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491460U -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1460U
CN210491460U CN201920624993.8U CN201920624993U CN210491460U CN 210491460 U CN210491460 U CN 210491460U CN 201920624993 U CN201920624993 U CN 201920624993U CN 210491460 U CN210491460 U CN 210491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act position
pop
elastic
movab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49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垚磊
刘静平
罗建红
谭正平
徐西勇
黄强
袁雷波
张伟
周国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49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1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1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1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该弹出装置包括:固定套筒;弹出模组,配置在固定套筒内,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套筒发生位移;推拉滑块,用于为弹出模组提供沿第一方向的动力;至少两个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每个弹性部件的一端与弹出模组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推拉滑块联动,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分别位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两侧,第一接触位置是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与底面的接触位置,第二接触位置是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二弹性部件与底面的接触位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弹出模组弹出终端设备时出现的歪斜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弹出模组的升降效率。

Description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为了使终端设备在有限体积下拥有更大的显示面积从而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和使用体验,提升终端设备显示屏的屏占比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限制显示屏的屏占比进一步提升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放置原本位于显示屏一侧的若干元件的位置,例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传感器等。目前一种现有技术是在终端内设置弹出装置将上述元件隐藏到机身内部,使用时这些被隐藏的元件会自动升起,不使用时这些元件会自动下降。这种弹出装置无需占用屏幕空间,既可以提升显示屏的屏占比,又保证了屏幕完整性。
但在目前的弹出装置方案中,为弹出装置中的弹出模组提供动力的马达一般设置在弹出模组的一侧。马达推动弹出模组上与该马达同侧的位置来实现弹出模组的升降,容易造成弹出模组弹出后出现歪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能够解决弹出模组弹出终端设备时出现的歪斜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弹出模组的升降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弹出装置,包括:固定套筒;弹出模组,配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筒发生位移;推拉滑块,用于为所述弹出模组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动力;至少两个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每个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弹出模组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拉滑块联动,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是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底面的接触位置,所述第二接触位置是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底面的接触位置。
本申请通过在弹出装置中设置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且至少两个弹性部件设置在弹出模组的中心轴两侧,能够使得弹出模组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均匀,因而升降轨迹的竖直性更好,从而可以解决弹出模组弹出终端设备时出现的歪斜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弹出模组的升降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二接触位置关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
第一接触位置和第二接触位置关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也就是至少两个弹性部件关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能够使得弹出模组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均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二接触位置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阈值。
应理解,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第一接触位置的中心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距离,第二接触位置的中心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距离。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距离越远,弹出模组的受力越平衡。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接触位置与第二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是所述弹出模组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所述第一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应理解,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在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面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第一接触位置的中心与该第一侧面的距离。上述第二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在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第二接触位置的中心与该第二侧面的距离。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与弹出模组的在宽度方向的侧面的距离越远,弹出模组的受力越平衡。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以及所述弹出模组还包括: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所述延伸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底座平台,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第二端,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配置面;所述弹出装置还包括:可动套筒组件,与所述推拉滑块联动,包括至少两个可动套筒,所述至少两个可动套筒与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一一对应,每个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与所对应的可动套筒同轴配置,且每个弹性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可动套筒的顶面抵接;至少两个连接杆,与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一一对应,且与至少两个可动套筒一一对应,每个连接杆贯穿所对应的弹性部件的通孔以及所对应的可动套筒,每个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弹出模组的底面,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推拉滑块联动的可动套筒组件可以将推拉滑块提供的动力传递给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进一步将力传递给弹出模组,从而实现弹出模组的弹出。在弹出模组受到撞击或按压时,弹出模组可以将力传递给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将受到的力吸收转化为自身的变形,而可动套筒组件和推拉滑块可以保持在原来位置,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动套筒组件与所述推拉滑块通过至少一对定位孔和定位柱的配合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构成点接触副或线接触副。
定位柱与定位孔构成点接触副或线接触副,则推拉滑块与可动套筒组件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即推拉滑块与可动套筒组件之间相接触的部分为点或线。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推拉滑块加工、装配造成的倾斜角度叠加到可动套筒组件上,相当于避免推拉滑块加工、装配造成的倾斜角度叠加到弹出模组上。从而即使推拉滑块存在倾斜,由于推拉滑块与可动套筒组件之间是点接触或线接触,可动套筒组件不会受到倾斜的影响,弹出模组在运动过程中也不会受到倾斜的影响。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对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第一对定位孔和定位柱与第二对定位孔和定位柱关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
通过使至少一对定位柱和定位孔关于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可以保证可动套筒组件在定位柱和定位孔挤压产生的作用力和两个对称的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滑槽,所述弹出模组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轨和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滑轨和滑槽的配合可以约束弹出模组的弹出方向和收回方向,从而提高弹出模组的升降轨迹的竖直性,减少弹出模组与固定套筒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弹出模组的升降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出模组上的摄像头或摄像头模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机壳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弹出装置;所述机壳设置有开孔,所述弹出模组从所述开孔相对于所述机壳弹出或收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的伸出终端和收回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的弹出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的固定套筒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车载电脑、摄像机、录像机、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手环(smart wristband)、计步器(pedometer)以及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称为终端设备。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结构图。
为方便理解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终端上具有显示屏的一面为正面,终端上与显示屏相对的一面为背面,终端上正面与背面之间的、与正面和背面相交的面为侧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定义弹出模组向终端外部弹出的方向为上,弹出模组向终端内部回收的方向为下。
如图1所示,终端100上安装有弹出装置,其中弹出装置包括能够进行升降运动的弹出模组130。左图示出的是弹出模组130隐藏在终端内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终端100 在侧面110上设有开孔111。弹出模组130通过开孔111伸出终端100外部或收缩回终端 100内部。例如终端100的侧面设置有机壳,则可以在终端100的机壳上开孔,弹出模组 130通过终端机壳上的开孔相对机壳弹出或收回。图1右图示出的是弹出模组130伸出终端外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弹出模组130上伸出终端外部的部分上可以设置具有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凹槽131,凹槽131用于安装原本设置在终端100正面140上的元件,例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传感器组件等。凹槽131中可以安装上述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从而形成弹出式摄像头、弹出式摄像头和听筒或弹出式传感器组件等。由于将原本设置在终端100的正面140上的元件设置在弹出模组130上,这些元件无需再占用屏幕的空间,因此在终端100的正面140上可以安装更大显示面积的显示屏,不仅提高了终端100 的显示屏的屏占比,而且无需在屏幕上开孔,保证了屏幕的完整性,能够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和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弹出模组130的安装位置可以设置在终端100的侧面110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终端100的侧面120的任意位置,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终端100上与侧面110和侧面120相对的另外两个侧面的任意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应理解,开孔111应该不妨碍弹出模组130进行升降运动,因此,开孔111的设置位置和大小均与弹出模组130的位置和大小相适应。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弹出模组130的安装个数也不做任何限定。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弹出模组130,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安装元件数量的需要,可以在终端100上安装更多的弹出模组130,例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每个弹出模组可以安装相同或不同的元件,该多个弹出模组的位置可以均在终端100的一个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终端100的多个侧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弹出模组130上的凹槽131可以仅设置在弹出模组130的正面,也可以设置在弹出模组130的背面,也可以在弹出模组130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凹槽131,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弹出模组130上的凹槽13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等规则图形或者是组合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根据要布置的元件的形状可以相应地设置凹槽131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弹出模组130上设置的凹槽131也可以替换为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通孔,例如方形通孔、圆形通孔、多边形通孔或者是台阶孔(也称阶梯孔)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在弹出模组130上设置凹槽和通孔是为了在弹出模组130上去除部分材料以形成上述元件的安装空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弹出模组130伸出与收回、弹出模组130的上升与下降、弹出模组130的弹出与回收、弹出模组130的升降运动、弹出模组130的伸缩运动这几种表述所表达的含义是相同的,均是指弹出模组130相对终端100可以运动,在弹出模组 130运动的过程中可以相对终端100突出一部分,也可以隐藏在终端100内部。
弹出模组130的弹出与收回运动所需的动力是由弹出装置中的马达(图中未示出)提供的。马达设置在终端100内部且相对终端100固定,一般情况下,马达均设置在弹出模组130的一侧,且与弹出模组130之间通过丝杆和推拉滑块连接。在运动过程中,马达带动丝杆旋转,与丝杆螺纹连接的推拉滑块将丝杆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推拉弹出模组130伸出终端外部或收回终端内部。现有技术中,推拉滑块推拉弹出模组130时,力作用点位于弹出模组上与马达所在侧相同的一侧,使得弹出模组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受力不平衡,最终造成弹出模组在弹出终端外部后会出现歪斜的问题。并且弹出模组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歪斜使得弹出模组与固定件之间摩擦力增大,降低了弹出模组的升降效率,容易造成弹出模组的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弹出装置,能够使得弹出模组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可以解决弹出模组弹出终端时出现的歪斜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弹出模组的升降效率。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200的装配示意图。
为方便描述,以下定义弹出模组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以直角坐标系中的Y方向表示第一方向。其中的Y的正方向即弹出模组伸出终端时的运动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称为上,也就是说弹出模组沿Y的正方向运动也可以描述为弹出模组向上运动。同理,Y的负方向即弹出模组收回终端内部时的运动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称为下,也就是说弹出模组沿Y的负方向运动也可以描述为弹出模组向下运动。以下定义位于纸面上且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为X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部件A位于部件B 的X的正方向上也可以描述为部件A位于部件B的右侧,部件B位于部件A的X的负方向上也可以描述为部件B位于部件A的左侧。其中“部件A”、“部件B”仅仅是为了说明方向而列举的示意性的部件,对本申请实施例不造成任何限定。以下定义垂直于纸面(即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为Z方向。以上定义的X、Y、Z方向同样适用于后文将要描述的各幅附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X、Y、Z方向和上、下的定义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200的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连接关系,而不指示所指的装置、部件、零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还需说明的是,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200可以包括固定套筒1、弹出模组2、可动套筒组件3、连接杆4、弹性部件5、推拉滑块6、动力部件7。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动力部件7用于提供弹出模组沿第一方向(即Y方向)弹出的动力,动力部件7可以带动推拉滑块6沿第一方向运动。可动套筒组件3套设于连接杆4上,其一端与推拉滑块6联动,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5与弹出模组2连接,可动套筒组件3用于将推拉滑块6施加到可动套筒组件3上的力传递给弹性部件5,进而再通过弹性部件5将力传递给弹出模组2,以使弹出模组2在力的作用下相对固定套筒1可以进行沿Y方向的运动。
可选地,弹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盖板(图2未示出),用于固定弹出装置上其他的部件,以下会结合图3详细描述,在此暂不详述。
下面参考图3,对弹出装置200的各个部件或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固定套筒1固定于终端内部,相对终端不动。示例性的,固定套筒1可以固定于终端的中框上或其他相对终端固定的壳体上。固定套筒1包括套筒部分11、固定板部分12、密封部分13。
套筒部分11大体呈方形,其四周的平行于Y方向的侧面所形成的空间111用于容纳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其上下两面是镂空的,以不妨碍弹出模组2沿着Y方向进行升降运动。其中套筒部分11和主体部分21可以间隙配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道,空间111的形状与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的形状相适应。换句话说,在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的剖视图上,空间111的截面形状与主体部分21的截面形状相适应。例如,若主体部分2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则空间1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若主体部分2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由两段圆弧连接两条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则空间111的截面形状同样可以是椭圆形或由两段圆弧连接两条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主体部分21和空间11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简单或复杂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套筒部分11的平行于Y方向的侧面所形成的空间111也可以认为是套筒部分11的内表面112所形成的。在某一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上,套筒部分11的内表面112与外表面 113之间相距一段距离,该一段距离即为套筒部分11在该平面位置的厚度。
可选地,在套筒部分11的外表面113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耳部114,用于将套筒部分11固定在终端上,也就相当于将固定套筒1固定在终端上。第一耳部114可以设置在垂直于X方向的两个侧面上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垂直于Z方向的两个侧面上的任意位置,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外表面113的任意侧面上的任意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耳部 114的设置个数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设置1个、3个、4个甚至更多。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弹出装置在终端内的实际安装位置和周围元件的情况适应性地设置第一耳部114的位置、形状和数量。
可选地,套筒部分11也可以通过套筒部分的侧壁直接固定于终端上。
固定板部分12位于套筒部分11的下方且与套筒部分11相连接,可以理解为固定板部分12是套筒部分11沿Y方向的延伸部。固定板部分12可以与套筒部分1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工艺与套筒部分11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固定板部分12的下部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耳部121和122。其中一个第二耳部121上设置的孔1211和另一个第二耳部122上设置的孔1221用于与杆件配合以将盖板8与固定套筒1连接。当然也可以将盖板8与固定套筒1一起固定于终端上。应理解,固定板部分12上设置的第二耳部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更多或更少,例如1个、3个或4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弹出装置的具体安装情况适应性地设置第二耳部的数量和位置。
在套筒部分11上还设置有密封部分13。密封部分13包括密封圈,用于实现固定套筒1与弹出模组2的密封。下文会结合弹出模组2再详细描述密封部分13,在此暂不详述。
弹出模组2配置在固定套筒1内,能够沿第一方向(即Y方向)相对于固定套筒1 发生位移。也就是说弹出模组2相对固定套筒1可以沿着Y方向运动,弹出模组2向上运动即可以伸出终端外部,如图4的(b)所示。弹出模组2向下运动即可以收回终端内部,如图4的(a)所示。弹出模组2可以包括主体部分21和延伸部分22。
主体部分21为弹出模组2伸出终端外部的部分。主体部分21安装于套筒部分11中,其在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与固定套筒1的套筒部分11的内表面112形成的空间111在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相适应。主体部分21上设置有凹槽或通孔 (图3中未示出,可参见图1中的凹槽131),用于安装前置摄像头、听筒或传感器组件等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凹槽或通孔可以设置在主体部分21的与XY平面平行的表面213上,也可以设置在与表面213相对的表面上,可以仅在表面213或仅在与表面213 相对的表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凹槽或通孔,也可以在表面213和与表面213相对的表面上均设置凹槽或通孔,凹槽或通孔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或组合形状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要在主体部分21上设置的元件的形状可以适应性地设置凹槽或通孔的位置、个数和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当然主体部分21上也可以不通过设置凹槽或通孔来安装上述元件,可以通过将上述元件设置在主体部分21的与表面213垂直的侧面上实现安装。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在主体部分上设置凹槽或通孔为例说明元器件的安装方式,但元器件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
主体部分21大体呈方形,在垂直于Y方向上具有上表面214(如图3所示)和下表面215(如图5所示)这两个表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称上表面214为顶面,可以称下表面215为底面。
延伸部分22沿第一方向配置,其中延伸部分22的第一端与主体部分21的底面连接,延伸部分22可以与主体部分2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与主体部分21相连接。延伸部分22第二端(即延伸部分22的下部)设置有底座平台。底座平台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配置面,也就是底座平面的配置面平行于主体部分的底面。底座平台的形式有多种,例如底座平台可以是规则长方体,或者是在Y方向上有凹陷的长方体;底座平台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由多个相互分离的部分组成的。示例性的,底座平台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突出部221和222。突出部221和222的上表面可以认为是底座平台的配置面。突出部221和222分别开设有孔2211和2221。其中孔2211和2221的轴线与Y方向平行。主体部分21上与突出部221和2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柱211和212。其中固定柱211 和212内部分别设有盲孔2111和2121(参考图5)。固定柱的盲孔2111和2121的轴线与突出部的孔2211和2221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突出部221和222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两侧,固定柱211和212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两侧。本申请实施例对突出部221和22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突出部211和222在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上截面形状可以呈半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规则形状或者是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固定柱211和21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固定柱211和212在垂直于Y方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规则形状或者是不规则形状。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是指弹出模组2的与Y方向平行的中心轴,弹出模组的重心位于弹出模组2的该中心轴上。
可选地,延伸部分22在Z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小于主体部分21的厚度,则延伸部分22可以连接在主体部分21在Z方向上的一侧。突出部221和222、延伸部分22与主体部分21形成开口朝向Z方向的U型空间。固定柱211和222位于该U型空间内。换句话说,突出部221和222以及固定柱211和222在XZ平面的投影位于主体部分21在XZ平面上的投影之内。
可选地,延伸部分22在Z方向上的厚度可以等于或大于主体部分21的厚度,则突出部221和222以及固定柱211和222相对延伸部分22和主体部分21来说在Z方向上是突出的。换句话说,突出部221和222以及固定柱211和222在XZ平面的投影位于主体部分21或延伸部分22在XZ平面上的投影之外。
可选地,突出部221和222可以是单独设置在延伸部分22上。突出部221和222也可以是一体式的设置在延伸部分22上,但在突出部上设置的孔2211和2221的位置与固定柱的盲孔2111和2121的位置相对应,即突出部上的孔与固定柱上的盲孔同轴配置。
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弹出装置的安装空间相应地设置突出部和固定柱相对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固定柱上的盲孔的轴线与突出部上的孔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固定柱上的盲孔的轴线与突出部上的孔的轴线的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且平行于弹出模组2的运动方向,并且固定柱上的盲孔与突出部上的孔位置相对应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柱上的盲孔与突出部上的孔的大小相同。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孔的位置对应是指两个孔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或者两个孔的轴线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上文提到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与固定套筒1的套筒部分11可以是间隙配合。为了对主体部分21和套筒部分11进行密封,参考图3和图6,密封部分13包括的密封圈 131可以内嵌于密封部分13内设置的环形凹槽中。当主体部分21安装进套筒部分11内时,密封圈131与主体部分21的外侧面相接触,通过对密封圈131的挤压实现主体部分 21相对于套筒部分11运动时的密封,可以防止液体、尘土等杂质通过终端上的开孔进入终端内部。本申请实施例对密封圈131的规格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密封要求选择合适的密封圈的规格和材质,例如密封圈131可以是O型密封圈、Y型密封圈、V 型密封圈等。密封圈131的材质例如可以是氟橡胶,丁晴胶,硅胶、乙丙橡胶、双氟橡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131也可以称为橡胶圈或橡胶密封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动套筒组件3一端连接推拉滑块6,与推拉滑块6联动,另一端连接弹出模组2,用于将推拉滑块6施加到可动套筒组件3上的力传递给弹出模组2,以使弹出模组2在力的作用下可以进行沿Y方向的运动。推拉滑块施加的力可以是直接传递给弹出模组2,或者是间接传递给弹出模组2,例如通过其他元件将推拉滑块的动力传递给弹出模组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动套筒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可动套筒,可动套筒也可以称作心套筒。示例性的,可动套筒组件3包括两个心套筒,图3中示出的可动套筒组件3包括第一心套筒31、第二心套筒32和连接件33,第一心套筒31和第二心套筒32通过连接件33 连接。第一心套筒31和第二心套筒32均呈台阶状。其中第一心套筒31包括第一基台311 和第一凸台312。第一基台311与第一凸台312相连接,且第一凸台312位于第一基台311 的Y的正方向(即第一凸台312位于第一基台311的上方)。第一凸台312呈圆柱体,在 XZ平面的投影尺寸小于第一基台311在XZ平面的投影尺寸,也就是说第一凸台312与第一基台311的连接呈台阶状。第一心套筒31上形成有贯穿第一基台311和第一凸台312 的通孔313。通孔313内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用于与连接杆4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以固定连接杆4。
同理,第二心套筒32包括第二基台321和第二凸台322。第二基台321与第二凸台322相连接,且第二凸台322位于第二基台321的Y的正方向(即第二凸台322位于第二基台321的上方)。第二凸台322呈圆柱体,在XZ平面的投影尺寸小于第二基台321在 XZ平面的投影尺寸,也就是说第二凸台322与第二基台321的连接呈台阶状。第一心套筒31上形成有贯穿第二基台321和第二凸台322的通孔323。通孔323内设置有内螺纹 (图中未示出),用于与连接杆4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以固定连接杆4。
装配状态下,可动套筒组件3位于弹出模组2的底座平台的Y的正方向(即可动套筒组件3位于弹出模组2的突出部221、222的上方)。其中,第一心套筒31上的通孔313 的轴线、突出部221上的孔2211的轴线和固定柱211上的盲孔2111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与Y方向平行。或者上述三者的轴线之间的偏差和这些轴线与Y方向的偏差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第二心套筒32上的通孔323的轴线、突出部222上的孔2221的轴线和固定柱212上的盲孔2121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与Y方向平行。或者上述三者的轴线之间的偏差和这些轴线与Y方向的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换句话说,可动套筒、突出部的孔以及固定柱的盲孔同轴配置。
弹出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至少两个连接杆中每个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弹出模组2的底面,另一端连接弹出模组2的底座平台。上述可动套筒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可动套筒。该至少两个可动套筒与至少两个连接杆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可动套筒套设于至少两个连接杆上。若弹出装置包括3个、4个或者更多连接杆,则可动套筒组件可以包括相应个数的心套筒。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与可以根据连接杆的数量具体设计可动套筒组件的心套筒的数量。
以图3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两个连接杆4。其中突出部221、第一心套筒31和固定柱211通过一个连接杆4连接。该连接杆4上沿Y的正方向(从下到上)依次套有突出部221、第一心套筒31和固定柱211。连接杆4与孔2211、通孔313、盲孔2111相配合。突出部222、第二心套筒32和固定柱212通过另一个连接杆4连接。该连接杆4上沿Y 的正方向(从下到上)依次套有突出部222、第二心套筒32和固定柱212。连接杆4与孔 2221、通孔323、盲孔2121相配合。以图3中标注的连接杆4为例具体描述连接杆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连接杆4包括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在装配状态下,第一端部 41置于盲孔2111内,第二端部42上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突出部221上的孔2211内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通过盲孔2111和螺纹连接即可以将连接杆4固定于固定柱211和突出部221之间。由于固定柱211和突出部均属于弹出模组2,因此也可以认为通过盲孔 2111和螺纹连接即可以将连接杆4固定于弹出模组2上。
可选地,盲孔可以为光孔,其直径可与连接杆的第一端部41的直径大小相同,从而与连接杆4的第一端部41形成过盈配合、间隙配合或过度配合。可选地,盲孔的直径也可以略大于或大于连接杆的第一端部41的直径。可选地,可以在盲孔内部设置内螺纹,在连接杆4的第一端部41设置外螺纹,从而使盲孔与连接杆4的第一端部41形成螺纹连接。相应地,连接杆4的第二端部可以不设置外螺纹,突出部上的孔可以为光孔。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连接杆4的形状和尺寸相应地设计盲孔和突出部上的孔形状和尺寸。还应理解,连接杆4与弹出模组2的连接方式不仅仅限于上述方式,能够实现连接杆4与弹出模组2连接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可以将连接杆2与弹出模组 2焊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弹出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5。弹性部件5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即Y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该至少两个弹性部件5中的每个弹性部件的一端与弹出模组2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推拉滑块6联动。该至少两个弹性部件5与至少两个连接杆4一一对应,并且与可动套筒组件3包括的至少两个可动套筒一一对应。弹性部件5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每个连接杆贯穿所对应的弹性部件的通孔以及所对应的可动套筒,并且一端连接弹出模组2的底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连接固定柱),另一端连接弹出模组2的底座平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连接突出部)。
该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与弹出模组2的底面215的接触位置可以称为第一接触位置,该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二弹性部件与弹出模组2的底面215的接触位置可以称为第二接触位置。该第一弹性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部件,该第二弹性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部件。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可以分别位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两侧。
可选地,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关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对称。
可选地,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阈值。
应理解,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第一接触位置的中心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距离,第二接触位置的中心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距离。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距离越远,弹出模组2的受力越平衡。
可选地,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2在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上述第二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2在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
应理解,上文提到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大体呈方形。本申请实施例中,弹出模组2的高度方向即弹出模组2的弹出方向(也即第一方向或Y方向),弹出模组2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从纸面看垂直于Y方向的方向(也即X方向),弹出模组的宽度方向即图2 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也即Z方向)。这里,弹出模组2的在宽度方向的侧面为例如图3 中主体部分21上的侧面216或与侧面216相对的面。例如,第一侧面为侧面216,第二侧面为与侧面216相对的面。
还应理解,上述第一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2在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面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第一接触位置的中心与该第一侧面的距离。上述第二接触位置与弹出模组2在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第二接触位置的中心与该第二侧面的距离。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与弹出模组2的在宽度方向的侧面的距离越远,弹出模组2的受力越平衡。
例如,若弹出装置包括两个弹性部件,则两个弹性部件可以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两侧。若弹出装置包括三个弹性部件,则其中两个弹性部件可以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的两侧,另外一个弹性部件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对应的位置或中心轴附近。若弹出装置包括四个弹性部件,则可以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两侧各设置两个弹性部件。弹性部件5可以套设于连接杆上,这时,至少两个连接杆与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一一对应。连接杆布置方式同弹出部件的布置方式。上述示例性地列举几种情况,当弹性部件数量更多时,布置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进行穷举。
示例性,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杆4上套有一个弹性部件5。弹性部件5中间形成有空腔,可伸缩,用于将可动套筒组件3施加到弹性部件5上的作用力传递给弹出模组2。以图3中标注的弹性部件5为例具体描述弹性部件与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弹性部件5包括第一缓冲部51和第二缓冲部52。在未装配状态下,弹性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的状态),其长度为自由长度。在装配状态下,弹性部件5处于压缩状态,长度小于自由长度,具有一定弹力。第一缓冲部51套在弹出模组2的固定柱212上,且第一缓冲部51的上端面抵接在弹出模组2上。第二缓冲部52套在可动套筒组件3的第二凸台322上,且第二缓冲部52的下端面抵接在可动套筒组件3的第二基台321上。因此,在装配状态下,可动套筒组件31在弹性部件5的弹力作用下紧压在弹出模组2的突出部上。可选地,在装配状态下,弹性部件5也可以处于自由状态,其两端与弹出模组2和可动套筒组件3的第二凸台322之间存在很小的作用力或没有作用力。
弹出模组2沿Y方向运动的工作原理是可动套筒组件3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沿Y的正方向运动(即向上运动)。由于弹性部件的第二缓冲部52在弹性部件5的弹力作用下紧压在可动套筒组件3上,因此可动套筒组件3沿Y的正方向运动时推动弹性部件5 的第二缓冲部52也沿Y的正方向运动。由于弹性部件5在安装时即受到一定预压力(即弹力),因此在可动套筒组件3沿Y的正方向的推动作用下,弹性部件5的第一缓冲部 51推动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向上运动,相当于推动弹出模组2向上运动。当可动套筒组件3持续受力的情况下,可动套筒组件3将力传递给弹性部件5,再由弹性部件5推动弹出模组2,直到可动套筒组件3不再受到驱动力作用时弹出模组2伸出终端外部。
本申请实施例对弹性部件5不做具体限定,弹性部件5例如可以是圆柱形弹簧、圆锥形弹簧、中凸形弹簧、中凹形弹簧或者异形弹簧等。
可动套筒组件3受到的驱动力可以由动力部件7提供、由推拉滑块6传递。
动力部件7包括马达部分71、支承架72、传动部分73。马达部分71用于提供弹出模组的升降动力。传动部分73与马达部分71中的马达(图中未示出)连接。马达转动可以带动传动部分73绕Y方向转动。支承架72用于支撑传动部分73的旋转,可以保证传动部分73的回转精度。例如在支承架72上可以设置轴承等部件来支撑传动部分73的上端。
传动部分73呈杆状,其上设置有外螺纹。例如传动部分73可以是丝杆、螺杆或在光杆上加工一段螺纹形成的杆件等。
可选地,动力部件7的支承架72还包括第三耳部721、第四耳部722、第五耳部723。第三耳部721、第四耳部722、第五耳部723均用于将动力部件7固定于终端上。在具体装配时,第三耳部721可直接将动力部件固定于终端上,第四耳部722可与固定套筒1的第二耳部122一起固定于终端上,第五耳部723可与固定套筒1的第一耳部114一起固定在终端上。
推拉滑块6用于将动力部件7的动力传递给可动套筒组件3。推拉滑块6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其中第一连接部61用于连接动力部件7,第二连接部62用于连接可动套筒组件3。参考图2和图3,第一连接部61上设置有螺纹孔611。螺纹孔611 与传动部分73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由于传动部分73仅绕着Y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在Y 方向没有位移运动,在其他方向上也没有旋转运动和位移运动,因此当传动部分73转动时会带动推拉滑块6的第一连接部61沿Y方向上升或下降,相当于带动推拉滑块6沿Y 方向上升或下降。第二连接部62与可动套筒组件3连接,进而会带动可动套筒组件3沿 Y方向上升或下降。
推拉滑块6的第二连接部62与可动套筒组件3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对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相连接。
可选地,如图3中所示,可动套筒组件3的连接件33上可以设置有定位柱331。推拉滑块6的第二连接部62上可以设置定位孔621。通过定位柱331和定位孔321之间的配合实现动力的传递。可选地,定位柱和定位孔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对调,即定位柱33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62上,而定位孔621设置在连接件33上。
可选地,定位柱331可以是圆柱。定位孔621可以是椭圆孔。定位柱331与定位孔621构成线接触副,则推拉滑块6与可动套筒组件3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即推拉滑块6 与可动套筒组件3之间相接触的部分为线。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推拉滑块6加工、装配造成的倾斜角度叠加到可动套筒组件3上,相当于避免推拉滑块6加工、装配造成的倾斜角度叠加到弹出模组2上。从而即使推拉滑块6存在倾斜,由于推拉滑块6与可动套筒组件3 之间是线接触,可动套筒组件3不会受到倾斜的影响,弹出模组2在运动过程中也不会受到倾斜的影响。
可选地,定位柱331可以呈球或椭球。定位孔621可以是方形孔或椭圆孔。定位柱331与定位孔621构成点接触副。由此推拉滑块6与可动套筒组件3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即推拉滑块6与可动套筒组件3之间相接触的部分为点。点接触可以达到与上述线接触同样的效果,即有效避免推拉滑块6加工、装配造成的倾斜角度叠加到弹出模组2上。
可选地,定位柱33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棱柱、长方体、多棱柱、组合形状等。定位孔62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孔、菱形孔、半球孔、组合形状的孔等。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任意两种形状的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相配合。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可以构成点接触副、线接触副外,还可以构成面接触副(即推拉滑块6与可动套筒组件3之间相接触的部分为面),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应理解,点接触副、线接触副和面接触副都属于运动副。运动副是指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并且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点接触副、线接触副或面接触副可以限定定位柱和定位孔在运动过程中的关系,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柱和定位孔通过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可以形成运动约束。
可选地,至少一对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第一对定位柱和定位孔与第二对定位柱和定位孔关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对称。以弹出模组2弹出为例,当推拉滑块6向可动套筒组件3施加作用力时,可动套筒组件3将会受到定位柱和定位孔挤压产生的作用力、两个对称的弹性部件5的弹力作用;弹出模组2将受到两个对称的弹性部件5的弹力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为了保证弹出模组2受力平衡,需要使弹性部件5施加到弹出模组2的弹力和弹出模组2的受到的重力平衡。上文提到,两个弹性部件5设置在相对弹出模组重心对称的位置,因此只需保证两个弹性部件5施加到弹出模组2的弹力相同即可,也就是需要保证两个弹性部件5受到可动套筒组件3的推力时产生的压缩量保证一致或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因此,需要保证可动套筒组件3的第一心套筒31和第二心套筒32保持平衡,即保证可动套筒组件3在定位柱和定位孔挤压产生的作用力和两个对称的弹性部件5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可选地,可动套筒组件3和推拉滑块6上可以仅设置一对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相互接触产生作用力时,作用力的方向沿Y方向,且作用力点位于弹出模组2的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靠近或位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上。
可选地,可动套筒组件3和推拉滑块6上可以设置两对定位柱和定位孔。两对定位柱和定位孔相对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例如两对定位柱和定位孔可以分别设置在与弹性部件5对应的位置。
应理解,定位柱和定位孔的数量不限定于上述列举的一对或两对,还可以是更多对。例如三对、四对或更多,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详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弹出装置中设置至少两个弹性部件5,且至少两个弹性部件5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两侧。弹出模组2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更为平衡。因而升降轨迹的竖直性更好,可以改善弹出模组2弹出终端后的外观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弹出模组2 与固定套筒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降低动力部件7中的马达的负载,提升弹出模组2 的升降速度。
为了提高弹出模组2的升降轨迹的竖直性,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固定套筒1和弹出模组2上分别设置滑槽和滑轨。通过滑轨和滑槽的配合来约束弹出模组的弹出方向和收回方向。
参考图3,固定套筒1的固定板部分12的边缘设置有折弯部123。折弯部123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滑槽14。滑槽14的方向与Y方向平行。可选地,折弯部123上可以设置有开口,用于固定滑槽14。仍参考图3,弹出模组2的延伸部分22的边缘设置有滑轨223。滑轨223与滑槽14形成精密配合。在弹出模组2运动过程中,可以防止弹出模组2在X 方向和Z方向上晃动,提高了弹出模组2升降轨迹的竖直性。并且由于弹出模组2的升降轨迹的竖直性提高,可以减少密封圈131与主体部分2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降低动力部件7中的马达的负载,提升弹出模组2的升降速度。
可选地,还可以仅在固定套筒1和弹出模组2上设置滑轨和滑槽,而不设置至少两个弹性部件5。同样可以提高弹出模组2升降轨迹的竖直性,达到上述有益效果。
可选地,用于形成滑槽14的材质可以使用耐磨的材料,例如塑胶等。
可选地,与滑轨223形成配合的滑槽14还可以设置在终端内部的其他部件或元件上。例如设置在终端壳体上或终端内部的其他固定的结构件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弹出装置的安装空间相应地选择滑槽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仅仅限定于设置在固定套筒1 上。
可选地,弹出装置还可以包括盖板8。盖板8用于固定上述固定于终端上的部件。同时盖板8也可以约束推拉滑块6的运动方向,防止推拉滑块6和可动套筒组件上的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配合失效,例如定位孔621从定位柱331上脱落等。
盖板8包括主板81和侧板82和83。其中侧板82和侧板83设置于主板的两侧。主板81可以与固定套筒1的侧面相接触。侧板82上设置有固定孔821。侧板83上设置有固定孔831。固定孔821的轴线与固定套筒1的第二耳部121上的孔1211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固定孔831的轴线与固定套筒1的第二耳部122上的孔1221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装配时,盖板8可以通过固定孔821和固定孔831与固定套筒1一起固定于终端上。
以上详细描述了弹出装置的各个组成部件,下面结合图2至图4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弹出装置200的升降原理。
参考图2,从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看,两个连接杆4和两个套在连接杆4上的弹性部件5对称地分布在弹出模组2的两侧,两个连接杆4和两个弹性部件5相对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对称。参考图3,弹出模组2的弹出过程如下所述。
当动力部件7中的马达工作时,马达的旋转会带动与马达部分71相连接的传动部分 73绕Y方向旋转。传动部分73包括带有外螺纹的杆件。推拉滑块6的第一连接部61上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孔611。通过螺纹孔611和带有外螺纹的传动部分73的配合,可以将传动部分73的绕Y方向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推拉滑块6沿Y的正方向的移动。推拉滑块6的第二连接部62与可动套筒组件3通过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连接。通过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之间的接触,可以将推拉滑块6受到的沿Y方向的力传递给可动套筒组件3,即沿Y的正方向的运动的推拉滑块6通过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的配合,带动可动套筒组件3沿Y的正方向运动。两个弹性部件5对称地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两侧。其中两个弹性部件5的第二缓冲部52的下端面分别抵接在可动套筒组件3的第一基台311和第二基台321上。两个弹性部件5的第一缓冲部51的上端面分别抵接在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即弹出模组2的底面)上。当可动套筒组件3在力的作用下沿Y的正方向运动时,可动套筒组件3施加作用力在弹性部件5上。由于两个弹性部件5具有一定预压力,弹性部件5可以直接将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弹出模组2从而使弹出模组2和与弹出模组2相连接的两个连接杆4均沿Y的正方向运动。推拉滑块6与可动套筒组件3 的作用力点位于弹出模组2中间位置。该位置靠近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或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在一条平行于Y方向的直线上。且两个弹性部件5相对于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推拉滑块6通过可动套筒组件3将作用力均衡地传递给对称的两个弹性部件5,两个弹性部件5施加到弹出模组2上的作用力的合力与弹出模组2的重心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弹出模组2在上升过程中,受力是平衡的。同时,弹出模组2在上升过程中,弹出模组2上设置的滑轨223与固定套筒1上设置的滑槽14配合。滑轨223在滑槽14内沿着Y 的正方向运动。由于滑轨和滑槽的配合,可以约束弹出模组2的弹出方向,防止弹出模组 2在上升过程中在X方向或Z方向上发生晃动,保证了弹出模组2弹出轨迹(或上升轨迹) 的良好的竖直性。弹出模组2的弹出轨迹的竖直性越好,弹出模组2与固定套筒1上设置的密封圈131之间的摩擦力越小,这样可以降低动力部件7中的马达的负载,提升弹出模组2的弹出速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图4的(b)即是弹出模组2伸出终端外部的状态。图4中的(c)示出了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在主体部分21上设置有凹槽,用于安装元件,例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传感器组件、存储卡、通讯卡等。
仍参考图3,弹出模组2的收回过程如下所述。
当动力部件7中的马达反向工作时,马达的旋转会带动与马达部分71相连接的传动部分73绕Y方向旋转。传动部分73包括带有外螺纹的杆件,推拉滑块6的第一连接部 61上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孔611,通过螺纹孔611和带有外螺纹的传动部分73的配合,可以将传动部分73的绕Y方向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推拉滑块6沿Y的负方向的移动。推拉滑块6的第二连接部62与可动套筒组件3通过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连接,通过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之间的接触,可以将推拉滑块6受到的沿Y方向的力传递给可动套筒组件3,即沿Y的负方向的运动的推拉滑块6通过定位柱331和定位孔621的配合,带动可动套筒组件3沿Y的负方向运动。当可动套筒组件3在力的作用下沿Y的负方向运动时,可动套筒组件3施加作用力在弹出模组2的突出部221和222上。此时可动套筒组件3与弹出模组2的两个突出部221和222的上表面进一步压紧。可动套筒组件3沿Y 的负方向运动带动弹出模组2的两个突出部221和222沿Y的负方向运动。同时两个连接杆4的第一端部41分别连接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上设置的固定柱211和固定柱212。两个连接杆4的第二端部42分别连接弹出模组2的延伸部分22上设置的突出部221和 222。相当于通过连接杆4、突出部221和222,可动套筒组件3沿Y的负方向运动带动弹出模组2沿Y的负方向运动,从而将弹出模组2收回终端内部。同时,弹出模组2在下降过程中,弹出模组2上设置的滑轨223与固定套筒1上设置的滑槽14配合,滑轨223在滑槽14内沿着Y的负方向运动。由于滑轨和滑槽的配合,可以约束弹出模组2的收回方向,防止弹出模组2在下降过程中在X方向或Z方向上发生晃动,保证了弹出模组2收回轨迹(或下降轨迹)的良好的竖直性。弹出模组2的收回轨迹的竖直性越好,弹出模组2与固定套筒1上设置的密封圈131之间的摩擦力越小,这样可以降低动力部件7中的马达的负载,提升弹出模组2的收回速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图4的(b)即是弹出模组2收回终端内部的状态。
可选地,动力部件7中的马达的驱动电源可以是单独为其设置的驱动电源,也可以是将终端的电池作为马达的驱动电源,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驱动动力部件7工作的指令可以由终端使用者进行按键动作、触摸动作、手势、语音等方式产生,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部件5还可以起到缓冲和过载保护的作用。例如,假设弹出模组 2已经上升至终端外部,动力部件7也未进行工作将弹出模组2收回终端内部。此时若弹出模组2受到外界的按压或撞击时,弹出模组2会在按压力或者撞击力的作用下沿Y的负方向运动。上文提到,两个弹性部件5对称地设置在弹出模组2的中心轴两侧。其中两个弹性部件5的第二缓冲部52的下端面分别抵接在可动套筒组件3的第一基台311和第二基台321上。两个弹性部件5的第一缓冲部51的上端面分别抵接在弹出模组2的主体部分21上。当弹出模组2在力的作用下沿Y的负方向运动时,弹出模组2会对两个弹性部件5产生沿Y的负方向的作用力。在该力的作用下,两个弹性部件5会发生压缩。此时马达未工作,也就是说推拉滑块6以及与推拉滑块6相连接的可动套筒组件3仍处于原来位置,但由于可动套筒组件3与弹出模组2的两个突出部221和222的上表面可以分离,所以弹出模组2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与弹出模组2相连接的两个连接杆4沿Y的负方向运动。弹出模组2的两个突出部221和222的上表面与可动套筒组件3分离。可动套筒组件 3位置不变,弹出模组2的位置下降,导致可动套筒组件3与弹出模组2之间距离减少,因此弹性部件5被压缩。这种情况下,弹性部件5自身的压缩吸收了外力按压产生的位移,使得可动套筒组件3可以仍处于原来的位置,而不会对动力部件7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实现对动力部件7的过载保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所述的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通过中间元件相连的间接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套筒;
弹出模组,配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套筒发生位移;
推拉滑块,用于为所述弹出模组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动力;
至少两个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每个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弹出模组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拉滑块联动,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二接触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是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底面的接触位置,所述第二接触位置是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中的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底面的接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二接触位置关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二接触位置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位置与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接触位置与第二侧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是所述弹出模组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所述第一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以及
所述弹出模组还包括:
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所述延伸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
底座平台,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第二端,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配置面;
所述弹出装置还包括:
可动套筒组件,与所述推拉滑块联动,包括至少两个可动套筒,所述至少两个可动套筒与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一一对应,每个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与所对应的可动套筒同轴配置,且每个弹性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可动套筒的顶面抵接;
至少两个连接杆,与所述至少两个弹性部件一一对应,且与至少两个可动套筒一一对应,每个连接杆贯穿所对应的弹性部件的通孔以及所对应的可动套筒,每个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弹出模组的底面,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套筒组件与所述推拉滑块通过至少一对定位孔和定位柱的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构成点接触副或线接触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第一对定位孔和定位柱与第二对定位孔和定位柱关于所述弹出模组的中心轴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滑槽,所述弹出模组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轨和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出模组上的摄像头或摄像头模组。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弹出装置;
所述机壳设置有开孔,所述弹出模组从所述开孔相对于所述机壳弹出或收回。
CN201920624993.8U 2019-04-30 2019-04-30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Active CN210491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4993.8U CN210491460U (zh) 2019-04-30 2019-04-30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4993.8U CN210491460U (zh) 2019-04-30 2019-04-30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1460U true CN210491460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86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4993.8U Active CN210491460U (zh) 2019-04-30 2019-04-30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14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9527A (zh) * 2019-04-30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9527A (zh) * 2019-04-30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CN110139527B (zh) * 2019-04-30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245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65730A1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JP565024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ための可動コネクタ付きドック
CN110557480B (zh) 电子设备
CN210491460U (zh)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US8253375B2 (en) Battery charger with retractable contacts
CN113571929A (zh) 一种浮动式充电插座及充电连接器
CN110518927A (zh) 电子设备
CN110995911B (zh) 电子设备
CN110139527B (zh)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CN110518741B (zh) 电子设备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161905B (zh) 插座的防尘机构
KR20220157479A (ko) 전자 장비
CN109474723B (zh) 摄像头的弹出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853464B (zh) 一种自由转动的一体机电脑
WO2021127921A1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528881B (zh) 可攜式電腦
CN111459229B (zh) 伸缩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JP7542742B2 (ja) 充電機器、電子機器アセンブリ
CN210431496U (zh) 电子设备
CN10226229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20456284U (zh) 防水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15732295U (zh) 一种浮动式充电插座及充电连接器
WO2024007576A1 (zh) 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