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2337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42337A CN113242337A CN202110636834.1A CN202110636834A CN113242337A CN 113242337 A CN113242337 A CN 113242337A CN 202110636834 A CN202110636834 A CN 202110636834A CN 113242337 A CN113242337 A CN 1132423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area
- mobile terminal
- housing
- display
- flexi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和推力机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通过转轴连接且均可绕转轴转动。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第三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一显示区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显示区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三显示区位于转轴处,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相对或者相背。推力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推力机构能够沿第一显示区远离第三显示区的方向上给第一显示区施加推力。如此,若出现柔性显示屏发生变形而不能完全恢复而导致起拱或者凹陷的现象时,推力机构能够给第一显示区的施加推力以使柔性显示屏恢复平整,消除折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通常采用可折叠手机来满足用户对大屏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得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于携带。
在相关的可折叠手机中,由于屏幕所采用的材料均为柔性材料,在长期使用或者长期处于弯折状态时,容易出现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导致出现折痕的现象,例如,在内折屏手机中容易出现凹陷,在外折屏手机中容易出现起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转轴连接且均可绕所述转轴转动;
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转轴处,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在所述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相对或者相背;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推力机构,所述推力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三显示区的一端,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之后,所述推力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三显示区的方向上给所述第一显示区施加推力。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推力机构,在移动终端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推力机构能够沿第一显示区远离第三显示区的方向上给第一显示区施加推力。如此,在移动终端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若出现柔性显示屏发生变形而不能完全恢复而导致起拱或者凹陷的现象时,所述推力机构能够给第一显示区的施加推力以使柔性显示屏恢复平整,消除折痕。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1中沿线II-II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1中沿线VII-VII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再一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再一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再一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移动终端100;
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转轴13、第一限位槽14、第二限位槽15、柔性显示屏20、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第三显示区23、第四显示区24、第五显示区25、第六显示区26、第七显示区27、支撑板28、第一支撑部281、第二支撑部282、第三支撑部283、通孔阵列2831、第一弯折部291、第二弯折部292、第三弯折部293、第四弯折部294、推力机构30、抵持件31、驱动装置32、推杆33、弹性件34、驱动芯片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柔性显示屏20和推力机构30。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通过转轴13连接且均可绕转轴13转动。柔性显示屏20包括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第三显示区23位于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之间,第一显示区21与第一壳体11连接,第二显示区22与第二壳体12连接,第三显示区23位于转轴13处。
移动终端100能够在折叠状态(如图4所示)和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之间切换,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相对或者相背。推力机构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推力机构30位于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一端,推力机构30能够沿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方向上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折叠状态所指的是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对转轴13转动至堆叠在一起的状态,展开状态所指的是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对转轴13转动至平齐的状态。
可以理解,在相关的可折叠手机中,由于屏幕所采用的材料均为柔性材料,在长期使用或者长期处于弯折状态时,容易出现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导致出现折痕的现象,例如,在内折屏手机中容易出现凹陷,在外折屏手机中容易出现起拱。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中,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推力机构30,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推力机构30能够沿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方向上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如此,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若出现柔性显示屏20发生变形而不能完全恢复而导致起拱或者凹陷的现象时,推力机构30能够给第一显示区21的施加推力以使柔性显示屏20恢复平整,消除折痕。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方向”指的是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一端所朝向的方向,也即,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延伸方向。
请结合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为内折型移动终端,在这样的情况下,折叠状态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两者相对转轴13向上转动堆叠在一起且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相对时的形态(见图4),也即图5中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沿着转轴13向上转动靠近且运动至极限位置时移动终端100所处的形态,在该形态下,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基本隐藏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相对设置,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保护柔性显示屏20,同时移动终端100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展开状态为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向上转动至两者平齐时的形态(见图5),在展开状态下,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共同组成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部分,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积更大,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为外折型终端,在这样的情况下,折叠状态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两者相对转动向下转动堆叠在一起且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相背时的形态(如图6),也即图5中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沿着转轴13向下转动靠近且运动至极限位置时移动终端100所处的形态,在该形态下,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完全暴露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外,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相背设置,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形态下可以用于显示,同时移动终端100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柔性显示屏20可以包括不同的材料层,例如,柔性显示屏20可以由偏光片、显示层和光学胶层等柔性材料层堆叠而成,因此,不论移动终端100内折还是外折,柔性材料层会产生错动的现象。在长时间使用或者长时间处于折叠状态时,在展开至展开状态后,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三显示区23会由于变形没有及时恢复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起拱或者凹陷的问题,例如内折则会导致产生凹陷,外折则会导致产生起拱。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在切换至展开状态后,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的推力机构30可以沿着柔性显示屏20延伸方向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从而逐渐地将柔性显示屏20恢复平整,进而逐渐消除柔性显示屏20的起拱或者凹陷,有效的避免柔性显示屏20出现折痕。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可通过压敏胶等胶层粘接分别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在移动终端100折叠时,柔性显示屏20的各个柔性层能够发生微小的错动,也正是由于长时间使用后柔性层的错动不会及时恢复才会导致移动终端100在长时间使用会出现起拱或者凹陷现象,而本申请的目的则是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一个推力从而使得柔性层的错动逐渐消失以消除起拱或者凹陷。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上下折叠,也可以是左右折叠,具体的折叠方式不作限定,满足需求即可。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包括抵持件31和驱动装置32,驱动装置32和抵持件31连接,抵持件31与第一壳体11滑动连接。
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驱动装置32能够驱动抵持件31抵持第一显示区21以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
如此,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若柔性显示屏20出现起拱或者凹陷,可通过驱动装置32给抵持件31施加驱动力从而推动抵持件31抵持第一显示区21,进而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使得从而使得发生错动而导致起拱或者凹陷的部位逐渐地展屏,从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0恢复平整,消除折痕。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可以只包括抵持件31和驱动装置32。驱动装置32可通过电机和齿轮齿条传动来驱动抵持件31运动,也可以是通过丝杆螺母的方式来驱动抵持件31运动,当然,驱动装置32可以为直线电机,可直接通过电机来驱动抵持件31运动。驱动装置32推动抵持件31沿着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方向上运动,抵持件31可以直接抵持第一显示区21以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21始终受到远离第三显示区23,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区21可以拉拽第三显示区23,从而消除第三显示区23的折痕、起拱或者凹陷,使得柔性显示屏20恢复平整。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还包括推杆33和弹性件34,推杆33与驱动装置32连接,弹性件34设置在推杆33和抵持件31之间,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抵持抵持件31和推杆33。
在折叠状态下,弹性件34处于自然状态,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驱动装置32能够通过推杆33和弹性件34驱动抵持件31抵持第一显示区21以使弹性件34压缩,从而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
如此,移动终端100切换为展开状态时,驱动装置32推动推杆33,推杆33推动弹性件34,弹性件34被压缩后会给抵持件31施加反向的作用力从而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区21可以拉拽第三显示区23,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0恢复平整,消除折痕。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包括推杆33、弹性件34和驱动装置32,这样,弹性件34可以作为缓冲件,避免驱动装置32和推杆33推力过大,导致柔性显示屏20损坏。在折叠状态下,弹性件34处于自然状态可以理解为即为弹性件34既没有压缩,也没有伸长,没有产生弹性形变的状态。在弹性件34受到外力压缩处于压缩状态时,弹性件34会将自身的压力传递给两端抵持的抵持件31和推杆33。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推杆33推压弹性件34时,弹性件34可以作为中间件将压力传递给抵持件31。
在一个例子中,移动终端100为内折型终端,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三显示区23相对于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容易出现凹陷现象。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驱动装置32驱动推杆33推压弹性件34,弹性件34受到推杆33的压力产生弹性形变,弹性件34进而驱动抵持件31,抵持件31抵持第一显示区21以拉拽第三显示区23,从而消除第三显示区23凹陷。
在另一个例子中,移动终端100为外折型终端,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三显示区23相对于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容易出现起拱现象。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驱动装置32驱动推杆33推压弹性件34,弹性件34受到推杆33的压力产生弹性形变,弹性件34进而驱动抵持件31,抵持件31抵持第一显示区21以拉拽第三显示区23,进而消除第三显示区23起拱。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也可只包括弹性件34,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一显示区21和第一壳体11。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时,弹性件34均处于压缩状态以沿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方向上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
如此,弹性件34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以使得弹性件34不论处于展开状态还是折叠状态,都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1向着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方向推离,使得柔性显示屏20保持平整,消除折痕。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只包括弹性件34,这样,弹性件34独自承担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的任务,避免了元件过多的问题。弹性件34的两端可以直接抵持第一显示区21和第一壳体11上,以将第一显示区21推离第一壳体11,消除折痕。
在一个例子中,移动终端100为内折型终端时,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三显示区23相对于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产生凹陷。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弹性件34都处于压缩状态以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从而使得柔性显示屏保持平整。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弹性件34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定,弹性件34可以是弹簧,可以是硅胶等具有弹性的元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20还包括支撑板28,支撑板28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支撑板28用于支撑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支撑板28与第一显示区21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向第一壳体11所在的一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91。
在移动终端10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展开状态之后,推力机构30能够给第一弯折部291施加作用力以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
如此,支撑板28可以作为柔性显示屏20的承载结构,第一弯折部可以承受来自推力机构30的作用力,使得支撑板28可以带动柔性显示屏20恢复平整,避免起拱或者凹陷,第一弯折部291的存在可以避免推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显示区21的显示层上。
具体地,支撑板28的材料通常为刚性高模量材料,如钢片,钛合金等。支撑板28承载柔性显示屏20,可以通过压敏胶粘接柔性显示屏20的其它材料层和支撑板28,同时,支撑板28也可通过压敏胶粘结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在消除柔性显示屏20的折痕、起拱或者凹陷时,推力机构30可以通过第一弯折部291直接对支撑板28施加推力,支撑板28可以带动整个柔性显示屏20的柔性层缓慢的蠕动展开,进而消除整个柔性显示屏20的折痕。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所施加的推力可以是一直保持施加也可以是只施加一段时间后等待柔性显示屏20恢复平展后撤销以避免柔性显示屏20长期处于受到推力的状态而影响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节约电能。
另外,第一弯折部291向第一壳体11所在的一侧弯折,使得推力机构30可以直接作用在第一弯折部291而并非第一显示区21的显示部分,结构较为可靠。第一弯折部291位于第一显示区21远离第三显示区23的边缘,向第一弯折部291施加作用力,进而将作用力传导第一显示区21,从而消除起拱或者凹陷。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8包括第一支撑部281、第二支撑部282和第三支撑部283,第三支撑部283位于第一支撑部281和第二支撑部282之间,第一支撑部281与第一显示区21连接且用于支撑第一显示区21,第二支撑部282与第二显示区22连接且用于支撑第二显示区22,第三支撑部283位于转轴13处,第三支撑部283可弯折,第三支撑部283与第三显示区23连接且用于成第三显示区23,第一支撑部281远离第三支撑部283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弯折部291。
如此,第一支撑部281支撑第一显示区21,第二支撑部282支撑第二显示区22,第三支撑部283支撑第三显示区23,以使得整个支撑板28可以承载保护柔性显示屏20的各个区域。第三支撑部283弯折带动第三显示区23弯折,以实现折叠的功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仅仅只是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推力机构30也可以同时给第二显示区22施加推力,也即是说,推力机构30也可以是两个,一个给第一显示区21施加推力,另一个给第二显示区22施加推力,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部283上形成有通孔阵列2831。
如此,第三支撑部283上的通孔阵列2831具有活动余量,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通孔阵列2831舒展,以使得移动终端100可以顺畅地折叠和展开,避免阻碍柔性显示屏20的正常折叠。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终端100反复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281和第二支撑部282可以带动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相对或者相背,而第三支撑部283和第三显示区23需要多次弯折。第三支撑部283上形成有通孔阵列2831以保证在折叠过程中,通孔阵列2831舒展,避免第三支撑部283刚性过大导致碎裂。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8还包括第二弯折部292,第二弯折部292连接第二支撑部282远离第三支撑部283的一端,第二弯折部292相对第二支撑部282向第二壳体12所在的一侧弯折并堆叠在第二支撑部282上,移动终端100还包括驱动芯片40,驱动芯片40设置在第二弯折部292上,驱动芯片40与柔性显示屏20电连接。
如此,驱动芯片40可设置在第二弯折部292上,第二弯折部292堆叠在第二支撑部282上可以使得用于支撑驱动芯片40的部位较厚,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驱动芯片40的抗冲击能力。
具体地,驱动芯片40可以是IC芯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驱动芯片40可通过柔性电路板以绑定的方式与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区连接,驱动芯片40用于驱动柔性显示屏20进行显示。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20包括支撑板28,支撑板28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支撑板28用于支撑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支撑板28向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在的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对称设置且沿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和第三显示区23的排布方向延伸,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均形成有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5,第三弯折部293伸入第一限位槽14中,第四弯折部294伸入第二限位槽15中。
如此,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分别卡设在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5上,可以将柔性显示屏20紧紧固定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避免移动终端100跌落时,柔性显示屏20歪斜或者产生错动。
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呈矩形块,使得柔性显示屏20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呈一个矩形,柔性显示屏20可以沿长度方向折叠,也可以沿着宽度方向折叠,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沿折叠方向延伸。示例性地,移动终端100上下折叠时,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5分别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左右两侧,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可以分别伸入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5中,从而拉紧柔性显示屏20,使得柔性显示屏20平整。
可以理解,在相关技术的可折叠终端中,显示屏模组在组装时直接通过胶水粘在壳体上,显示屏与壳体的装配间隙较大,容易单只模组组装偏差较大,并且进行整机的跌落或者滚筒类测试以及用户在手机跌落时,容易出现整机内部显示屏模组与中框之间发生偏移,继续测试或使用,由于铰链传动受力出现偏差,容易造成折叠失效,例如可能会导致盖板碎裂,显示失效。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中,在壳体上设置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5,在支撑板28上分别设置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分别卡设在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5内,同时还存在第一弯折部291,这样,在进行组装时,一方面,弯折部和凹槽的配合可以对柔性显示屏20进行定位,另一方面,组装后,可合理设计装配间隙,可将柔性显示屏20固定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凹槽内,且避免柔性显示屏20边缘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边缘发生碰撞。同时也可以避免在机械测试或者跌落后柔性显示屏20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之间发生较大的偏移。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只形成在支撑板28的第一支撑部281和第二支撑部282上,也即是说,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在第三支撑部283处为断开设计,第三支撑部283对应的位置没有设置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这样可以避免第三弯折部293和第四弯折部294影响第三支撑部283的弯折。
请参阅图8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20还包括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第五显示区25位于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二显示区22之间,第四显示区24固定设置与第二显示区22的背面,第五显示区25绕设在第二壳体12的侧边上,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21与第二显示区22相对。
如此,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可用于显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和操作体验。同时,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21与第二显示区22相对,而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二显示区22始终相背,第五显示区25绕设在第二壳体12的侧边上,相当于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两者为内折,第二显示区22和第四显示区24为外折,从而可以将柔性显示屏20的错动相互抵消,也即第五显示区25可以保持与第三显示区23相反的折叠方式,进而可以抵消柔性层错动的问题。
具体地,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积可以进一步增加,在原本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的基础上增加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第四显示区24固定设置第二壳体12上且与第二显示区22相背,第五显示区25绕设在第二壳体12的侧边上以连接第二显示区22和第四显示区24,使得五个显示区组合形成一块屏幕。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00可以为内折型终端,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21与第二显示区22相对,同时第三显示区23也隐藏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不用与显示。此时,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可用于显示,用户还可以通过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对移动终端100进行操作。此时,第三显示区23内折,第五显示区25外折,第五显示区25与第三显示区23可以抵消柔性层错动现象,进一步改善避免柔性显示屏20折痕的问题。
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可用于显示,而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既可以显示内容,也可以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20还包括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七显示区27,第七显示区27位于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一显示区21之间,第六显示区26固定设置与第一显示区21的背面,第七显示区27绕设在第一壳体11的侧边上。
如此,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四显示区24、第五显示区25以及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七显示区27可用于显示;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有的显示区都可以用于显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和操作体验。同时,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相当于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两者为内折,第二显示区22和第四显示24区为外折,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一显示区21也为外折,从而可以将柔性显示屏20的错动相互抵消,也即第五显示区25和第七显示区27可以保持与第三显示区23相反的折叠方式,进而可以抵消柔性层错动的问题。
具体地,柔性显示屏20在五块显示区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在原本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第三显示区23、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的基础上增加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七显示区27。第六显示区26固定设置第一壳体11上且与第一显示区21相背,第七显示区27绕设在第一壳体11的侧边上以连接第一显示区21和第六显示区26,使得七个显示区组合形成一块屏幕。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00可以为内折型终端,在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21与第二显示区22相对,同时第三显示区23也隐藏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不用与显示。此时,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或者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七显示区27用于显示,也可以是第四显示区24和第五显示区25连同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七显示区27一起用于显示。此时,第三显示区23内折,第五显示区25和第七显示区27外折,第五显示区25和第七显示区27与第三显示区23可以抵消柔性层错动现象,进一步改善避免柔性显示屏20折痕的问题。
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区21、第二显示区22和第三显示区23可用于显示,而第四显示区24、第五显示区25、第六显示区26和第七显示区27既可以显示内容,也可以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转轴连接;
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转轴处,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相对或者相背;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推力机构,所述推力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三显示区的一端,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之后,所述推力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三显示区的方向上给所述第一显示区施加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机构包括抵持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抵持件连接,所述抵持件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
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之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第一显示区以给所述第一显示区施加所述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机构还包括推杆和弹性件,所述推杆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推杆和所述抵持件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抵持件和所述推杆;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之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推杆和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第一显示区以使所述弹性件压缩,从而给所述第一显示区施加所述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一壳体;
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均处于压缩状态以沿所述第一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三显示区的方向上给所述第一显示区施加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向所述第一壳体所在的一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
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者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之后,所述推力机构能够给所述第一弯折部施加作用力以给所述第一显示区施加所述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显示区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显示区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转轴处,所述第三支撑部可弯折,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显示区连接且用于成所述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弯折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上形成有通孔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向所述第二壳体所在的一侧弯折并堆叠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所述支撑板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在的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对称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和所述第三显示区的排布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均形成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三弯折部伸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四弯折部伸入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第四显示区和第五显示区,所述第五显示区位于所述第四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四显示区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背面,所述第五显示区绕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边上,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第六显示区和第七显示区,所述第七显示区位于所述第六显示区和所述第一显示区之间,所述第六显示区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面,所述第七显示区绕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边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36834.1A CN113242337B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36834.1A CN113242337B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2337A true CN113242337A (zh) | 2021-08-10 |
CN113242337B CN113242337B (zh) | 2023-06-16 |
Family
ID=7713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36834.1A Active CN113242337B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42337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8335A (zh) * | 2021-12-03 | 2022-02-1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 |
CN115033059A (zh) * | 2022-05-12 | 2022-09-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148098A (zh) * | 2022-04-14 | 2022-10-0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工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5240553A (zh) * | 2022-07-28 | 2022-10-2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5550483A (zh) * | 2022-03-14 | 2022-12-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式终端 |
WO2023207831A1 (zh) * | 2022-04-29 | 2023-11-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068275A1 (en) * | 2015-09-08 | 2017-03-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
WO2017114467A1 (zh) * | 2015-12-29 | 2017-07-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08447401A (zh) * | 2018-03-28 | 2018-08-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屏的形变补偿方法 |
CN208079161U (zh) * | 2018-05-03 | 2018-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 |
US20190073002A1 (en) * | 2017-04-26 | 2019-03-07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US20190302848A1 (en) * | 2018-03-28 | 2019-10-03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deformation compensation method of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
US20190339742A1 (en) * | 2018-05-02 | 2019-11-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WO2020059919A1 (ko) * | 2018-09-21 | 2020-03-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11182102A (zh) * | 2020-01-03 | 2020-05-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显示终端 |
WO2020214002A1 (ko) * | 2019-04-18 | 2020-10-22 | 박철 | 접을 수 있는 폴더블 스마트폰 |
CN111831061A (zh) * | 2019-04-19 | 2020-10-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930177A (zh) * | 2019-05-13 | 2020-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6-08 CN CN202110636834.1A patent/CN1132423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068275A1 (en) * | 2015-09-08 | 2017-03-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
WO2017114467A1 (zh) * | 2015-12-29 | 2017-07-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US20190073002A1 (en) * | 2017-04-26 | 2019-03-07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CN108447401A (zh) * | 2018-03-28 | 2018-08-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屏的形变补偿方法 |
US20190302848A1 (en) * | 2018-03-28 | 2019-10-03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deformation compensation method of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
US20190339742A1 (en) * | 2018-05-02 | 2019-11-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208079161U (zh) * | 2018-05-03 | 2018-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 |
WO2020059919A1 (ko) * | 2018-09-21 | 2020-03-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WO2020214002A1 (ko) * | 2019-04-18 | 2020-10-22 | 박철 | 접을 수 있는 폴더블 스마트폰 |
CN111831061A (zh) * | 2019-04-19 | 2020-10-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930177A (zh) * | 2019-05-13 | 2020-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WO2020228714A1 (zh) * | 2019-05-13 | 2020-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CN111182102A (zh) * | 2020-01-03 | 2020-05-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显示终端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8335A (zh) * | 2021-12-03 | 2022-02-1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 |
CN114038335B (zh) * | 2021-12-03 | 2023-09-26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 |
CN115550483A (zh) * | 2022-03-14 | 2022-12-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式终端 |
CN115550483B (zh) * | 2022-03-14 | 2023-10-1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式终端 |
CN115148098A (zh) * | 2022-04-14 | 2022-10-0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工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5148098B (zh) * | 2022-04-14 | 2023-11-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工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WO2023207831A1 (zh) * | 2022-04-29 | 2023-11-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5033059A (zh) * | 2022-05-12 | 2022-09-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240553A (zh) * | 2022-07-28 | 2022-10-2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5240553B (zh) * | 2022-07-28 | 2023-11-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2337B (zh) | 2023-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42337A (zh) | 移动终端 | |
CN109780403B (zh) |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 |
US11917775B2 (en)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flexible display assembly | |
JP6556953B2 (ja) | 折り畳み可能な端末 | |
CN113202857A (zh) |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EP4350672A1 (en) | Folding display device | |
US11889645B2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ldable display | |
CN110580854B (zh) | 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和折叠屏 | |
CN110288908B (zh) | 具有弯折机构的柔性显示装置 | |
US20220353355A1 (en) |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 |
CN109639868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US2024034563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170911A (zh) | 可滑动的显示装置 | |
CN114285924A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5978082B (zh)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7307593B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4245625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595059B (zh) |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9980123U (zh) | 电子装置及其柔性屏折叠装置 | |
CN117167397A (zh) |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 |
CN113870707B (zh) | 折叠机构及显示装置 | |
CN116386468A (zh) | 折叠式电子设备 | |
CN111306181B (zh) | 铰链单元、铰链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US20100052245A1 (en) | Media fixing device | |
CN112735269B (zh) | 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