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445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24452A CN111524452A CN202010367312.1A CN202010367312A CN111524452A CN 111524452 A CN111524452 A CN 111524452A CN 202010367312 A CN202010367312 A CN 202010367312A CN 111524452 A CN111524452 A CN 1115244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ight
- display screen
- display device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屏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及复合层组,包括:吸光层,设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二侧,所述吸光层沿第一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光学辅助层,所述光学辅助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及出光侧,所述入光侧面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出光侧面向所述吸光层设置;其中,所述光学辅助层允许光经所述入光侧透射至所述出光侧,并在所述入光侧与所述吸光层之间往复反射。光可在光学辅助层的入光侧与吸光层之间往复反射,从而使吸光层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的区域与未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的区域被吸收的光量相当,最后使返回显示屏各区域的光量差异性较小,以减弱Mura可见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屏的各项性能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其中,显示屏在显示时的亮度均匀性显得尤为重要。而显示屏在显示时,显示画面常会出现在显示屏局部亮度不均的问题,即显示画面容易出现Mura(Mura是指显示屏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的现象,例如出现暗斑)。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改善上述问题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及
复合层组,包括:
吸光层,设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二侧,所述吸光层沿第一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光学辅助层,所述光学辅助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及出光侧,所述入光侧面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出光侧面向所述吸光层设置;
其中,所述光学辅助层允许光经所述入光侧透射至所述出光侧,并在所述入光侧与所述吸光层之间往复反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辅助层为金属光学辅助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辅助层为纳米级金属层;
优选地,所述纳米级金属层所采用的金属包括铝、银及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层组还包括散射层;
其中,所述散射层设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与所述显示屏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射层包括散射粒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粒子为有机硅粒子、聚乙烯粒子、丙烯酸树脂粒子、纳米硫酸钡粒子、二氧化硅粒子和碳酸钙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层组还包括基体,所述光学辅助层设于所述基体面向所述吸光层的一侧,所述散射层设于所述基体背离所述吸光层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膜层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与所述显示屏之间;
其中,所述反射层从面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到面向所述吸光层的一侧的透光率大于等于6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层组还包括散射层;
其中,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与所述散射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支撑膜层,设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二侧;及
复合胶带,设于所述支撑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复合胶带包括:
吸光层,所述吸光层沿第一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其中,所述支撑膜层包括光学辅助层,所述光学辅助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及出光侧,所述入光侧面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出光侧面向所述吸光层设置,所述光学辅助层允许光经所述入光侧透射至所述出光侧,并在所述入光侧与所述吸光层之间往复反射。
上述显示装置,显示屏发出的光或者外界光进入显示屏的光,从光学辅助层的入光侧透设至其出光侧,由于光可以在光学辅助层的入光侧与吸光层之间往复反射,从而使吸光层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的区域(对应复合胶带的开孔区)与未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的区域(对应复合胶带的非开孔区)被吸收的光量相当,最后使显示屏各个区域返回的光量差异性较小,以减弱Mura可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100、显示装置;10、显示屏;11、第一侧;12、第二侧;20、支撑膜层;21、基体;22、光学辅助层;23、散射层;24、反射层;30、复合胶带;31、安装孔;32、吸光层;321、第一安装孔;33、散热层;33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附图中的元件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等要素仅仅是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相同或对应的元件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基板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显示屏在显示时,显示画面容易出现Mura(亮度不均),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体验较差。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全面屏显示效果,屏下指纹技术应运而生,其是通过将指纹识别传感器放置于屏幕下方,从而完成指纹识别解锁过程的新技术。为了便于指纹识别传感器的装配,需要在屏幕下方的复合胶带(复合胶带主要用于对显示屏进行散热、电磁屏蔽、缓冲外部作用力以及防止显示装置漏光的作用)中开设安装孔,以将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装配于安装孔内。
复合胶带设有吸光层,以便于吸收从显示屏侧进入的光(包括显示屏自身发光及外界入射光),从而防止显示装置向外界漏光。正是由于复合胶带开设有安装孔(复合胶带可划分为开孔区与非开孔区),从显示屏侧进入的光当进入到复合胶带的非开孔区时会被其吸光层吸收,从显示屏侧进入的光当进入到复合胶带的开孔区时,由于吸光层同样开孔,则光将反射回显示屏射出。这样,导致显示屏正对复合胶带的开孔区的区域与显示屏正对复合胶带的非开孔区的区域反射出的光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显示屏在显示画面时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够较佳地解决上述的问题。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应用于手机终端、仿生电子、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物联网设备及人工智能设备等领域。例如,上述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智能手表等数码设备。
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10,显示屏10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及第二侧12,参阅图1,其中,第一方向即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即显示装置100的厚度方向。显示屏1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图未示出),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是具有柔性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体可以为柔性OLED发光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亦可以为其他具有柔性能够弯曲的面板,例如,Micro LED柔性显示面板、量子点柔性显示面板等,在此不作限定。
显示屏10还包括盖板(图未示出),盖板背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形成显示屏10的第一侧11,柔性显示面板背离盖板的一侧形成显示屏10的第二侧12。
盖板具有第一区(图未示出)及位于第一区至少一侧且与第一区相邻的第二区(图未示出)。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可以为平直区,第二区可以为弯曲区(弧沟区),第二区与第一区平滑过渡,从而实现曲面显示效果。
盖板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可通过OCA胶层或TPU胶层等胶粘,亦可通过静电贴附,在此不作限定。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还包括偏光片,偏光片设于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换言之,可以是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贴合有偏光片之后,再形成前述的盖板。
具体地,盖板为刚性盖板,其采用玻璃制成,更具体地,采用强化玻璃制成,强化玻璃又称钢化玻璃,是表面具有压应力的玻璃,即采用钢化方法对玻璃进行增强处理而来。
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复合层组,复合层组设于显示屏10的第二侧12,以起到对显示屏10进行散热、电磁屏蔽、缓冲外部作用力以及防止显示装置100漏光的作用。
复合层组包括支撑膜层20及复合胶带30,支撑膜层20主要起到支撑显示屏10及缓冲外部作用力的作用,复合胶带30主要起到吸光、散热及电磁屏蔽等作用。
一实施例中,复合胶带30在第一方向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31,安装孔31用于装配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当用户手指放置显示屏10上时,通过镜面反射原理,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采集指纹图像,该指纹图像被数字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通过微控制器将数字信号与指纹库里的指纹进行匹配,从而完成识别。其中,复合胶带30开设有安装孔31的区域定义为开孔区,未开设有安装孔31的区域定义为非开孔区。
具体地,安装孔31正对盖板的第一区设置,如此,使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正对盖板的第一区设置,从而使显示装置100在盖板的平直区实现指纹解锁功能。可以想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31也可以正对盖板的第二区设置,使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正对盖板的第二区设置,从而使显示装置100在盖板的弯曲区实现指纹解锁功能。
复合胶带30包括吸光层32,吸光层32在第一方向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复合胶带30只包括吸光层32时,此处的第一安装孔321即为复合胶带30的安装孔31。当复合胶带30还包括其他层结构时,此处的第一安装孔321作为复合胶带30的安装孔31的一部分。显示屏10发出的光或者外界进入显示屏10的光,当从显示屏10入射到复合胶带30的吸光层32时,吸光层32未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1的部分对上述光进行吸收,而上述光入射到第一安装孔321时被装配于第一安装孔321内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反射回显示屏10,从而导致显示屏10在显示时,显示画面出现Mura。
一实施例中,吸光层32选择黑色泡棉制成,泡棉是塑料粒子发泡过的材料,泡棉具有弹性,在吸光的同时可以在显示屏10受到外力作用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光层32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如吸光层32由暗色油墨制成。即为,吸光层32只要可以实现一定的吸光效果且不干涉显示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即可,对于吸光层32所采用的材料种类不受限定。
复合胶带30还包括散热层33,散热层33设于吸光层32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用于给显示装置100散热。具体地,散热层33为铜箔层。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层33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亦不作限定。
具体地,散热层33在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31,第二安装孔331与吸光层22的第一安装孔321对应连通,第一安装孔321与第二安装孔321共同作为复合胶带30的安装孔31。
另一实施例中,复合膜层还包括粘结层(图未示出),粘结层用于复合膜层中各层之间的粘结,例如双面胶、液态胶等。
复合层组包括光学辅助层22,光学辅助层22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及出光侧,入光侧面向显示屏10设置,出光侧面向吸光层32设置,光学辅助层22允许光从入光侧透射至出光侧,并在入光侧与吸光层32之间往复反射(图1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的走向)。具体地,支撑膜层20包括上述光学辅助层22。如此,显示屏10发出的光或者外界光进入显示屏10的光,从光学辅助层22的入光侧透射至其出光侧,由于光可以在光学辅助层22的入光侧与吸光层32之间往复反射,从而使吸光层32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1的区域(对应复合胶带30的开孔区)与未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1的区域(对应复合胶带30的非开孔区)被吸收的光量相当,最后使显示屏10各个区域返回的光量差异性较小,以减弱Mura可见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在入光侧与吸光层32之间往复反射的意思为:透射至出光侧的光在入光侧与吸光层32之间的范围内往复反射。
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作为支撑膜层20的一部分,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光学辅助层22也可以独立于支撑膜层20而存在。
进一步,支撑膜层20还包括基体21,光学辅助层22设于基体21上,基体21可以由PET(PET里面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英文名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IT(以下或称为PET),俗称涤纶树脂,它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与PB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制造形成)制造形成。
具体地,光学辅助层22设于基体21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相对于将光学辅助层22设于基体21面向显示屏10的一侧,较为便于设置。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也可以设于基体21面向显示屏10的一侧,在此不作限定。
一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为金属光学辅助层。具体地,光学辅助层22为纳米级金属层,以保证光学辅助层22具有较高的反射率。更具体地,纳米级金属层所采用的金属包括铝、银及镍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辅助层22采用铝形成。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辅助层22采用银形成。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辅助层22采用镍形成。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辅助层22采用铝、银及镍的任意两种组合形成。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辅助层22采用铝、银及镍三种金属组合形成。
进一步,上述纳米级金属层采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式形成于基体21的表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还可以为膜结构,即为光学辅助层22可以不采用金属光学辅助层22,而是通过在基体21镀膜的方式形成。具体地,上述膜结构可以通过真空镀膜的方式形成于基体21的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设置光学辅助层22,但是光在光学辅助层22与吸光层32往复反射后,还是有部分光透过光学辅助层22再次射向显示屏10。即为,即使设置光学辅助层22仍然会有部分光透过光学辅助层22再次返回显示屏10,而由于复合胶带30中安装孔31的存在,透过光学辅助层22返回显示屏10的光量仍然存在区别(显示屏10正对复合胶带30的开孔区与非开孔区的光存在区别)。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复合层组还包括散射层23,散射层23设于光学辅助层22与显示屏10之间。具体地,支撑膜层20包括上述散射层23。如此,经过光学辅助层22透射出的光在经过散射层23时会偏离原来的传播路径(图2中虚线箭头同样表示光的走向),即为正对复合胶带30非开孔区的光与正对复合胶带30开孔区的光在经过散射层23后均会偏离原来的传播路径,正对复合胶带30非开孔区的光与正对复合胶带30开孔区的光经过散射层23后会产生干涉,从而使正对复合胶带30开孔区与正对复合胶带30非开孔区反射显示屏10的光量更趋于相当,进而使吸光层32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1的区域反射回显示屏10的光量与未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1的区域反射回显示屏10的光量的差异性减小,以进一步减弱Mura可见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散射层23作为支撑膜层20的一部分,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散射层23也可以独立于支撑膜层20而存在。
一具体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设于基体21面向吸光层32的一侧,散射层23设于基体21面向显示屏10的一侧。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与散射层23均设于基体21面向显示屏10的一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与散射层23均设于基体21面向吸光层32的一侧,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散射层23为散射粒子层。散射粒子为有机硅、聚乙烯、丙烯酸树脂、纳米硫酸钡、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的是,散射粒子除了上述所列出的种类外,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再赘述。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复合层组还包括反射层24,反射层24设于光学辅助层22与显示屏10之间。具体地,支撑膜层20包括上述反射层24。如此,显示屏10发出的光或者外界进入显示屏10的光,当从显示屏10入射到光学辅助层22而从光学辅助层22透过的过程中,首先入射到反射层24而被反射层24反射回显示屏10(图3中虚线箭头同样表示光的走向)。即为,由于反射层24的存在,反射层24可以反射部分光于显示屏10,而该部分被反射层24反射向显示屏10的光未与吸光层32产生作用,因此该部分光在显示屏10各处分布均匀。透过反射层24的剩余部分光在透过光学辅助层22后在光学辅助层22与吸光层32往复反射,有部分光经过光学辅助层22及反射层24射回显示屏10。通过反射层24与光学辅助层22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减小显示屏10各处的光量差异减小,从而进一步减弱Mura可见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正常工作,设置反射层24从面向显示屏10的一侧到面向吸光层32的一侧的透光率大于等于60%。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反射层24作为支撑膜层20的一部分,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射层24也可以独立于支撑膜层20而存在。
具体地,上述基体21可以直接形成上述反射层24,即为改变基体21的雾度,以使基体21反射部分光,如将基体21做成透明灰色。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24还可以为通过印刷或涂覆方式形成于基体21上而独立于基体21设置的层结构,在此亦不作限定。
更具体地,上述光学辅助层22、散射层23及反射层24的厚度均在几十个um之内。如光学辅助层22的厚度小于等于50um,散射层23的厚度为30um-50um,反射层24的厚度小于等于10um。
进一步,反射层24设于光学辅助层22与散射层23之间。如此,显示屏10发出的光或者外界进入显示屏10的光,当从显示屏10入射到光学辅助层22而从光学辅助层22透过的过程中,首先入射到反射层24而被反射层24反射回散射层23。透过反射层24的剩余部分光在透过光学辅助层22后在光学辅助层22与吸光层32往复反射,有部分光经过光学辅助层22及反射层24射回散射层23。最后,所有光经过散射层23的散射后从显示屏10射出。
通过反射层24、光学辅助层22及散射层23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减小显示屏10各处的光量差异减小,从而进一步减弱Mura可见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设于基体21面向吸光层32的一侧,而反射层24及散射层23均位于基体21背离吸光层32的一侧。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及反射层24设于基体21面向吸光层32的一侧,而散射层23位于基体21背离吸光层32的一侧。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光学辅助层22、散射层23及反射层24均位于基体21背离吸光层32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基板被指为在另一膜层“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膜层上或亦可存在中间膜层。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及
复合层组,包括:
吸光层,设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二侧,所述吸光层沿第一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光学辅助层,所述光学辅助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及出光侧,所述入光侧面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出光侧面向所述吸光层设置;
其中,所述光学辅助层允许光经所述入光侧透射至所述出光侧,并在所述入光侧与所述吸光层之间往复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为金属光学辅助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为纳米级金属层;
优选地,所述纳米级金属层所采用的金属包括铝、银及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组还包括散射层;
其中,所述散射层设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与所述显示屏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包括散射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粒子为有机硅粒子、聚乙烯粒子、丙烯酸树脂粒子、纳米硫酸钡粒子、二氧化硅粒子和碳酸钙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组还包括基体,所述光学辅助层设于所述基体面向所述吸光层的一侧,所述散射层设于所述基体背离所述吸光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膜层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与所述显示屏之间;
其中,所述反射层从面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到面向所述吸光层的一侧的透光率大于等于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组还包括散射层;
其中,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光学辅助层与所述散射层之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支撑膜层,设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二侧;及
复合胶带,设于所述支撑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复合胶带包括:
吸光层,所述吸光层沿第一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其中,所述支撑膜层包括光学辅助层,所述光学辅助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及出光侧,所述入光侧面向所述显示屏设置,所述出光侧面向所述吸光层设置,所述光学辅助层允许光经所述入光侧透射至所述出光侧,并在所述入光侧与所述吸光层之间往复反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7312.1A CN111524452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7312.1A CN111524452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24452A true CN111524452A (zh) | 2020-08-11 |
CN111524452B CN111524452B (zh) | 2022-02-22 |
Family
ID=71906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67312.1A Active CN111524452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24452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7411A (zh) * | 2020-08-21 | 2020-11-20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2867356A (zh) * | 2021-01-14 | 2021-05-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曲面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曲面显示装置 |
CN113095245A (zh) * | 2021-04-19 | 2021-07-09 | 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屏幕下指纹辨识模组 |
CN114371790A (zh) * | 2020-10-15 | 2022-04-19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电磁屏蔽基板与显示面板 |
WO2023245541A1 (zh) * | 2022-06-23 | 2023-12-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拼接屏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14341B1 (en) * | 2017-05-19 | 2018-07-03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
CN109993117A (zh) * | 2019-03-29 | 2019-07-09 |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571254A (zh) * | 2019-09-02 | 2019-12-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装置 |
CN110991323A (zh) * | 2019-11-29 | 2020-04-1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1480033U (zh) * | 2020-02-20 | 2020-09-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10367312.1A patent/CN1115244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14341B1 (en) * | 2017-05-19 | 2018-07-03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
CN109993117A (zh) * | 2019-03-29 | 2019-07-09 |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571254A (zh) * | 2019-09-02 | 2019-12-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装置 |
CN110991323A (zh) * | 2019-11-29 | 2020-04-1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1480033U (zh) * | 2020-02-20 | 2020-09-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7411A (zh) * | 2020-08-21 | 2020-11-20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967411B (zh) * | 2020-08-21 | 2024-02-0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4371790A (zh) * | 2020-10-15 | 2022-04-19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电磁屏蔽基板与显示面板 |
CN112867356A (zh) * | 2021-01-14 | 2021-05-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曲面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曲面显示装置 |
CN112867356B (zh) * | 2021-01-14 | 2023-07-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曲面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曲面显示装置 |
CN113095245A (zh) * | 2021-04-19 | 2021-07-09 | 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屏幕下指纹辨识模组 |
WO2023245541A1 (zh) * | 2022-06-23 | 2023-12-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拼接屏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24452B (zh) | 2022-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24452B (zh) | 显示装置 | |
US10330860B2 (en) | Cover plat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7161588B2 (en) |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US20050099402A1 (en) | Touch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US1118784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module | |
CN113903253A (zh) | 显示设备 | |
KR20130051803A (ko) | 터치패널 | |
CN106990609B (zh) | 背光装置及包括该背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 |
US20220238850A1 (en) |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 |
CN112817076A (zh) | 一种光栅结构、显示装置 | |
CN108302386B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 |
CN11276784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17157467A (ja) |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US20190079340A1 (en) |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2013097037A (ja) | 電子機器 | |
CN114495720B (zh) | 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2310303A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EP2360499B1 (en) | Use of a light-reflecting strip for provid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214503939U (zh) | 一种光栅结构、显示装置 | |
CN113126337B (zh) | 显示装置 | |
US1130744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1667761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8169843B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 |
CN108286681B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 |
US20180129100A1 (en) | Light guiding structur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