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4376U - 气溶胶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54376U CN214854376U CN202120286372.0U CN202120286372U CN214854376U CN 214854376 U CN214854376 U CN 214854376U CN 202120286372 U CN202120286372 U CN 202120286372U CN 214854376 U CN214854376 U CN 2148543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aerosol generating
- generating device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雾化装置、主机和进气通道,雾化装置内设置有气路结构;主机与雾化装置匹配连接,主机和雾化装置之间形成有间隙;进气通道设置于主机内且与气路结构连通,进气通道与间隙彼此隔绝,或间隙靠近进气通道的一侧与间隙连通外部空气的一侧隔绝设置。该气溶胶发生装置设置了独立的进气通道,并且通过设置进气通道与间隙彼此隔绝或在间隙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进气口不再依赖于雾化装置与主机连接处的缝隙,可以通过独立的进气通道使得气流产生较好的汇聚效果,气流稳定,用户抽吸时使用较小的吸力即可完成进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香烟的危害逐渐被大众所认知,电子烟已经越来越被吸烟消费群体所接受,并逐渐扩大着市场占有率。电子烟的本质是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主机与雾化装置进行连接,主机中的电池提供电能使雾化装置中的发热体发热,将油仓中的油雾化,从而产生气溶胶供使用者进行吸入。
电子烟是通过电热雾化烟油产生烟雾,电子烟需要有气道供空气流通,以携带加热后的烟雾至出气口,但目前的电子烟的进气口通常为雾化装置和主机连接处,雾化装置和主机为可拆卸结构,进气口为一个具有较大面积的缝隙,进而使得进气口不仅长度较长,而且进气方向分散,气流无法产生较好的汇聚效果,气流稳定性差,用户吸食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吸力完成从进气口的进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烟的进气口为雾化装置和主机连接处,气流无法产生较好的汇聚效果,气流稳定性差,用户吸食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吸力完成从进气口的进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
雾化装置,其内设置有气路结构;
主机,与所述雾化装置匹配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雾化装置之间形成有间隙;
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主机内且与所述气路结构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间隙彼此隔绝,或所述间隙靠近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间隙连通外部空气的一侧隔绝设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口。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开设在所述主机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间隙远离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在垂直于所述主机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二段平行于所述主机的延伸方向设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主机之间设置有隔绝件,所述隔绝件用于隔绝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间隙,或所述隔绝件用于隔绝所述间隙靠近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间隙连通外部空气的一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主机上的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另一端向所述雾化装置的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所述气路结构连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管为刚性管。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管具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气路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气管的端部或侧壁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端面与所述主机端面之间的第一密封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外壁与所述主机内壁之间的第二密封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其还包括咪头,所述咪头用于检测所述进气通道内的空气流通动作。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气溶胶发生装置设置了独立的进气通道,并且通过设置进气通道与间隙彼此隔绝或在间隙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进气口不再依赖于雾化装置与主机连接处的缝隙,可以通过独立的进气通道使得气流产生较好的汇聚效果,气流稳定,用户抽吸时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吸力即可完成进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机中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
100、主机;200、雾化装置;300、进气通道;400、气路结构;
1、雾化芯;2、吸嘴;3、吸气孔;4、电源;5、控制电路板;6、气管;601、第一开口;602、第二开口;7、第二密封件;8、第一凹槽;9、通孔;10、第一段;11、第二段;12、壳体;13、支架;14、第二凹槽;15、第三凹槽;16、第四凹槽;17、第三密封件;18、第四密封件;19、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21、咪头;22、咪头安装座;23、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雾化装置200、主机100和进气通道300。在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可以是诸如电子烟等形式,当然,也可以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医疗雾化设备等,下文以电子烟形式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为例进行阐述,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雾化装置200内设置有气路结构400,具体地,雾化装置200的气路结构400内设有雾化芯1,其中雾化芯1用于雾化雾化装置200内的气溶胶基质(例如烟油、药液等)。当用户在抽吸时,外部的气体会进入雾化装置200的气路结构400,以将气路结构400内经雾化芯1雾化的气溶胶基质携带至吸嘴2处的吸气孔3,以供用户吸食。其中雾化芯1可以是多孔发热体,其通过毛细作用力吸收气溶胶基质并产热以雾化气溶胶基质。优选地,雾化芯1可以是多孔陶瓷发热体等,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发热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雾化芯1还可以是纤维棉和发热丝搭配的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主机100设有电源4和控制电路板5,主机100与所述雾化装置200匹配连接,具体地,雾化装置200可拆卸地连接到主机100上。主机100内的电源4以及雾化装置200内的雾化芯1均与主机100内的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用于向雾化芯1供电,并且在用户抽吸时控制雾化芯1工作,雾化气溶胶基质,以形成气雾供用户吸食。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200可拆卸地连接到主机100,将上述的雾化装置200与所述主机100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后,所述主机100和所述雾化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处会形成有间隙,气溶胶发生装置在工作时,气体从进入到排出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路径为:空气从所述雾化装置200和所述主机100的间隙内进入到雾化装置200的气路结构400内;再然后再进入雾化芯1内;接着和烟油等气溶胶基质雾化后的烟雾结合,从雾化芯1内进入到吸嘴2内;最后,空气从烟嘴内经过吸气孔3被吸入嘴里(即从气溶胶发生装置内排出)。其中,气溶胶发生装置整机结构的进气口为一个具有较大面积的缝隙,进而使得该进气口不仅长度较长,而且进气方向分散,气流无法产生较好的汇聚效果,气流稳定性差,用户吸食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吸力完成从进气口的进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在主机100上设置了独立的进气通道300,该进气通道300用于与雾化装置200内的所述气路结构400连通,从而实现通过主机100上的进气通道300从外界引入空气,而不再从雾化装置200与主机100连接处的缝隙引入空气。该气溶胶发生装置设置了独立的进气通道300,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进气口不再依赖于雾化装置200与主机100连接处的缝隙,可以通过独立的进气通道300使得气流产生较好的汇聚效果,气流稳定,用户吸食时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吸力即可完成进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为了实现外部空气仅通过进气通道300进入到气溶胶发生装置内,而不通过雾化装置200与主机100连接处的缝隙进入,作为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气通道300与间隙之间彼此隔绝。具体地,所述雾化装置200与所述主机100之间设置有隔绝件,所述隔绝件用于隔绝所述进气通道300与所述间隙。该隔绝件作为一个物理结构,其直接连通主机100上的进气通道300和雾化装置200上的气路结构400,从而可以将进气通道300与间隙隔离开,避免外部空气从雾化装置200与主机100连接处的缝隙进入,有效的实现了气流的汇聚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如图2和5所示,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主机100上的气管6,所述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300连通,另一端向所述雾化装置200的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所述气路结构400连通。具体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气管6分别与进气通道300和气路结构400的连接,此处可以将进气通道300的出气端和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均设置为弹性材质,这样气管6插入后会与二者实现较优的密封效果。更为优选地,所述气管6为刚性管,刚性管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钢管、铜管、注塑管和玻璃管,从耐用性以及材料易得的角度考量,刚性管最好采用钢管。
在上面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气管6具有与所述进气通道300连通的第一开口601和与所述气路结构400连通的第二开口602,其中所述第一开口601和所述第二开口602可以择一或者全部设置在气管6的端部,即气管6轴向的顶端,用于轴向引入或引出气流;所述第一开口601和所述第二开口602还可以择一或者全部设置在气管6的侧壁上,最好设置在气管6轴向顶端附近的侧表面上以引导气流,用于径向引入或引出气流。第一开口601和第二开口602的具体设置形式根据进气通道300和气路结构400的设置方式来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相应调整。
为了实现外部空气仅通过进气通道300进入到气溶胶发生装置内,而不通过雾化装置200与主机100连接处的缝隙进入,作为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间隙靠近所述进气通道300的一侧与所述间隙连通外部空气的一侧隔绝设置。具体地,所述雾化装置200与所述主机100之间设置有隔绝件,所述隔绝件用于隔绝所述间隙靠近所述进气通道300的一侧与所述间隙连通外部空气的一侧。该隔绝件作为一个物理结构,将间隙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以与外部空气连通,另一部分可以与进气通道300连通,从而可以将进气通道300与外部空气隔离开,避免外部空气从雾化装置200与主机100连接处的缝隙进入,有效的实现了气流的汇聚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200端面与所述主机100端面之间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应当环绕在主机100中进气通道300出口的外围和雾化装置200中气路结构400进口的外围,避免气流在缝隙内的径向扩散,第一密封件可以设置多个,在主机100中进气通道300出口的外围和雾化装置200中气路结构400进口的外围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密封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该第一密封件环绕在所有的进气通道300出口和雾化装置200中气路结构400进口的外围。第一密封件可选为密封圈或密封垫片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如图1-5所示,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200外壁与所述主机100内壁之间的第二密封件7。通常情况下,在主机100的一端形成有空腔结构,雾化装置200的一端插入该空腔结构组装成气溶胶发生装置,该第二密封件7可以套设在雾化装置200的插入端上,可以在主机100的内壁上开设一周向设置的第一凹槽8,当雾化装置200与主机100匹配连接后,第二密封件7可以匹配嵌入第一凹槽8内,以增强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进气通道300的进气口为开设在所述主机100的侧壁上的通孔9,且位于所述间隙远离所述雾化装置200的一侧。这样可以通过通孔9将外部的空气导入进气通道300内。在该结构设计下,所述进气通道300可以包括第一段10和第二段11,所述第一段10设置在垂直于所述主机100延伸方向的平面内并与通孔9直接连通,所述第二段11平行于所述主机100的延伸方向设置,通过第一段10和第二段11的设置可以改变气流在进气通道300内的流动方向,可以将从主机100侧壁垂直于主机100延伸方向的气流导入到雾化装置2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进气通道300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道300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口。通过设置多个进气通道300或者进气口,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或者物理堵塞将其中部分的进气通道300或进气口封堵而导致气溶胶发生装置无法工作等情况,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为了避免气流过于分散,进气通道300和进气口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例如在附图1-5中,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100内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气通道300,两所述进气通道300均具有进气口,即开设在主机100侧壁上的通孔9,两个通孔9对称设置在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中主机100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100包括有壳体12和设置在壳体12内的支架13,上述实施例的作为进气通道300的进气端的通孔9即开设在壳体12上,支架13的外壁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14,支架13的外壁与主机100壳体12的内壁贴合连接,第二凹槽14与壳体12的内壁限定出一封闭腔体,外部的空气通过壳体12上的通孔9进入第二凹槽14内,然后从第二凹槽14进入到支架13内部并穿过支架13。第二凹槽14的设计形式可以进一步汇聚气流,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上面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二凹槽14与壳体12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将支架13设计为弹性结构,通过支架13与壳体12的过盈配合,实现支架13外壁与壳体12内壁之间的密封。
可选地,在上面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二凹槽14的密封性,可以在支架13的外壁周向设置第三凹槽15和第四凹槽16,第三凹槽15和第四凹槽16分别位于第二凹槽14的上下两侧,并且第三凹槽15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7,第四凹槽16内设置有第四密封件18,通过第三密封件17和第四密封件18可以提高支架13与壳体12之间的密封性,第三密封件17和第四密封件18均优选为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为了实现主机100和雾化装置200之间电连接,在主机100上设置有第一电极19,该第一电极19突出所述主机100朝向所述雾化装置200的端面,第一电极19与主机100内的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与之对应的,在雾化装置200的与主机100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电极20,第二电极20与雾化芯1电性连接,在主机100与雾化装置200装配状态下,第一电极19和第二电极20匹配连接,从而实现控制电路板5与雾化芯1的电性连接。雾化装置200中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优选开设在所述第二电极20上,其贯穿第二电极20设置。第二电极20同时兼顾导电和导通气流的作用,可以无需在雾化装置200的其他位置设计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可以降低设计和装配上的冗余度,提升结构设计的简洁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气通道300的出气端和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直接连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第一电极19和进气通道300的出气端同时与第二电极20连接发生干涉,第一电极19优选为弹针结构,第二电极20优选为电极钉,电极钉的剖面形状为一倒置的丁字形,具有一个面积较大的电极片,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贯通电极钉的中部位置,弹针结构的第一电极19只需要抵接在电极钉的任意位置即可。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主机100中的气管6与雾化装置200中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直接连接的情况下,所述雾化装置200设置有密封部23,在所述雾化装置200和所述主机100的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密封部23用于实现所述气管6与所述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连接处的密封。在第二电极20与气路结构400的进气端一体设置的情况下,密封部23还可以用于第二电极20与气路结构400其他部分之间的密封连接。密封部23的材质优选为硅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咪头21,所述咪头21用于检测所述进气通道300内的空气流通动作。主机100内设置有咪头安装座22,咪头安装座22的材质优选为硅胶,咪头21固定在咪头安装座22内,咪头21与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具体的,电源4可以为雾化芯1供电,气流通道与咪头21相连接,咪头21可以通过气流通道内部气流的变化产生的负压而产生电气参数的变化,输出感应信号传导至控制电路板5,控制电路板5根据该感应信号来控制雾化芯1的供电,从而可以在使用者通过吸嘴2吸烟时控制电源4为雾化芯1供电,将烟油雾化,在使用者停止吸烟时停止为雾化芯1供电,使得雾化芯1停止发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气通道300使得气流更加的汇聚,使得咪头21感应气流更灵敏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相关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中部分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装置,其内设置有气路结构;
主机,与所述雾化装置匹配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雾化装置之间形成有间隙;
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主机内且与所述气路结构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间隙彼此隔绝,或所述间隙靠近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间隙连通外部空气的一侧隔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开设在所述主机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间隙远离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在垂直于所述主机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二段平行于所述主机的延伸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主机之间设置有隔绝件,所述隔绝件用于隔绝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间隙,或所述隔绝件用于隔绝所述间隙靠近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与所述间隙连通外部空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主机上的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另一端向所述雾化装置的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所述气路结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为刚性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具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气路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气管的端部或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端面与所述主机端面之间的第一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件为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外壁与所述主机内壁之间的第二密封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咪头,所述咪头用于检测所述进气通道内的空气流通动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86372.0U CN214854376U (zh) | 2021-01-30 | 2021-01-30 | 气溶胶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86372.0U CN214854376U (zh) | 2021-01-30 | 2021-01-30 | 气溶胶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54376U true CN214854376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86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86372.0U Active CN214854376U (zh) | 2021-01-30 | 2021-01-30 | 气溶胶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54376U (zh) |
-
2021
- 2021-01-30 CN CN202120286372.0U patent/CN2148543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16044A (zh) | 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WO2022166333A1 (zh) |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JP6749565B2 (ja) | 電子タバコ | |
US12035751B2 (en) |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 |
WO2020199481A1 (zh) | 雾化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子烟 | |
WO2022160575A1 (zh) |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06079042U (zh) | 导电结构以及应用该导电结构的分体式电子烟 | |
CN213281469U (zh) | 一次性雾化装置 | |
CN210782921U (zh) |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 |
CN112273728A (zh) | 一种电源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854355U (zh) |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1065060U (zh) | 电子烟 | |
CN215270591U (zh) | 组合式气溶胶发生装置和电子烟 | |
CN212590243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WO2023045473A1 (zh) |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
WO2023077852A1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4854376U (zh) | 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3215337U (zh) | 电子烟 | |
CN214283306U (zh) | 一种电源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854366U (zh) | 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路结构 | |
CN214854328U (zh) | 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5270573U (zh) |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WO2024178874A1 (zh) | 电子雾化器 | |
CN217547301U (zh) | 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112956742B (zh) | 雾化器和电子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