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9590U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49590U CN205849590U CN201620511833.9U CN201620511833U CN205849590U CN 205849590 U CN205849590 U CN 205849590U CN 201620511833 U CN201620511833 U CN 201620511833U CN 205849590 U CN205849590 U CN 2058495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verlay film
- filament
- aortic
- windowing
- bra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包含由细丝制成的管状骨架,以及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上的覆膜,所述管状骨架的近心端适合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窗口内,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连通,所述管状骨架的远心端适合插入分支血管内,且所述管状骨架的所述近心端比远心端硬。该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属于血管支架技术领域,降低了保留分支血流的主动脉腔内微创手术操作难度的同时,解决了手术中容易产生内漏的技术问题,能够顺应贴合分支血管的迂曲,有效防止对分支血管的损伤,再闭塞和内漏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管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正常动脉壁中层富有弹力纤维,随每次心搏进行舒缩而传送血液。中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纤维疤痕组织,动脉壁即失去弹性,不能耐受血流冲击,引起血管壁膨出或者内膜撕裂,形成主动脉瘤或者夹层。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情危险、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主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0.3%,未经处理的早期死亡率每小时递增1%,50%以上的患者于1周内死亡。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凶险的主动脉疾病越来越多的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或者微创手术等外科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治疗。通过微创的方法将覆膜支架放置到病变位置从而达到隔绝病变,有效保护主动脉瘤壁免受系统动脉压的压迫,进而防止主动脉瘤、夹层破裂的技术称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这种技术因为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已经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和肾下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治疗选择。对于毗邻或者波及必须要保留主要分支血管的病变,如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A型夹层,目前常规的方法还是通过开放手术用人工血管替换病变动脉,开放手术中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完全的阻断主动脉血流,需要外科、麻醉和体外循环与手术室的密切配合,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有能力进行主动脉手术,加之主动脉手术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心肌阻断以及机体温度波动,使主动脉外科手术的术后死亡率和其它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心脏手术,尤其是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一方面是A型夹层病人在夹层病例中占到了80%,另一方面是开放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高,难以大规模开展,近些年不断有新的技术提出和应用用于扩展微创腔内修复术的适用范围,比如带分支的覆膜支架、开窗技术、烟囱技术、潜望镜技术、通过杂交手术进行转流用于保留重要分支血管的血供。
一体成型带有分支的支架将分支部分引导到分支血管内释放有很大的困难,使用微创技术目前成功得到临床应用的只有单分支支架,主动脉弓部分有三个重要分支,分支的间距位置个体差异很大,多分支支架目前在开放手术中有报道进行临床使用,但是将带有三个分支的支架同时引导到相应分支血管中即便是在开放手术中也是非常困难的。开窗技术是在覆膜支架对应的分支血管开口处的覆膜开窗洞,保留分支的血供,开窗支架安置时只需尽量将窗洞对准分支血管,操作相对简单,可以应用于多分支的保留,但是容易产生I型内漏。烟囱技术和潜望镜技术类似,都是在覆膜支架外并排放置一个连通分支血管到主动脉的小的覆膜支架,这种技术目前大部分用于保留一个分支血管,但是易压闭分支覆膜支架,由于覆膜支架是并排放置,很容易产生I型内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保留分支血管功能的支架手术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或者无法避免病变的分支血管产生内漏,从而提供一种有效避免病变的分支血管产生内漏、便于手术操作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包含由细丝绕制成的管状骨架,以及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上形成周壁的覆膜,所述管状骨架的近心端适合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窗口内,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连通,所述管状骨架的远心端适合插入分支血管内,且所述管状骨架的所述近心端比远心端硬。
所述近心端的直径比所述远心端的直径大。
所述近心端与所述远心端的相接处以斜肩过渡。
所述远心端的骨架和所述近心端的骨架之间通过所述覆膜连接成一体。
所述远心端的骨架和所述近心端的骨架之间通过所述细丝连接成一体。
所述远心端的骨架包括由所述细丝绕制成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细丝圈,且所述第一细丝圈之间通过细丝连接一体成管状结构。
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的所述细丝均由同一根细丝绕制而成。
所述远心端的骨架包括由所述细丝绕制成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细丝圈,所述第一细丝圈通过所述覆膜连接一体成管状结构。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细丝圈之间以波峰与波峰相套,波谷与波谷相套的方式布置。
所述远心端的与所述近心端相连接的一端上的相邻两所述第一细丝圈之间通过细丝相连。
所述近心端设有伸入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所述窗口内,且呈撑开状态的延伸伞群部。
所述延伸伞群部的撑开角度大于30°小于90°。
所述近心端处的骨架是由一根细丝交错螺旋成的菱形网格状结构。
所述近心端处的骨架包括多个波浪形的第二细丝圈,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细丝圈的连接细丝,每个所述第二细丝圈由一根细丝绕制而成。
所述管状骨架上所述近心端处的细丝缠绕比所述远心端处的细丝缠绕密集。
所述管状骨架上所述近心端处的所述细丝的直径比所述远心端处的所述细丝的直径大。
所述近心端处的所述细丝的材质比所述远心端处的所述细丝的材质硬。
所述细丝为金属丝。
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不锈钢或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包含由细丝绕制成的管状骨架,以及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上形成周壁的覆膜,所述管状骨架的近心端适合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窗口内,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连通,所述管状骨架的远心端适合插入分支血管内,且所述管状骨架的所述近心端比远心端硬。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管状骨架的近心端比远心端硬,在远心端插入分支血管内时,由于远心端的质地比较柔软,柔顺性好,抗扭结,能够顺应贴合分支血管的迂曲,有效防止对分支血管的损伤;在远心端插入分支血管后,近心端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窗口内时,由于近心端的质地比较硬,可以使分支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紧密配合,取得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内漏的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可以用于胸主动脉分支血管,也可以用于腹主动脉等其他主动脉的分支血管,相较于现有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通常与主动脉支架一体成型,而只能用于胸主动脉分支血管或者只能用于腹主动脉分支血管,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2)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所述近心端的直径比所述远心端的直径大。由于在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开窗口时,为保证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与分支血管间足够畅通,通常会将窗口开的偏大一些,而分支血管的直径是确定的,所以当远心端插入分支血管中后,近心端直径比远心端直径大,有利于分支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紧密配合,取得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内漏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所述远心端的骨架包括由所述细丝绕制成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细丝圈,且所述第一细丝圈之间通过细丝连接一体成管状结构。这样使得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在覆盖覆膜之前就已经通过细丝连接成一个整体,具有更好的抗扭结性,能够有效防止再闭塞。
(4)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的所述细丝均由同一根细丝绕制而成。一根细丝绕制,不仅简化了制造工艺,具有更好的柔韧性能够更好地顺应贴合分支血管的迂曲,有效防止对分支血管的损伤。
(5)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细丝圈之间以波峰与波峰相套,波谷与波谷相套的方式布置。这样将使得所述远心端的任意横截面都有细丝,在远心端具备的柔顺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远心端的韧性和支撑性能,使得远心端能够撑起分支血管,抗扭结,有效防止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与分支血管之间,以及分支血管的再闭塞。
(6)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所述连接件为细丝,所述第一细丝圈和所述连接件均由同一根细丝绕制而成。这样使得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在覆盖覆膜之前就已经由一根细丝绕成一个整体,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抗扭结性,能够更好地顺应贴合分支血管的迂曲,有效防止对分支血管的损伤和再闭塞。
(7)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所述远心端的与所述近心端相连接的一端上的相邻两所述第一细丝圈之间通过细丝相连。这种只在远心端的与近心端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一细丝圈之间使用细丝连接的方式,既可以保证远心端靠近近心端位置处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也可以适当的保证远心端的柔顺性。
(8)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所述近心端设有伸入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所述窗口内,且呈撑开状态的延伸伞群部。所述延伸伞群部,能使所述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牢固连接、紧密贴合,有效地降低了从两者的连接部漏血或闭塞的风险,且能够有效的应用于所述分支血管病变较严重的情况。
(9)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中,所述近心端处的骨架是由一根细丝交错螺旋成的菱形网格状结构。这种结构的成型度好,可以使所述近心端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窗口更好的配合。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安装在分支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延伸伞群部朝下布置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安装在分支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延伸伞群部朝上布置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管状骨架,11-第一细丝圈,12-第二细丝圈,100-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2-覆膜,3-近心端,4-远心端,5-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6-延伸伞群部,7-主动脉,8-分支血管,9-连通处,10-连接细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参阅图1和图2,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包含由细丝绕制成的管状骨架1,以及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1上形成周壁的覆膜2,所述管状骨架1的近心端3适合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窗口内,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连通,所述管状骨架1的远心端4适合插入分支血管8内,且所述管状骨架1的所述近心端3比远心端4硬。所述管状骨架1的近心端3和远心端4通过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1上形成周壁的覆膜2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在手术时的置入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将输送器(图未示)套在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外,将输送器从主动脉7和分支血管8的连通处9进入分支血管8,其中远心端4先进入,近心端3随后进入,直到近心端3靠近连通处9并与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窗口相配合连接时,取出输送器,完成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的手术置入。
第二种:将输送器套在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外,将输送器从分支血管8远离主动脉7的一端进入分支血管8,朝向主动脉7移动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直到近心端3靠近连通处9并与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窗口相配合连接时,取出输送器,完成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的手术置入。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运用于血管支架领域,通过将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的近心端3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窗口内,与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连通,并将远心端4插入分支血管8内,当主动脉7病变累及或邻近分支血管8时,可以通过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来避免分支血管8被封堵,进而保持分支血管8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管状骨架1的近心端3比远心端4硬,在远心端4插入分支血管8内时,由于远心端4的质地比较柔软,柔顺性好,抗扭结,能够顺应贴合分支血管的迂曲,有效防止对分支血管的损伤;在远心端4插入分支血管8后,近心端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窗口内时,由于近心端3的质地比较硬,可以使分支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紧密配合,取得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内漏的发生。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可以用于胸主动脉分支血管,也可以用于腹主动脉等其他主动脉的分支血管,相较于现有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通常与主动脉支架一体成型,而只能用于胸主动脉分支血管或者只能用于腹主动脉分支血管,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所述覆膜2可以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1外表面,也可以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1内表面,还可以在所述管状骨架1的内外表面均覆盖所述覆膜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覆膜2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1外。所述近心端3的直径比所述远心端4的直径大。由于在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开窗口时,为保证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与分支血管8间足够畅通,通常会将窗口开的偏大一些,而分支血管8的直径是确定的,所以当远心端4插入分支血管8中后,近心端3直径比远心端4直径大,有利于分支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紧密配合,取得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内漏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和所述近心端3的骨架之间通过所述覆膜2连接成一体。
作为变形,也可以是,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和所述近心端3的骨架之间通过所述细丝连接成一体。
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包括由所述细丝绕制成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细丝圈11,且所述第一细丝圈11之间通过细丝连接一体成管状结构。这样使得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11在覆盖覆膜2之前就已经通过细丝连接成一个整体,具有更好的抗扭结性,能够有效防止再闭塞。
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11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11的所述细丝均由同一根细丝绕制而成。一根细丝绕制,不仅简化了制造工艺,具有更好的柔韧性能够更好地顺应贴合分支血管的迂曲,有效防止对分支血管的损伤。
作为变形,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包括由所述细丝绕制成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细丝圈11,所述第一细丝圈11通过所述覆膜2连接一体成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细丝圈11之间以波峰与波峰相套,波谷与波谷相套的方式布置。这样将使得所述远心端4的任意横截面都有细丝,在远心端4具备的柔顺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远心端4的韧性和支撑性能,使得远心端4能够撑起分支血管8,抗扭结,有效防止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与分支血管8之间,以及分支血管8的再闭塞。
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远心端4的与所述近心端3相连接的一端上的相邻两所述第一细丝圈11之间通过细丝相连。这种只在远心端4的与近心端3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一细丝圈11之间使用细丝连接的方式,既可以保证远心端4靠近近心端3位置处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也可以适当的保证远心端4的柔顺性。
所述近心端3设有伸入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所述窗口内,且呈撑开状态的延伸伞群部6。所述延伸伞群部6,能使所述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100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牢固连接、紧密贴合,操作方便、有效固定防止分支支架脱落,有效地降低了从两者的连接部内漏、漏血或闭塞的风险,且能够有效的应用于所述分支血管病变较严重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延伸伞群部6的撑开角度大于30°小于90°。
所述近心端3处的骨架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优选,由一根细丝交错螺旋成的菱形网格状结构,参阅图1,这种结构的成型度好,可以使所述近心端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的窗口更好的配合。
作为变形,如图3所示,所述近心端3处的骨架具体结构,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波浪形的第二细丝圈12,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细丝圈12的连接细丝10,每个所述第二细丝圈12由一根细丝绕制而成。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细丝圈2之间以波峰与波峰相套,并在波峰处由所述连接细丝10连接,波谷与波谷相套,并在所述波谷处由所述连接细丝10连接的方式布置,所述连接细丝的材质与所述细丝的材质相同。
所述管状骨架1的所述近心端3比远心端4硬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近心端3和远心端4两处的细丝直径、细丝缠绕圈数和细丝的材质等。具体可以是,所述管状骨架1上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的直径比所述远心端4处的所述细丝的直径大。
也可以进一步地,所述管状骨架1上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比所述远心端4处的所述细丝缠绕密集。
或者,优选所述细丝为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的材质通常为镍钛合金、不锈钢或钛,因此可以将所述远心端4处的细丝材质选为弹性较好,硬度较小的镍钛合金,而将所述近心端3处的细丝材质选为硬度较大的不锈钢或者钛。当然,所述远心端4和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的材质并不限于上述举例中的情况,如果是仅通过远心端4和近心端3材质的改变来形成所述远心端4和所述近心端3处的硬度差异,只要满足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的材质比所述远心端4处的所述细丝的材质硬,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缠绕圈数比所述远心端4处的所述细丝缠绕圈数多,而所述近心端3和所述远心端4的细丝材质则均选择弹性好、硬度适中的镍钛合金。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管状骨架1的所述近心端3的直径与所述远心端4的直径相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9)
1.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包含由细丝绕制成的管状骨架(1),以及覆盖在所述管状骨架(1)上形成周壁的覆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骨架(1)的近心端(3)适合插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窗口内,与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连通,所述管状骨架(1)的远心端(4)适合插入分支血管(8)内,且所述管状骨架(1)的所述近心端(3)比远心端(4)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心端(3)的直径比所述远心端(4)的直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心端(3)与所述远心端(4)的相接处以斜肩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和所述近心端(3)的骨架之间通过所述覆膜(2)连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和所述近心端(3)的骨架之间通过所述细丝连接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包括由所述细丝绕制成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细丝圈(11),且所述第一细丝圈(11)之间通过细丝连接一体成管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11)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细丝圈(11)的所述细丝均由同一根细丝绕制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心端(4)的骨架包括由所述细丝绕制成的多个波浪形的第一细丝圈(11),所述第一细丝圈(11)通过所述覆膜(2)连接一体成管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细丝圈(11)之间以波峰与波峰相套,波谷与波谷相套的方式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心端(4)的与所述近心端(3)相连接的一端上的相邻两所述第一细丝圈(11)之间通过细丝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心端(3)设有伸入所述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5)的所述窗口内,且呈撑开状态的延伸伞群部(6)。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伞群部(6)的撑开角度大于30°小于90°。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心端(3)处的骨架是由一根细丝交错螺旋成的菱形网格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心端(3)处的骨架包括多个波浪形的第二细丝圈(12),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细丝圈(2)的连接细丝(10),每个所述第二细丝圈(2)由一根细丝绕制而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骨架(1)上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缠绕比所述远心端(4)处的所述细丝缠绕密集。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骨架(1)上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的直径比所述远心端(4)处的所述细丝的直径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心端(3)处的所述细丝的材质比所述远心端(4)处的所述细丝的材质硬。
18.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丝为金属丝。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不锈钢或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11833.9U CN205849590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11833.9U CN205849590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49590U true CN205849590U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7639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511833.9U Active CN205849590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4959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43199A (zh) * | 2016-05-31 | 2016-09-21 | 李晓东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CN107157616A (zh) * | 2017-06-22 | 2017-09-15 | 苏州卡睿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CN113384381A (zh) * | 2021-08-17 | 2021-09-14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装置 |
-
2016
- 2016-05-31 CN CN201620511833.9U patent/CN2058495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43199A (zh) * | 2016-05-31 | 2016-09-21 | 李晓东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CN107157616A (zh) * | 2017-06-22 | 2017-09-15 | 苏州卡睿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CN113384381A (zh) * | 2021-08-17 | 2021-09-14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装置 |
WO2023020410A1 (zh) * | 2021-08-17 | 2023-02-23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43199A (zh)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
US11596409B2 (en) | Anastomosis devices | |
KR102113702B1 (ko) | 탈분지 스텐트 그래프트 가지 및 이의 사용방법 | |
CN106344209B (zh) | 一种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其输送装置和使用方法 | |
CN107157616A (zh) | 一种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
CN104367400B (zh) | 一种支架移植物 | |
EP1659992B1 (en) | Prosthetic valv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uch devices | |
JP5289049B2 (ja) | ステントレス支持構造 | |
CN202843681U (zh) | 术中覆膜支架 | |
CN201026247Y (zh) | 人工血管与人工支架血管的复合体 | |
JP5866133B2 (ja) | 動静脈スプールアンカ | |
US20060195172A1 (en) | Multi-unit stent-graft | |
CN102961200B (zh) | 带锚定机构的肺动脉瓣膜支架 | |
CN105873543A (zh) | 主动脉弓术中支架及该支架的制造方法 | |
CN202122626U (zh) | 一种术中分支覆膜支架 | |
CN205849590U (zh) | 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 | |
US8747345B2 (en) | Percutaneous collateral bypass | |
CN103519920A (zh) | 用于可扩展的血管移植物的密封机构 | |
CN107789094B (zh) |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 | |
WO2024198794A1 (zh) | 开窗支架、覆膜支架系统及开窗支架的缝合方法 | |
CN109833112A (zh) | 一种术中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5836928A (zh) | 介入支架及介入假体 | |
CN103202735A (zh) | 肺动脉瓣膜置换装置及其支架 | |
CN221154417U (zh) | 管腔支架及植入装置 | |
CN106175981A (zh) | 一种部分带膜静脉型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