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5999B -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75999B CN113075999B CN202110196086.XA CN202110196086A CN113075999B CN 113075999 B CN113075999 B CN 113075999B CN 202110196086 A CN202110196086 A CN 202110196086A CN 113075999 B CN113075999 B CN 1130759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rch
- mobile terminal
- hand
- flare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716 delivery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其接收到火炬手登录信息,以与服务器连接;接收到上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开始检测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并上传到服务器;在接收到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到来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交接完成后,实时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同时根据检测到的当前运动状态来改变虚拟火炬的角度或长度;在接收到开始交出火炬时间到来的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在接收到下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切换移动终端的显示内容。本发明提高了大型活动的用户体验感,有利于提高活动参与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了扩大体育大赛或其他领域中火炬传递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参与火炬传递,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线上火炬传递的方式,用网页、APP或小程序等方式进行线上虚拟的火炬传递。比如,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火炬传递。线上火炬手把用于火炬传递的小程序的链接通过微信发送给朋友,朋友打开小程序链接后,自己能看到朋友已打开。然后两人同时晃动手机,朋友小程序中的虚拟火炬会被点燃,完成线上火炬传递。
这一线上火炬传递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微信超过10亿的用户数和小程序这种便捷的传递方式,迅速提升参与线上火炬传递的人数。但是,这种方式的很大的缺点是火炬传递的方式太简单,与真实的火炬传递相差太大,缺乏真实感和体验感,较难激发用户的奥运大赛热情。其次,这样的线上火炬传递过程中人们基本没有运动,与传统的火炬传递需要跑步、骑车等相差很大,不符合体育大赛激发人们运动热情的目的。另外,为了促进更多的人参与线上火炬传递,通常会组织线上火炬传递大赛或评比活动,而现有的线上火炬传递方式没有考虑用硬件设备获取运动数据,组织大赛容易作弊,缺乏足够的公允性。
另外,为了增加线上火炬传递的体验感,往往需要模拟真实世界的一些操作、动作、画面,以达到逼真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上火炬传递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到火炬手登录信息,以与服务器连接;
接收到上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开始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并上传到所述服务器;
在接收到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到来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交接完成后,实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同时根据风速和预设的火炬出口处可燃气体的速度,计算出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或者计算出火焰中心轴长度;
在接收到开始交出火炬时间到来的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在接收到下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切换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内容。
其中较优地,在进行所述火炬交接时,检测当前所述火炬手的运动状态以判断是否符合交接条件;如果符合则进行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如果不符合则发出提示。
其中较优地,实时检测并计算出所述移动终端的实时速度,将该实时速度与预设的一个或多个速度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实时速度达到所述速度阈值,就调取与所述速度阈值对应的所述虚拟火炬。
其中较优地,在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判断进行火炬交接的多个火炬手携带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是否均在预设的交接角度范围内,如果满足则进行交接;如果不满足则发出提示。
其中较优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然后调整所述虚拟火炬的纵轴与竖直线的相对夹角,使得所述相对夹角与所述倾斜角度相同。
其中较优地,所述虚拟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θ=atan((V+Vw)/Va)。其中,V就是GPS/加速度计得到的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Vw为根据比赛当天的天气预报的风速,Va在火炬口处燃烧气体线速度的标准值范围内取值,atan是反正切函数。
其中较优地,所述虚拟火炬的火焰中心轴长度L计算如下:
火焰长度
其中L为火焰当前长度,L0为火焰在Vw=0的长度,θ为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cos为余弦函数。
其中较优地,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高度超过初始高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某一预设高度值,如果大于所述预设高度值则进行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否则出发指示。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系统,存储有计算机代码,用于执行前述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法。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受满足预设运动条件的用户,注册成为火炬手;
S2:系统安排火炬传递日程;
S3:接收到火炬手移动终端的信息,确认火炬手已登录系统;
S4:接收到上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开始检测并上传当前所述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S5:在接收到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到来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S6:交接完成后实时检测当前所述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同时根据检测到的运动速度显示相应角度或长度的虚拟火炬;
S7:在接收到开始交出火炬时间到来的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S8:在接收到下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将所述虚拟火炬。
S9:循环步骤S3-S8,直至所有火炬手均完成火炬传递。
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及系统,与真实的火炬传递接近,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体验感,提升用户体验。其次,利用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获取运动数据,一方面增加运动体验,另一方面提高了活动的公允性。首次将运动设备、虚拟活动与真实的活动相结合,给用户提供了全新体验,有利于提高类似奥运会之类的大型活动的全民参与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系统中关于各个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的记录内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交接角度范围指示内容图;
图4为本发明的火炬的飘散火焰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以火炬传递的场景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的方法。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火炬传递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涉及交接动作的虚拟现实,例如虚拟的接力跑步比赛中的接力棒的传递、虚拟的滑冰接力赛中的交接等。
本发明模拟现实中的运动员以跑步骑行、滑冰或划船等方式进行火炬传递的场景,可以让虚拟人物举着火炬跑步、骑行、滑冰或划船,用户在现实环境中携带移动终端利用速度来控制虚拟人物的速度。火炬手携带移动终端进行跑步、骑车、滑雪或划船等运动,移动终端测量自身的速度,然后用该速度代表火炬手的速度。虚拟人物在到达交接点时停止,并点燃下一个虚拟火炬手中的火炬,以此完成线上火炬传递。此方法与真实的火炬传递一样,都是一边运动一边进行火炬传递,同时都能看到火炬手举着火炬在场景中跑步、骑行或者进行火炬交接的画面。本发明的真实感较以前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大大增加,同时能利用网络让数以亿计的用户参与火炬传递,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体验感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案。
利用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采用以下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实现。该线上火炬传递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联网服务器,优选地,还包含其他运算单元及与其连接的屏幕、音响等。利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测量装置,把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传给自身中的线上火炬传递软件,或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传输给其他运算单元中的线上火炬传递软件。其他运算单元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主机或智能电视机等。线上火炬传递软件中包含用于火炬传递的虚拟场景和代表线上火炬手的虚拟火炬手,虚拟火炬手在虚拟场景中可以进行跑步、骑车、滑雪、划船或滑冰等运动。联网服务器用于支持所有的移动终端的用户注册、登录、火炬传递或比赛的联网服务。在此,移动终端是指火炬手中手持或携带的手机、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移动终端上可以显示火炬燃烧的动画,用于模拟真实的火炬,还能检测火炬手的运动数据和健康数据。
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满足预设运动条件的用户,注册成为火炬手。
用户进行系统注册时,可以选择注册为观众或线上火炬手,如果注册为观众,则以后登录系统时可以观看其他线上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的过程;如果注册为火炬手,为了保证线上火炬手的体能和线上赛事效果,需要满足事先设置的成为火炬手的条件,如微信运动步数达到规定步数、在运动设备上的运动成绩达到规定的成绩,等等。
当用户选择注册为火炬手时,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会进行数据查询,查询该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的运动数据或其之前上传的运动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例如,自动查询移动终端记录的运动时长达到300小时以上;或者运动时长300小时以上并且运动速度达到预设值。
只有成功注册为虚拟火炬手,才能参与火炬传递。观众或火炬手注册时或注册后,可以选择虚拟人物形象。如果是火炬手,则选择的虚拟火炬手形象,可以是其自身的真实影像;如果不是火炬手,则可以选择的虚拟形象,只是事先提供的多个形象之一。
火炬手可通过移动终端利用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软件设置自己的个人虚拟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几个角度的照片,由火炬传递系统自动生成三维形象或二维图片,使虚拟火炬手的相貌与真实的火炬手的相貌相像。
S2:系统安排火炬传递日程。
在用户注册时或火炬传递前,用户可输入自己期望参与火炬传递的地点和时间范围。然后,由系统根据所有参与的线上火炬手输入的期望时间范围和大赛线上火炬传递的日程要求,进行匹配安排。也可以是由系统自动对成功注册的火炬手安排好上场时间。
与真实的奥运会线下火炬传递一样,根据预先制定的火炬交接时间表,对于每个火炬手,其对应的虚拟火炬手与其他虚拟火炬手依次进入火炬传递场景,进行虚拟火炬传递。按照火炬传递规则,火炬传递是从一个人依次传递到下一个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参与火炬传递,可以同时开辟多条传递路线,每条路线中都是从一个人依次传递到下一个人。
火炬交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规定时间前登录系统、上场并准备火炬交接、与当前火炬手进行火炬交接、运动一段距离、停止运动后与下一个火炬手进行火炬交接。火炬交接时间表至少包括图2所示内容。如图2所示,每个火炬手在注册成功后,都会分配到一个虚拟火炬手ID(简称火炬手ID)。根据注册时的选定的内容,每个火炬手ID对应一条记录,该记录包括该火炬手选择的路线号、火炬手加入传递的地点、火炬手加入传递的日期。该记录还包括登录时间,这个信息可以在注册时用户选择,也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该记录中还包括上场时间、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开始运动时间、到达交接点时间、开始交出火炬时间、下场时间,这些信息均由系统自动生成。
由于线上火炬传递活动会沿着虚拟城市路线规划出不同路线,同时或者不同时进行火炬交接,因此用路线号对应不同的火炬交接路线。地点,是指用户选择的参加线上火炬传递的虚拟地点(或虚拟城市)。登录时间,是指火炬手必须在此时间之前登录到线上火炬传递活动的系统中,如果晚于此时间未登录,取消参加资格,系统自动安排其他候选人参加。因此,登录时间与上场时间有间隔较长时间,例如本实施例中的10分钟。
上场时间,是指火炬手ID对应的虚拟火炬手,在线上的场景中的虚拟交接点开始上场的时间。相应的,下场时间是指,在线上的虚拟场景中,该虚拟火炬手离开虚拟交接点的时间(可能仍然显示,但是作为观众,不再是虚拟火炬手)。
开始接收火炬时间,是指虚拟火炬手开始接收火炬的时间。相应的,开始交出火炬时间是指该虚拟火炬手将火炬交接给下一个虚拟火炬手的时间。
开始运动时间,是指虚拟火炬手对应的用户,开始利用智能运动设备进行运动的时间,同时在虚拟场景中,虚拟火炬手被显示为运动状态。
到达交接点时间是指,虚拟火炬手到达下一个虚拟交接点的时间,此时准备与下一个虚拟火炬手进行火炬交接。交接点,是指一个虚拟火炬手将火炬传递给另一个虚拟火炬手(即,火炬交接)的地点,是虚拟的地点。
S3:接收到火炬手移动终端的信息,确认火炬手已登录系统。
在进行火炬传递的当天,火炬手在系统安排的登录时间登录系统。系统自动查询预先已安排好的日程,并在火炬手的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自动提示火炬手火炬传递相关的时间信息。
如果火炬手的登录时间晚于登录时间或者没有登录,那么系统会给已经登录,并且选择相同路线号、相同虚拟地点的备用火炬手发出提示(微信、短信、电话或者在线上火炬传递APP中等显示提示信息),让事先准备好的备用火炬手来补充这个名额。接收到上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开始检测并上传当前所述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S4:接收到上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开始检测并上传当前所述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系统在上场时间到来前发出提示信息,并随即检测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当前状态。根据预先制定的火炬交接时间表,在上场时间到来前,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等向火炬手发出提醒信息。提醒信息可以是发光,也可以文字通知,也可以是声音提示。
本步骤中,利用GPS信息来判断火炬手到达预定位置,并且在室外运动项目利用GPS或者加速度计来计算运动速度。但是在室内运动的情况下,只能用加速度计来计算运动速度。
在上场时间到来时,系统会自动检测火炬手的移动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GPS信息)和移动终端内部加速度计的实时数据。根据GPS信息判断火炬手已到达预定位置(预定的运动设备所在位置)。根据移动终端的GPS或加速度计可以计算出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例如,若基于GPS数据,用移动终端经过两个位置的时间差,可以用相对位置除以时间差得到当前运动速度;若基于加速度计,对加速度数据进行积分,可以得到当前运动速度。
V=(P1-P2)/(t1-t2),
或
其中V为移动终端在t时刻的运动速度,V0为移动终端的初始速度,P1为t1时刻的位置,P2为t2时刻的位置,a为加速度计测量到的加速度。
使用当前运动数据可以判断是否已进入运动准备状态,包括检测其运动速度是否为大于零且低于第一预设值的速度。更优的,检测火炬手的移动终端的电量是否高于第二预设值等。如果检测到运动状态或移动终端当前状态不满足要求,则会发出提示。
此时,在移动终端或其他运算单元的屏幕里,虚拟场景中显示该火炬手对应的虚拟火炬手,在虚拟交接点上场,并显示为显示画面中的主角。而且,该虚拟火炬手携带着指定的虚拟运动设备(参考图2)。例如,注册时指定的设备类型是划船器,则在虚拟交接点,该虚拟火炬手上场时,就是在自己的赛艇或帆船上。可以理解,如果指定的是跑步,则不需要在显示画面中显示虚拟设备。
S5:在接收到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到来的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在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到来时,系统检测并在移动终端上提示火炬手调整运动速度或移动终端的状态,使其符合交接条件并启动火炬交接。系统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包括检测其运动速度是否位于预设速度范围内,进入此预设速度范围即表示符合交接条件。
另外,本发明为了提高火炬传递的逼真度,增加趣味性和人机界面的友好,可以将火炬手的移动终端模拟成火炬。在火炬交接时,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检测移动终端倾斜角度。陀螺仪用于测量移动终端绕X轴、Y轴和Z轴的旋转角速度,对此角速度进行积分,可以得到旋转角度,进而得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
陀螺仪计算角度误差较大,加速度计计算倾斜角更准确。由于加速度计在静止放置时受到重力作用,因此会有1g的重力加速度。利用这个性质,通过测量重力加速度在X/Y轴上的分量,可以计算出在垂直平面上的倾斜角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保证倾斜只发生在X-Y平面。因此,移动终端一般都采用三轴加速度计。根据三轴加速度计检测到的加速度,移动终端的倾角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为倾角,Ax为X轴的重力加速度,Az为Z轴的重力加速度,Ay为Y轴的重力加速度,atan为反正切函数。
火炬交接时,两个火炬手的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应在预设的交接角度范围内。例如,交接角度范围可以是移动终端从垂直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0-60度的范围。交接角度范围推荐最优的值是,从垂直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0-50度的范围。
此时,移动终端上会显示角度旋转的提示,如图3所示。在移动终端的旋转角度未达到交接角度范围时,通过显示画面,指导火炬手朝向正确的方向旋转移动终端,直到移动终端的旋转角度达到交接角度范围内。
进一步,本发明还可以设置为,根据移动终端中的气压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高度超过初始高度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高度值,以表明此时准备上场的火炬手已将手臂向上伸直,成为托举“火炬”的动作,已经满足交接条件。
当进行交接的两个火炬手的运动状态或移动终端符合交接条件并进入火炬传递状态时,在其他运算单元或移动终端的屏幕上会同时显示两个虚拟火炬手交接虚拟火炬的画面,其中后任虚拟火炬手的虚拟火炬点燃,前任虚拟火炬手的虚拟火炬逐渐熄灭。另外,在后任火炬手的移动终端中的虚拟火炬点燃,在前任火炬手的移动终端中的虚拟火炬逐渐熄灭。
另外,交接前或交接时,两个线上火炬手很可能不在一个地方,可以通过页面、APP或小程序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进行沟通,以便同时进行交接动作,同时也逼真模拟出了线下火炬手交接时进行交流的过程。
S6:交接完成后实时检测当前所述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同时显示虚拟火炬。
在此步骤中,火炬手的移动终端显示画面中的虚拟火炬,保持点亮状态。
此时,处于上场状态的火炬手之外的其他火炬手的移动终端上,可以显示当前虚拟火炬手举着火炬运动的画面,也可以显示活动现场的全景(包括虚拟观众、虚拟火炬手、树木或河流等背景)。观众的移动终端上,可以设置变换键,让观众自行选择显示的画面,可以是全景画面,或局部画面或者只是虚拟火炬手运动的画面。
火炬手运动一段时间,使其对应的虚拟火炬手在虚拟场景中举着火炬运动预设距离(该火炬手从当前交接点到下一个交接点的距离)。在此过程中,火炬手的移动终端中的虚拟火炬,会随着线上火炬手的运动速度进行变化。运动速度越快,虚拟火炬的火焰会越向后方飘散。
根据移动终端的GPS或加速度计可以计算出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例如,若基于GPS数据,用移动终端经过两个位置的时间差,可以用相对位置除以时间差得到当前运动速度;若基于加速度计,对加速度数据进行积分,可以得到当前运动速度。
V=(P1-P2)/(t1-t2),
或
其中V为移动终端在t时刻的运动速度,V0为移动终端的初始速度,P1为t1时刻的位置,P2为t2时刻的位置,a为加速度计测量到的加速度。
火炬火焰向后方飘散的角度计算方法如下:
θ为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Vw为风速,V为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Va为火炬口处燃烧气体的线速度。
根据火炬燃烧空气动力学原理,本发明得到计算公式tanθ=(V+Vw)/Va,tan为正切函数。
即可得到图4所示虚拟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θ=atan((V+Vw)/Va)。其中,V就是GPS/加速度计得到的速度,Vw为根据比赛当天的天气预报的风速,Va在火炬口处燃烧气体线速度的标准值范围内取值,atan是反正切函数。
火炬火焰向后方飘散,除了与竖直线会形成倾斜角外,火焰长度也会增加。火炬火焰中心轴长度L计算如下:
火焰长度
其中L为火焰当前长度,L0为火焰在静止无风时的长度(通常小于等于移动终端屏幕宽度的1/2),θ为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cos为余弦函数。
为了方便火炬手本人看到其举着火炬运动的画面,有按键选择将画面传送到其他运算单元连接的显示设备中。而且,有按键选择在其他显示设备上显示的画面内容。
还可以通过画中画、分屏或切换显示等形式同时显示当前线下火炬手的姓名、年龄、性别、个人形象、所在位置,显示该线下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的实时视频,增强火炬传递真实感。其中较优地,可在虚拟场景中显示与该线下火炬手姓名对应的虚拟火炬手,让线上火炬手(例如北京的线上火炬手)对应的虚拟火炬手与线下火炬手(例如西安的线下火炬手)对应的虚拟火炬手一起进行线上火炬传递,增强火炬传递真实感。而且,可以实现多人(多个虚拟火炬手)同时运动,同时进行火炬传递。
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检测并计算出火炬手的实时速度,将该实时速度与预设的一个或多个速度阈值进行比较。当实时速度达到某个速度阈值,就调取与该速度阈值对应的虚拟火炬的火焰显示内容,并显示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中。该火焰显示内容包括火焰的倾斜角度、飘散火焰的跳动频率和大小、火炬的亮度和颜色等。
具体而言,当实时速度达到阈值,则触发不同的火焰显示。当检测到的实时速度越大,火焰的中心线Y与火炬的纵轴X之夹角越大(即,图3中X轴与Y轴之间的夹角)。与阈值对应的虚拟火炬的飘散火焰的跳动频率和大小,当实时速度越大,飘散火焰跳动的频率越高,飘散火焰的面积越大,形成较长拖尾。当实时速度越大,火炬的亮度越大,颜色也从橙色改变为红色。
作为更优化的方案,火炬手的移动终端中的页面、APP或小程序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加速度、陀螺仪、磁力计等传感器中至少一种检测移动终端的角度,并用移动终端的角度控制虚拟火炬的角度。例如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检测并计算出火炬手的移动终端与地平线的相对夹角,然后,调整虚拟场景中的虚拟火炬的显示角度,使得虚拟火炬与移动终端画面中的地平线的夹角与前述相对夹角相同。具体而言,是利用移动终端的加速度、陀螺仪、磁力计等传感器中至少一种检测移动终端与地平线的相对夹角,然后调整虚拟火炬的纵轴(图4中的X轴)与地平线的相对夹角(显示角度)一致,并且实时调整此显示角度以保持一致。
当运行距离达到预设值时,启动实时速度显示状态,提示减速。系统自动检测火炬手自上场时间开始已运动的距离(运动距离),计算该运动距离与预设的交接点的距离差值。当该距离差值达到预设差值时,或者运动距离达到预设距离值时,即在虚拟火炬手将要到达下一个交接点时,启动实时速度显示状态,提醒火炬手逐渐减速并显示当前速度值,直到停止运动。当距离差值为零时,表示虚拟火炬手已到达交接点。
S7:在接收到开始交出火炬时间到来的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本步骤具体内容与步骤S5相同,只是将本虚拟火炬手的虚拟火炬交接给后任火炬手。
通过计时来判断交出火炬时间到来,从而启动火炬交接;也可以通过前述距离差值为零来判断交出火炬时间到来,从而启动火炬交接。
S8:在接收到下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切换所述火炬手移动终端的显示内容。
下场时间到来时,针对前任虚拟火炬手,系统将其从主角逐渐移动到显示画面的边角成为观众。并且,前任火炬手的移动终端屏幕中的火炬立即熄灭,并切换为活动全景等,与其他观众的画面相同。当然,作为对火炬手的奖励,也可以始终保持其特殊画面,与其他没有参与火炬传递的观众的画面不同。
S9:循环步骤S3-S8,直至所有火炬手均完成火炬传递。
上述步骤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限定步骤顺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步骤可以调整先后顺序,甚至省略其中一些步骤。
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及系统,提供了一种体育大赛或其他领域进行线上火炬传递的优化方法,提高了线上火炬传递的真实感和趣味性,增强了用户体验。其次,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运动数据,一方面增加运动体验,另一方面提高了活动的公允性。本发明首次将虚拟活动与真实的活动相结合,给用户提供了全新体验,有利于提高类似奥运会之类的大型活动的全民参与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线上火炬传递系统可以采用传统服务器,也可以采用云计算方式,如图5-6所示。该线上火炬传递系统包括CPU10及存储器11。该存储器1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上述线上火炬传递方法中的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光盘或者U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内容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发明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laims (7)
1.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到火炬手登录信息,以与服务器连接;若所述火炬手的登录时间晚于登录时间或者没有登录,则服务器会给已经登录,并且选择相同路线号、相同地点的备用火炬手发出提示,让事先准备好的备用火炬手来补充这个名额;
接收到上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开始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并上传到所述服务器;
在接收到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到来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交接完成后,实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同时根据风速和预设的火炬出口处可燃气体的速度,计算出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或者计算出火焰中心轴长度;
在接收到开始交出火炬时间到来的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在接收到下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切换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内容;
在进行所述火炬交接时,检测当前所述火炬手的运动状态以判断是否符合交接条件;
如果符合则进行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如果不符合则发出提示;
实时检测并计算出所述移动终端的实时速度,将该实时速度与预设的一个或多个速度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实时速度达到所述速度阈值,就调取与所述速度阈值对应的虚拟火炬;
在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判断进行火炬交接的多个火炬手携带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是否均在预设的交接角度范围内,如果满足则进行交接;如果不满足则发出提示;
所述移动终端的倾角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α为倾角,Ax为X轴的重力加速度,Az为Z轴的重力加速度,Ay为Y轴的重力加速度,atan为反正切函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然后调整所述虚拟火炬的纵轴与竖直线的相对夹角,使得所述相对夹角与所述倾斜角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虚拟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θ=atan((V+Vw)/Va),其中,V就是GPS/加速度计得到的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Vw为根据比赛当天的天气预报的风速,Va在火炬口处燃烧气体线速度的标准值范围内取值,atan是反正切函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虚拟火炬的火焰中心轴长度L计算如下:
火焰长度
其中L为火焰当前长度,L0为火焰在Vw=0的长度,θ为火炬火焰中心轴与竖直线的夹角,cos为余弦函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高度超过初始高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某一预设高度值,如果大于所述预设高度值则进行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否则出发指示。
6.一种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接受满足预设运动条件的用户,注册成为火炬手;
S2:系统安排火炬传递日程;并存储与所述火炬手对应的指定一种或多种智能运动设备的类型;
S3:接收到火炬手移动终端的信息,确认火炬手已登录系统;其中,若所述火炬手的登录时间晚于登录时间或者没有登录,则系统会给已经登录,并且选择相同路线号、相同地点的备用火炬手发出提示,让事先准备好的备用火炬手来补充这个名额;
S4:接收到上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开始检测并上传当前所述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S5:在接收到开始接收火炬时间到来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S6:交接完成后实时检测当前所述火炬手携带的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同时根据检测到的运动速度显示相应角度或长度的虚拟火炬;
S7:在接收到开始交出火炬时间到来的通知时,进行火炬交接;
S8:在接收到下场时间到来的通知时,切换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内容;
在进行所述火炬交接时,检测当前所述火炬手的运动状态以判断是否符合交接条件;
如果符合则进行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如果不符合则发出提示;
实时检测并计算出所述移动终端的实时速度,将该实时速度与预设的一个或多个速度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实时速度达到所述速度阈值,就调取与所述速度阈值对应的虚拟火炬;
在所述火炬接收或所述火炬交出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判断进行火炬交接的多个火炬手携带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是否均在预设的交接角度范围内,如果满足则进行交接;如果不满足则发出提示;
所述移动终端的倾角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α为倾角,Ax为X轴的重力加速度,Az为Z轴的重力加速度,Ay为Y轴的重力加速度,atan为反正切函数;
S9:循环步骤S3-S8,直至所有火炬手均完成火炬传递。
7.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系统,存储有计算机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上火炬传递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6086.XA CN113075999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6086.XA CN113075999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5999A CN113075999A (zh) | 2021-07-06 |
CN113075999B true CN113075999B (zh) | 2024-03-29 |
Family
ID=7660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96086.XA Active CN113075999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75999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80368A (ja) * | 2010-10-01 | 2012-04-19 | Kyocera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 |
JP2015106230A (ja) * | 2013-11-29 | 2015-06-08 | チームラボ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聖火リレーシステム |
CN106126723A (zh) * | 2016-06-30 | 2016-11-16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目标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
JP2016212165A (ja) * | 2015-04-30 | 2016-12-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サーバ、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CN106875210A (zh) * | 2016-12-31 | 2017-06-20 |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火炬互动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313652A (zh) * | 2016-06-24 | 2019-02-05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全息对象的关系绘制 |
CN110478895A (zh) * | 2019-08-23 | 2019-11-2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虚拟物品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0826559A (zh) * | 2019-11-01 | 2020-02-21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视觉感知的火炬烟尘监测方法 |
CN111277850A (zh) * | 2020-02-12 | 2020-06-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互动方法和相关装置 |
WO2020155031A1 (zh) * | 2019-01-31 | 2020-08-06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电子火炬及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2-22 CN CN202110196086.XA patent/CN1130759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80368A (ja) * | 2010-10-01 | 2012-04-19 | Kyocera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 |
JP2015106230A (ja) * | 2013-11-29 | 2015-06-08 | チームラボ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聖火リレーシステム |
JP2016212165A (ja) * | 2015-04-30 | 2016-12-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サーバ、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CN109313652A (zh) * | 2016-06-24 | 2019-02-05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全息对象的关系绘制 |
CN106126723A (zh) * | 2016-06-30 | 2016-11-16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目标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875210A (zh) * | 2016-12-31 | 2017-06-20 |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火炬互动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155031A1 (zh) * | 2019-01-31 | 2020-08-06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电子火炬及存储介质 |
CN110478895A (zh) * | 2019-08-23 | 2019-11-2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虚拟物品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0826559A (zh) * | 2019-11-01 | 2020-02-21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视觉感知的火炬烟尘监测方法 |
CN111277850A (zh) * | 2020-02-12 | 2020-06-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互动方法和相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5999A (zh) | 202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323797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and controllers therefor | |
CN205537314U (zh) | 一种3d虚拟现实实战训练系统 | |
WO2018038485A1 (ko) | 가상현실 어트랙션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5797349A (zh) | 实景跑步装置、方法及系统 | |
CN109074629A (zh) | 使用联网照相机对关注的区域进行视频摄像 | |
US1139905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real-time digital virtual audience | |
US20220351472A1 (en) | Remote camera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 |
JP7001796B1 (ja)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CN111641842A (zh) | 直播间中集体活动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JP2013210795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0136287A (zh) | 一种短时高并发的人脸考勤系统及方法 | |
CN113075999B (zh) |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用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 | |
CN113075998B (zh) | 一种线上火炬传递方法及其使用的智能运动设备和服务器 | |
JP2005034529A (ja) | ゴルフプレーヤのプレー支援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11862712A (zh) | 一种基于vr环境的云台手操控训练系统 | |
KR20010074182A (ko) |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모의 골프 경기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US11623150B2 (en) | Rendering method for drone game | |
US20190388759A1 (en) |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providing live and/or archived antagonistic sports classes to remote users | |
JP2022078994A (ja) |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
JP2023075441A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
CN113093915A (zh) | 多人互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150020822A (ko) | 모드 선택형 스크린 골프 시스템 | |
JP2022156374A (ja) | プログラム、方法、情報処理装置 | |
CN110665194A (zh) | 一种电子显示屏虚拟人物陪跑系统及方法 | |
JP7212711B2 (ja) | プログラム、方法、情報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