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3653A - 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13653A CN1413653A CN 02131349 CN02131349A CN1413653A CN 1413653 A CN1413653 A CN 1413653A CN 02131349 CN02131349 CN 02131349 CN 02131349 A CN02131349 A CN 02131349A CN 1413653 A CN1413653 A CN 14136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parts
- raw material
- chinese medicine
- cardiovasc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它由27味以上的中药材配制而成,其制法是,将麝香、熊胆、冰片、水牛角粉以外的各原料粉碎成粉状,称料并与熊胆、水牛角粉混合搅拌均匀,在100℃~110℃温度下灭菌处理,最后加入灭过菌的麝香和冰片,加入粘合剂,制成所需中药制剂。本发明中药具有溶栓抗栓力强、治愈率高、疗效巩固、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且制备方法简单。主要用于治疗由血栓引起的脑中风后遗症、癫痫、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各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特别是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因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栓塞性脑血管、心血管系统疾病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更是一种发病率最高,并且严重危害其生命的疾病。为此,解决栓塞溶解问题,有效医治脑中风、心梗、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成为医疗界科研人员普通关注的课题。
在我国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一般为扩张血管类药物,这类药物一般为西药,且只能暂时扩张血管内血流通道,在血管扩张时易造成头痛等副作用,对溶解消除血栓起不到有效的作用。临床上应用的另一类药物则是具有溶栓作用的药物,如商品名为血栓片的药物等,这类药物虽然可以对血栓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但其有效率较低,一般在80%左右,且这些药物为西药,易产生因稀释溶解血栓而导致病人血小板降低,伤口出血不易止住、凝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停药后仍有反弹,并且这类药物对于陈旧性血栓作用较小,对脑血栓后遗症的治疗作用不显著。
中国专利文献CN1061537C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脂症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红曲制剂(一种中药),它含有一种利用特地筛选出的红曲霉菌菌种制成的具有降低血脂、活血化瘀作用的红曲,在制备过程中需配制特定的培养液,并控制其PH值在2.5-8.0之间,在121℃下高温灭菌,且需在7-35℃下发酵培养4天以上,再用乙醇提取,蒸发浓缩。因此其不足之处在于,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且周期较长,它对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有效率仅为34.2%,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不十分理想。
另一篇中国专利文献CN1086586C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当归、川贝、赤芍、红花、荆芥、麻黄、防风、苍术、连翘、桔梗、甘草、薄荷、黄苓、葛根、粉丹皮、生首乌、大黄、芒硝、栀子、生地、茜草、香附、元参、滑石、石膏及龙骨为原料按比例配制而成,按其说明书所说,它对冠心病的有效率为95.5%,而对血栓较为顽固的病症中风后遗症的有效率仅为85%,且其应用于治疗上述两种病症的病例甚少,这足以说明其在中风后遗症、癫痫等血栓较陈旧的顽固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不充分,因此其治疗效果仍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溶栓抗栓力强、治愈率高、可有效治疗陈旧性血栓所致的较重病症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由主要含有下述重量配比(即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牛 黄1-20份 党 参15-25份 砂 仁10-20份
水牛角粉5-15份 赤 芍12-25份 透骨草12-25份
麝 香1-10份 青 黛8-18份 青 皮12-25份
熊 胆2-12份 玄 参12-25份 大青叶12-20份
当 归10-25份 板兰根12-25份 蒲公英12-20份
生 地10-25份 胡黄莲12-25份 山栀子15-30份
金 银 花10-25份 柏子仁15-25份 冰 片6-15份
连 翘12-25份 炙首乌15-25份 蝉 蜕12-25份
太 子 参12-20份 鸡内金15-25份 木 香15-30份
上述炙首乌是熟化的何首乌,所述山栀子也称作栀子。
为了加强疗效,本发明中药还含有下述重量配比(即重量份)的原料:紫草12-25份 豆蔻10-20份。
为了再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本发明中药除含有上述重量配比的紫草和豆蔻之外,还含有下述重量配比(即重量份)的原料:射干10-20份。当然在未加入所述重量配比的紫草、豆蔻时,也可以加入上述重量配比的射干,本发明中药也可只加入紫草、豆蔻、射干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再详述。
本发明中药的各原料组分及其优选重量配比(重量份)范围是:
牛 黄2-10份 赤 芍15-22份 青 皮15-20份
水牛角粉8-12份 青 黛10-15份 大青叶12-18份
麝 香3-8份 玄 参15-20份 蒲公英15-20份
熊 胆3-8份 板兰根15-20份 山栀子20-25份
当 归15-20份 胡黄莲15-20份 冰 片6-12份
生 地15-20份 柏子仁15-20份 蝉 蜕15-20份
金 银 花15-20份 炙首乌15-20份 木 香15-20份
连 翘15-20份 鸡内金15-22份 紫 草15-20份
太 子 参15-18份 砂 仁12-18份 豆 蔻12-18份
党 参15-20份 透骨草15-20份 射 干12-18份
本发明中药的上述各原料最佳重量配比(即重量份)是:
牛 黄6份 赤 芍20份 青 皮18份
水牛角粉10份 青 黛12份 大青叶16份
麝 香4份 玄 参18份 蒲公英16份
熊 胆4份 板兰根18份 山栀子22份
当 归18份 胡黄莲18份 冰 片8份
生 地18份 柏子仁18份 蝉 脱18份
金 银 花16份 炙首乌18份 木 香18份
连 翘18份 鸡内金20份 紫 草18份
太 子 参16份 砂 仁15份 豆 蔻15份
党 参18份 透骨草18份 射 干15份
上述所说的份数均为重量份,其单位可以是克、两、钱、斤、公斤、吨等重量单位。
上述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本发明中药的药剂,是药剂学上所说的任何一种剂型,但一般以蜜丸剂型或胶囊剂型为好。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医药学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从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筛选出具有通络化瘀、去腐生新、醒脑开窍、修复神经、填精补髓、药食同源的可食用中药材,按中医理论组方,使其发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溶解血栓、清除血中废物、抗血小板聚集、输通血液循环通道,进而达到有效根除病源,治愈因心脑血管栓塞导致的各种疾病的目的。
将上述各组方原料制成本发明中药的制备方法是,按如下步骤制备:①先取麝香、冰片、熊胆和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00目-180目的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所述重量配比(重量份)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初级混合物料;或者先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混合,随后对洗净的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进行烘干,粉碎成100目-180目的细粉,然后与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得的熊胆、水牛角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初级混合物料;②将上述搅拌均匀的初级混合物料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0-40分钟,然后按所述重量配比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当需要制成蜜丸剂型时,则上述粘合剂采用浓度为30%-7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如浓度为30%、35%、40%、45%、50%、55%、60%、65%、70%等,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当需要将其制成胶囊剂型时,则上述粘合剂采用浓度为10%-40%(体积)的乙醇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均匀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乙醇水溶液,混合均匀,制成20目-60目大小的颗粒,烘干,装入胶囊,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胶囊剂型。
所加入的30%-7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与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的重量之比为0.1-0.2∶1,所加入的上述10%-40%(体积)的乙醇水溶液与上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的重量之比为0.1-0.2∶1,制成蜜丸剂型时,每个蜜丸重1.0克,制成胶囊剂型时,则每个胶囊重0.5克。本发明的中药蜜丸可以称作清血药丸或清血丸,胶囊则可称作清血胶囊。
所述麝香和熊胆都取自人工大量养殖的麝和养殖熊。
本发明中药还可以含有葛根、山楂等有益于患者康复的组分,上述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处不再详述。
本发明的中药蜜丸的服用方法是:每次服用4丸共4克,每日服用三次;本发明的中药胶囊的服用方法是:每次服用8粒胶囊共4克,每日服用三次。
本发明中药的疗效在临床试用中可以得到证明。本发明中药自1998年3月开始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上试用,至2001年3月共试用120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37岁,平均年龄48岁,服药剂量为:每次4克(4丸1.0克的蜜丸或8粒0.5克胶囊),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服药4个月,并且同时用血栓片作疗效对照,血栓片服用时间也为4个月,观察时间均为一年,判断疗效的标准是:
(1)痊愈:服药4个月后,患者活动自如,一年之内未见栓塞后遗症病象;
(2)显效:服药4个月后,栓塞后遗症明显减轻,但行走还不自如。
(3)有效:服药4个月病症减轻,停药后又复发;
(4)无效:服药后病症无改变。
本发明中药与对照药血栓片的疗效对照数据详见下表。(治疗病症均为脑血栓后遗症)。
用药 | 观察服药人数 | 痊愈人数 | 治愈率 | 显效人数 | 有效人数 | 无效人数 | 总有效率 |
本发明中药 | 120 | 116 | 96.6% | 2 | 1 | 1 | 99.2% |
血栓片 | 120 | 43 | 35.8% | 45 | 17 | 15 | 87.5% |
基于以上较高的治愈率,说明本发明中药药效显著、持久,对于溶解陈旧性血栓有明显作用,在治疗症状较重的脑血管疾病较现有技术有很大进步。
从1998年8月至2001年8月,本发明中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120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服药4个月,服药剂量为每天三次,每次4克(4丸1.0克的蜜丸或8粒0.5克的胶囊)观察一年,共有113例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其治愈率为94.2%,总有效率为99.2%。以上所说的痊愈是指血栓化解,临床症状消失,观察一年,生活自如,无胸闷、心慌不适;显效是指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还有轻度不适感觉;有效是指临床症状减轻,但停药后仍感胸闷、心慌、憋气;无效是指服药无明显的病症减轻迹象。临床试用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对心肌梗塞有较高的治愈率,证实了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显著疗效,且药效持久,疗效明显,优于其它同类药物。
经临床观察三年,且追访连续服药6个月至1年左右的患者20人,证实患者没有因服用本发明中药而产生任何不良和不适反应,且其食欲增加,免疫力有所提高,因此临床试用证明,本发明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由于本发明中药用于治疗脑栓塞(中风)后遗症、心肌梗塞等重症时,都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则用其治疗轻症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就更不成问题,此处不再详述。
2000年5月至2001年8月将含有上述重量配比的紫草和豆蔻的本发明中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80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服药1个月所有患者即有明显症状减轻迹象,服药3个月,78例痊愈,2例显效,治愈率为97.5%,总有效率100%,疗程也有所缩短。本发明中药的临床使用证明,加入紫草、豆蔻后,由于其具有改善胃功能、增强胃动力、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固而更加有利于患者康复,从而使疗程有所缩短,治愈率有所提高。上述被治愈的患者,经追访一年无反复,本发明中药无毒副作用。因此,加入紫草和豆蔻后,使本发明中药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2000年6月至2001年8月,将含有上述重量配比的紫草、豆蔻以及射干的本发明中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肌梗塞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服药1个月,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服药2个月,则79例痊愈,1例显效,治愈率达到98.75%,总有效率100%,疗程进一步缩短。以上临床实验证明,加入具有护肝作用的射干之后,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且观察一年证实,本发中药无毒副作用,因此,加入射干后,本发明中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临床试用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选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为原料,各原料配成的中药组方符合各味中药配伍规则,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经临床试用验证,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2、本发明中药无需煎煮,不忌口,服用方便,且其制备过程中无苛刻的加工条件,制备工艺简单。
3、本发明中药采用中药材制备,经临床试用,证明其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溶栓抗栓能力强,治愈率高,治愈后不复发,疗效巩固,尤其对陈旧性血栓的化解作用显著,对于血栓引起的病症较重的脑中风后遗症、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等疗效明显,对于症状较轻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症则疗效更为显著。
4、本发明中药由于具有通经活络、化瘀生新、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之功效,因此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食欲,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将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其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
牛 黄1 党 参15 砂 仁20
水牛角粉5 赤 芍12 透骨草25
麝 香1 青 黛18 青 皮12
熊 胆2 玄 参25 大青叶12
当 归25 板兰根12 蒲公英20
生 地25 胡黄莲25 山栀子15
金 银 花25 柏子仁15 冰 片6
连 翘25 炙首乌15 蝉 蜕25
太 子 参12 鸡内金15 木 香15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和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此处是用清水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30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此处加入的麝香和冰片均为细粉状),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所述的粘合剂是浓度为4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在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密丸重1.0克。上述峰蜜水溶液与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重量之比为0.15∶1。
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
牛 黄20 党 参25 砂 仁10
水牛角粉15 赤 芍25 透骨草12
麝 香10 青 黛8 青 皮25
熊 胆12 玄 参12 大青叶20
当 归10 板兰根25 蒲公英12
生 地10 胡黄莲12 山栀子30
金 银 花10 柏子仁25 冰 片15
连 翘12 炙首乌25 蝉 蜕12
太 子 参20 鸡内金25 木 香30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和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成100目-180目的细粉,此处为120目。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35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所述的粘合剂是浓度为5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在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密丸重1.0克。上述蜂蜜水溶液加入量与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的重量之比为0.2∶1。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
牛 黄10 党 参20 砂 仁15
水牛角粉10 赤 芍18 透骨草18
麝 香6 青 黛13 青 皮18
熊 胆7 玄 参18 大青叶16
当 归18 兰 根18 蒲公英16
生 地18 胡黄莲18 山栀子22
金 银 花17 柏子仁20 冰 片10
连 翘20 炙首乌20 蝉 蜕18
太 子 参16 鸡内金20 木 香23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和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混合,随后对上述洗净的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进行烘干,粉碎成100目的细粉,然后与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称得的熊胆(粉状)、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初级混合物,之后在100℃~110℃温度下对其进行熟化、灭菌处理40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细粉状),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所述的粘合剂是浓度为3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密丸重1.0克。上述蜂蜜水溶液的加入量与所述混配好的物料加入量的重量之比为0.1∶1。
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除按实施例1中所述各原料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以外,还要称取并配入下述两种原料(千克):
紫草12千克,豆蔻10千克。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用清水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00目-180目的细粉,此处为150目的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20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细粉状),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中的粘合剂是浓度为7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蜜丸重1.0克。上述粘合剂的加入量与所述混合好的物料加入重量之比为0.2∶1。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
牛 黄20 赤 芍25 透骨草12
水牛角粉15 青 黛8 青 皮25
麝 香10 玄 参12 大青叶12
熊 胆12 板兰根25 蒲公英12
当 归10 胡黄莲12 山栀子30
生 地10 柏子仁25 冰 片15
金 银 花10 炙首乌25 蝉 蜕12
连 翘12 鸡内金25 木 香30
太 子 参20 砂 仁10 豆 蔻20
党 参25 紫 草25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用清水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50目的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0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细粉状),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中的粘合剂是浓度为6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蜜丸重1.0克。上述粘合剂的加入量与所述混合好的物料加入重量之比为0.2∶1。
实施例6、本发明中药除按实施例1中所述各原料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以外,还要称取下述两种原料(千克):
紫草18千克,豆蔻15千克。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用清水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80目的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25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中的粘合剂是浓度为55%(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蜜丸重1.0克。上述粘合剂的加入量与所述混合好的物料加入重量之比为0.2∶1。
实施例7本发明中药除按实施例4所述各原料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外,还增加了射干10千克。当然射干重量为15千克、20千克等均可,只要在10-20千克范围内即可。
本实例中,射干的加入量为10千克。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混合,随后对上述洗净的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成120 的细粉,然后与按上述重量配比的(千克)称得的熊胆、水牛角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初级混合物料,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5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细粉状),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中的粘合剂是浓度为5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蜜丸重1.0克。上述粘合剂的加入量与所述混合好的物料加入重量之比为0.2∶1。
实施例8、本实施例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
牛 黄2 赤 芍15 青 皮15
水牛角粉8 青 黛10 大青叶12
麝 香3 玄 参15 蒲公英20
熊 胆3 板兰根20 山栀子25
当 归20 胡黄莲20 冰 片12
生 地20 柏子仁20 蝉 蜕15
金 银 花15 炙首乌15 木 香15
连 翘15 鸡内金15 紫 草15
太 子 参18 砂 仁18 豆 蔻18
党 参20 透骨草20 射 干18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用清水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00目-180目(100目、120目、150目、180目等均可)的细粉,此处为120目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20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细粉状),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所述粘合剂是浓度为4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药剂,每个蜜丸1.0千克,上述蜂蜜水溶液加入量(千克)与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重量(千克)之比为0.1∶1。
实施例9、本实施例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
牛 黄10 赤 芍22 青 皮20
水牛角粉12 青 黛15 大青叶18
麝 香8 玄 参20 蒲公英15
熊 胆8 板兰根15 山栀子20
当 归15 胡黄莲15 冰 片6
生 地15 柏子仁15 蝉 蜕20
金 银 花20 炙首乌20 木 香20
连 翘20 鸡内金22 紫 草20
太 子 参15 砂 仁12 豆 蔻12
党 参15 透骨草15 射 干12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用清水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00目-180目的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所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25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细粉状),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上述粘合剂是浓度为10%-40%(体积)的乙醇水溶液,如10%、15%、20%、25%、30%、35%、40%等,此处的粘合剂是浓度为35%的乙醇水溶液。将上述粘合剂加入到各原料的混配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制成20目-60目大小的颗粒,烘干,装入胶囊,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胶囊剂型,每个胶囊重0.5克。上述乙醇水溶液的加入量(千克)与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重量(千克)之比为0.2∶1。
实施例10、本实施例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千克):
牛 黄6 赤 芍20 青 皮18
水牛角粉10 青 黛12 大青叶16
麝 香4 玄 参18 蒲公英16
熊 胆4 板兰根18 山栀子22
当 归18 胡黄莲18 冰 片8
生 地18 柏子仁18 蝉 蜕18
金 银 花16 炙首乌18 木 香18
连 翘18 鸡内金20 紫 草18
太 子 参16 砂 仁15 豆 蔻15
党 参18 透骨草18 射 干15
其制备方法是:
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用清水洗净,然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粉碎成180目的细粉,将所述各细粉原料和熊胆、水牛角粉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初级混合物料,之后将其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0分钟,然后按上述重量配比(千克)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解剖学,制成所需剂型的药剂。本实施例所述的粘合剂浓度为7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成蜜丸剂型的本发明中药剂,每个蜜丸重1.0克,上述蜂蜜水溶液的加入量(千克)与上述各原料混配而成的物料重量(千克)之比为0.2∶1。
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麝香和熊胆,分别取自于人工大量养殖的麝和熊。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要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牛 黄1-20份 党 参15-25份 砂 仁10-20份
水牛角粉5-15份 赤 芍12-25份 透骨草12-25份
麝 香1-10份 青 黛8-18份 青 皮12-25份
熊 胆2-12份 玄 参12-25份 大青叶12-20份
当 归10-25份 板兰根12-25份 蒲公英12-20份
生 地10-25份 胡黄莲12-25份 山栀子15-30份
金 银 花10-25份 柏子仁15-25份 冰 片6-15份
连 翘12-25份 炙首乌15-25份 蝉 蜕12-25份
太 子 参12-20份 鸡内金15-25份 木 香15-30份
上述份数为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还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紫草12-25份 豆蔻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还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射干10-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牛 黄2-10份 赤 芍15-22份 青 皮15-20份
水牛角粉8-12份 青 黛10-15份 大青叶12-18份
麝 香3-8份 玄 参15-20份 蒲公英15-20份
熊 胆3-8份 板兰根15-20份 山栀子20-25份
当 归15-20份 胡黄莲15-20份 冰 片6-12份
生 地15-20份 柏子仁15-20份 蝉 蜕15-20份
金银花15-20份 炙首乌15-20份 木 香15-20份
连 翘15-20份 鸡内金15-22份 紫 草15-20份
太子参15-18份 砂 仁12-18份 豆 蔻12-18份
党 参15-20份 透骨草15-20份 射 干12-18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牛 黄6份 赤 芍20份 青 皮18份
水牛角粉10份 青 黛12份 大青叶16份
麝 香4份 玄 参18份 蒲公英16份
熊 胆4份 板兰根18份 山栀子22份
当 归18份 胡黄莲18份 冰 片8份
生 地18份 柏子仁18份 蝉 脱18份
金 银 花16份 炙首乌18份 木 香18份
连 翘18份 鸡内金20份 紫 草18份
太 子 参16份 砂 仁15份 豆 蔻15份
党 参18份 透骨草18份 射 干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是药剂学上所说的蜜丸剂型或胶囊剂型。
8、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备:①先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随后对洗净的上述各原料进行烘干、粉碎,将其粉碎成100目-180目的细粉,将上述各细粉原料和所述熊胆、水牛角粉按所述重量配比进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初级混合物料;或者先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麝香、冰片、熊胆、水牛角粉以外的所述各原料,洗净、混合,随后对洗净的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进行烘干,粉碎成100目-180目的细粉,然后与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得的熊胆、水牛角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初级混合物料;②将上述搅拌均匀的初级混合物料在100℃~110℃温度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0-40分钟,然后按所述重量配比加入经过灭菌处理的麝香和冰片,加入适量粘合剂,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制成所需剂型的中药药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是浓度为30%-70%(体积)的蜂蜜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上述蜂蜜水溶液,在5分钟内混合均匀,成型制得蜜丸剂型的药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是浓度为10%-40%(体积)的乙醇水溶液,往所述各原料混配好的物料中加入适量的所述乙醇水溶液,混合均匀,制成20目-60目大小的颗粒,烘干,装入胶囊,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胶囊剂型的药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31349 CN1413653A (zh) | 2002-09-29 | 2002-09-29 | 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31349 CN1413653A (zh) | 2002-09-29 | 2002-09-29 | 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13653A true CN1413653A (zh) | 2003-04-30 |
Family
ID=474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2131349 Pending CN1413653A (zh) | 2002-09-29 | 2002-09-29 | 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413653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1600B (zh) * | 2007-11-20 | 2010-07-21 | 王振才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
CN101301447B (zh) * | 2008-04-03 | 2010-10-06 | 乔兴茂 |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816280A (zh) * | 2014-03-25 | 2014-05-28 | 崔新明 |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3948832A (zh) * | 2014-05-29 | 2014-07-30 | 张军 | 一种降血压的中药制剂 |
-
2002
- 2002-09-29 CN CN 02131349 patent/CN141365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1600B (zh) * | 2007-11-20 | 2010-07-21 | 王振才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
CN101301447B (zh) * | 2008-04-03 | 2010-10-06 | 乔兴茂 |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816280A (zh) * | 2014-03-25 | 2014-05-28 | 崔新明 |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3816280B (zh) * | 2014-03-25 | 2015-05-13 | 崔新明 |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3948832A (zh) * | 2014-05-29 | 2014-07-30 | 张军 | 一种降血压的中药制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95642A (zh) | 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68812A (zh) | 一种用于除湿止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915399A (zh) |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及更年期综合症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9569C (zh) | 治疗骨质疏松及骨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163C (zh) | 一种治疗胆肾结石的组合物 | |
CN1973890A (zh) | 一种增智健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2095A (zh) |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 |
CN1044445C (zh) | 一种藏药成药 | |
CN1218715C (zh) | 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乌鸡正骨接骨膏、制法及其应用 | |
CN1927331A (zh) |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 |
CN1413653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32279C (zh) | 一种降血脂的中药 | |
CN1136880C (zh) | 一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 |
CN1726991A (zh) | 治疗妇女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79658A (zh) | 一种治疗艾兹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加工方法 | |
CN1899581A (zh) | 用于气滞寒凝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0344315C (zh) | 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593493A (zh) | 辅康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892C (zh) | 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 | |
CN1562271A (zh) |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53188C (zh) |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32283C (zh)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 | |
CN101032540A (zh) | 治疗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225277C (zh) | 一种治疗癫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4301C (zh) | 一种治疗白癜风病口服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