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4692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04692U CN217004692U CN202123352582.4U CN202123352582U CN217004692U CN 217004692 U CN217004692 U CN 217004692U CN 202123352582 U CN202123352582 U CN 202123352582U CN 217004692 U CN217004692 U CN 2170046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bracket
- electric heater
- indoor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室内进风口;换热器支架,所述换热器支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由所述室内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电加热支架,所述电加热支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加热支架,所述电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流路径上;其中,所述电加热支架构造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位于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流路径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具有一体性强、通风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内机,通常设置有进行辅助加热的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直接安装在机壳内部并不方便,需要固定支架等结构进行辅助安装,但是固定支架会占用较大的气流路径,导致室内换热器的换热受到影响。并且,电加热器与固定支架难以形成整体结构,电加热器在拆装时仍需要将固定支架和电加热器进行拆装,一体性较差,拆装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具有一体性强、通风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室内进风口;换热器支架,所述换热器支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由所述室内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电加热支架,所述电加热支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加热支架,所述电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流路径上;其中,所述电加热支架构造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位于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流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具有一体性强、通风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支架包括换热器上支架和换热器下支架,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支架,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下支架;所述电加热支架包括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所述电加热器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架,所述电加热器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支架,所述下安装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下支架,所述上安装架和所述下安装架均构造有所述镂空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架构造有环绕该上安装架的镂空孔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形成于所述上安装架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下安装架构造有环绕该下安装架的镂空孔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形成于所述下安装架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包括:上支座,所述上支座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架;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架;电加热体,所述电加热体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上支座且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下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构造有上安装槽,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一端容纳于所述上安装槽内,所述上安装槽的侧壁穿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通过止抵所述电加热体将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安装槽内;所述下支座构造有下安装槽,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另一端容纳于所述下安装槽内,所述下安装槽的侧壁穿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通过止抵所述电加热体将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上支架构造有过孔,所述上安装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支架的背向所述电加热器的一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且穿过所述过孔;电加热安装部,所述电加热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加热安装部;其中,所述镂空孔形成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加热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下支架构造有插槽,所述下安装架插入所述插槽以与所述换热器下支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电加热器的每一个的所述一端均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架,多个所述电加热器的每一个的所述另一端均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架。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架的镂空孔包括:第一镂空孔,所述第一镂空孔位于所述电加热器的所述一端和所述换热器上支架之间;第二镂空孔,所述第二镂空孔位于相邻的所述电加热器的所述一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器表面构造有凹陷,所述凹陷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所述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凹陷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电加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电加热器与上安装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电加热器、上安装架和换热器上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电加热器、下安装架和换热器下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内机1、机壳100、室内进风口101、
换热器支架110、室内换热器120、电加热支架130、电加热器140、
镂空孔13、换热器上支架111、换热器下支架112、
上安装架131、下安装架132、第一凸筋133、第二凸筋134、
上支座141、下支座142、电加热体143、上安装槽144、下安装槽145、
安装板135、连接部136、电加热安装部137、插槽138、
第一镂空孔1301、第二镂空孔1302、凹陷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机壳100、换热器支架110、室内换热器120、电加热支架130和电加热器140。
机壳100设有室内进风口101。换热器支架110安装于机壳100内。室内换热器120安装于换热器支架110,由室内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120。电加热支架130安装于换热器支架110。电加热器140安装于电加热支架130,电加热器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经室内换热器120的气流路径上。
其中,电加热支架130构造有镂空孔13,镂空孔13位于流经室内换热器120的气流路径上。
举例而言,空调器室内机1为立式空调器,室内进风口101位于机壳100的后侧表面,室内进风口101、室内换热器120和电加热器140可以由后向前依次排布,也可以室内进风口101、电加热器140和室内换热器120右后向前依次排布。电加热器140和室内换热器120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保证较大的换热面积。当室内温度较低时候,开启电加热器140,电加热器140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辅助室内换热器120换热,促进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提升室内制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通过将电加热支架130安装于换热器支架110且电加热器140安装于电加热支架130,可以将电加热器140和室内换热器120共同安装于换热器支架110。在安装电加热器140时,可以使电加热器140和电加热支架130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安装在换热器支架110上,安装更加方便且一体性较高。并且,电加热支架130可以将电加热器140与换热器支架110间隔开,有利于缩短电加热器140的长度,使电加热器140的加热位置更加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中心区域,提升电加热器140和室内换热器120的协同加热效率。而且将电加热支架130构造镂空孔13,使流经室内换热器120的气流穿过镂空孔13流通顺畅,从而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还可以减小机壳100内热量的集中,保证良好的散热。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具有一体性强、通风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热器支架110包括换热器上支架111和换热器下支架112,室内换热器120的一端安装于换热器上支架111,室内换热器120的另一端安装于换热器下支架112。
电加热支架130包括上安装架131和下安装架132,电加热器140的一端安装于上安装架131,电加热器140的另一端安装于下安装架132,上安装架131安装于换热器上支架111,下安装架132安装于换热器下支架112,上安装架131和下安装架132均构造有镂空孔13。
换热器上支架111和换热器下支架112分别位于电加热器140的上下两端,电加热器140通过上安装架131安装于换热器上支架111,通过下安装架132安装于换热器下支架112,且室内换热器120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于换热器上支架111和换热器下支架112,可以将电加热器140设置于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对应的位置,使电加热器140与室内换热器120起到共同加热的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上安装架131构造有环绕该上安装架131的镂空孔13的第一凸筋133,第一凸筋133形成于上安装架131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下安装架132构造有环绕该下安装架132的镂空孔13的第二凸筋134,第二凸筋134形成于下安装架132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例如,第一凸筋133形成于上安装架131的朝向室内进风口101的一侧,第二凸筋134形成于上安装架131的朝向室内进风口101的一侧。通过上安装架131构造第一凸筋133,下安装架132构造第二凸筋134,使上安装架131和下安装架132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并且第一凸筋133环绕上安装架131的镂空孔13,第二凸筋134环绕下安装架132的镂空孔13,在邻近镂空孔13的位置得到额外的加固,并且第一凸筋133和第二凸筋134不会阻挡镂空孔13气流的通过,保持空调器室内机1较高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电加热器140包括上支座141、下支座142和电加热体143。
上支座141安装于上安装架131。下支座142安装于下安装架132。电加热体143的一端安装于上支座141且另一端安装于下支座142。
例如,电加热体143为金属件,电加热体143可以构造成如图4-图6所示的金属框结构,也可以构造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两侧形成翅片的结构。电加热器140的电极片可以容纳在上支座141和/或下支座142内,通过电极片连接电加热体143,实现电加热的作用。电加热器140通过构造上支座141和下支座142,可以更牢固的与上安装架131和下安装架132安装,并且上支座141和下支座142可以提升电加热体143电连接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上支座141构造有上安装槽144,电加热体143的一端容纳于上安装槽144内,上安装槽144的侧壁穿设有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意),第一紧固件通过止抵电加热体143将电加热体143的一端固定于上安装槽144内。
下支座142构造有下安装槽145,电加热体143的另一端容纳于下安装槽145内,下安装槽145的侧壁穿设有第二紧固件(图中未示意),第二紧固件通过止抵电加热体143将电加热体143的另一端固定于下安装槽145内。
由此,电加热体143的两端分别容纳于上安装槽144和下安装槽145。并且在上安装槽144内由第一紧固件止抵,在下安装槽145内由第二紧固件止抵,使上支座141、下支座142和电加热体143能够方便拆装,方便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热器上支架111构造有过孔,上安装架131包括安装板135、连接部136和电加热安装部137。
安装板135安装于换热器上支架111的背向电加热器140的一侧。连接部136连接于安装板135且穿过过孔。电加热安装部137连接于连接部136,电加热器140安装于电加热安装部137。其中,镂空孔13形成于连接部136和电加热安装部137。
连接部136穿过过孔的同时,安装板135可以止抵于换热器上支架111的表面,安装板135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安装于换热器上支架111,使上安装支架131与换热器上支架111保持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换热器下支架112构造有插槽138,下安装架132插入插槽138以与换热器下支架112固定。
插槽138与下安装架132插接固定,无需额外的固定结构,结构简单。由此,上安装架131与换热器上支架111固定,下安装架132与换热器下支架112固定,保证了电加热器140安装的稳定性。
当需要装配电加热器140时,只需要将上安装架131、电加热器140和下安装架132共同从换热器上支架111的过孔穿过,并将下安装架插入插槽138中,同时安装板135止抵并安装于换热器上支架111的表面,由此实现了电加热支架130和电加热器140的整体安装,安装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加热器140为多个,多个电加热器140的每一个的一端均安装于上安装架131,多个电加热器140的每一个的另一端均安装于下安装架132。
例如,多个电加热器140并排且间隔设置,多个电加热器140均与室内换热器120的位置对应。通过设置多个电加热器140,增加了加热效果,并且加热范围更大,进一步提升了空调器制热舒适感。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安装架131的镂空孔13包括第一镂空孔1301和第二镂空孔1302。
第一镂空孔1301位于电加热器140的一端和换热器上支架111之间,第二镂空孔1302位于相邻的电加热器140的一端之间。
例如,第一镂空孔1301和第二镂空孔1302均构造成矩形孔,第一镂空孔1301的面积小于第二镂空孔1302的面积。具体而言,第一镂空孔1301形成于连接部136,第二镂空孔1302形成于电加热安装部137,这样设置第一镂空孔1301和第二镂空孔1302,可以适应上安装架131的形状且保证上安装架131的通风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室内换热器120的朝向电加热器140表面构造有凹陷121,凹陷121在室内换热器12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电加热器140设于凹陷121处。
例如,室内换热器120在电加热器140的后方和两侧环绕于电加热器140,使室内换热器120和电加热器140可以协同换热,换热面积较大,换热效率更高。并且室内换热器120可以适应后侧的机壳100的形状,且电加热器140设于凹陷121处,充分利用机壳100内部的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室内进风口;
换热器支架,所述换热器支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换热器支架,由所述室内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
电加热支架,所述电加热支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支架;
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加热支架,所述电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流路径上;
其中,所述电加热支架构造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位于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气流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支架包括换热器上支架和换热器下支架,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支架,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下支架;
所述电加热支架包括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所述电加热器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架,所述电加热器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支架,所述下安装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下支架,所述上安装架和所述下安装架均构造有所述镂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架构造有环绕该上安装架的镂空孔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形成于所述上安装架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所述下安装架构造有环绕该下安装架的镂空孔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形成于所述下安装架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包括:
上支座,所述上支座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架;
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架;
电加热体,所述电加热体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上支座且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下支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构造有上安装槽,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一端容纳于所述上安装槽内,所述上安装槽的侧壁穿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通过止抵所述电加热体将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安装槽内;
所述下支座构造有下安装槽,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另一端容纳于所述下安装槽内,所述下安装槽的侧壁穿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通过止抵所述电加热体将所述电加热体的所述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支架构造有过孔,所述上安装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换热器上支架的背向所述电加热器的一侧;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且穿过所述过孔;
电加热安装部,所述电加热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加热安装部;
其中,所述镂空孔形成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加热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下支架构造有插槽,所述下安装架插入所述插槽以与所述换热器下支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电加热器的每一个的所述一端均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架,多个所述电加热器的每一个的所述另一端均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架的镂空孔包括:
第一镂空孔,所述第一镂空孔位于所述电加热器的所述一端和所述换热器上支架之间;
第二镂空孔,所述第二镂空孔位于相邻的所述电加热器的所述一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器表面构造有凹陷,所述凹陷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所述电加热器设于所述凹陷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52582.4U CN217004692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52582.4U CN217004692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04692U true CN217004692U (zh) | 2022-07-19 |
Family
ID=8238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52582.4U Active CN217004692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04692U (zh) |
-
2021
- 2021-12-28 CN CN202123352582.4U patent/CN2170046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00469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520098U (zh) | 空调器 | |
CN21506243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715158U (zh) | 空调器 | |
EP4053462A1 (en) | Duct-type air conditioner | |
CN219014473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5175552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8645648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2319879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1129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131392U (zh) | 空调器 | |
CN21710977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50144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26931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544607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3300297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800166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63753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138151U (zh) | 空调器 | |
CN21710978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319897U (zh) | 立柜式空调器 | |
CN21787616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300292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450143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100308382B1 (ko) | 에어콘실외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