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8396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08396A CN111108396A CN201980004534.2A CN201980004534A CN111108396A CN 111108396 A CN111108396 A CN 111108396A CN 201980004534 A CN201980004534 A CN 201980004534A CN 111108396 A CN111108396 A CN 1111083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sample
- unit
- suction
- bub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03—Reinspection of samp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G01N2035/1018—Detecting inhomogeneities, e.g. foam, bubbles, clo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即使在液面检测到了气泡的情况下也再次执行气泡的检测而能不伴随高价格化地减轻用户的作业负担。具备:吸引液体的液体分注机构(15);测定液体分注机构(15)具有的探针(16)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26);基于测定出的压力变化判断探针(16)的液体吸引是正常还是空吸异常的判断部(623);分析部;存储每个液体的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和空吸异常次数累积容许次数的存储部(624);以及控制液体分注机构(15)、判断部(623)以及分析部的动作的控制器(60)。即使在探针(16)相对于相同液体根据测定项目的数量吸引液体的吸引动作的过程中空吸异常不连续,控制器(60)也更新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并存储在存储部(624)中,继续预定吸引动作直至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在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时,取消预定测定项目的委托,进行接下来预定的其他液体的吸引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以预定量吸引试剂、检测体等溶液并排出到反应容器的分注机构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检查用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进行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中的特定成分的测定。作为其一般的动作,在利用专用喷嘴将试样(检测体)从试样容器向反应容器分注后,利用专用喷嘴将试剂从试剂容器分注到收纳了试样的反应容器。并且,在进行了搅拌后,反应恒定时间,利用与从反应液得到的吸光度、发光量等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测定。
因此,若未以预定的量正确地分注试剂、检测体等溶液,则存在无法正确地得到分析结果的可能性。因此,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以预定的量正确地分注检测体以及试剂等溶液是重要的。
作为用于正确地分注预定量的溶液的方法,具有检测液面的位置而以距液面预定的深度将喷嘴浸入到溶液内并进行溶液的吸引的方式。在该方式中,由于从比液面靠下可靠地开始溶液的吸引,因此能防止由空吸引起的吸引量的不均,该空吸由空气的吸引等产生。为了实现该功能,一般在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机构具备检测喷嘴与液面接触的液面检测机构。
但是,在该情况下,若在溶液的表面存在气泡,则存在液面检测机构将该气泡的表面错误地检测为液面的情况。若这样,则从不是真正的液面的位置开始溶液的吸引,因此产生空吸而分注量不均,存在影响分析结果的可能性。
因此,一般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在搭载于自动分析装置前目视确认试样中的气泡等,避免相对于这种试样的分析。
但是,还存在处理的试样数量多的设施等而无法由用户进行充分的确认的情况、即使在进行了充分的确认后也由于使用自动前处理系统而在分注结束了确认的试样时产生气泡的情况。
作为用于避免引起这种溶液的吸引量不足的气泡的错误检测的方式具有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设置于分注流路内的压力传感器对吸引时的压力数据和正常吸引时的基准数据进行比较而检测吸引的异常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利用拍摄作为吸引对象的液面的机构判断吸引位置是否有气泡,在具有气泡的情况下,在吸引前,利用超声波产生机构产生的超声波使气泡破碎。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在分注异常判断中,在判断为空吸引的情况下,在进行了相对于试样探针的清洗后,再次相对于该检测体进行分注。并且记载了:在再次进行分注的情况下而使下降量比前一次下降量增加并多地刺入而判断为正常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分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5865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45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257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判断为气泡等异常的检测体取消以后的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分析,在从自动分析装置排出后,实施由用户进行的确认作业以及消泡处理。之后,需要再次再投入自动分析装置并进行再检查。
但是,由于在吸引时喷嘴与液面接触,因此在气泡之类的特性上还存在在第一次的吸引后使气泡破碎的可能性,产生实际上不需要从上述自动分析装置的排出、确认作业以及向自动分析装置的再投入的情况。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除了液面的拍摄机构外,还需要超声波产生机构、超声波产生机构的设置空间,并且需要与图像解析相关的庞大的数据量,导致高价格化,难以便宜地实现。
另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假想连续地判断预定的异常吸引的情况,在预定次数以上的空吸引连续的情况下,取消剩余分析项目的分析并转移到接下来的检测体分注。在该文献的图17中,考虑在到达预定次数前进行了一次正常判断后,重置预定次数的计数并重新进行试样分注。在这种控制的情况下,即使在进行了正常判断后气泡在检测体表面移动且试样探针与该气泡接触而成为空吸引的情况下也再次重新从1开始计数,在持续空吸引的情况下,反复进行吸引动作直到预定次数。因此,在不连续地持续进行空吸引的试样中,由于不论用户极早使检测体返回并通过手动作业从装置除去气泡的方法是否好,都每当产生空吸引反复进行吸引动作直至预定次数,因此存在用户使检测体返回滞后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要求正确地以预定量分注试样、试剂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即使在液面检测到了气泡的情况下也着眼于之后存在在短时间使气泡破碎的情况、气泡移动,如果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小于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则再次执行相对于该液体的吸引动作,从而能实现能不伴随高价格化地减少用户的作业负担的自动分析装置。另外,实现下述自动分析装置:即使空吸异常不连续的情况,如果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到达了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则取消相对于该液体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从接下来预定的其他液体进行吸引动作,通过使取消了测定项目的委托的液体尽早返回到用户而能尽早进行可靠的处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那样构成。
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吸引收纳在容器中的液体即试样或试剂的液体分注机构、测定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具有的探针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基于上述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的变化判断利用探针的液体吸引是正常还是空吸异常的判断部、分析试样的分析部、存储由上述判断部判断出的每个液体的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和上述空吸异常次数的累积容许次数(2以上)的存储部、控制上述液体分注机构、上述判断部以及上述分析部的动作的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即使在探针相对于相同液体根据测定项目的数量吸引液体的吸引动作的过程中空吸异常不连续的情况下也更新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并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继续相对于该液体预定的吸引动作直至所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上述累积容许次数,在所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上述累积容许次数时,取消相对于该液体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进行从接下来预定的其他液体的吸引动作。
另外,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吸引收纳在容器中的液体即试样或试剂并排出到反应容器中的液体分注机构、判断在收纳在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的气泡判断部、存储上述气泡判断部判断为在收纳在相同的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的气泡判断次数的存储部、测定收纳在上述反应容器中的试样并进行分析的分析部以及控制上述液体分注机构、上述气泡判断部以及上述分析部的动作的控制器,在上述气泡判断部判断为在上述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时,上述控制器对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反复执行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再次判断在上述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气泡判断次数为累积容许次数以上时,禁止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在液面检测到了气泡的情况下,如果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小于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则通过再次执行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吸引动作,也能实现不伴随高价格化地防止处理能力下降且能提高用户的业务效率以及降低用户的作业负担的自动分析装置。另外,即使在空吸异常不连续的情况下,如果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到达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则能通过尽早使该液体返回到用户,实现用户能尽快进行可靠的处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试样分注机构的周围结构的图。
图3是组合了多个分析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的上面布局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异常吸引检查和检测体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步骤S406的详细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异常吸引检查和检测体的处理流程图,是表示自动再检的设定有效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7是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显示测定了检测体的结果的显示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异常吸引检查和检测体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对收纳于检测体容器内的试样液面进行拍摄的拍摄部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复合系统中的检测体的处理的一例的动作流程图。
图12是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检测处理(A)的动作流程图。
图13是从第一单元开始分析的例子中的动作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使累积容许次数为2的条件下异常吸引连续/不连续地产生的顺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一)
首先,以图1为例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中,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试样盘12、第一试剂盘41、第二试剂盘42以及反应盘36。试样盘12能够搭载保持试样的试样容器10。第一试剂盘41和第二试剂盘42能搭载收纳试剂的试剂容器40。在反应盘36的周上配置反应容器35。
自动分析装置100还具备试样分注机构(试样分注机构)15、第一试剂分注机构20、第二试剂分注机构21、搅拌装置30、容器清洗机构45、光源50、分光检测器51、计算机62、控制器60以及时机检测部61。
试样分注机构15具备试样探针(分注探针)16(图2所示),使用试样探针16将从试样容器10吸引的试样分注到反应容器35。
第一试剂分注机构20具备试剂分注探针,将从第一试剂盘41内的试剂容器40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35。第二试剂分注机构21也具备试剂分注探针,将从第二试剂盘42内的试剂容器40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35。
搅拌装置30搅拌反应容器35内的液体。容器清洗机构45清洗反应容器35。
另外,光源50设置在反应盘36的内周附近,相对于反应容器35照射光。分光检测器51隔着反应容器35配置在光源50的对面,检测光源50相对于试样照射的光。
计算机62连接于分光检测器51,使用由分光检测器51得到的检测结果分析试样。光源50、分光检测器51以及计算机62构成测定收纳在反应容器35中的试样且进行分析的分析部。
计算机60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整体动作。时机检测部61检测各驱动机构的动作开始/停止时机且监视从动作开始/停止的时间经过。
试样分注机构15的试样探针16通过分注流路24与定量泵25连接。在分注流路24的中途设置压力传感器26。在图1中未表示,但第一试剂分注机构20的试剂分注探针和第二试剂分注机构21的试剂分注探针也与试样探针16相同地连接分注流路、定量泵以及压力传感器。
在试样容器10中装入血液等检查对象的试样,设于试样盘12。相对于各个试样所实施的分析的种类被输入控制器60。通过试样分注机构15的试样探针16从试样容器10采取的试样相对于在反应盘36上排列的反应容器35以恒定量分注。恒定量的试剂从设置于第一试剂盘41或第二试剂盘42的试剂容器40利用第一试剂分注机构20或第二试剂分注机构21分注到反应容器35,通过搅拌装置30进行搅拌。该试样以及试剂的分注量对于每个分析种类预先相对于控制器60设定。
反应盘36使旋转停止周期性地反复。在反应容器35通过光源50前的时机,分光检测器51对光进行测定。在10分钟的反应时间之间反复测光。之后,容器清洗机构45排出反应容器35内的反应液并清洗。在这期间,其他反应容器35使用其他的试样和试剂进行并行动作。计算机62使用分光检测器51计测出的数据计算与分析的种类相应的成分的浓度,将其结果显示在计算机62的显示器(输出部)上。
图2是表示试样分注机构15的周围结构的图。由于第一试剂分注机构20与第二试剂分注机构21也具备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关于试样分注机构15的周围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2中,定量泵25具有驱动机构67和柱塞66,通过阀68与泵69连接。另外,定量泵25由控制器60控制,对试样进行吸引排出。定量泵25和试样探针16通过分注流路24连接。压力传感器26通过分注流路24配置于柱塞66与试样探针16之间,检测试样探针16内的压力。在试样分注机构15上具备检测试样探针16与液面接触的液面检测机构。若在试样容器10内的试样表面存在气泡并将该气泡误判为液面地试样探针16进行吸引动作,则成为所谓的空吸,试样探针16内的压力变化与正确地判断液面地吸引了液体的情况不同。由此,通过压力传感器26检测试样探针16内的压力变化,通过与正常地吸引的情况下的试样探针16内的压力变化比较,能够判断是正常吸引还是空吸等异常吸引。
压力传感器26连接于AD转换器621。时机检测部61以在定量泵25停止后经过了后述的时间时相对于AD转换器621实施数字转换的方式进行指示(一并输出时钟信号)。AD转换器621根据该指示对从压力传感器26输出的模拟电压数据进行数字转换。
数据抽取部622从AD转换器621接受压力波形的数字数据并转移到异常判断部623。异常判断部623使用该数据判断是否产生了空吸引。即,异常判断部623基于压力传感器测定的压力的变化判断利用探针的液体吸引是正常还是空吸异常。异常判断部623的判断结果(气泡判断次数)存储在存储部624中。AD转换器621、数据抽取部622、异常判断部623以及存储部624例如能够构成为计算机62的一部分。另外,压力传感器26、AD转换器621、数据抽取部622以及异常判断部623构成气泡判断部。通过气泡判断部的异常判断部623能够判断在收纳于试样容器10的液体的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
试样分注机构15具有未图示的移动机构。通过该移动机构使试样探针16上下移动以及旋转,试样探针16移动到从试样容器10吸引试样的位置,能移动到相对于反应容器35排出试样的位置。
在吸引试样前,控制器60打卡阀68并由从泵69供给的系统液79填满分注流路24与试样探针16的内部。接着,控制器60在试样探针16的前端位于空中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机构67使柱塞66进行下降动作,吸引分节空气80。
接着,控制器60使试样探针16下降到试样容器10中,在其前端浸渍在试样内的状态下使柱塞66以预定量下降并将试样吸引到试样探针16内。由此,作为吸引液81将该试样吸引到试样探针16内。第一试剂分注机构20的分注探针和第二试剂分注机构21的分注探针也实施相同的动作,但这些情况下的吸引液81是试剂。
另外,试样分注机构(试样分注机构)15以及试剂分注机构20、21能统称为吸引作为液体的检测体或试剂的液体分注机构。
图3是组合了多个分析单元(具备液体分注机构、气泡判断部、存储气泡判断次数的存储部、分析部、控制这些液体分注机构、气泡判断部以及分析部的控制器)的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系统)的一例的上面布局图。
在图3中,自动分析装置测定不同或相同的测定项目,也能将进行分析的分析单元组合在一个系统中而构成。
另外,委托项目是指被测定委托的项目全部,测定项目是委托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
构成系统的分析单元可以是一个,也能组合多个。
另外,在一个系统中,也能相对于相同的检测体向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中的任一方或分析单元110以及111双方搬运并进行分析。
检测体投入部101是投入多个检测体架102的部分。从检测体投入部101投入的检测体架102至少保持一个以上的试样容器(检测体容器)10,经由检测体识别部106、搬运线103、引入线107根据测定项目的委托状况向任一方或双方的分析单元110、111搬运。
被搬运到分析单元110的检测体架102由分析单元110内的检测体搬运部120搬运,通过与试样分注机构15相同的机构从被检测体架102保持的检测体容器10向分注单元110内的分析部分注检测体。分析单元110具备图1所示的试剂盘41、42、反应盘36、分光检测器51、控制器60、时机检测部61以及计算机62等。但是,控制器60、时机检测部61、计算机62能够在多个分析单元110以及111中共通。
检测体的分注结束了的检测体架102通过检测体搬运部120被搬运到检测体待机部104。
被搬运到分析单元111的检测体架102由分析单元111内的检测体搬运部121搬运,通过与试样分注机构15相同的机构,从检测体容器10将检测体分注到分析单元111内的分析部。分析单元111与分析单元110相同,具备试剂盘41、42等。
检测体的分注结束了的检测体架102通过检测体搬运部121被搬运到检测体待机部104。
分析结束且被搬运到检测体待机部104的检测体架102通过返回搬运线108向检测体回收部105搬运。
检测体待机部104是在各个分析单元110、111分注结束后,暂时使检测体架102待机到是否应该实施后述的自动再检的判断结果出现。另外,是否实施自动再检的设定是用户能通过从计算机62的输入操作设定。
在有自动再检的设定中,在委托作为自动再检的对象的测定项目的情况下,需要根据预定的条件判断是否根据初次的测定结果实施自动再检。因此,在相对于全部的初次委托的分析动作结束后,在检测体待机部104待机到输出测定结果。
另一方面,在没有自动再检的设定或未委托作为自动再检的对象的测定委托的情况下,在相对于全部的初次委托的分析动作结束后,不等待测定结果的输出地搬运到检测体回收部105。
图3所示的例子是一般的自动分析系统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系统是作为分析单元只具备一个分析单元110的例子。
(自动再检的设定无效的情况)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异常吸引检查与检测体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是通过控制器60进行动作控制的流程。
本实施例一如上所述,是具有一个分析单元110的系统结构的自动分析装置。
关于作为系统的设定实施自动再检的设定无效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4中,设置于投入部101的检测体架102由检测体识别部106识别(步骤S401、S402)。并且,相对于该检测体架102确认是否有第一单元110中的测定项目的测定委托(步骤S403)。在步骤S403中,在有测定项目的测定委托的情况下,搬运到第一单元110(步骤S404)。
在步骤S403中,如果没有测定项目的测定委托,则向检测体回收部105搬运并结束(步骤S411)。
在步骤S404中,相对于被搬运到第一单元110的该检测体将异常吸引累积次数设定为0(步骤S405)。并且,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ˊ)(步骤S406)。
在此,以下关于步骤S406的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ˊ)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5是图4所示的步骤S406的详细流程图。
在图5中,关于相对于被搬运到第一单元110的检测体所委托的测定项目开始分注动作(步骤S421)。并且,通过异常判断部623确认是否由气泡、空吸引起异常吸引(步骤S422)。
如上所述,异常判断部623根据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试样探针16内的压力变化判断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也称为空吸异常)。由于通过液面检测机构将气泡误判为液面而进行分注动作(吸引动作),因此能通过压力变化判断是正常还是异常吸引。
在步骤S422中,在判断为不是异常吸引的情况下,确认该检测体所委托的测定项目全部是否分注结束(步骤S428)。在步骤S428中,如果有所委托的全部的测定项目中的未结束的测定项目,则反复进行相对于下一个委托测定项目的分注动作(步骤S421)。
在步骤S422中,在判断为异常吸引的情况下,相对于判断为异常吸引的分注项目(由于是相对于作为对象的测定项目的分注动作,因此成为分注项目)取消本来预定的试样向反应容器35的排出以及与之连续的试剂分注等全部的分析动作(步骤S423)。并且,设定异常吸引累积次数+1。控制器这样更新异常吸引的累积次数并存储在存储部中。
另外,相对于判断为异常吸引的分注项目设定表示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的数据警报(步骤S425)。在该情况下,由于是异常吸引且未结束正常的分析动作流程,因此不输出测定数据。
接着,确认所更新的异常吸引的累积次数(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是否为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以上(步骤S426)。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是相对于该检测体能够容许的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的累积次数,预先设定(预先存储在存储部624中)。即,在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空吸异常次数的累积容许次数(2以上)。另外,由异常判断部判断的每个试样的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也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累积容许次数期望为2以上的值。究其原因是因为,由于试样探针16的吸引动作时的与气泡的接触,存在气泡破灭的可能性。但是,在累积容许次数过大的情况下,存在显著的与处理能力的下降相关的可能性,因此需要适当设定。累积容许次数作为初期设定值可以不变,也可以用户能考虑对每个设施处理的检测体的特许、实验结果,设定任意的值。
另外,试样容器所包含的试样分为患者检测体(来自患者的体液等)以及精度管理试样、标准液等种类,但可以根据各个种类进行不同的设定。
另外,对异常吸引次数进行累积是为了假想存在于液面上的气泡的状态由于气泡的消失、移动等而变化的情况。累积不论异常吸引(空吸异常)是否连续均相当于异常的判断次数。在如专利文献3那样空吸引限定为连续次数的情况下无法与以气泡的移动为起因的空吸异常对应。即使在使容许次数不限于连续产生的异常地不连续的产生的异常的情况下,也通过与异常的判断次数进行比较,相对于在相同试样中判断为一次正常后判断为异常的不连续产生的异常也能适当地处置。即,即使在空吸异常不连续的情况下也更新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累积次数是在连续产生空吸异常的情况也不使计数复位而相加的次数。
图14是关于在使累积容许次数为2的条件下连续产生异常吸引的情况和不连续产生异常吸引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情况A为作为异常吸引的判断连续的情况,情况B为在作为异常吸引的判断不连续期间进行正常吸引的判断的情况。通过利用累积管理次数,在假想液面上的气泡多且状态变化的情况B中,不进行在测定项目3中达到累积次数2且相对于该检测体存在再次异常吸引的可能性的测定项目4的分注动作。即使在对连续的异常吸引限于情况进行管理的情况下,也存在如情况B那样判断为一次正常吸引且之后为异常吸引的情况下由于暂时将计数复位而继续分注直到测定项目4的、在液面上存在大量气泡的情况下也反复进行吸引动作、即使用户的处置优选的情况下也使试样返回到用户的情况迟滞的等非效率的可能性。说明了累积容许次数为2的情况,但累积容许次数越多,迟滞也越大。
在该分注项目判断为异常吸引且小于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也确认是否使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委托项目全部是否分注结束(步骤S428)。如果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委托项目未结束,则相对于下一个委托项目反复进行分注动作以后(步骤S421~步骤S428)。即,在异常判断部623判断为在作为液体的检测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时,控制器使试样分注机构15再次反复执行试样的吸引动作判断在试样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
在步骤S428中,在到达了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结束。
在步骤S426中,在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为累积容许次数以上的情况下也结束处理。
以下说明关于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ˊ)的处理后的流程。
若图5所示的处理步骤S421~S426、S428结束,则进入图4的步骤S407。
在步骤S407中,在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为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全部取消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分析委托(步骤S409),将该检测体向检测体回收部105搬运(步骤S411)。接下来如果有预定的其他检测体则进行从该其他检测体的吸引动作。另外,在步骤S407中,在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为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在步骤S409中禁止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吸引动作(后述的步骤S509、S614、S715以及S815也相同)。
在步骤S407中,在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小于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1,向检测体回收部105搬运检测体。
(自动再检的设定有效的情况)
接着,关于自动再检的设定有效的情况进行说明。
自动再检相对于吸引作为液体的检测体或试剂的液体分注机构的分注项目检测液体吸引异常等的异常,但在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小于累积容许次数的检测体的情况下,自动设定再检查委托(再次检查委托)。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异常吸引检查和检测体的处理流程图,是自动再检的设定有效的情况下的例子。图6所示的动作由控制器60控制。
图6的流程图与图4的流程图基本的流程相同。即,图4的步骤S401~S407、S409以及S411与图6的步骤S501~S507、S509以及S511相同,图6的流程图追加步骤S508、S510。
下面,关于图6的步骤挑选地进行说明。
相对于被搬运到第一单元110的检测体将异常吸引累积次数设定为0(步骤S505)。在此,相对于该检测体将异常吸引次数设定为0限于该检测体第一次被搬运到第一单元110进行分析的情况。例如,在由于自动再检的实施等第二次被搬运到第一单元110的情况下,不实施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的复位(设定为0)。
接着步骤S505,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步骤S506)。
在此,关于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是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基本的流程与图5的流程相同,与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ˊ)相同。图5的步骤S421S426以及S428与图7的步骤S521S526以及S528相同,图7的流程图追加步骤S527。图7的流程图由于设定有自动再检,因此只与之相关的部分与图5的例子不同。
在图7中,关于相对于该检测体委托的项目开始分注动作(步骤S521)。接着,确认是否由气泡、空吸引起异常(步骤S522),在判断为不是异常吸引的情况下,确认对该检测体委托的项目全部是否分注结束(步骤S528)。在步骤S528中,委托项目的全部如果未分注且未结束,则返回步骤S521,反复进行相对于下一个委托项目的分注动作。
在步骤S522中,在判断为异常吸引的情况下,取消相对于该分注项目本来预定的试样向反应容器35的排出、与之连续的试剂分注等全部的分析动作(步骤S523)。并且,设定异常吸引累积次数+1(步骤S524)。控制器这样更新异常吸引的累积次数并存储在存储部中。另外,相对于该分注项目设定表述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的数据警报(步骤S525)。在该情况下,由于是异常吸引且未结束正常的分析动作流程,因此不输出测定数据。接着,确认异常吸引累积次数是否为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以上(步骤S526)。在步骤S525中设定的数据警报如后述,显示在计算机62的显示部(输出部)。数据警报也能够从计算机62通过声音输出。
在步骤S526中,在该分注项目判断为异常吸引且小于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相对于该分注项目设定自动再检的设定委托(步骤S527)。之后,确认是否结束了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委托项目全部(步骤S528)。在步骤S528中,如果委托项目未结束则相对于下一个委托项目返回步骤S521,反复进行分注动作以后(步骤S521~S528)。在步骤S526中,在达到了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的处理后进入图6的步骤S507。并且,在步骤S507中,比较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和累积容许次数。在达到了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取消相对于该检测体委托的全部的项目(步骤S509)。并且,向检测体回收部105搬运(步骤S511)。如果有接下来预定的其他检测体,则进行从该其他检测体的吸引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7中,在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小于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关于相对于该检测体实施分析并成为自动再检的对象的项目在检测体待机部104等待测定结果的输出(步骤S508)。
之后,判断是否有作为自动再检的对象的测定项目(步骤S510),在有成为自动再检的对象的测定项目的情况下,从检测体待机部104再次向第一分析单元110搬运,进行检测体吸引动作,实施分析。基本上为从步骤S503到步骤S510的反复,但与初次时不同的点在于,在自动再检时,在步骤S505中,不设定异常吸引累积次数=0。该检测体不从系统搬出,实际上不进行由用户进行的手工作业的气泡的确认以及消泡作业。因此,由于只要不从系统搬出便不是初次委托,因此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的信息继续累积并进行管理。
另外,作为成为自动再检的对象的项目初次判断为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的项目如上述设定自动再检委托,因此在自动再检分析时进行分析。
在此,相对于该异常吸引判断项目,期望不使用在初次与自动再检中不同的分注动作。例如,期望在再检中不进行以试样探针16比初次更深地浸渍到试样中的方式突入的动作。究其原因是因为,试样探针16的污染范围越宽越需要清洗范围、清洗时间、或清洗条件的追加、改变等,存在与处理的复杂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相关的可能性。
如果自动再检也结束且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委托项目的分注全部结束,则向检测体回收部搬运(步骤S511)。
另外,若在图7的步骤S527中设定分注项目的自动再检委托,则之后,通过步骤S507以及S508,在步骤S510中,判断为自动再检委托,反复进行步骤S503~S506,但在图7的步骤S522中,在分注项目没有异常吸引的情况下,不累积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地原样进行自动再检委托。并且,从步骤S510进一步通过步骤S503~S508进入步骤S510,判断为有自动再检委托,并进一步执行图7的流程。在该情况下,由于存在成为无谓的流程的反复的可能性,因此在图7的步骤S522中为不是异常吸引的判断以预定次数连续地进行的情况下,进行取消自动再检的设定等的处理,能避免无谓的流程的反复。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显示测定了检测体的结果的显示画面的一例的图。该显示画面显示在计算机62的显示部,控制器60在每个测定项目将每个数据警报及测定次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作为输出部的计算机62的显示部。
在图8中,在检测体一览显示部901上显示试样ID、架编号、类型、注释、带日期时刻。另外,在测定结果显示部902上显示项目名显示部931、初次测定结果显示部932、初次测定结果数据警报显示部933、再检测定结果显示部934以及再检测定结果数据警报显示部935。
利用检测体一览显示部901,在测定结构显示部902上显示关于使光标重合的检测体的测定结果。图8所示的例子是使光标与试样ID10281235重合的情况的显示例。
在测定结果显示部902的例如项目名为LDH的情况下,未得到初次的测定结果,因此在初次测定结果显示部932上不显示测定结果,在初次测定结果数据警报显示部933上显示表示检测体的异常吸引的“Samp.B”。并且,在再检测定结果显示部934上显示再检测定结果160,在再检测定结果数据警报显示部935上不显示警报。这是由于,在再检中不产生异常。
这样,测定结果能够显示在计算机62的显示画面上,测定人员能够识别是否在初次产生异常、是否在再检中产生异常、在未产生异常的情况下的测定值。
如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在试样的分注时,在试样探针16内的压力波形上存在异常,即使判断为异常吸引,则进行分注直到成为累积容许次数,在未判断为异常吸引的情况下能得到测定结果。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即使在检测到了气泡的情况下,在之后短时间内气泡破灭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再次的测定,不需要进行相对于检测体的分析的取消、该检测体的排出、由用户进行的确认作业以及消泡处置,能实现能减轻用户的作业负担的自动分析装置。另外,即使在一次判断为正常吸引且之后为异常吸引的情况下也以累积异常吸引次数判断,因此能适当地与以气泡的移动为起因的空吸异常对应。即,即使在异常吸引不连续的情况下也更新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因此即使在判断为一次正常吸引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连续地反复吸引动作,也能实现能抑制即使在用户的处置优选的情况下也使试样返回到用户的情况迟滞等的非效率性的自动分析装置。
这样,控制器即使在相对于相同试样根据测定项目数探针吸引液体的动作的过程中空吸异常不连续的情况下也能更新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并存储在存储部中,继续进行相对于相同试样预定的吸引动作直至所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在所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时,取消相对于相同试样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期望进行从接下来预定的其他液体的吸引动作。
另外,由于能够进行自动再检的设定,因此在关于所设定的项目判断为吸引异常的情况下,在通过再检未判断为吸引异常时,自动地进行再检查,因此能提高关于所设定的项目的检查(分析)的可靠性。
因此,在设定为有自动再检的情况下,期望在所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前相对于判断为空吸异常的测定项目设定自动再检委托。
另外,控制器在所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时,取消相对于该检测体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通过将该检测体搬运到检测体回收部,用户能提早进行可靠的处置。
(实施例二)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具备图3所示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部即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复合系统),这些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是使用同种气泡检测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地使用压力传感器26的试样探针16内的压力变化引起的气泡检测方法)的例子。即,第一、第二单元的各个基于探针与气泡接触后的探针内的压力的变化判断在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在各探针的分注机构上具备液面检测机构。例如,第一、第二单元是双方均是生物化学分析单元的情况、一方是生物化学分析单元且另一方是电解质分析单元的情况。
另外,关于实施例二,以自动再检设定有效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具备图1所示的试样分注机构15、试剂盘41、42、反应盘36、光源50、分光检测器51、控制器60、时机检测部61、计算机62等。但是,控制器60、时机检测部61、计算机62可以在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上共通。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异常吸引检查和检测体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由控制器60进行动作控制。图9所示的流程图的基本的流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相同的部分简略化地进行说明。在此,关于相对于相同检测体在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的双方上分别委托了分析项目时的流程进行说明。
在图9中,在检测体投入部101上设置检测体架102,由检测体识别部106识别,将异常吸引累积次数设定为0,判断是否有第一单元110的分析委托,如果有分析委托,则将检测体架102搬运到第一单元110(步骤S601~步骤S605)。
接着,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步骤S606)。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与实施例一的处理流程(图7的处理流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606的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后,比较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和累积容许次数(步骤S607)。在步骤S607中,在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取消相对于该检测体的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的全部的测定项目的委托(步骤S614)。这是为了,即使在使用相同的气泡检测方法的另一方的分析单元即第二单元111中,成为相同的异常吸引判断的可能性也高,避免消耗无谓的试样、试剂、时间等。由此,异常吸引累积次数由第一单元110和第二单元111的合计进行管理。
另外,在向分析单元(第一单元110、第二单元111)的搬运前在步骤S603中将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复位,但只要能够将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中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合计地进行管理,则复位的时机未限于此。
在该情况下,将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各个判断部判断为空吸异常的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相对于相同检测体合计地更新并存储到存储部中,期望继续相对于该检测体预定的吸引动作直至所更新的合计的累积次数到达累积容许次数。
在步骤S614的处理后,检测体被搬运到检测体回收部105(步骤S615)。
在步骤S607中,在全部分注了第一单元110中的初次委托项目后,将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与累积容许次数进行比较,如果未达到累积容许次数,则确认在第二单元111中是否有测定项目的委托(步骤S608)。在步骤S608中,在具有第二单元111中的测定项目的委托的情况下,向第二单元111搬运检测体(步骤S609)。在该情况下,为了继承第一单元110中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不进行异常吸引累积次数的复位(设定为0)。接着,在第二单元111中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步骤S610)。
在处理(B)结束后,如果在步骤S611中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为累积容许次数以上,则取消初次以及再检委托全部,将检测体搬运到检测体回收部105(步骤S614、S615)。
在步骤S611中,若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小于累积容许次数且第一单元110和第二单元111中的相对于初次的委托项目的分注全部结束,则关于相对于该检测体分注实施并成为自动再检的对象的项目在检测体待机部104中等待测定结果的输出(步骤S612)。
接着,在根据所输出的结果有自动再检委托的情况下,确认在第一单元110中是否有分析委托(步骤S613、S604)。在第一单元110中有自动再检委托的情况下,再次向第一单元110搬运检测体(步骤S605),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步骤S606)。另外,在第一单元110中如果在初次分注时有成为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的项目,则在该期间作为自动再检委托项目实施测定。
在第一单元110中的自动再检委托的项目的分注结束后,将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与累积容许次数进行比较(步骤S607)。在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小于累积容许次数且有第二单元111中的自动再检委托的情况下,接着向第二单元111搬运检测体(步骤S609)。
并且,在第二单元111中,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步骤S610)。
另外,在第二单元111中,如果在初次分注时有成为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的项目,则在该期间作为自动再检委托项目实施测定。
接着,在步骤S611中判断异常吸引累积次数是否为累积容许次数以上,如果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小于累积容许次数,则执行步骤S612以及S613。
如果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中的相对于自动再检委托项目的分注全部结束,则该检测体被向检测体回收部搬运(步骤S61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具备两个分析单元110以及111,即使在使用相同的气泡检测方法的例子中,也能得到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三)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三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具备图3所示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部即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复合系统),这些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是使用与互相不同的气泡检测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地利用使用压力传感器26的试样分注16内的压力变化的气泡检测方法、利用拍摄部拍摄液面并检测气泡的方法)的例子。即,第二单元以相对于液体非接触的方式判断在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例如,第一、第二单元是一方为生物化学分析单元另一方为免疫分析单元的情况。
另外,关于实施例三,以自动再检设定有效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拍摄收纳在检测体容器10内的试样液面的拍摄装置(非接触检测装置)70的图,该试样液面收纳在由第二单元111的检测体搬运部121搬运的检测体架102所搭载的检测体容器10内。该拍摄装置70配置于与检测体搬运部121接近的位置。
从照明部118产生的照明光112由收纳于检测体容器10的试样液面反射,入射到拍摄部117,对试样液面进行拍摄。拍摄部117由拍摄控制器114进行动作,利用图像解析部115判断液面的气泡的有无。装置控制部(控制器)60若通过图像解析部115检测到气泡,则以对该检测体的测定结果显示数据警报的方式通知给计算机62。能够代替数据警报或与数据警报一起产生系统警报,向用户报告产生气泡。由拍摄装置70得到的液面的拍摄对每个搭载于架102的检测体容器进行,判断在各个液面上是否产生气泡。
从照明部118产生的照明光112的亮度能使用来自亮度修正用结构物113的反射光进行调整。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复合系统中的检测体的处理的一例的动作流程图,由控制器60进行动作控制。
在此,关于相对于相同检测体在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的双方上分别委托分析项目的情况的流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三中,第一单元110通过吸引时的压力波形判断气泡、空吸的异常吸引的气泡检测方法。另一方面,第二单元111相对于检测体在吸引前通过液面的图像等不与吸引对象接触地判断液面的气泡检测方法。
另外,在相对于被检测体架102保持的相同的检测体由第一单元110测定的项目和由第二单元111测定的项目混合的情况下,检测体架102从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找那个的某个分析单元开始测定。可以考虑检测体夹带的影响向测定感应度高的测定项目的分析单元搬运到目的地,也可以考虑处理量降低并比较各个分析单元的复合,向负载更轻的分析单元搬运到目的地。
在图11所示的动作流程中,表示在第二单元111的分析后,搬运到第一单元110实施分析的例子。
在图11中,设置于检测体投入部101的检测体架102在具有第二单元111中的分析委托的情况下,搬运到第二单元111中的预定的吸引位置(步骤S701~S704)。并且,相对于该检测体设定没有气泡检测(步骤S705)、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气泡检测处理(A)。在此,关于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气泡检测处理(A)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2是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气泡检测处理(A)的动作流程图。
在图12中,利用拍摄部117在检测体吸引前拍摄检测体液面,实施检测体的液面中的气泡检测处理(步骤S721)。在步骤S721中,在判断为在检测体中具有气泡的情况下,设定为有气泡检测(气泡检测=1)(步骤S727)。另外,相对于与该检测体相对的全部的项目设定数据警报(步骤S728、步骤S729)。
在步骤S722中,在没有气泡检测(气泡检测=0)的情况下,实施分注动作(步骤S723)。并且,进行反复直到相对于该检测体全部分注相对于第二单元111所委托的分析项目(步骤S723、步骤S724)。
以下说明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气泡检测处理(A)处理后的流程。
在图11中,确认是否没有气泡检测(步骤S707)。在步骤S707中,在有气泡检测(气泡检测=1)的情况下,取消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全部的测定项目的委托(步骤S715)。这是由于,在通过检测体液面的图像判断气泡的有无的情况下,在第一单元110中吸引时也有可能假想为异常吸引的情况。但是,在第二单元111的液面图像中,可以根据气泡少、液膜薄等的图像种类,向第一单元110搬运,判断是否继续分析。
在步骤S707中,在判断为没有气泡检测(气泡检测=0)的情况下,结束在第二单元111中的分析,接着确认第一单元110中的分析委托的有无(步骤S708)。在步骤S708中,在具有第一单元110的分析委托的情况下,向第一单元110中的预定的吸引位置搬运检测体(步骤S709)。并且,为异常吸引累积次数=0(步骤S710)。但是,在步骤S710中,将异常吸引累积次数设定为0只是初次委托的情况。
接着,执行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步骤S711)。步骤S711与图7所示的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在判断为异常吸引且达到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取消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全部的委托项目(步骤S711、S715)。关于在判断为气泡、空吸的异常吸引时设定的数据警报,可以与在第二单元111中设定的数据警报和第一单元110中的数据警报区别,也可以相同。但是,在判断为由气泡、空吸引起的异常吸引的情况下,期望与堵塞区别。
若相对于该检测体,相对于第一单元110和第二单元111中的初次的委托项目的分注全部结束,则关于相对于该检测体分注实施的自动再检的对象的项目,在检测体待机部等待测定结果的输出(步骤S713)。在根据所输出的结果具有自动再检委托的情况下,确认在第二单元111中是否有分析委托(步骤S714)。在具有自动再检委托的情况下,在第二单元111中实施分析(步骤S703~S707)。
确认第二单元111中的相对于自动再检委托项目的分注全部结束且在第一单元110中是否有分析委托(步骤S708)。在具有自动再检委托的情况下,在第一单元110中实施分析(步骤S709~S712)。在第一单元110中的相对于自动再检委托的分注动作实施后,该检测体向检测体回收部搬运(步骤S713~S716)。
在上述图11所示的例子是从第二单元111开始分析的情况的例子,但以下所示的例子是从第一单元110开始分析的例子,其他条件与图11所示的例子相同。
图13是从第一单元110开始分析的例子的动作流程图,由控制器60进行动作控制。
图13的基本的流程与图11所示的流程相同,因此挑选地进行说明。
在图13中,设置于检测体投入部101的检测体架102如果在第一单元110上具有分析委托则向第一单元110搬运检测体(步骤S801~S804)。在初次委托实施时,使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复位(步骤S805),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步骤S806)。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的内容与图7所示的流程图完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吸引异常检查处理(B)的处理后的流程。
即使在第一单元110中的初次委托项目完全结束以及异常吸引累积次数为预定的累积容许次数以上的情况下,也确认在第二单元111中是否有测定项目的委托(步骤S807)。即,无论第一单元110中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如何,均确认是否有第二单元111中的测定委托(分析委托)。
在步骤S807中,如果有测定委托,则向第二单元111搬运检测体(步骤S808)。即,在第二单元111中具有分析委托的情况下,不考虑该检测体在第一单元110中的吸引时的气泡检测方法的判断结果。这是因为,第二单元111中的气泡检测方法具备相对于检测体非接触且能通过检测体液面的拍摄在比较短的时间判断气泡的有无的非接触检测装置。
在第二单元111中,进行检测体分注动作,进行气泡的检测处理(步骤S808~S810)。
在通过第二单元111中的气泡判断方法判断为有气泡检测的情况下(步骤S811),取消相对于该检测体的全部的委托,回收到检测体回收部105(步骤S815、S816)。即,第二单元在判断为存在气泡的情况下,不论第一单元中的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如何,均取消在第二单元中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
在通过第二单元111中的判断方法判断为没有气泡检测的情况下(步骤S811),确认是否有第一单元110中的初次测定项目的委托(步骤S812)。此时,由于在第一单元110中达到了累积容许次数,因此在具有未分注的初次的委托的情况下,将检测体搬运到第一单元110(步骤S803、S804)。这是由于,在第一单元110中的分注动作后,由于判断为在第二单元111中没有气泡检测,因此假想气泡消失了。
另外,由于利用第二单元111中的气泡检测方法判断为没有气泡检测,因此再次相对于搬运到第一单元110的该检测体,为异常吸引累积次数=0(步骤S805)。即,第二单元111的气泡检测判断前的第一单元110中的异常吸引累积次数没有继承。
如果第一单元110以及第二单元111中的相对于初次测定项目的委托的分注动作全部结束,则在检测体待机部104等待结果输出(步骤S813)。根据所输出的结果,如果有自动再检委托项目,则确认在第一单元110中是否有分析委托(步骤S803)。如果在第一单元110中有分析委托,则再次搬运到第一单元110(步骤S804)。之后,实施检测体分注动作以及异常吸引检查处理(B)(步骤S806)。此时,在自动再检时的处理流程中,在步骤S806的实施前,不实施异常吸引累积次数的复位。
在第一单元110中的相对于自动再检委托的分注动作实施后,确认在第二单元111中是否有分析委托(步骤S806、S807)。在具有自动再检委托的情况下,在第二单元111中实施分析(S809、S810)。自动再检时的流程与初次测定时相同。
在第二单元111中的相对于自动再检委托的分注动作实施后,向检测体回收部搬运(步骤S811~S81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具备两个分析单元110以及111,即使在使用互相不同的气泡检测方法的例子中,也能得到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效果。
另外,实施例二以及三所示的实施例的分析单元为第一单元110和第二单元111,但即使关于组合了三个以上的分析单元的分析系统也能应用本发明。
另外,实施例一中的气泡检测方法是利用试样探针16的压力变化的检测方法,但也能代替利用压力变化的检测方法使用通过拍摄部拍摄液面并检测气泡的方法。
另外,也能代替利用压力变化的检测方法,利用试样探针16与反应容器35之间的静电容量变化检测液面上的气泡的存在。
另外,上述例子是与收纳于试样容器的试样的液面的气泡检测相关的例子,但不仅试样,关于收纳于试剂容器的试剂的液面的气泡检测也能应用,试剂分注机构具有与图2所示的试样分注机构相同的结构。
因此,在本申请中,能够将试样(检测体)和试剂统称为液体,吸引排出液体的液体分注机构包括试样分注机构以及试剂分注机构的两者。另外,检测体回收部105可以也包括试剂回收部,能将检测体回收部和试剂回收部统称为液体回收部。另外,在关于试剂没有试剂回收部的情况下等,可以不回收试剂容器地在试剂盘上设置了试剂容器的状态下取消来自该试剂容器的分注。
符号说明
10—试样容器,12—试样盘,15—试样分注机构,16—试样探针,20—第一试剂分注机构,21—第二试剂分注机构,24—分注流路,25—定量泵,26—压力传感器,30—搅拌装置,35—反应容器,36—反应盘,40—试剂容器,41—第一试剂盘,42—第二试剂盘,45—容器清洗机构,50—光源,51—分光检测器,60—控制器,61—时机检测部,62—计算机,66—柱塞,67—驱动机构,68—阀,69—泵,70—拍摄装置,79—系统液,80—分节空气,8—吸引液,100—自动分析装置,101—检测体投入部,102—检测体架,103—搬运线,104—检测体待机部,105—检测体回收部,106—检测体识别部,107—引入线,108—返回搬运线,110—第一单元,111—第二单元,112—照明光,113—亮度修正用结构物,114—拍摄控制器,115—图像解析部,117—拍摄部,118—照明部,120、121—检测体搬运部,621—AD转换器,622—数据抽取部,623—异常判断部,624—存储部,901—检测体一览显示部,902—测定结果显示部,931—项目名显示部,932—初次测定结果显示部,933—初次测定结果数据警报显示部,934—再检测定结果显示部,935—再检测定结果数据警报显示部。
Claims (16)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吸引收纳在容器中的液体即试样或试剂的液体分注机构;
测定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具有的探针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
基于上述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的变化判断利用探针的液体吸引是正常还是空吸异常的判断部;
分析试样的分析部;
存储由上述判断部判断出的每个液体的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和上述空吸异常次数的累积容许次数的存储部,该累积容许次数为2以上;以及
控制上述液体分注机构、上述判断部以及上述分析部的动作的控制器,
就上述控制部而言,
即使在探针对相同液体根据测定项目数的数量吸引液体的吸引动作的过程中空吸异常不连续的情况下,也更新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并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并且
对该液体继续进行预定的吸引动作,直至所更新的累积次数到达上述累积容许次数为止,并且
在所更新的累积次数达到上述累积容许次数时,对该液体取消所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进行从接下来预定的其他液体的吸引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根据有无自动再检的设定来设定自动再检委托,
在设定为有自动再检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针对判断为空吸异常的测定项目设定自动再检委托,直至所更新的累积次数达到上述累积容许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析部具备第一分析单元和第二分析单元,
就上述控制器而言,
对相同液体,将在上述第一分析单元和上述第二分析单元的各自的判断部中判断为空吸异常的空吸异常的累积次数相加并更新,并且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并且
对该液体继续进行预定的吸引动作,直至所更新的相加的累积次数达到上述累积容许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分析单元和上述第二分析单元各自基于探针与气泡接触后的探针内的压力的变化来判断在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析部具备上述第一分析单元和第二分析单元,
上述第一分析单元基于探针与气泡接触后的探针内的压力的变化来判断在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
上述第二分析单元以相对于液体非接触的方式判断在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
在判断为存在气泡的情况下,无论上述累积次数如何,上述第二分析单元均取消在上述第二分析单元中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回收液体即检测体的检测体回收部,
在所更新的累积次数达到了上述累积容许次数时,上述控制器针对该检测体取消预定的测定项目的委托,并将该检测体搬运到上述检测体回收部。
7.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吸引收纳在容器中的液体即试样或试剂并排出到反应容器中的液体分注机构;
判断在收纳于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的气泡判断部;
存储上述气泡判断部判断为在收纳于相同的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的气泡判断次数的存储部;
测定收纳于上述反应容器中的试样并进行分析的分析部;以及
控制上述液体分注机构、上述气泡判断部以及上述分析部的动作的控制器,
在上述气泡判断部判断为在上述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时,上述控制器使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反复执行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并且再次判断在上述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气泡判断次数为累积容许次数以上时,上述控制器禁止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出上述试样的分析结果的输出部,
在上述气泡判断部判断为在上述液体的液面上存在气泡时,上述控制器取消针对上述分注机构所分注的液体的测定项目的分析委托,使上述输出部输出数据警报,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气泡判断次数小于上述累积容许次数时,针对该测定项目,上述控制器再次使上述液体分注机构进行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回收上述液体的液体回收部,在禁止了上述液体的吸引动作后,上述控制器将上述液体搬运到上述液体回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具有吸引并排出液体的分注探针,上述气泡判断部具有测定上述分注探针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基于该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的变化判断在收纳于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上述气泡判断部判断为存在气泡时,在所判断的次数小于累积容许次数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针对该测定项目判断是否有成为自动再检委托的对象的测定项目,在有成为上述自动再检的对象的测定项目的情况下,以再次吸引收纳于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方式对上述液体分注机构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上述测定项目,上述控制器在上述输出部上显示上述数据警报以及每个测定次数的分析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别具有上述液体分注机构、上述气泡判断部、上述存储部、上述分析部、上述控制器的多个分析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分析单元的各自的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具有吸引并排出液体的分注探针,上述气泡判断部具有测定上述分注探针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基于该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的变化来判断在收纳于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分析单元是两个分析单元,
一方的分析单元的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具有吸引并排出液体的分注探针,上述气泡判断部具有测定上述分注探针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基于该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的变化判断在收纳在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
另一方的分析单元的上述液体分注机构具有吸引并排出液体的分注探针,上述气泡判断部是不与上述液面接触地对收纳于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检测气泡的存在的非接触检测装置,基于该非接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断在收纳在上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是否存在气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接触检测装置是拍摄上述液体的液面的拍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61199 | 2018-03-28 | ||
JP2018-061199 | 2018-03-28 | ||
PCT/JP2019/011505 WO2019188599A1 (ja) | 2018-03-28 | 2019-03-19 | 自動分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8396A true CN111108396A (zh) | 2020-05-05 |
CN111108396B CN111108396B (zh) | 2023-10-03 |
Family
ID=6805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04534.2A Active CN111108396B (zh) | 2018-03-28 | 2019-03-19 | 自动分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19714B2 (zh) |
EP (1) | EP3779467B1 (zh) |
JP (1) | JP7182614B2 (zh) |
CN (1) | CN111108396B (zh) |
WO (1) | WO201918859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41502A (zh) * | 2020-12-16 | 2021-04-13 |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注射泵气泡排空控制方法、装置、注射泵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050342A4 (en) * | 2019-10-24 | 2023-12-20 |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NALYZING REAGENT DISPENSION |
WO2021091755A1 (en) * | 2019-11-05 | 2021-05-14 |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analyzing specimens |
WO2023171209A1 (ja) * | 2022-03-10 | 2023-09-14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分注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
WO2024057718A1 (ja) * | 2022-09-13 | 2024-03-21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自動分析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4925A (ja) * | 1998-08-28 | 2000-03-14 | Hitachi Ltd | 自動分析方法及び装置 |
US20040034479A1 (en) * | 2002-08-07 | 2004-02-19 | Akihiro Shimase | Sampl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analyzer using the same |
JP2007315984A (ja) * | 2006-05-29 | 2007-12-06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09174911A (ja) * | 2008-01-22 | 2009-08-06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
CN103026241A (zh) * | 2010-07-27 | 2013-04-03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JP2013164358A (ja) * | 2012-02-13 | 2013-08-22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16206112A (ja) * | 2015-04-27 | 2016-12-08 |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17009532A (ja) * | 2015-06-25 | 2017-01-1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WO2017033910A1 (ja) * | 2015-08-25 | 2017-03-0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分注方法、および液面検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25780A (ja) | 1990-09-17 | 1992-04-27 | Fujitsu Ltd | 指紋像入力装置 |
JP4248328B2 (ja) | 2002-08-07 | 2009-04-0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サンプル分注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分析装置 |
US7876935B2 (en) * | 2006-01-30 | 2011-01-25 | Protedyne Corporation |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 vision system |
JP2007303937A (ja) | 2006-05-10 | 2007-11-22 | Olympu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5192264B2 (ja) | 2008-03-07 | 2013-05-08 | ベックマン コール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気泡有無判定方法および分注装置 |
JP5183396B2 (ja) | 2008-09-29 | 2013-04-17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異物検出装置 |
WO2010122718A1 (ja) * | 2009-04-20 | 2010-10-28 |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 |
JP5492676B2 (ja) | 2010-06-28 | 2014-05-14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 |
JP5865633B2 (ja) | 2011-09-01 | 2016-02-17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14145621A (ja) | 2013-01-28 | 2014-08-14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6180788B2 (ja) | 2013-05-20 | 2017-08-16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
JP6204087B2 (ja) | 2013-07-01 | 2017-09-27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15114120A (ja) * | 2013-12-09 | 2015-06-22 |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 送液装置および送液装置の配管を液体で満たす方法 |
-
2019
- 2019-03-19 EP EP19778131.3A patent/EP3779467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3-19 CN CN201980004534.2A patent/CN111108396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19 JP JP2020510750A patent/JP71826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3-19 US US16/645,583 patent/US1171971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3-19 WO PCT/JP2019/011505 patent/WO2019188599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4925A (ja) * | 1998-08-28 | 2000-03-14 | Hitachi Ltd | 自動分析方法及び装置 |
US20040034479A1 (en) * | 2002-08-07 | 2004-02-19 | Akihiro Shimase | Sampl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analyzer using the same |
JP2007315984A (ja) * | 2006-05-29 | 2007-12-06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09174911A (ja) * | 2008-01-22 | 2009-08-06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
CN103026241A (zh) * | 2010-07-27 | 2013-04-03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JP2013164358A (ja) * | 2012-02-13 | 2013-08-22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16206112A (ja) * | 2015-04-27 | 2016-12-08 |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自動分析装置 |
JP2017009532A (ja) * | 2015-06-25 | 2017-01-1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WO2017033910A1 (ja) * | 2015-08-25 | 2017-03-0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分注方法、および液面検知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41502A (zh) * | 2020-12-16 | 2021-04-13 |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注射泵气泡排空控制方法、装置、注射泵及存储介质 |
CN112641502B (zh) * | 2020-12-16 | 2022-02-15 |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注射泵气泡排空控制方法、装置、注射泵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182614B2 (ja) | 2022-12-02 |
EP3779467A4 (en) | 2022-05-04 |
EP3779467A1 (en) | 2021-02-17 |
CN111108396B (zh) | 2023-10-03 |
US20200264206A1 (en) | 2020-08-20 |
JPWO2019188599A1 (ja) | 2021-07-08 |
US11719714B2 (en) | 2023-08-08 |
WO2019188599A1 (ja) | 2019-10-03 |
EP3779467B1 (en) | 2023-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08396A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CN113811773B (zh) |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 |
US8911685B2 (en) | Automated analyzer | |
CN110058030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US9228946B2 (en) | Analyzer,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ispensed liquid amount,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
JP4538478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15112911A (zh)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 |
EP2720045A1 (en) | Autoanalyzer | |
WO2011074273A1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US11320443B2 (en) |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 |
JP2009025249A (ja) | 分注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 |
US20090254309A1 (en) | Abnormality identifying method,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reagent | |
CN111742226A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JP5869783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5199785B2 (ja) | 血液サンプル検出方法、血液サンプル分注方法、血液サンプル分析方法、分注装置および血液サンプル種類検出方法 | |
CN112585473A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JP2010190588A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5231186B2 (ja) | 検体分注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 |
JP6711690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3212130B2 (ja) | 液体の分注方法及び液体の分注装置 | |
JP5374092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血液サンプル分析方法 | |
JP2010286324A (ja) | 分注装置、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注方法 | |
WO2007132632A1 (ja) | 洗浄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 |
JP3109443U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14556112A (zh)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试剂的分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