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204849B - 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及送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及送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4849B
CN112204849B CN201880093997.6A CN201880093997A CN112204849B CN 112204849 B CN112204849 B CN 112204849B CN 201880093997 A CN201880093997 A CN 201880093997A CN 112204849 B CN112204849 B CN 112204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oil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9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4849A (zh
Inventor
尾崎美智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04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4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8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39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with position-responsive activation of primary co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05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using a suscep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7Heating plat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送电装置(300)具备:相对于地面上升及下降的可动部(12)、以及使可动部(12)上升及下降的升降机构(17)。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对送电装置(300)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所测量的温度与用于判断送电装置(300)的冻结而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送电装置(300)是否冻结。在判断为送电装置(300)冻结时,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励磁送电线圈(41)。

Description

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及送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及送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从设置在地面的送电线圈向设置在车辆上的受电线圈非接触地供电的技术(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使用上升机构,使可动部(送电线圈)向上下方向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28450号公报
在冬季等气温低的时期,上升机构有冻结的危险。在上升机构冻结的情况下,可动部无法移动,甚至有无法开始充电的危险。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并没有提及这一点,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冬季等气温较低的时期也能够使可动部移动的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送电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送电装置,具备:可动部,其相对于地面上升及下降;升降机构,其配置在可动部的垂直方向下侧、使可动部上升及下降。可动部具有:向受电线圈以非接触方式供电的送电线圈、设置在送电线圈的垂直方向下侧的板状非磁性板。在非磁性板上设有垂直方向贯通的贯通部。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对送电装置的温度进行测量,将所测量的温度与用于判断送电装置的冻结而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送电装置是否冻结。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在判断为送电装置冻结时,励磁送电线圈。
由送电线圈产生的磁力线通过贯通部到达升降机构。由此,升降机构被加热,可解冻升降机构的冻结。由此,即使在冬季等气温较低的时期,可动部也能够上升及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的概略电路图。
图3A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电装置及可动部的图。
图3B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电装置及可动部的图。
图4A是从上方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4B是从图4A的A-A方向观察到的磁通量分布的概略图。
图5A是说明比较例的图。
图5B是从图5A的A-A方向观察到的磁通量分布的概略图。
图6是说明有无切口引起的磁通泄露的原理的图。
图7是说明有无切口引起的磁通泄露的原理的图。
图8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8B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8C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8D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9B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9C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1C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2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2B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2C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变型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4B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变型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5B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6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送电装置的概略图。
图16B是从图16A的A-A方向观察的磁通量分布的概略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记载中,对同一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对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作为地面侧单元的供电装置100、和作为车辆侧单元的受电装置200。非接触供电系统从配置在供电站等的供电装置100以非接触的方式向搭载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10上的受电装置200供电,对搭载在车辆10上的蓄电池27充电。
供电装置100具备配置在供电站附近的停车位上的送电装置300。送电装置300具备:可动部12、固定部15、升降机构17、驱动控制部18、温度传感器19和距离传感器20。另外,可动部12包含送电线圈41(参照图2)。另一方面,受电装置200具备设置在车辆10的底面的受电线圈22。受电线圈22被配置成当车辆10停车到停车位的规定位置(可供电位置)时与送电线圈41相对。另外,受电线圈22也可以设置为经由车辆10的地板下的摆动结构而可摆动。另外,可动部12及受电装置200也可以包含谐振电容器。
送电线圈41(参照图2)由利兹线构成的一次线圈构成,向受电线圈22传送电力。另外,受电线圈22同样由利兹线构成的二次线圈构成,从送电线圈41接收电力。由于两个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能够从送电线圈41非接触地向受电线圈22供电。另外,非接触供电的方式不限于电磁感应式,也可以是磁场谐振式等。
固定部15是固定在地面的装置。可动部12相对于固定部15上升及下降。换言之,可动部12相对于地面上升及下降。
驱动控制部18从控制部14接收信号,基于接收到的信号控制致动器44(参照图3B)。驱动控制部18及致动器44的详细内容后述。
升降机构17从致动器44接受动力,使可动部12在垂直方向上升、下降或停止。
温度传感器19测量送电装置300的温度。另外,温度传感器19也可以测量升降机构17的滑动部(滑行滑动部46、旋转滑动部47)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9将所测量的温度发送到控制部14。
距离传感器20测量可动部12和受电线圈22之间的距离。另外,距离传感器20将所测量的距离发送到控制部14。控制部14基于从温度传感器19获取的温度或从距离传感器20获取的距离来控制驱动控制部18。控制部14也可以基于从温度传感器19获取的温度以及从距离传感器20获取的距离来控制驱动控制部18。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可动部12也可以包括异物检测线圈。异物检测线圈是用于检测送电装置300的表面电感的变化并检测金属异物的线圈。另外,受电线圈22也可以与可动部12同样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供电装置100具备:电力控制部11、无线通信部13和控制部14。
电力控制部11是用于将从交流电源110送来的交流电转换为高频的交流电并向送电线圈41送电的电路。电力控制部11具备:整流部111、PFC电路112、DC电源114和逆变器113。
整流部111与交流电源110电连接,是将从交流电源110输出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的电路。PFC电路112是用于通过对从整流部111输出的波形进行整形来改善功率因数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连接在整流部111和逆变器113之间。
逆变器113具备由IGBT等开关元件构成的PWM控制电路,基于开关控制信号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向送电线圈41供电。DC电源114输出在对送电线圈41进行微弱励磁时的直流电压。
无线通信部13与设置在车辆10上的无线通信部23进行无线局域网(wifi)通信。
控制部14是控制供电装置100整体的控制器,具备:逆变器控制部141、PFC控制部142、和顺序控制部143。控制部14在车辆10停车到停车位时,执行停车位置的判断处理。此时,PFC控制部142生成励磁电指令,逆变器控制部141生成励磁电的频率指令、占空比等,以控制逆变器113。由此,控制部14将用于判断停车位置的电力从送电线圈41传送给受电线圈22。控制部14在实施停车位置的判断处理时,通过对送电线圈41进行微弱励磁或弱励磁,来传送停车位置判断用的电力。另外,顺序控制部143经由无线通信部13与受电装置200交换顺序信息。另外,微弱励磁或弱励磁都是比通常充电时更弱的励磁,是不影响周围程度弱的励磁。另外,控制部14和驱动控制部18例如是具备CPU(中央处理装置)、存储器和输入/输出部的通用微计算机。另外,控制部14也可以包含逆变器113。
受电装置200具备:受电线圈22、无线通信部23、充电控制部24、整流部25、继电器开关26、蓄电池27、逆变器28、电机29和通知部30。
无线通信部23与设置在供电装置100上的无线通信部13进行双向通信。
充电控制部24是用于控制蓄电池27的充电的控制器。充电控制部24在车辆10停车到停车位时,执行停车位置的判断处理。此时,充电控制部24监视由受电线圈22接收的电力。而且,充电控制部24基于在送电线圈41被励磁时受电线圈22所接收的电压,检测受电线圈22的位置。另外,充电控制部24控制无线通信部23、通知部30、继电器开关26等,将表示开始充电的信号经由无线通信部23发送到供电装置100的控制部14。
整流部25与受电线圈22连接,将受电线圈22接收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并向蓄电池27以及逆变器28输出电力(参照图2)。
继电器开关26通过充电控制部24的控制而切换接通断开。另外,在继电器开关26断开的情况下,蓄电池27和整流部25电隔离(参照图2)。蓄电池27连接多个二次电池而构成,作为车辆10的电源。
逆变器28具备由IGBT等开关元件构成的PWM控制电路,基于开关控制信号将从蓄电池27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供给电机29。
电机29例如由三相的交流电动机构成,作为用于驱动车辆10的驱动源。
通知部30由警告灯、导航装置的显示器以及扬声器等构成,基于充电控制部24的控制向用户输出光、图像以及声音等。
接着,参照图3A、图3B及图4A,对送电装置300的详细情况以及可动部12的上升及下降进行说明。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可动部12的内部配置有板状的非磁性板42。非磁性板42由非磁性金属形成,例如由铝形成。在非磁性板42的垂直方向上方配置有铁氧体磁芯40。在铁氧体磁芯40的垂直方向上方配置有送电线圈41。另外,在非磁性板42上设有多个切口60。切口60在后面叙述。非磁性板42、铁氧体磁芯40和送电线圈41由罩43覆盖。
如图3A及图3B所示,可动部12可通过升降机构17而在垂直方向(上下方向)移动。升降机构17配置在可动部12的垂直方向下侧。升降机构17具备:两个臂45、设置在臂45交叉的位置的旋转滑动部47、设置在臂45的前端的滑行滑动部46、轨道49、波纹管50、致动器44、驱动控制部18。
波纹管50由橡胶、树脂、金属等构成。波纹管50防止水、异物等侵入固定部15和可动部12之间。驱动控制部18从控制部14接收信号,基于接收到的信号控制致动器44。通过致动器44的驱动,臂45进行驱动。通过臂45的驱动,滑行滑动部46沿着轨道49移动。另外,致动器44使用电动电机、油压、空压等。
通过升降机构17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可动部12也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由此,调整送电线圈41与受电线圈22之间的距离(所谓的间隙)。由此,能够提高送电线圈41和受电线圈22的结合系数,实现高效率的充电。另外,如图3A所示,在未进行充电时,可动部12成为接近地面的状态。
在冬季等气温较低的时期,升降机构17的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中的某一方冻结,存在可动部12无法移动的危险。在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两者都被冻结的情况下,也存在可动部12无法移动的危险。另外,以下,有时将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冻结而使可动部12无法移动的状态表现为送电装置300冻结。另外,以下,对滑行滑动部46或旋转滑动部47中的任一方冻结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当然,本发明适用于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两者都结冰的情况。
为了解冻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冻结,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磁性板42上设置有切口60。切口60是在垂直方向上贯通非磁性板42的贯通部。另外,切口60设置在非磁性板42的外周部。另外,切口60设置在与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换言之,切口60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的正上方,以与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在垂直方向重叠。另外,在图4A中切口60设置了多个(6个),但是切口6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另外,切口60可以只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的正上方,也可以只设置在旋转滑动部47的正上方。
当检测到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冻结时,或假设为冻结时,则逆变器113励磁送电线圈41。当检测到冻结或假设冻结时,例如当通过温度传感器19测量的温度小于规定温度(阈值)时。规定温度是用于判断冻结的温度,通过实验、模拟等预先设定。控制部14将温度传感器19所测量的温度与规定温度进行比较,以判断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是否冻结。即,控制部14具有作为判断部的功能。另外,温度传感器19也可以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两者上。
控制部14在判断为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冻结的情况下,向逆变器113发送信号。基于该信号,逆变器113励磁送电线圈41。此时的励磁比在受电线圈22的位置检测时使用的弱励磁更强。使用这样的励磁的理由是用于加热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
逆变器113通过励磁送电线圈41,在送电线圈41中产生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60设置在与滑行滑动部46及旋转滑动部47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因此,由送电线圈41产生的磁力线(磁通)通过切口60到达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由此,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加热,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冻结被解冻。由此,即使在冬季等气温较低的时期,可动部12也能够上升及下降。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在滑行滑动部46的上侧设置有磁性部件48a。另外,如图3B所示,在旋转滑动部47的周围设置有磁性部件48b。磁性部件48a和48b不特别限定,例如为铁。通过设置如铁等那样的磁导率、电阻高的磁性部件48a(磁性部件48b),由送电线圈41产生的磁通容易聚集,由涡流引起的焦耳发热变大。由此,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有效地加热,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冻结被解冻。另外,设置磁性部件48a的位置不限于滑行滑动部46的上侧。磁性部件48a也可以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的周围。
另外,如图4A所示,切口60的一部分也可以在俯视铁氧体磁芯40下设置在铁氧体磁芯40的外周部内侧。由此,大量的磁通泄漏到非磁性板42的背面(垂直方向下侧),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有效地加热。
接着,参照图4B以及图5A~图5B,对有无切口60引起的磁通泄露进行说明。
如图5A和5B所示,比较例的非磁性板80不具有切口60。在比较例的非磁性板80的上侧设置有铁氧体磁芯81。如图4B和5B所示,在具有切口60的情况下,与没有切口60的情况相比,大量的磁通泄漏到非磁性板42的背面。
参照图6~图7,对有无切口60引起的磁通泄露的原理(机理)进行说明。
在非磁性板80(参照图5A)的外周部产生涡流。根据该涡流,如图6所示,在非磁性板80的外周部,在消除由送电线圈41产生的磁通(箭头A)的方向上产生磁通(箭头B)。另一方面,在非磁性板42上设置了切口60的情况下(参照图4A),通过切口60可抑制涡流的产生。由此,如图7所示,也抑制在消除由送电线圈41产生的磁通(箭头A)的方向上产生的磁通(箭头B)。因此,大量的磁通泄漏到非磁性板42的背面,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有效地加热。
(变形例)
切口60所设置的位置,只要是与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即可,不作限定。例如,如图8A所示,切口60可以设置为矩形波形。另外,如图8B所示,也可以在端部设置具有大面积的切口60。另外,如图8C和图8D所示,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设置长的切口60。
升降机构17在图3B中说明了臂45交叉的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A和图9B所示,升降机构17也可以具有一个臂45。如图9C所示,切口60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的正上方,以与滑行滑动部46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另外,切口60的一部分也可以在俯视铁氧体磁芯40中设置在铁氧体磁芯40的外周部的内侧。如图10所示,切口60也可以设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变长。
另外,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升降机构17也可以是导电弓型。如图11C所示,切口60设置在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的正上方,以与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另外,切口60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铁氧体磁芯40的俯视中设置在铁氧体磁芯40的外周部的内侧。另外,如图12A所示,也可以在端部设置具有宽面积的切口60。另外,如图12B和12C所示,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设置长切口60。
如图13所示,可动部12还可以具备致动器52和盖部53。当可动部12上升时,即进行充电时,驱动控制部18控制致动器52使盖部53动作。具体地,盖部53在垂直方向上从垂直方向上侧以堵塞切口60的方式动作。在充电时通过使盖部53堵塞切口60,从而防止切口60引起的磁通泄漏。由此,受电线圈22与送电线圈41的结合系数提高,充电时的噪声降低。
另外,使盖部53动作的方法不限于致动器52。如图14A和图14B所示,设置在固定部15上的突起部54也可以使盖部53动作。如图14A所示,在没有充电时,盖部53通过突起部54而成为不堵塞缺口60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充电时,通过可动部12上升,盖部53自动地堵塞切口60。由此,受电线圈22与送电线圈41的结合系数提高,充电时的噪声降低。并且,由于不需要致动器52,所以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如图15A和图15B所示,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的水平方向上的盖部55也可以从垂直方向下侧堵塞切口60。盖部55与滑行滑动部46的动作同步。因此,如图15B所示,在可动部12上升时,即充电时,盖部55自动地堵塞切口60。由此,受电线圈22与送电线圈41的结合系数提高,充电时的噪声降低。并且,由于不需要致动器52,所以有助于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切口60描述为在垂直方向上贯通非磁性板42的贯通部,但是贯通部不限于切口60。如图16A所示,也可以设置在垂直方向上贯通非磁性板42的贯通孔。如图16A所示,贯通孔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的正上方,以与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另外,贯通孔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铁氧体磁芯40的俯视中设置在铁氧体磁芯40的外周部的内侧。如图16B所示,在具有贯通孔的情况下,与没有贯通孔的情况(参照图5B)相比,可知有大量的磁通泄漏到非磁性板42的背面。因此,大量的磁通泄漏到非磁性板42的背面,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有效地加热。
接着,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一动作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充电控制部24判断用户是否进行了充电开始操作。充电开始操作例如是用户操作设置在车辆10的车内的充电开始开关。在用户进行了充电开始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是”),处理进入步骤S103,用户开始停车。另一方面,在用户没有进行充电开始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否”),处理待机。
处理进入步骤S105,充电控制部24通过无线通信部23开始与控制部14进行无线局域网通信。充电控制部24在车辆10接近停车位时,向控制部14发送弱励磁请求信号。另外,通信方法不限于无线局域网,也可以是其他方式。
处理进入步骤S107,控制部14检测受电线圈22的位置。控制部14基于在步骤S105中接收到的弱励磁请求信号,向送电线圈41供给弱励磁的电力,对送电线圈41进行弱励磁。充电控制部24检测受电线圈22接收的电力,在受电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受电线圈22存在于可充电范围内。
在受电线圈22存在于可充电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09中“是”),处理进入步骤S111,控制部14进行送电线圈41和受电线圈22的配对。配对是指认证受电线圈22与相对于受电线圈22非接触地供电的送电线圈41的组合。另外,在受电线圈22不存在于可充电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09中“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03。在控制部14能够进行送电线圈41和受电线圈22的配对的情况下(步骤S111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15,控制部14利用用于检测异物的线圈,检测在覆盖送电线圈41的罩的上面是否存在异物。另外,在不能配对的情况下(步骤S111中“否”),处理进入步骤S113,用户再次进行停车。
在覆盖送电线圈41的罩的上面存在异物的情况下(步骤S115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17,通知部30向用户通知在送电线圈41上存在异物,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117中,通知部30也可以指示用户去除异物。在用户去除了异物的情况下,处理也可以进入步骤S119。
在覆盖送电线圈41的罩的上面没有异物的情况下(步骤S115中“否”),处理进入步骤S119,通知部30通知用户可充电。在用户断开了点火的情况下(步骤S121中“是”),处理进入步骤S123,控制部14开始充电的准备。充电准备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在用户没有断开点火的情况下(步骤S121中否”),处理待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点火的断开包括车辆10的停止、车辆10的电源系统的停止。点火的断开可以通过关闭设置在车辆10的车内的点火开关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关闭设置在车辆10的车内的电源系统开关来实现。处理进入步骤S125,控制部14开始充电。
接着,参照图18的流程图对充电的准备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1中,从控制部14接收到信号的驱动控制部18使致动器44动作。处理进入步骤S203,控制部14判断致动器44所具有的驱动电机的转速是否增加。在驱动电机的转速增加的情况下(步骤S203中为“是”),因为升降机构17正常工作,所以处理进入步骤S223。
另一方面,在设置在致动器44上的驱动电机的转速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步骤S203中“否”),因为被认为升降机构17没有正常动作,所以处理进入步骤S205。在步骤S205中,控制部14将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温度t与冻结阈值温度t1进行比较。另外,冻结阈值温度t1是用于判断冻结的温度。在温度t小于冻结阈值温度t1的情况下(步骤S205中“是”),由于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冻结或假设为冻结,所以处理进入步骤S211。另一方面,在温度t为冻结阈值温度t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5中为“否”),则不考虑冻结。因此,在步骤S207中,控制部14判断为升降机构17存在异常,并将该情况通知给用户(步骤S209)。然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在步骤S211中,逆变器113强励磁送电线圈41。强励磁是比在受电线圈22的位置检测时使用的弱励磁更强的励磁。逆变器113强励磁送电线圈41的理由是为了加热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
处理进入步骤S213,控制部14再次判断致动器44所具有的驱动电机的转速是否增加。在驱动电机的转速增加的情况下(步骤S213中“是”),由于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解冻,所以逆变器113停止强励磁(步骤S221)。另一方面,在驱动电机的转速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步骤S213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215,控制部14再次将温度t与冻结阈值温度t1进行比较。在温度t为冻结阈值温度t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15中为“否”),尽管不考虑冻结,但驱动电机的转速没有增加。因此,逆变器113停止强励磁(步骤S217)。控制部14判断为升降机构17有异常,并向用户通知该情况(步骤S219)。然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温度t小于冻结阈值温度t1的情况下(步骤S215中“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211。在步骤S223中,在可动部12到达了目标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23中“是”),则控制部14使驱动电机停止。
在图18所示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4使用驱动电机的转速,但不限于此。控制部14也可以使用受电线圈22的弱励磁电压开始充电的准备。关于这一点,利用图19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另外,图19中的步骤S301、S305~S311、S315~S323与图18中的步骤S201、S205~S211、S215~S22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19所示的步骤S303中,控制部14判断受电线圈22的弱励磁电压是否发生了变化。在充电的准备中,送电线圈41通过逆变器113弱励磁。因此,当可动部12上升时,则送电线圈41与受电线圈22的距离变小,因此受电线圈的弱励磁电压发生变化。在受电线圈的弱励磁电压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303中“否”),认为升降机构17没有正常动作,所以处理进入步骤S305。
在图19所示的步骤S313中,控制部14再次判断受电线圈22的弱励磁电压是否变化。在受电线圈22的弱励磁电压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313中“是”),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解冻,因此逆变器113停止强励磁(步骤S321)。另一方面,在受电线圈22的弱励磁电压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313中“否”),处理进入步骤S315。
另外,控制部14也可以使用距离传感器20的值开始充电的准备。关于这一点,利用图20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另外,图20中的步骤S401、S405~S411、S415~S423与图18中的步骤S201、S205~S211、S215~S22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20所示的步骤S403中,控制部14判断距离传感器20的值是否变化。当可动部12上升时,送电线圈41和受电线圈22的距离变小,因此距离传感器20的值发生变化。在距离传感器20的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403中“否”),认为升降机构17没有正常动作,所以处理进入步骤S405。
在图20所示的步骤S413中,控制部14再次判断距离传感器20的值是否变化。在距离传感器20的值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413中“是”),由于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解冻,所以逆变器113停止强励磁(步骤S421)。另一方面,在距离传感器20的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413中“否”),处理进入步骤S41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能够获得以下作用效果。
当检测到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冻结(送电装置300的冻结)时,或假设为冻结时,逆变器113励磁送电线圈41。由此,在送电线圈41中产生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60设置在与滑行滑动部46及旋转滑动部47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因此,由送电线圈41产生的磁力线(磁通)通过切口60到达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由此,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加热,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冻结被解冻。即,升降机构17的冻结被解冻。由此,即使在冬季等气温较低的时期,可动部12也能够相对于地面上升及下降。另外,也可以代替切口60而设置贯通孔(参照图16A)。
另外,切口60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铁氧体磁芯40的俯视中设置在铁氧体磁芯40的外周部的内侧。由此,大量的磁通泄漏到非磁性板42的背面(垂直方向下侧),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被有效地加热。
另外,切口60设置在与滑行滑动部46以及旋转滑动部47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换言之,切口60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的正上方,以与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由此,由送电线圈41产生的磁通通过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由此,可促进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的加热。
另外,设置有与滑行滑动部46相接的磁性部件48a。同样,设置有与旋转滑动部47相接的磁性部件48b。磁导率以及电阻较高的磁性部件48a和磁性部件48b有效地收集磁通。由此,由磁性部件48a、磁性部件48b产生的涡流引起的焦耳热变大,可促进滑行滑动部46和旋转滑动部47的加热。
另外,送电装置300也可以具备盖部53。盖部53在可动部12上升时,在垂直方向上堵塞切口60。由此,可防止由切口60引起的磁通泄漏。由此,受电线圈22与送电线圈41的结合系数提高,充电时的噪声降低。
另外,设置在滑行滑动部46的水平方向上的盖部55也可以堵塞切口60。盖部55与可动部12的上升同步,在垂直方向上堵塞切口60。由此,可防止由切口60引起的磁通泄漏。由此,受电线圈22与送电线圈41的结合系数提高,充电时的噪声降低。
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实现。处理电路包括包含电路的处理装置等的被编程的处理装置。处理电路还包括面向所改编的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电路部件等的装置,以执行所述功能。
如上所述,记载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不应该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限定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本公开中明确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和运用技术。
例如,在图17所示的流程图中,在用户进行了充电开始操作的情况下,开始一系列的控制,但是不限于此。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断开了点火之后,判断用户是否进行了充电开始操作。有时用户为了充电而停车。另外,也有用户虽然没有充电的计划,但在停车后发现充电少而进行充电的情况。图17以及图21所示的处理可以在各种场景中有助于用户的便利性。
符号说明
12:可动部
14:控制部
15:固定部
17:升降机构
18:驱动控制部
19:温度传感器
20:距离传感器
22:受电线圈
40:铁氧体磁芯
41:送电线圈
42:非磁性板
43:罩
44、52:致动器
45:臂
46:滑行滑动部
47:旋转滑动部
48a、48b:磁性部件
49:轨道
50:波纹管
53、55:盖部
54:突起部
60:切口
61:贯通孔
100:供电装置
113:逆变器
200:受电装置
300:送电装置

Claims (8)

1.一种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该送电装置设置在地面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电装置具备:
可动部,其相对于地面上升及下降;
升降机构,其配置在所述可动部的垂直方向下侧,使所述可动部上升及下降,
所述可动部具有:
送电线圈,其向设置在车辆上的受电线圈非接触地供电;
板状的非磁性板,其设置在所述送电线圈的垂直方向下侧,
在所述非磁性板上设置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贯通所述垂直方向,使来自所述送电线圈的磁通泄露到所述非磁性板的背面而用于加热所述升降机构,
测量所述送电装置的温度,
将所测量的所述温度与用于判断所述送电装置的冻结而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送电装置是否冻结,
当判断为所述送电装置冻结时,励磁所述送电线圈。
2.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设置在地面侧的送电装置、控制所述送电装置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电装置具备:
可动部,其相对于地面上升及下降;
升降机构,其配置在所述可动部的垂直方向下侧,使所述可动部上升及下降;
传感器,其测量所述送电装置的温度,
所述可动部具有:送电线圈,其向设置在车辆上的受电线圈非接触地供电;板状的非磁性板,其设置在所述送电线圈的垂直方向下侧,
在所述非磁性板上设置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贯通所述垂直方向,使来自所述送电线圈的磁通泄露到所述非磁性板的背面而用于加热所述升降机构,
所述控制器具备:
逆变器,其励磁所述送电线圈;
判断部,其判断所述送电装置的冻结,
所述判断部将由所述传感器测量的所述温度与用于判断所述送电装置的冻结而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送电装置是否冻结,
当通过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送电装置冻结时,所述逆变器励磁所述送电线圈。
3.一种送电装置,设置在地面侧,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部,其相对于地面上升及下降;
升降机构,其配置在所述可动部的垂直方向下侧,使所述可动部上升及下降;
传感器,其测量所述送电装置的温度,
所述可动部具有:送电线圈,其向设置在车辆上的受电线圈非接触地供电;板状非磁性板,其设置在所述送电线圈的垂直方向下侧,
在所述非磁性板上设置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贯通所述垂直方向,使来自所述送电线圈的磁通泄露到所述非磁性板的背面而用于加热所述升降机构,
在基于由所述传感器测量的所述温度判断为所述送电装置冻结时,所述送电线圈被励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在所述送电线圈和所述非磁性板之间的铁氧体磁芯,
所述贯通部的一部分在俯视所述铁氧体磁芯下设置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外周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用于使所述可动部上升及下降的滑动部,
所述贯通部设置在与所述滑动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所述滑动部相接的磁性部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使所述可动部上升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堵塞所述贯通部的盖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设置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可动部的上升同步,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堵塞所述贯通部。
CN201880093997.6A 2018-05-28 2018-05-28 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及送电装置 Active CN112204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0365 WO2019229806A1 (ja) 2018-05-28 2018-05-28 送電装置の解凍方法、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送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4849A CN112204849A (zh) 2021-01-08
CN112204849B true CN112204849B (zh) 2023-12-22

Family

ID=68697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997.6A Active CN112204849B (zh) 2018-05-28 2018-05-28 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及送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7686A1 (zh)
EP (1) EP3806286B1 (zh)
JP (1) JP6969680B2 (zh)
CN (1) CN112204849B (zh)
WO (1) WO2019229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80865A (en) * 2018-10-23 2020-08-05 Bombardier Primove Gmbh Stationary part for a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pa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313A (ja) * 2003-11-18 2005-06-09 Nissan Motor Co Ltd 電磁弁制御装置
CN104205560A (zh) * 2012-02-27 2014-12-10 法雷奥电机控制系统公司 用于借助电网为至少一个电能存储单元充电的电路
CN107037233A (zh) * 2016-01-04 2017-08-11 波音公司 用于速度测量探测器的防冰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2920B2 (ja) * 2010-02-12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機器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JP2012010559A (ja) * 2010-06-28 2012-01-12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余剰電力利用システム
JP6091262B2 (ja) * 2012-11-01 2017-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部、受電部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GB201403547D0 (en) 2014-02-28 2014-04-16 Bombardier Transp Gmbh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pad, system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pad
GB201403548D0 (en) * 2014-02-28 2014-04-16 Bombardier Transp Gmbh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pad comprising a stationary part and a moveable part
US9638044B2 (en) * 2014-03-11 2017-05-0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Resistive-inductive propeller blade de-icing system including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JP6439442B2 (ja) * 2014-12-26 2018-12-19 株式会社Ihi コイル装置
DE102015006313B4 (de) * 2015-05-16 2021-03-18 Audi Ag Lade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Laden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Ladevorrichtung
DE102015006307B4 (de) * 2015-05-16 2021-03-18 Audi Ag Lade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Laden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Ladevorrichtung
DE102015006308B4 (de) * 2015-05-16 2022-01-27 Audi Ag Lade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Laden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Ladevorrichtung
JP2016106512A (ja) * 2015-11-30 2016-06-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313A (ja) * 2003-11-18 2005-06-09 Nissan Motor Co Ltd 電磁弁制御装置
CN104205560A (zh) * 2012-02-27 2014-12-10 法雷奥电机控制系统公司 用于借助电网为至少一个电能存储单元充电的电路
CN107037233A (zh) * 2016-01-04 2017-08-11 波音公司 用于速度测量探测器的防冰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6286A1 (en) 2021-04-14
EP3806286B1 (en) 2022-12-28
WO2019229806A1 (ja) 2019-12-05
JPWO2019229806A1 (ja) 2021-06-17
US20210197686A1 (en) 2021-07-01
JP6969680B2 (ja) 2021-11-24
EP3806286A4 (en) 2021-04-14
CN112204849A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5301B1 (en)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method used to recharge a vehicle
CN112204847B (zh) 送电装置及送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0305334B2 (en) Wireless power-supplying system, power-receiving device, and power-transmitting device
CN106464027B (zh) 用于针对无线充电系统的物体检测和感测的方法和系统
US201600392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electric vehicle
JP6090333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給電方法
KR20140025529A (ko) 비접촉 급전 장치
CN103098344A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
CN112352367B (zh) 车辆用非接触供电系统
US20160001669A1 (en) Vehicle And Contactless Power Feeding System
KR20150113981A (ko) 송전 장치, 수전 장치, 차량 및 비접촉 급전 시스템
JP6566131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のコイル位置検出方法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EP3512073A1 (en) Wireless electrical charging system with object detection circuitr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112204849B (zh) 送电装置的解冻方法、非接触供电系统及送电装置
US10340710B2 (en) Charging device for the inductiv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charging device
JP6939098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による異物検知方法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6232699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WO2019229805A1 (ja) 送電装置の解凍方法、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送電装置
JP2014183695A (ja) 受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