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332337A - 索环 - Google Patents

索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2337A
CN112332337A CN202010722028.1A CN202010722028A CN112332337A CN 112332337 A CN112332337 A CN 112332337A CN 202010722028 A CN202010722028 A CN 202010722028A CN 112332337 A CN112332337 A CN 112332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bottom wall
cylindrical member
hole
gromm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20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2337B (zh
Inventor
椋本康敬
林明成
岛崎胜也
村田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2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2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00Devices for use wher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pass through walls or partitions
    • F16L5/02Sealing
    • F16L5/10Sealing by using sealing rings or sleev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索环,当索环主体从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防止环状衬套从索环主体脱落。索环(1)具有:内筒部件(5),其具有划定供线缆束贯插的贯插孔(4)的中空筒状的形状;底壁部(6),其从内筒部件的外周面(31)向径向(A)外侧延伸;外筒部件(7),其具有包围内筒部件的中空筒状的形状;以及环状衬套(3),其嵌入在划定于内筒部件与外筒部件之间的环状槽(8)内,环状衬套相对于底壁部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且设置有连通孔(63),连通孔使划定于环状衬套与底壁部之间的第1空间(61)与隔着环状衬套而存在于第1空间的相反侧的第2空间(62)连通。

Description

索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索环,其被安装至形成于隔壁的贯通孔中,保护贯插在贯通孔中的线缆束,且密封贯通孔,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备嵌插于贯通孔中的索环主体和嵌入在形成于索环主体的嵌合槽内的衬套的索环。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线缆束贯插在形成于隔壁的贯通孔中的情况下,在贯通孔中安装索环,使线缆束贯插在形成于索环的贯插孔中,由此保护线缆束,并且密封贯通孔。这样的索环例如在使用于形成在分隔IPU(电源电路控制装置)的储存室的室内与室外的隔壁等、分隔车辆的车内侧与车外侧的隔壁上的贯通孔的情况下,为了防水、防尘等要求高密封性。
因此,公知有具备嵌插于贯通孔中的索环主体和嵌入在形成于索环主体的嵌入槽内的衬套的索环(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的索环构成为具有:索环主体,其由弹性绝缘材料形成,嵌插在板(隔壁)的电线贯插孔(贯通孔)中;以及衬套,其具备嵌入在环状的嵌合槽中的筒状嵌合部,该嵌合槽形成于与该索环主体的板嵌合部对应的线束贯插中央孔的外周部,嵌入在嵌合槽中的筒状嵌合部使形成线束贯插中央孔的内筒部向内侧挠曲而缩径,并且,使嵌插于板的电线贯插孔中的外筒部向外侧挠曲而扩径,由此来提高索环主体与板之间的紧贴度(密封性)以及索环主体与电线之间的紧贴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85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索环中,在使用于形成在分隔车辆的车外侧与车内侧的隔壁上的贯通孔的情况下,索环主体在从隔壁外侧(车外侧)受到水压等外力时,或从线缆束受到该线缆束在贯插孔内的位移引起的外力时,因该外力而对衬套作用拔出方向的载荷,衬套可能会从索环主体脱落。若衬套从索环主体脱落,当然会损害索环对贯通孔的密封性。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背景,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从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防止衬套从索环主体脱落的索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索环1,其被安装至形成于隔壁10的贯通孔11中,使线缆束贯插在所述贯通孔中,并且密封所述贯通孔,所述索环具有:内筒部件5,其划定供所述线缆束贯插的贯插孔4,具有被贯插至所述贯通孔中的中空筒状的形状;底壁部6,其从所述内筒部件的外周面31向径向A外侧延伸;外筒部件7,其具有包围所述内筒部件的中空筒状的形状,该外筒部件7的轴向的一端与所述底壁部的外周连续地形成,在该外筒部件7的轴向的另一端具有开口部23,而且,在该外筒部件7的外周部2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贯通孔的缘部12嵌合的嵌合槽21;以及环状衬套3,其嵌入在划定于所述内筒部件与所述外筒部件之间的环状槽8内,所述环状衬套相对于所述底壁部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且设置有连通孔63,所述连通孔用于使划定于所述环状衬套和所述底壁部之间的第1空间61与隔着所述环状衬套而存在于所述第1空间的相反侧的第2空间62连通。
根据该结构,当由内筒部件、底壁部以及外筒部件构成的索环主体从底壁部侧(即隔壁外侧)或者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使该外力经由第1空间以及连通孔而向第2空间释放。由此,能够防止外力引起对环状衬套作用拔出方向的载荷。因此,当索环主体从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防止环状衬套从索环主体脱落。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连通孔可以是形成在所述环状衬套与所述内筒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连通孔即环状空间在环状衬套与内筒部件之间设置间隙,因此即使在内筒部件从线缆束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利用上述间隙,也能够允许由该外力引起的内筒部件的向径向外侧的移位。由此,通过内筒部件的向径向外侧的移位,能够防止经由环状衬套向径向外侧推压外筒部件而使其变形。因此,当内筒部件从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可靠地维持外筒部件对贯通孔的密封,并且能够防止环状衬套从索环主体脱落。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环状衬套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B上配置于与所述隔壁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环状衬套在径向上与外筒部件及贯通孔的缘部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能够利用环状衬套以更强的力相对于贯通孔的缘部推压外筒部件。由此,能够提高外筒部件与贯通孔的缘部之间的紧贴度。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开口部侧的开口侧部分22a具有随着靠向所述贯插孔的所述开口部侧而向径向内侧倾斜的锥面26。
根据该结构,外筒部件向贯通孔的嵌插变得容易。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底壁部侧的底壁侧部分22b形成为:比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贯插孔的所述开口部侧的开口侧部分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嵌合槽的底壁侧部分侧的侧面21b与隔壁的侧面13之间的抵接面积,因此能够提高将外筒部件插入至贯通孔的方向上的嵌合槽与隔壁之间的卡合力。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底壁部的轴向的厚度t1被设定为:比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与所述外筒部件的内周面之间的厚度t2、以及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底壁部侧的底壁侧部分的径向的厚度小。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外筒部件的外周部的底壁侧部分的刚性比底壁部的刚性高,因此,在由内筒部件、底壁部以及外筒部件构成的索环主体从底壁部侧(即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将底壁部的侧面41与外筒部件的内周面25相交的角部27作为移位起点。由此,能够将外筒部件及内筒部件的位移方向引导成轴向,因此能够防止外筒部件及内筒部件的径向的移位。因此,当索环主体从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可靠地维持外筒部件对贯通孔的密封,并且防止环状衬套从索环主体脱落。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外筒部件在其内周面的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42,所述环状衬套具有:轴向端面54,其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底壁部侧的侧面抵接;以及至少一个卡合部55,其形成为从所述轴向端面沿所述环状衬套的轴向突出,且向所述环状衬套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开口部侧的侧部端面43卡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外筒部件的突出部的底壁部侧的侧面与环状衬套的轴向端面的抵接、以及环状衬套的卡合部与外筒部件的侧部端面的卡合,能够从轴向两侧将环状衬套夹持并固定在外筒部件的开口部侧的端部。由此,能够将环状衬套牢固地固定于外筒部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环状衬套从外筒部件脱落。另外,由此,能够对环状衬套在环状槽内的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因此,能够相对于底壁部的底面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环状衬套。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外筒部件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卡合部沿所述环状衬套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卡合部沿所述外筒部件的周向与所述突出部交错地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环状衬套的卡合部配置在外筒部件的突出部间,能够使环状衬套在周向上以正确的位置嵌入环状槽内。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侧部端面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外筒部件的周向上的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标记45。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沿着外筒部件的周向与突出部交错地配置环状衬套的卡合部,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环状衬套向环状槽的嵌入。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标记是彼此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的槽45a、45b。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环状衬套的卡合部跃上标记上而成为环状衬套不完全嵌入环状槽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索环的结构的分解纵剖视图。
图2是使出组装了本发明的索环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是放大示出索环主体的一部分的图,是与图1对应的图。
图4是索环主体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索环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组装了本发明的索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使环状衬套嵌入环状槽中的作业的图,(A)示出使环状衬套的一部分嵌入环状槽中的状态,(B)示出使环状衬套的整体嵌入环状槽中的状态。
图8是使环状衬套嵌入环状槽中时的索环主体的俯视图,是与图6对应的图。
图9是放大示出索环主体的一部分的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标号说明
1:索环;
3:环状衬套;
4:贯插孔;
5:内筒部件;
6:底壁部;
7:外筒部件;
8:环状槽;
10:隔壁;
11:贯通孔;
12:缘部;
13:侧面;
21:嵌合槽;
21a:底面;
21b:侧面;
22:外周部;
22a:开口侧部分;
22b:底壁侧部分;
23:开口部;
25:内周面;
26:锥面;
27:角部;
41:侧面;
42:突出部;
43:侧部端面;
45:标记;
45a:槽;
45b:槽;
54:隔壁内侧端面(轴向端面);
55:卡合部;
61:第1空间;
62:第2空间;
63:第3空间(连通孔);
A:径向;
B:轴向;
t1:底壁部的轴向厚度;
t2:嵌合槽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索环的实施方式。一部分附图的图中的箭头A是指各部件的径向,箭头B是指各部件的轴向。
本发明的索环被安装至形成于分隔车辆的车外侧与车内侧的分隔壁的贯通孔中,使用于保护贯插在贯通孔中的线缆束,并且密封贯通孔。隔壁并不限定于此,但例如也可以是分隔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行李箱地板下等的IPU(电源电路控制装置)的储存室的室内和室外的隔壁。
如图1及图2所示,索环1具备:索环主体2,其被嵌插到形成于隔壁10的贯通孔11中;以及环状衬套3,其嵌入索环主体2的后述的环状槽8中。索环主体2起到保护贯插在贯通孔11中的线缆束(未图示)且密封贯通孔11的作用。环状衬套3起到提高索环主体2与贯通孔11的缘部12之间的紧贴度(密封性)的作用。
索环主体2由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得到,以使得当嵌插到贯通孔11中时能够在径向A上弹性变形。环状衬套3由合成树脂等比索环主体2硬的材料一体成型得到,以使得当嵌入索环主体2的环状槽8内时,能够使索环主体2向贯通孔11的缘部12挠曲,以提高索环主体2与贯通孔11的缘部12之间的紧贴度。
索环主体2具有:内筒部件5,其具有贯插到贯通孔11中的中空筒状的形状;底壁部6,其从内筒部件5的外周面31向径向A外侧延伸;以及外筒部件7,其具有包围内筒部件5的中空筒状的形状,其轴向的一端与底壁部6的外周连续地形成,在其轴向的另一端具有开口部23,且在该外筒部件7的外周部22设置有用于与贯通孔11的缘部12嵌合的嵌合槽21。
内筒部件5具有外周面31和内周面32,通过内筒部件5的内周面32,划定供将多根电线汇集成束的未图示的线缆束贯插的贯插孔4。内筒部件5具有沿轴向B延伸的细长形状,内筒部件5的开口部23侧(以下也称为“隔壁内侧”)的部分形成为从外筒部件7的后述的开口部23向轴向B外侧突出规定长度的细长管状。另外,内筒部件5的底壁部6侧(以下也称为“隔壁外侧”)的部分形成为向隔壁内侧的部分的相反侧突出规定长度的细长管状(参照图5及图6)。
外筒部件7包括从底壁部6的外周沿轴向B延伸的外周部22和朝向分隔壁内侧开口的开口部23,外周部22具有外周面24和内周面25。嵌合槽21沿外筒部件7的周向形成于外周部22的外周面24。外筒部件7相对于内筒部件5的外周面31隔开规定的间隔,与内筒部件5同心地设置。由外筒部件7的内周面25、底壁部6的面向隔壁内侧的侧面41、以及内筒部件5的外周面31划定供环状衬套3嵌入的环状槽8。
如图3所示,外筒部件7的外周部22上的、在外筒部件7的轴向B上比嵌合槽21靠隔壁内侧(开口部23侧)的开口侧部分22a具有随着靠向隔壁内侧而向径向A内侧倾斜的锥面26。由此,外筒部件7向贯通孔11中的嵌插变得容易。
此外,外筒部件7的外周部22上的、在外筒部件7的轴向B上比嵌合槽21靠隔壁外侧(底壁部6侧)(即,隔着嵌合槽21位于与开口侧部分22a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底壁侧部分22b形成为比开口侧部分22a向径向A外侧突出。由此,能够增大嵌合槽21的底壁侧部分22b侧的侧面21b与隔壁10的隔壁外侧的侧面13(参照图1)之前的抵接面积,因此能够提高将外筒部件7插入贯通孔11中的方向上的嵌合槽21与隔壁10的卡合力。
此外,底壁部6的轴向B的厚度t1被设定为小于嵌合槽21的底面21a与外筒部件7的内周面25之间的厚度t2(以下也称为“嵌合槽厚度t2”)、以及外筒部件7的外周部22的底壁侧部分22b的径向A的厚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侧部分22b的径向A的厚度被设定为嵌合槽厚度t2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6的轴向B的厚度t1被设定得比嵌合槽厚度t2小。由此,由于可以使外筒部件7的外周部22的底壁侧部分22b的刚性比底壁部6的刚性高,因此当索环主体2从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将底壁部6的侧面41与外筒部件7的内周面25相交的角部27作为移位起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侧部分22b的径向A的厚度被设定为嵌合槽厚度t2以上,但只要底壁侧部分22b的径向A的厚度大于底壁部6的轴向B的厚度,则不特别限定。
此外,外筒部件7在内周面25的隔壁内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A内侧突出规定长度的突出部42。突出部42形成为:其底壁部6侧的侧面42a能够与环状衬套3的后述的抵接部56抵接(参照图9)。
如图4所示,在外筒部件7的隔壁内侧的侧部端面43,沿外筒部件7的周向彼此隔开等间隔地设有3个突出部42。各突出部42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周向宽度。将外筒部件7的周向上的各突出部42之间的部分称为间隔部44。各间隔部44形成为具有能够配置环状衬套3的后述的卡合部55的周向宽度(参照图8)。
因此,在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突出部42与间隔部44沿着外筒部件7的周向交错地配置。以等间隔设置三个突出部42,因此间隔部44也以等间隔设置有三个。因此,间隔部44位于外筒部件7的周向上的突出部42的相反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突出部42,但只要能够在间隔部44配置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则突出部42的数量就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2和间隔部44以等间隔配置,但突出部42和间隔部44的配置间隔也可以不是相等间隔。详细内容如后所述,但若贯插到贯插孔4中的线缆束在贯插孔4内移位,则由该移位产生的外力施加到内筒部件5,内筒部件5沿径向A移位。此时,在内筒部件5的径向A的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内筒部件5的外周面31有可能与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干涉,因此卡合部55优选基于内筒部件5的预想的移位方向而配置在不与内筒部件5干涉的位置。因此,突出部42和间隔部44可以适当配置于在内筒部件5的径向A的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内筒部件5也不会与卡合部55干涉的位置。
此外,在侧部端面43的与间隔部44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对外筒部件7的周向上的环状衬套3的后述的卡合部55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标记45。通过该标记45,能够将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配置在外筒部件7的间隔部44。
标记45被设置为在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上彼此隔开规定间隔形成的一对槽45a、45b。若将标记45设置为槽45a、45b,则能够防止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跃上标记45上而成为环状衬套3未完全嵌入环状槽8内的的状态。
一对槽45a、45b形成为在它们之间具有比卡合部55的周向宽度大一些的周向宽度,以使得能够在一对槽45a、45b之间配置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另外,标记45不限于一对槽45a、45b,例如也可以通过颜色或记号等而设置。
返回到图1和图2,环状衬套3具有能够从内筒部件5以规定的间隔贯插的环形形状。环状衬套3从外筒部件7的开口部23嵌入环状槽8内,并相对于底壁部6的侧面41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环状衬套3具有:外周面51,其与外筒部件7的内周面25紧贴;内周面52,其在与内筒部件5的外周面31之间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61(参照图9);底壁侧端面53,其面向底壁部6的侧面41;以及隔壁内侧端面54,其面向隔壁内侧。
此外,环状衬套3具有卡合部55(参照图5及图6),该卡合部55形成为从隔壁内侧端面54沿环状衬套3的轴向B突出规定长度,且向环状衬套3的径向A外侧延伸规定长度。卡合部55形成为:在使环状衬套3嵌入环状槽8中时,能够与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卡合(参照图6及图8)。
在环状衬套3的隔壁内侧端面54,沿着环状衬套3的周向彼此隔开等间隔地设置有三个卡合部55。各卡合部55形成为具有能够配置在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的间隔部44中的周向宽度(参照图8)。将环状衬套3的周向上的各卡合部55之间的部分称为抵接部56。
因此,在环状衬套3的隔壁内侧端面54,卡合部55与抵接部56沿环状衬套3的周向交错地配置。卡合部55以等间隔设置有三个,因此抵接部56也以等间隔设置三个。因此,抵接部56位于环状衬套3的周向上的卡合部55的相反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5设置有三个,但只要能够配置在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的间隔部44,卡合部55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5及抵接部56以等间隔配置,但卡合部55及抵接部56的配置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卡合部55和抵接部56可以适当配置于即使在上述那样内筒部件5的径向A的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内筒部件5也不会与卡合部55干涉的位置。
此外,环状衬套3在环状槽8内在轴向B上配置于与隔壁10重叠的位置(参照图2)。由此,环状衬套3在径向A上与外筒部件7及隔壁10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能够通过环状衬套3以更强的力将外筒部件7推压向贯通孔11的缘部12。由此,能够提高外筒部件7与贯通孔11的缘部12之间的紧贴度。
此外,环状衬套3被设定为其外径比环状槽8的内径稍大,以使得当环状衬套3嵌入环状槽8时,环状衬套3的外周面51推压外筒部件7的内周面25使外筒部件7向外侧挠曲而扩径。
此外,环状衬套3与外筒部件7同心地配置。由此,环状衬套3能够在其周向上向径向A外侧均匀地推压外筒部件7,因此能够在周向上均匀地提高外筒部件7与贯通孔11的缘部12之间的紧贴度。
在将如上所述构成的索环1安装至隔壁10的贯通孔11中时,首先,使索环主体2的内筒部件5从隔壁外侧贯插到贯通孔11中,接着,使索环主体2的外筒部件7从隔壁外侧嵌插到贯通孔11中。然后,使环状衬套3从隔壁内侧嵌入索环主体2的环状槽8内。
当使环状衬套3嵌入环状槽8内时,首先,如图7的(A)所示,将环状衬套3的隔壁内侧端面54的抵接部56斜着插入索环主体2的环状槽8内,使其与外筒部件7的突出部42抵接并卡定。环状衬套3的抵接部56与突出部42的底壁部6侧的侧面42a抵接。
接着,如箭头46所示,将位于卡定于外筒部件7的突出部42的抵接部56的周向上的相反侧的卡合部55压入环状槽8内。如上所述,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在周向上位于抵接部56的相反侧。由此,如图7的(B)所示,整个环状衬套3嵌入环状槽8内。此时,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落座于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
之后,如图8所示,通过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的一对槽45a、45b确认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在外筒部件7的周向上的位置。在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位于一对槽45a、45b之间的情况下,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配置于外筒部件7的间隔部44处,因此表示环状衬套3被正确地嵌入在环状槽8内。
另一方面,在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没有位于一对槽45a、45b之间的情况下,卡合部55未配置于外筒部件7的间隔部44处,因此表示环状衬套3没有被正确地嵌入环状槽8内。此时,使环状衬套3沿周向旋转,并进行定位,使得环状衬套3配置在一对槽45a、45b之间。
这样,通过一对槽45a、45b,能够容易地对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在外筒部件7的周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将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配置在外筒部件7的间隔部44处。另外,若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未配置在外筒部件7的间隔部44处,则卡合部55会跃上到突出部42上,因此无法使环状衬套3正确地嵌入环状槽8内。
如图9所示,当环状衬套3嵌入在环状槽8中时,环状衬套3相对于底壁部6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因此在环状衬套3的底壁侧端面53与底壁部6的侧面41之间形成有第1空间61。此外,隔着环状衬套3在第1空间61的相反侧(即隔壁内侧)存在第2空间62。并且,当环状衬套3嵌入环状槽8中时,环状衬套3以规定的间隔使内筒部件5贯插其中,因此在环状衬套3的内周面52与内筒部件5的外周面31之间形成环状的第3空间63。该第3空间63起到用于连通第1空间61与第2空间62的连通孔的作用。
由此,当索环主体2的外筒部件7的底壁部6从隔壁外侧(车外侧)受到水压等外力时,能够使该外力经由第1空间61及第3空间63向隔壁内侧的第2空间62释放。由此,能够避免因外压使索环主体2向轴向B的隔壁内侧移位而推压环状衬套3,或因外压引起底壁部6与环状衬套3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压力上升,因此能够防止对环状衬套3作用拔出方向的载荷。因此,当索环主体2从隔壁外侧受到外力时防止了环状衬套3从索环主体2脱落。
此外,当索环主体2的内筒部件5从线缆束受到线缆束在贯插孔4内移位引起的外力时,能够使该外力经由第1空间61和第3空间63而向隔壁内侧的第2空间62释放。此外,能够利用第3空间63在环状衬套3与内筒部件5之间设置间隙,因此即使在内筒部件5从线缆束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上述间隙而允许由该外力引起的内筒部件5的向径向A外侧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内筒部件5的向径向A外侧的移位而经由环状衬套3向径向A外侧推压外筒部件7致使其变形。因此,当内筒部件5从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可靠地维持外筒部件7对贯通孔11的密封,并且能够防止环状衬套3从索环主体2脱落。
此外,如图3所示,通过将外筒部件7的底壁部6的轴向B的厚度t1设定为比嵌合槽厚度t2小,能够使外筒部件7的外周部22的底壁侧部分22b的刚性比底壁部6的刚性高,因此,当索环主体2从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将底壁部6的侧面41与外筒部件7的内周面25相交的角部27作为移位起点。由此,能够将外筒部件7及内筒部件5的位移方向引导至轴向B,因此能够防止外筒部件7及内筒部件5的径向A上的移位。因此,当索环主体2从隔壁外侧或线缆束受到外力时,能够可靠地维持外筒部件7对贯通孔11的密封,并且能够防止环状衬套3从索环主体2脱落。
此外,如图9及图2所示,通过外筒部件7的突出部42与环状衬套3的抵接部56的抵接,以及环状衬套3的卡合部55与外筒部件7的侧部端面43的卡合,能够从轴向B两侧将环状衬套3夹持并固定于外筒部件7的隔壁内侧的端部。由此,能够将环状衬套3牢固地固定于外筒部件7,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环状衬套3从外筒部件7脱落。此外,由此能够对环状衬套3在环状槽8内的轴向B上的位置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将环状衬套3相对于底壁部6的侧面41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
以上,根据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本发明的索环的各构成要素未必全部是必需的,至少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取舍选择。

Claims (10)

1.一种索环,其被安装至形成于隔壁的贯通孔中,使线缆束贯插在所述贯通孔中,并且密封所述贯通孔,
所述索环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内筒部件,其划定供所述线缆束贯插的贯插孔,具有被贯插至所述贯通孔中的中空筒状的形状,
底壁部,其从所述内筒部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
外筒部件,其具有包围所述内筒部件的中空筒状的形状,该外筒部件的轴向的一端与所述底壁部的外周连续地形成,该外筒部件在其轴向的另一端具有开口部,而且,在该外筒部件的外周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贯通孔的缘部嵌合的嵌合槽;以及
环状衬套,其嵌入在划定于所述内筒部件与所述外筒部件之间的环状槽内,
所述环状衬套相对于所述底壁部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且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使划定于所述环状衬套和所述底壁部之间的第1空间与隔着所述环状衬套而存在于第1空间的相反侧的第2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是形成在所述环状衬套与所述内筒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衬套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配置于与所述隔壁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开口部侧的开口侧部分具有随着靠向所述开口部侧而向径向内侧倾斜的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底壁部侧的底壁侧部分形成为:比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开口部侧的开口侧部分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部的轴向的厚度被设定为:比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与所述外筒部件的内周面之间的厚度、以及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部上的在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比所述嵌合槽靠所述底壁部侧的底壁侧部分的径向的厚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件在其内周面的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所述环状衬套具有:
轴向端面,其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底壁部侧的侧面抵接;以及
至少一个卡合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轴向端面沿该环状衬套的轴向突出,且向该环状衬套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开口部侧的侧部端面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外筒部件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所述卡合部沿所述环状衬套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所述卡合部沿着所述外筒部件的周向与所述突出部交错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筒部件的所述侧部端面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外筒部件的周向上的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是彼此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的槽。
CN202010722028.1A 2019-08-05 2020-07-24 索环 Active CN112332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3726A JP7076412B2 (ja) 2019-08-05 2019-08-05 グロメット
JP2019-143726 2019-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337A true CN112332337A (zh) 2021-02-05
CN112332337B CN112332337B (zh) 2022-07-19

Family

ID=74303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2028.1A Active CN112332337B (zh) 2019-08-05 2020-07-24 索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76412B2 (zh)
CN (1) CN112332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61679A (ja) * 2019-10-07 2021-04-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5746A (ja) * 1994-12-28 1996-07-16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
JP2005033884A (ja) * 2003-07-09 2005-02-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
CN201615292U (zh) * 2010-01-19 2010-10-2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孔的密封结构
CN105244826A (zh) * 2014-07-03 2016-01-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线套
JP2016207358A (ja) * 2015-04-17 2016-1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2017010638A (ja) * 2015-06-17 2017-01-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0972Y2 (ja) * 1991-04-22 1996-12-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H0660242U (ja) * 1993-01-18 1994-08-19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3236390B2 (ja) * 1993-02-05 2001-12-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H10255573A (ja) * 1997-03-06 1998-09-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グロメット
JP2007227013A (ja) 2006-02-21 2007-09-06 Honda Motor Co Ltd グロメット
JP2011223747A (ja) 2010-04-09 2011-11-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
JP2017131056A (ja) 2016-01-21 2017-07-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5746A (ja) * 1994-12-28 1996-07-16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
JP2005033884A (ja) * 2003-07-09 2005-02-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
CN201615292U (zh) * 2010-01-19 2010-10-2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孔的密封结构
CN105244826A (zh) * 2014-07-03 2016-01-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线套
JP2016207358A (ja) * 2015-04-17 2016-1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2017010638A (ja) * 2015-06-17 2017-01-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337B (zh) 2022-07-19
JP7076412B2 (ja) 2022-05-27
JP2021027689A (ja) 2021-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1286B (zh) 用于电线引出孔的密封结构和电线引出孔的密封方法
US8975524B2 (en) Grommet
US6913486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75907B2 (ja) 防水型コネクタ及び中継コネクタ
WO2014024785A1 (ja) グロメット
US20150129303A1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with grommet
US9022804B2 (en) Waterproof plug
CN113285407B (zh) 索环以及线束
CN108713279B (zh) 索环
CN111917082B (zh) 索环以及线束
US8568169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12332337B (zh) 索环
CN112636283B (zh) 索环以及线束
US20040078926A1 (en) Two part grommet with hard plastic locking prongs
CN108352692B (zh) 护线套以及线束
JP201502361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CN112271860B (zh) 一种线缆固定件、电机壳体及电机
CN111512075B (zh) 孔塞的安装构造
JP2011061930A (ja) グロメット
JP6673429B2 (ja)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0985061U (zh) 高压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184880U (zh) 拉索密封件及车辆
JP2009110996A (ja) ハーネスガイド
JP2020198699A (ja) カバー固定式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1090305A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