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9974U - 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9974U CN210989974U CN201921704100.7U CN201921704100U CN210989974U CN 210989974 U CN210989974 U CN 210989974U CN 201921704100 U CN201921704100 U CN 201921704100U CN 210989974 U CN210989974 U CN 210989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baffle
- dust
- pipeline
- c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解决现有挡片降低吸尘效率的问题。进气挡片包括环状部和多个挡片部;挡片部与环状部连接,挡片部与环状部连接处能够沿气流方向弯折和沿气流反方向恢复弯折;所有挡片部能够覆盖环状部的内圆。进气挡片由多个单独的挡片部构成,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多个挡片部可以分别向其后方进气管道的管道方向弯折,使得进气挡片能够最大限度的形成一个流体进气口,便于含尘气体通过,可以提高吸尘效率;另外,进气挡片中的球面结构面向进气管道,便于挡片相对于环状部能够进行弯折,并且可以更好的起到挡尘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吸尘器集尘杯中,一般是通过位于吸入管后侧、且覆盖在其后端面的挡片以防止集尘杯中的灰尘倒流至吸入管中。然而,由于现有挡片采用的是一个完整的片体,其自身重量较大,当负压吸力较小时,导致流体进气口的直径过小,从而降低了吸尘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用以解决现有挡片降低吸尘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进气挡片,进气挡片包括环状部和多个挡片部;挡片部与环状部连接,挡片部与环状部连接处能够沿气流方向弯折和沿气流反方向恢复弯折;
所有挡片部能够覆盖环状部的内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挡片部包括挡片和连接部,挡片在通过连接部与环状部的内缘连接;挡片和连接部至少一者为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挡片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相邻的两个挡片之间设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有挡片形成球冠形壳结构,进气挡片的进气侧为球冠形壳结构的内凹面,进气挡片的出气侧为球冠形壳结构的外凸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挡片的连接部之间设有通孔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挡片设有4个;挡片在环状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为1/4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一种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包括杯体、进气管路和进气挡片;进气挡片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进气挡片;
进气挡片设置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处或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杯体的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尘杯组件还包括尘杯前端部,尘杯前端部设置在杯体的气流方向的上游;
尘杯前端部设有沿轴向贯穿尘杯前端部的进气端口;
进气挡片的环状部夹设在进气端口的后端面和进气管路的进气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尘杯前端部和进气管路中至少一者设有固定凸起结构;固定凸起结构与通孔部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进气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与杯体内部连通;进气挡片的环状部夹设在第一管路的后端面和第二管路的前端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管路的后端面和第二管路的前端面中至少一者设有固定凸起结构,固定凸起结构与与通孔部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杯体内部设有集尘空间,集尘空间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挡尘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尘杯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独立的挡片来遮挡进气通道,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多个挡片部可以分别向其后方进气管路的管道方向弯折,使得进气挡片能够最大限度的形成一个流体进气口,便于含尘气体通过,可以提高吸尘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挡片采用球面结构,便于挡片相对于环状部能够进行弯折,并且可以更好的起到挡尘作用,还能够进一步使弯折后的挡片贴合进气管路,进一步增加通气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吸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实施例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旋风锥盖板压紧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旋风锥盖板滑下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二级旋风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二级旋风单元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进气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进气挡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10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3的尘杯组件的进气挡片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杯体;101-挡尘片;2-一级旋风单元;201-滤网筒;202-导风结构;203-旋风锥盖板;204-套筒;205-滑槽;206-甩灰口;3-二级旋风单元;30-进气椎体;31-旋风椎体;301-旋风锥;302-栅格;303-圆形挡板;304-通风管;4-进气管路;401-第一管道;402-第二管道;403-滑块;5-过滤垫;6-进气挡片;601-挡片;602-连接部;603-环形部;604-通孔部;605-缝隙;7-尘杯前端部;701-进气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实施例1
现有吸尘器尘杯都采用整块的片状挡片601来防止尘杯内的灰尘倒灌,在吸尘时,挡片601很难完全打开,造成进气量降低,影响吸尘效果;此外,挡片601都设置在进气管与尘杯的旋风空间连接处,开启的挡片601会影响到尘杯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影响旋风的形成或旋风的流动,也会降低吸尘效果;整块的片状挡片601在通常使用方形的橡胶片,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老化变形,难以再防止灰尘的倒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了四个可旋转的挡片601,在吸尘器能够紧贴进气管路4的内壁,尽量避免对通气量的影响,保证气流的顺利流动;此外将挡片601设置在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处,能够避免挡片601对旋风的影响,提高除尘效果;球面形状的挡片601即使出现老化弹性变低的情况,其球面的形状也能使其不发生明显的形变,防止灰尘倒灌。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挡片,进气挡片6包括环状部和多个挡片部,环形部603作为挡片部的载体,与其他部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整个进气挡片6的安装。挡片部与环状部连接,挡片部与环状部连接处能够沿气流方向弯折和沿气流反方向恢复弯折,所有挡片部能够覆盖环状部的内圆。当气流从环状部中流过时,挡片部随气流弯折环状部的中央几乎全部打开,保证气流畅通;当无气流流过时,挡片部恢复弯折,挡片部遮挡住环状部的内圈,能够防止灰尘倒灌。
考虑到挡片部与环状部连接处能够沿气流方向弯折和沿气流反方向恢复弯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片部包括挡片601和连接部602,挡片601在通过连接部602与环状部的内缘连接;挡片601和连接部602至少一者为弹性部件,既能保证其弯折也能保证其恢复弯折。弹性部件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可以为橡胶等高分子材料。
为了使挡片601能够顺利地弯折,挡片601和挡片601之间不会干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片601和连接部602为一体结构,相邻的两个挡片601之间设有缝隙605,由于挡片601不与环状部直接相连,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挡片601之间预留有缝隙605区域,挡片601相对于环状部能够顺利进行弯折。
为了使挡片601能够沿气流方向更容易弯折而使气流通路尽量打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挡片601形成球冠形壳结构:进气挡片6的进气侧为球冠形壳结构的内凹面,当气流流动时,从球冠形壳结构的内侧推动挡片601,挡片601可以轻松地弯折打开;进气挡片6的出气侧为球冠形壳结构的外凸面,当灰尘沿气流反方向倒灌时,从球冠形壳结构的外侧推动挡片601,挡片601间的缝隙605被压紧,能够防止灰尘通过进气挡片6,由于球面的外侧能够承受较大的推力,即使灰尘较多,也不会使挡片601反向弯折而打开,可以更好的起到挡尘作用。
考虑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需要安装在通气管路中,而通气管路通常为圆管,当挡片部的个数较少时,连接部602为弧形,会影响到挡片601的弯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挡片部的连接部602之间设有通孔部604,通孔部604可以缩短连接部602的长度,当弧长缩短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近似地看做为直线段,而使挡片601能够更加容易地弯折,经过测试,连接部602对应的圆心角应不高于45°,挡片601的后端面能够更贴近位于其后端的进气管路4的管壁,使得进气挡片6能够最大限度的形成一个流体进气口。通孔部604用于进气挡片6的安装定位,在通气管路上设有与通孔部604相配合的固定凸起结构,安装时将固定凸起结构插入通孔部604中,即可实现对进气挡片6的周向固定。示例性地,通孔部604为周向与进气挡片6周向平行的弧形直孔,对应的固定凸起结构为弧形的凸台。
考虑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片601之间留有缝隙605,但是如果挡片601个数过多缝隙605的面积会增加,进而增加了回城倒灌的风险,而,如果挡片601的个数过少,连接部602的长度过长,就无法忽略弧形的连接部602对挡片601弯折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片部设有4个;挡片601在环状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为1/4圆,4个挡片601之间的缝隙605形成“十”字形结构,更便于挡片部向进气管路4的管壁方向进行弯折。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包括杯体、进气管路4和进气挡片6;进气挡片6为实施例1中的进气挡片6;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管路4的出气口与杯体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没有将进气挡片6设置在进气管路4的出气口处,可以在气流流动时,避免向杯体内弯折的挡片601影响杯体内的旋风气流的产生和流动,进一步提高吸尘器的抽吸能力。挡片部在负压吸力的使用下向进气管路4的管壁方向弯折,流体通过进气管路4后进入杯体中通过旋风过滤组件进行过滤。
为了对进气挡片6进行轴向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与杯体内部连通;进气挡片6的环状部夹设在第一管路的后端面和第二管路的前端面之间。
为了对进气挡片6进行周向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的后端面和第二管路的前端面中至少一者设有固定凸起结构,固定凸起结构与与通孔部604插接配合,示例性地,第二管路的前端面设有固定凸起结构。
在吸尘器运转时,灰尘在尘杯组件内可能会随气流从尘杯组件内排出或阻塞尘杯组件出气口的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杯体内部设有集尘空间,集尘空间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挡尘片101。通过挡尘片101可以防止置于集尘空间中的灰尘等颗粒物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向旋风过滤组件的区域流动,使其被置于第一集尘空间中。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尘杯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尘杯组件包括:杯体1、一级旋风单元2、二级旋风单元3和进气管路4。杯体1的主体为圆柱形,进气管路4设置在杯体1的底面,进气管路4穿入杯体1内部且穿过一级旋风单元2,进气管路4通过甩灰口206与杯体1的内部连通。一级储灰室I设置在一级旋风单元2的下方,示例性地,一级旋风单元2的底面、进气管路4、杯体1形成一级储灰室I;二级旋风单元3设置在一级旋风单元2的内部;二级储灰室II设置在二级旋风单元3的下方,示例性地,二级旋风单元3、进气管路4和一级旋风单元2形成二级储灰室II;一级储灰室I位于二级储灰室II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含有灰尘的空气从进气管路4进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当中,通过甩灰口206进入一级储灰室I,并在一级储灰室I中通过一级旋风单元2形成旋风并进行一级旋风除尘;在一级旋风除尘过程中从空气中分离的大颗粒灰尘或异物直接存储在一级储灰室I中;经过一级旋风除尘的空气进入一级旋风单元2,并在二级储灰室II中通过二级旋风单元3形成旋风,并进行二级旋风除尘;在二级旋风除尘过程中,从空气中分离的小颗粒灰尘或异物直接存储在二级储灰室II中;经过二级旋风除尘的空气进入一级旋风单元2,并从尘杯的出气口排出。
考虑到一级储灰室I与二级储灰室II相对独立,在清理一级储灰室I与二级储灰室II内的灰尘时相对麻烦,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级旋风单元2的底面为锥体部盖板203,锥体部盖板203与进气管路4之间设有滑动结构,锥体部盖板203能够通过滑动与一级旋风单元2的侧壁分离。当需要清理灰尘时,只需要将一级旋风单元2从尘杯中取出,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锥体部盖板203通过滑动结构向下滑动,使得一级储灰室I和二级储灰室II连通,即所有的灰尘都会落入到杯体1的底部,直接将灰尘倾倒即可完成对尘杯组件的清理,简单方便。
为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锥体部盖板203不会因重力下滑与一级旋风单元2的侧壁分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管路4包括第一管道401和第二管道402;第一管道401为直管,一端与杯体1的底面进风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管道402的一端相抵;第二管道402为弯折管道,且位于一级旋风单元2内;第二管道402的一端与一级旋风单元2侧壁的甩灰口2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管道401的一端相抵;进气管路4通过甩灰口206与杯体1的内部连通;甩灰口206的轴线垂直于杯体1的轴线。在一级旋风单元2安装在杯体1内时,一级旋风单元2会向下压紧第二管道402,使第二管道402抵住锥体部盖板203,将锥体部盖板203与一级旋风单元2的侧壁压紧,保证一级储灰室I内的空气只能通过一级旋风单元2的旋风结构进入一级旋风单元2,保证一级旋风除尘的效率。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体部盖板203设有套筒204,套筒204套设在第一管道401外侧;滑动结构包括滑槽205和滑块403;滑槽20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套筒204上,滑块403设置在套筒204外侧。锥体部盖板203的套筒204与第一管道401之间设置滑动结构,能够尽量地不去占用一级储灰室I的空间,由于滑动结构设置在第一管道401的外壁上,也不会影响到一级储灰室I内的旋风旋转。
为了防止锥体部盖板203在向下滑动时从一级旋风单元2上脱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槽205的顶端设有用于防止滑块403滑脱的限位结构,示例性地,限位结构可以为挡块、挡板或套筒204上未开槽的部分。
考虑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两次旋风除尘,为了尽量充分利用尘杯组件内部的空间,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级旋风单元2的旋风结构设置在甩灰口206的下方;一级旋风单元2的底面、进气管路4、杯体1形成一级储灰室I;二级旋风单元3设置在一级旋风单元2的内部;二级旋风单元3、进气管路4和一级旋风单元2形成二级储灰室II;一级储灰室I位于二级储灰室II的下方。一级储灰室I和二级储灰室II采用上下结构设置,能够充分地利用尘杯内部的周向空间,使得空气的旋转更加流畅,产生的抽吸力更大,能够明显地提高吸尘器的吸尘、除尘效果。
为了能够进一步利用尘杯组件内部的空间,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级旋风单元2的侧壁位于甩灰口206下方部分为滤网筒201;通过甩灰口206进入杯体1的气流通过滤网筒201进入一级旋风单元2。一级旋风单元2内部设有导风结构202,用于将进入一级旋风单元2的气流导向二级旋风单元3;导风结构202与滤网筒20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尽可能地增加了滤网的比例,能够保证较大的气流通路流量,进而使吸尘器具备较大的抽吸力。
由于甩灰口206会使一级旋风单元2上半部分成为非回转体,如果也设置滤网反而会影响空气的旋转。出于同样的理由,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级旋风单元3的旋风结构设有多个,且绕杯体1的轴线周向设置;导向二级旋风单元3的气流通过二级旋风单元3流向杯体1的出气口;第二管道402的弯折部分从某两个相邻的二级旋风单元3之间穿过。能够充分利用一级旋风分离单元内的非回转区域。
对于两次旋风分离的尘杯而言,第二次旋风分离通常用于分离空气中的细小灰尘,但是细小灰尘由于质量轻,很容易从二级储灰室II进入二级旋风单元3,并阻塞尘杯出气口的过滤垫5,最终导致气流不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级旋风单元包括由旋风锥体31与进气锥体30构成的旋风结构,进气锥体30设有锥体部301,锥体部301设有栅格结构302。栅格结构302能够保证气流的通畅,能够有效地对灰尘进行阻挡,防止其从二级储灰室II进入锥体部301。
为了进一步防止二级储灰室II内的灰尘进入锥体部3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体部301包括锥形壁面和设置在锥形壁面底部的圆形挡板303,栅格结构302位于锥形壁面和/或圆形挡板303上。锥体部301下端部的圆形挡板303,能够有效地对灰尘进行阻挡,防止其从二级储灰室II经由锥体部301的下端部进入锥体部301。
为了保证二级旋风单元3的旋风能够顺利产生,且具备相对较大的气流流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栅格结构302为沿锥体部301上端至下端方向设置在锥体部301锥形壁面上的进风槽;进风槽设有多个,可以保证二级旋风单元3具备较大的气流流量,以提高吸尘器的抽吸力;进风槽在锥体部301锥形壁面上周向均匀设置,能够保证二级旋风单元3能够产生稳定的旋风,以提高旋风除尘效果。
为了即使尘杯组件倒置也不会有过多的灰尘倒灌入二级旋风单元3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锥体30还设有圆柱形的通风管304,通风管304的顶端与杯体1的出气口连通,通风管304的底端与锥体部301的顶端固连。即使出现尘杯组件倒置的情况,灰尘会落在通风管304外侧对应区域不会进入到进风槽中,进一步防止二级储灰室II中的灰尘上扬进入二级旋风单元3内部,进而防止灰尘阻塞或填满过滤垫5。
考虑到旋风除尘的效率通常会低于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气口设有能够覆盖整个出气口的过滤垫5,所有经过二级旋风除尘的空气都要通过过滤垫5进行进一步灰尘过滤,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储尘效率接近100%。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垫5设置在杯体1的顶盖内,一级旋风单元2通过顶盖压紧在杯体1内,顶盖设有提手,通过提拉提手能够将顶盖提起。
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的安装,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杯体1的顶面与杯体1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倾斜的顶面能够在将尘杯组件安装到吸尘器上时,起到对正的作用。
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尘杯组件还包括进气挡片6,进气挡片6为实施例1中的进气挡片6;进气挡片6设置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处;进气管路4的出气口与杯体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没有将进气挡片6设置在进气管路4的出气口处,可以在气流流动时,避免向杯体内弯折的挡片601影响杯体内的旋风气流的产生和流动,进一步提高吸尘器的抽吸能力。
为了方便使尘杯组件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还包括尘杯前端部7,尘杯前端部7设置在杯体的气流方向的上游,即设置在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处,为了方便尘杯前端部7的安装,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与杯体的底面平齐;尘杯前端部7设有沿轴向贯穿尘杯前端部7的进气端口701,使气流依次通过进气端口701和进气管路4进入杯体;进气挡片6的环状部夹设在进气端口701的后端面和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之间,实现进气挡片6的轴向固定。
为了对进气挡片6进行周向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尘杯前端部7和进气管路4中至少一者设有固定凸起结构;固定凸起结构与通孔部604插接配合。实例性地,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处设有固定凸起结构。
在吸尘器运转时,灰尘在尘杯组件内可能会随气流从尘杯组件内排出或阻塞尘杯组件出气口的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杯体内部的集尘空间,即一级储灰室I,内壁上设有多个挡尘片101,通过挡尘片101可以防止置于一级储灰室I中的灰尘等颗粒物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向旋风过滤组件的区域流动,使其被置于一级储灰室I。
在清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时,直接取下顶盖,一级旋风单元2随顶盖一通拆下,同时锥体部盖板203滑下,一级储灰室I和二级储灰室II连通,直接清理灰尘,整个过程简单方便。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的尘杯组件采用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的尘杯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独立的挡片601来遮挡进气通道,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多个挡片部可以分别向其后方进气管路4的管道方向弯折,使得进气挡片6能够最大限度的形成一个流体进气口,便于含尘气体通过,可以提高吸尘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挡片601采用球面结构,便于挡片601相对于环状部能够进行弯折,并且可以更好的起到挡尘作用,还能够进一步使弯折后的挡片601贴合进气管路4,进一步增加通气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吸尘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进气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挡片(6)包括环状部和多个挡片部;所述挡片部与所述环状部连接,所述挡片部能够沿气流方向弯折和沿气流反方向恢复弯折;
所有所述挡片部能够覆盖所述环状部的内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部包括挡片(601)和连接部(602),所述挡片(601)通过连接部(602)与所述环状部的内缘连接;所述挡片(601)和/或连接部(602)为弹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601)和连接部(602)为一体结构,相邻的两个挡片(601)之间设有缝隙(6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挡片,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挡片(601)形成球冠形壳结构,所述进气挡片(6)的进气侧为所述球冠形壳结构的内凹面,所述进气挡片(6)的出气侧为所述球冠形壳结构的外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进气挡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挡片部的连接部(602)之间设有通孔部(6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601)设有4个;所述挡片(601)在所述环状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为1/4圆。
7.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包括杯体、进气管路(4)和进气挡片(6);所述进气挡片(6)为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进气挡片;
所述进气挡片(6)设置在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处或所述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所述进气管路(4)的出气口与所述杯体的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尘杯前端部(7),所述尘杯前端部(7)设置在所述杯体的气流方向的上游;
所述尘杯前端部(7)设有沿尘杯组件的轴向贯穿尘杯前端部(7) 的进气端口(701);
所述进气挡片(6)的环状部夹设在所述进气端口(701)的后端面和进气管路(4)的进气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前端部(7)和/或进气管路(4)设有固定凸起结构;所述固定凸起结构与所述通孔部(604)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杯体内部连通;所述进气挡片(6)的环状部夹设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后端面和第二管路的前端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后端面和/或第二管路的前端面设有固定凸起结构,所述固定凸起结构与所述通孔部(604)插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内部设有集尘空间,所述集尘空间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挡尘片(101)。
13.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权利要求7至12任一所述的尘杯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04100.7U CN210989974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04100.7U CN210989974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9974U true CN210989974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9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04100.7U Active CN210989974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99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44759A (zh) * | 2021-06-11 | 2021-07-23 | 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
-
2019
- 2019-10-12 CN CN201921704100.7U patent/CN2109899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44759A (zh) * | 2021-06-11 | 2021-07-23 | 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80753B2 (en) | Dust collector cup of fall centrifugal separation type | |
CN201036540Y (zh) | 吸尘器二节三次旋风分离尘杯 | |
CN210989985U (zh) | 一种集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
CN210408269U (zh) | 第一导风体及所应用的气尘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 | |
CN108991989B (zh) | 一种气固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0989974U (zh) | 一种进气挡片、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
CN108209723B (zh) | 旋风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111227711A (zh) |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 |
CN107788911B (zh) | 吸尘器用尘杯组件 | |
CN113317718B (zh) |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103565362A (zh) | 集尘装置及具备该集尘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 |
CN209800130U (zh) | 空气滤清器的锥形集尘面结构 | |
CN211933883U (zh) |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
CN207546784U (zh) | 一种高效除尘的旋风分离装置 | |
CN210989986U (zh) |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
CN211933882U (zh) | 一种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
CN209800128U (zh) | 空气滤清器的预过滤总成 | |
CN212140324U (zh) |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 |
CN110432828B (zh) | 用于吸尘器的电机集风罩及吸尘器 | |
CN113712460A (zh) | 吸尘设备 | |
CN209892361U (zh) | 空气滤清器 | |
CN210204604U (zh) | 一种吸尘器旋风器 | |
CN108714002B (zh) | 一种吸尘器及其尘杯组件 | |
CN208426051U (zh) | 一种尘杯多级降尘结构 | |
CN208435483U (zh) | 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