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1056B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41056B CN112241056B CN202010691525.XA CN202010691525A CN112241056B CN 112241056 B CN112241056 B CN 112241056B CN 202010691525 A CN202010691525 A CN 202010691525A CN 112241056 B CN112241056 B CN 1122410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field
- sensor
- optical element
- driving device
- element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可以准确地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有:可动部,其具有产生第一磁场的传感器用磁铁(6),构成为可以沿运动方向进行驱动;固定部,其具有传感器部(12)。传感器部(12)基于第一磁场和与第一磁场不同的偏置磁场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宜地用于例如手机的相机模块等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一直以来,记载了一种具备检测透镜保持器的运动方向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位置检测部由设置于基座部件的磁探测元件和设置于透镜保持器的传感器用磁体构成。通过由磁探测元件检测传感器用磁体的位置,可以基于该检测信号检测透镜保持器相对于基座部件的相对位置。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因外部环境的变化(温度变化等),磁探测元件进行的传感器用磁体的位置的检测精度降低,可能不能准确地检测透镜保持器的相对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9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可以准确地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有:
可动部,其具有产生第一磁场的第一磁场产生部,构成为可以沿运动方向进行驱动;
固定部,其具有传感器部,
所述传感器部基于所述第一磁场和与所述第一磁场不同的偏置磁场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传感器部基于第一磁场和与第一磁场不同的偏置磁场进行检测。在这种结构中,与以往不同,传感器部不是进行仅基于第一磁场的强度的检测而是进行基于第一磁场和偏置磁场的相互关系(相关关系)的检测。在该情况下,因为即使外部环境变化第一磁场及偏置磁场也均变化,所以能够防止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中包含作为误差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基于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准确地检测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置,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能准确地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优选,所述传感器部检测所述第一磁场和所述偏置磁场的合成磁场。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以从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中特定合成磁场的变化,能够基于该变化检测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置并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细节在后面叙述,但是如果可动部沿运动方向移动,则在其移动前后,规定的检测位置上的第一磁场和偏置磁场的合成磁场的矢量变化。例如,通过在规定的检测位置上求出移动前的合成磁场的矢量相对于基准方向所成的角度和移动后的合成磁场的矢量相对于基准方向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可以求出规定的检测位置和第一磁场产生部的距离,能够基于该值检测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置。
优选,所述固定部具有产生所述偏置磁场的偏置磁场产生部,所述偏置磁场产生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部具有的传感器的周围。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以对传感器一直施加足够强度的偏置磁场,即使对传感器施加不必要的外部磁场,也能够将其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并充分确保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的可靠性。另外,因为当传感器部周围的温度变化时,在传感器及偏置磁场产生部的任一者中其温度均变化,所以能够使传感器的温度特性良好。
优选,所述固定部具有产生第二磁场的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二磁场被作为所述偏置磁场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作为第二磁场产生部,可使用例如驱动用磁铁,在该情况下,可以代用驱动用磁铁来作为偏置磁场产生部。因此,无需另外准备并设置偏置磁场产生部,可以使用从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第二磁场来作为偏置磁场并将其施加到传感器部。此外,也可以将第二磁场产生部和与其不同的偏置磁场产生部这两者设置于固定部,并将第二磁场和偏置磁场这两者施加到传感器部。
优选,所述传感器部基于所述第一磁场和所述第二磁场进行检测。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以进行基于第一磁场和第二磁场的相互关系(相关关系)的检测。在该情况下,因为即使外部环境变化第一磁场及第二磁场也均变化,所以可以防止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中包含作为误差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基于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准确地检测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置并准确地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优选,所述传感器部检测所述第一磁场和所述第二磁场的合成磁场。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从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中特定上述合成磁场的变化,基于其结果准确地检测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置,并准确地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优选,所述可动部具有线圈,构成为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磁场和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驱动。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构成移动线圈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此外,也可以使可动部具备磁铁(驱动用磁铁)来代替线圈而构成移动磁体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优选,所述传感器部具有可以进行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移对应的角度检测的传感器。一般而言,当使用霍尔传感器作为磁探测元件时,第一磁场产生部相对于规定的检测位置的位移越大,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的变化越小,可能难以确保该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的线性。另一方面,当使用上述传感器作为磁探测元件时,即使第一磁场产生部相对于规定的检测位置的位移变大,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也难以变小,可以充分确保该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的线性。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基于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准确地检测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置并准确地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另外,即使第一磁场及偏置磁场(或第二磁场)的强度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合成磁场的相对角度也无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均为一定,因此,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能够准确地检测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优选,具有多个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于由多个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规定的区域内。在该区域内,因为来自外部的不必要的磁场被多个第二磁场产生部遮断,所以能够抑制外部磁场的影响并以高检测精度进行传感器部进行的检测。
优选,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于比所述线圈更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中心侧。通过设为这种结构,传感器部与线圈分离地配置,能够防止从线圈产生的磁场被传感器部错误地检测。另外,因为传感器部相对配置于固定部的径向内侧,所以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优选,在所述可动部,在隔着光学元件而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平衡部件。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在设置有第一磁场产生部的可动部的一方侧和设置有平衡部件的可动部的另一方侧保持平衡,能够防止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的移动中产生障碍。
优选,限制所述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移动的多个止动部分别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于由相邻的所述各止动部的端部夹持的区域内。在该情况下,因为传感器部配置于从各止动部分离的位置,所以能够由各止动部限制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的移动而不被传感器部妨碍。另外,通过在上位区域内配置传感器部,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传感器部进行的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置的检测。
优选,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为与支承所述可动部的后方的后方弹簧不重复。通过设为这种结构,伴随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的移动,在后方弹簧向运动方向弯曲时,可以防止后方弹簧与传感器部接触,能够避免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的移动中产生障碍。
优选,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为其前端位于比限制所述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移动的止动部的前端更靠近前方,且位于比支承所述可动部的后方的后方弹簧的后端更靠近后方。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也可以防止后方弹簧与传感器部接触,能够避免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的移动中产生障碍。
优选,所述传感器部经由用于将所述传感器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相对。将传感器部配置于与第一磁场产生部相对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传感器部以高检测精度检测从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第一磁场。另外,通过使用固定部件将传感器部固定于固定部以将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传感器部和第一磁场产生部之间,能够防止传感器部的位置偏移。另外,通过不经由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印刷电路))基板而直接将传感器部固定于固定部,能够实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薄型化并且实现可省略FPC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低价格化。
优选,所述固定部具有配置为包围所述可动部的磁轭,在所述磁轭设置有朝向其内侧突出的一对突出片,从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一方的所述突出片位于隔着所述传感器部而位于一方侧的所述磁轭的端部,另一方的所述突出片位于隔着所述传感器部而位于另一方侧的所述磁轭的端部。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在将各突出片固定于可动部时,可以经由各突出片限制可动部沿旋转方向移动,能够防止可动部沿旋转方向位置偏移。另外,在可动部与磁轭碰撞时,能够经由各突出片分散冲击。
优选,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埋入到所述可动部的内部。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以将第一磁场产生部固定于可动部而不使其露出于外部,能够有效保护第一磁场产生部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省略磁轭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所示的IV-IV线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磁轭的立体图。
图6A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透镜保持器时的立体图。
图6B是从下方观察图3所示的透镜保持器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前方弹簧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3所示的后方弹簧的立体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前方弹簧、基座部件及传感器部等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0B是用于说明驱动线圈、驱动用磁铁、后方弹簧、传感器用磁铁、基座部件及传感器部等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后方弹簧、止动部及传感器部的高度关系的局部截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驱动线圈、传感器用磁铁、驱动用磁铁及传感器部等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透镜保持器沿运动方向移动前后的第一磁场、第二磁场及它们的合成磁场的变化的图。
图14是表示图3所示的配线部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线圈、传感器用磁铁、驱动用磁铁及传感器部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局部概略图。
图16B是表示图16A所示的偏置磁铁的变形例的局部概略图。
图16C是表示图16A所示的偏置磁铁的其它变形例的局部概略图。
图16D是表示图16C所示的偏置磁铁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局部概略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线圈、传感器用磁铁、驱动用磁铁及传感器部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符号的说明
1、1A、1B、1C…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2…磁轭
20…磁轭前端部
21…外筒部
22…磁轭开口部
23…突出片
3…前方弹簧
30…内侧环状部
31…外侧环状部
32…基座固定部
33…臂部
34…保持器固定部
4、4A、4C…驱动线圈
41C…第一线圈
42C…第二线圈
5、5A…透镜保持器
50…保持器前端部
500…弹簧固定部
51…保持器后端部
510…弹簧固定凸部
52…筒状部
53…突出片插入槽
54…前方保持器止动部
55…后端保持器止动部
56…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
57…平衡磁铁插入槽
58…线圈插入槽
6…传感器用磁铁
7…平衡磁铁
8…后方弹簧
80…环状部
81…保持器固定部
82…基座固定部
83…臂部
9、9C…驱动用磁铁
91、91C…第一磁铁
92、92C…第二磁铁
93…第三磁铁
94…第四磁铁
10…电路部
100…配线部
110…连接器部
11…基座部件
110…基座底部
111…基座开口部
112…基座止动部
113…柱状部
114…传感器收纳凹部
115…弹簧固定凸部
12、12B…传感器部
120…传感器
121…传感器封装体
121a…前端
13…固定部件
14…阻尼部件
15…偏置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用于沿运动方向驱动保持未图示的光学元件(例如,透镜)的透镜保持器5等。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与Z轴方向对应,且与透镜(未图示)的光轴方向相等。下面,以Z轴方向的上方(正方向侧)为前方,以Z轴方向的下方(负方向侧)为后方。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前方相对于透镜与被摄体侧对应,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后方相对于透镜与摄像元件侧对应。此外,透镜可以由一个透镜构成,或者,也可以由多个透镜组构成。
图中所示的轴C是可动部(透镜保持器5等)的运动轴(驱动轴),向与Z轴平行的方向延伸。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有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沿着运动轴C的方向)观察大致矩形的外周形状,可以使透镜(未图示)保持于形成于其中央部的开口部(贯通孔)的内部。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与例如未图示的固体摄像元件那样的图像传感器组合使用。图像传感器配置于透镜保持器5的后方,将从透镜保持器5保持的透镜(未图示)射出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图像传感器的配置方法不进行特别限定,可以直接固定于基座部件11,也可以经由其它部件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连接。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内置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配备于带可自动聚焦(AF)的相机的智能手机、便携电话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式游戏机、Web相机、车载用相机等便携终端。
如图3所示,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有磁轭2、前方弹簧3、驱动线圈4、透镜保持器5、传感器用磁铁6、平衡磁铁7、后方弹簧8、驱动用磁铁9、电路部10、基座部件11、及传感器部12。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大体分为可动部和固定部,可动部构成为可以以在径向(图1所示的开口部的径向)上定位于固定部的状态沿着运动轴C沿运动方向进行驱动。在上述各结构2~12中,前方弹簧3、驱动线圈4、透镜保持器5、传感器用磁铁6、平衡磁铁7、后方弹簧8设置于可动部,磁轭2、驱动用磁铁9、电路部10、基座部件11、传感器部12设置于固定部。
如图5所示,磁轭2具有大致四角筒状的外形状,设置为从前方包围可动部(透镜保持器5等)。磁轭2具有磁轭前端部20、外筒部21、磁轭开口部22、及突出片23。磁轭前端部20位于磁轭2的前方,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板面。在使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备磁轭2时(参照图1),磁轭前端部20配置为覆盖透镜保持器5的前方。
磁轭开口部22形成于磁轭前端部20的中央部,在磁轭开口部22的开口缘部形成有突出片23。突出片23由朝向磁轭2的内侧(Z轴负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片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轭开口部22的开口缘部形成有一对突出片23。
一方的突出片23配置于与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四个角部1a~1d中角部1a对应的位置。另一方的突出片23配置于与角部1a~1d中角部1c对应的位置。即,如图5所示,另一方的突出片23配置于隔着磁轭开口部22而与一方的突出片23相反侧或与一方的突出片23相对的位置,一对突出片23分别位于磁轭前端部20的对角线(连接角部1a和角部1c的对角线)上。
如图1所示,在与角部1a~1d中形成有突出片23的两个角部1a、1c各自相邻的角部1b,传感器部12配置于基座部件11上。即,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两个突出片23的各个未设置于与传感器部12重复的位置。换言之,从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观察,一方的突出片23位于隔着传感器部12而位于一方侧(朝向纸面且左侧)的磁轭2的端部,另一方的突出片23位于隔着传感器部12而位于另一方侧(朝向纸面且右侧)的磁轭2的端部。
如图5所示,突出片23具有钩形状,朝向后方延伸。更详细而言,突出片23朝向磁轭开口部22的径向内侧突出规定长度,并且朝向后方突出规定长度。如图1所示,突出片23插入到形成于下述的透镜保持器5的前端部的突出片插入槽53(参照图6A)的内部。即,一对突出片23的一方固定于隔着传感器部12而位于一方侧(图1中朝向纸面且左侧)的透镜保持器5的端部,一对突出片23的另一方固定于隔着传感器部12而位于另一方侧(图1中朝向纸面且右侧)的透镜保持器5的端部。通过将突出片23插入到突出片插入槽53的内部,可以防止透镜保持器5以运动轴C为旋转轴沿旋转方向旋转。
如图5所示,外筒部21具有实质上四角筒形状的外形状。外筒部21形成于磁轭前端部20的外周缘部,沿着运动轴C从磁轭前端部20朝向后方延伸。如图1所示,在使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备磁轭2时,外筒部21配置为覆盖基座部件11的侧方。由此,可以由磁轭前端部20和外筒部21包围(保护)可动部的周围。外筒部21的后端部(开放端部)和基座部件11(下述的基座底部110)经由树脂13接合(固定)。此外,外筒部21和基座部件11的固定位置不限于图示的位置,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如图6A及图6B所示,透镜保持器5具有大致中空圆筒形状。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透镜保持器5的外周形状为大致矩形状。透镜保持器5是用于保持透镜(未图示)的部件,具有保持器前端部50、保持器后端部51、筒状部52、突出片插入槽53、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后端保持器止动部55、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平衡磁铁插入槽57、及线圈插入槽58。如图4所示,透镜保持器5的前方与前方弹簧3连接,透镜保持器5的后方与后方弹簧8连接。
如图6A及图6B所示,保持器前端部50位于透镜保持器5的前方(前端),保持器后端部51位于透镜保持器5的后方(后端)。保持器前端部50及保持器后端部51分别具有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大致矩形状的外周形状。在保持器前端部50,弹簧固定部500沿着筒状部52的开口部以等间隔形成于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四处)。可以使下述的前方弹簧3的保持器固定部34与弹簧固定部500嵌合,由此,能够将前方弹簧3固定于透镜保持器5。
在保持器后端部51,弹簧固定凸部510沿着筒状部52的开口部以等间隔形成于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四处)。可以使下述的后方弹簧8的保持器固定部81与弹簧固定凸部510嵌合,由此,能够将后方弹簧8固定于透镜保持器5。
筒状部52具有沿着运动轴C延伸的贯通孔(开口部),在其内周面安装有透镜(未图示)。
如上所述,突出片插入槽53是用于插入突出片23(参照图5)的槽,形成于保持器前端部50。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保持器前端部50形成有两个突出片插入槽53。两个突出片插入槽53分别形成于保持器前端部50中与两个突出片23分别对应的位置(与图1所示的角部1a及1c对应的位置)。
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形成于保持器前端部50的外周缘部。更详细而言,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形成于保持器前端部50的外周和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之间的范围内。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保持器前端部50形成有四个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四个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的各个配置于规定保持器前端部50的外周形状(矩形)的四个边的各个。各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沿着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以包围该开口部的方式以大致等间隔分离地配置。
各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沿着保持器前端部50的各边具有规定长度,并且在沿着运动轴C的方向上具有规定高度(厚度),相较于筒状部52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为了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移动而设置,前方保持器止动部54从内侧与磁轭2的磁轭前端部20(参照图5)抵接,由此,可以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前方移动。
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形成于保持器后端部51的外周缘部。更详细而言,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形成于保持器后端部51的外周和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之间的范围内。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保持器后端部51形成有四个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四个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的各个配置于规定保持器后端部51的外周形状(矩形)的四个边的各个。各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沿着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以包围该开口部的方式以大致等间隔分离地配置。
各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沿着保持器后端部51的各边具有规定长度,并且在沿着运动轴C的方向上具有规定高度(厚度),相较于筒状部52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为了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移动而设置,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与形成于下述的基座部件11的基座止动部112(参照图7)抵接,由此,可以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后方移动。
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是为了收纳传感器用磁铁6而形成的槽,平衡磁铁插入槽57是为了收纳平衡磁铁7而形成的槽。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配置于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四个角部1a~1d(参照图1)中角部1b对应的位置。另外,平衡磁铁插入槽57配置于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四个角部1a~1d中角部1d对应的位置。即,平衡磁铁插入槽57配置于隔着筒状部52的开口部而与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相反侧或与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相对的位置,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及平衡磁铁插入槽57分别位于保持器后端部51的对角线(连接角部1b和角部1d的对角线)上。
线圈插入槽58形成于透镜保持器5的外周面,形成为环绕透镜保持器5的外周。将图3所示的驱动线圈4插入到线圈插入槽58,可以将驱动线圈4固定于透镜保持器5。
如图7所示,基座部件11具有基座底部110、基座开口部111、基座止动部112、柱状部113、传感器收纳凹部114、及弹簧固定凸部115。基座底部110由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板面的平板形状构成,具有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大致矩形状的外周形状。
在使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备基座部件11时(参照图1),基座底部110构成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固定部)的后端部。在基座底部110的四角分别形成有弹簧固定凸部115。可以使下述的后方弹簧8的基座固定部82(参照图9)与弹簧固定凸部115嵌合,由此,能够将后方弹簧8固定于基座部件11。
在基座底部110的中央部形成有基座开口部111。透镜(未图示)的一部分沿着运动方向可移动地插入基座开口部111。基座开口部111配置为从Z轴方向观察与透镜保持器5的筒状部52的开口部(参照图6B)大致一致。
基座止动部112形成于基座底部110的外周缘部。更详细而言,基座止动部112形成于基座底部110的外周和基座开口部111的开口缘部之间的范围内。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基座底部110形成有四个基座止动部112,四个基座止动部112的各个配置于规定基座底部110的外周形状(矩形)的四个边的各个。各基座止动部112沿着基座开口部111的开口缘部以包围基座开口部111的方式以大致等间隔分离地配置。
各基座止动部112沿着基座底部110的各边具有规定长度,并且在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上具有规定高度(厚度),向前方突出。基座止动部112为了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移动而设置,通过基座止动部112与透镜保持器5的后方保持器止动部55(参照图6B)抵接,可以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后方移动。
柱状部113形成于基座底部110的角部。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基座底部110形成有四个柱状部113,四个柱状部113的各个配置于基座底部110的四角的各个。柱状部113具有大致柱状的外形状,沿着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从基座底部110朝向前方突出。
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由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构成,在其内部可以收纳图3所示的传感器部12。在图示的例子中,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收纳凹部114具有大致矩形的外形状,但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外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多边形状等。传感器收纳凹部114形成于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角部1a~1d(参照图1)中角部1b对应的位置。传感器收纳凹部114形成于从基座开口部111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位置,且位于基座开口部111的开口缘部和柱状部113之间。
另外,传感器收纳凹部114位于沿着基座开口部111的周向配置于角部1b附近的一方的基座止动部112和另一方的基座止动部112之间。另外,传感器收纳凹部114位于连接角部1b和角部1d的对角线上。
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深度为在将传感器部12设置于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内部时传感器部12的前端露出于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外侧的程度。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在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内部填充有固定部件(粘接剂等),在将传感器部12收纳于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内部时,可以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传感器部12。此外,在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侧壁也可以设置有凹凸以将固定部件牢固地固定于传感器收纳凹部的侧壁。
如图8所示,前方弹簧3通过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板状弹簧(板簧)构成,支承透镜保持器5的前方(保持器前端部50)。前方弹簧3具有内侧环状部30、外侧环状部31、基座固定部32、臂部33、及保持器固定部34。
内侧环状部30具有由圆形构成的环状的外形状,沿着透镜保持器5的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参照图6A)配置。在沿着内侧环状部30的周向的各部,保持器固定部34形成于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四处)。如图2所示,保持器固定部34经由粘接剂等固定部件(未图示)固定于沿着透镜保持器5的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形成的弹簧固定部500。此外,用于固定内侧弹簧状部30的单元不限于固定部件,也可以通过嵌合等固定。
如图8所示,外侧环状部31位于比内侧环状部30更靠近径向外侧,具有由大致矩形构成的环状的外形状。外侧环状部31具有与基座部件11(参照图7)的外周缘部同样的形状,沿着基座部件11的外周配置。
基座固定部32形成于外侧环状部31的四角,四个基座固定部32的各个固定于基座部件11的四个柱状部113(参照图7)各自的前表面。
臂部33具有蜿蜒形状,与四个基座固定部32分别对应地设置于前方弹簧3的角部。四个臂部33分别将内侧环状部30和外侧环状部31之间连接。臂部33在位于内侧环状部30和外侧环状部31之间的多处弯曲,并且以与内侧环状部30分离的方式朝向外侧环状部31延伸。在臂部33和内侧环状部30之间形成有由它们夹持的空间。如图2所示,在该空间的后方配置有突出片插入槽53,突出片插入槽53配置于该空间的内侧。
通过臂部33弹性变形,前方弹簧3可以将与内侧环状部30连接的透镜保持器5在运动方向上相对移动自如地保持于基座部件11等。
如图9所示,后方弹簧8通过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板状弹簧(板簧)构成,支承透镜保持器5的后方(保持器后端部51)。后方弹簧8具有环状部80、保持器固定部81、基座固定部82、及臂部83。
环状部80具有由圆形构成的环状的外形状,沿着透镜保持器5的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参照图6B)配置。
在沿着环状部80的周向的各部,保持器固定部81以大致等间隔形成于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四处)。在四个保持器固定部81分别形成有嵌合孔,可以使形成于保持器后端部51的弹簧固定凸部510(参照图6B)与该嵌合孔嵌合。此外,保持器固定部81经由粘接剂等固定部件固定于保持器后端部51(筒状部52的开口缘部)。
基座固定部82配置于后方弹簧8的四角,具有嵌合孔。基座固定部82与保持器固定部81对应设置,经由臂部83与保持器固定部81连接。四个基座固定部82分别固定于基座部件11的基座底部110的各角部(与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角部1a~1d分别对应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四个基座固定部82分别通过弹簧固定凸部115(参照图7)与该嵌合孔嵌合而固定于基座底部110。
臂部83具有蜿蜒形状,与四个基座固定部82分别对应地设置于后方弹簧8的角部。四个臂部83分别将保持器固定部81和基座固定部82之间连接。臂部83在位于保持器固定部81和基座固定部82之间的多处弯曲,并且以与环状部80分离的方式朝向基座固定部82延伸。在臂部83和环状部80之间形成有由它们夹持的空间。如图10B所示,在该空间的后方配置有传感器收纳凹部114,传感器收纳凹部114配置于该空间的内侧。此外,在图10B中,为了容易理解传感器用磁铁6、后方弹簧8及传感器部12的位置关系,省略了透镜保持器5等的图示。
通过臂部83与前方弹簧3的臂部33同样地弹性变形,后方弹簧8可以将与环状部80连接的透镜保持器5在运动方向上相对移动自如地保持于基座部件11等。
如图3所示,驱动线圈(聚焦用线圈)4具有由大致矩形状构成的环形状,插入到透镜保持器5的线圈插入槽58(参照图6A)的内部,并以环绕透镜保持器5的外周面的方式固定。如图2所示,驱动线圈4与驱动用磁铁9的内侧面相对地配置,如图4所示,在驱动线圈4的外周面和驱动用磁铁9的内侧面之间在与运动轴C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规定长度的间隙。驱动线圈4构成沿运动方向驱动保持于透镜保持器5的透镜(未图示)的音圈电动机。
如图2所示,在驱动线圈4的四角和基座部件11的各柱状部113之间在与运动轴C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规定长度的间隙,使凝胶状的阻尼部件14以连接两者的方式介于这些间隙。驱动线圈4的四角经由阻尼部件14与基座部件11的各柱状部113连接。
阻尼部件14由例如软质凝胶材料或软质粘接剂等振动吸收材料等构成。阻尼部件14作为透镜保持器5相对于基座部件11沿运动方向进行聚焦驱动时的减振器而发挥作用,可实现抑制振动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阻尼部件14设置于透镜保持器5(更准确而言,固定于透镜保持器5的外周面的驱动线圈4)的四个角部附近,可以将四处阻尼部件14配置于距透镜(未图示)的中心轴最远的位置,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为减振器的功能。
如图2及图3所示,驱动用磁铁9具有第一磁铁91、第二磁铁92、第三磁铁93、及第四磁铁94。驱动用磁铁9作为产生第二磁场的第二磁场产生部发挥作用。第二磁场被施加到驱动线圈4并且作为偏置磁场被施加到传感器部12。
第一磁铁91~第四磁铁94分别是具有多组磁极的多极磁铁(二极以上的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极磁铁),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状。第一磁铁91~第四磁铁94分别配置于驱动线圈4的径向外侧,经由粘接剂等固定部件13固定于基座部件11的基座底部110的外周缘部。另外,第一磁铁91~第四磁铁94的各个配置于规定基座底部110的外周形状(矩形)的四个边的各个,包围基座底部110的外周缘部。
由前方弹簧3、驱动线圈4、透镜保持器5、传感器用磁铁6、平衡磁铁7、后方弹簧8构成的可动部构成为可以通过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和驱动线圈4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驱动。
即,通过使驱动电流流向驱动线圈4,通过驱动线圈4和驱动用磁铁9的协同作用(VCM作用),使运动轴方向的力作用于驱动线圈4。因此,能够使透镜保持器5与透镜(未图示)一同相对于基座部件11向运动轴方向的前后移动。通过使透镜与透镜保持器5一同相对于基座部件11向运动方向移动,能够进行自动聚焦(AF)动作。
如图3所示,传感器用磁铁6由多极磁铁(二极以上的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极磁铁)构成,由一个或多个多极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多极磁铁)构成。传感器用磁铁6作为产生第一磁场的第一磁场产生部发挥作用。此外,第一磁场的强度与上述的第二磁场的强度不同。
传感器用磁铁6插入到图6B所示的透镜保持器5的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的内部,并埋入到透镜保持器5的内部。传感器用磁铁6设置为伴随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的移动,相对于驱动用磁铁9的相对位置可以变化。
平衡磁铁(平衡部件)7插入到图6B所示的透镜保持器5的平衡磁铁插入槽57的内部,并埋入到透镜保持器5的内部。平衡磁铁7具有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同程度的重量。平衡磁铁7配置于隔着图6B所示的筒状部52的开口部(或未图示的透镜)而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反侧的位置,在透镜保持器5的对角线(图1所示的连接角部1b和角部1d的对角线)上,平衡磁铁7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通过将平衡磁铁7固定于固定有传感器用磁铁6的透镜保持器5,可以维持固定有传感器用磁铁6的透镜保持器5的一方侧(角部1b侧)和固定有平衡磁铁7的透镜保持器5的另一方侧(角部1d侧)之间的平衡。
如图3所示,传感器部12在规定的检测位置(基座部件11的基座底部110,即与图1所示的角部1b对应的位置)上基于传感器用磁铁6产生的第一磁场和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进行检测。更详细而言,传感器部12(传感器120)检测上述第一磁场和上述第二磁场的合成磁场,生成与合成磁场的方向相对于基准方向所成的角度对应的检测信号。基准方向为例如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各自产生的磁场的合成磁场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传感器部12、传感器用磁铁6、驱动用磁铁9构成检测可动部(透镜保持器5等)的相对位置的位置检测部,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可以基于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特定相对于规定的检测位置的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下面,关于这一点,参照图12及图13进行详述。此外,在图12中,将从沿着运动轴C的方向观察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概略图示于纸面上方,将从与运动轴C正交的方向观察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概略图示于纸面下方。另外,为了防止附图变得复杂,仅示意性示出了需要说明的结构。
如图12所示,如果传感器用磁铁6的相对位置沿着运动轴C从地点a变成地点b,则如图13所示,检测位置(传感器部12的配置位置)上的第一磁场M1的方向和第二磁场M2的强度及方向不变化,但检测位置上的第一磁场M1的强度从M1a变成M1b。如果检测位置上的第一磁场M1的强度变化,则第一磁场M1及第二磁场M2的合成磁场MS(M1+M2)的方向和强度也从MSa(M1a+M2)变成MSb(M1b+M2),伴随于此,传感器120生成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也变化。
因此,合成磁场MS相对于基准方向所成的角度依赖于第一磁场的强度而从Θa变成Θb。另外,第一磁场M1的强度依赖于检测位置和传感器用磁铁6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因此,合成磁场MS的方向相对于基准方向所成的角度依赖于检测位置和传感器用磁铁6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因此,能够基于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求出检测位置和传感器用磁铁6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检测传感器用磁铁6的相对位置。于是,可以基于传感器用磁铁6的相对位置特定相对于检测位置的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
如图10A所示,传感器部12具有传感器120和将传感器120收纳于内部的传感器封装体121。传感器封装体121由例如树脂等构成,具有由大致长方体构成的外形状。在传感器封装体12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传感器120的空间。
传感器120是可以进行与传感器用磁铁6(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移对应的角度检测的角度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20由TMR(Tunnel Magneto Resistance(隧道磁阻))传感器构成。其中,传感器120也可以由其它传感器构成,作为其它传感器,例示了例如GMR(Giant Magneto Resistance(巨磁阻))传感器或AMR(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等,优选使用了磁阻效应元件的传感器。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多个驱动用磁铁9(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的各个规定的区域内。更详细而言,传感器部12在基座部件11的基座底部110的角部周边(与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角部1b对应的位置)配置于由各自相邻配置的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各自的端部(端面附近)夹持的区域A1的内侧,并被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各自的内侧面夹持。此外,在以第一磁铁91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端面)和第四磁铁94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时,区域A1与在第一磁铁91和第四磁铁94之间延伸的宽度L1的区域对应。
在图示的例子中,传感器部12和第一磁铁91的距离与传感器部12和第四磁铁94的距离大致相等,但也可以不同。
另外,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2配置于比驱动线圈4更靠近基座部件11的中心侧。即,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环形状构成的驱动线圈4的内周面的内侧。传感器部12(传感器封装体121)配置于距驱动线圈4的内周面距离L2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L2<L1。距离L2优选为0.1~0.5mm,进一步优选为0.25~0.4mm。
另外,如图10A所示,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驱动线圈4的内周面和前方弹簧3的内侧环状部30(或图6A所示的透镜保持器5的筒状部52)包围的区域的内部。
另外,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形成于基座部件11的基座底部110的多个基座止动部112(在图1所示的角部1b中,相邻配置的两个基座止动部112)的各个规定的区域内。更详细而言,如图10B所示,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相邻配置于传感器部12的两个基座止动部112各自的端部(端面附近)夹持的区域A2的内侧。此外,在以相邻配置于传感器部12的一方的基座止动部112和另一方的基座止动部112之间的距离为L3时,区域A2与在一方的基座止动部112和另一方的基座止动部112之间延伸的宽度L3的区域对应。
另外,在设想在第一磁铁91上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假想线(直线)、在第二磁铁92上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假想线(直线)、在第三磁铁93上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假想线(直线)、在第四磁铁94上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假想线(直线)时,传感器部12配置于上述各假想线交叉而构成的假想矩形环的内侧的区域。
另外,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2配置为与后方弹簧8(臂部83及环状部80)不重复。更详细而言,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后方弹簧8的环状部80和臂部83夹持的区域(环状部80和臂部83之间的区域)的内侧。换言之,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臂部83以避开传感器部12的方式弯曲并且向传感器部12的周围延伸以与传感器部12不重复。
此外,在图10B中,在传感器部12的前方示出了传感器用磁铁6,但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2的位置和传感器用磁铁6的位置大致一致,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用磁铁6与传感器部12重复。因此,传感器用磁铁6与传感器部12同样地配置于区域A1(图12参照)及区域A2的内侧。
如图11所示,传感器部12配置为传感器封装体121的前端121a位于比基座止动部112的前端更靠近前方,且位于比后方弹簧8的后端更靠近后方。即,传感器部12配置为其前端121a位于基座止动部112和后方弹簧8之间的高度H的空间内。
如图12所示,传感器部12固定于沿着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的位置,传感器用磁铁6配置于传感器部12的前方。此外,传感器用磁铁6的配置不限于图示的例子,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用磁铁6也可以配置为与传感器部12不重复。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在图10A中,在基座部件11的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内部填充有用于固定传感器部12的固定部件(例如,粘接剂),传感器部12的外侧面整体被该固定部件覆盖。因此,在图12中,传感器部12实际上经由固定部件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12、平衡磁铁7及形成于磁轭部2的两个突出片23的各个均配置于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不重复的位置。即,传感器部12及平衡磁铁7分别配置于图1所示的连接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角部1b和角部1d的对角线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两个突出片23分别配置于与上述对角线正交的对角线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
如图14所示,电路部10具有配线部100和连接器部110,设置于基座部件11的基座底部110(参照图7)的内部。配线部100由金属的良导体构成,合计具有六根配线(配线图案)100a~100f。
配线100a~100d各自的一端与图10A所示的传感器部12的传感器120连接,配线100a~100d各自的另一端与连接器部110连接。可以使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经由配线100a~100d向外部电路传输。
另外,配线100e及100f各自的一端与后方弹簧8(基座固定部82的周边部)连接,配线100e及100f各自的另一端与连接器部110连接。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后方弹簧8与驱动线圈4电连接,可以经由配线100e及100f向驱动线圈4供给电流。此外,在前方弹簧3,与后方弹簧8不同,不具备电气导通路径的功能。
如图1所示,连接器部110配置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侧面,从基座部件11的内部向外部露出。连接器部110与将用于驱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电力或控制信号等向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传输的外部基板等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12(传感器120)基于从传感器用磁铁6产生的第一磁场和与第一磁场不同的偏置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进行检测。在这种结构中,与以往不同,传感器120不是进行仅基于第一磁场的强度的检测而是进行基于第一磁场和偏置磁场的相互关系(相关关系)的检测。在该情况下,因为即使外部环境变化第一磁场及偏置磁场也均变化,所以可以防止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中包含作为误差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基于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准确地检测传感器用磁铁6的位置,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能准确地检测透镜保持器5等相对于基座部件11等的相对位置。
另外,传感器120检测第一磁场和偏置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磁场)的合成磁场。因此,可以根据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特定合成磁场的变化(角度变化),能够基于该变化检测传感器用磁铁6的位置并检测透镜保持器5等相对于基座部件11等的相对位置。
另外,从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作为偏置磁场被施加到传感器部12。因此,无需另外准备并设置对传感器部12施加偏置磁场的偏置磁场产生部,能够使用第二磁场作为偏置磁场,并将其施加到传感器部12。
另外,透镜保持器5构成为可以通过从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和驱动线圈4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驱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构成移动线圈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
另外,传感器部12具有可以进行与传感器用磁铁6的位移对应的角度检测的传感器120。一般而言,当使用霍尔传感器作为磁探测元件时,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于规定的检测位置的位移越大,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的变化越小,可能难以确保该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的线性。另一方面,当使用传感器120作为磁探测元件时,即使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于规定的检测位置的位移变大,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也难以变小,可以充分确保该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的线性。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基于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准确地检测传感器用磁铁6的位置并准确地检测透镜保持器5等相对于基座部件11等的相对位置。
另外,即使第一磁场及偏置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磁场)的强度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合成磁场的相对角度也无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均为一定,因此,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能够准确地检测透镜保持器5等相对于基座部件11等的相对位置。
另外,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多个驱动用磁铁9(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规定的区域内。在该区域内,因为来自外部的不必要的磁场被多个驱动用磁铁9遮断,所以能够抑制外部磁场的影响并以高检测精度进行传感器120进行的检测。
另外,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2配置于比驱动线圈4更靠近基座部件11的中心侧。因此,传感器部12与驱动线圈4分离地配置,能够防止从驱动线圈4产生的磁场被传感器120错误地检测。另外,因为传感器部12相对配置于基座部件11的径向内侧,所以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透镜保持器5上,在隔着透镜(未图示)而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平衡磁铁7。因此,在设置有传感器用磁铁6的透镜保持器5的一方侧和设置有平衡磁铁7的透镜保持器5的另一方侧保持平衡,能够防止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的移动中产生障碍。
另外,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移动的多个基座止动部112分别分离地设置于基座部件11,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相邻的各基座止动部112的端部夹持的区域内。在该情况下,因为传感器部12配置于与各基座止动部112分离的位置,所以能够通过各基座止动部112限制透镜保持器5的向运动方向的移动而不被传感器部12妨碍。另外,通过将传感器部12配置于上位区域内,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传感器120进行的传感器用磁铁6的位置的检测。
另外,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传感器部12配置为与支承透镜保持器5的后方的后方弹簧8不重复。因此,伴随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的移动,后方弹簧8向运动方向弯曲时,可以防止后方弹簧8与传感器部12接触,能够避免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的移动中产生障碍。
另外,传感器部12配置为其前端位于比限制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移动的基座止动部112的前端更靠近前方,且位于比支承透镜保持器5的后方的后方弹簧8的后端更靠近后方。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也可以防止后方弹簧8与传感器部12接触,能够避免透镜保持器5向运动方向的移动中产生障碍。
另外,传感器部12经由将传感器部12固定于基座底部110的固定部件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通过将传感器部12配置于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的位置,通过传感器120,能够以高检测精度检测从传感器用磁铁6产生的第一磁场。另外,通过使用固定部件将传感器部12固定于基座底部110以将固定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传感器部12和传感器用磁铁6之间,能够防止传感器部12的位置偏移。另外,通过不经由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印刷电路))基板而直接将传感器部12固定于基座底部110,能够实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薄型化,同时实现可省略FPC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低价格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一方的突出片23位于隔着传感器部12而位于一方侧的磁轭2的端部,另一方的突出片23位于隔着传感器部12而位于另一方侧的磁轭2的端部。因此,在将各突出片23固定于透镜保持器5的突出片插入槽53时,经由各突出片23可以限制透镜保持器5沿旋转方向移动,能够防止透镜保持器5沿旋转方向位置偏移。另外,在透镜保持器5与磁轭2碰撞时,经由各突出片23能够分散冲击。
另外,传感器用磁铁6埋入到透镜保持器5的内部(传感器用磁铁插入槽56)。因此,可以将传感器用磁铁6固定于透镜保持器5而不使其露出于外部,能够有效保护传感器用磁铁6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
第二实施方式
除如下所示的点外,图1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同样的结构,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在图15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的各部件共同的部件标注共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此外,在图15中,将从沿着运动轴C的方向观察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概略图示于纸面上方,将从与运动轴C正交的方向观察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概略图示于纸面下方。另外,为了防止附图变得复杂,仅示意性示出了需要说明的结构。
如图15所示,驱动线圈4A在从可动部(透镜保持器5A等)的运动方向观察具有由八边形状构成的环形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线圈4不同。透镜保持器5A在其外周形状从透镜保持器5A的运动方向观察由八边形状构成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保持器5不同。构成驱动用磁铁9的第一磁铁91~第四磁铁94分别以等间隔配置于规定透镜保持器5A的外形状(大致八边形)的八个各边中四个各边的外侧。
传感器部12固定于沿着运动方向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的位置,传感器用磁铁6配置于传感器部12的前方。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在图15中,传感器部12实际上经由固定部件(例如,粘接剂)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多个驱动用磁铁9的各个(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规定的区域内。即,传感器部12以被第一磁铁91和第四磁铁94各自的内侧面夹持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磁铁91和第四磁铁94之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区域内,也能够通过第一磁铁91~第四磁铁94遮断来自外部的不必要的磁场并且以高检测精度进行传感器120进行的检测而不受外部磁场的影响。此外,传感器部12配置于从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的各个分离相等距离的位置,但也可以偏向第一磁铁91侧或第四磁铁94侧而配置。
第三实施方式
除如下所示的点外,图16A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B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同样的结构,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在图16A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的各部件共同的部件标注共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此外,在图16A中仅示出了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B的一部分。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B具有传感器部12B和设置于传感器部12B的内部的偏置磁铁15。传感器部12B在偏置磁铁15设置于传感器封装体121的内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部12不同。此外,偏置磁铁15构成固定部的一部分。
偏置磁铁15由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多极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极磁铁)构成,配置于传感器120的周围(传感器120的传感器面附近)。偏置磁铁15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状,偏置磁铁15的与磁极间方向(连接N极和S极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比传感器120的长边的长度短。此外,偏置磁铁15的磁极间方向与连接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角部1b和角部1d的方向(图16A的纸面的上下方向)对应。
偏置磁铁15是产生偏置磁场的偏置磁场产生部,将偏置磁场施加到传感器部12B(传感器1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作为偏置磁场被施加到传感器部1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施加从偏置磁铁15产生的偏置磁场。从偏置磁铁15产生的偏置磁场的强度与从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的强度不同,比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传感器120基于从传感器用磁铁6(参照图3)产生的第一磁场和来自偏置磁铁15的偏置磁场进行检测。即,传感器120检测第一磁场和来自偏置磁铁15的偏置磁场的合成磁场。此外,传感器120也可以基于第一磁场、来自偏置磁铁15的偏置磁场及从驱动用磁铁9(第一磁铁91及第四磁铁94)产生的第二磁场的合成磁场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偏置磁场产生部(偏置磁铁15)设置于传感器部12B具有的传感器120的周围。因此,可以对传感器120一直施加足够强度的偏置磁场,即使对传感器120施加不必要的外部磁场,也能够将其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并充分确保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的可靠性。另外,当传感器部12的周围的温度变化时,即使在传感器120及偏置磁铁15的任一者中其温度也均变化,因此,能够使传感器120的温度特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偏置磁铁15内置于传感器封装体121。因此,与将偏置磁铁15配置于传感器封装体121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传感器部12的小型化。另外,即使对传感器部12B施加下落等导致的外部冲击,也能够防止偏置磁铁15相对于传感器120位置偏移。另外,无需严格考虑偏置磁铁15的公差或安装误差,能够降低生产时的不稳定性并且简化生产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传感器120施加来自偏置磁铁15的偏置磁场。因此,即使在驱动用磁铁9的结构上存在从驱动用磁铁9产生的第二磁场未充分施加到传感器120的情况,也可以由偏置磁场代用它,可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同样的作用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基于从传感器用磁铁6产生的第一磁场和从偏置磁铁15产生的偏置磁场进行检测,所以即使外部环境变化上述各磁场也均变化,可以防止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的检测值中包含作为误差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基于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准确地检测传感器用磁铁6的位置,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能准确地检测透镜保持器5等相对于基座部件11等的相对位置。
另外,即使第一磁场及来自偏置磁铁15的偏置磁场的强度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合成磁场的相对角度也无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均为一定,因此,无论外部环境是否变化都能够准确地检测透镜保持器5等相对于基座部件11等的相对位置。
第四实施方式
除如下所示的点外,图17及图1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C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同样的结构,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在图17及图18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的各部件共同的部件标注共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此外,在图17中,为了容易理解驱动用磁铁9C及传感器部12的位置关系,省略了透镜保持器5等的图示。另外,在图18中,将从沿着运动轴C的方向观察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概略图示于纸面上方,将从与运动轴C正交的方向观察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概略图示于纸面下方。另外,为了防止附图变得复杂,仅示意性示出了需要说明的结构。
如图17所示,驱动线圈4C具有第一线圈41C和第二线圈42C。驱动线圈4C(第一线圈41C及第二线圈42C)在从透镜保持器5的运动方向观察具有直线形状(长方形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线圈4不同。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第一线圈41C及第二线圈42C分别构成从与运动轴C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观察由大致矩形状构成的环形状的线圈。
如图18所示,第一线圈41C及第二线圈42C分别固定于透镜保持器5的外周面。第一线圈41C及第二线圈42C分别配置于规定透镜保持器5的外形状(大致四边形)的四个各边中沿Y轴方向相对的两边。
驱动用磁铁9C在通过由第一磁铁91C和第二磁铁92C构成的两个磁铁构成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用磁铁9不同。第一磁铁91C及第二磁铁92C分别由多极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极磁铁)构成。第一磁铁91C及第二磁铁92C分别配置于规定基座部件11的基座底部110的外形状(大致四边形)的四个各边中沿Y轴方向相对的两边。
第一磁铁91C与第一线圈41C对应地设置于其外侧,第一磁铁91C和第一线圈41C相对。第二磁铁92C与第二线圈42C对应地设置于其外侧,第二磁铁92C和第二线圈42C相对。
传感器部12配置于规定基座底部110的外形状(大致四边形)的四个各边中位于配置有第一磁铁91C及第二磁铁92C的各个的各边之间的边的大致中央部。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在传感器封装体121的内部设置有偏置磁铁15,与传感器120相对地配置。
传感器部12固定于沿着运动方向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的位置,传感器用磁铁6配置于传感器部12的前方。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在图18中,传感器部12实际上通过固定部件(例如,粘接剂)固定于传感器收纳凹部114的内部,经由固定部件与传感器用磁铁6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传感器部12配置于由多个驱动用磁铁9C(第一磁铁91C及第二磁铁92C)的各个规定的区域内。即,传感器部12以被第一磁铁91C和第二磁铁92C各自的内侧面夹持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磁铁91C和第二磁铁92C之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区域内,也能够通过第一磁铁91C及第二磁铁92C遮断来自外部的不必要的磁场并且以高检测精度进行传感器120进行的检测而不受外部磁场的影响。此外,传感器部12配置于从第一磁铁91C及第二磁铁92C的各个分离相等距离的位置,但也可以偏向第一磁铁91C侧或第二磁铁92C侧而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也可考虑其它实施方式。例如,如下所述。
例如,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6A所示,偏置磁铁15构成为与其磁极间方向(连接N极和S极的方向,图16A的纸面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比传感器120的长边的长度短,但如图16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比传感器120的长边的长度长。在该情况下,也能实现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图16A及图16B中,偏置磁铁15与传感器120相对地配置,但也可以彼此位置偏移地配置。在这一点上,下述的图16C及图16D也同样。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6C所示,偏置磁铁15也可以设置于传感器封装体121的外侧。在图示的例子中,偏置磁铁15在与传感器120相对的位置上与传感器封装体121相邻配置。偏置磁铁15可以通过固定部件(粘接剂等)固定于基座部11的基座底部110,或者,也可以埋入到基座底部110的内部。或者,偏置磁铁15也可以固定于基座底部110的背面。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收纳偏置磁铁15的收纳凹部设置于基座底部110,并将偏置磁铁15设置于该收纳凹部,通过固定部件进行固定。在该情况下,该收纳凹部可以设置为与传感器收纳凹部114跨接(连续),或者,也可以设置于与传感器收纳凹部114分离的位置。此外,偏置磁铁15也可以构成为与其磁极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比传感器120的长边的长度短。或者,如图16D所示,偏置磁铁15也可以构成为与其磁极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比传感器120的长边的长度(或传感器封装体121的长边的长度)长。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除使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外,还可以使其具备手抖补正功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移动线圈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本发明的应用例,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移动磁体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在该情况下,使可动部(透镜保持器5等)具备驱动用磁铁9来代替驱动线圈4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备透镜(未图示),但也可以具备透镜以外的光学元件。例如,可以使用棱镜或液体透镜等作为光学元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透镜保持器5具备平衡磁铁7,但也可以使透镜保持器5具备其它平衡部件来代替平衡磁铁7。只要用作平衡部件的部件是具有规定的重量的部件(作为锤发挥作用的锤部件)则不进行特别限定。
Claims (25)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具有:
可动部,其具有产生第一磁场的第一磁场产生部,且构成为能够沿运动方向进行驱动;
固定部,其具有传感器部,
所述可动部或所述固定部具有产生用于驱动线圈的第二磁场的第二磁场产生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由与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分体的部件构成且产生与所述第一磁场和所述第二磁场不同的偏置磁场的偏置磁场产生部,
所述传感器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磁场和与所述第一磁场及所述第二磁场不同的所述偏置磁场进行检测,
所述可动部具有沿着所述运动方向与所述固定部相对的底面、和朝向垂直于所述运动方向的方向的侧面,
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固定于所述底面,
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侧面,
在固定于所述底面的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的所述运动方向的一端和朝向所述底面的所述线圈的运动方向的一端之间,沿着所述运动方向,配置有所述可动部的一部分,
在所述固定部,形成有用于收纳所述传感器部的传感器收纳凹部,
在所述传感器收纳凹部的内部,填充有用于将所述传感器部固定于所述传感器收纳凹部的树脂,
在所述传感器收纳凹部的内部,还收纳有所述偏置磁场产生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检测所述第一磁场和所述偏置磁场的合成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偏置磁场产生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部具有的传感器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磁场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磁场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基于所述第一磁场、所述偏置磁场、和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二磁场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基于所述第一磁场、所述偏置磁场、和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二磁场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检测所述第一磁场、所述偏置磁场、和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二磁场的合成磁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检测所述第一磁场、所述偏置磁场、和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二磁场的合成磁场。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检测所述第一磁场、所述偏置磁场、和施加到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二磁场的合成磁场。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部具有所述线圈,且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磁场和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部具有所述线圈,且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磁场和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部具有所述线圈,且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磁场和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驱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能够进行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移对应的角度检测的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能够进行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的位移对应的角度检测的传感器。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具有多个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
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于由多个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规定的区域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1、15或1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于比所述线圈更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中心侧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可动部中,在隔着光学元件而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平衡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限制所述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移动的多个止动部分别分离地设置,
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于由相邻的所述各止动部的端部夹持的区域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观察,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为与支承所述可动部的后方的后方弹簧不重复。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为,其前端位于比限制所述可动部向运动方向移动的止动部的前端更靠近前方的位置,且位于比支承所述可动部的后方的后方弹簧的后端更靠近后方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经由所述树脂而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相对。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有以包围所述可动部的方式配置的磁轭,
在所述磁轭,设置有朝向其内侧突出的一对突出片,
从与所述可动部的运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一方的所述突出片位于隔着所述传感器部而位于一方侧的所述磁轭的端部,另一方的所述突出片位于隔着所述传感器部而位于另一方侧的所述磁轭的端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嵌入到所述可动部的内部。
25.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内置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33513 | 2019-07-19 | ||
JP2019133513A JP7218254B2 (ja) | 2019-07-19 | 2019-07-19 |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41056A CN112241056A (zh) | 2021-01-19 |
CN112241056B true CN112241056B (zh) | 2023-09-29 |
Family
ID=74170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91525.XA Active CN112241056B (zh) | 2019-07-19 | 2020-07-17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67289B2 (zh) |
JP (1) | JP7218254B2 (zh) |
CN (1) | CN1122410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27937B2 (en) | 2020-12-18 | 2024-07-02 | Lanto Electronic Limited | Voice coil motor |
CN213817549U (zh) | 2020-12-18 | 2021-07-27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音圈马达 |
US12101543B2 (en) * | 2021-11-19 | 2024-09-24 | Tdk Taiwan Corp. | Optical component driving mechanism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47988A1 (ja) * | 2008-06-03 | 2009-12-10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ンズ装置 |
CN103901701A (zh) * | 2012-12-26 | 2014-07-02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模块以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式终端 |
CN104730678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镜头移动装置 |
CN105527777A (zh) * | 2014-10-17 | 2016-04-27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CN105717726A (zh) * | 2014-12-17 | 2016-06-29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CN105824168A (zh) * | 2015-01-23 | 2016-08-0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CN105824096A (zh) * | 2015-01-28 | 2016-08-0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装置 |
TW201636720A (zh) * | 2015-03-31 | 2016-10-16 |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
CN106470591A (zh) * | 2014-11-10 | 2017-03-0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系统 |
CN106687846A (zh) * | 2014-07-11 | 2017-05-17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CN107390345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 |
CN108627944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Tdk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装置 |
CN109143526A (zh) * | 2017-06-19 | 2019-01-04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CN109690377A (zh) * | 2016-09-16 | 2019-04-26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及使用了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影机模块 |
CN109724506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Tdk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73736B2 (ja) * | 2005-08-31 | 2010-11-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磁界検出装置 |
JP5062449B2 (ja) * | 2010-08-11 | 2012-10-31 | Tdk株式会社 | 回転磁界センサ |
JP6414400B2 (ja) | 2014-07-04 | 2018-10-31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
US10365121B2 (en) | 2015-02-06 | 2019-07-30 | Apple Inc. | Magnetic sensing for auto focus position detection |
TWI572938B (zh) | 2015-08-07 | 2017-03-01 |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 鏡頭驅動裝置 |
US10303041B2 (en) | 2016-08-10 | 2019-05-28 | Apple Inc. | Closed loop position control for camera actuator |
JP6661215B2 (ja) * | 2017-10-31 | 2020-03-11 | Tdk株式会社 |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6786634B2 (ja) | 2019-01-11 | 2020-11-18 |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2019
- 2019-07-19 JP JP2019133513A patent/JP7218254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6 US US16/930,855 patent/US11567289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7 CN CN202010691525.XA patent/CN1122410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47988A1 (ja) * | 2008-06-03 | 2009-12-10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ンズ装置 |
CN103901701A (zh) * | 2012-12-26 | 2014-07-02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模块以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式终端 |
CN104730678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镜头移动装置 |
CN106687846A (zh) * | 2014-07-11 | 2017-05-17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CN105527777A (zh) * | 2014-10-17 | 2016-04-27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CN106470591A (zh) * | 2014-11-10 | 2017-03-0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系统 |
CN105717726A (zh) * | 2014-12-17 | 2016-06-29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CN105824168A (zh) * | 2015-01-23 | 2016-08-0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CN105824096A (zh) * | 2015-01-28 | 2016-08-0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装置 |
TW201636720A (zh) * | 2015-03-31 | 2016-10-16 |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
CN107390345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 |
CN109690377A (zh) * | 2016-09-16 | 2019-04-26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及使用了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影机模块 |
CN108627944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Tdk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装置 |
CN109143526A (zh) * | 2017-06-19 | 2019-01-04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CN109724506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Tdk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18717A1 (en) | 2021-01-21 |
JP7218254B2 (ja) | 2023-02-06 |
JP2021018314A (ja) | 2021-02-15 |
US11567289B2 (en) | 2023-01-31 |
CN112241056A (zh) | 2021-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98509B2 (en) |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 |
CN106687846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CN112241056B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
US9459464B2 (en) | Lens drive device | |
CN115144997B (zh) | 透镜移动设备、包括该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 |
KR102617336B1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 |
KR20170023884A (ko) | 렌즈 홀더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탑재 휴대 단말 | |
KR20150042681A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 |
JP2017037306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CN210381098U (zh) | 致动器、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 |
CN108020901B (zh) | 透镜驱动装置 | |
KR20160073763A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 |
CN111522185A (zh) | 驱动机构的控制方法 | |
CN116088124A (zh)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其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 |
KR20170001988A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JP2016212270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KR102704763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 |
US20220206365A1 (en) |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220206247A1 (en) |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KR102510574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 |
JP2023084803A (ja) |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スマートフォン | |
JP2021156906A (ja) | 光学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