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741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67411B CN111967411B CN202010848718.1A CN202010848718A CN111967411B CN 111967411 B CN111967411 B CN 111967411B CN 202010848718 A CN202010848718 A CN 202010848718A CN 111967411 B CN111967411 B CN 1119674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transmitting
- absorbing layer
- display panel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4972 Photosensitivity rea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11 photo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4 plastic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吸光层和透光层,至少部分吸光层位于显示面板和透光层之间。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区,第一透光区与屏下功能器件相对设置;屏下功能器件接收经过第一透光区和透光层的入射光线,屏下功能器件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经过透光层后到达吸光层。本发明能够避免显示面板下方的屏下功能器件表面反光照射显示面板,防止显示面板上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为TFT-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因具有成本低、显示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显示装置中。
在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除了包括显示面板外,一般还配备有屏下的指纹识别传感器、距离感应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等附加功能器件,上述附加功能器件位于显示面板的下方。显示面板中开设透光孔,外部光线或者外部物体的反射光线通过透光孔到达显示面板下方的附加功能器件处,完成指纹识别、距离感应以及摄像等附加功能。附加功能器件是与透光孔相对设置,附加功能器件表面反射的光线会再次由透光孔发散,反射光会到达显示面板的位置,或者由显示面板发出。
然而,附加功能器件反射的光线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显示面板的局部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降低了显示面板以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避免显示面板下方的屏下功能器件表面反光照射显示面板,防止显示面板上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吸光层和透光层,至少部分吸光层位于显示面板和透光层之间,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区,第一透光区与屏下功能器件相对设置。
屏下功能器件接收经过第一透光区和透光层的入射光线,屏下功能器件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经过透光层后到达吸光层。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屏下功能器件设置显示面板的下方,利用屏下功能器件实现显示面板的屏下附加功能,从而避免具有附件功能的器件占用显示面板表面显示区域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此外,通过在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之间设置支撑组件,提高显示面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在支撑组件中设置吸光层和透光层,利用吸光层的第一透光区以及透光层保证入射光线到达屏下功能器件位置,实现屏下功能器件的屏下附加功能。同时,通过透光层将屏下功能器件表面的反射光线引导至吸光层处,利用吸光层吸收屏下功能器件表面的反射光线,避免反射光线照射至显示面板,防止反射光线引起显示面板的漏电流问题以及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优化显示面板以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透光层包括光路改变件,光路改变件与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
通过设置光路改变件,可以改变经过透光层的光线的传输路径,从而保证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到达预定位置。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透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聚光透光件和散光透光件,聚光透光件位于散光透光件的靠近屏下功能器件的一侧。
利用聚光透光件和散光透光件同时对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作用,改变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保证入射光线到达屏下功能器件处,实现屏下功能器件的附加功能。同时,利用聚光透光件和散光透光件保证反射光线到达吸光层处,避免反射光线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透光层在吸光层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透光区。
这样的设置保证经过第一透光区的光线均能够经过透光层,保证透光层对光线的路径的改变。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吸光层包括第一吸光层,第二吸光层以及第三吸光层,第一吸光层位于散光透光件的靠近显示面板一侧,第二吸光层位于聚光透光件和散光透光件之间,第三吸光层位于聚光透光件靠近屏下功能器件的一侧。
上述的设置可以保证吸光层对经过聚光透光件和散光透光件的反射光线的吸光效果,避免发射光线照射至显示面板处。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第一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第二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孔,第三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孔。
第一透光孔、第二透光孔以及第三透光孔均相对设置,共同组成第二一光区。
上述的设置可以避免吸光层对入射光线产生影响,保证屏下功能器件的入光率。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聚光透光件包括聚光透镜,散光透光件包括散光透镜,聚光透镜的焦距大于散光透镜的焦距。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聚光透镜在靠近散光透镜的一侧具有第一焦点,散光透镜在靠近聚光透镜的一侧具有第二焦点,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重合。
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聚光透镜和散光透镜能够按照预设光线路径对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进行改变,使得入射光线到达屏下功能器件处,反射光线到达吸光层处。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位于第一吸光层和显示面板之间。
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第二透光区与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
利用支撑件提高对显示面板的支撑效果,保证显示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
屏下功能器件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显示区内,和/或,吸光层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一部分位于非显示区内,吸光层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另一部分位于显示区内。
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制造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可选的是,屏下功能器件包括指纹识别装置、摄像装置以及距离感应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屏下指纹识别,屏下摄像以及屏下距离感应等附加功能。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入射光线的光线路径的简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反射光线的光线路径的简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支撑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
11-显示区;
111-第三透光区;
12-非显示区;
20-屏下功能器件;
30-支撑组件;
31-吸光层;
311-第一吸光层;
311a-第一透光孔;
312-第二吸光层;
312a-第二透光孔;
313-第三吸光层;
313a-第三透光孔;
314-第一透光区;
32-透光层;
321-聚光透光件;
322-散光透光件;
33-支撑件;
33a-第二透光区;
331-网格胶基材;
332-网格胶;
333-支撑膜;
L1-入射光线;
L2-反射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配备有屏下的指纹识别、距离感应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等附加功能器件的显示装置中,当上述的附加功能器件位于显示面板的下方时,光线通过透光孔到达显示面板下方的附加功能器件处,完成指纹识别、距离感应以及摄像等附加功能。附加功能器件是与透光孔相对设置,附加功能器件表面反射的光线会再次由透光孔发散,反射光会到达显示面板的位置,或者由显示面板发出。然而反射光线照射显示面板后,会引起显示面板的电流电压特性发生变化,造成漏电流的问题,同时引起显示面板表面出现过亮或者过暗的光斑,该显示不均的现象严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利用屏下功能器件实现显示面板的屏下附加功能,从而避免具有附件功能的器件占用显示面板表面显示区域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通过在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之间设置支撑组件,提高显示面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在支撑组件中设置吸光层和透光层,利用吸光层的第一透光区以及透光层保证入射光线到达屏下功能器件位置,实现屏下功能器件的屏下附加功能。通过透光层将屏下功能器件表面的反射光线引导至吸光层处,利用吸光层吸收屏下功能器件表面的反射光线,避免反射光线照射至显示面板,防止反射光线引起显示面板的漏电流问题以及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优化显示面板以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入射光线的光线路径的简要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反射光线的光线路径的简要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支撑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和屏下功能器件20,显示面板10和屏下功能器件20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30。
支撑组件30包括吸光层31和透光层32,至少部分吸光层31位于显示面板10和透光层32之间,吸光层31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区314,第一透光区314和屏下功能器件20相对设置。
入射光线L1经过第一透光区314和透光层32后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屏下功能器件20表面的反射光线L2经过透光层32后到达吸光层3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包括该显示面板10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电子书、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本实施例的附图仅示出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10和部分支撑组件30的结构,显示装置中的其余结构(例如封装组件)并未示出。
其中,该屏下功能器件20包括指纹识别装置、摄像装置以及距离感应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屏下功能器件具有感光性能,利用上述的装置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屏下指纹识别,屏下摄像以及屏下距离感应等附加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屏下功能器件20的类型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屏下功能器件20在使用时,需要保证入射光线L1经过显示面板10后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处,屏下功能器件20获取携带信息的光线。以屏下功能器件20是指纹识别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用户手指放置在显示面板10表面,手指表面的反射光作为显示装置的入射光线L1穿过第一透光区314和透光层32后,到达指纹识别装置处,指纹识别装置可以是图像传感器,该入射光线L1包括了指纹的脊反射的光线和指纹的谷反射的光线。其中,由于手指放置在显示面板10上时,指纹脊与显示面板10接触,指纹谷不与显示面板10接触,使得指纹脊和指纹谷反射进入显示面板10的入射光线L1强度不同,转换成光电流的大小不同,根据光电流的大小从而确定指纹的脊谷位置,形成指纹图像,完成指纹识别。
其中,在指纹识别时,入射光线L1是显示面板10的光线经过指纹反射后重新进入显示装置中的光线。在其他应用中,该入射光线L1还可以是外部环境的光线,例如,当屏下功能器件20为摄像装置时,该入射光线L1可以是外部环境的光线,携带外部环境信息,被摄像装置获取后,生成外部环境的图像信息,从而实现摄像的功能。
基于此,入射光线L1是屏下功能器件20实现屏下附加功能的基础,为保证入射光线L1顺利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处,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10上可以设置第三透光区111,第三透光区111可以是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11内的任意位置,例如显示面板10在使用状态的方位时,显示区11下方中间位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和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层,阵列基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电容绝缘层、电容层、层间绝缘层、源漏图案层和平坦层等。像素层可以包括阵列设置的像素发光层以及设置在相邻的像素发光层之间的像素限定层。为保证屏下功能器件20的功能性,显示面板10中第三透光区111的结构与显示面板10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可以做差异性设设计,例如第三透光区111中阵列基板中某些层采用金属材料或者不透光的材料制成,第三透光区111可以避免这些不透光的层设置,或者第三透光区111中像素开口尺寸增加等。当然,在实际使用中,显示面板10可以为正常和通用的结构,即在结构上不做差异性设计也能够保证部分外部光线进入显示面板10内部,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位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设计该显示面板10,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第一透光区314和屏下功能器件20相对设置,可以是指两者沿光路传播方向上具有至少部分的相互重叠,即第一透光区314在屏下功能器件20上的投影覆盖部分或全部屏下功能器件20。本实施例的附图示出的仅为第一透光区314在屏下功能器件20上的投影覆盖部分屏下功能器件20,在实际使用中,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屏下功能器件20的尺寸设置为小于第一透光区314的尺寸,从而保证第一透光区314在屏下功能器件20上的投影覆盖全部屏下功能器件20。
进一步地,为保证屏下功能器件20表面的反射光线L2经过透光层32后到达吸光层31,吸光层31的尺寸可以设置为大于透光层32的尺寸,即吸光层31在透光层32上的投影覆盖整个透光层32。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30包括吸光层31和透光层32,透光层32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从而避免对入射光线L1产生影响。吸光层31上设置第一透光区314,利用第一透光区314保证入射光线L1可以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处。其中,第三透光区111、第一透光区314以及屏下功能器件20相对设置,可以理解为三者在同一光路上,入射光线L1沿着该光路照射即可依次通过第三透光区111和第一透光区314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处。参照图1所示,三者可以位于同一条竖直线。
其中,吸光层31和透光层32可以是图1至图4中示出的层叠设置,或者,吸光层31中可以开设安装槽,透光层32位于该安装槽中,即透光层32位于吸光层31的内部。本实施例对吸光层31和透光层32的结构并不加以限制,只要保证至少部分吸光层31位于显示面板10和透光层32之间,吸光层31的第一透光区314与透光层32相对设置,即可实现屏下功能器件20接收到光线实现屏下附加功能,以及反射光线经由透光层32到达吸光层31而被吸收,避免显示装置的显示不均问题。
具体的,透光层32包括层叠设置的聚光透光件321和散光透光件322,聚光透光件321位于散光透光件322的靠近屏下功能器件2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聚光透光件321对光线具有聚拢效果,散光透光件322对光线具有发散效果,上述两者均能够改变光线正常的光路传播角度传播方向。结合附图2和附图3所示,入射光线L1进入显示面板10后,首先接触散光透光件322,入射光线L1路径改变呈发散状态,发散状态的入射光线L1接触聚光透光件321,发散状态的入射光线L1变成聚拢状态的光线,这样可以保证入射光线L1呈聚拢状态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避免入射光线L1外露,提高屏下功能器件20的入光率,增加屏下功能器件20的性能,例如指纹识别精度或者距离感应准确度。
屏下功能器件20表面的反射光线L2首先接触聚光透光件321,将发射方向并不统一的反射光线L2进行聚拢,避免反射光线L2外露,影响显示装置中其余结构层的正常工作,同时利于后期散光透光件322对聚拢后的反射光线进行发散。聚拢状态的反射光线L2再接触散光透光件322,聚拢状态的反射光线L2变成发散状态的反射光线L2。基于透光层32与吸光层31可以是层叠设置或者透光层32位于吸光层31的内部,透光层32周围的吸光层31可以吸收该发散状态的反射光线L2,避免反射光线L2到达显示面板10,从而避免反射光线L2影响显示面板10的正常显示,防止显示面板10上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
具体的,透光层32在吸光层31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透光区314。基于入射光线L1和反射光线L2经过透光层32后才会发生光路的改变,因此,上述的设置可以保证经过第一透光区314的光线均能够经过透光层32,保证透光层32对光线的路径的改变。
其中,吸光层31包括第一吸光层311,第二吸光层312以及第三吸光层313,第一吸光层311位于散光透光件322的靠近显示面板10一侧,第二吸光层312位于聚光透光件321和散光透光件322之间,第三吸光层313位于聚光透光件321靠近屏下功能器件2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光层311位于散光透光件322的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反射光线L2经过散光透光件322后,照射至第一吸光层311处并被第一吸光层311吸收,从而避免反射光线L2照射至显示面板10处,同时第一吸光层311可以支撑散光透光件322和显示面板10,保持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吸光层312位于聚光透光件321和散光透光件322之间,可以支撑两者,保持聚光透光件321和散光透光件322之间的间距。并且吸收由聚光透光件321和散光透光件322之间发出的光线,避免光线由两者之间的位置外露,提高光线的吸收效果。第三吸光层313位于聚光透光件321和屏下功能器件20之间,可以支撑两者,同样保持聚光透光件321和屏下功能器件20之间的间距。因此吸光层31不仅具有吸光的作用,还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保持显示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该吸光层31可以选用泡棉或者吸光硅胶,泡棉为塑料发泡材料,具有弹性高,重量轻以及性能稳定的优点,使用泡棉可以有效减小显示装置的整体重量。吸光硅胶可以是硅胶中加入黑色材料,硅胶是具有高活性吸附材料,化学形成较为稳定且不易燃烧,可以保证显示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第一吸光层311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311a,第二吸光层312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孔312a,第三吸光层313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孔313a。第一透光孔311a、第二透光孔312a以及第三透光孔313a均相对设置,共同组成第一透光区314。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入射光线L1和反射光线L2的顺利通过,吸光层31中的第一透光孔311a、第二透光孔312a以及第三透光孔313a可以位于同一光路上,例如可以是图1中示出的,三者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三者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为圆孔或方孔。第一透光孔311a、第二透光孔312a以及第三透光孔313a在显示面板10或者屏下功能器件20上的投影具有至少部分的重合,从而保证入射光线L1或者反射光线L2能够依次顺利通过三者。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显示面板10和透光层32之间设置吸光层31,即,吸光层31全部位于显示面板10和透光层32之间。吸光层31能够吸收被屏下功能器件20反射回来的光线。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聚光透光件321包括聚光透镜,散光透光件322包括散光透镜,聚光透镜的焦距大于散光透镜的焦距。
聚光透镜在靠近散光透镜的一侧具有第一焦点,散光透镜在靠近聚光透镜的一侧具有第二焦点,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聚光透光件321可以为聚光透镜,即凸透镜,或者多个聚光透镜相互重叠形成,即具有聚光功能的透镜组件。与之类似的是,散光透光件322可以为散光透镜,即凹透镜,或者多个散光透镜相互重叠形成,即具有散光功能的透镜组件。
聚光透镜的焦距大于散光透镜的焦距,并且聚光透镜的第一焦点与散光透镜的第二焦点重合,可以保证入射光线L1能够到达屏下功能器件20处,而发射光线能够到达第一吸光层311处。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聚光透光件321与屏下功能器件20之间的间距为200μm,该间距可以通过第三吸光层313调整实现。聚光透光件321的焦距可以是120μm,散光透光件322的焦距可以是5μm,聚光透光件321和散光透光件322之间的间距可以是两者焦距之和,即125μm,该间距可以通过第二吸光层312调整实现。第一吸光层311的厚度可以为200μm,从而保证大部分的反射光线L2可以通过聚光透光件321和散光透光件322后到达第一吸光层311处。上述的数值仅为本实施例中可实现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实际使用中,上述的数值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调整,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件33,支撑件33位于第一吸光层311和显示面板10之间。支撑件33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33a,第二透光区33a与第三透光区111和第一透光区314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30中还设置支撑件33,基于显示面板10需要设置在第一吸光层311上,为避免第一吸光层311上的第一透光孔311a影响显示面板10设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将支撑件33设置在第一吸光层311和显示面板10之间,支撑件33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网格胶基材331,网格胶332以及支撑膜333。其中网格胶基材331靠近第一吸光层311,为网格胶332提供铺设的基础面,该网格胶基材331可以选用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制成。支撑膜333靠近显示面板10,主要起到支撑显示面板10的作用,该支撑膜333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制成。网格胶332位于网格胶基材331和支撑膜333之间,基于网格胶基材331的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适应性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排出支撑膜333和网格胶基材331之间的气泡,保证粘接稳定性。
其中,为保证支撑件33的透光性,可以在支撑件33上设置第二透光区33a,图4中示出的第二透光区33a位于网格胶基材331上,当然该第二透光区33a还可以位于网格胶332以及支撑膜333上。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网格胶基材331、网格胶332以及支撑膜333均可以选用透光材料制成,从而保证支撑件33的透光效果,本实施例对三者的制成材料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1和位于显示区11外围的非显示区12。屏下功能器件2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投影位于显示区11内,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位于显示区11内的入射光线L1能够照射进入屏下功能器件20的位置。吸光层31在显示面板10上的投影一部分位于非显示区12内,另一部分位于显示区11内。这样的设置可以将部分非显示区12的吸光层31设置在显示区11内,在不影响显示区11的显示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减小非显示区12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制造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 、“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屏下功能器件;
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屏下功能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吸光层和透光层,至少部分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透光层之间,所述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屏下功能器件相对设置;
所述屏下功能器件接收经过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透光层的入射光线,所述屏下功能器件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层后到达所述吸光层;
所述透光层包括光路改变件,所述光路改变件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所述光路改变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聚光透光件和散光透光件,所述聚光透光件位于所述散光透光件的靠近所述屏下功能器件的一侧;
所述吸光层包括上层吸光层和下层吸光层,所述聚光透光件和所述散光透光件位于所述上层吸光层和所述下层吸光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在所述吸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吸光层为第一吸光层,所述下层吸光层为第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包括第二吸光层,所述第一吸光层位于所述散光透光件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所述第二吸光层位于所述聚光透光件和所述散光透光件之间,所述第三吸光层位于所述聚光透光件靠近所述屏下功能器件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二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三吸光层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孔;
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以及所述第三透光孔均相对设置,共同组成所述第一透光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光件包括聚光透镜,所述散光透光件包括散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的焦距大于所述散光透镜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在靠近所述散光透镜的一侧具有第一焦点,所述散光透镜在靠近所述聚光透镜的一侧具有第二焦点,所述第一焦点和所述第二焦点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吸光层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
所述屏下功能器件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和/或,所述吸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吸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48718.1A CN111967411B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48718.1A CN111967411B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7411A CN111967411A (zh) | 2020-11-20 |
CN111967411B true CN111967411B (zh) | 2024-02-02 |
Family
ID=73391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48718.1A Active CN111967411B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674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3734B (zh) * | 2021-06-21 | 2022-10-2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5755467A (zh) * | 2022-11-24 | 2023-03-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61923A1 (en) * | 2017-03-07 | 2018-09-13 |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 Devices with peripheral task bar display zone and under-lcd scre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for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ing |
CN109656049A (zh) * | 2019-02-26 | 2019-04-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934138A (zh) * | 2019-02-28 | 2019-06-2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10678874A (zh) * | 2018-08-24 | 2020-01-10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装置 |
CN110738925A (zh) * | 2019-10-11 | 2020-01-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
CN110852238A (zh) * | 2019-11-06 | 2020-02-28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屏下光学指纹模组和指纹识别移动终端 |
CN110995902A (zh) * | 2019-12-10 | 2020-04-10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器件、电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CN111443774A (zh) * | 2020-03-26 | 2020-07-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1524452A (zh) * | 2020-04-30 | 2020-08-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8-21 CN CN202010848718.1A patent/CN1119674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61923A1 (en) * | 2017-03-07 | 2018-09-13 |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 Devices with peripheral task bar display zone and under-lcd scre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for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ing |
CN110678874A (zh) * | 2018-08-24 | 2020-01-10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装置 |
CN109656049A (zh) * | 2019-02-26 | 2019-04-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934138A (zh) * | 2019-02-28 | 2019-06-2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10738925A (zh) * | 2019-10-11 | 2020-01-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
CN110852238A (zh) * | 2019-11-06 | 2020-02-28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屏下光学指纹模组和指纹识别移动终端 |
CN110995902A (zh) * | 2019-12-10 | 2020-04-10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器件、电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CN111443774A (zh) * | 2020-03-26 | 2020-07-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1524452A (zh) * | 2020-04-30 | 2020-08-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7411A (zh) | 2020-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52137B (zh) |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6611170B (zh) | 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6022324B (zh) | 一种纹路识别显示装置 | |
CN10876409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447046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9201524B2 (en) | Lensless optical navigation device for directing radiation via reflection by three total internal surfaces | |
CN10892099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263773B (zh)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光栅膜材层的制作方法 | |
US10592722B2 (en) | Photosensitive unit, photosensitiv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ES2705676T3 (es) | Dispositivo de navegación óptica | |
CN111967411B (zh) | 显示装置 | |
JP2021523502A (ja) | 指紋検出用のコンパクトな光学センサ | |
KR102427041B1 (ko) | 지문인식 기능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 |
CN10838884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
CN206058223U (zh) | 一种纹路识别显示装置 | |
CN10914585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1291710B (zh) | 指纹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0109828U (zh) |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0945527B (zh) |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0324245U (zh) | 指纹识别装置 | |
CN110781848B (zh) |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电子设备 | |
US20230215211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364760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7798273B (zh) | 提高光学指纹识别性能的方法 | |
CN209312028U (zh) | 光学镜头、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