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汽车空调器所使用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临时停止。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以及技术方案范围中,将图1的上下称为上下。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以环保和/或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提高等为目的在等待信号等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汽车。
但是,在通常的汽车空调机中,在使发动机停止时,将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压缩机停止,因此不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存在制冷能力急剧下降的问题。
于是,为解决该问题,考虑使蒸发器具有蓄冷功能,在发动机停止从而导致压缩机停止时,利用蒸发器所蓄积的冷热来将车室内冷却。
作为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提出了一种方案,其具备:互相之间留有间隔地配置的一对制冷剂用集管部(head);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其在两制冷剂用集管部间、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且在制冷剂用集管部的长度方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并且两端部分别与两制冷剂用集管部连通;和中空状的蓄冷材料容器,其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地配置且在制冷剂流通管的单面设置为固定状态、并且在内部封入有蓄冷材料,蓄冷材料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在整体上相等,由制冷剂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所构成的多个组留有间隔地配置,制冷剂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所构成的组的相邻组彼此间的部分成为通风间隙,在通风间隙配置有散热片散热片(fin、翅片),该散热片与制冷剂流通管和蓄冷材料容器接合(参照特许第4043776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通过在制冷剂流通管中流动的低温制冷剂来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中蓄积冷热。
但是,在上述专利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使有效芯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与不具有蓄冷材料容器的普通蒸发器相比制冷剂流通管的数量变少,存在冷却性能下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专利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所具有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申请人们以前提出了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部互相之间留有间隔地按并排状配置,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部彼此之间形成通风间隙,在全部通风间隙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通风间隙且不相邻的通风间隙中,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在剩余的通风间隙中配置了散热片(参照特开2010-14981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以提高蓄冷性能为目的,如果想要不改变换热芯部的尺寸而增加封入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蓄冷材料的量,则增加蓄冷材料容器的数量或者/并且使蓄冷材料容器整体的容器高度在整体上增加是有效的,但是,在任一情况下通风间隙的空气的通过面积都会减小,存在通气(通风)阻力上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在抑制了冷却性能的下降的基础上与上述公开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相比可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的方式。
1)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互相留有间隔地按并排状配置,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在全部通风间隙中的一部分通风间隙中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在剩余的通风间隙中配置有外部散热片,其中,
蓄冷材料容器具备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容器主体部和设置成与容器主体部的下游侧缘部相连且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下游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间隙的相邻的通风间隙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具备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散热片主体部和设置成与散热片主体部的下游侧缘部相连且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下游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外部散热片的外侧伸出部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接触。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间隙的两侧的通风间隙中分别配置有外部散热片,外部散热片的外侧伸出部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的两侧面接触。
3)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在上下方向的全长范围内相对于容器主体部向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外侧鼓出,并且外侧伸出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
4)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包括:厚度方向的尺寸与容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相等的基部;和在基部上在上下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且相对于基部向制冷剂流通管的排列方向外侧鼓出的多个突出部。
5)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外部散热片的外侧伸出部钎焊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
6)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由周缘部彼此互相接合的两个金属板形成,通过使两金属板中的至少一个金属板向左右方向外侧鼓出而设置有容器主体部和外侧伸出部。
7)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内,配置有从容器主体部到外侧伸出部的内部散热片。
8)根据上述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内部散热片是波纹状,包括在通风方向上延伸的波峰部、在通风方向上延伸的波谷部以及将波峰部和波谷部连接的连接部。
9)根据上述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内部散热片是偏置状,通过在通风方向上排列多个波状带板且将它们相互一体连接而形成,该波状带板包括在通风方向上延伸的波峰部、在通风方向上延伸的波谷部以及将波峰部和波谷部连接的连接部,在通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带板的波峰部彼此和波谷部彼此在上下方向上位置错开。
10)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钎焊于制冷剂流通管,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外表面的、钎焊于制冷剂流通管的部分形成有槽。
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外表面的、钎焊于制冷剂流通管的部分所形成的槽,是格栅状。
12)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具备由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在通风方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构成的组,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配置成跨越该组的所有制冷剂流通管而接合于制冷剂流通管。
13)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设置有通过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壁局部地向内侧变形而形成的并且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
14)根据上述13)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内容积减少部形成为,在进一步成为超过使用环境温度的高温时因内压的上升而膨胀。
15)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作为已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的比率的蓄冷材料填充率是70~90%。
16)根据上述15)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填充率是70~80%。
17)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热接触的制冷剂流通管,隔着分隔壁而设置有在制冷剂流通管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在将分隔壁的厚度设为tmm、将分隔壁的高度设为hmm、将作为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设为Hmm的情况下,满足0.1≤t≤0.4、0.64≤h/H≤0.86的关系。
18)根据上述1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将分隔壁的数量设为n、将制冷剂流通管的宽度设为Wmm的情况下,满足0.07≤(n×t)/W≤0.31的关系。
19)根据上述1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制冷剂流通管的管高度H=12~25mm,制冷剂流通管的宽度W=1.3~3.0mm。
根据上述1)~19)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具备: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容器主体部;和设置成与容器主体部的下游侧缘部相连且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下游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因此与上述公开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相比,能够使可封入一个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的量按外侧伸出部的量增加。因此,在不改变换热芯部的尺寸地增加封入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蓄冷材料的量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增加蓄冷材料容器的数量或者/并且使蓄冷材料容器整体的容器高度在整体上增加,与上述公开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相比可抑制通风间隙的空气的通过面积的减少,可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
而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部互相留有间隔地按并排状配置,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部彼此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在全部通风间隙中的至少一部分通风间隙且不相邻的通风间隙中,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在剩余的通风间隙中配置有外部散热片,因此即使在使有效芯面积与上述专利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相等的情况下,制冷剂流通管的数量也不会减少。因此,可抑制冷却性能的下降。
再有,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间隙的相邻的通风间隙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具备: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散热片主体部;和设置成与散热片主体部的下游侧缘部相连且比制冷剂流通管更向下游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外部散热片的外侧伸出部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因此在压缩机工作时,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中蓄积冷热的情况下,蓄冷材料由在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冷却,并且由在通风间隙流动来的温度降低了的空气冷却,从而可高效地冷却蓄冷材料,蓄冷性能提高。另一方面,在发动机停止从而导致压缩机停止时,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内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热经其两侧的制冷剂流通管被传递到通过相邻的通风间隙的空气,并且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内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热从外侧伸出部经与至少一个侧面接合的外部散热片而被传递到通过通风间隙的空气,因而放冷性能提高。
根据上述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压缩机工作时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蓄积冷热时的蓄冷性能以及在压缩机停止时从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放出冷热时的放冷性能都进一步提高。
根据上述3)和4)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可进一步增加蓄冷容器内的蓄冷材料的量。
根据上述5)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的两侧壁和外侧伸出部内的蓄冷材料的导热面积增大。
根据上述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可较简单地制作蓄冷材料容器。
根据上述7)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内配置有从容器主体部到外侧伸出部的内部散热片,因此外侧伸出部内的蓄冷材料也由在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快速地冷却。因此,可高效地冷却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
根据上述8)和9)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外侧伸出部内的蓄冷材料由在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更加有效地冷却。
根据上述10)和1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熔融的焊剂(flux)和/或熔融的焊料在槽内流动而易于到达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和制冷剂流通管之间的整体,因此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和制冷剂流通管的钎焊性提高。
根据上述13)和14)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设置有通过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壁局部向内侧变形而形成的并且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因此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与没有设置内容积减少部的情况相比减小。其结果,即使使向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的封入量成为用于获得假设为没有设置内容积减少部的情况下的适当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例如70~90%)的量,蓄冷材料也将存在直至蓄冷材料容器的上端附近为止。因此,即使在蓄冷材料容器的上端附近也可积蓄冷热,在压缩机停止时,可抑制在与通风间隙中的相当于蓄冷材料容器的上端附近的部分流动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可抑制作为通过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空气的温度的排气温度的波动。
此外,在上述13)和14)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强度被设计成,在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例如-40~90℃的范围内,即使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密度变化且由于在蓄冷材料容器60内残留的空气热膨胀从而使内压上升,也不会破损的强度。而且,在面临比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高温例如100℃的情况下,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的密度变化和蓄冷材料容器内残存的空气的热膨胀变得显著从而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压异常地上升,但是,在该情况下,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积减少部以膨胀的方式变形,可防止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压上升所导致的破损。而且,由于内容积减少部的强度比其他部分低,因此在面临更高温的情况下,蓄冷材料容器在内容积减少部破损而使蓄冷材料泄漏,但是,由于蓄冷材料的泄漏部位已经确定,因此可比较容易地对泄漏的蓄冷材料采取对策。
根据上述15)和1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使用环境温度例如-40~90℃的范围中,即使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密度变化且在蓄冷材料容器内残存的空气热膨胀,也可防止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压所导致的破损。
根据上述1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可有效地防止在使用环境温度区域内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压所导致的破损。
根据上述17)~19)的带蓄冷功能蒸发器,在蓄冷时由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冷剂流路内流动的制冷剂将冷热高效地传递到两侧面,并且在放冷时使蓄冷材料容器中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热在管高度方向上高效地通过制冷剂流通管,蓄冷性能和放冷性能都很优良。而且,也不牺牲压缩机工作中的通常的制冷时的制冷性能。
根据上述18)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性能和放冷性能皆更加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部分剖开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A线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用于确定作为已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器的比率的蓄冷材料填充率而进行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用于确定作为已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容器的比率的蓄冷材料填充率而进行的、与图4不同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用于确定制冷剂流通管的分隔壁的厚度而进行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用于确定制冷剂流通管的分隔壁的厚度而进行的与图6不同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用于确定分隔壁的高度相对于作为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的比率而进行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用于确定分隔壁的高度相对于作为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的比率而进行的、与图8不同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蓄冷材料容器的第一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蓄冷材料容器的第二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蓄冷材料容器的第三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再有,在全部附图中对相同部分和相同物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风方向下游侧(图1和图2中由箭头X表示的方向)称为前,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称为后。此外,将从前方观察后方时的左右即图1的左右称为左右。
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术语“铝”除了纯铝还包含铝合金。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图2和图3表示其重要部分的构成。
在图1中,带蓄冷功能蒸发器1具备:在上下方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铝制第一集管箱(head tank)2和铝制第二集管箱3;和在两集管箱2、3间设置的换热芯部4。
第一集管箱2具备位于前侧(通风方向下游侧)的制冷剂入口集管部5和位于后侧(通风方向上游侧)且与制冷剂入口集管部5一体化的制冷剂出口集管部6。在制冷剂入口集管部5的右端部设置有制冷剂入口7,在制冷剂出口集管部6的右端部设置有制冷剂出口8。第二集管箱3具备位于前侧的第一中间集管部9和位于后侧且与第一中间集管部9一体化的第二中间集管部11。第二集管箱3的第一中间集管部9内和第二中间集管部11内跨越两中间集管部9、11的右端部而接合,并且经内部成为通路的连通部件12而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换热芯部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前后方向)的多个铝挤压成形材料制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13在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隔按排列状配置。即,由在前后方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这里为两个的制冷剂流通管13所构成的多个组14在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隔地配置,在由前后的制冷剂流通管13所构成的组14的相邻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15。前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3的上端部与制冷剂入口集管部5连接,且其下端部与第一中间集管部9连接。此外,后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3的上端部与制冷剂出口集管部6连接,且其下端部与第二中间集管部11连接。
在制冷剂流通管13,隔着分隔壁34而设置有在制冷剂流通管13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制冷剂流路33。这里,在使分隔壁34的厚度为tmm、使分隔壁的高度为hmm、使作为制冷剂流通管13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为Hmm的情况下,优选,满足0.1≤t≤0.4、0.64≤h/H≤0.86的关系。此外,在使制冷剂流通管13的分隔壁34的数量为n、使制冷剂流通管13的宽度为Wmm的情况下,优选,满足0.07≤(n×t)/W≤0.31的关系。再有,优选,制冷剂流通管13的管高度H=12~25mm、制冷剂流通管13的宽度W=1.3~3.0mm。
在全部通风间隙15中的一部分的多个的、不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已封入蓄冷材料(省略图示)的铝制蓄冷材料容器16配置成跨越各组14的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3。此外,在剩余的通风间隙15中,在两面具有焊料层的铝硬钎焊薄板所构成的波纹状的外部散热片17配置成跨越各组14的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3以钎焊于构成形成通风间隙15的左右两侧的组14的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3。即,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两侧的通风间隙15中分别配置有外部散热片17。此外,在左右两端的制冷剂流通管13的组14的外侧也配置有在两面具有焊料层的铝硬钎焊薄板所构成的外部散热片17而其被钎焊于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3,再有,在左右两端的外部散热片17的外侧配置有铝制侧板18并将其钎焊于外部散热片17。
如图2和图3所示,蓄冷材料容器16具备:位于比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前侧缘靠后方处并且跨越各组14的前后的制冷剂流通管13而钎焊的容器主体部21;和设置成与容器主体部21的前侧边缘相连且比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前侧缘向前方(下游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22。蓄冷材料容器16的容器主体部21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在整体上相等。蓄冷材料容器16的外侧伸出部22,其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容器主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等,并且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2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相对于容器主体部21向左右方向外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排列方向外侧)鼓出。外侧伸出部2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在作为制冷剂流通管13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上加上蓄冷材料容器16的容器主体部2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而得的高度相等。作为向蓄冷材料容器16内填充的蓄冷材料,可使用例如凝固点被调整为5~10℃左右的石蜡系潜热蓄热材料。具体地,可使用十五烷、十四烷等。此外,蓄冷材料向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填充量可以设为在蓄冷材料容器16内装满直至上端部附近为止的量。例如,优选,作为已封入的蓄冷材料的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6的内容积的比率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为70~90%,70~80%更优选。再有,该蓄冷材料填充率是常温下的填充率。
作为已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6中的一个密闭的内部空间16a的内容积的比率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优选为70~90%,其理由是,经计算机模拟计算后,可得到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果。
图4所示的计算机模拟计算,通过使用十五烷来作为蓄冷材料,使封入时(初始)的环境温度为20℃,使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填充率、配置蓄冷材料容器的环境温度变化来进行。
图5所示的计算机模拟计算,通过使用十五烷来作为蓄冷材料,在带蓄冷功能蒸发器1的空气侧温度为25℃、相对湿度(RH)为50%、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上游侧风量为200m3/h的条件下,使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填充率变化来进行。
图4所示的曲线图的横轴表示配置了蓄冷材料容器16的环境温度,纵轴表示蓄冷材料容器16的内部压力。此外,图5的横轴表示在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蓄积必要的冷热所需的蓄冷时间,纵轴表示从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放出必要量的冷热的放冷时间。
从图4的曲线图可知,即使在超过作为具备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汽车空调器的通常使用温度区域的上限的90℃的环境温度下,在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为90%以下的情况,也可防止内部压力的急剧上升。此外,从图5所示的曲线图可知,为了以较短的蓄冷时间得到必要的放冷时间T时,需要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填充率为70%以上。
蓄冷材料容器16由两个大体纵长方形形状的铝板24、25构成,该铝板24、25通过对在两面具有焊料层的铝硬钎焊薄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且周缘部彼此互相进行了钎焊。在构成蓄冷材料容器16的右侧的铝板24上的要形成容器主体部21的部分、即除了前侧部分之外的大部分,设置有向右方鼓出的第一鼓出部26,同样地,在要形成外侧伸出部22的部分、即前侧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全长范围内设置有与第一凸出部26的前侧连通且向右方鼓出的并且鼓出高度比第一鼓出部26高的第二鼓出部27。此外,在右侧铝板24的要形成容器主体部21的部分的外表面的要钎焊制冷剂流通管13的部分,形成有格栅状的槽28。构成蓄冷材料容器16的左侧的铝板25是将右侧铝板24左右颠倒而得的铝板,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而且,通过将两个铝板24、25以使得第一和第二凸出部26、27的开口彼此相对的方式组合钎焊,形成了蓄冷材料容器16。这里,通过两铝板24、25的第一鼓出部26形成了容器主体部21,通过第二鼓出部27形成了外侧伸出部22。
在蓄冷材料容器16内,在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体的范围内配置有从容器主体部21的后端部到外侧伸出部22的前端部的铝制内部散热片29。内部散热片29是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波峰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波谷部以及将波谷部和波谷部连接的连接部构成的波纹状。内部散热片29的散热片高度在整体上相等,钎焊于蓄冷材料容器16的容器主体部21的左右两侧壁内面。
外部散热片17是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波峰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波谷部以及将波谷部和波谷部连接的连接部构成的波纹状。外部散热片17具备:位于比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前侧缘靠后方处且钎焊在各组14的前后的制冷剂流通管13上的散热片主体部31;和设置成与散热片主体部31的前侧缘相连且比后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前侧缘向前方(通风方向外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32。而且,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两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的外侧伸出部32,钎焊在蓄冷材料容器16的外侧伸出部22的左右两侧面。此外,在相邻的外部散热片17的外侧伸出部32间配置有铝制分隔件35,其钎焊在外侧伸出部32上。
上述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与以车辆的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却的冷凝器(制冷剂冷却器)、使通过了冷凝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减压器)一同构成冷冻循环,作为汽车空调器装载于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的车辆例如汽车上。而且,在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由压缩机压缩而通过冷凝器和膨胀阀后的低压的气液混相的二相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7而进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制冷剂入口集管部5内,通过前侧的全制冷剂流通管13而流入第一中间集管部9内。进入第一中间集管部9内的制冷剂,在通过连通部件12而进入第二中间集管部11内之后,通过后侧的全制冷剂流通管13而流入出口集管部6内,并从制冷剂出口8流出。而且,制冷剂在制冷剂流通管13内流动期间,与通过通风间隙15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制冷剂成为气相而流出。
此时,通过在制冷剂流通管13内流动的制冷剂来将蓄冷材料容器16的容器主体部21内的蓄冷材料冷却,并且容器主体部21内的已冷却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热经内部散热片29而被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16的外侧伸出部22内的蓄冷材料,再由通过通风间隙15而被制冷剂冷却了的空气来将蓄冷材料容器16的外侧伸出部22内的蓄冷材料冷却,其结果,在蓄冷材料容器16内整体的蓄冷材料中蓄积冷热。
在压缩机停止的情况下,蓄冷材料容器16的容器主体部21和外侧伸出部22内的蓄冷材料所具有的冷热,经内部散热片29而被传递到容器主体部21和外侧伸出部22的左右两侧壁。被传递到容器主体部21的左右两侧壁的冷热,经制冷剂流通管13和在该制冷剂流通管13上钎焊的外部散热片17的散热片主体部31而被传递到通过通风间隙15的空气。被传递到外侧伸出部22的左右两侧壁的冷热,经在外侧伸出部22的左右两侧面钎焊的外部散热片17的外侧伸出部32而被传递到通过通风间隙15的空气。因此,即使通过蒸发器1后的风的温度上升,该风被冷却,因而也可防止制冷能力的急剧下降。
如上所述,在使制冷剂流通管13的分隔壁34的厚度为tmm的情况下,优选为0.1≤t≤0.4,这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后,得到了图6和图7所示的结果。该计算机模拟计算,通过使制冷剂流通管13的宽度W=16.95mm、同样地使其管高度H=1.4mm、分隔壁34的数量n=13,使分隔壁34的厚度t变化来进行。
图6所示的曲线图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在压缩机停止而从蓄冷材料容器16中的蓄冷材料放出冷热的放冷时通过换热芯部4后的风的平均温度。图7所示的曲线图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在压缩机工作而在蓄冷材料容器16中的蓄冷材料蓄积冷热的蓄冷时、从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16的移动冷热量。此外,图6和图7所示的曲线图的右侧的纵轴,表示在压缩机停止而从蓄冷材料容器16中的蓄冷材料放出冷热的放冷时、从蓄冷材料容器16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的移动冷热量。从图6所示的曲线图可知,使得放冷时通过换热芯部4后的风的平均温度高效地下降的范围是分隔壁34的厚度为0.1~0.4mm的范围。若分隔壁34的厚度超过0.4mm,则上述平均温度的下降的程度变平缓。此外,从图7所示的曲线图可知,在蓄冷时,从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16的移动冷热量多、蓄冷性能优良,并且,在放冷时,从蓄冷材料容器16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的移动冷热量多、放冷性能优良的范围是,分隔壁34的厚度为0.1~0.4mm的范围。再有,使分隔壁34的厚度t的下限为0.1mm的较大原因是如果比这更薄则难以制造。
此外,在使作为制冷剂流通管13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为Hmm,使分隔壁的高度为hmm的情况下,优选为0.64≤h/H≤0.86,这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后,得到图8和图9所示的结果。该计算机模拟计算,通过使制冷剂流通管13的宽度W=16.95mm、同样地管高度H=1.4mm、分隔壁34的数量n=13、分隔壁34的厚度t=0.2mm,使分隔壁34的高度h相对于管高度H的比率变化来进行。
图8所示的曲线图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在压缩机停止而从蓄冷材料容器16中的蓄冷材料放出冷热的放冷时、通过换热芯部4后的风的平均温度。图9所示的曲线图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在压缩机工作而在蓄冷材料容器16中的蓄冷材料积蓄冷热的蓄冷时、从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16的移动冷热量。此外,图8和图9所示的曲线图的右侧的纵轴表示,在压缩机停止而从蓄冷材料容器16中的蓄冷材料放出冷热的放冷时、从蓄冷材料容器16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的移动冷热量。从图8所示的曲线图可知,使放冷时通过换热芯部4后的风的平均温度高效地下降的范围是上述比率h/H为0.64~0.86的范围。若上述比率不足0.64,则上述平均温度的下降的程度变平缓。此外,从图9所示的曲线图可知,在蓄冷时,从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16的移动冷热量多、蓄冷性能优良,并且,在放冷时,从蓄冷材料容器16通过制冷剂流通管13而传递到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6的通风间隙15的相邻的通风间隙15中所配置的外部散热片17的移动冷热量多、放冷性能优良的范围是,上述比率h/H为0.64~0.86的范围。再有,使上述比率h/H的上限为0.86mm的较大原因是如果超过该值则难以制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通管,也可以与所谓层叠型蒸发器的情况同样,设置成通过使两个铝板相对地将周缘部彼此钎焊而形成的扁平中空体。即,也可以是在构成扁平中空体的两铝板间形成为鼓出状的制冷剂流通管。
上述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有时倾斜配置成,换热芯部4的制冷剂流通管13和蓄冷材料容器16的上端比下端更靠通风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例如更靠上游侧。该情况下,优选,倾斜的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的液面,位于离蓄冷材料容器16的倾斜方向侧缘部的铅垂高度的下端90%以上的高度部分,更优选,倾斜的蓄冷材料容器16内的蓄冷材料的液面位于蓄冷材料容器16的倾斜方向侧缘部的铅垂高度的上端。
图10~图12表示蓄冷材料容器的变形例。
图10所示的蓄冷材料容器40的情况下,设置成与容器主体部21的前侧缘相连且比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3的前侧缘向前方(下游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41包括: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容器主体部21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尺寸相等的基部42;以及在基部42上在上下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的且相对于基部42向左右方向外侧鼓出的多个突出部43。突出部43是椭圆形状,从左右方向外侧观察为朝前方、向下倾斜。外侧伸出部41的突出部43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在作为制冷剂流通管13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的管高度上加上蓄冷材料容器40的容器主体部2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而得的高度相等。
外部散热片17的外侧伸出部32钎焊在外侧伸出部41的突出部43的突出端面。
在构成蓄冷材料容器40的右侧的铝板24的要形成容器主体部21的部分、即除了前侧部分之外的大部分,设置有向右侧鼓出的第一鼓出部26。此外,在右侧的铝板24的要形成外侧伸出部41的部分、即前侧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全长范围内设置有与第一鼓出部26的前侧相连且向右侧鼓出的并且鼓出高度与第一鼓出部26相等的第二鼓出部44,再有,在第二鼓出部44的鼓出顶壁,通过使上述鼓出顶壁变形而在上下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有相对于第二鼓出部44向右侧鼓出的多个第三鼓出部45。构成蓄冷材料容器40的左侧的铝板25是将右侧铝板24左右颠倒而得的铝板,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蓄冷材料容器16相同。
图11所示的蓄冷材料容器50的情况下,在其内部,在上下方向的大体整体范围内配置有从容器主体部21的后端部到达外侧伸出部22的前端部的偏置状的铝制内部散热片51。内部散热片51通过在通风方向上排列多个波状带板52且使它们相互一体连接而形成,该波状带板52具有在前后方向(通风方向)上延伸的波峰部52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波谷部52b以及将波峰部52a和波谷部52b连接的连接部52c,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带板52的波峰部52a彼此和波谷部52b彼此在上下方向上位置错开。
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蓄冷材料容器16相同。
图12所示的蓄冷材料容器60的情况下,在容器主体部21的下侧且比前后两制冷剂流通管13间的间隙的中间部靠上游侧的部分,设置有通过使蓄冷材料容器60的左右两侧壁向内侧变形而形成的且减小蓄冷材料容器60的内容积的内容积减少部61。内容积减少部6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2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小,蓄冷材料容器60的内容积与假定为没有设置内容积减少部61的情况相比变小。确定蓄冷材料容器60的内容积减少部61而减少的内容积量,使得即使在假定为没有设置内容积减少部61的情况即在假定为容器主体部21的左右方向的厚度在整体上相等的情况下的蓄冷材料填充率(已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60的已密闭的内部空间的内容积的比率)为70~90%,优选为70~80%,也使蓄冷材料存在直至蓄冷材料容器60的上端附近。
内容积减少部61是通过使构成蓄冷材料容器16的两个铝板24、25的第一鼓出部26的鼓出顶壁26a向内侧凹陷而形成凹陷部62来设置。
此外,在设置有内容积减少部61的部位,内部散热片29以纵弯曲的方式变形,蓄冷材料容器60的设置有内容积减少部61的部分的强度下降。但是,蓄冷材料容器60的强度被设计成,在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例如-40~90℃的范围内,即使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密度变化且由于在蓄冷材料容器60内残留的空气热膨胀从而使内压上升,也不会破损的强度。
蓄冷材料容器60,在容器主体部21的比内容积减少部61靠前方的部分且与前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3连接的部分,在全高范围内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