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7897U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57897U CN219457897U CN202320816434.3U CN202320816434U CN219457897U CN 219457897 U CN219457897 U CN 219457897U CN 202320816434 U CN202320816434 U CN 202320816434U CN 219457897 U CN219457897 U CN 2194578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 bonding
- circles
- main surfac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本体、包覆件、粘结件以及与电池本体连接的极耳,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侧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极耳自顶表面伸出,以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表面与底表面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均与侧表面相邻设置,包覆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以及侧表面。粘结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粘结件与包覆件在第一主表面上不重叠。如此,粘结件与包覆件共用部分厚度空间,相比于粘结件直接粘附于包覆件表面,减小了电池模组的厚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已成为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池安装于设备本体的电池仓内,电池为电子设备进行供电。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长,电池的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便于满足长时间的续航。然而,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可供给电池使用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本体、包覆件、粘结件以及与电池本体连接的极耳,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侧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极耳自顶表面伸出,以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表面与底表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均与侧表面相邻设置,包覆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以及侧表面。粘结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粘结件与包覆件在第一主表面上不重叠。如此,在第一方向上,粘结件与包覆件共用部分厚度空间,相比于粘结件直接粘附于包覆件表面,减小了电池模组的厚度,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包覆件包括第一部、侧面部以及第二部,第一部设于第一主表面,侧面部设于侧表面,第二部设于第二主表面,第一部分与粘结件相邻设置;侧表面包括第一侧表面以及第二侧表面,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互相垂直,包覆件包括第一包覆件以及第二包覆件,第一包覆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以及第一侧表面,第二包覆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以及第二侧表面,其中,第一包覆件的第一部与第二包覆件的第一部在第三方向上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并形成避让区域,粘结件贴覆于避让区域。如此,在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中拆卸电池模组时,可将第一包覆件和第二包覆件二者的第二部与第二主表面分离开,用户提拉电池模组两侧的第二部,有助于使电池本体受力均匀,降低了电池本体在拆卸过程中受损的风险。
可选地,粘结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强胶面以及弱胶面,强胶面的粘结力大于弱胶面的粘结力,弱胶面粘结于第一主表面,强胶面用于粘结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如此,当用户从电子设备上将电池模组拆卸时,强胶面和弱胶面之间具有粘结力强弱之分,有助于电池本体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开。
可选地,弱胶面包括第一胶区、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沿第三方向,第一胶区位于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之间,第二胶区的面积以及第三胶区的面积均小于第一胶区的面积,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的粘结力均小于第一胶区的粘结力。当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上拆卸电池模组时,提拉第二部与第二主表面分离后形成的拉手,由于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的粘结力小于第一胶区的粘结力,粘结力越小则分离时的阻力就越小,有利于第二胶区与第三胶区最先与第一主表面分离开,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了电池本体的第一主表面受到较大拉力作用而导致破损的风险,在第二胶区与第三胶区二者与第一主表面分离后,第一胶区在第三方向上两侧共同受到拉力作用而与第一主表面分离,相比于第一胶区单侧受到拉力的方式,有利于使第一胶区均匀受到拉扯力,降低了第一主表面在与第一胶区分离时受到损坏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胶区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粘结部,第二胶区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粘结部,第三胶区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粘结部,第一粘结部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粘结圆,第二粘结部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粘结圆,第三粘结部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三粘结圆,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1)第二粘结圆的直径以及第三粘结圆的直径均小于第一粘结圆的直径,有利于第二胶区和第三胶区二者与第一主表面间的粘结力较为合适,降低了第二胶区和第三胶区二者粘结力过小而引起粘结件在第三方向的边缘相对于第一主表面起翘的风险,也降低了第二胶区与第三胶区二者粘结力过大而不利于粘结件与第一主表面分离。
(2)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粘结圆的中心距、相邻的两个第二粘结圆的中心距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三粘结圆的中心距相同,有利于第一胶区、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三者在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与第一主表面粘结位置间隔相同,降低了相邻的第一粘结圆、相邻的第二粘结圆以及相邻的第三粘结圆不等间距设置而影响粘结的效果的风险。可理解的,若相邻的第一粘结圆、相邻的第二粘结圆以及相邻的第三粘结圆不等间距设置,用户在拉动电池本体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的过程中,容易引起第一主表面受到的拉扯作用力不均匀而对第一主表面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相邻的第一粘结圆的中心距、相邻的第二粘结圆的中心距以及相邻的第三粘结圆的中心距相同则有利于降低对第一主表面拉扯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3)第二胶区与第三胶区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沿第三方向,第一胶区的宽度与弱胶面的宽度的比值为0.65~0.75;如此,第二胶区与第三胶区二者与第一主表面的粘结力合适,降低了因第二胶区与第三胶区二者与第一主表面的粘结力过小而引起边缘起翘的风险,第一胶区与第一主表面的粘结力足够,降低了在粘结件与电池本体随意脱落的风险。
(4)沿第一方向观察,弱胶面的面积为S1,第一胶区上的第一粘结圆的总面积为S2,第二胶区上的第二粘结圆的总面积为S3,第三胶区上的第三粘结圆的总面积为S4,满足S2/S1=26%~28%,S3/S1=0.7%~0.9%,S4/S1=0.7%~0.9%。如此,第一胶区上的第一粘结圆、第二胶区上的第二粘结圆的总面积和第三胶区上的第三粘结圆的总面积占据弱胶面的面积较合适,降低因第一胶区上的第一粘结圆、第二胶区上的第二粘结圆的总面积或第三胶区上的第三粘结圆的总面积过大而导致粘结力过大,从而影响到电池本体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例如当将电池本体自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时,弱胶面的粘性过大时不易与第一主表面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用户难以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将电池本体取出。
可选地,弱胶面包括若干第四粘结部,沿第一方向观察,第四粘结部呈条状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四粘结部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部、中间部以及第二过渡部,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朝靠近中间部的方向逐渐变大,若干第四粘结部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如此,在沿第三方向相同长度的条件下,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二者与第一主表面的粘结力小于中间部与第一主表面的粘结力,有利于降低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二者与第一主表面分离时的阻力,同时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二者在与第一主表面分离的过程中阻力由小逐渐变大,具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在分离的过程中因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二者的粘结力过大而对第一主表面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电池本体的安全性。
可选地,弱胶面还包括若干第五粘结部,第五粘结部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粘结部,第一子粘结部包括若干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四粘结圆,沿第二方向,第四粘结部和第五粘结部间隔设置。如此,有利于确保弱胶面与第一主表面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粘结牢固,降低因若干第四粘结部在第二方向上间距过大而影响粘结效果,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四粘结部之间设置第五粘结部,有助于在提高弱胶面整体粘结力的同时也可以填充相邻两个第四粘结部之间的空隙,降低因相邻两个第四粘结部之间的间隙过大而便于空气跑入的风险。
可选地,沿第三方向,第一过渡部或第二过渡部的长度与第四粘结部的长度的比值为24%~26%。如此,粘结件的弱胶面与第一主表面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之间粘结力较为合适,既能保证粘结件的弱胶面与第一主表面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粘结可靠,又有利于弱胶面的两侧与第一主表面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时,从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二者朝中间部逐渐分离的过程中拉扯作用力逐渐提高,降低因拉扯作用力直接过大而对第一主表面造成影响。
可选地,弱胶面包括若干第五粘结圆以及若干第六粘结圆,第六粘结圆的粘结力大于第五粘结圆的粘结力,若干第五粘结圆与若干第六粘结圆二者均沿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第五粘结圆之间设置一第六粘结圆。如此,间隔设置有粘结力强弱区分的第五粘结圆和第六粘结圆,不仅能保证弱胶面与第一主表面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粘结牢固,又能起到降低弱胶面与第一主表面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时的阻力,相比于弱胶面整个表面均设置同种粘结力大小的粘结圆,降低了用户将电池本体从电子设备中取出的阻力,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以及设备本体,设备本体设有电池仓,电池模组安装于电池仓内,且粘结件粘结于电池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本体、包覆件、粘结件以及与电池本体连接的极耳,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侧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极耳自顶表面伸出,以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表面与底表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均与侧表面相邻设置,包覆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以及侧表面。粘结件设于第一主表面,粘结件与包覆件在第一主表面上不重叠。如此,在第一方向上,粘结件与包覆件共用部分厚度空间,相比于粘结件粘附于包覆件表面,减小了电池模组的厚度,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电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粘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另一个实施例的粘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粘结件的弱胶面的示意图;
图9是另一个实施例的粘结件的弱胶面的示意图;
图10是又一个实施例的粘结件的弱胶面的示意图;
图11是再一实施例的粘结件的弱胶面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13是电池模组与设备本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电池模组;2、电池本体;3、极耳;4、包覆件;5、粘结件;21、第一主表面;22、第二主表面;23、侧表面;24、顶表面;25、底表面;231、第一侧表面;232、第二侧表面;41、第一部;42、侧面部;43、第二部;44、凸部;401、第一包覆件;402、第二包覆件;5a、强胶面;5b、弱胶面;5c、基材层;51、第一胶区;52、第二胶区;53、第三胶区;511、第一粘结部;5111、第一粘结圆;521、第二粘结部;5211、第二粘结圆;531、第三粘结部;5311、第三粘结圆;54、第四粘结部;541、第一过渡部;542、中间部;543、第二过渡部;55、第五粘结部;551、第四粘结圆;56、第五粘结圆;57、第六粘结圆;10、电子设备;7、设备本体;71、电池仓;211、避让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包括电池本体2、极耳3、包覆件4以及粘结件5,极耳3与电池本体2连接,包覆件4包覆电池本体2的部分表面,粘结件5粘结于电池本体2的表面。其中,在粘结件5粘结于电池本体2的表面上,包覆件4与粘结件5二者不重叠,降低了粘结件5直接粘结于包覆件4表面而引起电池模组1整体厚度变大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1的能量密度。
电池本体2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离膜,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的极性不相同,隔离膜用于降低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短接的风险。其中,如图4和图5,壳体包括第一主表面21、第二主表面22、侧表面23、顶表面24以及底表面25,第一主表面21、第二主表面22、顶表面24、底表面25均与侧表面23相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侧表面23包括第一侧表面231以及第二侧表面232。
可理解的,极耳3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选定。当极耳3的数量为一个时,壳体采用导电材质制得,极耳3与第一极片连接,第二极片则与壳体直接导电连接,壳体作为电池本体2其中一个电极,极耳3则作为电池本体2另一个电极。当极耳3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时,其中一个极耳3与第一极片连接并伸出壳体外,另一个极耳3则与第二极片连接并伸出壳体外,这两个极耳3作为电池本体2的两个电极。
定义电池本体2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则沿第一方向X,第一主表面21与第二主表面22相对设置。定义顶表面24与底表面25相对设置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定义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
包覆件4用于与电池本体2贴合的一面设有粘性材料,以便于包覆件4可快速安装于电池本体2的表面。粘性材料可以采用压敏胶,也可以是采用其它的粘性材料,具体可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包覆件4包括第一部41、侧面部42以及第二部43,第一部41设于第一主表面21,侧面部42设于侧表面23,第二部43设于第二主表面22。第一部分41与粘结件5相邻设置。在一些场景中,电池模组1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时,粘结件5粘结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在将电池模组1拆卸时,可将第二部43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开,使得第二部43相对于第二主表面22翘起,用户提拉第二部43以将电池本体2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从而完电池模组1的拆卸。
进一步,如图1所示,包覆件4还包括凸部44,凸部44设于第二部43沿第三方向Z背离侧表面23的一侧,即凸部44相对于第二部43的边缘凸出设置。用户从电子设备的电子仓将电池模组1拆卸时,可先将凸部44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开,以便于用户进一步将第二部43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相比于直接从第二部43在第二方向Y上的角部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的方式,方便了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件4包括第一包覆件401以及第二包覆件402,第一包覆件401设于第一主表面21、第二主表面22以及第一侧表面231,第二包覆件402设于第一主表面21、第二主表面22以及第二侧表面232。如此,在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中拆卸电池模组1时,可将第一包覆件401和第二包覆件402二者的第二部43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开,用户提拉电池模组1两侧的第二部43,有助于使电池本体2受力均匀,降低了电池本体2在拆卸过程中受损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包覆件401的第一部41以及第二包覆件402的第一部41在第三方向Z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并形成避让区域211,避让区域211设置有粘结件5。可以理解的,第一包覆件401的第一部41以及第二包覆件402的第一部41在第三方向Z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包覆件401的第一部41与第二包覆件402的第一部41完全分离开且不连接而形成避让区域211;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包覆件401的第一部41与第二包覆件402的第一部41部分相连接而形成避让区域211,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包覆件401与第二包覆件402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或图7所示,粘结件5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强胶面5a和弱胶面5b,强胶面5a的粘结力大于弱胶面5b的粘结力。其中,强胶面5a和弱胶面5b二者中的一者用于粘结于第一主表面21,另一者用于粘结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如此,当用户从电子设备上将电池模组1拆卸时,强胶面5a和弱胶面5b之间存在粘结力差距,有助于电池本体2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开。例如,一种示例中,强胶面5a粘结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弱胶面5b粘结于第一主表面21时,将包覆件4的第二部43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以形成拉手,用户提拉拉手并朝远离电池仓的方向逐渐移动,由于粘结件5的两个表面存在粘结力差距,粘结件5与电池本体2分离开,粘结件5仍停留在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另一种示例中,强胶面5a粘结于第一主表面21,弱胶面5b粘结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时,将包覆件4的第二部43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以形成拉手,用户提拉拉手并朝远离电池仓的方向逐渐移动,粘结件5随电池本体2一同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
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强胶面5a粘结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弱胶面5b粘结于第一主表面21为例进行说明。
可理解的,强胶面5a与弱胶面5b之间的粘着力强弱可以是取决于涂覆的面积,也可以是取决于在相同涂覆面积上涂覆的粘性材料的粘性强弱。强胶面5a与弱胶面5b的粘性材料,可以是采用压敏胶,当然也可以是采用其它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强胶面5a与弱胶面5b之间的粘着力强弱取决于所涂覆的面积。请结合图6与图7,粘结件5可以是具有基材层5c,基材层5c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两面分别涂覆不同面积大小的粘性材料,以形成强胶面5a以及弱胶面5b,基材层5c采用聚酰亚胺(简称PI)制得;也可以是直接由不同涂覆面积的粘性材料直接叠置而形成强胶面5a和弱胶面5b,具体根据需要而设定。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申请粘结件5的弱胶面5b的结构,下面举例说明了粘结件5的弱胶面5b的几种可能情况,但粘结件5的弱胶面5b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以下几种结构,只要能实现粘结件5的强胶面5a的粘结力大于弱胶面5b的粘结力即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弱胶面5b包括第一胶区51、第二胶区52以及第三胶区53,沿第三方向Z,第一胶区51位于第二胶区52以及第三胶区53之间,第二胶区52的面积以及第三胶区53的面积均小于第一胶区51的面积,第二胶区52以及第三胶区53的粘结力均小于第一胶区51的粘结力。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观察,在第三方向Z上,第二胶区52与第一侧表面231的距离小于第一胶区51与第一侧表面231的距离,第三胶区53与第二侧表面232的距离小于第一胶区51与第二侧表面232的距离。
当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上拆卸电池模组1时,提拉第二部43与第二主表面22分离后形成的拉手,由于第二胶区52以及第三胶区53的粘结力小于第一胶区51的粘结力,粘结力越小则分离时的阻力就越小,有利于第二胶区52与第三胶区53最先与第一主表面21分离开,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了电池本体2的第一主表面21受到较大拉力作用而导致破损的风险,在第二胶区52与第三胶区53二者与第一主表面21分离后,第一胶区51在第三方向Z上两侧共同受到作用力而与第一主表面21分离,相比于第一胶区51单侧受到拉力的方式,有利于使第一胶区51均匀受到拉扯力,降低了第一主表面21在与第一胶区51分离时受到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区51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第一粘结部511,第一粘结部511包括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粘结圆5111;第二胶区52包括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粘结部521,第二粘结部521包括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粘结圆5211;第三胶区53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第三粘结部531,第三粘结部531包括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三粘结圆5311。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1)第二粘结圆5211的直径以及第三粘结圆5311的直径均小于第一粘结圆5111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粘结圆5211的直径以及第三粘结圆5311的直径均为0.6mm,第一粘结圆5111的直径为1.4mm。有利于第二胶区52和第三胶区53二者与第一主表面21间的粘结力较为合适,降低了第二胶区52和第三胶区53二者粘结力过小而引起粘结件5在第三方向Z的边缘相对于第一主表面21起翘的风险,也降低了第二胶区52与第三胶区53二者粘结力过大而不利于粘结件5与第一主表面21分离。
(2)沿第二方向Y和/或第三方向Z,相邻的两个第一粘结圆5111的中心距、相邻的两个第二粘结圆5211的中心距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三粘结圆5311的中心距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和/或第三方向Z,若干个第二粘结圆5211两两的中心距为2mm,若干第三粘结圆5311两两的中心距为2mm。如此,降低了相邻的第一粘结圆5111、相邻的第二粘结圆5211以及相邻的第三粘结圆5311不等间距设置而影响粘结的效果的风险。可理解的,若相邻的第一粘结圆5111、相邻的第二粘结圆5211以及相邻的第三粘结圆5311不等间距设置,用户在拉动电池本体2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的过程中,容易引起第一主表面21受到的拉扯作用力不均匀而对第一主表面21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相邻的第一粘结圆5111的中心距、相邻的第二粘结圆5211的中心距以及相邻的第三粘结圆5311的中心距相同则有利于降低对第一主表面21拉扯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3)第二胶区52与第三胶区53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相同,沿第三方向Z,第一胶区51的宽度与弱胶面5b的宽度的比值为0.65~0.75。如此,第二胶区52与第三胶区53二者与第一主表面21的粘结力合适,降低了因第二胶区52与第三胶区53二者与第一主表面21的粘结力过小而引起边缘起翘的风险,第一胶区51与第一主表面21的粘结力足够,降低了在粘结件5与电池本体2随意脱落的风险。
(4)沿第一方向X观察,弱胶面5b的面积为S1,第一胶区51上若干第一粘结圆5111的总面积为S2,第二胶区52上若干第二粘结圆5211的总面积为S3,第三胶区53上若干第三粘结圆5311的总面积为S4,满足S2/S1=26%~28%,S3/S1=0.7%~0.9%,S4/S1=0.7%~0.9%。如此,第一胶区51上的第一粘结圆5111、第二胶区52上的第二粘结圆5211的总面积和第三胶区53上的第三粘结圆5311的总面积占据弱胶面5b的面积较合适,降低因第一胶区51上的第一粘结圆5111、第二胶区52上的第二粘结圆5211的总面积或第三胶区53上的第三粘结圆5311的总面积过大而导致粘结力过大,从而影响到电池本体2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例如当将电池本体2自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时,弱胶面5b的粘性过大时不易与第一主表面21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用户难以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将电池本体2取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弱胶面5b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四粘结部54,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四粘结部54呈条状且沿第三方向Z延伸。若干第四粘结部54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列,也可以是沿第三方向Z间隔排列,具体根据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若干第四粘结部54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列,第四粘结部54包括沿第三方向Z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部541、中间部542以及第二过渡部543,第一过渡部541以及第二过渡部543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朝靠近中间部542的方向逐渐变大。如此,在沿第三方向Z相同长度的条件下,第一过渡部541以及第二过渡部543二者与第一主表面21的粘结力小于中间部542与第一主表面21的粘结力,有利于降低第一过渡部541以及第二过渡部543二者与第一主表面21分离时的阻力,同时第一过渡部541以及第二过渡部543二者在与第一主表面21分离的过程中阻力由小逐渐变大,具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在分离的过程中因第一过渡部541以及第二过渡部543二者的粘结力过大而对第一主表面21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电池本体2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Z,第一过渡部541或第二过渡部543的长度与第四粘结部54的长度的比值为24%~26%。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粘结部54在第三方向Z长度为49.5mm。如此,粘结件5的弱胶面5b与第一主表面21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之间粘结力较为合适,既能保证粘结件5的弱胶面5b与第一主表面21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粘结可靠,又有利于弱胶面5b的两侧与第一主表面21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时,从第一过渡部541以及第二过渡部543二者朝中间部542逐渐分离的过程中拉扯作用力逐渐提高,降低因拉扯作用力直接过大而对第一主表面21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弱胶面5b还包括若干第五粘结部55,第五粘结部55与第四粘结部54间隔设置。其中,第五粘结部55包括若干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第四粘结圆551。在本实施例中,若干第四粘结圆551的直径为1mm,沿第三方向Z,相邻的两个第四粘结圆551的中心距为2mm。沿第二方向Y,第四粘结圆551与第四粘结部5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6mm,第四粘结部54的中心线是指第四粘结部54在第三方向Z上的对称线。如此,有利于确保弱胶面5b与第一主表面21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粘结牢固,降低因若干第四粘结部54在第二方向Y上间距过大而影响粘结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弱胶面5b包括若干第五粘结圆56以及若干第六粘结圆57,第六粘结圆57的粘结力大于第五粘结圆56的粘结力,若干第五粘结圆56与若干第六粘结圆57二者均沿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第五粘结圆56之间设置一个第六粘结圆57。如此,第五粘结圆56与第六粘结圆57交叉分布既能保证弱胶面5b整体的粘结力,又能保证在拆卸电池模组1的过程中粘结件5两侧的阻力较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粘结圆56的直径为1.2mm,第六粘结圆57的直径为1.4mm,相邻设置的第五粘结圆56与第六粘结圆57之间的中心距为2mm。如此,间隔设置有粘结力强弱区分的第五粘结圆56和第六粘结圆57,不仅能保证弱胶面5b与第一主表面21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粘结牢固,又能起到降低弱胶面5b与第一主表面21或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分离时的阻力,相比于弱胶面5b整个表面均设置同种粘结力大小的粘结圆,降低了用户将电池本体2从电子设备中取出的阻力,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包括电池本体2、极耳3、包覆件4以及粘结件5,极耳3与电池本体2连接,电池本体2包括第一主表面21、第二主表面22、侧表面23、顶表面24以及底表面25,极耳3自顶表面24伸出,第一主表面21与第二主表面22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顶表面24与底表面25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主表面21、第二主表面22、顶表面24以及底表面25均与侧表面23相邻设置,包覆件4设于第一主表面21、第二主表面22以及侧表面23。粘结件5设于第一主表面21,粘结件5与包覆件4在第一主表面21上不重叠。如此,在第一方向X上,粘结件5与包覆件4共用部分厚度空间,相比于粘结件5直接粘附于包覆件4表面,减小了电池模组1的厚度,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1的能量密度。
如图12-13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以及设备本体7,设备本体7设有电池仓71,电池模组1安装于电池仓71内,且粘结件5粘结于电池仓71。电子设备10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一方面,若粘结件5的弱胶面5b粘结于电池仓71,强胶面5a与第一主表面21粘结力大于弱胶面5b与电池仓71的粘结力,用户在拆卸电池本体2时,弱胶面5b将与电池仓71分离开,即粘结件5将随着电池本体2一起与电池仓71分离开。另一方面,若粘结件5的弱胶面5b粘结于第一主表面21,强胶面5a与电池仓71粘结,弱胶面5b与第一主表面21粘结力小于强胶面5a与电池仓71的粘结力,用户在拆卸电池本体2时,弱胶面5b将与第一主表面21分离,即电池本体2与电池仓71分离,粘结件5仍停留于电池仓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本体、包覆件以及与电池本体连接的极耳,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侧表面、顶表面以及底表面,所述极耳自所述顶表面伸出,以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顶表面与所述底表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所述顶表面以及所述底表面均与所述侧表面相邻设置,所述包覆件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以及所述侧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粘结件,所述粘结件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粘结件与所述包覆件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上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包括第一部、侧面部以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侧面部设于所述侧表面,所述第二部设于所述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粘结件相邻设置,
所述侧表面包括第一侧表面以及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包覆件包括第一包覆件以及第二包覆件,所述第一包覆件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包覆件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以及所述第二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包覆件的第一部与所述第二包覆件的第一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并形成避让区域,所述粘结件贴覆于所述避让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强胶面以及弱胶面,所述强胶面的粘结力大于所述弱胶面的粘结力,所述弱胶面粘结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强胶面用于粘结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胶面包括第一胶区、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胶区位于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之间,所述第二胶区的面积以及第三胶区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一胶区的面积,所述第二胶区以及第三胶区的粘结力均小于所述第一胶区的粘结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区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粘结部,所述第二胶区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粘结部,所述第三胶区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粘结部,所述第一粘结部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粘结圆,所述第二粘结部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粘结圆,所述第三粘结部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三粘结圆,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1)所述第二粘结圆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三粘结圆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粘结圆的直径;
(2)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粘结圆的中心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粘结圆的中心距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粘结圆的中心距相同;
(3)所述第二胶区与所述第三胶区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胶区的宽度与所述弱胶面的宽度的比值为0.65~0.75;
(4)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弱胶面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胶区上若干所述第一粘结圆的总面积为S2,所述第二胶区上若干所述第二粘结圆的总面积为S3,所述第三胶区上若干所述第三粘结圆的总面积为S4,满足S2/S1=26%~28%,S3/S1=0.7%~0.9%,S4/S1=0.7%~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胶面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四粘结部,若干所述第四粘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四粘结部呈条状且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粘结部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部、中间部以及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以及所述第二过渡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朝靠近所述中间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胶面还包括若干第五粘结部,所述第五粘结部包括若干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四粘结圆,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粘结部和所述第五粘结部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过渡部或所述第二过渡部的长度与所述第四粘结部的长度的比值为24%~2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胶面包括若干第五粘结圆以及若干第六粘结圆,所述第六粘结圆的粘结力大于所述第五粘结圆的粘结力,若干所述第五粘结圆与若干所述第六粘结圆二者均沿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五粘结圆之间设置一所述第六粘结圆。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以及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且所述粘结件粘结于所述电池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16434.3U CN219457897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16434.3U CN219457897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57897U true CN219457897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414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16434.3U Active CN219457897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57897U (zh) |
-
2023
- 2023-04-12 CN CN202320816434.3U patent/CN2194578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99688B2 (ja) | バッテリパック | |
JP5526475B2 (ja) | 薄型電池 | |
CN109952667B (zh) | 一种包覆膜、电池模块及移动终端 | |
US9017852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EP2985831B1 (en) | Curved electrode stacked body and battery cell comprising same | |
US20140363702A1 (en) | Flexibl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
KR101870801B1 (ko) | 박막형 전지 | |
CN112534606B (zh) | 电极组件和电池 | |
CN103490034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13097572B (zh) | 电化学装置及其用电设备 | |
US20230238666A1 (en) |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5513611B (zh) | 电芯及电芯制造方法 | |
CN219457897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
JP4470529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15398737B (zh) | 极片、应用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和电池 | |
CN106098999B (zh) | 一种电池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移动终端 | |
CN212276717U (zh) | 显示装置及弯折垫片模组 | |
CN113131098B (zh) | 电芯以及电池 | |
US11245135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with insulating tapes | |
CN114120805A (zh) | 显示装置、弯折垫片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0628426U (zh) | 一种电池封装结构、电池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4078388B (zh) | 显示面板 | |
CN112300723B (zh) | 电池包装膜、应用所述电池包装膜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 |
CN113594529B (zh) | 柔性电芯、电池和电子设备 | |
US11881563B2 (en) | Batte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