二外套管联接,电位台部的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外套管和第二外套管联接并且电位台部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内屏蔽管联接,套部的轮廓线设置为圆周线的一部分并且两个套部的对接轮廓线设置为呈圆周线分布,电位台部设置为环状体并且两个电位台部的对接轮廓线设置为呈圆周线分布,凹槽体设置为U字形开口槽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弹簧触指设置为与铜台套嵌入式联接并且弹簧触指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外套管和第二外套管分别设置为铜台状体并且第一外套管的内壁和内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联接,第二外套管的内壁和内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联接并且第一外套管的外端面部和第二外套管的外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屏蔽管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内屏蔽管设置为与绝缘层嵌入式联接,内屏蔽管的内壁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绝缘层设置为硅橡胶铜台状体并且绝缘层的内壁设置为与内屏蔽管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绝缘层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金属屏蔽层联接并且绝缘层设置为与应力锥包容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应力锥设置为电缆接头应力锥并且应力锥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和绝缘层呈嵌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金属屏蔽层设置为铜带屏蔽层并且金属屏蔽层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层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屏蔽层联接,金属屏蔽层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护套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护套设置为热缩套管并且外护套设置为与金属屏蔽层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护层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衬芯、内屏蔽管、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护套、应力锥和弹簧触指与铜台套设置为按照相对应环台的方式分布并且内衬芯、内屏蔽管、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护套、应力锥和弹簧触指与固定销设置为按照内置杆固定的方式分布,内衬芯、内屏蔽管、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护套、应力锥和弹簧触指与第一外套管和第二外套管设置为按照外置铜台固定的方式分布,内衬芯的中心性、铜台套的中心性、第一外套管的中心性、第二外套管的中心性、内屏蔽管的中心性、绝缘层的中心性、金属屏蔽层的中心性、外护套的中心性和弹簧触指的中心性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四个弹簧触指分别设置为沿铜台套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定位台部的中心圆周线与电位台部的中心圆周线设置在同一条圆周线上,定位台部的宽度与电位台部的宽度的比例设置为1:0.88-1.12。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表带触指设置在铜台套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表带触指设置为与铜台套嵌入式联接并且表带触指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铜台套的凹槽体设置为与表带触指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铜台套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内衬芯、固定销、第一外套管、第二外套管、内屏蔽管、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护套、胶层、应力锥、弹簧触指和表带触指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衬部、定位台部、套部、电位台部和凹槽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的铜台套和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弹簧触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衬芯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铜台套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8为表带触指20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右视图,
内衬芯-1、固定销-2、铜台套-3、第一外套管-4、第二外套管-5、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胶层-91、应力锥-92、弹簧触指-10、表带触指-20,衬部-11、定位台部-12、套部-31、电位台部-32、凹槽体-3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弹簧触指10、内衬芯1、固定销2、铜台套3、第一外套管4、第二外套管5、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胶层91和应力锥92并且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内衬芯1和铜台套3,在内衬芯1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固定销2和胶层91并且在铜台套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在铜台套3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触指10和内屏蔽管6并且在内屏蔽管6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绝缘层7,在绝缘层7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金属屏蔽层8和应力锥92并且在金属屏蔽层8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外护套9。
在本实施例中,内衬芯1设置为包含有衬部11和定位台部12并且衬部11的外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定位台部12联接,衬部11的其中一段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胶层91与其中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内壁联接并且定位台部12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其中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端面部联接,衬部11的其中另一段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胶层91与其中另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内壁联接并且定位台部12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其中另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端面部联接,在衬部1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盲孔体并且衬部11的盲孔体设置为与固定销2联接,衬部11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定位台部12设置为环状体,衬部11的盲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衬部11的盲孔体设置为沿衬部11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内衬芯1,形成了对固定销2和胶层91的支撑连接点,由衬部11,实现了与固定销2的连接,实现了与胶层91的连接,由定位台部12,实现了对两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之间距离的限定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内部支撑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胶层91设置为防水等级达到IP68的硅橡胶密封剂层状体并且胶层91设置为与内衬芯1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呈填充式联接。
通过胶层91,形成了对内衬芯1的支撑连接点,由胶层91,实现了与内衬芯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进行防水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销2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固定销2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内衬芯1嵌入式联接,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固定销2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的通孔体贯串式联接,固定销2设置为沿内衬芯1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固定销2,形成了对内衬芯1的支撑连接点,由固定销2,实现了与内衬芯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与内衬芯1进行中间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铜台套3设置为包含有套部31和电位台部32并且套部31的外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电位台部32联接,在套部31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体33并且凹槽体33设置为与弹簧触指10联接,套部31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接触式联接并且套部31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联接,电位台部32的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联接并且电位台部32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内屏蔽管6联接,套部31的轮廓线设置为圆周线的一部分并且两个套部31的对接轮廓线设置为呈圆周线分布,电位台部32设置为环状体并且两个电位台部32的对接轮廓线设置为呈圆周线分布,凹槽体33设置为U字形开口槽状体。
通过铜台套3,形成了对弹簧触指10、第一外套管4、第二外套管5和内屏蔽管6的支撑连接点,由凹槽体33,实现了与弹簧触指10的连接,由套部31,实现了与第一外套管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外套管5的连接,由电位台部32,实现了与内屏蔽管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进行等电位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触指10设置为与铜台套3嵌入式联接并且弹簧触指10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联接。
通过弹簧触指10,形成了对铜台套3的支撑连接点,由弹簧触指10,实现了与铜台套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与铜台套3进行中间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分别设置为铜台状体并且第一外套管4的内壁和内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3联接,第二外套管5的内壁和内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3联接并且第一外套管4的外端面部和第二外套管5的外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
通过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形成了对铜台套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实现了与铜台套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铜台套3进行整体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内屏蔽管6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内屏蔽管6设置为与绝缘层7嵌入式联接,内屏蔽管6的内壁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3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
通过内屏蔽管6,形成了对铜台套3和绝缘层7的支撑连接点,由内屏蔽管6,实现了与铜台套3的连接,实现了与绝缘层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进行屏蔽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7设置为硅橡胶铜台状体并且绝缘层7的内壁设置为与内屏蔽管6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绝缘层7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金属屏蔽层8联接并且绝缘层7设置为与应力锥92包容式联接。
通过绝缘层7,形成了对内屏蔽管6、金属屏蔽层8和应力锥92的支撑连接点,由绝缘层7,实现了与内屏蔽管6的连接,实现了与金属屏蔽层8的连接,实现了与应力锥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进行绝缘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应力锥92设置为电缆接头应力锥并且应力锥92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和绝缘层7呈嵌入式联接。
通过应力锥92,形成了对绝缘层7的支撑连接点,由应力锥92,实现了与绝缘层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与绝缘层7进行加固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屏蔽层8设置为铜带屏蔽层并且金属屏蔽层8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层7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屏蔽层联接,金属屏蔽层8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护套9联接。
通过金属屏蔽层8,形成了对绝缘层7和外护套9的支撑连接点,由金属屏蔽层8,实现了与绝缘层7的连接,实现了与外护套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进行屏蔽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外护套9设置为热缩套管并且外护套9设置为与金属屏蔽层8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护层联接。
通过外护套9,形成了对金属屏蔽层8的支撑连接点,由外护套9,实现了与金属屏蔽层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进行外保护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内衬芯1、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应力锥92和弹簧触指10与铜台套3设置为按照相对应环台的方式分布并且内衬芯1、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应力锥92和弹簧触指10与固定销2设置为按照内置杆固定的方式分布,内衬芯1、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应力锥92和弹簧触指10与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设置为按照外置铜台固定的方式分布,内衬芯1的中心性、铜台套3的中心性、第一外套管4的中心性、第二外套管5的中心性、内屏蔽管6的中心性、绝缘层7的中心性、金属屏蔽层8的中心性、外护套9的中心性和弹簧触指10的中心性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四个弹簧触指10分别设置为沿铜台套3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定位台部12的中心圆周线与电位台部32的中心圆周线设置在同一条圆周线上,定位台部12的宽度与电位台部32的宽度的比例设置为1:0.88-1.1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一,定位台部12的宽度与电位台部32的宽度的比例设置为1:0.88。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二,定位台部12的宽度与电位台部32的宽度的比例设置为1: 1.1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三,定位台部12的宽度与电位台部32的宽度的比例设置为1: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表带触指20并且表带触指20设置在铜台套3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表带触指20设置为与铜台套3嵌入式联接并且表带触指20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联接。
通过表带触指20,形成了对铜台套3的支撑连接点,由表带触指20,实现了与铜台套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与铜台套3进行中间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铜台套3的凹槽体33设置为与表带触指20联接。
把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进行剥离,使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处于裸露状态,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钻出通孔体,把胶层91的硅橡胶密封剂分别涂抹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的内壁和衬部11的外侧面部上,把衬部11插到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中,把固定销2安装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的通孔体和衬部11的盲孔体中,把四个弹簧触指10或表带触指20安装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把两个套部31安装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使弹簧触指10或表带触指20位于凹槽体33中,把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分别安装在两个套部31上,使电位台部32与定位台部12相对应,把内屏蔽管6安装在铜台套3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上,把绝缘层7安装在内屏蔽管6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上,把应力锥92安装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和绝缘层7中,把金属屏蔽层8安装在绝缘层7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屏蔽层上,把外护套9安装在金属屏蔽层8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护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的方式把铜台套3和中间连接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在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上分布内外相对应凸缘体的方式把铜台套3与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弹簧触指10、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和应力锥9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胶层91。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固定销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表带触指20。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铜台套3和中间连接装置本体,通过中间连接装置本体,实现了绝缘管型母线的相互连接,通过铜台套3,实现了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因此提高了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连接安全性能。
2、由于设计了弹簧触指10、内衬芯1、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和应力锥92,实现了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保护连接。
3、由于设计了胶层91,实现了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连接的防水处理。
4、由于设计了固定销2,实现了对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连接的加固处理。
5、由于设计了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实现了对铜台套3的固定连接。
6、由于设计了表带触指20,实现了对弹簧触指10的替代。
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的铜台套3和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内衬芯1的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设置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侧面部上并且设置为与内衬芯1呈相对应分布的铜台套3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内衬芯(1)的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设置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侧面部上并且设置为与内衬芯(1)呈相对应分布的铜台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等电位处理的方式把铜台套(3)和中间连接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接头上分布内外相对应凸缘体的方式把铜台套(3)与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中间连接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弹簧触指(10)、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和应力锥(92),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胶层(91),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固定销(2),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装置本体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表带触指(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内衬芯(1)和铜台套(3),在内衬芯(1)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固定销(2)和胶层(91)并且在铜台套(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在铜台套(3)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触指(10)和内屏蔽管(6)并且在内屏蔽管(6)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绝缘层(7),在绝缘层(7)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分别设置有金属屏蔽层(8)和应力锥(92)并且在金属屏蔽层(8)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外护套(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铜台套(3)设置为包含有套部(31)和电位台部(32)并且套部(31)的外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电位台部(32)联接,在套部(31)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体(33)并且凹槽体(33)设置为与弹簧触指(10)联接,套部(31)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接触式联接并且套部(31)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联接,电位台部(32)的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联接并且电位台部(32)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内屏蔽管(6)联接,套部(31)的轮廓线设置为圆周线的一部分并且两个套部(31)的对接轮廓线设置为呈圆周线分布,电位台部(32)设置为环状体并且两个电位台部(32)的对接轮廓线设置为呈圆周线分布,凹槽体(33)设置为U字形开口槽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内衬芯(1)设置为包含有衬部(11)和定位台部(12)并且衬部(11)的外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定位台部(12)联接,衬部(11)的其中一段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胶层(91)与其中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内壁联接并且定位台部(12)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其中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端面部联接,衬部(11)的其中另一段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胶层(91)与其中另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内壁联接并且定位台部(12)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其中另一个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端面部联接,在衬部(1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盲孔体并且衬部(11)的盲孔体设置为与固定销(2)联接,衬部(11)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定位台部(12)设置为环状体,衬部(11)的盲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衬部(11)的盲孔体设置为沿衬部(11)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或,胶层(91)设置为防水等级达到IP68的硅橡胶密封剂层状体并且胶层(91)设置为与内衬芯(1)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呈填充式联接,
或,固定销(2)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固定销(2)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内衬芯(1)嵌入式联接,在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固定销(2)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上的通孔体贯串式联接,固定销(2)设置为沿内衬芯(1)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或,弹簧触指(10)设置为与铜台套(3)嵌入式联接并且弹簧触指(10)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联接,
或,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分别设置为铜台状体并且第一外套管(4)的内壁和内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3)联接,第二外套管(5)的内壁和内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3)联接并且第一外套管(4)的外端面部和第二外套管(5)的外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
或,内屏蔽管(6)设置为管状体并且内屏蔽管(6)设置为与绝缘层(7)嵌入式联接,内屏蔽管(6)的内壁分别设置为与铜台套(3)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
或,绝缘层(7)设置为硅橡胶铜台状体并且绝缘层(7)的内壁设置为与内屏蔽管(6)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联接,绝缘层(7)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金属屏蔽层(8)联接并且绝缘层(7)设置为与应力锥(92)包容式联接,
或,应力锥(92)设置为电缆接头应力锥并且应力锥(92)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绝缘体和绝缘层(7)呈嵌入式联接,
或,金属屏蔽层(8)设置为铜带屏蔽层并且金属屏蔽层(8)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层(7)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屏蔽层联接,金属屏蔽层(8)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护套(9)联接,
或,外护套(9)设置为热缩套管并且外护套(9)设置为与金属屏蔽层(8)和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的外护层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7 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内衬芯(1)、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应力锥(92)和弹簧触指(10)与铜台套(3)设置为按照相对应环台的方式分布并且内衬芯(1)、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应力锥(92)和弹簧触指(10)与固定销(2)设置为按照内置杆固定的方式分布,内衬芯(1)、内屏蔽管(6)、绝缘层(7)、金属屏蔽层(8)、外护套(9)、应力锥(92)和弹簧触指(10)与第一外套管(4)和第二外套管(5)设置为按照外置铜台固定的方式分布,内衬芯(1)的中心性、铜台套(3)的中心性、第一外套管(4)的中心性、第二外套管(5)的中心性、内屏蔽管(6)的中心性、绝缘层(7)的中心性、金属屏蔽层(8)的中心性、外护套(9)的中心性和弹簧触指(10)的中心性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四个弹簧触指(10)分别设置为沿铜台套(3)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定位台部(12)的中心圆周线与电位台部(32)的中心圆周线设置在同一条圆周线上,定位台部(12)的宽度与电位台部(32)的宽度的比例设置为1:0.88-1.1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表带触指(20)设置在铜台套(3)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表带触指(20)设置为与铜台套(3)嵌入式联接并且表带触指(20)的内壁设置为与绝缘管型母线的端头导电管联接,
或,铜台套(3)的凹槽体(33)设置为与表带触指(20)联接。
CN202021431826.0U 2020-07-20 2020-07-20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Active CN212587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1826.0U CN212587735U (zh) 2020-07-20 2020-07-20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1826.0U CN212587735U (zh) 2020-07-20 2020-07-20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7735U true CN212587735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1826.0U Active CN212587735U (zh) 2020-07-20 2020-07-20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7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50499A1 (en) Cable termination with an integrated monitoring device
TW201340519A (zh) 電力纜線之終端連接裝置
US5646370A (en) Permanent attachment of grounding wire
CN106486958A (zh) 绝缘终端组件
CN212587735U (zh) 基于铜台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CN102934307B (zh) 电缆终端连接组件
CN102856873B (zh) 应力锥组件、高压电缆连接器组件
CA1117198A (en) Splice connector housing with shield break
JP4615258B2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接続部及び組み立て方法
CN213584213U (zh) 基于屏蔽罩等电位处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CN108320870A (zh) 一种支柱绝缘子
CN111834761B (zh) 用于绝缘管型母线的中间连接装置和方法及应用
JP4313881B2 (ja) 絶縁母線接続構造
JP4999053B2 (ja) 電力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用ポリマー碍管
CN212587734U (zh) 基于顶紧螺杆的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
KR20090102926A (ko) 커넥터가 구비된 광복합 전력케이블 접속함
CN117080988A (zh) 一种三芯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冷缩终端头制作方法
CN205070381U (zh) 绝缘终端组件
CN211350141U (zh) 一种弯曲不易断裂的绝缘电缆
CN202183585U (zh) 应力锥组件、高压电缆连接器组件
CN217563295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冷缩式电缆终端
JP5337770B2 (ja) 電力ケーブル接続部
JPH02188109A (ja) 高圧引下げ線の装柱方法及び保護管端末キャップ
CN204793985U (zh) 绝缘终端组件
CN214153985U (zh) 新型pt接头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