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7937U -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07937U CN216407937U CN202122518113.9U CN202122518113U CN216407937U CN 216407937 U CN216407937 U CN 216407937U CN 202122518113 U CN202122518113 U CN 202122518113U CN 216407937 U CN216407937 U CN 2164079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guide
- clamping block
- clamp splice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涉及到抗震支架领域,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边缘拐角处均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基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安装有导向机构,两个所述导向机构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管,所述第二夹块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连接管形成插接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磁块,所述连接管内固定有与所述第一磁块形成磁吸作用的第二磁块。本实用新型能够当管道发生热胀冷缩时,实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位移补偿机制,在管道的纵向扩张或收缩时保证第二夹块与管道侧壁贴合,提高管道的稳定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抗震支架是用来固定各种管道或者桥架的建筑部件,其多用于室内建筑中,在固定热力管道时,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热力管道会有沿垂直于管道轴向方向移动的趋势,故需要使用到具有位移补偿的管道抗震支架,但是,现有的具有位移补偿的管道抗震支架存在一些缺陷。
现有的具有位移补偿的管道抗震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在对管道安装工作时,通常利用半圆形的夹持板进行两侧夹持工作,在管道热胀冷缩时,夹持板不能够有效的贴合管道的外侧壁进行夹持支撑作用,造成管道侧壁支撑作用不均匀,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管道热胀冷缩时,夹持板不能够有效的贴合管道的外侧壁进行夹持支撑作用,造成管道侧壁支撑作用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边缘拐角处均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基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安装有导向机构,两个所述导向机构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管,所述第二夹块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连接管形成插接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磁块,所述连接管内固定有与所述第一磁块形成磁吸作用的第二磁块。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夹块能够对管道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两个第二夹块能够对管道顶端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当管道发生热胀冷缩时,由于管道对第一夹块的挤压作用力会使得导向机构在导向槽内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水平位移补偿机制,另外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能够在吸附作用下使得第二夹块与第一夹块连接在一起,配合连接管和连接杆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二夹块在第一夹块上方进行纵向运动,在管道的纵向扩张或收缩时保证第二夹块与管道侧壁贴合,提高管道的稳定性能。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所述导向杆安装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块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导向块的两侧设置有弹性机构。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导向块能够配合导向杆的导向限位作用,实现在第一夹块运动时起到水平限位工作目的,配合弹性机构的弹性支撑作用,保证第一夹块与管道侧壁始终贴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两个支撑弹簧能够对导向块的两端进行弹性支撑工作,保证第一夹块在热胀冷缩时与管道侧壁始终接触,提供夹持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支撑弹簧接触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插接在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限位槽能够对支撑弹簧的一端进行套接限位作用,使得支撑弹簧进行伸缩运动时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块的底部固定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的规格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防护垫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磁块的顶部接触。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防护垫能够避免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接触,防止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难以分离,便于第二夹块与第一夹块进行相互远离运动。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柱,所述缓冲柱活动插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缓冲柱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缓冲柱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缓冲柱底端套设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缓冲柱上的缓冲弹簧能够对基板进行缓冲支撑工作,实现装置的缓冲减震和支撑工作目的,增加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的侧壁开设有内弧面,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的内弧面上固定有夹持垫。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内弧面在对管道侧壁夹持工作时能够增加夹持面积,提高夹持工作工作的稳定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夹块能够对管道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两个第二夹块能够对管道顶端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当管道发生热胀冷缩时,由于管道对第一夹块的挤压作用力会使得导向机构在导向槽内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水平位移补偿机制,另外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能够在吸附作用下使得第二夹块与第一夹块连接在一起,配合连接管和连接杆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二夹块在第一夹块上方进行纵向运动,在管道的纵向扩张或收缩时保证第二夹块与管道侧壁贴合,提高管道的稳定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防护垫能够避免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接触,防止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难以分离,便于第二夹块与第一夹块进行相互远离运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内弧面在对管道侧壁夹持工作时能够增加夹持面积,提高夹持工作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缓冲柱;3、缓冲弹簧;4、支撑板;5、限位块;6、导向槽;7、导向杆;8、支撑弹簧;9、导向块;10、限位槽;11、第一夹块;12、第二夹块;13、连接杆;14、连接管;15、第一磁块;16、防护垫;17、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包括基板1,基板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支撑结构,例如,不锈钢板材结构。
基板1的边缘拐角处均安装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减震机构。
基板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槽6,导向槽6内安装有导向机构,两个导向机构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夹块11,第一夹块1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夹块12,第一夹块11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管14,第二夹块12的底部固定有与连接管14形成插接配合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磁块15,连接管14内固定有与第一磁块15形成磁吸作用的第二磁块17。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夹块11能够对管道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两个第二夹块12能够对管道顶端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当管道发生热胀冷缩时,由于管道对第一夹块11的挤压作用力会使得导向机构在导向槽6内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夹块11和第二夹块12的水平位移补偿机制,另外第一磁块15和第二磁块17能够在吸附作用下使得第二夹块12与第一夹块11连接在一起,配合连接管14和连接杆13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二夹块12在第一夹块11上方进行纵向运动,在管道的纵向扩张或收缩时保证第二夹块12与管道侧壁贴合,提高管道的稳定性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7和导向块9,导向杆7安装在导向槽6内,导向块9滑动套设在导向杆7上,导向块9的两侧设置有弹性机构,通过设置导向块9能够配合导向杆7的导向限位作用,实现在第一夹块11运动时起到水平限位工作目的,配合弹性机构的弹性支撑作用,保证第一夹块11与管道侧壁始终贴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弹性机构包括支撑弹簧8,支撑弹簧8套设在导向杆7上,通过设置两个支撑弹簧8能够对导向块9的两端进行弹性支撑工作,保证第一夹块11在热胀冷缩时与管道侧壁始终接触,提供夹持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向块9与支撑弹簧8接触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0,支撑弹簧8的一端插接在限位槽10内,通过设置限位槽10能够对支撑弹簧8的一端进行套接限位作用,使得支撑弹簧8进行伸缩运动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磁块15的底部固定有防护垫16,防护垫16的规格与连接管14的内径相适配,防护垫16的底部与第二磁块17的顶部接触,通过设置防护垫16能够避免第一磁块15与第二磁块17接触,防止第一磁块15和第二磁块17难以分离,便于第二夹块12与第一夹块11进行相互远离运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柱2,缓冲柱2活动插接在基板1上,缓冲柱2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5,缓冲柱2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板4,缓冲柱2底端套设有缓冲弹簧3,通过设置缓冲柱2上的缓冲弹簧3能够对基板1进行缓冲支撑工作,实现装置的缓冲减震和支撑工作目的,增加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夹块11和第二夹块12的侧壁开设有内弧面,第一夹块11和第二夹块12的内弧面上固定有夹持垫,通过设置第一夹块11和第二夹块12的内弧面在对管道侧壁夹持工作时能够增加夹持面积,提高夹持工作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工作原理:
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夹块11能够对管道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两个第二夹块12能够对管道顶端两侧进行支撑夹持作用,当管道发生热胀冷缩时,由于管道对第一夹块11的挤压作用力会使得导向机构在导向槽6内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夹块11和第二夹块12的水平位移补偿机制,另外第一磁块15和第二磁块17能够在吸附作用下使得第二夹块12与第一夹块11连接在一起,配合连接管14和连接杆13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二夹块12在第一夹块11上方进行纵向运动,在管道的纵向扩张或收缩时保证第二夹块12与管道侧壁贴合,提高管道的稳定性能。
通过设置导向块9能够配合导向杆7的导向限位作用,实现在第一夹块11运动时起到水平限位工作目的,配合弹性机构的弹性支撑作用,保证第一夹块11与管道侧壁始终贴合,两个支撑弹簧8能够对导向块9的两端进行弹性支撑工作,保证第一夹块11在热胀冷缩时与管道侧壁始终接触,提供夹持作用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边缘拐角处均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基板(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内安装有导向机构,两个所述导向机构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夹块(11),所述第一夹块(1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夹块(12),所述第一夹块(11)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管(14),所述第二夹块(12)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连接管(14)形成插接配合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磁块(15),所述连接管(14)内固定有与所述第一磁块(15)形成磁吸作用的第二磁块(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7)和导向块(9),所述导向杆(7)安装在所述导向槽(6)内,所述导向块(9)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7)上,所述导向块(9)的两侧设置有弹性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支撑弹簧(8),所述支撑弹簧(8)套设在所述导向杆(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9)与所述支撑弹簧(8)接触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支撑弹簧(8)的一端插接在限位槽(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块(15)的底部固定有防护垫(16),所述防护垫(16)的规格与所述连接管(14)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防护垫(16)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磁块(17)的顶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柱(2),所述缓冲柱(2)活动插接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缓冲柱(2)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5),所述缓冲柱(2)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板(4),所述缓冲柱(2)底端套设有缓冲弹簧(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11)和所述第二夹块(12)的侧壁开设有内弧面,所述第一夹块(11)和所述第二夹块(12)的内弧面上固定有夹持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18113.9U CN216407937U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18113.9U CN216407937U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07937U true CN216407937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29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18113.9U Active CN216407937U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07937U (zh) |
-
2021
- 2021-10-19 CN CN202122518113.9U patent/CN2164079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90127692A (ko) | 교량용 면진 신축이음장치 | |
CN216407937U (zh) |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抗震支架 | |
CN106192742B (zh) | 一种减震性能强的橡胶支座 | |
KR101289820B1 (ko) | 이중패드 면진장치 | |
CN210887333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 | |
CN217328262U (zh) | 一种电气自动化装置防震抗震底座 | |
CN105951582A (zh) | 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结构 | |
CN216973745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 |
CN212407428U (zh) | 一种自动回位的隔震平台 | |
CN213013868U (zh) | 一种抗震桥梁钢结构 | |
CN212223585U (zh) | 一种桥墩与桥梁之间的桥梁减震装置 | |
JP2000192686A (ja) | 免震装置 | |
JP2006291670A (ja) | 免震装置 | |
CN220910673U (zh) | 一种建筑管道用抗震支架 | |
JP2546071Y2 (ja) | 橋桁の制振装置 | |
CN215442488U (zh) | 一种建筑用的可复位减振与减震支座 | |
US20190257107A1 (en) | Torsional hysteretic damper | |
CN214590311U (zh) | 一种易于使用的电缆桥架用抗震支架 | |
CN217537394U (zh) | 一种建筑隔震支座结构 | |
JPS6286265A (ja) | 床免震装置 | |
JPH11132365A (ja) | 免震配管 | |
CN216201179U (zh) | 一种具有高效缓冲减震功能的管道抗震支架 | |
CN217683649U (zh) | 一种结构牢固的抗震支架 | |
CN214994718U (zh) | 一种房建施工建筑结构防震节点 | |
CN215104600U (zh) | 一种公路设计中的嵌入式弹性防落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