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7074U -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87074U CN215687074U CN202122048632.3U CN202122048632U CN215687074U CN 215687074 U CN215687074 U CN 215687074U CN 202122048632 U CN202122048632 U CN 202122048632U CN 215687074 U CN215687074 U CN 2156870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bottom heating
- pot body
- assembly
- coup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2260 Accidental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所述炸锅组件包括锅体、食物支撑网以及底部加热组件,所述锅体具有锅体内腔,所述锅体的侧壁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食物支撑网设置于所述锅体内腔中;所述底部加热组件布置于所述锅体内腔内,所述底部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食物支撑网与所述锅体的底壁之间,所述底部加热组件具有耦合端,所述底部加热组件的耦合端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使所述底部加热组件的耦合端裸露在所述锅体外侧。底部加热组件位于食物支撑网的下方,以使底部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辐射到食物上,以用于对食物加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作为现代流行的厨具,可制作可口的食品。烹饪器具通常可以包括锅体、盖设于锅体上的上盖以及设置于锅体内的食物支撑网组件,其中上盖内设置了电机、风叶以及发热管组件。在使用时,电机驱动风叶旋转以将热空气吹向食物支撑网组件内,由于食物支撑网内设置有特制的纹路,可以使食物表面形成金黄酥脆的表层。
目前,已有的烹饪器具仍不能使食物均匀受热,例如待烹饪的食物体积较大时,通常会出现食物的上部烤熟,但下部尚未烤熟的情况,待食物下部烤熟时,位于上部的食物有可能已经烤焦或糊化而影响食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以使食物受热更为均匀。
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炸锅组件,所述炸锅组件包括锅体、食物支撑网以及底部加热组件,所述锅体具有锅体内腔,所述锅体的侧壁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食物支撑网设置于所述锅体内腔中;所述底部加热组件布置于所述锅体内腔内,所述底部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食物支撑网与所述锅体的底壁之间,所述底部加热组件具有耦合端,所述耦合端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使所述耦合端裸露在所述锅体外侧。
如此设置,在食物支撑网的下方设置底部加热组件,可以使底部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食物上,以对食物进行加热。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炸锅组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彼此可拆卸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底部加热组件的耦合端和所述安装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具有中部通孔,所述底部加热组件的耦合端能够卡设于所述中部通孔,并突出于所述中部通孔的外侧。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配合,实现底部加热组件与锅体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的拆装便捷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凹槽,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柱,所述凸柱能够卡设于所述凹槽内。如此设置,通过凸柱插入到凹槽上,可以提高底部加热组件与锅体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本体,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的沿所述锅体的周向两侧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固定件,所述中部通孔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中部且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匹配,所述凸柱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且能够伸入到所述凹槽中。本公开提供的连接组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紧凑,占用体积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止挡凸部,所述止挡凸部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的外周壁突出设置且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内侧。如此设置,通过凸柱和止挡凸部的配合,使第二连接单元能够稳定地设置在锅体上,提高了第二连接单元的连接可靠性。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固定件具有内部空腔,所述凸柱部分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所述凸柱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凸柱限位部,所述凸柱限位部位于所述内部空腔内且止挡在所述内部空腔的腔壁上。如此设置,可以对凸柱的行程进行限制,防止凸柱与固定件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为了凸柱能够自动复位,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凸柱的腔体内端的外周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内部空腔的腔壁和所述凸柱限位部的朝向所述腔体内端的一侧。如此设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凸柱能够自动复位,从而提高了连接组件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如此,以提高炸锅组件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件本体,所述密封件本体呈环形,所述密封件本体的外环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包裹于所述安装通孔的边缘,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和所述固定件之间。如此设置,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密封性,防止底部加热组件的热量经第一连接单元和锅体之间的缝隙外溢。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密封件的环槽,所述环槽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环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单元本体,所述密封件嵌设于所述环槽内。如此,通过将密封件设置于环槽内,提高了密封件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内环侧与所述环槽的开口齐平,或者所述密封件的内环侧相对于所述环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单元本体突出;以及/或者,所述密封件的朝向所述第一单元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密封件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条。如此设置,增大了密封件与第一单元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密封性。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底壁加热组件与所述食物支撑网之间设置有间距,如此设置,避免食物支撑网直接接触底部加热组件而造成食物局部温度过高,影响了食物的口感。所述底部加热组件和所述锅体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间距,如此设置,在锅体内腔中预留了一定的储油空间,避免底部加热组件浸入到储油空间内的汤汁或者油脂中,从而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的运行可靠性。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如上所述的炸锅组件,所述机体具有内部容纳腔,所述炸锅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部容纳腔,所述机体的侧壁上固定有耦合件,所述耦合件的耦合端朝向所述内部容纳腔水平设置,所述锅体的安装通孔与所述耦合件相对,以使所述耦合件能够与所述底部加热组件电耦合,所述机体包括顶部加热组件,所述顶部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部容纳腔的上方。。如此设置,本公开中的顶部加热组件和底部加热组件可以配合,以使内部容纳腔内的食物受热更加均匀,从而改善了食物的口感。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I圈中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横向剖视图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的J圈中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锅体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锅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图6中的底部加热组件和第二连接单元的爆炸图。
图8为图7中的密封件的结构图。
图9为图7中的凸柱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体; 11、机体顶罩;
12、内部容纳腔;
20、锅体; 21、手柄;
30、食物支撑网; 40、底部加热组件;
51、第一连接单元; 52、第二连接单元;
53、密封件;
111、电机; 112、顶部加热组件;
113、风叶; 134、耦合件;
301、漏油孔; 401、加热部;
511、第一单元本体; 512、止挡凸部;
513、凹槽;
521、固定件; 522、凸柱;
523、复位弹簧; 524、后盖;
525、侧盖; 526、凸柱限位部;
5211、中部通孔; 5212、凸柱通孔;
531、密封件本体; 532、固定卡槽;
533、环形凸条; 5221、腔体内端;
5222、腔体外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6,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包括机体10和锅体组件,机体10可以具有内部容纳腔12,机体10的侧壁可以设置有开口,内部容纳腔12可以通过该开口与外界连通。锅体组件可以经该开口插入到内部容纳腔12中,例如但不限于,锅体组件可以水平插入到内部容纳腔12中。可以理解的是,内部容纳腔12可以形成为烹饪腔。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锅体组件可以包括锅体20、食物支撑网30以及底部加热组件40,锅体20可以具有锅体内腔,食物可以置放于该锅体内腔内以进行烹饪,进一步地,食物支撑网30可以设置于该锅体内腔中,以用于支撑食物,以使在烹饪过程中食物产生的汤汁或者油脂与食物分离,从而可以提升食物的口感。
可以理解的是,食物支撑网30可以为筒状的炸篮,也可以为盘状的支撑盘。更进一步地,食物支撑网30的底壁上可以设置有漏油孔301,以使食物支撑网30内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油能够通过该漏油孔301而滴落至锅体20内。
底部加热组件40可以设置于锅体内腔中,以用于对锅体2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可选地,底部加热组件40可以设置于食物支撑网30与锅体20的底部之间,即可以位于食物支撑网30的下方,如此可以使底部加热组件40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食物上,以对食物进行加热。作为示例,底部加热组件40可以为加热管,例如但不限于,加热管弯曲可以形成为底部加热组件40。
具体地,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炸锅组件,炸锅组件包括锅体20、食物支撑网30以及底部加热组件40,锅体20具有锅体内腔,锅体20的侧壁设置有安装通孔,食物支撑网30设置于锅体内腔中;底部加热组件40布置于锅体内腔内,底部加热组件40设置于食物支撑网30与锅体20的底部之间,底部加热组件40具有耦合端,该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安装于安装通孔内,使耦合端裸露在所述锅体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锅体20可以具有锅体内腔,锅体内腔之外的其他空间可以为锅体外侧。
作为示例,底部加热组件40能够水平滑动,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可以插入到安装通孔内,以与锅体20配合连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拆装便捷性。另外,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突出于锅体20的外侧,以方便与耦合件134电耦合连接。
进一步地,机体10可以包括顶部加热组件112,顶部加热组件112可以设置于机体10的顶部,以使顶部加热组件112位于炸锅组件的上方,底部加热组件40可以与顶部加热组件112配合,共同对食物进行加热,从而可以使食物受热更为均匀,提升食物的口感。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1,机体10可以包括电机111、风叶113以及顶部加热组件112,风叶113可以固定于电机111的输出轴上,以在电机111的驱动下带动风叶113旋转,从而可以将顶部加热组件112和底部加热组件40产生的热风吹送至食物上,用于对食物进行加热。
作为示例,顶部加热组件112可以设置于风叶113的下方,但不以此为限。更进一步地,顶部加热组件112可以设置于内部容纳腔的上方,即,顶部加热组件112可以位于食物支撑网30的上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机体10还可以包括机体顶罩11,电机111、风叶113以及顶部加热组件112均罩设在机体顶罩11内,以防止使用者触碰到电机111、风叶113以及顶部加热组件112中的任一者,造成误伤,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机体10的侧壁上可以固定有耦合件134,耦合件134的耦合端可以朝向内部容纳腔水平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底部加热组件40能够水平滑动,以使底部加热组件13的耦合端与耦合件134的耦合端电耦合连接。底部加热组件40能够水平滑动,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可以插入到安装通孔内,以与锅体20配合连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拆装便捷性。底部加热组件40能够水平滑动并插入到安装通孔内,以与锅体20配合连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拆装便捷性。
另外,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突出于锅体20的外侧,以方便与耦合件134电耦合。本公开提供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可以抽屉式结构,即锅体20可以水平插入到内部容纳腔中,机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耦合件134,且耦合件134的耦合端朝向内部容纳腔水平设置,如此在锅体20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能够与该耦合件134的耦合端电耦合,如此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便捷性。
为了保持底部加热组件40的清洁,便于清洗,炸锅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以包括彼此可拆卸地的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分别固定于底部加热组件40和锅体20上,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凹槽51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凹槽513匹配的凸柱522,凸柱522能够水平地插入凹槽513内。
如此设置,通过炸锅组件包括连接组件,且将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分别固定于底部加热组件40和锅体20上,从而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连接便捷性,使底部加热组件40方便拆装,以进行清洁。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中的一者上设置凹槽513,另一者上设置与凹槽513匹配的凸柱522,在凸柱522插入到凹槽513的情况下,底部加热组件40可以连接到锅体20上。通过凸柱522插入到凹槽513上,可以提高底部加热组件40与锅体2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底部加热组件40可以包括加热部401,加热部401可以用于加热,例如但不限于,加热部401可以为加热管、或者加热盘。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加热部401为加热管弯曲形成,该加热部401的耦合端可以固定于第一连接单元51上。
参照图7,连接组件可以包括彼此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分别固定于加热部401和锅体20上,以在第一连接单元51与第二连接单元52匹配的情况下,加热部401可以连接在锅体20上。具体地,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中的一者上可以设置有凹槽51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凹槽513匹配的凸柱522,凸柱522可以选择性地插入到凹槽513内,以使第一连接单元51可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二连接单元52上。
继续参照图4和图7,以凹槽513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51上,凸柱522设置于第二连接单元52上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第一连接单元51可以包括第一单元本体511,第一单元本体511可以固定于加热部401的耦合端,凹槽513可以设置于第一单元本体511的外周壁上,例如但不限于,凹槽513可以设置于第一单元本体5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连接单元52可以包括固定件521,固定件521可以固定于锅体20上,固定件521的中部可以设置有供第一单元本体511插入的中部通孔5211,凸柱522可滑动地设置于固定件521上,且能够卡设于凹槽513中。如此设置,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一方面可以降低炸锅组件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连接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参照图4、图7以及图9,固定件521可以具有内部空腔,凸柱522可以部分设置于内部空腔中,凸柱522的外周壁可以突出设置有凸柱限位部526,凸柱限位部526可以位于内部空腔内且止挡在内部空腔的腔壁上。
具体地,凸柱522可以包括凸柱本体和固定于凸柱本体的外周壁上的凸柱限位部526,该凸柱限位部526可以沿凸柱本体的周向突出延伸设置,位于凸柱限位部526的一侧的凸柱522可以为腔体内端5221,该腔体内端5221可以容纳在内部空腔之内,位于凸柱限位部526的另一侧的凸柱522可以为腔体外端5222,该腔体外端5222可以位于内部空腔之外。
可选地,凸柱522可以为圆柱,凸柱限位部526可以为圆环,中部通孔5211的孔壁上设置有凸柱通孔5212,该凸柱通孔5212可以为圆孔,且凸柱通孔5212的直径小于凸柱限位部526的外径,且凸柱通孔5212的直径不小于凸柱本体的直径,从而可以使腔体外端5222从该凸柱通孔5212穿出而经凸柱限位部526止挡在内部空腔的腔壁上,即通过凸柱限位部526可以对凸柱522的轴向移动行程进行限位。即,腔体外端5222可以插入到凹槽513内,以使凸柱522与凹槽513卡合连接。
为了使凸柱522能够自动复位,第二连接单元52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523,复位弹簧523可以套设于凸柱522的腔体内端5221的外周上,且复位弹簧523的两端可以分别抵顶于内部空腔的腔壁和凸柱限位部526的朝向腔体内端的一侧。
继续参照图4和图7,复位弹簧523可以布置于固定件521的内部空腔中且套设于腔体内端5221上,复位弹簧523可以呈压缩状态,且该复位弹簧523的两端可以分别抵顶于内部空腔的腔壁和凸柱限位部526的朝向内部空腔的一侧。作为示例,在固定件521的沿炸锅组件的周向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凸柱522,即固定件5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柱522,且两个凸柱522对称设置,每个凸柱522上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523,以在第一连接单元51工作过程中保持凸柱522位于凹槽513中,从而提高了连接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参照图4、图7以及图8,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连接第二连接单元52,锅体2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安装通孔,第二连接单元52可以容纳于该安装通孔内。可选地,为了防止锅体20内的热量通过安装通孔和第一连接单元51之间的缝隙溢出,炸锅组件还可以包括压紧于第一单元本体511和锅体20之间的密封件53,从而提高炸锅组件的密封性,例如但不限于,密封件53可以呈环形。具体地,密封件53可以包括密封件本体531,在密封件本体53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固定卡槽532,固定卡槽532可以卡设于锅体20的安装通孔处的侧壁上。可选地,密封件53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但不以此为限。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3的连接稳定性,固定件521上设置有能够容纳密封件53的U型环槽,如此设置,密封件53不易从该U型环槽内脱出,从而提高了密封件53的连接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3的密封效果,U型环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单元本体511,密封件53的内环侧可以与U型环槽的开口齐平,或者密封件53的内环侧可以相对于U型环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单元本体511突出。如此设置,密封件53的内环侧能够与第一单元本体511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密封件53的密封效果。
参照图8,可选地,密封件53的朝向第一单元本体511的侧壁上设置有沿密封件53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条533。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大密封件53与第一单元本体5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密封性。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炸锅组件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彼此可拆卸地的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分别固定于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和安装通孔,第二连接单元52具有中部通孔5211,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能够卡设于中部通孔5211,并突出于中部通孔5211的外侧。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配合,实现底部加热组件40与锅体20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拆装便捷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凹槽51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凹槽513匹配的凸柱522,凸柱522能够卡设于凹槽513内。如此设置,通过凸柱522插入到凹槽513上,可以提高底部加热组件40与锅体2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连接单元51包括第一单元本体511,凹槽513设置于第一单元本体511的沿锅体20的周向两侧的外周壁上,第二连接单元52包括固定件521,中部通孔5211设置于固定件521的中部且与第一单元本体511匹配,凸柱522可滑动地设置于固定件521上,且能够伸入到凹槽513中。本公开提供的连接组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紧凑,占用体积较小。
进一步地,凸柱522设置于锅体20的外侧,第一连接单元51还包括止挡凸部512,止挡凸部512从第一单元本体511的外周壁突出设置且设置于锅体20的内侧。如此设置,通过凸柱522和止挡凸部512的配合,使第二连接单元52能够稳定地设置在锅体20上,提高了第二连接单元52的连接可靠性。
参照图9,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固定件521具有内部空腔,凸柱522部分设置于内部空腔中,凸柱522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凸柱限位部526,凸柱限位部526位于内部空腔内且止挡在内部空腔的腔壁上。如此设置,可以对凸柱522的行程进行限制,防止凸柱522与固定件521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为了凸柱522能够自动复位,第二连接单元52还包括复位弹簧523,复位弹簧523套设于凸柱522的腔体内端5221的外周上,且复位弹簧523的两端分别抵顶于内部空腔的腔壁和凸柱限位部526的朝向腔体内端5221的一侧。如此设置,在复位弹簧523的作用下,凸柱522能够自动复位,从而提高了连接组件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密封件53,密封件53包括密封件本体531,密封件本体531呈环形,密封件本体531的外环设置有固定卡槽532,固定卡槽532包裹于安装通孔的边缘,密封件53压紧于第一单元本体511和固定件521之间。如此设置,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密封性,防止底部加热组件40的热量经第一连接单元51和锅体20之间的缝隙外溢。
具体地,固定件521上设置有能够容纳密封件53的环槽,环槽的横截面呈U型,环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单元本体511,密封件53嵌设于环槽内。如此,通过将密封件53设置于环槽内,提高了密封件53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密封件53的内环侧与环槽的开口齐平,或者密封件53的内环侧相对于环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单元本体511突出;以及/或者,密封件53的朝向第一单元本体511的侧壁上设置有沿密封件53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条533。如此设置,增大了密封件53与第一单元本体51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密封性。
继续参照附图,底部加热组件40与食物支撑网30之间设置有间距,避免食物支撑网30直接接触底部加热组件40而造成食物局部温度过高,影响了食物的口感。底部加热组件40与锅体20的底壁之间设有间距,在锅体内腔中预留了一定的储油空间,避免底部加热组件40浸入到储油空间内的汤汁或者油脂中,从而提高了底部加热组件40的运行可靠性。
可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机体10和顶部加热组件112,机体10具有内部容纳腔12,机体10的侧壁上固定有耦合件134,耦合件134的耦合端朝向内部容纳腔12水平设置,锅体20设置于内部容纳腔12,锅体20的安装通孔与耦合件134相对,以使耦合件134能够与底部加热组件40电耦合,顶部加热组件112设置于内部容纳腔12的上方。如此设置,本公开中的顶部加热组件112和底部加热组件40可以配合,以使内部容纳腔12内的食物受热更加均匀,从而改善了食物的口感。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Claims (13)
1.一种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锅组件包括:
锅体(20),具有锅体内腔,所述锅体(20)的侧壁设置有安装通孔,
食物支撑网(30),设置于所述锅体内腔中;
底部加热组件(40),布置于所述锅体内腔内,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设置于所述食物支撑网(30)与所述锅体(20)的底壁之间,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具有耦合端,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使所述底部加热组件的耦合端裸露在所述锅体(20)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锅组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彼此可拆卸地的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所述第一连接单元(51)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2)分别固定于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和所述安装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2)具有中部通孔(5211),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的耦合端能够卡设于所述中部通孔(52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51)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凹槽(51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513)匹配的凸柱(522),所述凸柱(522)能够卡设于所述凹槽(513)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51)包括第一单元本体(511),所述凹槽(513)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511)的沿所述锅体(20)的周向两侧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2)包括固定件(522),所述中部通孔(5211)设置于所述固定件(522)的中部且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511)匹配,所述凸柱(52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522)上,且能够伸入到所述凹槽(513)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522)设置于所述锅体(20)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51)还包括止挡凸部(512),所述止挡凸部(512)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511)的外周壁突出设置且设置于所述锅体(20)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21)具有内部空腔,所述凸柱(522)部分设置于所述内部空腔中,所述凸柱(522)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凸柱限位部(526),所述凸柱限位部(526)位于所述内部空腔内且止挡在所述内部空腔的腔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2)还包括复位弹簧(523),所述复位弹簧(523)套设于所述凸柱(522)的腔体内端(5221)的外周上,且所述复位弹簧(523)的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内部空腔的腔壁和所述凸柱限位部(526)的朝向所述腔体内端(5221)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41)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42)之间设有密封件(5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3)包括密封件本体(531),所述密封件本体(531)呈环形,所述密封件本体(531)的外环设置有固定卡槽(532),所述固定卡槽(532)包裹于所述安装通孔的边缘,所述密封件(53)压紧于所述第一单元本体(511)和所述固定件(521)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21)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密封件(53)的环槽,所述环槽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环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单元本体(511),所述密封件(53)嵌设于所述环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3)的内环侧与所述环槽的开口齐平,或者所述密封件(53)的内环侧相对于所述环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单元本体(511)突出;以及/或者,
所述密封件(53)的朝向所述第一单元本体(511)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密封件(53)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条(533)。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与所述食物支撑网(30)之间设有间距,和/或,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与所述锅体(20)的底壁之间设有间距。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机体(10)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炸锅组件,所述机体(10)具有内部容纳腔(12),所述炸锅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部容纳腔(12),所述机体(10)的侧壁上固定有耦合件(134),所述耦合件(134)的耦合端朝向所述内部容纳腔(12)水平设置,所述锅体(20)的安装通孔与所述耦合件(134)相对,以使所述耦合件(134)能够与所述底部加热组件(40)电耦合,所述机体(10)包括顶部加热组件(112),所述顶部加热组件(112)设置于所述内部容纳腔(12)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48632.3U CN215687074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48632.3U CN215687074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87074U true CN215687074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008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48632.3U Active CN215687074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87074U (zh) |
-
2021
- 2021-08-27 CN CN202122048632.3U patent/CN2156870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40240A (zh)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 |
CN113475951A (zh) | 一种可煎烤空炸机 | |
CN210383667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5687074U (zh) |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5383346U (zh) | 一种烹饪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09733629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5650646U (zh) | 一种空炸煎烤机 | |
CN216166971U (zh) | 一种多功能无烟烤盘 | |
CN21568707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533879U (zh) | 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 | |
CN213696603U (zh) | 一种烹饪机 | |
CN214128234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20001547U (zh)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 | |
CN218588842U (zh) | 具有空炸功能的多功能料理机 | |
CN213248552U (zh) | 烹饪器具的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 |
CN22115384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237545U (zh) | 一种功能机及集成灶 | |
CN215383153U (zh) | 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 | |
CN211533920U (zh) |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686975U (zh) | 烘烤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686717U (zh) |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
CN215650657U (zh) | 多功能烹饪料理机 | |
CN218186417U (zh) | 一种空炸用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6702333U (zh) | 具有汽蒸功能的空气炸锅 | |
CN213248349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