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316554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6554B
CN113316554B CN201980089544.0A CN201980089544A CN113316554B CN 113316554 B CN113316554 B CN 113316554B CN 201980089544 A CN201980089544 A CN 201980089544A CN 113316554 B CN113316554 B CN 113316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operation mode
speed
control device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95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6554A (zh
Inventor
中泽大辅
福井大树
近田裕介
浅村知洋
宇都宫健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16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6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44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taking account of disturbance factors, e.g. variation of load 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轿厢的运转模式包括进行轿厢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模式和抑制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振动的管制运转模式。控制装置根据建筑物及绳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摇晃的大小和轿厢的位置,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此外,控制装置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行驶行程中途的速度变更位置处,将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在该电梯装置中,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轿厢的运转模式包括抑制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振动的管制运转模式。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室外电梯的强风管制运转装置中,预先设定有限制风速。限制风速是由于轿厢的侧面受到的风而产生的轿厢内振动成为容许振动值时的风速。然后,当由风速计计测出的风速达到限制风速时,实施强风管制运转。在强风管制运转中,使轿厢进行减速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81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强风管制运转装置中,由于仅仅是使轿厢进行减速运转,因此无法高效地抑制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振动。此外,轿厢的运行效率会大幅度地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在抑制轿厢的运行效率降低的同时高效地抑制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振动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绳索,其与轿厢连接;以及控制装置,其对轿厢的运转进行控制,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轿厢的运转模式包括进行轿厢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模式和抑制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振动的管制运转模式,控制装置根据建筑物及绳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摇晃的大小和轿厢位置,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行驶行程中途的速度变更位置处,将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在抑制轿厢的运行效率降低的同时高效地抑制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主绳索产生了横向振动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图1的轿厢的位置与主绳索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轿厢的固有振动频率以及建筑物的固有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5是示出电梯控制装置针对图1的主绳索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在通常运转模式与管制运转模式下对图1的轿厢的速度模式以及轿厢所产生的振动进行比较而示出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图5中的速度变更位置的决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6的管制运转中的速度模式的决定方法的第1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图6的管制运转中的速度模式的决定方法的第2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图6的管制运转中的速度模式的决定方法的第2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图1的轿厢的位置与补偿绳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轿厢的固有振动频率以及建筑物的固有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电梯控制装置针对图1的补偿绳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针对主绳索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针对补偿绳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针对主绳索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1例的曲线图。
图17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2例的曲线图。
图18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3例的曲线图。
图19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4例的曲线图。
图20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各功能的处理电路的第1例的结构图。
图21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各功能的处理电路的第2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在建筑物50中设有井道1以及机房2。机房2设置于井道1之上。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以及电梯控制装置5。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是电梯控制装置5。
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未图示的曳引机电机以及未图示的曳引机制动器。曳引机电机使驱动绳轮6旋转。曳引机制动器保持驱动绳轮6的静止状态、或者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驱动绳轮6以及偏导轮4上绕挂有多条主绳索7。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条主绳索7。
多条主绳索7的第1端部与轿厢8连接。多条主绳索7的第2端部与对重9连接。
轿厢8以及对重9借助多条主绳索7悬吊在井道1内。此外,通过使驱动绳轮6旋转而使得轿厢8以及对重9在井道1内升降。电梯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而使轿厢8以所设定的速度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未图示的一对轿厢导轨和未图示的一对对重导轨。一对轿厢导轨对轿厢8的升降进行引导。一对对重导轨对对重9的升降进行引导。
在轿厢8与对重9之间悬吊有多条补偿绳(compensating rope)10。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条补偿绳10。实施方式1的绳索是主绳索7以及补偿绳10。
多条补偿绳10的第1端部与轿厢8的下部连接。多条补偿绳10的第2端部与对重9的下部连接。
在井道1的底部设置有第1补偿绳轮11a和第2补偿绳轮11b。多条补偿绳10的下端部绕挂于第1及第2补偿绳轮11a、11b。
在机房2设有限速器12。限速器12对轿厢8有无以过大速度行驶进行监视。此外,限速器12具有限速器绳轮13。限速器绳索14绕挂于限速器绳轮13。
限速器绳索14呈环状地铺设于井道1内,并与轿厢8连接。在井道1的底部设置有张紧轮15。限速器绳索14的下端部绕挂于张紧轮15。当轿厢8升降时,限速器绳索14循环移动,限速器绳轮13以与轿厢8的行驶速度对应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例如,在建筑物50因强风而摇晃时、或者建筑物产生了地震引起的长周期振动时,配置于井道1内的绳索类会产生横向振动。这时,例如,当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即驱动绳轮6与轿厢8之间的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建筑物50的摇晃的振动频率时,如图2所示,主绳索7产生较大的横向振动。
由于主绳索7与轿厢8连接,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当轿厢8在主绳索7产生了横向振动的状态下行驶时,主绳索7的振动传递至轿厢8,轿厢8会大幅度地振动。
图3是示出图1的轿厢8的位置与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fc以及建筑物50的固有振动频率fb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长度根据轿厢8的位置而变化。因此,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也根据轿厢8的位置而变化。并且,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能够由下式来表示。
[式1]
Figure BDA0003169182980000041
其中,L是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长度,T是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张力,ρ是主绳索7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
当轿厢8向上层楼层移动时,长度L变短,因此,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与长度L成反比地变大。
此外,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fc是由轿厢8的质量和沿着轿厢导轨对轿厢8进行引导的引导装置的支承刚性决定的。轿厢8的质量和引导装置的支承刚性不会根据轿厢8的位置而变动。因此,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fc与轿厢8的位置无关地为恒定的值。
当轿厢8正停靠在下层楼层时,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接近建筑物50的固有振动频率fb。因此,建筑物50的摇晃与轿厢侧部分发生共振,从而在轿厢侧部分产生的横向振动变大。
当在该状态下使轿厢8向上方行驶、即进行上行行驶时,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fr增大,在上层楼层处与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fc交叉。由此,轿厢侧部分与轿厢8发生共振,从而轿厢8的振动变大。
图4是示出图1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功能的框图。电梯控制装置5作为功能块而具有管制运转判定部21、速度指令部22以及速度控制部23。
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多个运转模式来对轿厢8的运转进行控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控制的轿厢8的运转模式包括通常运转模式和管制运转模式。通常运转模式是进行轿厢8的通常运转的运转模式。管制运转模式是抑制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的运转模式。
管制运转判定部21根据来自摇晃检测部24的信号和来自轿厢位置检测部25的信号来判定是否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
作为摇晃检测部24,能够使用产生与建筑物50的横向振动对应的信号的建筑物摇晃传感器。建筑物摇晃传感器例如设置于建筑物50的顶部。
此外,也可以使用产生与主绳索7或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对应的信号的传感器作为摇晃检测部24。此外,也可以使用多种传感器作为摇晃检测部24。此外,作为摇晃检测部24,也可以使用如下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根据由建筑物50的摇晃产生的激振输入计算出主绳索7或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作为绳索横向振动估计值输出。
作为轿厢位置检测部25,能够使用设置于曳引机3的旋转检测器、设置于限速器12的旋转检测器、设置于井道1内的开关、或者它们的组合。
速度指令部22根据来自管制运转判定部21的信号和来自轿厢位置检测部25的信号生成速度指令。速度控制部23根据速度指令来控制曳引机3。
图5是示出电梯控制装置5针对图1的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在实施方式1中,对图1的电梯装置是穿梭式电梯(shuttle elevator)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穿梭式电梯中,轿厢8在建筑物50的下部的入口楼层与建筑物50的上部的特定楼层之间往复运转。在该例子中,入口楼层是最下层,特定楼层是最上层。
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时实施图5的处理。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也可以按照设定周期定期地实施图5的处理。
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1中判定摇晃检测部24的输出信号的大小是否为设定值以上。在图5中,示出了判定建筑物50的摇晃的大小是否为设定值以上的例子。
如果建筑物50的摇晃的大小低于设定值,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另外,也可以是,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1中判定产生与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对应的信号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大小或者绳索横向振动估计值的大小是否为设定值以上。
在摇晃检测部24的输出信号的大小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3中判定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是否比主绳索共振区靠下。在图5中,示出了在建筑物50的摇晃的大小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3中判定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是否比主绳索共振区靠下的例子。
在电梯控制装置5预先设定有主绳索共振区。主绳索共振区是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与建筑物50的摇晃发生共振的区域。
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比主绳索共振区靠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4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比主绳索共振区靠下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5中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另外,在行驶开始位置处于主绳索共振区内的情况下,也从步骤S3进入步骤S5。
之后,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6中使轿厢8的向上方向的行驶开始。然后,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7中对轿厢8是否到达了第1速度变更位置进行监视。
在电梯控制装置5预先设定有第1速度变更位置。第1速度变更位置是将轿厢8的速度变更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下的速度低的速度的位置。第1速度变更位置设定在比轿厢共振区靠下的位置。轿厢共振区是轿厢8与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发生共振的区域。
当轿厢8到达第1速度变更位置时,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8中使轿厢8减速。之后,在步骤S9中,当轿厢8到达最上层时,电梯控制装置5结束本次的处理。
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轿厢8即将进入轿厢共振区之前使轿厢8减速,从而与使轿厢8以通常运转模式行驶的情况相比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使轿厢8到达最上层。即,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以使得比通常运转模式更慢地到达目的地楼层的方式对轿厢8的运转进行控制。
由此,在轿厢8进入轿厢共振区之前,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衰减,传递至轿厢8的振动被降低。
图6是在通常运转模式与管制运转模式下对图1的轿厢的速度模式以及轿厢所产生的振动进行比较而示出的曲线图。另外,图6将在产生了相同大小的建筑物摇晃的状态下、使轿厢8以通常运转模式从最下层移动到最上层的情况与使轿厢8以管制运转模式从最下层移动到最上层的情况进行比较示出。
在通常运转模式下,轿厢8与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发生共振,轿厢8在最上层附近处大幅振动。
与此相对,在管制运转模式下,轿厢8的减速在第1速度变更位置、即速度变更开始位置Pv1处开始。因此,轿厢8在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某种程度地衰减之后进入轿厢共振区。由此,轿厢8所产生的振动被降低。
图7是示出图5中的第1速度变更位置的决定方法的说明图。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相对于建筑物50的摇晃引起的激振输入的响应倍率λ由下式来表示。其中,ζ为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衰减比。
[式2]
Figure BDA0003169182980000071
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fr根据轿厢侧部分的长度而变动。因此,轿厢侧部分的响应倍率λ根据轿厢8的位置而如图7的中央的曲线图所示那样地变化。
图7中的主绳索共振区是包含响应倍率λ为最大值λ1的绳索最大共振位置P1的区域。在轿厢8位于该主绳索共振区内时,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容易被放大。此外,越远离绳索最大共振位置P1,响应倍率λ的值越小。
因此,如图6所示,在管制运转中,当使第1速度变更位置位于比绳索最大共振位置P1靠下的位置时,轿厢8处于响应倍率λ较高的主绳索共振区的时间变长,成为轿厢8的振动原因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容易增大。因此,优选的是,将第1速度变更位置设为响应倍率λ开始降低的、比绳索最大共振位置P1靠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轿厢8的振动相对于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引起的激振输入的响应倍率λa由下式来表示。
[式3]
Figure BDA0003169182980000081
其中,ζc是沿着轿厢导轨对轿厢8进行引导的引导装置的衰减比。此外,fc是由轿厢8的质量和引导装置的刚性决定的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
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fr根据轿厢侧部分的长度而变动。因此,轿厢8的响应倍率λa如图7的右侧的曲线图所示那样地变化。
图7中的轿厢共振区是包含响应倍率λa为最大值的轿厢最大共振位置Pa1的区域。当图6的从速度变更开始位置到速度变更完成位置的区间与响应倍率λa较高的轿厢共振区重叠时,在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充分衰减之前,轿厢8进入轿厢共振区。该情况下,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容易放大。因此,优选的是,将速度变更完成位置设为比轿厢最大共振位置Pa1靠下的位置。
这样,在实施方式1的管制运转中,优选的是,速度变更在比绳索最大共振位置P1靠上的位置处开始。此外,优选的是,速度变更在比响应倍率λa小于最大值λa1的轿厢最大共振位置Pa1靠下的位置处完成,行驶速度变为低速度V2。
由此,能够在使轿厢8高速地从主绳索共振区离开的同时抑制轿厢8的振动增大。
另外,如果将速度变更开始位置设为比主绳索共振区的上端P1U靠上的位置P2、并且将速度变更完成位置设为比轿厢共振区的下端Pa1L靠下的位置Pa2,则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轿厢8的振动增大,是更为优选的。
在此,主绳索共振区的上端P1U例如是响应倍率λ为最大值λ1的五分之一左右的位置。此外,轿厢共振区的下端Pa1L例如是响应倍率λa为最大值λa1的五分之一左右的位置。
其中,与最大值λ1以及λa1相乘的乘数五分之一是在使用解析模型评价由于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而产生的轿厢8的振动时、作为能够抑制轿厢8的振动增大的条件而被计算出的一例,并不限于该值。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根据轿厢侧部分的响应倍率λ以及轿厢的响应倍率λa来进行速度变更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也可以是,在轿厢侧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fr变得大于建筑物50的固有振动频率fb的位置处开始速度变更,在固有振动频率fr变得小于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fc的位置处完成速度变更。
也可以是,预先离线地对实现如上所述的管制运转中的速度模式的速度指令进行设计,并安装于电梯控制装置5内的速度指令部22。
作为另一方法,也可以在速度指令部22中实时地计算上述评价,在线地生成抑制轿厢8的振动的速度指令。
图8是示出图6的管制运转中的速度模式的决定方法的第1例的说明图。原则上,如果减小速度变更完成后的低速度V2而延长行驶时间,则能够抑制轿厢8的振动。但是,若使低速度V2过小,则行驶时间会变得过大,运行效率降低。
对决定使得行驶时间不会变得过大地抑制轿厢8的振动的适当的条件的方法的第1例进行说明。在该方法中,确定管制运转时的行驶时间的上限T2,设定使得在从行驶开始起至到达目标楼层为止的期间轿厢8的振动变为目标水平以下的运转模式。在此,对于上限T2,例如可以设为通常运转时的行驶时间T1的3倍以下的值。
由于轿厢8的振动会被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激励起来,因此需要成为使得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的振幅尽可能衰减那样的运转模式。此外,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会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因此,只要设为使得在到达目标楼层之前、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的次数尽可能多那样的速度模式即可。
为了使轿厢侧部分在行驶时间T2的期间更多地振动,只要使轿厢侧部分以尽可能大的振动频率振动即可。轿厢8越向上方行驶,轿厢侧部分的振动频率越大。这是因为,轿厢8越向上方行驶,轿厢侧部分的长度越短。
因此,优选的是,以使得速度变更开始位置处于尽可能靠上的位置的方式来设定速度变更开始位置。例如,可以在轿厢8的位置比从最下层到最上层的升降行程的二分之一靠上的位置处,将轿厢8的速度切换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并且,优选的是,在速度变更后,在行驶时间T2的期间能够到达目标楼层的范围内,将低速度V2设定为尽可能小的速度。
由此,在行驶时间T2的期间,能够有效地抑制轿厢8的振动。即,能够使得行驶时间不会变得过大地有效地抑制轿厢8的振动。
图8的中段的曲线图示出在行驶时间T2的期间,在任意的位置P3处进行了速度变更的情况下的轿厢侧部分的波腹位置处的横向振动的位移。其中,P1<P3<Pa1。此外,图8的下段的曲线图示出在行驶时间T2的期间,在任意的位置P4处进行了速度变更的情况下的轿厢侧部分的波腹位置处的横向振动的位移。其中,P4<P3,即,P4为比P3靠下的位置。
将速度变更开始位置设为比P4靠上的P3会使得轿厢侧部分的长度更快地变短,此外,在速度变更后,与将第1速度变更位置设为P4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低速度V2更低。因此,能够使成为轿厢8的振动的主要原因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更快地衰减。
图9和图10是示出图6的管制运转中的速度模式的决定方法的第2例的说明图。在对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施加初始位移而使其发生了自由振动的情况下,振幅逐个周期地呈等比级数地减少。即,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幅越小。
在实施方式1的管制运转中,如果尽可能地降低速度变更后的低速度V2、直到到达最上层为止尽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使得轿厢侧部分的振动次数变得更多,则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衰减,传递至轿厢8的振动变小。
另一方面,若到到达目标楼层为止花费时间过多,则运行效率会降低,因此,将行驶时间设计为能够容许的最大值以下。此外,若使行驶时间过短,则这回会在到达轿厢共振区之前,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未充分衰减而导致轿厢8的振动抑制效果变弱。这样,轿厢8的振动与行驶时间之间具有折衷的关系。
对决定不会使得行驶时间过大地抑制轿厢8的振动的适当的条件的方法的第2例进行说明。在该方法中,使用两个数学模型来评价相对于建筑物50的摇晃的轿厢8的振动。
一个数学模型是根据由建筑物50的摇晃产生的激振输入来计算轿厢8的行驶过程中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的位移的数学模型。另一个数学模型是根据由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产生的激振输入来计算轿厢8的振动的数学模型。
作为管制运转中的轿厢8的速度模式,将低速度V2设定为任意的值,例如设定为通常运转时的额定速度的50%以下。在此基础上,例如如图9所示,进行使速度变更开始位置变动后的数值计算,即,进行使速度变更开始位置变动为Pm、Pn、…后的计算。
然后,如图10所示,制作以行驶时间和最大轿厢振动为轴的二维平面的曲线Q。针对预先设定的轿厢振动的限制值Amax和行驶时间的上限Tmax,提取与轿厢振动为限制值Amax以下、并且行驶时间为上限Tmax以下的曲线Q上的区域对应的速度变更开始位置的条件,作为管制运转的行驶速度模式。其中,Tmax=T2。
更优选的是,如果对图10的曲线Q上的距原点的距离d进行评价,设定距离d为最小的条件下的速度变更开始位置,则能够使得行驶时间不会变得过大地得到能够获得轿厢8的振动抑制效果的管制运转的行驶模式。
[式4]
Figure BDA0003169182980000111
也可以是,实现如上所述的管制运转中的速度模式的速度指令由速度指令部22根据时时刻刻所得到的建筑物摇晃信息和轿厢位置信息而实时地进行上述评价,在线地生成。
作为另一方法,也可以预先离线地进行上述评价,将所得到的最佳条件的速度指令安装于速度指令部22。
接下来,图11是示出图1的轿厢8的位置与补偿绳10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c、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fc以及建筑物50的固有振动频率fb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补偿绳10的轿厢侧部分、即第1补偿绳轮11a与轿厢8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根据轿厢8的位置而变化。因此,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c也根据轿厢8的位置而变化。
当轿厢8停靠在最上层附近时,补偿绳10的轿厢侧部分容易与建筑物50的摇晃发生共振。此外,在下层楼层,存在补偿绳10的轿厢侧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frc与轿厢8的固有振动频率fc交叉的点。因此,当轿厢8在补偿绳10发生了摇晃的状态下下降时,在下层楼层处容易激发轿厢8的振动。
图12是示出电梯控制装置5针对图1的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
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时实施图12的处理。此外,也可以是,电梯控制装置5按照设定周期定期地实施图12的处理。
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1中判定摇晃检测部24的输出信号的大小是否为设定值以上。在图12中,示出了判定建筑物50的摇晃的大小是否为设定值以上的例子。
如果建筑物50的摇晃的大小低于设定值,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2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另外,也可以是,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1中判定产生与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对应的信号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大小或者绳索横向振动估计值的大小是否为设定值以上。
在摇晃检测部24的输出信号的大小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3中判定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是否比补偿绳共振区靠上。在图12中,示出了在建筑物50的摇晃的大小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3中判定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是否比补偿绳共振区靠上的例子。
在电梯控制装置5预先设定有补偿绳共振区。补偿绳共振区是补偿绳10的轿厢侧部分与建筑物50的摇晃发生共振的区域。
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比补偿绳共振区靠下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4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比补偿绳共振区靠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5中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另外,在行驶开始位置处于补偿绳共振区内的情况下,也从步骤S23进入步骤S25。
之后,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6中使轿厢8向下方向的行驶、即下行行驶开始。
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除了设定有用于使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衰减的第1速度变更位置之外,还设定有用于使补偿绳10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衰减的第2速度变更位置。
第2速度变更位置是将轿厢8的速度变更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下的速度低的速度的位置。第2速度变更位置设定在比轿厢共振区靠上的位置。轿厢共振区是轿厢8与补偿绳10的轿厢侧部分的横向振动发生共振的区域。
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7中对轿厢8是否到达了第2速度变更位置进行监视。
当轿厢8到达第2速度变更位置时,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8中使轿厢8减速。之后,在步骤S29中,当轿厢8到达最下层时,电梯控制装置5结束本次的处理。
在管制运转模式下,通过在轿厢8即将进入轿厢共振区之前使轿厢8减速,从而与使轿厢8以通常运转模式行驶的情况相比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使轿厢8到达最下层。即,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以使得比通常运转模式更慢地到达目的地楼层的方式对轿厢8的运转进行控制。
由此,在轿厢8进入轿厢共振区之前,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衰减,传递至轿厢8的振动减少。
第2速度变更位置的决定方法、管制运转时的速度模式的决定方法等思路与针对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的管制运转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建筑物50及主绳索7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摇晃的大小和轿厢8的位置,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行驶行程中途的第1速度变更位置处,将轿厢8的速度切换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因此,能够在抑制轿厢8的运行效率降低的同时高效地抑制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能够防止乘坐感受恶化。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建筑物50及补偿绳10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摇晃的大小和轿厢8的位置,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行驶行程中途的第2速度变更位置处,将轿厢8的速度切换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因此,能够在抑制轿厢8的运行效率降低的同时高效地抑制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能够防止乘坐感受恶化。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将速度变更位置设定在绳索最大共振位置与轿厢最大共振位置之间。由此,能够更高效地抑制绳索7、10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将速度变更位置设定在绳索7、10的横向振动相对于建筑物50的摇晃的响应倍率为最大值的五分之一的位置与绳索7、10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的响应倍率为最大值的五分之一的位置之间。由此,能够在抑制轿厢8的运行效率降低的同时更高效地抑制绳索7、10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8的行驶为依次进入绳索共振区和轿厢共振区这双方的行驶的情况下,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因此,能够在尽可能地维持通常运转的同时在更准确的时机实施管制运转。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管制运转模式下,将绳索共振区中的轿厢8的速度设为与通常运转模式相同的速度,将轿厢共振区中的轿厢8的速度设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低的速度。因此,能够在抑制轿厢8的运行效率降低的同时更高效地抑制绳索7、10的横向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振动。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对穿梭式电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为轿厢8能够在各个楼层停靠的电梯装置。此外,电梯装置整体的结构、电梯控制装置5的结构以及用于抑制轿厢8的振动的基本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5针对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在图13中,步骤S1至步骤S4与图5相同。
在步骤S3中,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比主绳索共振区靠下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11中判定轿厢8的运转方向是否为上方向。另外,在行驶开始位置处于主绳索共振区内的情况下,也从步骤S3进入步骤S11。
如果轿厢8的运转方向不是上方向,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12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在轿厢8的运转方向为上方向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13中判定目的地楼层是否比第1速度变更位置靠上。如果不是比第1速度变更位置靠上,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14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在目的地楼层比第1速度变更位置靠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5中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之后,步骤S6至步骤S8与图5相同。然后,在步骤S15中,当轿厢8到达目的地楼层时,电梯控制装置5结束本次的处理。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5针对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在图14中,步骤S21至步骤S24与图12相同。
在步骤S23中,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位置比补偿绳共振区靠上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31中判定轿厢8的运转方向是否为下方向。另外,在行驶开始位置处于主绳索共振区内的情况下,也从步骤S23进入步骤S31。
如果轿厢8的运转方向不是下方向,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32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在轿厢8的运转方向为下方向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33中判定目的地楼层是否比第2速度变更位置靠下。如果不是比第1速度变更位置靠下,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34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在目的地楼层比第2速度变更位置靠下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5中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之后,步骤S26至步骤S28与图12相同。然后,在步骤S35中,当轿厢8到达目的地楼层时,电梯控制装置5结束本次的处理。
其它结构以及控制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这样的电梯装置,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8的行驶为依次进入绳索共振区和轿厢共振区这双方的行驶的情况下,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因此,即使是轿厢8能够在各个楼层停靠的电梯装置,也能够在尽可能地维持通常运转的同时在更准确的时机实施管制运转。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8的运转方向为上方向的情况下,判定轿厢8的目的地楼层是否比速度变更位置靠上,在目的地楼层比速度变更位置靠上的情况下,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因此,能够在更准确的时机实施管制运转。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8的运转方向为下方向的情况下,判定轿厢8的目的地楼层是否比速度变更位置靠下,在目的地楼层比速度变更位置靠下的情况下,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因此,能够在更准确的时机实施管制运转。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振动估计值变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
该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建筑物50的摇晃的大小和轿厢8的位置,计算出在轿厢8的当前位置处产生的绳索7、10的横向振动估计值作为绳索7、10的横向振动的初始值。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5计算从绳索7、10以横向振动估计值进行了振动的状态起使轿厢8进行了行驶的情况下的轿厢振动估计值。其它结构以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5针对主绳索7的横向振动进行的管制运转动作的流程图。在图15中,示出了电梯装置为穿梭式电梯的情况。
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8的行驶开始时实施图15的处理。此外,也可以是,电梯控制装置5按照设定周期定期地实施图15的处理。
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41中估计进行了行驶的情况下的轿厢8的振动,即,计算出上述轿厢振动估计值。接着,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42中判定轿厢振动估计值是否为设定值以上。
如果轿厢振动估计值低于设定值,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2中维持通常运转模式,结束本次的处理。
如果轿厢振动估计值为设定值以上,则电梯控制装置5在步骤S5中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以下,步骤S6至步骤S9与实施方式1相同。
此外,针对补偿绳10的横向振动的管制运转动作是将图12的步骤S21至步骤S24置换为图15的步骤S41、步骤S42以及步骤S2的动作。
根据这样的电梯装置,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另外,关于实施方式2所示的电梯装置、即轿厢8能够在各个楼层停靠的电梯装置,也可以是,在轿厢振动估计值变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
在此,图16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1例的曲线图。在第1例中,轿厢速度的降低在通常运转模式下的额定速度区间的中途开始。此外,当轿厢速度变为低速度V2时,减速度降低。
此外,图17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2例的曲线图。在第2例中,轿厢速度的降低在通常运转模式下的额定速度区间的中途开始。此外,当轿厢速度变为低速度V2时,短时间维持低速度V2,之后再次开始减速。
此外,图18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3例的曲线图。在第3例中,轿厢速度的降低在通常运转模式下的额定速度区间的中途开始。之后,直到轿厢停靠为止,轿厢速度以比通常运转模式的减速度低的恒定的减速度降低。
此外,图19是示出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的第4例的曲线图。在第4例中,在轿厢速度达到额定速度V1之前,轿厢速度短时间维持在比额定速度V1低、且比低速度V2高的速度V11。之后,与图17所示的第2例相同。
管制运转模式下的速度模式不限于图16至图19的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实施方式1~3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图20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3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的处理电路的第1例的结构图。第1例的处理电路100是专用的硬件。
此外,处理电路100例如相应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此外,可以分别通过独立的处理电路100来实现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也可以集中通过处理电路100来实现各功能。
此外,图21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3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的处理电路的第2例的结构图。第2例的处理电路200具备处理器201以及存储器202。
在处理电路200中,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和固件被记述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202中。处理器20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程序来实现各功能。
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程序也可以说是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部的步骤或方法的程序。在此,存储器202是指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此外,磁盘、软盘、光盘、CD(compact disk:紧凑型光盘)、迷你盘(minidisc)、DVD(Digital VersatileDisk:数字多功能盘)等也相应于存储器202。
另外,关于上述的各部的功能,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一部分,通过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一部分。
这样,处理电路能够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各部的功能。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装置在发生设定值以上的大小的建筑物的摇晃,进而,建筑物的摇晃的大小处于设定值以上的状态的持续时间持续了基准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管制运转模式。这时,也可以是,控制装置根据建筑物的摇晃的大小而变更基准时间。
例如,可以是,在建筑物的摇晃为0.2gal至0.3gal的情况下,将基准时间设定为400秒,在建筑物的摇晃超过0.3gal的情况下,将基准时间设定为300秒。其中,所述基准时间是由于建筑物的摇晃而产生的主绳索及补偿绳中的任意一方的横向振动达到设定值的一例,不限于该值。
此外,也可以仅针对主绳索及补偿绳中的任意一方的横向振动应用管制运转模式。此外,也可以针对与轿厢连接的主绳索及补偿绳以外的绳索的横向振动也应用管制运转模式。
此外,绳索是广义意义上的绳索,例如也包括悬吊轿厢的带。
此外,对管制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不限于电梯控制装置。
此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无机房电梯、双层电梯、单井道多轿厢方式的电梯等各种类型的电梯。单井道多轿厢方式是上轿厢和配置于上轿厢的正下方的下轿厢各自独立地在共同的井道中升降的方式。
标号说明
5:电梯控制装置;7:主绳索;8:轿厢;10:补偿绳。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
绳索,其与所述轿厢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所述轿厢的运转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所述轿厢的运转模式包括进行所述轿厢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模式和抑制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所述轿厢的振动的管制运转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建筑物及所述绳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摇晃的大小和所述轿厢的位置,将所述运转模式切换为所述管制运转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行驶行程中途的速度变更位置处,将所述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所述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轿厢的行驶为依次进入所述绳索与所述建筑物的摇晃发生共振的绳索共振区和所述轿厢与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发生共振的轿厢共振区这双方的行驶的情况下,将所述运转模式切换为所述管制运转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模式下,将所述绳索共振区中的所述轿厢的速度设为与通常运转模式相同的速度,将所述轿厢共振区中的所述轿厢的速度设为比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低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轿厢的位置比从最下层到最上层的升降行程的二分之一靠上的位置处,将所述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所述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4.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
绳索,其与所述轿厢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所述轿厢的运转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所述轿厢的运转模式包括进行所述轿厢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模式和抑制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所述轿厢的振动的管制运转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建筑物及所述绳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摇晃的大小和所述轿厢的位置,将所述运转模式切换为所述管制运转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行驶行程中途的速度变更位置处,将所述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所述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模式下,将所述速度变更位置设定在绳索最大共振位置与轿厢最大共振位置之间,在该绳索最大共振位置处,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相对于所述建筑物的摇晃的响应倍率为最大值,在该轿厢最大共振位置处,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所述轿厢的振动的响应倍率为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轿厢的位置比从最下层到最上层的升降行程的二分之一靠上的位置处,将所述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所述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6.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
绳索,其与所述轿厢连接;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所述轿厢的运转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所述轿厢的运转模式包括进行所述轿厢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模式和抑制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所述轿厢的振动的管制运转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建筑物及所述绳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摇晃的大小和所述轿厢的位置,将所述运转模式切换为所述管制运转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模式下,在行驶行程中途的速度变更位置处,将所述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所述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模式下,将所述速度变更位置设定在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相对于所述建筑物的摇晃的响应倍率为最大值的五分之一的位置与所述绳索的横向振动引起的所述轿厢的振动的响应倍率为最大值的五分之一的位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轿厢的位置比从最下层到最上层的升降行程的二分之一靠上的位置处,将所述轿厢的速度切换为比所述通常运转模式的速度模式低的速度。
CN201980089544.0A 2019-01-29 2019-01-29 电梯装置 Active CN113316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2902 WO2020157822A1 (ja) 2019-01-29 2019-01-29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554A CN113316554A (zh) 2021-08-27
CN113316554B true CN113316554B (zh) 2022-06-28

Family

ID=71842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9544.0A Active CN113316554B (zh) 2019-01-29 2019-01-29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38862B2 (zh)
CN (1) CN113316554B (zh)
DE (1) DE112019006753T5 (zh)
WO (1) WO20201578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2693B2 (en) * 2019-02-07 2022-04-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control based on building sway
JP7159374B2 (ja) * 2021-03-04 2022-10-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地震感知時の運転方法
WO2022254488A1 (ja) * 2021-05-31 2022-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2426009B1 (ko) * 2021-07-12 2022-07-29 주식회사 휴아이티 기상 관측 타워용 자동 컨트롤 시스템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4656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7153520A (ja) * 2005-12-05 2007-06-21 Nippon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方法
CN101088898A (zh) * 2006-06-16 2007-12-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1269768A (zh) * 2007-03-20 2008-09-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1663220A (zh) * 2007-08-30 2010-03-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管制运转系统
FI123182B (fi) * 2012-02-16 2012-12-14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ohjaamiseksi ja hissi
JP2013209209A (ja) * 2012-03-30 2013-10-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3373654A (zh) * 2012-04-24 2013-10-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8463423A (zh) * 2016-01-20 2018-08-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78973A (zh) * 2016-03-28 2018-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1831B2 (zh) * 1974-10-18 1982-03-06
JP6371696B2 (ja) 2014-12-09 2018-08-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強風管制運転装置及び強風管制運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4656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7153520A (ja) * 2005-12-05 2007-06-21 Nippon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方法
CN101088898A (zh) * 2006-06-16 2007-12-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1269768A (zh) * 2007-03-20 2008-09-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1663220A (zh) * 2007-08-30 2010-03-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管制运转系统
FI123182B (fi) * 2012-02-16 2012-12-14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ohjaamiseksi ja hissi
JP2013209209A (ja) * 2012-03-30 2013-10-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3373654A (zh) * 2012-04-24 2013-10-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8463423A (zh) * 2016-01-20 2018-08-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78973A (zh) * 2016-03-28 2018-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9006753T5 (de) 2021-10-14
CN113316554A (zh) 2021-08-27
WO2020157822A1 (ja) 2020-08-06
JPWO2020157822A1 (ja) 2021-09-09
JP7038862B2 (ja)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6554B (zh) 电梯装置
JP533729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JP50832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JP579164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ロープ揺れ抑制方法
CN110267895B (zh) 电梯装置
JP5361180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WO201001359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6151694A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8789660B2 (en) Elevator system using a movement profile
JP499924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480840B2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方法
JP485810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6494793B2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JP503614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速度制御装置、速度制御方法、および速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8463423B (zh)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184053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3192242A (ja) エレベータの主索振れ抑制装置及び主索振れ抑制方法
WO202225461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WO2022254488A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486443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5264145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05231867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JP200516239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21107259A (ja) 主ロープの振れ抑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