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9063U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89063U CN208689063U CN201820601673.6U CN201820601673U CN208689063U CN 208689063 U CN208689063 U CN 208689063U CN 201820601673 U CN201820601673 U CN 201820601673U CN 208689063 U CN208689063 U CN 2086890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mple
- buffer area
- sample rack
- channel
- 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种医疗诊断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包括样本移送设备、第一样本分析仪和第二样本分析仪,所述样本移送设备包括第一进给通道和第二进给通道、第一、二装载缓存区和第一、二卸载缓存区和传输通道,传输通道至少相接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和第二装载缓存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用户可以将样本放置于统一装载装置,统一装载装置向传输通道装载待检测样本的样本架,且通过传输通道的调配,可以使样本架进入相应的装载缓存区,检测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诊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诊断领域,样本分析设备用来对血液等样本进行检测,样本一般装载于样本架上,用通过流水线进行运输,以实现流水化检测作业。通过流水线将多个分析仪器级联在一起,可以对所有样本的统一管理与调度,从而完成高效的样本测量。
流水线型样本分析设备通常具有独立的样本集中放置平台和回收平台,这两个平台可能放在流水线的两侧或同侧。放置平台位于流水线的一侧,当用户放置样本架时,能够主动识别,并启动调度,通过外轨传输机构将样本架分配到各个仪器,进行分析测量。仪器前侧还设有独立的装载缓存区,仪器接收到放置平台调度过来的样本架,会先将样本架暂存一下,等待仪器空闲,则开始分析检测,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检测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包括样本移送设备、第一样本分析仪和第二样本分析仪,
所述样本移送设备包括:
第一进给通道和第二进给通道,所述第一进给通道和所述第二进给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样本分析仪和第二样本分析仪对应,所述第一进给通道和第二进给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为双向传送通道,所述双向传送通道用于将已检测的样本架反向传送至对应的样本分析仪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
第一装载缓存区和第一卸载缓存区,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给通道对应;
第二装载缓存区和第二卸载缓存区,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给通道对应;
传输通道,用于输送样本架,所述传输通道至少相接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和第二装载缓存区;
统一装载装置,用于存放样本架及向所述传输通道装载样本架;
第一装载机构和第一卸载机构,所述第一装载机构用于将所述传输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存放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所述第一卸载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进给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存放;及
第二装载机构和第二卸载机构,所述第二装载机构用于将所述传输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和用于将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存放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二进给通道;所述第二卸载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进给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存放。
可选地,所述第一卸载机构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
可选地,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依次相接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第二装载缓存区和第二卸载缓存区;第二卸载机构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
可选地,所述统一装载装置连接于所述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传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统一卸载平台;或者,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为统一卸载平台。
可选地,所述样本移送设备还包括手动进样装置,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为封闭式进样装置。
可选地,所述样本移送设备还包括手动进样装置,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二进给通道,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为开放式进样装置或封闭式进样装置。
可选地,所述统一装载装置或所述传输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样本架信息检测装置,所述样本架信息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样本架的识别信息并根据识别信息选择将所述样本架分配至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第二装载缓存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装载机构包括:
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装载机构;
推爪,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存放的所述样本架朝向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滑动;
推爪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推爪执行上述运动过程。
可选地,所述推爪驱动装置包括:
水平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推爪安装座,与所述水平推送组件相联动,所述水平推送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推爪安装座进行水平运动;及
抵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推爪安装座上;
其中,所述抵持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推爪向样本架靠近以使所述推爪与样本架相抵持联动,所述水平推送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推爪安装座进行水平运动,进而使所述推爪带动所述样本架在所述面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滑动。
可选地,所述封闭式进样装置包括:
样本仓,所述样本仓设置有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容置腔;
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样本仓安装底座和驱动组件,所述样本仓安装在所述样本仓安装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样本仓安装底座相连接,以驱动所述样本仓安装底座移动,用于带动所述样本仓在样本容器手动装载位置与所述样本分析仪的手动采样区域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用户可以将样本放置于统一装载装置,统一装载装置向传输通道装载待检测样本的样本架,且通过传输通道的调配,可以使样本架进入相应的装载缓存区,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手动进样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第一装载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样本移送设备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使用的第一种样本架(细长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使用的第二种样本架(微量管)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第一方向识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第一装载机构进行双向装载时的工位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样本移送设备、第一样本分析仪20和第二样本分析仪30。
第一样本分析仪20和第二样本分析仪30可以用于对体液样本(例如血液等)或尿液样本等进行分析。第一样本分析仪20和第二样本分析仪3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样本分析仪20和第二样本分析仪30可以为血球分析仪、特种蛋白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推片机、血型分析仪等,但不限于上述所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第一样本分析仪20、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中的至少一台或两台上设置有显示屏,使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从显示屏上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显示屏可为可触控式显示屏,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可触控式显示屏向系统输入控制指令。
所述样本移送设备包括:统一装载装置340、第一进给通道120和第二进给通道130、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一卸载缓存区180、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传输通道230、第一装载机构160和第一卸载机构190、第二装载机构170和第二卸载机构220。第一装载机构160和第一卸载机构190、第二装载机构170和第二卸载机构220可以为机械手机构、拔爪机构、推爪机构、磁吸机构等可以移动样本架的机械机构。
其中,统一装载装置340用于存放样本架及向传输通道230装载样本架,样本架可由用户手动放置或通过机械手等装置放置于统一装载装置340上。统一装载装置340还可以将样本架移送至传输通道230。传输通道230用于输送样本架,可将样本架运送至相应的位置,例如相应的装载缓存区等。本实施例中,统一装载装置340连接于传输通道230的起始端。
第一进给通道120和第二进给通道130分别与第一样本分析仪20和第二样本分析仪30对应;第一进给通道120可用于将样本架运送至第一样本分析仪20处进行采样分析。第二进给通道130可以用于将样本架运送至第二样本分析仪30处进行采样分析。
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分别与第一进给通道120对应,第一样本分析仪20位于第一进给通道120的一侧,且第一样本分析仪20靠近于第一进给通道120的中部。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可位于第一进给通道120的另一侧,且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分设于靠近第一进给通道120的两端。
所述第一装载机构160可以用于将所述传输通道230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第一装载机构160还可用于将样本架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送入第一进给通道120的一端。在第一进给通道120的运送下,样本架可以到达第一样本分析仪20的采样分析处,样本架经过第一样本分析仪20后,可以到达第一进给通道120的另一端,在该处,样本架被第一卸载机构190移送至第一卸载缓存区180。
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分别与第二进给通道130对应,第二样本分析仪30位于第二进给通道130的一侧,且第二样本分析仪30靠近于第二进给通道130的中部。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可位于第二进给通道130的另一侧,且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分设于靠近第二进给通道130的两端,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位于第二进给通道130与传输通道230之间。
第二装载机构170可以用于将所述传输通道230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150,第二装载机构170还可以用于将样本架从第二装载缓存区150送入第二进给通道130的一端。然后,在第二进给通道130的运送下,样本架可以到达第二样本分析仪30的采样分析处,样本架经过第二样本分析仪30后,可以到达第二进给通道130的另一端并被第二卸载机构220移送至第二卸载缓存区210。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给通道120和第二进给通道130中的至少一个为双向传送通道,双向传送通道可以正向或反向运送样本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正向,指第一进给通道120由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向第一卸载缓存区180方向运送样本架,也指第二进给通道130由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向第二卸载缓存区210方向运送样本架。反向则与正向相反。所述双向传送通道除了可以用于正向将样本架送至对应的样本分析仪进行采样分析,还可以用于将已检测的样本架反向传送至对应的样本分析仪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即第一进给通道120可以将样本架反向传送至第一样本分析仪20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第二进给通道130可以将样本架反向传送至第二样本分析仪30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本实施例中,第一进给通道120和第二进给通道130可以同时设置为双向传送通道,也可以仅将第一进给通道120或第二进给通道130设置为双向传送通道。
传输通道230至少对应连接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即传输通道230的一端或两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延伸至设定位置,例如延伸至第二卸载缓存区210或统一卸载平台等,当设置有三台或三台以上样本分析仪时,传输通道230的一端或两端还可以延伸至其它样本分析仪对应的卸载缓存区、装载缓存区等。本实施例中,传输通道230依次连接于统一装载装置340、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
具体应用中,还可以通过传输通道230调配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中样本架的数量,样本架数量较小的装载缓存区对应的装载机构将样本架从所述传输通道230运送至对应的装载缓存区。通过对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放置的样本架在两台样本分析仪之间进行调配,以使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提高检测分析效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识别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内样本架的数量;
其中识别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数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装载缓存区的两端设置传感器,传感器在装载缓存区的两端形成检测区域用于检测样本架;
根据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距离计算装载缓存区内存放样本架的最大数量;
控制装载机构推动装载缓存区内的样本架向装载缓存区一端运动,当样本架进入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时,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装载机构停止运动;
然后再控制装载机构推动样本架向装载缓存区另一端运动,当样本架进入装载缓存区另一端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时,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装载机构停止运动;
根据装载机构在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运动距离以及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最大存放数量就可以获得装载缓存区内当前样本架的数量。
其中在识别各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数量后,如果某一装载缓存区内的样本架数量相对较少或少于设定值,该装载缓存区对应的装载机构可以优先将样本架移送至该装载缓存区,使各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数量与各样本分析仪的采样分析效率相匹配。
针对第一种实施例的样本分析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统一装载装置340向传输通道230装载具有待检测样本的样本架,样本架可由用户手动放置或通过机械手等装置放置于统一装载装置340上,统一装载装置340再将样本架移送至传输通道230,传输通道230至少可以分别将样本架运经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对应区域。第一装载机构160及第二装载机构170将样本架从传输通道230上的对应区域分别运送至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
作为第一种情况,样本架在传输通道230上运经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对应处时,第一装载机构160可以将样本架从传输通道230运送至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然后进入第一样本分析仪20的分析流程。第一样本分析仪20的分析流程可以包括以下:第一装载机构160将样本架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运送至与第一样本分析仪20对应的第一进给通道120。第一进给通道120将样本架运送至第一样本分析仪20中进行采样分析,经第一样本分析仪20进行采样分析后的样本架被第一进给通道120运送至第一进给通道120的末端,第一卸载机构190将经过第一进给通道120后的样本架运送至第一卸载缓存区180。
作为第二种情况,样本架在传输通道230上运经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对应处时,第二装载机构170可以将样本架从传输通道230运送至第二装载缓存区150,然后进入第二样本分析仪30的分析流程。第二样本分析仪30的分析流程可以包括以下:第二装载机构170将样本架从第二装载缓存区150运送至第二进给通道130,第二进给通道130将样本架运送至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中进行采样分析,经第二样本分析仪30进行采样分析后的样本架被第二进给通道130运送至第二进给通道130的末端,第二卸载机构220将经过第二进给通道130后的样本架运送至第二卸载缓存区210。
当然,可以理解地,当设置有三台或三台以上样本分析仪,且传输通道230连接于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装载缓存区时,进入传输通道230的样本架也可以运经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装载缓存区,并可以由所对应的装载机构将样本架从传输通道230装载至对应的装载缓存区,然后样本可以进入该样本分析仪的分析流程,包括:所对应的装载机构将样本架从所对应的装载缓存区运送至所对应的进给通道,所对应的进给通道将样本架运送至所对应的样本分析仪中进行采样分析,经所对应的样本分析仪进行采样分析后的样本架被所对应的进给通道运送至末端,所对应的卸载机构将经过所对应的进给通道后的样本架运送至所对应的卸载缓存区。
可以理解地,第一样本分析仪20对应的第一装载缓存区140中的样本架,除了来自传输通道230外,也可以采用机器自动放置或者操作人员手工放置的方式将样本架直接放入第一装载缓存区140。
同样地,第二样本分析仪30对应的第二装载缓存区150中的样本架,除了来自传输通道230外,也可以采用机器自动放置或者操作人员手工放置的方式将样本架直接放入第二装载缓存区150。
所述第一进给通道120和所述第二进给通道130中的至少一个还将已检测的样本架反向传送至对应的样本分析仪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第一进给通道120对应第一样本分析仪20;第二进给通道对应第二样本分析仪30。
作为二次分析中第一种可能的情况,仅第一进给通道120将样本架反向传送至第一样本分析仪20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即,当所述第一进给通道120中的样本需要复检时,所述第一进给通道120还将已检测的样本架反向传送至对第一样本分析仪20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
作为二次分析中第二种可能的情况,仅第二进给通道130将样本架反向传送至第二样本分析仪30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即,当所述第二通道120中的样本需要复检时,所述第二进给通道130还将已检测的样本架反向传送至对第二样本分析仪30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
作为二次分析中第三种可能的情况,第一进给通道120和第二进给通道130分别将样本架反向传送至第一、第二样本分析仪20、30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
具体应用中,还可以通过传输通道230调配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中样本架的数量,样本架数量较小的装载缓存区对应的装载机构将样本架从所述传输通道230运送至对应的装载缓存区。通过对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放置的样本架在两台样本分析仪之间进行调配,以使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提高检测分析效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识别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内样本架的数量;
其中识别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数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装载缓存区的两端设置传感器,传感器在装载缓存区的两端形成检测区域用于检测样本架;
根据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距离计算装载缓存区内存放样本架的最大数量;
控制装载机构推动装载缓存区内的样本架向装载缓存区一端运动,当样本架进入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时,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装载机构停止运动;
然后再控制装载机构推动样本架向装载缓存区另一端运动,当样本架进入装载缓存区另一端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时,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装载机构停止运动;
根据装载机构在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运动距离以及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最大存放数量就可以获得装载缓存区内当前样本架的数量。
其中在识别各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数量后,如果某一装载缓存区内的样本架数量相对较少或少于设定值,该装载缓存区对应的装载机构可以优先将样本架移送至该装载缓存区,使各装载缓存区内样本架的数量与各样本分析仪的采样分析效率相匹配。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所述第一卸载机构190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180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230,使经过第一样本分析仪20的样本架可以进入传输通道230,样本架可以继续至下一样本分析仪中进行采样检测,也可以从传输通道230进入统一的回收平台。
针对第二种实施例的样本分析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第一卸载机构190将经过所述第一进给通道120后的样本架运送至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后,所述第一卸载机构190将第一卸载缓存区180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230。传输通道230可以将样本架运送至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对应处,也可以将样本架直接运送至回收平台。
作为第一种情况,传输通道230可以将样本架运送至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对应处,第二装载机构170可以将传输通道230上的样本架移送至第二装载缓存区150。进入第二装载缓存区150的样本架可以进入第二样本分析仪30的分析流程。第二样本分析仪30的分析流程可以包括以下:第二装载机构170将样本架从第二装载缓存区150运送至第二进给通道130,第二进给通道130将样本架运送至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中进行采样分析,经第二样本分析仪30进行采样分析后的样本架被第二进给通道130运送至第二进给通道130的末端,第二卸载机构220将经过第二进给通道130后的样本架运送至第二卸载缓存区210。可以理解地,当设置有三台或三台以上样本分析仪,且传输通道230还连接于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装载缓存区时,从任一样本分析仪对应的卸载缓存区进入传输通道230的样本架,可以随传输通道230运经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装载缓存区,并可以由所对应的装载机构装载至对应的装载缓存区,然后样本可以进入该样本分析仪的分析流程。
作为第二种情况,所述第一卸载机构190将第一卸载缓存区180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230,传输通道230可以将从样本架直接运送至回收平台,以便于统一回收样本架。可以理解,当设置有三台或三台以上样本分析仪,且传输通道230还连接于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卸载缓存区时,从任一样本分析仪对应的卸载缓存区进入传输通道230的样本架,若不需要进行采样分析,可以随传输通道230运至统一卸载平台(回收平台),利于统一回收。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第三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所述传输通道230至少依次相接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140、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180、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190;第二卸载机构170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190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230。第二卸载缓存区190上的样本架进入传输通道230后,传输通道230可以将样本架运送至统一卸载平台(回收平台)。
针对第二种实施例的样本分析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卸载机构170将经过所述第二进给通道130后的样本架运送至第二卸载缓存区210后,所述第二卸载机构170将第二卸载缓存区210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230。传输通道230可以将从样本架直接运送至回收平台,以便于统一回收样本架。可以理解,当设置有三台或三台以上样本分析仪,且传输通道230连接于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卸载缓存区时,从任一样本分析仪对应的卸载缓存区进入传输通道230的样本架,若不需要进行采样分析,可以随传输通道230运至统一卸载平台(回收平台),利于统一回收。
作为另一种情况,可以理解地,当设置有三台或三台以上样本分析仪,且传输通道230还连接于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装载缓存区时,从任一样本分析仪对应的卸载缓存区进入传输通道230的样本架,可以随传输通道230运经其它样本分析仪所对应的装载缓存区,并可以由所对应的装载机构装载至对应的装载缓存区,然后样本可以进入该样本分析仪的分析流程。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第四种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所述统一装载装置340连接于所述传输通道230的一端,所述传输通道230的另一端连接有统一卸载平台330。进入传输通道230的样本架均可以被运送至统一卸载平台330,便于统一回收样本架。各样本分析仪及对应的进给通道及装卸载缓存区可以沿传输通道230依次设置,统一装载装置340和统一卸载平台330设置于传输通道230的两端,从统一装载装置340进入传输通道230的样本架可以被任一样本分析仪对应的装载机构移送至对应装载缓存区,任一样本分析仪对应的卸载缓存区上的样本架也可以被对应的样本卸载机构移送至进入传输通道230。
或者,第二卸载缓存区210(最靠近传输通道230末端的卸载缓存区)也可以作为统一卸载平台330,第二卸载缓存区210的样本架容量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卸载缓存区180的样本架容量;第二卸载缓存区210的样本架容量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的样本架容量;第二卸载缓存区210的样本架容量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装载缓存区150的样本架容量。经过第一样本分析仪20分析的样本、经过第二样本分析仪30分析的样本和经过第一、第二样本分析仪20、30分析的样本架均可进入第二卸载缓存区210(回收平台),用户可以在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上统一将样本架取走。样本架的路径可以参考如下:
(1)样本架在第一进给通道120经第一样本分析仪20采样分析后、出第一进给通道120、进第一卸载缓存区180、进传输通道230、进第二卸载缓存区210。
(2)样本架在第二进给通道130经第二样本分析仪30采样分析后、出第二进给通道130、进第二卸载缓存区210。
将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作为样本分析系统的回收平台,样本架可以统一调度至第二卸载缓存区210存放,使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作为一个统一的回收平台。
实施例五:
实际检测过程中,当有特殊样本需要手动完成检测,比如没有条码的样本、复检样本、微量血样本等,均可以通过触发急诊动作实施手动进样。为此,区别于前四种实施例,样本移送设备还包括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
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对应于第一进给通道120,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和第一样本分析仪20可以分设于第一进给通道120的两侧。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位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一卸载缓存区180之间。
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可封闭式进样装置。封闭式进样装置则具有内置式吸样针,样本由内置的夹持装置夹取并由夹持装置摇匀,内置式吸样针对夹持于夹持装置的样本进行采样。
所述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与第一样本分析仪20对应的自动进样装置可以采用同一吸样针,即该吸样针可以在手动进样位和自动吸样位之间移动,手动进样和自动吸样采用同一路径,同一吸样针在手动进样时、自动吸样时的样本吸入量相等,因此只需进行一次校准、测试工作,简化操作流程且可保证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若采用两个吸样针通过两个路径进样,需进行两次校准且不利于保证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包括样本仓51和平移机构52,样本仓51设置有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容置腔,平移机构52包括样本仓安装底座5206和驱动组件,样本仓51安装在样本仓安装底座5206上,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样本仓安装底座5206相连接,以驱动样本仓安装底座5206水平移动,用于带动样本仓51在样本容器手动装载位置与样本分析仪的手动采样区域S之间水平移动。其中样本容器手动装载位置设置在远离样本分析仪20的一侧,方便操作人员取放样本容器。
针对第五种实施例的样本分析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急诊动作触发时,第一样本分析仪20中封闭式进样装置的仓门开启,操作人员将待检测样本置于封闭式进样装置中,吸样针伸入待检测样本并启动吸样,第一样本分析仪20可对样本进行分析。
实施例六:
实际检测过程中,当有特殊样本需要手动完成检测,比如没有条码的样本、复检样本、微量血样本等,均可以通过触发急诊动作实施手动进样。为此,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提供的第六种实施例,第六种实施例与前五种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样本移送设备还包括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的结构可以与实施例五中的第一手动进样装置50相同。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对应于第二进给通道130,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位于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之间。
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为开放式进样装置或封闭式进样装置。当传输通道230未连接于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之间时,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可为开放式进样装置或封闭式进样装置。当传输通道230连接于第二装载缓存区150和第二卸载缓存区210之间时,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仅可为封闭式进样装置。
在配备开放式进样装置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样本伸至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前,在配备封闭式进样装置时,操作人员将待检测样本置于封闭式进样装置的仓门中,无需将样本置于对应的装载缓存区中排队等候,适用于急诊、插队等特殊情况下的样本快速分析。
具体应用中,配置开放式进样装置时,急诊动作触发,急诊动作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操作人员可将待检测样本移至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中开放式进样装置的吸样针处,吸样针伸入待检测样本并启动吸样;第二样本分析仪30可对样本进行分析。
或者,配置封闭式进样装置时,急诊动作触发,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中封闭式进样装置的仓门开启,操作人员将待检测样本置于封闭式进样装置中,第二样本分析仪30可对样本进行分析。
所述第二手动进样装置60与第二样本分析仪30对应的自动进样装置可以同一吸样组件吸样,吸样组件可以为可往复移动的吸样针,即吸样组件可以在手动进样位和自动吸样位之间移动,手动进样和自动吸样采用同一路径,同一吸样组件在手动进样时、自动吸样时的样本吸入量相等,因此只需进行一次校准、测试工作,简化操作流程且可保证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若采用两个吸样组件(吸样针)通过两个路径进样,需进行两次校准且不利于保证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实施例七:
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提供的第七种实施例,第七种实施例与第一至第六中任一种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具体可以在统一装载装置340或传输通道230一侧的对应处设置样本架信息检测装置。所述样本架信息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样本架的识别信息并根据识别信息选择将所述样本架分配至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和第二装载缓存区150。识别过程可以通过摄像头扫描样本架的条码、二维码,或者通过颜色识别装置识别样本架预设的不同颜色的标志等。
针对第七种实施例的样本分析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样本架的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装载机构将样本架运送至对应的装载缓存区。即通过识别信息,系统可获取样本架所需进入的样本分析仪位置,样本架在传输通道230上运行至相应的位置时,对应的装载机构将样本架从传输通道230运送至对应的装载缓存区,以使样本架可以进入该样本分析仪中进行采样分析,经采样分析后,样本架可以从相应的卸载缓存区回到传输通道230。
具体应用中,可以识别统一装载装置340上或传输通道230上的样本架是否需要由第一样本分析仪20、第二样本分析仪30先后进行采样分析;
对需要由第一样本分析仪20、第二样本分析仪30先后进行采样分析的样本架,样本架从统一装载装置340进入传输通道230,再进入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然后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经过第一样本分析仪20采样分析后,进入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并经传输通道230,再进入第二装载缓存区150、第二进给通道130并经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中进行采样分析;
对仅需要由第一样本分析仪20且不需要由第二样本分析仪30进行采样分析的样本架,样本架从统一装载装置340进入传输通道230,样本架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经过第一样本分析仪20采样分析后,再由第一卸载机构190将经过第一进给通道120后的样本架运送至第一卸载缓存区180存放;第一卸载缓存区180的样本架也可以进入传输通道230后被送至统一回收平台。
对仅需要由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且不需要由第一样本分析仪20进行采样分析的样本架,样本架从统一装载装置340进入传输通道230后直接进入第二装载缓存区150、第二进给通道130并经第二样本分析仪30中进行采样分析。
实施例八: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的第一装载机构160包括:支架161、推爪162和推爪驱动装置163,支架161用于支撑第一装载机构160,推爪驱动装置163设置于支架161上,用于驱动推爪162带动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存放的样本架朝向第一进给通道120滑动。
请结合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的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包括用于承载样本架的面板141,面板141上开设有长孔142。第一装载机构160的推爪驱动装置163包括:水平推送组件1631、推爪安装座1632和升降组件1633,水平推送组件1631设置于支架161上,能够相对支架161进行水平运动,推爪安装座1632与水平推送组件1631相联动,水平推送组件1631能够带动推爪安装座1632水平运动。升降组件1633设置于推爪安装座1632上,推爪162设置升降组件1633上,升降组件1633带动推爪162上升,以使推爪162至少部分穿设面板141上的长孔142,并与样本架的底部相配合,水平推送组件1631能够带动推爪安装座1632进行水平运动,进而使推爪162带动样本架在面板141上朝向第一进给通道120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平推送组件1631可以是电机同步带驱动结构,利用电机带动同步带转动,从而驱动推爪安装座1632进行水平运动。当然,水平推送组件1631还可以是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初级驱动推爪安装座1632进行水平直线运动。为了保证推爪安装座1632能够稳定的运行,还可以在支架161上安装直线导轨164,将推爪安装座1632滑动安装在直线导轨164上。升降组件1633可以选用升降气缸,将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推爪安装座1632上,将推爪162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通过控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爪162升降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633用于带动推爪162向样本架靠近,以使推爪162与样本架相抵持联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抵持组件来替换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推爪抵持样本架,例如:抵持组件可以驱动推爪从样本架两侧向中间靠近,使推爪从样本架两侧夹持样本架,从而使推爪与样本架抵持联动,当推爪安装座水平运动时,推爪可以带动样本架在面板上朝向第一进给通道120滑动。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对推爪162运动的位置进行定位,在支架161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65,位置传感器165能够与推爪安装座1632或者推爪162相配合使系统控制器获得推爪162的运动位置。其中位置传感器165优选为光耦,在推爪安装座1632上设置有光耦片,当推爪安装座1632运动到靠近第一进给通道120时,光耦片与光耦相作用使光耦发出感应信号,从而使系统控制器可以判断推爪162的位置。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第一装载机构160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装载机构160还可以为机械手结构。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中的第一卸载机构190、第二装载机构170和第二卸载机构220也可以采用与第一装载机构160相同的结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样本架40具有能与推爪162相配合的结构,如图6所示,样本架40的底部间隔开设有底槽401,当推爪162从面板141上的长孔142向上伸出时,可以插入样本架40底部的底槽401内,从而带动样本架40同步运动。在现有技术当中,装载缓存区的面板一侧会有一个折弯边结构,使样本架的一侧卡槽卡在折弯边结构中,防止样本架在运动过程中倾倒。由于存在折弯边结构,样本架只能从面板的一侧推入装载缓存区中,如果将样本架直接从装载缓存区的上方直接向下放入,则会造成样本架一端落在折弯边结构上,使样本架以一端高、一端低的姿态位于面板上,当推爪推动样本架时容易造成样本架的倾倒。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面板两侧设置有导向侧壁,导向侧壁没有折弯边结构,两个导向侧壁形成开口向上的放置口,开口向上的放置口能够使样本架自上而下直接置入面板上,且导向侧壁可以从两端限制样本架;同时,由于推爪162的高度设置为恰好抵接于与样本架40底部,可以保证样本架移动过程中不易倾倒。当然推爪162也可以从样本架40底部的前后两侧推动样本架40在面板141上滑动。另外,本实用新型样本分析系统既可以对图7所示的承载细长瓶的样本架40进行采样分析,也可以对承载微量血的样本架40进行采样分析,如图8所示,该样本架40上设置有能够容纳微量管的插口402,且该样本架40上对应每个微量管的插口402还设置有条码粘贴区域403。
当图7和图8所示的样本架40进入样本分析仪进行采样分析之前,样本分析仪需要扫描样本架40上试管的条码以获得对应样本的采样分析任务,因此在样本架40上对应每个试管放置孔的侧壁开设有扫描孔404,便于扫描仪能够扫描到试管上粘贴的条码。但是,如果样本架40以相反的方向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则样本架40上开设的扫描孔404将背对扫描仪,使扫描仪无法扫描到试管上的条码,则第一样本分析仪20无法对样本架40内的样本进行采样分析。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避免出现样本架40反向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在第一进给通道120朝向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121,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121用于对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的样本架40进行方向检测,当样本架40正向放置方式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内时,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121检测到样本架40的放置方向正确,第一进给通道120才会将样本架40送入第一样本分析仪20中;否则,第一进给通道120不会将反向放置的样本架40送入第一样本分析仪20中,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
进一步的,第一进给通道120朝向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方向识别机构122,第一方向识别机构122用于与样本架40配合,当方向放置正确的样本架40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时,第一方向识别机构122使样本架40能够触发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121;否则,第一方向识别机构122限制样本架40触发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121。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样本架40的底部与样本架40上扫描孔404相同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405;如图9所示,第一方向识别机构122为朝向第一装载缓存区140设置的第一方向识别台阶,第一方向识别台阶的下方预留有能够容纳样本架40上凸起部405的空隙,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121为设置在第一方向识别台阶一侧的微动开关,如果样本架40以正确的方向放置在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样本架40上的凸起部405和扫描孔404都朝向第一进给通道120和扫描仪,当样本架40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被运送到第一进给通道120内时,样本架40上的凸起部405会进入到第一方向识别台阶下方的空隙内,同时凸起部405会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向系统控制器发出检测信号,再控制第一进给通道120将样本架40运送到第一样本分析中进行采样分析。如果样本架40是反向放置在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的,样本架40上的凸起部405和扫描孔404将背对第一进给通道120和扫描仪,当样本架40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被运送到第一进给通道120内时,第一方向识别台阶就会顶在样本架40的侧面,微动开关不会被样本架40触发,则系统控制器不会控制第一进给通道120将样本架40运送到第一样本分析仪20内,同时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
除了以上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第一方向识别机构的具体结构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来实现对样本架方向进行识别,例如采用磁性结构进行方向识别,在样本架的两侧设置磁极相反的磁铁,在进给通道和快速通道内设置磁铁作为方向识别机构,当样本架的放置方向正确时,样本架朝向方向识别机构的磁铁磁极与方向识别机构的磁极相异,样本架会被方向识别机构吸附进入进给通道;如果样本架的放置方向错误,样本架朝向方向识别机构的磁铁磁极与方向识别机构的磁极相同,在磁性力的排斥作用下,样本架被推出进给通道,进给通道无法对样本架进行传输。本申请中方向识别机构能够采用的具体形式并不唯一,只要能够实现对样本架的放置方向进行识别的机构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0所示,当需要第一装载机构160将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的样本架运送至第一进给通道120内时,首先,推爪在驱动下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承载样本架的面板下方移动至样本架的远离第一进给通道120的一侧,第一装载缓存区140推爪停止的位置作为第一装载机构160的正向装载起始位,控制推爪在正向装载起始位处从面板上的长孔伸出后向靠近第一进给通道120的一侧平移,推爪推动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的若干样本架一起向第一进给通道120滑动,当靠近第一进给通道120一侧的一个样本架进入第一进给通道120内时,该样本架触发第一进给通道120内的第一装载到位检测器121,推爪停止向第一进给通道120方向的推进动作,接着推爪降至面板下方后移动至第一进给通道120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交界的位置处,该位置作为第一装载机构160的正向装载分离位,控制推爪在正向装载分离位处向上升起插入紧邻第一进给通道120的样本架底部的底槽内,然后驱动推爪向远离第一进给通道120一侧运动,使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的样本架与第一进给通道120内的样本架产生一定间隙,该间隙形成安全位,然后,推爪再与样本架分离后运动至安全位处升起至面板上方,安全位也是第一装载机构160每次正向装载完成后推爪停留的位置。设置安全位的目的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为了使推爪在每次推送工作完毕后返回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处,并停留在面板的上方,使推爪在不工作时处于操作人员可以观察到的位置,避免操作人员将样本架放置到推爪上方,导致推爪在向上升起时将上方的样本架顶翻;另一个方面考虑是为了使推爪在不工作时占据第一进给通道120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的交界位置,防止操作人员将样本架放置到第一进给通道120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的交界位置处,造成第一进给通道120在运送样本架时与第一装载缓存区140内的样本架产生粘连。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样本移送设备、第一样本分析仪和第二样本分析仪,
所述样本移送设备包括:
第一进给通道和第二进给通道,所述第一进给通道和所述第二进给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样本分析仪和第二样本分析仪对应,所述第一进给通道和第二进给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为双向传送通道,所述双向传送通道用于将已检测的样本架反向传送至对应的样本分析仪处进行二次采样分析;
第一装载缓存区和第一卸载缓存区,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给通道对应;
第二装载缓存区和第二卸载缓存区,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给通道对应;
传输通道,用于输送样本架,所述传输通道至少相接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和第二装载缓存区;
统一装载装置,用于存放样本架及向所述传输通道装载样本架;
第一装载机构和第一卸载机构,所述第一装载机构用于将所述传输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存放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所述第一卸载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进给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存放;及
第二装载机构和第二卸载机构,所述第二装载机构用于将所述传输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和用于将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存放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二进给通道;所述第二卸载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进给通道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存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载机构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依次相接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第二装载缓存区和第二卸载缓存区;第二卸载机构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上的样本架运送至所述传输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装载装置连接于所述传输通道的一端,所述传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统一卸载平台;或者,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为统一卸载平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移送设备还包括手动进样装置,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一卸载缓存区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为封闭式进样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移送设备还包括手动进样装置,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装载缓存区和所述第二卸载缓存区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二进给通道,所述手动进样装置为开放式进样装置或封闭式进样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装载装置或所述传输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样本架信息检测装置,所述样本架信息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样本架的识别信息并根据识别信息选择将所述样本架分配至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和第二装载缓存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载机构包括:
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装载机构;
推爪,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装载缓存区存放的所述样本架朝向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滑动;
推爪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推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爪驱动装置包括:
水平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推爪安装座,与所述水平推送组件相联动,所述水平推送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推爪安装座进行水平运动;及
抵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推爪安装座上;
其中,所述抵持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推爪向样本架靠近以使所述推爪与样本架相抵持联动,所述水平推送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推爪安装座进行水平运动,进而使所述推爪带动所述样本架在面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进给通道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进样装置包括:
样本仓,所述样本仓设置有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容置腔;
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样本仓安装底座和驱动组件,所述样本仓安装在所述样本仓安装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样本仓安装底座相连接,以驱动所述样本仓安装底座移动,用于带动所述样本仓在样本容器手动装载位置与所述样本分析仪的手动采样区域之间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01673.6U CN208689063U (zh) | 2018-04-25 | 2018-04-25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01673.6U CN208689063U (zh) | 2018-04-25 | 2018-04-25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89063U true CN208689063U (zh) | 2019-04-02 |
Family
ID=6587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01673.6U Active CN208689063U (zh) | 2018-04-25 | 2018-04-25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89063U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6340A (zh) * | 2019-06-05 | 2019-09-03 |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样品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0398591A (zh) * | 2018-04-25 | 2019-11-01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WO2020258310A1 (zh) * | 2019-06-28 | 2020-12-30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系统 |
CN112285357A (zh) * | 2019-07-25 | 2021-01-29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
CN112305244A (zh) * | 2019-07-30 | 2021-02-02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数据管理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345781A (zh) * | 2019-08-08 | 2021-02-09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检测系统 |
CN112446442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苏州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信息匹配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698045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系统、信息追溯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109579A (zh) * | 2020-01-10 | 2021-07-1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及其样本调度方法 |
CN113466478A (zh) * | 2021-07-12 | 2021-10-01 |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 样本架传输装置 |
WO2022143457A1 (zh) * | 2020-12-29 | 2022-07-07 |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 一种提取条自动载入系统 |
CN114778871A (zh) * | 2022-06-13 | 2022-07-22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样本检测装置及样本检测方法 |
-
2018
- 2018-04-25 CN CN201820601673.6U patent/CN2086890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98591A (zh) * | 2018-04-25 | 2019-11-01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CN110196340A (zh) * | 2019-06-05 | 2019-09-03 |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样品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692536A (zh) * | 2019-06-28 | 2021-11-2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系统 |
WO2020258310A1 (zh) * | 2019-06-28 | 2020-12-30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系统 |
CN113692536B (zh) * | 2019-06-28 | 2024-04-12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系统 |
CN112285357A (zh) * | 2019-07-25 | 2021-01-29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
CN112285357B (zh) * | 2019-07-25 | 2024-03-08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
CN112305244A (zh) * | 2019-07-30 | 2021-02-02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数据管理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345781A (zh) * | 2019-08-08 | 2021-02-09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检测系统 |
CN112345781B (zh) * | 2019-08-08 | 2024-03-08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检测系统 |
CN112446442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苏州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信息匹配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446442B (zh) * | 2019-08-30 | 2024-04-16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信息匹配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698045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系统、信息追溯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109579A (zh) * | 2020-01-10 | 2021-07-1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及其样本调度方法 |
WO2022143457A1 (zh) * | 2020-12-29 | 2022-07-07 |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 一种提取条自动载入系统 |
CN113466478A (zh) * | 2021-07-12 | 2021-10-01 |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 样本架传输装置 |
CN114778871A (zh) * | 2022-06-13 | 2022-07-22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样本检测装置及样本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689063U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
CN208621629U (zh) | 一种血液细胞样本分析系统 | |
CN110398605A (zh) | 一种血液细胞样本分析系统和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CN110398591A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CN110892269B (zh) |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CN209086263U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
CN110244072B (zh) | 样本架运输装置、样本分析设备及样本分析系统 | |
CN208621628U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
CN207992254U (zh) | 进样装置以及样本分析设备 | |
CN208621631U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
CN110398601A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CN108614101B (zh) | 一种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CN113692536B (zh) | 样本分析系统 | |
CN112051406A (zh)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设备 | |
US9869687B2 (en) |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positing, preserving and recovering specimen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in/from a refrigerated store using two distinct static robots | |
CN104297508A (zh) | 一种为分析装置自动传送样本的样本加载系统 | |
CN110398604A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CN208621630U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 | |
CN208902740U (zh) | 样本分析仪及其样本传送系统 | |
CN109765394A (zh) | 化学发光检测仪、耗材盒自动传输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 |
CN110398602A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CN110398603A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US20200400701A1 (en) | Sample feeding apparatus, sample analyz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ple feeding apparatus | |
CN110271853A (zh) | 进样装置的调度机械手 | |
CN208666367U (zh) | 一种反应容器的筛选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