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0269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10269B CN113410269B CN202110621121.8A CN202110621121A CN113410269B CN 113410269 B CN113410269 B CN 113410269B CN 202110621121 A CN202110621121 A CN 202110621121A CN 113410269 B CN113410269 B CN 1134102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area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ower supply
- display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排布于第一显示区,第二发光元件排布于第二显示区;第一像素电路以及第二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对应电连接,第二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电连接,其中,第二像素电路位于第二显示区;以及电源线,电源线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和第二供电结构,第一供电结构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第二供电结构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其中,第一供电结构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断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降低电源线在显示面板局部位置的占用面积,便于布置其它电路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括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中,对具有更优视觉体验的高屏占比的追求已成为当前显示技术发展的潮流之一。
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例,在目前的全面屏方案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其中第一显示区复用为感光元件集成区。此时,诸如前置摄像头、红外感应元件的感光元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背部,光线能够穿过第一显示区到达感光元件,实现前置摄像、红外感应等相应的功能。
在上述方案中,多种信号线即设置于第一显示区,也设置于第二显示区,且第一显示区中的一些信号线与第二显示区中的一些信号线需要电连接,使得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交界附近位置的布线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空间,难以进行布线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电源线在显示面板局部位置的占用面积,便于布置其它电路结构。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排布于第一显示区,第二发光元件排布于第二显示区;第一像素电路以及第二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对应电连接,第二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电连接,其中,第二像素电路位于第二显示区;以及电源线,电源线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和第二供电结构,第一供电结构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第二供电结构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其中,第一供电结构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断开。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前述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电源线包括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以及与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结构。第一供电结构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断开,并在其它侧实现与第二供电结构的电连接。在第一供电结构与第二供电结构的上述至少一侧,电源线不占用显示面板的空间,从而在该区域空余布线空间,便于布置其它电路结构,例如实现更多第一像素电路的布置,实现更多数量第一发光元件的独立驱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Q1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Q1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Q2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Q2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Q3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Q4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Q4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Q5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Q6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Q7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Q8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Q9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电路或第二像素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和图3是图1中Q1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DA1、第二显示区DA2以及非显示区NA。第二显示区DA2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DA1。非显示区NA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DA1以及第二显示区DA2。第一显示区D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DA2的透光率。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11、第二发光元件112、第一像素电路121、第二像素电路122以及电源线130。第一发光元件111排布于第一显示区DA1,第二发光元件112排布于第二显示区DA2。第一像素电路121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对应电连接,第二像素电路122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2对应电连接,其中,第二像素电路122位于第二显示区DA2。
电源线13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131和第二供电结构132。第一供电结构131与第一像素电路121电连接。第二供电结构132与第二像素电路12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
在图1至图3涉及的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路121排布于第一显示区DA1。此时,第一供电结构131设置于第一显示区DA1,第二供电结构132设置于第二显示区DA2。然而,第一像素电路121的位置以及第一供电结构131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示例,还可以是其它设置方式,后文将在其它实施例中示例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电源线130包括与第一像素电路121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131,以及与第二像素电路122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结构132。第一供电结构131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并在其它侧实现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的电连接。在第一供电结构131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的上述至少一侧,电源线130不占用显示面板100的空间,从而在该区域空余布线空间,便于布置其它电路结构,例如实现更多第一像素电路121的布置,实现更多数量第一发光元件111的独立驱动。
本发明实施例以显示面板100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发光元件111、第二发光元件112为OLED发光元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也可以是其它类似于OLED显示面板的能以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AM)方式驱动的自发光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术语“像素电路”指驱动对应发光元件发光的电路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像素电路可以是2T1C电路、7T1C电路、7T2C电路等。本文中,“2T1C电路”指像素电路是包括2个薄膜晶体管(T)和1个电容(C)的像素电路,其它“7T1C电路”、“7T2C电路”等依此类推。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和图6是图4中Q2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DA1、第二显示区DA2以及非显示区NA。第一发光元件111排布于第一显示区DA1,第二发光元件112排布于第二显示区DA2。第一像素电路121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对应电连接,第二像素电路122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2对应电连接。电源线13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131和第二供电结构132。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三显示区DA3、第三发光元件113以及第三像素电路123。第三显示区DA3设置于第一显示区DA1与第二显示区DA2之间。第三发光元件113排布于第三显示区DA3。第三像素电路123与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元件113对应电连接。第三像素电路123与第一供电结构13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路121和第三像素电路123排布于第三显示区DA3。第一供电结构131设置于第三显示区DA3。第二供电结构132设置于第二显示区DA2。在本实施例中,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111的第一像素电路121排布于第三显示区DA3,第一显示区DA1内不设有像素电路,使得第一显示区DA1的电路结构更少,从而具有更高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DA1既可以显示,也可以透光,从而能够作为感光元件的集成区,其中,感光元件设置在第一显示区DA1的非显示面侧。
在本实施例中,以每个第一像素电路121对应连接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每个第二像素电路122对应连接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2、每个第三像素电路123对应连接一个第三发光元件113为例进行说明。然而第一像素电路121与第一发光元件111的对应关系、第二像素电路122与第二发光元件112的对应关系、第三像素电路123与第三发光元件113的对应关系可以不限于此,例如,每个第一像素电路121可以与两个、三个、四个或其它数量的第一发光元件111对应电连接,使得每个第一像素电路121可以同时驱动对应数量的相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111发光。
可选地,第三显示区DA3沿第一方向X具有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沿第一方向X,第一侧S1到对应侧非显示区NA的距离,小于第二侧S2到对应侧的非显示区NA的距离,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可选地,第一供电结构131的沿第二方向Y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电连接,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在沿所述第二方向Y背离第一显示区DA1的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电连接。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也可以经由其它导电结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间接电连接。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具体为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的附近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
电源线130至少设置于第二显示区DA2和第三显示区DA3,电源线130上传输电流时,沿电流传输方向容易产生电压压降。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第三显示区DA3的第二侧S2距离非显示区NA较远,将第一供电结构131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的断开位置设置在该第二侧S2处,第一供电结构131的其它侧可以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或供电源电连接,使得第一供电结构131上的电压压降几乎可以忽略,降低了断开处对第一供电结构131上电压的影响,提高向各显示区像素电路电源信号的均一性,保证显示面板100的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侧S1与非显示区NA邻接,即第一侧S1到对应侧非显示区NA的距离为0,便于进一步缩小电压压降对第一供电结构131的不良影响。然而,第一显示区DA1、第三显示区DA3与第二显示区DA2的位置关系可以不限于上述示例,还可以是其它情形。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图7中Q3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DA3不与非显示区NA邻接。如图7,第三显示区DA3沿第一方向X具有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沿第一方向X,第一侧S1到对应侧非显示区NA的距离D1,小于第二侧S2到对应侧的非显示区NA的距离D2。如图8,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可选地,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一侧S1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电连接。由于第二侧S2距离非显示区NA较远,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可以最大化降低断开处对第一供电结构131上电压的影响。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0和图11是图9中Q4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DA3包括驱动电路区CA以及缓冲区FA。
驱动电路区CA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显示区DA1的至少一侧,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缓冲区FA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显示区DA1以及驱动电路区CA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区CA设有第一像素电路121和第三像素电路1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显示区DA3中的部分信号线需要沿第一方向X与第二显示区DA2中的信号线连接。第一像素电路121和第三像素电路123设置在驱动电路区CA,并且第三显示区DA3包括设置于第二显示区DA2与驱动电路区CA之间的缓冲区FA,该缓冲区FA可以用于布置连接第三显示区DA3与第二显示区DA2的部分信号线的布线结构,从而便于实现向第三显示区DA3中第一像素电路121及第三像素电路123的信号传输。
如前所述,第三显示区DA3沿第一方向X具有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沿第一方向X,第一侧S1到对应侧非显示区NA的距离,小于第二侧S2到对应侧的非显示区NA的距离。可选地,缓冲区FA设置于第二侧S2,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缓冲区FA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此时,电源线130在缓冲区FA空余了布线空间,避免了电源线130的布线结构与设置在缓冲区FA的其它信号线彼此干涉,便于其它信号线在缓冲区FA布置的自由度,降低布线结构设计的难度。
如图9至图11,可选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140。每条第一数据线140包括第一子数据线141、第二子数据线142以及扇出子数据线143。第一子数据线141沿第一方向X延伸于驱动电路区CA,并与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1电连接。第二子数据线142沿第一方向X延伸于第二显示区DA2,并与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22电连接。扇出子数据线143延伸于缓冲区FA,并与第一子数据线141及第二子数据线14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位于缓冲区FA的扇出子数据线143,能够实现驱动电路区CA的多条第一子数据线141与第二显示区DA2中的多条第二子数据线142对应电连接,使得第三显示区DA3中的一列第一像素电路121与第二显示区DA2中的一列第二像素电路122对应共用一条第一数据线140,第一数据线140用于传输控制发光元件灰阶的数据信号,从而实现第一像素电路121的数据信号的供应。由于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缓冲区FA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能够空余更多布线空间,便于扇出子数据线143在缓冲区FA的布置。与电源线130在缓冲区FA仍然布置的显示面板相比,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中缓冲区FA中的布线结构更精简,从而便于缩减缓冲区FA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
如图9至图11,可选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150。每条第二数据线150沿第一方向X延伸于第二显示区DA2及第三显示区DA3。每条第二数据线150与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23以及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22电连接,使得第三显示区DA3中的一列第三像素电路123与第二显示区DA2中的一列第二像素电路122对应共用一条第二数据线150,第二数据线150用于传输控制发光元件灰阶的数据信号,从而实现第三像素电路123的数据信号的供应。该第二数据线150也延伸经过缓冲区FA,由于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缓冲区FA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能够空余更多布线空间,便于第二数据线150在缓冲区FA的布置。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Q5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一侧S1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电连接。由于第二侧S2距离非显示区NA较远,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可以最大化降低断开处对第一供电结构131上电压的影响。可选地,沿第一方向X,第一侧S1与非显示区NA邻接。
具体地,如图13,电源线130还包括第三供电结构133,第三供电结构133设置于非显示区NA。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一侧S1处与第三供电结构133电连接。第三供电结构133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供电结构132在第二显示区DA2与非显示区NA的交界处与第三供电结构1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供电结构133在非显示区NA中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DA1、第二显示区DA2、第三显示区DA3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供电结构133与供电源电连接,使得电源线130从供电源接收电源信号。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供电结构133与显示面板100的驱动芯片电连接,使得电源线130从驱动芯片接收电源信号。通过设置第三供电结构133,实现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一侧S1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间接电连接,即经由第三供电结构133电连接,电源信号可以从第一侧S1处向第一供电结构131传输,当第一显示区DA1或第三显示区DA3的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DA2时,即使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的断开,第一供电结构131上的电压压降也几乎可以忽略,降低了断开处对第一供电结构131上电压的影响,提高向各显示区像素电路电源信号的均一性。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Q6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区CA具有相对的第三侧S3和第四侧S4。第三侧S3与第一显示区DA1相邻,第四侧S4与第二显示区DA2相邻,其中,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四侧S4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电连接。当第一供电结构131在第二侧S2处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时,仍然能够保证第一供电结构131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电连接,解决第一供电结构131接收电源信号的问题。
如图14和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1和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23在驱动电路区CA阵列排布为多个行单元RL及多个列单元CL,每个行单元RL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1及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23,每个列单元CL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1或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23。
在图15涉及实施例中,每个行单元RL既包括第一像素电路121,也包括第三像素电路123,第一像素电路121和第三像素电路123沿第二方向Y排列。在图15涉及实施例中,有的列单元CL近包括第一像素电路121,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1沿第一方向X排列,有的列单元CL仅包括第三像素电路123,多个第三像素电路123沿第一方向X排列。然而行单元RL中像素电路的种类、列单元CL中像素电路的种类可以不限于上述示例,可以是其它情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行单元RL还可以包括虚拟像素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有的列单元CL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像素电路121和第三像素电路123,可选地,有的列单元CL还可以包括虚拟像素电路。虚拟像素电路可以是电路结构与第一像素电路121或第三像素电路123相同或类似,且不与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
如图14和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包括多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每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沿第一方向X延伸,其中,每M个列单元CL与同一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电连接,M为正整数。例如本实施例中,M为1,即每个列单元CL与对应一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电连接,此时第一供电结构131包括数量较多的第一子电源线131a,从而降低第一供电结构131的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每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沿第二方向Y延伸,每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与一个行单元RL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电源线131b的数量与行单元RL的数量相同,第二子电源线131b与行单元RL一一对应连接,此时,第一供电结构131包括数量较多的第二子电源线131b,从而降低第一供电结构131的压降。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Q7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每M个列单元CL与同一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电连接,M为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每两个列单元CL与同一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电连接,即M为2。此时,每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同时向两个列单元CL提供电源信号,可选地,第一子电源线131a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列单元CL之间。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适当减少第一供电结构131包括的第一子电源线131a的数量,在保证能够向全部列单元CL传输电源信号的同时,减少电源线130的布线结构在第三显示区DA3中的空间占用,从而空余更多布线空间,方便布置更多第一像素电路121、第三像素电路123,实现更多数量第一发光元件111、第三发光元件113的独立驱动。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Q8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包括多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和至少一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每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沿第一方向X延伸,其中,每M个列单元CL与同一条第一子电源线131a电连接,M为正整数。每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沿第二方向Y延伸,每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与一个行单元RL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每间隔N个行单元RL设有一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N为正整数。例如本实施例中,每间隔一个行单元RL设有一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即,每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经过一个行单元RL,且相邻两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之间间隔有一个完整的行单元RL。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N可以是2、3等其它正整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适当减少第一供电结构131包括的第二子电源线131b的数量,进一步减少电源线130的布线结构在第三显示区DA3中的空间占用,从而空余更多布线空间,进一步允许第三显示区DA3布置更多的像素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电源线131b与第一子电源线131a分别位于显示面板100的不同布线层中,以避免第二子电源线131b与第一子电源线131a同层时形成的网状结构对其它信号线的干涉,避免对其它信号线的布线产生影响。
如图18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供电结构132包括多条第三子电源线132a以及多条第四子电源线132b。每条第三子电源线132a沿第一方向X延伸,每条第四子电源线132b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至少一条第二子电源线131b与至少一条第四子电源线132b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供电结构131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的电连接。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1是图20中Q9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121包括用于向第一发光元件111传输驱动电流的第一节点N1,第一节点N1位于第一像素电路121的一侧,第一节点N1通过连接线NL与第一发光元件111电连接。第二像素电路122包括用于向第二发光元件112传输驱动电流的第二节点N2,第二节点N2位于第二像素电路122的一侧。图21中,示出一部分第二像素电路122的第二节点N2,其余第二像素电路122的第二节点N2位置类似。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像素电路121和第二像素电路122中,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相向设置或相背设置。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电路或第二像素电路的电路示意图。第一像素电路121、第二像素电路122例如是7T1C电路。像素电路包括第一至第七晶体管M1、M2、M3、M4、M5、M6、M7以及存储电容Cst。图22中,预设节点Nx位于第六晶体管M6与预设发光元件11x的阳极之间。对于第一像素电路121,预设发光元件11x即第一发光元件111,预设节点Nx即第一节点N1。对于第二像素电路122,预设发光元件11x即第二发光元件112,预设节点Nx即第二节点N2。
如图21,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路121中,第一节点N1背离第二侧S2设置。此时,连接线NL在第一像素电路121背离第二侧S2的一侧延伸,从而减少连接线NL对第一像素电路121与第二显示区DA2之间的空间占用,例如能够减少连接线NL对缓冲区FA的空间占用,从而减少诸如数据线的其它信号线与连接线NL之间的交叉,便于其它信号线的或像素电路的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例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DA1、第二显示区DA2以及非显示区NA。第二显示区DA2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DA1。非显示区NA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DA1以及第二显示区DA2。第一显示区D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DA2的透光率。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11、第二发光元件112、第一像素电路121、第二像素电路122以及电源线130。第一发光元件111排布于第一显示区DA1,第二发光元件112排布于第二显示区DA2。第一像素电路121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对应电连接,第二像素电路122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2对应电连接,其中,第二像素电路122位于第二显示区DA2。
电源线130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131和第二供电结构132。第一供电结构131与第一像素电路121电连接。第二供电结构132与第二像素电路12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结构131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100的电源线130包括与第一像素电路121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131,以及与第二像素电路122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结构132。第一供电结构131的至少一侧与第二供电结构132断开,并在其它侧实现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的电连接。在第一供电结构131与第二供电结构132的上述至少一侧,电源线130不占用显示面板100的空间,从而在该区域空余布线空间,便于布置其它电路结构,例如实现更多第一像素电路121的布置,实现更多数量第一发光元件111的独立驱动。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排布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排布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第一像素电路以及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以及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结构和第二供电结构,所述第一供电结构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第三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第三发光元件,排布于所述第三显示区;以及
第三像素电路,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供电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三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侧到对应侧所述非显示区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侧到对应侧的所述非显示区的距离,所述第一供电结构在所述第二侧处与所述第二供电结构断开;
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
驱动电路区,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以及
缓冲区,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区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三像素电路排布于所述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一供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二供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区设有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三像素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供电结构在所述缓冲区与所述第二供电结构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条第一数据线,每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第一子数据线、第二子数据线以及扇出子数据线,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于所述驱动电路区,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并与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扇出子数据线延伸于所述缓冲区,并与所述第一子数据线及所述第二子数据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条第二数据线,每条所述第二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及所述第三显示区,每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与多个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结构在所述第一侧处与所述第二供电结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侧与所述非显示区邻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还包括第三供电结构,所述第三供电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供电结构在所述第一侧处与所述第三供电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三供电结构与所述第二供电结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区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结构在所述第四侧处与所述第二供电结构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所述第三像素电路在所述驱动电路区阵列排布为多个行单元及多个列单元,每个所述行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及多个所述第三像素电路,每个所述列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或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三像素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结构包括多条第一子电源线,每条所述第一子电源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每M个所述列单元与同一条所述第一子电源线电连接,M为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列单元与同一条所述第一子电源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子电源线,每条所述第二子电源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每条所述第二子电源线与一个所述行单元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每间隔N个所述行单元设有一条所述第二子电源线,N为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电源线与所述第一子电源线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不同布线层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结构包括多条第三子电源线以及多条第四子电源线,每条所述第三子电源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条所述第四子电源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子电源线与至少一条所述第四子电源线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传输驱动电流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一节点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传输驱动电流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位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的一侧,
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相向设置或相背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一节点背离所述第二侧设置。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1121.8A CN113410269B (zh) | 2021-06-03 | 2021-06-0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1121.8A CN113410269B (zh) | 2021-06-03 | 2021-06-0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0269A CN113410269A (zh) | 2021-09-17 |
CN113410269B true CN113410269B (zh) | 2022-10-04 |
Family
ID=77676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21121.8A Active CN113410269B (zh) | 2021-06-03 | 2021-06-0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102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42759B (zh) * | 2021-12-13 | 2023-04-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3159512A1 (zh) * | 2022-02-25 | 2023-08-3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EP4336484A4 (en) * | 2022-04-22 | 2024-08-14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5346486B (zh) * | 2022-07-13 | 2024-09-1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06578B (zh) * | 2018-06-08 | 2021-04-13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284911B (zh) * | 2019-04-30 | 2024-05-0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767717B (zh) * | 2019-04-30 | 2022-04-0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767662B (zh) * | 2019-05-31 | 2020-10-27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189684B (zh) * | 2019-06-27 | 2022-04-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
CN110416265B (zh) * | 2019-07-29 | 2022-02-0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老化处理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10400535B (zh) * | 2019-08-27 | 2022-04-19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203781A (zh) * | 2019-11-27 | 2022-03-18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462695A (zh) * | 2020-04-22 | 2020-07-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第一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
CN116959327A (zh) * | 2020-05-29 | 2023-10-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833741B (zh) * | 2020-07-01 | 2022-03-29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843201A (zh) * | 2020-08-07 | 2023-03-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916486B (zh) * | 2020-08-27 | 2024-01-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466209B (zh) * | 2020-09-30 | 2022-05-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6-03 CN CN202110621121.8A patent/CN11341026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0269A (zh) | 2021-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1026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15159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244609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OLED display panel thereof | |
US11347343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with multiplexer in bending area | |
CN11028894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969027A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0767829B (zh)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透明基板、oled基板 | |
CN111668278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7425860U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725173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22039296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133588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22110650A1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 |
EP445125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015666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179831A (zh) |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2222151A1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
CN113508430B (zh) | 像素电路、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342189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220011841A (ko) | 표시장치 | |
CN113674689B (zh) | 显示面板 | |
CN118234291A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9228311U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65360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360227A (zh) |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