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810446B - 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0446B
CN1810446B CN 200610003207 CN200610003207A CN1810446B CN 1810446 B CN1810446 B CN 1810446B CN 200610003207 CN200610003207 CN 200610003207 CN 200610003207 A CN200610003207 A CN 200610003207A CN 1810446 B CN1810446 B CN 1810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cup
grinding wheel
axis
work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32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0446A (zh
Inventor
西口正巳
平冈贵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Machine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yo Machine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yo Machine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yo Machine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0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0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0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0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磨削方法,改变杯形砂轮和工件的接触位置,防止只在杯形砂轮的研削作用面的一部分磨损。将具有环状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T与圆筒状工件W按其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别配置,使杯状砂轮T及工件W在轴心上旋转,并使磨削作用面与工件的外周面接触,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而且,在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W的外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该工件每旋转预设圈数时,使杯状砂轮T与工件W,在与杯状砂轮T的轴线及工件W的轴线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改变磨削作用面与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位置。

Description

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具有环状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的该磨削作用面,对加工成圆筒状的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磨削方法以及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圆筒状工件的一例,例如,可以列举出如图13所示的,包括在外周面上形成的叶片(突起部)Wa、和在两端面上开口的贯通孔Wb,并且设置在旋转压缩机上来压缩规定的流体的活塞W。另外,图13(a)表示工件一例的平面图,图13(b)是沿着图13(a)的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对于这种活塞W的外周面的加工来说,在现有技术中是对具有环状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和活塞W分别进行配置,使得其轴线相互垂直,使杯状砂轮和活塞W在轴心上旋转,同时使所述磨削作用面与活塞W的外周面接触来进行加工。而且,对于活塞W来说,以叶片(突起部)Wa不与杯状砂轮相干涉的方式来进行正反旋转。
但是,在该磨削方法中,由于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与活塞W的外周面的接触部为线接触,仅仅磨损磨削作用面的该接触部分,所以存在砂轮寿命短的问题。
因此,如日本专利2001-47344号公报所示,提出了一种分别使杯状砂轮与活塞W在轴心上旋转、并使杯状砂轮相对于活塞W在与杯状砂轮的轴线以及活塞W的轴线都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能够随时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活塞W的外周面的接触位置的方法。而且,对于活塞W来说,与上述磨削方法相同,以叶片(突起部)Wa不与杯状砂轮相干涉的方式来进行正反旋转。
在这种磨削方法中,由于全部磨削作用面与活塞W的外周面相接触而使得该磨削作用面受到的磨损比较均匀,所以与上述方法相比,能够提高砂轮的寿命。
然而,在上述日本专利2001-47344号公报所示的磨削方法中,由于会发生即使活塞W的旋转结束,但活塞W与砂轮的相对往复移动尚未结束的情况,所以存在有周期长的问题。而且,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的发生,只要使活塞W与砂轮的相对往复移动与活塞W的旋转同步即可,但是为了实现同步,对这些动作的控制就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方法以及磨削装置,不产生周期长的问题,且即使不进行复杂的控制,仅由简单的操作就能够改变杯状砂轮与工件的接触位置,能够防止仅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的一部分被磨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磨削方法的特征在于:是将具有环状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与圆筒状工件按其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别配置,使该杯状砂轮以及工件在轴心上旋转,同时,使所述磨削作用面与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以此来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该工件每旋转预设的圈数,则使所述杯状砂轮和所述工件在与所述杯状砂轮的轴线及工件轴线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位置。
而且,该磨削方法能够通过以下的磨削装置得到很好的实施。即,该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对加工为圆筒状的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装置,包括:
保持所述工件的工件保持装置;
使通过所述工件保持装置所保持的工件在轴心上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
具有环状的磨削作用面,其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设置的杯状砂轮;
支撑所述杯状的砂轮,使其在轴心上自由旋转的砂轮支撑装置;
使所述杯状的砂轮在轴心上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
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和所述砂轮支撑装置,在与杯状的砂轮的轴线相平行的第一轴向、以及与该第一轴和工件轴线两者都垂直的第二轴向上相对移动的进给机构;和
驱动所述各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工件及所述杯状砂轮旋转的同时,驱动所述进给机构,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与所述砂轮支撑装置在所述第一轴向上相对移动,并使所述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接触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工件每旋转预设的圈数,则驱动所述进给机构,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和所述砂轮支撑装置在所述第二轴向上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位置。
根据该磨削装置,由控制装置驱动各旋转驱动机构,使工件及杯状砂轮在轴心上旋转,同时驱动进给机构,使工件保持装置和所述砂轮支撑装置在第一轴向上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从而利用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对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
而且,在这样的磨削加工中,在所述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该工件每旋转预设的圈数,则由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进给机构,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和所述砂轮支撑装置在所述第二轴向上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位置。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该工件每旋转预设圈数,则使杯状砂轮与工件在第二轴向上相对移动,改变磨削作用面与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周期长等问题的发生,而且,即使不进行复杂的控制,仅由简单的操作就能够改变杯状砂轮与工件的接触位置。而且,通过这样改变接触位置,能够防止仅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的一部分被磨损,使该磨削作用面大体均匀地受到磨损,可延长砂轮的寿命。
另外,在所述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中,在对于一个工件的磨削加工中,该工件每旋转预设圈数,则使杯状砂轮和工件在第二轴向上相对移动,但在依次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时,也可以是在每加工规定个数的工件时,使杯状砂轮与工件在第二轴向上相对移动。
而且,所述工件也不限于绝对的圆筒状,也可以是外周面具有突起部的工件。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研削方法和研削装置,不会发生如现有技术中的产生周期长的问题,而且,即使不进行复杂的控制,仅由简单的操作就能够改变杯状砂轮与工件的接触位置,能够防止仅磨损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的一部分,从而提高砂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磨削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箭头B-B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箭头C-C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1的箭头D-D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5的箭头E方向的侧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箭头F方向的侧视图。
图8是沿着图1的箭头G-G方向的截面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供给部的简要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箭头H-H方向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工件的旋转方向以及杯状砂轮与工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工件的旋转方向以及杯状砂轮与工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工件简要结构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磨削装置
5-基台
6-控制装置
10-砂轮(砥石車:grinding wheel)支撑部
11-砥石头
14-砥石滑块
18-进给部
19-第一进给机构
25-第二进给机构
30-工件保持部
31-主轴
34-夹头(collet)
35-尾架(tail stock)
39-压紧部件
45-定位卡盘
50-测量部
52-装载部件
53-压紧部件
56-测量头
60-供给部
61-旋转部件
62-工件装载板
70-修整(dress)部
P-供给排出装置
Q-加工位置
R-测量位置
T-杯(cup)状砂轮
W-工件(work)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磨削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箭头B-B方向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3的箭头C-C方向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1的箭头D-D方向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5的箭头E方向的侧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箭头F方向的侧视图。而且,图8是沿着图1的箭头G-G方向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供给部的简要结构的平面图,图10是沿着图9的箭头H-H方向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对于本例的磨削装置1,其结构包括以下部件:保持工件W的工件保持部30;具有环状磨削作用面Ta,利用该磨削作用面Ta对工件W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杯状砂轮T;其轴线水平且能够在垂直于两轴(后述的第一轴及第二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地支撑杯状砂轮T的砂轮支撑部10;使杯状砂轮T在上述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移动的进给部18;测量磨削加工后的工件W的外径的测量部50;将工件W供给到工件保持部30以及测量部50的供给部60;对杯状砂轮T进行修整的修整部70;配设有上述工件保持部30、砂轮支撑部10、测量部50、供给部60以及修整部70的基台5;以及对工件保持部30、进给部18、测量部50、供给部60以及修整部7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6等。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砂轮支撑部10,其构成包括如下部分:砥石头11,具有在其轴心上自由旋转地支撑杯状砂轮T的第一部件12,以及在与杯状砂轮T的轴线平行的第一轴向上自由移动地支撑第一部件12的第二部件13;驱动马达(图未示),内置于第一部件12,并使杯状砂轮T在轴心上旋转;砥石滑块14,装载砥石头11的第二部件13,沿着在水平面内与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向上自由移动地设置在基台5上。另外,利用控制装置6控制上述图未示的马达的动作。
所述第一部件12具有向水平方向的两侧突出、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结合突起12a,所述第二部件13设置有用于收容第一部件12的收容部13a,以及在收容部13a的内面开口、分别与第一部件12的各结合突起12a相结合的结合槽13b。而且,在砥石滑块14的底面安装有与平行于第二轴而设置在基台5上的导轨5a自由移动结合的滑块14a。
所述进给部18包括如下结构:使砥石头11的第一部件12(杯状砂轮T)在第一轴向上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19;和使砥石滑块14(杯状砂轮T)在第二轴向上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25。
所述第一进给机构19,包括:驱动马达20,设置于砥石头11的第二部件13,由控制装置6控制其动作;蜗杆21,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第二部件13内部轴心上,由驱动马达20使其在轴心上旋转;蜗轮22,与蜗杆21啮合;螺母23,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第二部件13内部轴心上,并固定于蜗轮22上;滚珠丝杠24,轴线与第一轴平行配置,与螺母23进行螺纹结合,其中,滚珠丝杠24的一端连接有形成于第一部件12的底面的支架12b。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进给机构25包括:设置在基台5上、利用控制装置6控制其动作的驱动马达26;轴线与第二轴相平行配置、利用驱动马达26使其在轴心上旋转的滚珠丝杠27;以及固定在砥石滑块14上、与滚珠丝杠27进行螺纹结合的螺母28。
这样,在该第一进给机构19中,若驱动驱动马达20来使蜗杆21在轴心上旋转,则该旋转力传递到蜗轮22而使螺母23旋转,从而使滚珠丝杠24在其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第一部件12利用结合突起12a以及结合沟槽13b的导向,而在第一轴向上移动。而且,在第二进给机构25中,通过驱动驱动马达26来使滚珠丝杠27在轴心上旋转,而使螺母28沿此方向移动,从而,砥石滑块14利用导轨5a以及滑块14a的导向,而在第二轴向上移动。
所述工件保持部30构成为用于保持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Wa和在两端面上开口的贯通孔Wb的、如图13所示那样的所述工件W,如图1以及图5~图7所示,轴线与垂直方向平行配置,其结构包括:主轴31、主轴支撑部件32、主轴旋转驱动机构(图未示)、夹具机构33、以及尾架35,其中:主轴31的轴线与垂直方向平行而配置,在上端部具有将工件W承载于上方的承载部31a;主轴支撑部件32设置于基台5上,在轴心上自由旋转地支撑主轴31;主轴旋转驱动机构在轴心上旋转驱动主轴31;夹具机构33由夹紧装载于主轴31的装载部31a上的工件W的贯通孔Wb内周面的夹头34等构成;尾架35压紧装载于主轴31的装载部31a上的工件W的上面。
所述尾架35包括支撑臂36、导轨37、移动部件38、升降机构42、压紧部件39、支撑块40、连接部件41、以及定位卡盘45,其中:支撑臂36设置在基台5上;导轨37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由支撑臂36所支撑;移动部件38设置有与导轨37相结合而自由移动的滑块38a;升降机构42在导轨37与滑块38a的引导下来升降移动部件38;压紧部件39在下面形成有与工件W的上面相连接的环状的相接面39a;支撑块40支撑压紧部件39,使其可水平自由转动;连接部件41连接移动部件38的下面与支撑块40的上面;定位卡盘45对装载于主轴31的装载部31a上的工件W的旋转方向进行定位。
所述升降机构42包括空压缸43和弹簧体44,其中,空压缸43固定于支撑臂36上,具有与移动部件38的上面相连接的升降杆43a;弹簧体44的一端与支撑臂36相连接,同时另一端与移动部件38相连接,对该移动部件38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其中,通过空压缸43动作使升降杆43a下降,从而使移动部件38下降,压紧部件39的相接面39a与工件W的上面相接。另外,由于所述弹簧体44具有与移动部件38以及支撑块40等相当的重量,所以能够防止升降杆43a的急剧下降,还能够起到在升降杆43a上升时使其顺利动作的作用。
所述定位卡盘45设置有把持爪46、开闭机构47、以及空压缸48,其中:把持爪46能够把持工件W的突起部Wa的两侧面;开闭机构47支撑把持爪46并使其开闭;空压缸48安装在固定于支撑臂36的支架49上,用于支撑开闭机构47(把持爪46),使其在倾斜方向升降。
其中,所述主轴旋转驱动机构(图未示)、夹具机构33、升降机构42的空压缸43、定位卡盘45的开闭机构47以及空压缸48,通过控制装置6来控制其动作。
所述测量部50包括支撑台51、装载部件52、夹具机构(图未示)、压紧部件53、空压缸54、支撑臂55、测量头56、以及空压缸58,其中,支撑台51被设置在基台5上;装载部件52被固定在支撑台51上,在其上面装载有工件W;夹具机构夹紧装载在装载部件52上的工件W的贯通孔;压紧部件53设置于装载部件52上方,在下面形成有与工件W上面相连接的相接面53a;空压缸54具有与压紧部件53的上面相接、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的升降杆54a,通过使该升降杆54a下降来使压紧部件53下降,从而使该相接面53a与工件W的上面相接;支撑臂55设置于支撑台51上,用于支撑空压缸54;测量头56测定工件W的外径;空压缸58被固定在支撑台51上,通过连接部件57支撑测量头56,并使其在第二轴向上移动。其中,所述夹具机构(图未示)、空压缸54以及空压缸58、测量头56、通过所述控制装置6来控制其动作。
如图1、图9以及图10所示,所述供给部60包括:旋转部件61、三个工件装载板62、支撑部件63、以及驱动机构(图未示),其中,工件装载板62以圆周方向等间隔安装在旋转部件61上;支撑部件63设置在基台5上,支撑旋转部件61,使其可按箭头方向水平自由旋转、且可在垂直方向上自由移动;驱动机构使旋转部件61在水平旋转,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所述工件装载板62设置有装载工件W的凹部62a,形成为与工件W的外形大体相同的形状,以使工件W的突起部Wa朝向旋转部件61的旋转中心、工件W的轴线朝向垂直方向,在该凹部62a中形成有比所述主轴31以及装载部件52的外径稍大的贯通孔62b。
所述驱动机构(图未示)构成为使旋转部件61水平旋转,并使工件装载板62(在工件装载板62上装载的工件W)划分出在旋转方向上的供给/排出位置P、加工位置Q(工件保持部30的主轴31上方位置)、以及测量位置R(测量部50的装载部件52上方位置),由所述控制装置6控制其动作。
所述修整部70构成为使修整器71、72在轴心上旋转,同时在箭头方向上转动,可利用其外周面对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进行修整。
对于所述控制装置6来说,其驱动驱动马达(图未示)和主轴旋转驱动机构(图未示),分别使杯状砂轮T和主轴31(即工件W)在其各自的轴心上旋转,同时,驱动第一进给机构19和第二进给机构25,分别使砥石头11的第一部件12在第一轴向上移动、使砥石滑块14在第二轴向上移动,即,使杯状砂轮T在垂直的两个轴向上移动,通过该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W的外周面的接触,来对一个工件W分别进行粗磨削和精磨削。
在所述粗磨削中,对于控制装置6来说,在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正向旋转工件W,从工件W的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的内周面相接近的状态而成为工件W的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的外周面相接近的状态;在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逆向旋转工件W,从工件W的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的外周面相接近的状态成为工件W的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的内周面相接近的状态,交互重复上述动作,在从正向旋转向逆向旋转切换时,以及从逆向旋转向正向旋转切换时,杯状砂轮T向第二轴向移动,该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W的外周面相接触,在改变该磨削作用面Ta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将杯状砂轮T在第一轴向上向工件W一侧移动,以具有规定的切入量。
具体地说,例如,首先,如图11(a)以及(a′)所示,正向旋转工件W,磨削作用面Ta的中心线L内侧的部分Pa与工件W的外周面相接触,之后,如图11(b)及(b′)所示,逆向旋转工件W,磨削作用面Ta的中心线L外侧的部分Pa与工件W的外周面相接触,接着,如图11(c)及(c′)所示,正向旋转工件W,磨削作用面Ta的外缘侧的部分Pc与工件W的外周面相接触,之后,如图11(d)及(d′)所示,逆向旋转工件W,磨削作用面Ta的内缘侧的部分Pd与工件W的外周面相接触。
另一方面,在所述精磨削中,例如,如图11(e)及(e′)所示,该杯状砂轮T在第二轴向上移动,以使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W外周面的接触位置Pe成为该磨削作用面Ta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同时,使该杯状砂轮T在第一轴向上向工件W一侧移动,以具有规定的切入量,之后,在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正向旋转该工件W,使得从工件W的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的内周面相接近的状态改变为工件W的突起部Wa与杯状砂轮T的外周面相接近的状态。
而且,在一个工件W的磨削加工结束时,控制装置6进行控制,对新的未加工的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但是,此时如图12所示,与图11所示的例子相反地旋转工件W。即,在图11所示的例中,是按照正向旋转、逆向旋转、正向旋转、逆向旋转、正向旋转的顺序旋转工件W,与此相对,在图12所示的例中按照逆向旋转、正向旋转、逆向旋转、正向旋转、逆向旋转的顺序来旋转工件W。这样,控制装置6不断交互实行图11所示的顺序与图12所示的顺序,即,在工件W的旋转方向的顺序交互变更的同时,可连续进行多个工件W的磨削加工。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例的磨削装置1,如以下的说明,对多个工件W进行连续的磨削加工。即,首先,在位于供给/排出位置P的工件装载板62上装载第一个工件W,旋转部件61与工件装载板62同时上升后,水平旋转,由此,将位于供给/排出位置P的工件装载板62移动到加工位置Q。
之后,若旋转部件61下降,则在该下降的途中,将工件装载板62上的工件W装载到主轴31的装载部31a上,同时,夹具机构33的夹头34插入到工件W的贯通孔Wb。然后,旋转部件61与工件装载板62下降到下降端位置。同时,在位于供给/排出装置P的工件装载板62上装载第二个工件W。
接着,定位卡盘45的开闭机构47及把持爪46下降,由开闭机构47将把持爪46闭合。由此,利用把持爪46把持工件W的突起部Wa,决定工件W的旋转方向的位置。
接着,通过升降机构42使压紧部件39下降,其相接面39a与工件W的上面相接,工件W成为由该压紧部件39与主轴31的装载部31a所保持的状态。而且,由夹头34夹紧工件W的贯通孔Wb的内周面,之后,把持爪46打开,开闭机构47以及把持爪46上升。
之后,在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如上所述,控制工件W的旋转以及杯状砂轮T在垂直的两个轴向上的位置,对该工件W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时,由升降机构42使压紧部件39上升,同时,利用夹头34解除对工件W的贯通孔Wb的内周面的夹紧。
接着,旋转部件61上升,在其上升途中,在工件装载板62上装载主轴31的装载部31a上的工件W而上升到上升端位置。而且,当旋转部件61水平旋转时,位于加工位置Q的工件装载板62移动到测量位置R,位于供给/排出装置P的工件装载板62移动到加工位置Q。
接着,当旋转部件61下降时,在测量位置R的工件装载板62上装载的第一个工件W,在其下降途中装载到装载部件52上,旋转部件61及工件装载板62下降到下降端位置。其后,装载部件52上的工件W,利用夹具机构(图未示)夹紧其贯通孔Wb的内周面,同时,压紧部件53下降并与上面相接,由此,由该压紧部件53以及装载部件52所夹持。
而且,通过空压缸58向第二轴向的工件W一侧移动的测量头56测量工件W的外径,确认是否在规定的尺寸范围内,其后,该测量头56向第二轴向的离开工件W的方向移动,而且,压紧部件53上升,同时,解除夹头机构(图未示)对工件W的贯通孔Wb的内周面的夹紧。
另一方面,通过旋转部件61的下降,位于加工位置Q的工件装载板62上装载的第二个工件W,在其下降的途中装载到主轴31的装载部31a上,同时,夹头34插入到贯通孔Wb内。而且,在与上述相同而进行固定后,可进行磨削加工,此时,该第二个工件W的旋转方向,与上述第一个工件W时的情况相比,其顺序相反。其中,在位于供给/排出装置P的工件装载板62上装载第三个工件W。
其后,若旋转部件61上升,则在其上升的途中,主轴31的装载部31a以及装载部件52上的各工件W装载到工件装载板62上,并上升至上升端位置,通过该旋转部件61的水平旋转,使位于测量位置R的工件装载板62移动到供给/排出装置P,位于加工位置Q的工件装载板62移动到测量位置R,位于供给/排出装置P的工件装载板62移动到加工位置Q。
而且,若旋转部件61下降,则第二以及第三的各工件W分别装载于装载部件52以及主轴31的装载部31a,实施外径的尺寸测定以及磨削加工。其中,在第三个工件W的磨削加工中,其旋转方向的顺序与上述第二工件W相反,即与上述第一个工件W相同。另一方面,第一工件W从工件装载板62排出,装载第四个工件W。
以后,重复上述动作进行磨削加工,利用该磨削装置1依次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直至第n个。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磨削装置1,工件W每旋转一周(每次改变工件W的旋转方向),杯状砂轮T在第二轴向上移动,改变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W的外周面接触位置,因此不会产生周期长的问题,而且,即使不进行复杂的控制,仅由简单的操作就能够改变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外周面的接触位置。而且,通过这样改变接触位置,能够防止仅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的一部分受到磨损,使该磨削作用面Ta大体均匀地受到磨损,可延长砂轮的寿命。
而且,由于对于每一个工件W,其旋转方向都是按照正逆的顺序而改变,所以能够防止由于该工件W的磨削费用的偏差等所引起的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的磨损量产生的偏差,能够使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受到的磨损更均匀。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所能够采用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例中,在粗磨削时,杯状砂轮T的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外周面的接触位置,是按照磨削作用面Ta的中心线L内侧的部分Pa、磨削作用面TA的中心线L外侧的部分Pb、磨削作用面Ta的外缘侧部分Pc、磨削作用面Ta的内缘侧部分Pd的顺序而变化,但是也并不限于这样的顺序,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变化。
而且,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外周面的接触位置是在四个部分之间变化,但是也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磨削作用面T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磨削作用面Ta的外缘侧部分、磨削作用面Ta的内缘侧部分的三个部分之间变化。
而且,是工件W每旋转一次(每次改变工件W的旋转方向),改变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W的外周面接触位置,但也可以是工件W每旋转多次(每当工件W的旋转方向发生变化多次),改变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W的外周面接触位置,而且,对于工件W的旋转方向的正向、逆向的顺序,可以不是每加工一个工件W,而是每加工多个工件W而改变。
而且,还可以是每磨削加工一个工件W,或者每磨削加工多个工件W,改变磨削作用面Ta与工件W的外周面接触位置。
而且,工件W也不限于是在外周面设置有突起部Wa的工件,也可以是完全的圆筒形的工件。

Claims (4)

1.一种磨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磨削加工方法是对多个形成为圆筒状的工件的外周面依次进行磨削加工的方法,
该磨削加工方法将具有环状的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与工件按照该杯状砂轮和工件各自的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别进行配置,使所述杯状砂轮以该杯状砂轮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使所述工件以该工件的轴线为中心正反旋转,且使所述磨削作用面与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其中,
使所述工件正反旋转一次以上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加工后,使所述杯状砂轮和工件在与所述杯状砂轮的轴线以及工件的轴线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工件外周面的接触位置,然后,再次使所述工件正反旋转一次以上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加工,并且,
对于依次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对于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在加工完一个或者多个工件后,使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的旋转开始方向颠倒。
2.一种磨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磨削加工方法是对多个形成为圆筒状的工件的外周面依次进行磨削加工的方法,
该磨削加工方法将具有环状的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与工件按照该杯状砂轮和工件各自的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别进行配置,使所述杯状砂轮以该杯状砂轮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使所述工件以该工件的轴线为中心正反旋转,且使所述磨削作用面与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其中,
每对一个以上所述工件的外周面进行加工,使所述杯状砂轮和工件在与所述杯状砂轮的轴线以及工件的轴线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工件外周面的接触位置,并且,
对于依次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对于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在加工完一个或者多个工件后,使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的旋转开始方向颠倒。
3.一种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磨削加工装置是依次对多个形成为圆筒状的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装置,包括:
保持所述工件的工件保持装置;
使通过所述工件保持装置所保持的工件以该工件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
具有环状的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该杯状砂轮的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设置;
支撑所述杯状砂轮,使该所述杯状砂轮以该杯状砂轮的轴线为中心自由旋转的砂轮支撑装置;
使所述杯状砂轮以该杯状砂轮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
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和所述砂轮支撑装置,沿着与所述杯状砂轮的轴线相平行的第一轴的方向、以及沿着与该第一轴和工件的轴线两者都垂直的第二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进给机构;和
驱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工件正反旋转,并驱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杯状砂轮旋转,并且驱动所述进给机构,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与所述砂轮支撑装置沿着所述第一轴的方向相对移动,使所述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工件正反旋转一次以上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加工后,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与所述砂轮支撑装置沿着所述第二轴的方向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工件外周面的接触位置,然后,再次使所述工件正反旋转一次以上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加工,
并且对于依次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对于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在加工完一个或者多个工件后,使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的旋转开始方向颠倒。
4.一种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磨削加工装置是依次对多个形成为圆筒状的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装置,包括:
保持所述工件的工件保持装置;
使通过所述工件保持装置所保持的工件以该工件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
具有环状的磨削作用面的杯状砂轮,该杯状砂轮得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设置;
支撑所述杯状砂轮,使该所述杯状砂轮以该所述杯状砂轮的轴线为中心自由旋转的砂轮支撑装置;
使所述杯状砂轮以该杯状砂轮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
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和所述砂轮支撑装置,沿着与杯状砂轮的轴线相平行的第一轴的方向,以及沿着与该第一轴和工件的轴线两者都垂直的第二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进给机构;和
驱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工件正反旋转,并驱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杯状砂轮旋转,并且驱动所述进给机构,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与所述砂轮支撑装置沿着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使所述杯状砂轮的磨削作用面与工件外周面相接触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每使一个以上所述工件正反旋转对该工件的外周面进行加工,使所述工件保持装置与所述砂轮支撑装置沿着所述第二轴的方向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磨削作用面与所述工件外周面的接触位置,
并且,对于依次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对于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从所述正反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开始,开始各所述工件的旋转,之后,依次使旋转方向颠倒,在加工完一个或者多个工件后,使其后被加工的一个或者多个工件的旋转开始方向颠倒。
CN 200610003207 2005-01-28 2006-01-27 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 Active CN1810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0848A JP4486898B2 (ja) 2005-01-28 2005-01-28 研削方法及び研削装置
JP2005-020848 2005-01-28
JP2005020848 2005-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0446A CN1810446A (zh) 2006-08-02
CN1810446B true CN1810446B (zh) 2010-06-23

Family

ID=36843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3207 Active CN1810446B (zh) 2005-01-28 2006-01-27 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86898B2 (zh)
CN (1) CN18104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7277B2 (ja) * 2012-04-28 2016-07-27 光洋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工作物の外周r面研削用治具および外周r面研削装置
CN111531467B (zh) * 2020-06-11 2024-09-24 桂林创源金刚石有限公司 高速抛光轮安防装置及方法
CN112743723B (zh) * 2021-01-05 2022-09-20 台州市太极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贴合塑料蜗杆处理装置
CN113732899A (zh) * 2021-10-18 2021-12-03 中铁电工保定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网环形钢管柱焊缝打磨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562A (zh) * 1985-08-31 1987-03-18 株式会社尤达技研 圆柱形制品的磨削方法及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7764A (ja) * 1984-02-08 1985-08-31 Toyoda Mach Works Ltd といし修正装置を備えた研削盤
JPH09201751A (ja) * 1996-01-30 1997-08-05 Fuji Oozx Inc ワーク軸端の研削方法
JP3579306B2 (ja) * 1999-08-10 2004-10-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突起付円筒体の外周面加工方法及びその加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562A (zh) * 1985-08-31 1987-03-18 株式会社尤达技研 圆柱形制品的磨削方法及其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47344A 2001.02.20
JP特开2002-79444A 2002.03.19
JP特开平10-193242A 1998.07.28
JP特开平8-300015A 1996.11.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0446A (zh) 2006-08-02
JP4486898B2 (ja) 2010-06-23
JP2006205304A (ja) 200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44904U (zh) 硬質脆性板的周緣加工裝置
JP4563017B2 (ja) 歯車研削盤および歯車研削盤砥石のドレッシング方法
CN113059440A (zh) 一种刀具磨床
CN1810446B (zh) 磨削方法及磨削装置
CN107900796B (zh) 全自动抛光机及抛光方法
JPH11104942A (ja) ワークエッジの研磨方法及び装置
CN117900930B (zh) 一种基于孔位核准的加工磨床
CN107695877B (zh) 尾座
CN110666518B (zh) 一种液压阀自动钻铣后打磨设备
JP2011224668A (ja) 砥石自動交換装置を備えたレンズ研削方法及びそのレンズ研削装置
KR200412773Y1 (ko) 범용 공구 연삭기의 동시 3축 제어장치
CN217413432U (zh) 全自动去毛刺机
CN113290445B (zh) 全自动去毛刺机
KR100742657B1 (ko) 범용 공구 연삭기의 동시 3축 제어장치
JP2003094328A (ja) 穴研磨方法および穴研磨装置
JPH05309561A (ja) 両頭平面研削盤のワークキャリア装置
TWM602961U (zh) 具砂輪修整裝置的立式磨床
JP4078183B2 (ja) デバイスウェハの周辺部研磨装置
JP2002028839A (ja) 研磨装置
KR200373282Y1 (ko) 가공물의 표면 연마장치
JP3282896B2 (ja) ホーニング加工装置
CN219094677U (zh) 可调松紧的抛光机
JPH1119802A (ja) 主軸移動型立形工作機械におけるワーク載置装置
CN219967460U (zh) 一种针对带柄工件的打磨机
CN115397611B (zh) 用于研磨和珩磨的设备和方法以及所述设备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