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9262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99262U CN205299262U CN201521135290.7U CN201521135290U CN205299262U CN 205299262 U CN205299262 U CN 205299262U CN 201521135290 U CN201521135290 U CN 201521135290U CN 205299262 U CN205299262 U CN 2052992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oid
- glue frame
- guide plate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7
- 235000009537 plain noodle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容置在胶框内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层、设置在导光板底面的反射膜,以及遮光胶,胶框包括顶面、底面、内侧面和外侧面,遮光胶包括第一胶体、第二胶体、第三胶体和遮光部,第二胶体连接在第一、第三胶体之间,第一胶体与胶框的顶面以及光学膜层的边缘粘接,第二胶体与胶框的外侧面粘接,遮光部设置在第二胶体的外表面,第三胶体与胶框的底面和反射膜的边缘粘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光胶对胶框进行包边处理,并在胶框的外侧面设置遮光部,即使小部分光线可以透过胶框的底面或顶面位置处的间隙,也可由遮光部吸收而被阻挡,因而可避免漏光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的审美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窄边框的设计越来越受欢迎。为适应窄边框的需求,现有的一种手机内的背光模组将用于固定导光板等元件的胶框设计成无挡墙结构,此虽能一定程度减小边框的宽度,但是也对应带来容易从胶框侧部产生漏光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背光模组容易漏光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容置在胶框内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层、设置在导光板反射面的反射膜,以及遮光胶,所述胶框包括顶面、底面、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遮光胶包括第一胶体、第二胶体、第三胶体和遮光部,所述第二胶体连接在第一胶体和第三胶体之间,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胶框的顶面以及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粘接,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胶框的外侧面粘接,所述遮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胶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三胶体与所述胶框的底面和所述反射膜的边缘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的第一胶体、第二胶体、第三胶体一体延伸形成,均包括基体层和位于基体层两相对表面的粘性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体的一粘性层与所述胶框的外侧面粘接,所述第二胶体的另一粘性层与所述遮光部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延伸超出所述导光板的侧缘,所述第三胶体的一粘性层与所述胶框的底面粘接,所述第三胶体的另一粘性层与所述反射膜延伸超出所述导光板、且朝向所述胶框的底面的表面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体的一粘性层与所述胶框的顶面以及所述光学膜层粘接,所述第一胶体的另一粘性层用于与一显示模组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层包括扩散膜和增透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的外侧面与所述胶框的顶面、底面连接处均形成弧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容置在所述内侧面围设的腔体内,所述导光板包括连接在出光面和反射面之间的侧面,所述胶框的所有部位均在导光板的侧面之外。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外壳、收容在外壳内的背光模组,以及与背光模组结合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上述任意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一胶体的一侧粘接所述胶框的顶面以及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所述第一胶体的另一侧粘接所述显示模组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光胶对胶框进行包边处理,并在胶框的外侧面设置遮光部,即使小部分光线可以透过胶框的底面或顶面位置处的间隙,也可由遮光部吸收而被阻挡,因而可避免漏光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背光模组中采用的遮光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0、容置在胶框10内的导光板20、设置在导光板20出光面的光学膜层50,设置在导光板20反射面的反射膜30,以及遮光胶40。
胶框10用于固定导光板20等结构。胶框10一般由塑胶材料制成并呈框状。一实施例中,所述胶框10包括顶面101、底面102、内侧面103和外侧面104。胶框10的横截面呈大致的矩形或者正方形。内侧面103围设形成腔体,所述导光板20容置在所述内侧面103所形成的腔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胶框10的外侧面104与所述胶框10的顶面101、底面102连接处均形成弧形结构100。此弧形结构100由加工所述外侧面104与顶面10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外侧面104与底面102的连接处形成圆滑倒角而成。
所述导光板20设置于胶框10内。导光板20包括顶面201、相对的底面202以及连接顶面201与底面202的侧面203。所述导光板20的侧面203与胶框10的内侧面103相对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微小的间距,此间距用于允许导光板20与胶框10的装配误差,也可使导光板20及相关构件在受热发生微小变形时不致使得与胶框10发生抵顶而产生过大的应力。所述导光板20用于对背光模组的光源(例如LED,图未示)进行导光。光源通常设置在导光板20的多个侧面203的其中某一侧面203位置处,该一侧面203作为入光面使光线能从该侧面203入射进入导光板20再由顶面202射出,形成业界共知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顶面202作为该导光板20的出光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胶框10的顶面101和底面102均位于所述导光板20之外。换言之,所述胶框10的所有部位均在导光板20的侧面203之外,所述胶框10没有形成挡墙结构,从而可以薄化以及窄化胶框10,以配合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的窄边框设计。
所述反射膜3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0的底面202。底面202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朝向出光面方向反射而充当反射面。所述反射膜30用于将穿透导光板20的底面202的部分光线作进一步反射,使该部分光线能折返向导光板20的顶面201射出,以增加光源的光线利用率。所述反射膜30延伸超出导光板20的侧缘并借助遮光胶40的相关结构与胶框10粘接,此将在下文中有进一步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层50也容置在胶框10形成的腔体内。所述光学膜层50包括扩散膜和增透膜。由导光板20顶面201射出的光线经扩散膜的扩散作用被完全打散,使光线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增透膜可以使光线在特定方向上的强度得以增强。扩散膜和增透膜均可以设置多于一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20与光学膜层50的厚度之和基本等于所述胶框10的厚度,使得所述光学膜层50可以与胶框10的顶面101齐平。
背光模组的光源的大部份光线经导光板20的折射、反射以及反射膜30的反射从导光板20的顶面201射出。小部分光线如图1中箭头所示会穿出导光板20的侧面203并到达胶框10与反射膜30之间的微小间隙处,从而穿出该间隙并造成漏光。本实用新型为阻止该种漏光,采用了遮光胶40与胶框10、导光板20相结合的设置。
所述遮光胶40包括第一胶体401、第二胶体402、第三胶体403和遮光部42,所述第二胶体402连接在第一胶体401和第三胶体403之间,所述第一胶体401至少一部分与胶框10的顶面101粘接,至少另一部分与导光板20的顶面201粘接,具体地是与导光板20顶面201上的光学膜层50的边缘粘接。所述第二胶体402与所述胶框10的外侧面104粘接,所述遮光部42设置在所述第二胶体402的外表面,所述第三胶体403与所述胶框10的底面102和所述反射膜30的边缘粘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40的第一胶体401、第二胶体402、第三胶体403也构成框状,其中第一胶体401位于框状结构的内沿,第三胶体403位于框状结构的外沿,第二胶体402位于第一胶体401和第三胶体403之间。所述遮光部42也可以是呈框状,并粘接设置在与第二胶体402对应的位置,可以理解,遮光部42并不限定是框状,还可以依据具体遮光需要而设置在呈框状的第二胶体402某一个、某两个或某三个边框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光胶40对胶框10进行包边处理,并在胶框10的外侧面104设置遮光部42,即使小部分光线可以透过胶框10的底面102或顶面101位置处的间隙,也可由遮光部42吸收而被阻挡,因而可避免漏光现象发生。
同时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40中部设有供导光板20所导出的光线射出的透光孔400。所述遮光胶40的第一胶体401、第二胶体402、第三胶体403一体延伸形成,未与胶框10等结构粘接时,所述遮光胶40呈框形,与胶框10粘接时,遮光胶40的第一胶体401粘接在胶框10和反射膜30的顶部,第二胶体402弯折并粘接在胶框10的侧部,第三胶体403再弯折并粘接在胶框10的底部。所述遮光胶40的第一胶体401、第二胶体402、第三胶体403均包括基体层410和位于基体层410两相对表面的粘性层411、413。
基体层410一般由黑色PET材料制成,基体层410不透光。粘性层411、413一般由光学透明胶等透光性材料制成。由于粘性层411、413具有透光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遮光胶40中设置遮光部42,以避免光线从该粘性层411、413处漏出。
所述第一胶体401的一粘性层413与所述胶框10的顶面101以及所述光学膜层50粘接,所述第一胶体401的另一粘性层411用于与一显示模组(图未示)粘接。
所述第二胶体402的一粘性层413与所述胶框10的外侧面104粘接,所述第二胶体402的另一粘性层411与所述遮光部42粘接。进一步地,所述遮光部42覆盖所述弧形结构100所在区域,可以更好地防止产生漏光现象。
所述第三胶体403的一粘性层413与所述胶框10的底面102粘接,所述第三胶体403的另一粘性层411与所述反射膜30延伸超出所述导光板20、且朝向所述胶框10的底面102的表面粘接。由于装配等误差的存在,反射膜30与遮光部42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间距。虽可通过延伸遮光部42至第三胶体403对应的部位,使得反射膜30覆盖遮光部42来消除此间距,但该设置会使得反射膜30与第三胶体403的粘接部位面积减小,使反射膜30的稳固性能降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外壳60以及收容在上述外壳60内的背光模组,以及与背光模组结合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底面通过第一胶体401的粘接与背光模组形成结合,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模组提供照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遮光胶40作独特的结构设计,避免因遮光胶40自身的透光性质而产生的漏光现象。具体地,所述遮光部42设置在胶框10外对胶框10进行包边处理,即使小部分光线透过导光板20的侧面203到达胶框10的顶面101或底面102的间隙处,也会被遮光部42所吸收。再进一步地,若仍有极小部分光线透过如图1中所示的遮光部42与反射膜30之间的间隙,也会被外壳60反射并进一步到达遮光部42朝向外壳60的一侧而被吸收。因此通过该种设置,可较全面的降低光线溢出可能性,防止产生漏光现象。
所述遮光部42设置在胶框10与外壳60之间,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遮光胶40的相关构件粘接到外壳60上的作用。
可以理解地,上述显示模组还可以集成触摸感应模组于其内,或者与触摸屏结合设置而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类型的显示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容置在胶框内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层、设置在导光板反射面的反射膜,以及遮光胶,所述胶框包括顶面、底面、内侧面和外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包括第一胶体、第二胶体、第三胶体和遮光部,所述第二胶体连接在第一胶体和第三胶体之间,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胶框的顶面以及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粘接,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胶框的外侧面粘接,所述遮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胶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三胶体与所述胶框的底面和所述反射膜的边缘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的第一胶体、第二胶体、第三胶体一体延伸形成,均包括基体层和位于基体层两相对表面的粘性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体的一粘性层与所述胶框的外侧面粘接,所述第二胶体的另一粘性层与所述遮光部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延伸超出所述导光板的侧缘,所述第三胶体的一粘性层与所述胶框的底面粘接,所述第三胶体的另一粘性层与所述反射膜延伸超出所述导光板、且朝向所述胶框的底面的表面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体的一粘性层与所述胶框的顶面以及所述光学膜层粘接,所述第一胶体的另一粘性层用于与一显示模组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包括扩散膜和增透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外侧面与所述胶框的顶面、底面连接处均形成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容置在所述内侧面围设的腔体内,所述导光板包括连接在出光面和反射面之间的侧面,所述胶框的所有部位均在导光板的侧面之外。
9.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外壳、收容在外壳内的背光模组,以及与背光模组结合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1-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第一胶体的一侧粘接所述胶框的顶面以及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所述第一胶体的另一侧粘接所述显示模组的底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35290.7U CN205299262U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35290.7U CN205299262U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99262U true CN205299262U (zh) | 2016-06-08 |
Family
ID=5646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13529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99262U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9926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29599A (zh) * | 2016-06-16 | 2016-09-0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12859448A (zh) * | 2021-03-17 | 2021-05-28 | 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 | 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12-29 CN CN201521135290.7U patent/CN2052992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29599A (zh) * | 2016-06-16 | 2016-09-0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WO2017215061A1 (zh) * | 2016-06-16 | 2017-12-2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05929599B (zh) * | 2016-06-16 | 2019-06-2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12859448A (zh) * | 2021-03-17 | 2021-05-28 | 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 | 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CN112859448B (zh) * | 2021-03-17 | 2023-03-14 | 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 | 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US11709311B2 (en) | 2021-03-17 | 2023-07-25 | Chongqing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 Adhesive tap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light modul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12367B (zh) | 電子裝置 | |
US10437099B2 (en) |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826103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KR20180059720A (ko) | 표시장치 | |
US20190129092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6450512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20140112518A1 (en) | Microphone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802205B2 (en) |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1603657B (zh) |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光电装置 | |
WO2021115308A1 (zh) | 显示屏模组与电子设备 | |
WO2017024770A1 (zh) | 显示模组以及包含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 |
CN205299262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
TW201330396A (zh) | 蓋板與電子裝置及蓋板的製作方法 | |
CN103148415B (zh) | 背光模块 | |
TWI660220B (zh)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
TWM602721U (zh) | 應用於反射式顯示屏之前光模組及其反射式顯示裝置 | |
US20190004362A1 (en) |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2252275A (zh) | 背光模块及其键盘 | |
JP6483984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壁面構造、及び住宅 | |
CN105527673B (zh) | 导光部件、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CN102692759B (zh) | 显示模块及应用其的显示器 | |
US9063258B2 (en) | Backlight module | |
CN204387808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 |
KR102139576B1 (ko) | 표시장치 | |
CN212846263U (zh) | 一种扩散片、背光模组和指纹识别显示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6000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Zhongkai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23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DISPL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Zhongkai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23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CL DISPLAY TECHNOLOGY (HUIZHOU)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