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旨在解决灰尘进入转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安装孔;
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盖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盖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底座的腔壁凸设有转轴和防尘叶片,所述防尘叶片的进风侧临近所述转轴,出风侧远离所述转轴,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
多个扇叶,各个所述扇叶与所述连接盖连接,多个所述扇叶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防尘叶片呈弧形设置,所述防尘叶片的凸弧面设置为迎风面。
可选地,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投影上,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临近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第一同心圆相交于第一交点,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具有经过所述第一交点的第一切线,所述转轴的第一同心圆具有经过所述第一交点的第二切线,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第二切线所夹角度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
可选地,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投影上,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第二同心圆相交于第二交点,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具有经过所述第二交点的第三切线,所述转轴的第二同心圆具有经过所述第二交点的第四切线,所述第三切线与所述第四切线所夹角度大于等于100°、且小于等于130°。
可选地,所述防尘叶片有多个,多个所述防尘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防尘叶片的数量呈奇数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盖凸设有沿所述容纳腔周向设置的连接凸起和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的第一防尘环,所述连接凸起临近所述容纳腔的腔口,所述第一防尘环位于所述连接凸起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所述底座还凸设有防尘凸起,所述防尘凸起环设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口,所述第一防尘环的端部与所述防尘凸起的端部在所述容纳腔的径向重叠,用以防尘。
可选地,所述防尘凸起与所述连接凸起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7mm。
可选地,所述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还包括沿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周向设置的第二防尘环,所述第二防尘环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防尘环的端部与所述防尘凸起的端部在所述容纳腔径向重叠,所述第二防尘环与所述第一防尘环间隔设置,所述防尘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防尘环与所述第二防尘环之间。
可选地,所述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安装孔固定配合,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轴承中,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安装孔,连接盖盖设底座的一侧开设容纳腔,容纳腔朝向底座的一侧腔壁凸设转轴和防尘叶片,防尘叶片进风的一侧临近转轴,出风一侧远离转轴,多个扇叶沿容纳腔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当连接盖带动各个扇叶转动时,防尘叶片跟随连接盖转动,防尘叶片进风的一侧朝安装孔方向抽取空气,由于安装孔为盲孔,防尘叶片转动时无法抽取到安装孔内的空气,安装孔内的空气静止,安装孔外的空气与安装孔内的空气形成相对的流动,从而,避免了容纳腔中的灰尘落入安装孔中,对安装孔内的转轴造成干涉,从而提升了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设有安装孔11;
连接盖2,所述连接盖2盖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连接盖2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21,所述容纳腔21朝向所述底座1的腔壁凸设有转轴22和防尘叶片23,所述防尘叶片23的进风侧临近所述转轴22,出风侧远离所述转轴22,所述安装孔11与转轴22转动配合;
多个扇叶3,各个所述扇叶3与所述连接盖2连接,多个所述扇叶3沿所述容纳腔21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设有电源线、接线座和线圈。电源线与接线座电连接,接线座用以连接电源,线圈通过电源线与接线座电线连接,线圈中间设有贯穿线圈的过孔,线圈具有过孔的一侧朝向底座1安装,同时,过孔环绕在安装孔11的周缘。以便于防尘叶片23转动时,防尘叶片23进风的一侧能朝安装孔11方向吸风。安装孔11为盲孔设置,以便于防尘叶片23朝安装孔11方向吸风时,安装孔11内的空气能静止。安装孔11需大于转轴22设置,以便于转轴22能够安装在安装孔11中,安装孔11可以为圆形孔或矩形孔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转轴22设置在安装孔11后,能达到所需的转速要求即可。举例而言,当安装孔11为圆形孔时,转轴22为圆形转轴22,转轴22安装在安装孔11后,由于转轴22小于安装孔11,转轴22可以在安装孔11中进行转动。
连接盖2设有中空设置的转子,转子用以与线圈配合,以便于线圈驱动转子转动。转子与连接盖2固定连接,以便于转子转动时驱动连接盖2转动。连接盖2盖设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矩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容纳腔21能够容纳转子、并将转子固定在容纳腔21中即可。容纳腔21朝向底座1的腔壁凸设有转轴22和防尘叶片23,防尘叶片23的形状可以呈弧形或长方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防尘叶片23转动时,风沿临近防尘叶片23的一侧进风,朝远离转轴22的一侧出风即可。防尘叶片23朝向底座1的一侧临近安装孔11设置,以便于防尘叶片23抽风时,由于安装孔11内为盲孔,防尘叶片23转动时无法抽取到安装孔11内的空气,安装孔11内的空气无法流动,安装孔11外的空气与安装孔11内的空气形成相对的流动,如此,在防尘叶片23转动时,容纳腔21内的灰尘无法落入到安装孔11中,从而,提升了转轴22与安装孔11转动的稳定性。
扇叶3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或弧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扇叶3在连接盖2上转动时,能按设定方向产生风即可。扇叶3的数量优选奇数设置,以便减少连接盖2驱动扇叶3在转动时的转动惯量,从而减少震动的产生。多个扇叶3固定设置在连接盖2上,多个扇叶3位于容纳腔21的周向,同时,各个扇叶3之间具有相同间隔,如此,多个扇叶3在连接盖2上转动时,气流可以通过间隔的扇叶3产生风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安装孔11,连接盖2盖设底座1的一侧开设容纳腔21,容纳腔21朝向底座1的一侧腔壁凸设转轴22和防尘叶片23,防尘叶片23进风的一侧临近转轴22,出风一侧远离转轴22,多个扇叶3沿容纳腔21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当连接盖2带动各个扇叶3转动时,防尘叶片23跟随连接盖2转动,防尘叶片23进风的一侧朝安装孔11方向抽取空气,由于安装孔11为盲孔,防尘叶片23转动时无法抽取到安装孔11内的空气,安装孔11内的空气静止,安装孔11外的空气与安装孔11内的空气形成相对的流动,从而,避免了容纳腔21中的灰尘落入安装孔11中,对安装孔11内的转轴22造成干涉,从而提升了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防尘叶片23呈弧形设置,所述防尘叶片23的凸弧面设置为迎风面231。在所述转轴22的轴向投影上,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232临近所述转轴22的一端与所述转轴22的第一同心圆相交于第一交点,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232具有经过所述第一交点的第一切线,所述转轴22的第一同心圆具有经过所述第一交点的第二切线,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第二切线所夹角度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在所述转轴22的轴向投影上,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232远离所述转轴22的一端与所述转轴22的第二同心圆234相交于第二交点,所述防尘叶片的凹弧面232具有经过所述第二交点的第三切线,所述转轴22的第二同心圆234具有经过所述第二交点的第四切线,所述第三切线与所述第四切线所夹角度大于等于100°、且小于等于130°。
迎风面231为防尘叶片23转动时朝向旋转方向的一侧。呈弧形设置的防尘叶片23需凸出于安装孔11的内壁,以便于防尘叶片23转动时能够朝安装孔11方向抽取空气,朝远离安装孔11方向排出。为了便于防尘叶片23抽取空气,防尘叶片23凸弧面朝向连接盖2的转动方向设置,如此,当防尘叶片23随连接盖2转动时,防尘叶片23接近转轴22的一端可以抽取安装孔11方向的空气,并朝远离转轴22的一端输出,从而保证了安装孔11内的空气静止,安装孔11外的空气流动,以达到防止灰尘落入安装孔11中。
第一同心圆由转轴22向底座1方向投影而成,第一同心圆与转轴22同心设置。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所夹角度需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80°。举例而言,当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所夹角度需小于30°时,增加了空气在防尘叶片23内的时间,减少了朝安装孔11方向抽取的空气,不利于安装孔11内的气流与安装孔11外的气流相对流动。当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所夹角度需大于80°时,防尘叶片23朝迎风角增大,增加了防尘叶片23转动的阻力,进而增加了防尘叶片23转动发出的噪音,从而影响使用。
第二同心圆234由转轴22向底座1方向投影而成,第二同心圆与转轴22同心设置。第三切线与第四切线所夹角度需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30°。举例而言,当第三切线与第四切线所夹角度需小于100°时,减少了防尘叶片23转动的面积,从而减少了排风的面积,增加了风在防尘叶片23内的时间,从而影响进风一侧进风。当第三切线与第四切线所夹角度需大于130°时,防尘叶片23朝迎风角增大,增加了防尘叶片23转动的阻力,进而增加了防尘叶片23转动发出的噪音,从而影响使用。
如图5所示,所述防尘叶片23有多个,多个所述防尘叶片23沿所述转轴22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防尘叶片23的数量呈奇数设置。为了提升防尘叶片23的产生风的能力,避免粉尘进入安装孔11,防尘叶片23的数量设置多个,如此,当多个的防尘叶片23转动时,多个防尘叶片23朝安装孔11方向吸风,从而提升防尘叶片23产生风的效果。为了减少连接盖2转动时的不平衡量,防尘叶片23的数量优选奇数设置,举例而言,当防尘叶片23的数量为奇数时,多个防尘叶片23在连接盖2上不对称设置时,从而减少了防尘叶片23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共振,减少了震动的产生,提升了使用的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盖2凸设有沿所述容纳腔21周向设置的连接凸起24和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24的第一防尘环25,所述连接凸起24临近所述容纳腔21的腔口,所述第一防尘环25位于所述连接凸起24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底座1还凸设有防尘凸起12,所述防尘凸起12环设于所述容纳腔21的腔口,所述第一防尘环25的端部与所述防尘凸起12的端部在所述容纳腔21的径向重叠,用以防尘。所述防尘凸起12与所述连接凸起24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7mm。所述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还包括沿所述容纳腔21的腔口周向设置的第二防尘环26,所述第二防尘环26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24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第二防尘环26的端部与所述防尘凸起12的端部在所述容纳腔21径向重叠,所述第二防尘环26与所述第一防尘环25间隔设置,所述防尘凸起12设置于所述第一防尘环25与所述第二防尘环26之间。
连接凸起2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能作为连接介质的载体即可。连接凸起24固定设置在容纳腔21的周向,并接近容纳腔21的腔口设置,如此,当连接盖2盖设于底座1时,连接凸起24可以临近底座1。第一防尘环25优选环形设置,以便于第一防尘环25在连接盖2转动时,减少连接环在连接盖2的径向偏移,从而减少与固定凸起配合后产生的气流,进而避免了外部空气沿第一防尘环25与防尘凸起12的间隙之间进入容纳腔21。防尘凸起12设置于底座1,并环设于容纳腔21的腔口设置,第一防尘环25末端与防尘凸起12末端在容纳腔21的径向重叠,如此,当第一防尘环25与防尘凸起12转动时,通过第一防尘环25与防尘凸起12对灰尘进行隔离。同时,第一防尘环25与防尘凸起12之间临近设置,以便于第一防尘环25与防尘凸起12之间的空隙,从而提升了防尘的效果。
防尘凸起12与连接凸起24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0.2mm,且小于或等于0.7mm。举例而言,当防尘凸起12的末端与连接凸起24之间的间隙小于0.2mm时,连接盖2在转动时有一定的偏摆幅度度,从而造成防尘凸起12与连接凸起24之间的干涉,使得防尘凸起12与连接凸起24产生摩擦,影响连接盖2的转动。当防尘凸起12的末端与连接凸起24之间的间隙大于于0.8mm时,由于间隙过大,容易导致灰尘从间隙进入容纳腔21,从而不利于防尘。
另外,第一防尘环25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0.2mm,且小于或等于0.7mm。举例而言,当第一防尘环25的末端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小于0.2mm时,由于连接盖2转动时,有一定幅度的偏摆幅度,第一防尘环25的末端容易因偏摆与底座1出现干涉,造成第一防尘环25与底座1之间的摩擦,从而影响连接盖2的转动。当第一防尘环25的末端与连接座之间的间隙大于于0.8mm时,由于间隙过大,容易导致灰尘从间隙进入容纳腔21,从而不利于防尘。
第二防尘环26优选环形设置,同时,第一防尘环25与第二防尘环26同心设置,第一防尘环25与第二防尘环26之间间隔设置,间隔大小略大于防尘凸起12宽度即可,以便于防尘凸起12可以设置在第一防尘环25与第二防尘环26所形成的间隔之间。通过设置第一防尘环25、防尘凸起12和第二防尘环26之间交替设置,进一步阻挡了外部空气进入容纳腔21内,有利于减少容纳腔21内积累粉尘。同时,第二防尘环26末端与防尘凸起12末端在容纳腔21的径向重叠,以便于阻挡灰尘进入容纳腔21。另外,第二防尘环26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0.2mm,且小于或等于0.7mm。举例而言,当第二防尘环26的末端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小于0.2mm时,由于连接盖2转动时,有一定幅度的偏摆幅度,第二防尘环26的末端容易因偏摆与底座1出现干涉,造成第二防尘环26与底座1之间的摩擦,从而影响连接盖2的转动。当第二防尘环26的末端与连接座之间的间隙大于于0.8mm时,由于间隙过大,容易导致灰尘从间隙进入容纳腔21,从而不利于防尘。
所述具有防尘结构的风扇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安装孔11固定配合,所述转轴22设置于所述轴承中,所述转轴22与所述轴承转动配合。轴承的类型可以为深沟球滚子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能达到所需的转速,并能承受连接盖2的轴向力即可。举例而言,当轴承的类型为深沟球滚子轴承时,由于连接盖2的轴向力小,深沟球滚子轴承能够承受连接盖2的轴向力,同时,由于连接盖2需要较高的转速,深沟球滚子轴承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如此,当使用深沟球滚子轴承时,深沟球滚子轴承的外圈与安装配合,内圈与转轴22配合,当转轴22通过深沟球滚子轴承配合后能减少摩擦力,有利于降低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