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17903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9032U
CN212179032U CN202020740128.2U CN202020740128U CN212179032U CN 212179032 U CN212179032 U CN 212179032U CN 202020740128 U CN202020740128 U CN 202020740128U CN 212179032 U CN212179032 U CN 212179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deflector
auxiliary
air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01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晓庆
赵希枫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401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9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9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9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位置设有可旋转的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副导风板位于主导风板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空调室内机关闭时,所述副导风板收容于出风风道内,且主导风板关闭出风口;制热送风时,垂直于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上凸型;制冷送风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下凸型;本实用新型于出风口处设置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通过采用两个导风板独立控制配合送风,利用冷、热空气的流动特点,将气流分别以制冷时上行、制热时下行趋势送出,从而为冷、热体感的提升创造条件,改善送风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天花机多为单导风板结构。制冷、制热模式按照导风板打开不同角度来实现。传统的单导风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实现性较好;但是单导风板的功能单一、对冷热风不同的物性不能很好进行差异化送风,容易产生“冷风吹人”、“热风难以落地”等缺陷,进而对房间使用者来说,体感非常不舒适,空调的功能效果便大打折扣。
这是由于单导风板在制冷、制热时仅能通过调整导风板的打开角度来区分实现,通常制冷时为了避免冷风吹人,需要将导风板打开的角度控制较小、偏向房间上侧导风。制热时,为了能够使热风落地,通常需要将导风板打开的角度控制大些,使得出风沿着导风板向房间下侧吹出。对于天花机而言,这样的缺点就是容易造成进、出风回风短路,使得出风容易被进风口卷吸回去,造成热风难以落地起到制热的效果,制热风不能够落地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地暖效果,从而让用户感觉到空调的制热效果不好。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空调室内机,包括
箱体;
面板,设于所述箱体下部;所述面板的中间区域形成有进风口,围绕所述进风口布设有多个出风口;
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主导风板,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副导风板,呈弧形且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副导风板位于所述主导风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空调室内机关闭时,所述副导风板收容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主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
制热送风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上凸型;
制冷送风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下凸型。
优选的,空调室内机关闭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上凸型。
优选的,所述主导风板的投影呈下凸型。
优选的,所述主导风板的下板面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切线L1与水平线L0的夹角记为α;空调室内机关闭状态下,α=0°;制冷送风时,α∈[20°,35°]。
优选的,所述主导风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有主驱动电机的支承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导风板的自由端以所述主导风板的支承端为主旋转轴。
优选的,所述副导风板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连接端板,所述连接端板垂直于所述副导风板;且所述连接端板上设有副旋转轴,所述副旋转轴平行于所述副导风板。
优选的,所述主旋转轴位于所述副旋转轴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于竖直方向上,所述主旋转轴位于所述副旋转轴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副导风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导风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副导风板的曲率大于所述主导风板的曲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位置设有可旋转的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副导风板位于主导风板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空调室内机关闭时,所述副导风板收容于出风风道内,且主导风板关闭出风口;制热送风时,垂直于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上凸型;制冷送风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下凸型;本实用新型于出风口处设置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通过采用两个导风板独立控制配合送风,利用冷、热空气的流动特点,将气流分别以制冷时上行、制热时下行趋势送出,从而为冷、热体感的提升创造条件,改善送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关闭状态下的面板及导风板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主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副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关闭状态下的导风板组件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制冷状态下的面板及导风板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制冷状态下的面板及导风板组件配合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制冷状态下的导风板组件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制热状态下的面板及导风板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制热状态下的面板及导风板组件配合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制热状态下的导风板组件局部结构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面板1;进风口11;进风格栅12;出风口2;面板部3;主导风板8;支承端81;自由端82;出风通道10;副导风板9;副旋转轴91;连接端板92;内弧面93;外弧面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11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为以嵌入于室内天花板的方式设置的天花机,所述天花机包括机体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下部的面板1。
所述机体为设置于天花板内的四方体形的下方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的中心部位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外围设有以包围风扇周围的方式配置且弯曲成型为四边形状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下部设有排水盘,所述排水盘的周壁与箱体的内周面共同限定出风道。
所述面板1设成大致呈正方形状,以与箱体底部相结合。所述面板1中央区域设有与风扇相对应的进风口11,以将室内空气吸入风道内;所述进风口11处设有进风格栅12;围绕所述进风口11设有四个出风口2,所述四个出风口2与所述面板1四边相对地沿四个方向分别设置;风扇将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11导入风道内,并于风道内经过换热器冷却或加热后由出风口2排入室内。
所述面板1具有面板部3;所述面板部3与所述出风口2连接且从出风口2的外端向外侧方向沿天花板延伸。所述面板部3的上表面与天花板接触,下表面与天花板表面相平行。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面板1上,靠近进风口11为内侧,远离进风口11为外侧。
在四个方向的出风口2附近分别各设置有导风板组件。由于四个导风板组件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对一个导风板组件进行说明。导风板组件调整从出风口2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以上四个导风板组件能够分别单独独立地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主导风板8和副导风板9。
如图3所示,所主导风板8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有主驱动电机的支承端81,另一端为自由端82;所述主导风板8通过设置于其支承端81的主驱动电机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面板1上,且所述主导风板8的自由端82以所述主导风板8的支承端81为中心轴旋转,以打开或遮挡出风口2;即所述支承端81为主旋转轴。
如图4所示,所述副导风板9呈弧形,且其上设置有副旋转轴91,所述副旋转轴91上设置有副驱动电机,即所述副导风板9通过副驱动电机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面板1连接;所述副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副导风板9作旋转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副导风板9沿副旋转轴91的两端部均设置连接端板92,所述连接端板92垂直于所述副导风板91,且所述副旋转轴91设于所述连接端板92上,且所述副旋转轴91垂直于所述连接端板92;即所述副旋转轴91平行于所述副导风板9。所述副导风板9靠近所述副旋转轴91的一侧为内弧面93,所述副导风板9远离所述副旋转轴91的一侧为外弧面94。
所述副导风板9位于所述主导风板8靠近面板部3的一侧。相比较于主导风板以其一边为旋转轴的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与所述副导风板9相平行的副旋转轴91,能够有效限制副导风板9的旋转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副导风板9的宽度小于主导风板8的宽度;且所述副导风板9曲率大于所述主导风板8的曲率。所述主旋转轴位于副旋转轴91的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且于竖直方向上,所述主旋转轴位于所述副旋转轴91的下方;副旋转轴91和主旋转轴的设置使关闭状态时副导风板9与主导风板8不产生结构干涉,又能实现较为丰富的送风方式。而在天花机关闭状态下,副导风板9收容于出风风道内,主导风板8遮挡在出风口处,主导风板8与面板1配合形成封闭的整体外观,与传统的单导风板设置的整体外观一致。
所述主导风板8与副导风板9同时打开送风时,沿出风方向,所述主导风板8与副导风板9之间能够形成出风通道10;所述出风通道10远离出风口2的一端呈渐缩式,以提高风速,从而增大送风距离,并提高送风准确度。
如图5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关闭状态下,所述主导风板8关闭出风口2,所述副导风板9位于所述主导风板8的上方;此时空调室内机关闭状态下,所述副导风板9位于所述副旋转轴91的上方;在空调室内机关闭状态下,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8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主导风板8的投影呈下凸型,所述副导风板9的投影呈上凸型。即所述副导风板9的外弧面94位于其内弧面93的上方。
所述主导风板8的下板面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端的切线L1与水平线L0的夹角记为α;空调室内机关闭状态下,α=0°。在空调运行时,所述主导风板8与所述副导风板9根据控制指令旋转,以打开出风口2或调节主导风板8与所述副导风板9的位置。
如图6--图8所示,制冷模式,主导风板8和副导风板9均旋转打开,其中,所述主导风板8的下板面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端的切线L1与水平线L0的夹角α∈[20°,35°]。以上设置一方面有效阻挡了冷风直接向下吹,避免使处于空调室内机机体下方的人感受到冷风;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内置副导风板9,利用流体流经弯曲物体表面时气流的康达效应原理,使流体具备偏斜的能力,进而使制冷情况下,出风具备上吹的能力,达到了房间空调室内机制冷舒适送风的目的,即达到了“头顶风”的条件——即空调制冷过程中,用户不会明显感受到冷风吹在体表上,因为冷空气处在头顶上方,在密度的作用下慢慢下降,经过人体温度较高的头部区域,使人感受到凉爽。
另外,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8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主导风板8的投影呈下凸型,所述副导风板9的投影呈下凸型。即所述副导风板9的外弧面94位于其内弧面93的下方。
所述副导风板9曲率较大,所述主导风板8与副导风板9共同限定出的出风通道10呈渐缩式,渐缩式的出风通道10挤压气流使其较单导风板状况具备更高的出风动能,有效提高出风速度,增大送风距离,使冷风在房间上部保持更远的距离,防止了形成落地风影响使用感受。
当冷风吹出出风口2时,首先受到下部主导风板8的阻挡,阻断了向下方吹风的趋势,但是由于冷空气本身密度较大,在吹出一定距离之后会出现下沉的现象,造成吹人。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8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9的投影呈下凸型,且副导风板9曲率较大,气流在经过副导风板9的下表面时受大曲率的导风影响,在出风时会增加一个向上倾斜的角度,这样相比仅设置主导风板8的状态,吹出气流具备更大的向上动量,从而可以保证吹出气流具有更远的水平距离而不落地,从而提高制冷的舒适性。
如图9-图11所示,制热模式,主导风板8和副导风板9均旋转打开,所述主导风板8的下板面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端的切线L1与水平线L0的夹角α∈[55°,65°]。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8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主导风板8的投影呈下凸型,所述副导风板9的投影呈上凸型。即所述副导风板9的外弧面94位于其内弧面93的上方。以制冷模式下所述副导风板9所在位置为参照,所述副导风板9旋转100~120°至其于制热模式下的位置。
沿出风方向,所述主导风板8与副导风板9共同限定出的出风通道10呈先扩张再收缩,其能够有效提高出风速度,增大了送风距离和准确度,能够保证热风能够吹到地面,从而从地面扩散到整个房间,以实现地毯式制热送风。
所述主导风板8打开角度过小会阻挡热风吹出出风口2,主导风板8的风阻大、整体出风风量小,影响热风落地。而如果主导风板8打开角度过大,则会造成进风口回风,导致室内传感器感受到过多的回风便会默认室温已达到设定温度从而停止工作,影响用户使用。本实施例中,制热模式下,所述主导风板8的下板面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端的切线L1与水平线L0的夹角α∈[55°,65°],该角度设置对于热风的吹出较为有利;根据康达效应原理,使热气流脱离导风板后要以朝向地面的趋势导引,以此来实现使热风向下吹的目的。主导风板8能够阻止制热出风回风短路,而副导风板经过旋转后,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8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9的投影呈上凸型,即外弧面94朝上直接与制热出风相对;在制热时出风有一部分先接触副导风板9的外弧面94,经过外弧面94的热风向房间的斜下方向吹去。另一部分则经过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之间的出风通道10,这时在主导风板的导风作用下,向着房间的斜上方向吹去,以与经副导风板外弧面94的气流汇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2位置设置主导风板8和副导风板9,通过采用两个导风板独立控制配合送风,改善送风效果解决传统天花机导风形式单一、不能实现针对冷、热风进行灵活送风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在现有一个导风板的结构基础上增加的副导风板9,主导风板8与副导风板9独立控制并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兼容单板导风板面板结构方案,能够结合空调室内送风的舒适性特征,实现冷、热定向送风的功能,有效解决热风不落地、冷风吹人的问题。针对热风密度小、易上浮,冷风密度大、易下沉这样的气流特点,考虑人体对冷热风舒适性的需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导风板结构配合不同的导风角度,在制热时,将热风向房间下部导向,营造出脚部温暖的效果。在制冷时,由于冷风本身密度大,吹出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下沉,不易产生头部冷风的效果,从而很快落地,期间对室内活动的用户带来较为明显的吹风感,舒适性较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导风板结构配合不同的导风角度将冷风向房间上部导向,营造出头部制冷的效果;同时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进行弧形设计,利用流体在经过弯曲壁面时的康达效应,使冷风上导,再利用冷风自身密度大、重力作用下下沉的特点,便可实现较好的冷风舒适性设计。
本实用新型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的设置能够于制冷时增大水平送风距离以避免冷风直接吹向用户;或于制热时以地送风角度加以控制,实现地毯式送风,营造出脚部温暖的效果,提高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面板,设于所述箱体下部;所述面板的中间区域形成有进风口,围绕所述进风口布设有多个出风口;
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主导风板,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副导风板,呈弧形且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副导风板位于所述主导风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空调室内机关闭时,所述副导风板收容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主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
制热送风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上凸型;
制冷送风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下凸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空调室内机关闭时,垂直于所述主导风板旋转轴的平面投影上,所述副导风板的投影呈上凸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的投影呈下凸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的下板面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切线L1与水平线L0的夹角记为α;空调室内机关闭状态下,α=0°;制冷送风时,α∈[20°,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制热送风时,α∈[5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有主驱动电机的支承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导风板的自由端以所述主导风板的支承端为主旋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风板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连接端板,所述连接端板垂直于所述副导风板;且所述连接端板上设有副旋转轴,所述副旋转轴平行于所述副导风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旋转轴位于所述副旋转轴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于竖直方向上,所述主旋转轴位于所述副旋转轴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风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导风板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风板的曲率大于所述主导风板的曲率。
CN202020740128.2U 2020-05-07 2020-05-07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2179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0128.2U CN212179032U (zh) 2020-05-07 2020-05-07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0128.2U CN212179032U (zh) 2020-05-07 2020-05-07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9032U true CN212179032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0128.2U Active CN212179032U (zh) 2020-05-07 2020-05-07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9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3314A (zh) * 2022-05-09 2022-08-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3314A (zh) * 2022-05-09 2022-08-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4963314B (zh) * 2022-05-09 2023-06-2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4089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068050B (zh) 用于柜式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柜式空调器
CN107388383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388369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73519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02202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0569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1865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1865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3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2042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1043666A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
CN21811992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JP2012247117A (ja) 空調機能を有する机
CN210241759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0799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7357110U (zh) 空调室内机
JP7025672B2 (ja) 空調室内機
CN105627427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9819694U (zh) 空调器
CN109780635B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