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231272U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31272U
CN205231272U CN201521048752.1U CN201521048752U CN205231272U CN 205231272 U CN205231272 U CN 205231272U CN 201521048752 U CN201521048752 U CN 201521048752U CN 205231272 U CN205231272 U CN 205231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coaxial connector
punctured part
upper junction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487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兴海
段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487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31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31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3127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因此,所述连接板上形成刺破部后,至少两层连接板相互支撑抵持,增大了接线部的牢固性,相应的减小了接线部的宽度。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端子宽度较窄的同轴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同轴连接器通常与一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板端连接器对接。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以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当前连接器具有日渐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现有的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线缆固定方式单一,时常会出现固持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线缆的芯线与导电端子接触的部分。因此,目前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往往会折弯形成一个或多个刺破部,刺破部对应与线缆通过刺破实现固定及电性接触。但是,刺破部往往都是由导电端子经撕破后弯折形成,这会导致导电端子过于薄,导电端子固定不牢靠。
因此,为了防止导电端子折损,通常将导电端子与对接线缆接触的部分设计的较宽,即能保证导电端子上能形成有撕破部,又能确保导电端子不被折损。但是导电端子较宽不利于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即能在导电端子上形成刺破部,又体积较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铆压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用以连接接线部及接触部的固定部,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刺破部形成于所述上连接板上,并且包括自所述上连接板靠近接触部的一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刺破部以及自所述上连接板经撕破后弯折形成的第二刺破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刺破部和第二刺破部均成对设置,并且每对所述刺破部中间形成用以卡接线缆的切口,所述刺破部的切口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刺破部及接触部均位于所述接线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通过铆钉铆压固定在一起,所述铆钉设置于第一刺破部及第二刺破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钉自所述上连接板的两侧朝下连接板方向弯折延伸而成,并与下连接板远离上连接板的一侧铆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接触部向下延伸的直立部及自直立部弯折延伸的水平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连接板,并且,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刺破部;因此,所述连接板上形成刺破部后,至少两层连接板相互支撑抵持,增大了接线部的牢固性,相应的减小了接线部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和金属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金属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1、收容在金属壳体1内的绝缘本体2和导电端子3。
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3周围。其中,绝缘本体2包括大致呈圆筒状的头部21、用于承载对接线缆的接合部22及用于连接接合部22及头部21的颈部23,所述头部21中间上下贯穿形成截面呈半圆形或扇形的柱状通孔211,所述导电端子3延伸至通孔211处并露出于绝缘本体2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弹性接触。所述接合部22包括有矩形状承载部221、由承载部221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部222及与所述承载部221相对设置的用于压线的压线部223。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金属本体11及套设在绝缘本体2头部21外围的环形部12。所述金属本体11包括板状主体部111及沿主体部111两侧向上延伸并纵向排列的第一包合部112、第二包合部113、第一包线部114、第二包线部115。第一包合部112用以包覆环形部12两侧,第二包合部113贴靠于绝缘本体2的限位部222外侧并与压线部223配合使得包裹住导电端子3及对接线缆。第二包合部113包括由主体部11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1131及由侧壁1131进一步延伸且可弯折的盖部1132,所述盖部1132弯折盖合在压线部223上,用于增加包线强度。
上述所述第一包线部114及第二包线部115均用以夹持线缆,第一包线部114用于将线缆的屏蔽层与金属壳体1导接以实现屏蔽功能,同时增加线缆与同轴连接器100的固持力。第二包线部115用来配合扎紧固定线缆的绝缘外壳。
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并设在绝缘本体2的头部21上的环形接触部31、与对接线缆电性连接并位于接合部22内的接线部32以及用以连接接触部31及接线部32并固定于绝缘本体2内的固定部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接触部31呈环形结构,如此注塑成型绝缘本体2时易于对导电端子3的定位及封胶。所述接触部31远离固定部33的一端的中部断开并形成开口311,接触部31在开口311两侧的区域变窄,进而形成一让位空间312。当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若发生倾斜插拔导电端子3的情形时,让位空间312可以防止导电端子3与对接连接器过度干涉并产生变形。特别是当使用者通过抓取线缆向上拖拽使得所述同轴连接器100脱离对接连接器时,所述让位空间312的设置可防止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发生变形损坏。所述固定部33包括自接触部31向下弯折延伸的直立部331及自直立部331弯折的水平部332,如此有利于导电端子3与绝缘本体2的固持。
所述接线部32相对于水平部332呈放大状(即更宽)以利于与线缆接触。所述接线部32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31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321,至少一层所述连接板321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连接的刺破部3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321为两层,并且包括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所述刺破部322自所述上连接板3211上形成。所述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有多种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通过铆压固定在一起,并且,设置有用以铆压的铆钉320;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一起。通过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的固定,所述接线部32更加牢固。
所述下连接板3212延伸至于所述固定部33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板3212靠近固定部33的一侧逐渐变窄以与所述固定部33平滑连接。所述刺破部322有两对,并且包括自所述上连接板3211靠近接触部31的一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刺破部3221以及自所述上连接板3211经撕破后弯折形成的第二刺破部3222。所述上连接板3211中部经冲压并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刺破部3222的同时并形成贯通孔3223。所述第二刺破部3222的形状与第一刺破部3221大致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刺破部3221及第二刺破部3222中间均形成有用以卡接线缆的切口3220,所述切口3220的最小宽度均不大于所述线缆的芯线的直径。
如图5所示,所述铆钉320设置于第一刺破部3221及第二刺破部3222之间以增强上连接板3211及下连接板3212的连接强度,并且所述铆钉320自所述上连接板3211两侧朝下连接板3212方向弯折延伸,并与所述下连接板3212远离上连接板3211的一侧铆接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刺破部3221及第二刺破部3222均设计于所述接线部32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刺破部3221及第二刺破部3222的两侧均有支撑,从而保证了接线部32的结构强度,使得导电端子3与绝缘本体2一体成型时不容易变形。同时,所述接线部32包括有两层连接板321,位于下层的下连接板3212可更好的支撑位于上层的上连接板3211及上连接板3211上的刺破部322,增强了所述接线部32的结构强度,并且,相应的可减小所述接线部32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使得接线部32即使变窄了,依然能够保证端子的结构强度,防止刺破部322及接线部32发生变形。
所述第一刺破部3221及第二刺破部3222的切口3220位于同一直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口3220与所述接触部31上的开口311位于同一直线,如此可易于组装线缆,同时保证同轴连接器100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导电端子3同时设置有至少两个通过刺破与线缆的芯线电性接触的刺破部322,可有效减少刺破部322只刺破线缆的绝缘隔离层但没有电性接触到芯线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导电端子3与线缆电性接触及固持稳定,同时组装简单易于制造。然后,两对所述刺破部322及接触部31及接触部31均位于接线部32所在平面的同一侧,如此易于同轴连接器100整体的扁平化。另外,所述接线部32由至少两层连接板321堆叠而成,极大的增强了接线部32的强度,防止接线部32过薄而导致的变形,位于下层的连接板321可支撑上连接板3211及形成于上连接板3211上的刺破部322,增强了导电端子3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所述接线部32纵向的强度增强,则可适当的减小所述接线部32水平方向的宽度,有利于导电端子3的小型化。
如图1至图4所示,当导电端子3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2内后,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至少部分自头部21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导电端子3位于开口311处的部分接触部31呈悬臂状凸伸至通孔211内,且在通孔211内沿直径方向可弹性形变。所述通孔211的设置用于提供接触部31以弹性变形空间,同时利于注塑成型绝缘本体2时的封胶,亦利于注塑成型绝缘本体2时对导电端子3的定位。所述接线部32固定于承载部221内,第一刺破部3221及第二刺破部3222凸伸于承载部221表面用于刺破线缆。
综上所述,所述第一刺破部3221及第二刺破部3222均自上连接板3211上形成,下连接板3212通过铆压或激光焊接与上连接板3211连接固定,并且,下连接板3212与所述固定部33相连接。因此,所述下连接板3212可更好的支撑上连接板3211及刺破部322,增强了端子强度,并且有利于使得接线部32的宽度更窄,有利于导电端子3小型化的发展。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线缆连接的接线部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线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接触部的轴向堆叠而成的连接板,至少一层连接板上形成有通过刺破与对接线缆电性接触的刺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铆压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层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用以连接接线部及接触部的固定部,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部形成于所述上连接板上,并且包括自所述上连接板靠近接触部的一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刺破部以及自所述上连接板经撕破后弯折形成的第二刺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破部和第二刺破部均成对设置,并且每对所述刺破部中间形成用以卡接线缆的切口,所述刺破部的切口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部及接触部均位于所述接线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通过铆钉铆压固定在一起,所述铆钉设置于第一刺破部及第二刺破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自所述上连接板的两侧朝下连接板方向弯折延伸而成,并与下连接板远离上连接板的一侧铆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接触部向下延伸的直立部及自直立部弯折延伸的水平部。
CN201521048752.1U 2015-12-15 2015-12-15 同轴连接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1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8752.1U CN205231272U (zh) 2015-12-15 2015-12-15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8752.1U CN205231272U (zh) 2015-12-15 2015-12-15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31272U true CN205231272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906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48752.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1272U (zh) 2015-12-15 2015-12-15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312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842A (zh) * 2015-12-15 2016-03-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842A (zh) * 2015-12-15 2016-03-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5428842B (zh) * 2015-12-15 2018-08-17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67727A1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CN205029121U (zh) 线缆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的组合
CN104795695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34805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8767508A (zh) 一种n型直角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4947141U (zh) 同轴连接器
CN205231272U (zh) 同轴连接器
CN105428842A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323284Y (zh) 同轴连接器内导体组件
CN20564622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4947241U (zh) 线缆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
CN104538761A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05231291U (zh) 同轴连接器
CN204289783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03367540U (zh) 一种Micro usb 公头连接器
CN208753544U (zh) 一种直角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1404783U (zh) 插头连接器组合
CN104409920A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105140682B (zh) 同轴连接器
CN205231308U (zh) 一种免导线免压接的高压连接器互锁端子
CN204289891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105140681A (zh) 同轴连接器
CN103367040A (zh) 一种便于整机安装的继电器的引出脚结构
CN209544687U (zh) 电连接器
CN207116860U (zh) 一种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