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7841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67841B CN112767841B CN202110159917.6A CN202110159917A CN112767841B CN 112767841 B CN112767841 B CN 112767841B CN 202110159917 A CN202110159917 A CN 202110159917A CN 112767841 B CN112767841 B CN 1127678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display panel
- light
- hole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层、复合膜层和滤光层。驱动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复合膜层设置于衬底远离驱动层的一侧。复合膜层开设有第一通孔。滤光层设置于驱动层与复合膜层之间,并遮挡第一通孔。滤光层用于减弱穿过第一通孔和滤光层射向驱动层的光的光强。当光透过第一通孔照射到滤光层后光强减弱。驱动层对应第一通孔的区域受到的光强度降低老化程度减弱。驱动层对应第一通孔的区域的电阻率与对应复合膜层的区域的电阻率趋于一致。驱动层连接的阳极层的电压趋于一致,发光结构亮度趋于一致,显示面板的亮度的均匀性提高,显示面板可以有效抑制边界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除了包括显示面板外,还包括位于显示面板的下方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等光学组件。外部光线或者外部物体的反射光线通过显示面板到达显示面板下方的光学组件。上述光学组件可以完成指纹识别、光线识别以及摄像等附加功能。传统技术方案中的显示面板对应光学组件的区域的边缘会有明显边界,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层、复合膜层和滤光层。所述驱动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复合膜层设置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层的一侧。所述复合膜层开有第一通孔。所述滤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与所述复合膜层之间,并遮挡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滤光层用于减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滤光层射向所述驱动层的光的光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还包括散射层。所述散射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与所述复合膜层之间,且所述散射层至少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设置。所述散射层用于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散射层射向所述驱动层的光发生散射,以减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散射层射向所述驱动层的光的光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单向散射体。所述单向散射体用于使穿过所述单向散射体射向所述驱动层的光发生散射,并使从所述驱动层射向所述第一通孔的光汇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散射体为单向透镜。所述单向透镜朝向所述驱动层凸起。
优选地,所述单向散射体朝向所述衬底的投影为正多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散射层与所述复合膜层之间。所述反射层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设置,用于使从所述第一通孔射向所述驱动层的光发生反射。
优选地,所述反射层遮挡部分所述第一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反射体。每个所述反射体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单向散射体的相接区域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体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复合膜层之间。所述散射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靠近所述衬底的表面。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正对所述第一通孔并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开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构成所述单向散射体。
优选地,所述滤光层还包括吸光颗粒。所述吸光颗粒设置于所述散射层、所述支撑层或所述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光学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层、复合膜层和滤光层。所述驱动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复合膜层设置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层的一侧。所述复合膜层开有第一通孔。所述滤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与所述复合膜层之间,并遮挡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滤光层用于减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滤光层射向所述驱动层的光的光强。相对于未设置所述滤光层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区域受到的光强度降低,相应地,所述驱动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区域的老化程度减弱。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驱动层区域连接的发光结构与所述复合膜层对应的所述驱动层区域连接的发光结构的亮度差异程度减小,所述显示面板发光亮度的一致性提高,有效抑制了显示面板在第一通孔位置的边界现象,提高了显示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的由显示侧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路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图2实施例中散射层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图2实施例中反射层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图3实施例中散射层和图4实施例中反射层的俯视相对位置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显示面板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显示面板10;衬底100;驱动层200;复合膜层300;第一通孔310;光学组件400;滤光层50;散射层500;粘接层501;单向散射体510;支撑层600;第一凹槽610;吸光颗粒70;反射层700;反射体710;第二凹槽711;第二通孔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层、平坦化层、发光单元和封装层等。在衬底远离发光单元的一侧设置复合膜层,用于为显示显示面板提供缓冲、散热和电磁屏蔽等功能。复合膜层通常不透光,为了使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外部光线或者外部物体的反射光线到达复合膜层远离衬底的一侧的光学组件,复合膜层通常开设通孔。光学组件设置于通孔下方,减小占用的边框,实现全面屏。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还包括保护膜贴敷、绑定、BTB泡棉贴敷等模组工序。上述模组各个工序均需要采用红外光源或紫外光源对正。因此,在上述模组工序中,显示面板会暴露在红外光或紫外光的光照环境中。
在上述模组工序中,驱动层与通孔对应的区域未被复合膜层遮挡,相比于被复合膜层遮挡的区域受到的光照的强度不同。驱动层对应通孔的区域受到更多外界光照射,接收的光照和热量较多,材质老化现象较明显。驱动层对应通孔区域的材质老化,导致电阻增大,分压增大。驱动层的分压增大,则与通孔相对的驱动层的部分区域连接的发光结构的阳极电压降低。与通孔相对的驱动层的部分区域连接的发光结构的发光亮度降低。显示面板对应通孔的区域的亮度与对应复合膜层的区域的亮度不一致性提高,进而导致显示面板对应通孔的区域与对应复合膜层的区域会产生明显边界。
请参见图1,基于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100、驱动层200、复合膜层300和滤光层50。
衬底100可以设置于驱动层200和复合膜层300之间。驱动层200设置于衬底100的一侧。复合膜层300设置于衬底100远离驱动层200的一侧。复合膜层300开设有第一通孔310。滤光层50设置于驱动层200与复合膜层300之间,并遮挡第一通孔310。滤光层50可以减弱穿过第一通孔310和滤光层5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的光强。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滤光层50。滤光层50能够减弱穿过第一通孔310和滤光层5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的光强。在上述模组工序中,显示面板10会暴露在红外线光照环境中。通过第一通孔310射向驱动层200的红外线经过滤光层50后,光束的光强降低。因此,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接受的光照强度差异减小。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金属材料吸收的总光能差异程度减小,金属材料的总势能差异程度减小,进而使得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金属材料失去电子的能力差异程度减小。
因此,经过上述模组工序的显示面板10中,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的电阻率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电阻率趋于一致,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的电阻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电阻趋于一致,分压趋于一致。与驱动层200连接的发光结构的阳极层的电压趋于一致,发光结构的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存在的电压差趋于一致,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空穴和电子的注入速率趋于一致,发光结构亮度趋于一致,显示面板10发光亮度的一致性提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有效抑制边界现象,可以具有较高的显示均匀性。
滤光层50可以设置于衬底100与驱动层200之间。滤光层50也可以设置于衬底100与复合膜层300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50设置于衬底100远离驱动层200的表面。滤光层50设置于衬底100与复合膜层300之间。滤光层50可以减弱从第一通孔310射向衬底100和驱动层200的光,减弱衬底100和驱动层200的局部老化。
复合膜层300远离衬底100的一侧为非显示侧。驱动层200远离衬底100的一侧为显示侧。从第一通孔31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为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可以垂直或倾斜射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从驱动层200射向第一通孔310的光为由显示侧入射的光,由显示侧入射的光可以垂直或倾斜射向显示面板10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50还包括散射层500。散射层500设置于驱动层200与复合膜层300之间。散射层500至少与第一通孔310正对设置。散射层500可以使穿过第一通孔310和散射层50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发生散射,以减弱穿过第一通孔310和散射层50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的光强。
散射层500可以散射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比如,在显示面板10在保护膜贴敷、绑定、BTB泡棉贴敷等显示面板10的模组制备工序中,常使用红外光源或紫外光源进行模组定位,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为透过第一通孔310进入散射层500的红外光或紫外光。当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通过第一通孔310射向散射层500时,光束的入射面积为第一通孔310的面积。光通过散射层500向四周散射,并改变光路,从而使得光束的截面积增大。当光束的总光能不变时,散射层500射出的光束的光强减弱。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受到的光强度降低,相应地,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的老化程度减弱。第一通孔310对应的驱动层200区域连接的发光结构与复合膜层300对应的驱动层200区域连接的发光结构的亮度差异程度减小,显示面板10发光亮度的一致性提高。有效抑制了显示面板10在第一通孔310位置的边界现象,提高了显示均匀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设置于衬底100与复合膜层300之间,可以减小散射层500的平整度对衬底100与驱动层200结合的稳定性的影响,抑制水氧进入显示面板10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可以设置于衬底100远离驱动层200的表面。散射层500可以散射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散射层500能够同时减弱由非显示侧射向衬底100和驱动层200的光的光强。散射层500可以抑制衬底100和驱动层200的局部老化。
散射层500可以为无机散射层或有机散射层。无机散射层可以包括SiO2、SiNx、SiON、Al2O3、TiO2、Ta2O5、ZrO2、BST和PZT。有机散射层可以包括例如聚醚砜(PES)、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TAC)、乙酸丙酸纤维素(CAP)等的聚合物树脂。散射层500的厚度为10nm至100um。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为聚酰亚胺(PI),散射层500的厚度为20nm、40nm或60nm。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还可以汇聚由显示侧入射到显示面板10的光。比如,用于指纹识别时,光学组件400是指纹识别模组。由显示侧入射到显示面板10的光为显示面板10发出的光反射到手指后,又从手指反射进入显示面板10的光。散射层500汇聚由显示侧入射到光学组件400上的光,被汇聚的光的光强增大,光学组件400识别光线的精确度提高。
散射层500可以包括一个单向散射体510或多个单向散射体510。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单向散射体510,且多个单向散射体510正对第一通孔310设置。每个单向散射体510均能使穿过单向散射体51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发生散射,并使从驱动层200射向第一通孔310的光汇聚。
多个单向散射体510阵列排布能够分别使由非显示侧入射的部分光散射,相邻的两个单向散射体510的散射光会部分叠加。当叠加的两束光的传播方向不完全相同时,两束光波存在振动方向相反的波段。光在振动方向相反的波段部分抵消。射向驱动层200的总光能减小,从而可以减小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的老化程度。
此外,多个单向散射体510能够分别使由显示侧入射到多个单向散射体510的光汇聚。每个单向散射体510汇聚一束光。多个单向散射体510汇聚成多束光,可以避免光束紧凑,提高光束的辨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散射体510靠近驱动层200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图未示),凸起结构的形状为球形、波浪形、锥形及其组合形状。光束由非显示侧入射到单向散射体510的多个凸起结构。由非显示侧入射光束在多个凸起结构表面分别分散射出。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射出的光部分相交叠加,当叠加的两束光的传播方向不完全相同时,两束光波存在振动方向相反的波段。光在振动方向相反的波段部分抵消,单向散射体510射向驱动层200的总光能减小。单向散射体510可以为纳米级别。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结构为直径10纳米至50纳米的颗粒。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散射体510为单向透镜,单向透镜朝向驱动层200凸起。单向透镜远离驱动层200的表面为平面,单向透镜靠近驱动层200的表面为球面,光在球面的各个点的法线垂直于各点的切线,球面上的各个点的切线方向不同,则光在球面的各个点的法线方向的不同,光在球面的折射方向不同。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穿过球面发生折射后向四周发散射出。单向透镜具有散射有非显示侧入射的光的作用。由显示侧入射的光穿过球面发生折射后向中部汇聚,单向透镜还具有聚光的作用。
请一并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散射体510朝向衬底100的投影为正多边形。单向散射体510靠近衬底100的表面为单向散射体510靠近远离衬底100的表面为平面。单向散射体510的平面朝向衬底100的投影为正多边形。相邻的两个单向散射体510相接设置,避免相邻两个单向散射体510之间存在空隙。相邻的两个单向散射体510相接设置可以避免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直接穿过空隙到达驱动层200。单向散射体510朝向支撑层600的投影可以为正六边形、正四边形、正八边形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50还可以包括反射层700,反射层700设置于散射层500与复合膜层300之间,反射层700与第一通孔310正对设置,反射层700可以使从第一通孔31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发生反射。
至少部分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被反射层700反射,驱动层200与第一通孔310的对应区域接收到的光强减小,从而使得驱动层200与第一通孔310的对应区域老化程度降低。反射层700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的发光亮度的一致性。反射层700可以进一步抑制边界现象。显示面板10可以具有较高的显示均匀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层700部分遮挡第一通孔310。至少部分由显示侧入射的光穿过散射层500可以投射到光学组件400,减小反射层700对光学组件400光线识别的精确度的影响。
反射层700包括反光材料。反光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和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组合。金属材料包括铝、镁或铜等。玻璃微珠的成分主要是SiO2、CaO、Na2O或TiO2中的至少一种。反射层70的厚度可以为10nm至100um。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层70为铝材和折射率在2.15至2.34的玻璃微珠的组合。反射层70的厚度为20nm。相较于纯铝材,包含折射率在2.15至2.34的玻璃微珠的铝材的反射层700的折射率可以提高3倍至5倍。
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散射体510朝向衬底100的投影可以为正六边形。反射层700为网状结构。反射层700的表面开设多个正六边形的第二通孔720。第二通孔720可以透光,第二通孔720的面积小于单向散射体510的投影面积。
反射层700包括一个反射体710或多个反射体7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层70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反射体710。多个反射体710设置于支撑层600正对第一通孔310并远离衬底100的表面。每个反射体710对应相邻两个单向散射体510的相接区域设置。将反射体710设置于相接区域,反射体710可以反射由非显示侧射向相接区域的光,能够阻挡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穿过相接区域直接到达驱动层200,减小光强。
由显示侧入射的光射向相接区域附近,光会投射在单向散射体510的表面,光会向单向散射体510的中部汇聚并射向光学组件400。由显示侧入射的光会在单向散射体510的边缘改变传播方向,不会被反射体710遮挡,不影响光学组件400识别的精确度。
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体710远离衬底100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711。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射入到第一凹槽711内,第一凹槽711的底面和侧面不在同一平面,光照射到底面或侧面时沿不同方向反射。当反射的两束光的方向不平行时,两束光相交叠加。叠加的两束光的光波存在振动方向相反的波段,光能在振动方向相反的波段部分抵消,总光能减小,减小反射光亮度,提高光线定位的准确性。
第一凹槽711可以为球形、椭球形、波浪形、锥形及其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711为球面。球面各点的切线均不平行,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在第一凹槽711内的法线不平行,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朝向多个方向反射,反射后多个方向的光束相互叠加抵消,总光能减小,减小反射光亮度,提高对光线定位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50还可以包括支撑层600。附图1和附图2中虚线框中的膜层为散射层500。支撑层600设置于衬底100与复合膜层300之间。散射层500设置于支撑层600靠近衬底100的表面。反射层700设置于支撑层600远离衬底100的表面。
衬底100为柔性衬底时,衬底100的抗变形能力较弱。为了便于显示面板10在后续工艺中的移动,以及提高成品的抗变形能力,支撑层600起到支撑衬底100及驱动层200的作用。支撑层600还用为散射层500和反射层700提供支撑。
散射层500可以覆盖支撑层600的整个表面或部分表面。第一通孔310所在区域至少部分被滤光层50覆盖。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覆盖支撑层600的整个表面。散射层500覆盖支撑层600的整个表面可以减小散射层500和支撑层600之间的层间空隙。显示面板10的平整度较高,可以减少水氧入侵层间空隙的概率,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的寿命更长。
支撑层600的材料包括SiO2、SiNx、SiON、Al2O3、TiO2、Ta2O5、ZrO2、BST、PZT、普通聚合物(PMMA、PS)、具有酚基的聚合物衍生物、丙烯酸类聚合物、酰亚胺聚合物、芳基醚基聚合物、酰胺基聚合物、氟基聚合物、对二甲苯基聚合物、乙烯醇基聚合物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支撑层600的厚度为50nm至300nm。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层600的材料为聚酰亚胺(PI),支撑层600的厚度为100nm。
显示面板10的制作工艺包括先分别制作显示膜层、滤光层50和复合膜层300,再将滤光层50设置于显示膜层的表面,在复合膜层300设置于滤光层50远离显示膜层的表面。散射层500和反射层700分别设置于支撑层600的两个相对表面的方案,能够在不改变显示膜层工艺流程的情况下,完成显示面板10的制作,节约研制成本。
反射层700可以采用喷涂的方式喷射于支撑层600远离衬底100的表面,相较于气相沉积的方法,喷涂法采用的设备简单,节约成本。
多个单向散射体510可以与支撑层600一体成型。多个单向散射体510也可以为独立的个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单向散射体510与支撑层600一体成型,且多个单向散射体510为支撑层600的表面成形结构。上述技术方案,无需改变原始工艺流程,仅需改变支撑层600的表面的结构,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粘接层501。粘接层501设置于散射层500靠近衬底100的表面,粘接层501将滤光层50粘贴于衬底100远离驱动层200的表面。粘接层501的折射率小于散射层500的折射率,以使得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发散射出。
请一并参见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层600正对第一通孔310并远离衬底100的表面开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610。第二凹槽610构成单向散射体510。第二凹槽610的底面和侧面不在同一平面,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穿过第二凹槽610后向四周散射,减弱穿过第一通孔310和滤光层5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的光强。第二凹槽610可以为球形、椭球形、波浪形、锥形及其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610还可以填充有散射材料。散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支撑层600的折射率。散射材料包括SiO2、SiNx、SiON、Al2O3、TiO2、Ta2O5、ZrO2、BST和PZT。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材料为SiO2。
在显示面板10在保护膜贴敷、绑定、BTB泡棉贴敷等显示面板10的模组制备工序中,常使用红外光源或紫外光源进行模组定位。由非显示侧入射的光为穿过第一通孔310进入散射层500的红外光或紫外光。由显示侧入射显示面板10的光穿过第一通孔310可以照射到光学组件400,用于指纹识别、光线识别或摄像。由显示侧入射到显示面板10的光可以为自然光。自然光包括反射的显示面板10的光。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50中可以分散设置有多个吸光颗粒70。吸光颗粒70可以吸收穿过第一通孔310和滤光层5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吸光颗粒70可以减小由非显示侧射向驱动层200的光的总光能。吸光颗粒70较少吸收由显示侧射向第一通孔310的光,由显示侧入射的光可以抵达光学组件400。
吸光颗粒70为纳米级颗粒。吸光颗粒70可以分散设置于散射层500、支撑层600或反射层700中的至少一个。吸光颗粒70可以不规则分布,也可以均匀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光颗粒70设置于支撑层6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光颗粒70吸收红外线或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光学组件400识别的光一般为自然光。自然光包括反射的显示面板10的光,而模组工艺中一般采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与自然光的波长范围均不同。吸光颗粒70吸收红外线或紫外线,以减少模组工艺中的光对驱动层200的影响,进而减少边界现象。吸光颗粒70几乎不吸收自然光,对光学组件400识别精确度的影响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光颗粒70吸收波长小于390nm,或波长大于780nm的光。自然光的波长范围为390nm至780nm。自然光包括反射的显示面板10的光。而模组工艺中的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小于390nm,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大于740nm。因此,吸光颗粒70可以避免吸收自然光,在不影响光学组件400识别的精确度的情况下减弱模组工艺中的光对驱动层200的影响。
吸光颗粒70包括羟基复合粒子、TiO2超细粒子、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受阻胺类中的至少一种。羟基复合粒子、TiO2超细粒子可以吸收红外线。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受阻胺类可以吸收紫外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膜层。显示膜层制备的过程包括:提供玻璃基板;在玻璃基板的一个表面铺设粘连层;在粘连层远离玻璃基板的表面铺设衬底100;在衬底100远离玻璃基板的表面铺设驱动层200、发光结构和平坦化层;将玻璃基板和粘连层剥离衬底100。在制备完显示膜层后,再将衬底100附带驱动层200、发光结构和平坦化层转移至支撑层700。衬底100为驱动层200、发光结构和平坦化层提供支撑。衬底100可以包括SiO2层或SiNx层中的至少一层。衬底100的厚度为10nm至500nm。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底100包括一层SiO2层和一层SiNx层,每层的厚度为100nm。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合膜层300设置于衬底100远离驱动层200的一侧。复合胶带层包括不透明材料。复合胶带层可以包括泡棉胶层、防静电层、吸光层和散热层中的至少一层。其中,泡棉胶层可以对显示面板10起到缓冲应力以及保护作用。防静电层可以消除显示面板1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以保护显示面板10。吸光层可以对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一侧的出光进行吸收,以降低显示面板10背面出光对其他模组的影响。散热层包括铜箔或铝箔,显示面板工作时通过散热层释放各种元器件产生的热量。
光学组件400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或摄像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组件400为指纹识别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可以整层铺设,也可以部分铺设。散射层500可具有自支撑性能。散射层500部分铺设时,散射层500至少部分覆盖第一通孔310。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层500整层铺设,以提高显示面板10的平整度,减少层间空隙,减少水氧入侵层间空隙腐蚀膜层。
散射层500可以为一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如果散射层500采用多层结构,多层之间可以两两贴合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层700可以为一层,也可以为多层。如果反射层700采用多层结构,多层之间可以两两贴合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反射层700可以包括一个反射体710或多个反射体7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偏光片和盖板。偏光片设置于显示膜层远离支撑层的一侧。盖板设置于偏光片远离支撑层的一侧。偏光片可以减少环境光对屏体显示效果的影响,增强对比度。盖板可以保护显示膜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及位于显示面板10下方对应第一通孔310设置的光学组件400,光学组件400包括光学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或摄像头等。显示装置可以是包括显示面板10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电子书、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滤光层50。滤光层50能够减弱穿过第一通孔310和滤光层50射向驱动层200的光的光强。在上述模组工序中,显示面板10会暴露在红外线光照环境中。通过第一通孔310射向驱动层200的红外线经过滤光层50后,光束的光强降低。因此,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接受的光照强度差异减小。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金属材料吸收的总光能差异程度减小,金属材料的总势能差异程度减小,进而使得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金属材料失去电子的能力差异程度减小。因此,经过上述模组工序的显示面板10中,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的电阻率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电阻率趋于一致,驱动层200对应第一通孔310的区域的电阻与对应复合膜层300的区域的电阻趋于一致,分压趋于一致。与驱动层200连接的发光结构的阳极层的电压趋于一致,发光结构的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存在的电压差趋于一致,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空穴和电子的注入速率趋于一致,发光结构亮度趋于一致,显示面板10发光亮度的一致性提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有效抑制边界现象,可以具有较高的显示均匀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100);
驱动层(200),设置于所述衬底(100)的一侧;
复合膜层(300),设置于所述衬底(100)远离所述驱动层(200)的一侧,所述复合膜层(300)开有第一通孔(310);
滤光层(50),设置于所述驱动层(200)与所述复合膜层(300)之间,并遮挡所述第一通孔(310),所述滤光层(50)包括散射层(500),所述滤光层(50)用于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0)和所述散射层(500)射向所述驱动层(200)的红外线或紫外线发生散射,以减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0)和所述滤光层(50)射向所述驱动层(200)的光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500)至少与所述第一通孔(310)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50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单向散射体(510),所述单向散射体(510)用于使穿过所述单向散射体(510)射向所述驱动层(200)的光发生散射,并使从所述驱动层(200)射向所述第一通孔(310)的光汇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散射体(510)为单向透镜,所述单向透镜朝向所述驱动层(200)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散射体(510)朝向所述衬底(100)的投影为正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50)还包括:
反射层(700),设置于所述散射层(500)与所述复合膜层(300)之间,所述反射层(700)与所述第一通孔(310)正对设置,用于使从所述第一通孔(310)射向所述驱动层(200)的光发生反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700)遮挡部分所述第一通孔(31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70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反射体(710),每个所述反射体(710)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单向散射体(510)的相接区域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体(710)远离所述衬底(100)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7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50)还包括:
支撑层(600),所述支撑层(600)设置于所述衬底(100)与所述复合膜层(300)之间,所述散射层(500)设置于所述支撑层(600)靠近所述衬底(100)的表面,所述反射层(700)设置于所述支撑层(600)远离所述衬底(100)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600)正对所述第一通孔(310)并远离所述衬底(100)的表面开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610),所述第二凹槽(610)构成所述单向散射体(5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50)还包括吸光颗粒(70),所述吸光颗粒(70)设置于所述散射层(500)、所述支撑层(600)或所述反射层(700)中的至少一层。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下方对应所述第一通孔(310)设置的光学组件(4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9917.6A CN112767841B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9917.6A CN112767841B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7841A CN112767841A (zh) | 2021-05-07 |
CN112767841B true CN112767841B (zh) | 2022-09-13 |
Family
ID=75705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59917.6A Active CN112767841B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678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88711A (zh) * | 2022-01-27 | 2022-04-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14624912A (zh) * | 2022-03-22 | 2022-06-1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20822A (zh) * | 2019-02-28 | 2019-06-2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209928406U (zh) * | 2019-03-28 | 2020-01-10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及其显示屏 |
CN110021611B (zh) * | 2019-03-29 | 2021-02-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286521A (zh) * | 2019-06-10 | 2019-09-2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610966B (zh) * | 2019-08-26 | 2022-03-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584566A (zh) * | 2020-05-11 | 2020-08-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掩模版组 |
CN111723766B (zh) * | 2020-06-29 | 2022-10-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终端 |
CN111725429B (zh) * | 2020-06-30 | 2022-09-02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234082B (zh) * | 2020-10-10 | 2022-1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和电子装置 |
CN112201682B (zh) * | 2020-10-13 | 2022-11-1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12289839A (zh) * | 2020-10-29 | 2021-01-29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2-05 CN CN202110159917.6A patent/CN11276784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7841A (zh) | 2021-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1049B (zh) | 投影屏幕 | |
CN11276784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8006475A1 (zh) |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 |
EP3663852B1 (en) | Total refl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 |
TWI599801B (zh) | 影像感測裝置及其光學膜片 | |
WO2019196624A1 (zh) | 防窥膜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US20070127098A1 (en) | Contrast enhancement films for direct-view display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for | |
JP6575729B2 (ja) | スペーサー、led面光源装置およびled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1524452B (zh) | 显示装置 | |
WO2021164084A1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10168569B2 (en) | Display device, adhesive-layer-including light-diffusion mem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light-diffusion member | |
JP2003186008A (ja) | フロントライト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10804347B2 (en) | Display panel | |
WO2020103430A1 (zh) | 移动终端 | |
WO2022134765A1 (zh) |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JP2010032781A (ja) | 光デバイス、光拡散デバイス、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CN111667761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11812880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4551748A (zh)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US20240074293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686155B2 (en) | Transmission-typ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transmission-type light-emitting system for reducing leakage light | |
KR102001310B1 (ko) |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용 투광성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6390597A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
JP2008145549A (ja) | 光学部材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並び表示装置 | |
CN118038763A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