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塞拉门中的塞拉机构、锁闭解锁机构动作不能实现同步动作、稳定性、安全性差的缺陷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塞拉门中的塞拉机构结构复杂、要求加工精度安装精度高的、容易产生卡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塞拉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滑车连杆机构、锁闭解锁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中间位置,能够向其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滑车连杆机构提供驱动力,以完成开门关门的塞拉动作,并带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锁闭解锁机构在开门或关门时完成解锁或锁闭动作;所述滑车连杆机构的动作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动作输出端与左门扇或右门扇连接,所述滑车连杆机构分别对相连接的左门扇或右门扇提供相同作用的驱动力,以使左门扇、右门扇同时相向运动或相反运动;所述锁闭解锁机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左门扇或右门扇的旋转立柱连接,在关门时,驱动机构与锁闭解锁机构作用,使门体关闭后进入锁闭状态,在开门时,驱动机构与锁闭解锁机构作用,使门体脱离锁闭状态进而打开门。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以输出驱动力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一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一底板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两侧的皮带轮;以及闭环绕设在所述皮带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皮带,在皮带上设置有两个皮带夹板,该两个皮带夹板分别设在皮带的左上部分或下部分和右下部分或上部分;皮带夹板一端固定在皮带上,另一端与相应的滑车连杆机构连接,通过皮带带动所述滑车连杆机构动作。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滑车连杆机构包括:两端固定的水平滑动轴;
设置在所述滑动轴上的滑车,滑车与所述皮带夹板固定,并随所述皮带夹板运动;以及与所述滑车连接的四杆机构,所述四杆机构输出左门扇、右门扇开门和关门的曲线运动;该四杆机构包括与滑车的一端铰接的转向架,与滑车另一端铰接的平衡杆,以及分别与转向架、平衡杆另一端铰接的携门架体,所述携门架体的外侧固定有平行于所述左、右门扇的携门架连接板,携门架连接板与门体连接,带动门体运动;一导向机构设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四杆机构之间,用于使四杆机构在随滑车运动的同时输出塞拉运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在所述转向架上的一导向轮,其通过在导轨中运动为转向架提供指定运动轨迹;以及,
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导向轮导向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连续的弧形段和直线段。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滑车上同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一连接架和一连接凸台,在所述连接架的外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平衡杆铰接的铰接轴一;所述连接凸台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转向架铰接的铰接轴四;所述转向架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三与携门架体铰接,平衡杆的另一端与携门架体通过铰接轴二铰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铰接轴一至铰接轴四的距离与铰接轴二至所述铰接轴三的距离相等;所述铰接轴一至所述铰接轴二的距离与所述铰接轴三至铰接轴四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铰接轴一与所述铰接轴四的连线与所述滑车轴线的水平投影的夹角为25-45度;最好为35±3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沿所述电机支架的前端板两端向下延伸有两个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下端对称设置有用以对所述皮带进行换向并涨紧的两个换向轮,所述皮带经电机输出端向下至换向轮后,向两侧水平延伸并水平绕设在固定于底板两端的皮带轮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驱动电机的定子在转子受到阻力无法转动时可反向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的定子与锁闭解锁机构连接,并能够与锁闭解锁机构相互作用而动作。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锁闭解锁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与驱动机构作用的左右对称设置的解锁拉杆;设在左门扇或右门扇的旋转立柱和底板之间的两对称的锁闭解锁组件,所述左、右侧的解锁拉杆分别与所述两对称的锁闭解锁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锁闭解锁组件在锁闭状态和解锁状态进行切换。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在所述驱动电机定子上设置一摆盘,该摆盘与所述锁闭解锁机构的解锁拉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锁闭解锁机构在锁闭状态和解锁状态转换。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锁闭解锁组件包括锁闭转杆、解锁摆杆和导向臂;该锁闭转杆的固定端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该锁闭转杆的自由端上设有可转动的一连接轴;所述锁闭转杆通过该连接轴与所述解锁拉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解锁摆杆的一端能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导向臂的自由端与所述解锁摆杆的另一端能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导向臂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立柱连接并能够绕旋转立柱相对转动;当所述摆盘逆时针旋转, 带动所述左右两边的解锁拉杆向摆盘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闭转杆绕所述铰接轴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与所述解锁摆杆进入死点区域,进入锁闭位置,门体处于锁闭状态;所述摆盘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左右两侧的解锁拉杆分别向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闭转杆绕所述铰接轴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与所述解锁摆杆脱离死点区域,进入解锁区域,门体处于解锁状态。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锁闭解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臂上并沿一定轨道运行的导向转轮,导向转轮在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锁闭解锁机构包括一拉簧;该拉簧的一端与设在连接轴上的位于所述解锁摆杆下端部的拉片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拉簧能够使锁闭解锁组件停止、保持在锁闭区域。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在所述摆盘的端面上设置有一止推铜垫,用于当摆盘转动至锁闭位置时触发锁到位开关,从而控制驱动电机停止;所述锁到位开关通过一设置在电机支架上的开关架设在所述摆盘的外周并与所述止推铜垫作用;所述锁闭解锁组件还包括当所述锁闭解锁组件进入锁闭位置时,用于限制所述摆盘逆时针旋转的限位件,该限位件设置在驱动电机的电机支架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锁闭解锁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与驱动机构作用的手解锁机构,其用以手动使塞拉门从锁闭状态脱离;所述手解锁机构包括手解拉杆、手解摆杆和解锁绳,其中,所述手解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定子外圈的摆盘连接,并与摆盘相互作用;所述手解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解摆杆连接,手解摆杆可以摆动地设置在一摆杆支架上;所述解锁绳通过一穿绳架与手解摆杆的手解摆杆连接,用于带动手解摆杆摆动,解锁绳的另一端穿过穿绳管与手动解锁开关相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摆杆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在摆杆支架上设置旋转轴,所述手解摆杆通过该旋转轴可以转动地固定在该摆杆支架上;所述手解摆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摆动杆和与之连为一体的触发杆,所述摆动杆的上端设置有缺口槽,用以供解锁绳穿过,且手解拉杆与该摆动杆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在摆杆支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横向的限位柱;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一弹性元件,使手解摆杆在不受拉力时保持抵靠在所述限位柱的位置并且使所述锁闭解锁机构处于锁闭状态。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电机支架包括一用于安装电机机身部分的安装筒,和位于安装筒下并向后延伸的用于固定的支座;两个垂直的侧壁板沿所述安装筒两侧向前延伸、且在侧壁板的前端具有前端板,侧壁板与前端板形成上下开放的空腔,在所述前端板上具有一用于设置驱动电机轴的轴孔。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在所述底板与车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底板的吊装机构,吊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端部吊架和设置在中间的中间吊架,其中,所述端部吊架、中间吊架均与底板、车体在竖直和水平方向可调整的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端部吊架包括与车体安装的垂直设置的第一车体安装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底板安装板,其中,在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板上设置第一安装孔,使得端部吊架与车体之间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底板安装板水平设置在第一车体安装板的下端,在底板安装板上设置第四安装孔,其能够通过连接使端部吊架与底板之间在沿车体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所述端部吊架还包括一垂直设在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板外端面、且与底板安装板垂直的竖向连接板,且底板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板和竖向连接板的底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端部吊架包括与车体安装的第二车体安装板和第三车体安装板;其中,第二车体安装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板中央位置,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使得端部吊架与车体之间能够沿垂直车体宽度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第三车体安装板为竖直板,平行于第一车体安装板,且该第三车体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车体安装板和第一车体安装板的靠近车体壁的端部;在第三车体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其能够通过连接使端部吊架与车体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竖向连接板将底板安装板分为右、左两部分:第一底板安装板和第二底板安装板;该第二底板安装板的在车体方向的宽度长于第一底板安装板,竖向连接板延伸至第二底板安装板的整个端面。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中间吊架包括与车体连接的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所述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和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通过一平板连为一体,在第一、二中间车体安装板的两侧部分别设置用于安装以及调整中间吊架上下位置的第一中间安装孔;所述中间吊架还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中间底板安装板,所述中间底板安装板水平设置在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的底部,其上设有用于中间吊架与底板之间在沿车体长度的水平方向上安装和调整的第二中间安装孔。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在所述左门扇、右门扇的门框周边还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扇上、下、后边框的边密封胶条、以及设置在两个门扇之间的门扇前框上的中缝封胶条,所述边密封胶条、中缝封胶条均结合在门扇的边框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边密封胶条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扇边框上的第一C型槽内的第一头端、与门框接触的第一尾端以及连接在第一头端和第一尾端的第一连接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头端的两侧面上设置第一密封齿,在所述第一头端的中间设置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空腔;所述第一尾端在与门框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齿。
进一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中缝密封胶条包括与设置在所述门扇前框卡接的卡接部,还包括主体部、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形变部、第二形变部以及连接卡接部和主体部的颈部,其中,所述卡接部具有宽度大于颈部的两个卡接端;
所述主体部的截面大致呈矩形,在所述主体部内并列设置两个空腔,其中包括设置第一矩形空腔和第二梯形空腔;
所述第一形变部、第二变形部并列设在主体部的外端;所述第一形变部为自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一侧边缘沿呈锐角方向向第二形变部延伸且悬空设置的胶条;所述第二形变部为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梯形空腔处连为一体且向外凸出圆形凸出端,且在所述圆形凸出端内设置有圆形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塞拉门将驱动机构设置在中间位置,分别将滑车连杆机构、锁闭解锁机构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两侧,并且,对称设置的各机构在同一驱动机构驱动下同时动作,采用同一驱动源,驱动两组完全相同的动作机构,在对门体进行开关驱动、锁闭解锁时,具有很好的协调性,门体能够协调动作、同步动作,相较于通过一组四杆机构在不同杆的位置输出分别驱动门体的方式,本发明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驱动门体方式动作不协调,两门体受力不均匀的缺陷。
尤其是,本发明的通过滑车带动四杆机构,能够实现车门的左右移动和沿车体宽度方向移动,结合导向机构,从而可以实现塞拉运动的输出,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皮带夹板带动滑车做左右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而通过滑车带动转向架、平衡杆和携门架体同时做直线运动,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转向架和平衡杆可以同时转动并带动携门架体沿预定的导向轨迹完成与直线运动垂直的塞拉运动,由此可见,与现有的塞拉机构相比结构设置合理,简单、两侧四杆机构同步动作,不需要很高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运动的精准性好,同步性好,稳定性好。
尤其是,本发明锁闭解锁机构通过由同一驱动机构带动相互对称设置的解锁拉杆以及锁闭解锁组件动作,通过设在驱动电机定子外的摆盘与解锁拉杆连接,带动锁闭转杆、解锁摆杆以及导向臂,使锁闭转杆和解锁摆杆转过死点位置,进入锁闭区域,完成门的锁闭动作;或者反向脱离锁闭区域实现解锁。本发明采用对称设置的两个解锁拉杆,其解锁拉杆的长度较短,与仅采用一个拉杆的结构相比,节省了运动时间,开关门速度较快,动作精准,并不会产生时序偏差。锁闭解锁组件左右对称设置,可以同时进入锁闭区或者脱离锁闭区,动作一致性、稳定性和精准性更好。
进一步,本发明的吊装机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方便安装。
本发明的塞拉门门扇的密封结构设计合理,特别是其门扇中缝密封胶条通过主体部分设置空腔结构,提高了其密封效果并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同时在主题部外端,即两相对的中缝密封胶条对接处具有两个并列的形变部,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相对设置,即左边的密封胶条的第一形变部与右边的第二形变部接触密封,同时左边的密封胶条的第二形变部与右边的第一形变部接触密封,最终密封胶条的第一形变部与右边的第一形变部接触密封,从而形成三点密封。其密封效果好,同时第一形变部为悬空设置,其柔软性,即弹性变形空间大,在关门时,不会伤及乘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塞拉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包括左门扇3、右门扇4、吊装机构13、设置在门扇上方的门机系统1、锁闭解锁机构、设置在其中一门扇上的隔离机构7、以及设置在门框周边的密封结构8,其中,门机系统1通过驱动机构完成对两个门扇的赛拉动作、并带动锁闭解锁机构完成对门扇的解锁和锁闭;其还设置有手解装置,用于突发状况时手动解锁,在车厢内外分别内解锁开关5、外解锁开关6,分别从门扇内侧和外侧对门扇的动作手动解锁;隔离机构7用以在故障时通过将塞拉门隔离,以确保机车其他部位的正常使用;吊装机构13,其将门机系统1吊装在车体上,为门机系统1提供支撑。
参阅图2和3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右门扇的结构示意图和左门扇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在左、右门扇上设置有门扇上导轨301,其为门机系统的携门架提供导向,在门扇下部设置门扇下导轨303;在门扇的侧面设置扣手302,在门扇上还设置有玻璃组件305,在门扇外侧为门外皮307,门扇结构通过门体焊接骨架308支撑,关于门扇结构不再赘述。
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门机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门机系统1包括底板11、驱动机构12、滑车连杆机构15、锁闭解锁机构16以及电器控制组件18,其中,底板11设置在两个门扇的上方,并通过吊装机构13吊装在车体上部,上述的驱动机构12、滑车连杆机构15、锁闭解锁机构16及电器控制组件18均设置在底板11上,本实施例的各机构设置在底板11的上侧面,以便为门扇运动及塞拉运动提供更大的空间。驱动机构12设置在底板11的一侧上面的中间位置,其为所述滑车连杆机构 15提供驱动力,以完成塞拉动作,并带动锁闭解锁机构16在开门或关门时完成解锁和锁闭动作;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2设置在中间位置,能够向左右两侧提供对称的作用力,分别对左门扇和右门扇提供相同作用的驱动力。所述滑车连杆机构15与驱动机构12连接,并直接带动门扇动作,滑车连杆机构15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12两侧,分别在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带动与相应的滑车连杆机构15连接的门扇做曲线运动,完成塞拉过程。所述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连接,分别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12的两侧与相应的门扇连接,在关门时,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作用,使门体关闭后过死点位置完成锁闭,在开门时,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作用,使门体先解锁、通过死点位置完成解锁进而打开门。所述电器控制组件18,其控制驱动元件、限位元件及检测元件的动作,其设置在底板11上的合适空间内,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使用方便布置即可,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车连杆机构15、锁闭解锁机构16均为左右对称设置,且对称的两个机构同时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滑车连杆机构15为两个,左右对称设在驱动机构12的两侧,两个滑车连杆机构同时相向运动或相反运动。在两个滑车连杆机构中均包括一四杆机构112,四杆机构112的一端与滑车连杆机构15中的滑车111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门体连接,通过滑车111沿滑动轴14的往复直线运动带动四杆机构112输出曲线运动,以带动门体相应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闭解锁机构16为两个,其左右对称设在驱动机构12的两侧,驱动机构12设置在中间位置;所述锁闭解锁机构16的一端与驱动机构12连接,另一端与左门扇或右门扇的旋转立柱1101连接(图12a、12b 示出),在关门时,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作用,使门体关闭位置后,在驱动机构12作用下带动锁闭解锁机构16进入锁闭区并使门处于锁闭状态,在开门时,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作用,使锁闭解锁机构 16离开锁闭区,进而使门处于解锁状态。
所述吊装机构13设置在底板11的两端以及中间位置,其从多点吊装门机系统,在适当的位置通过适当连接方式与车体连接,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将驱动机构12设置在中间位置,分别将滑车连杆机构 15、锁闭解锁机构16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两侧,并且,对称设置的各机构分别同时动作,采用同一动力源,驱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完全相同的动作机构,在对门体进行开关驱动、锁闭和解锁时,具有很好的协调性,门体能够协调动作、同步动作,相较于通过一组杆机构在不同杆的位置输出分别驱动门体的方式,本发明结构能够克服动作不协调,两门体受力不均匀的缺陷。
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驱动机构12 包括:用以输出驱动力的驱动电机121,驱动电机121设置在一电机支架122 上,电机支架122固定在底板11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21两侧的两个皮带轮126,该皮带轮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底板11的两端下方,当然可以设置在底板11的侧面或者表面上;以及闭环绕设在皮带轮126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皮带125,驱动电机轴端设有用于驱动皮带的电机齿型带轮1227, 在皮带125沿驱动电机12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皮带夹板124,该两个皮带夹板 124分别设在皮带125的左上部分和右下部分,也可以分别设在左下部分和右上部分;皮带夹板124一端固定在皮带125上,另一端与相应的滑车连杆机构 15连接,通过皮带125带动所述滑车连杆机构15动作。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皮带夹板124为一Z型板,Z型板的第一水平板通过螺钉与皮带125固定, Z型板的第二水平板通过螺钉与滑车连杆机构15的滑车111固定。
参见图5以及图15、16、17,在电机支架122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支撑架1225,在支撑架1225的下端对称设置有用以对所述皮带进行换向涨紧的两个换向轮123。并且两个换向轮123的下边缘与皮带轮126的上边缘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从而使两侧的皮带为水平设置。两个换向轮123,用以对皮带传输进行换向,并起到张紧的作用。由此,皮带125闭环绕设在皮带轮126与驱动电机121的电机齿型带轮1227上,依次通过其中一皮带轮126、其中一导向轮123、电机齿型带轮1227(参见图15)、另一导向轮124、另一皮带轮 126,皮带125在驱动电机121的驱动下,带动两个皮带夹板124进行相向或相背离的直线运动。
参阅图6、7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滑车连杆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滑车连杆机构15包括滑车111与滑车固定的四杆机构112、以及滑动轴14,其中,滑动轴14的两端固定在底板11上,其上套设有所述滑车111,为所述滑车111提供运行导向作用,滑车111与所述皮带夹板124固定,并随所述皮带夹板124做直线运动,其中,四杆机构112 输出左门扇、右门扇开门和关门的曲线运动;所述四杆机构112包括与滑车111 能相对转动连接的转向架1121,即该转向架1121与滑车111的一端铰接;与滑车能够相对转动的平衡杆1123,即平衡杆1123铰接在滑车的另一端,即滑车111的一侧与带夹板124另一侧的两端分别铰接转向架1121和平衡杆1123;四杆机构112还包括分别与转向架1121、平衡杆1123能相对转动连接的携门架体1122,携门架体1122上固定有携门架连接板110,携门架连接板平行于所述左、右门扇设置,以便携门架连接板110与门扇(或称为:门体)连接,带动门体完成塞拉运动。
具体地,在携门架连接板11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04以及第二调节孔 1103,其中,第一固定孔1104通过与螺钉固定在门体上,第二调节孔1103为椭圆形孔,其能够调整与门体的连接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滑车111上固定设置:一连接架1124和连接凸台1135,其中在所述连接架1124的外端设有铰接轴一1130,连接凸台1135 设有铰接轴四1131,铰接轴一1130和铰接轴四1131的中心连线与滑车轴线的水平投影行夹角为25-45度;最好为35±3度;平衡杆1123通过铰接轴一1130与滑车111可以转动地连接,平衡杆112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二1134 与携门架体1122铰接,转向架1121通过铰接轴四1131与滑车111铰接,转向架1121的另一端与携门架体1122通过铰接轴三1136铰接。铰接轴一1130 至铰接轴四1131的距离与铰接轴二1134至所述铰接轴三1136的距离相等;所述铰接轴一1130至所述铰接轴二1134的距离与所述铰接轴三1136至铰接轴四1131的距离相等。转向架1121、平衡杆1123均可绕其铰接轴转动,平衡杆1123的自由端与连接架1124可转动连接,以使携门架体1122绕滑车111 转动,因此,滑车111、转向架1121、平衡杆1123、携门架体1122构成四杆机构112,并且,四边基本相等、或至少对边相等,即转向架1121长度等于平衡杆1123长度,携门架体1122的长度等于铰接轴一1130和铰接轴四1131的中心连线的距离。通过滑车111动作的输入,而使携门架体1122可以输出与滑动轴平行以及垂直方向的运动,即可以输出塞拉曲线运动。
为了使携门架体1122能够按照塞拉曲线运动,本发明需对转向架1121提供一导向机构,以便与滑车111的直线运动结合使四杆机构输出门体开、关的塞拉曲线运动,该导向机构包括设在转向架1121上的导向轮1125以及设在底座上的导轨1126,导向轮1125通过在导轨1126轨道中运动为转向架1121提供指定运动轨迹,最终通过携门架体1122输出曲线运动,其中为所述导向轮 1125提供轨迹的导轨在后面详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四杆机构112上设置四个转动点:铰接轴一、铰接轴二、铰接轴三、铰接轴四,即连接架1124的末端与平衡杆1123的一端的铰接轴一1130为第一转动点,平衡杆1123能够在第一转动点与连接架1124相对转动。平衡杆1123的另一端与携门架体1122之间的铰接轴二1134为第二转动点,在携门架体1122上设置平衡杆安装壁1132,平衡杆安装壁1132之间开设有平衡杆安装槽1133,在平衡杆安装壁1132上开设有贯穿孔,相应的,平衡杆1123的端部设置有贯穿孔,通过铰接轴二1134穿过平衡杆安装壁1132 与平衡杆1123,使平衡杆1123绕第二转动点与携门架体1122相对转动。所述转动架1121与携门架体1122之间的铰接轴三1136为第三转动点。
本实施例中,转向架1121包括上下两个平板11211,并通过一个垂直于该两个平板11211的立板11311将两个平板11211连为一体,所述连接凸台 1135、携门架体1122分别插入到两个平板11211中间的两端通过铰接轴四 1131、铰接轴三1136连接,即携门架体1122的连接端设置在转向架1121的两平板11211之间,并通过铰接轴1136与转向架1121连接,以使得携门架体 1122与转动架1121绕第三转动点相对转动;滑车111上的连接凸台1135伸入转向架1121另一端的两平板11211之间并通过铰接轴四1131连接,铰接轴四1131处为第四转动点,转向架1121的两平板11211设在连接凸台1135的两侧,转动架1121与连接凸台1135绕铰接轴四1131,即第四转动点相对转动。
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平衡杆1123为一弧形杆,其凹陷的一面朝向携门架连接板110,以便为连接板110提供足够运动空间,避免在平衡杆与携门架体1122、携门架连接板110之间产生运动的干涉。
连接架1124,在本实施例中为筋板结构,该连接架1124包括一垂直于所述滑车的第一连接杆和一个斜置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相交处连为一体,且铰接轴一1130设在该相交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四杆机构运动,携门架体1122大致为L型结构,其两边之间为略大于90度的钝角,其中一端与平衡杆1123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架1121连接。特别是携门架体1122为呈钝角的为L型弯折件,以方便与转向架1121和平衡杆1123连接,同时携门架体1122与携门架连接板110连接的外表面为与滑车平行设置的垂直面,从而使携门架连接板110平行于滑车的轴线、且垂直地面设置,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在转向架1121的上面的平板11211上设有一伸出臂,导向机构的所述导向轮1125设在该伸出臂上,通过与固定的轨道配合导向,实现携门架体1122的塞拉曲线输出。
参阅图8、9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带有导轨的底板1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图8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图9为从底板下方向上仰视的立体图。在底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供导向轮1125导向的导轨1126,在本实施例中,导轨1126为设置在底板11表面的开口槽形,其包括连续的弧形段1128和直线段1129,导向轮1125在导轨1126内并沿导轨1126运动;导轨1126为通过立板和一平板围成,平板固定在底板11的底面,在弧形段1128和直线段1129 的端部可设有用于封口的挡板。本实施例的导轨1126设置为对称的两个,分别为左右相应的滑车连杆机构15提供导向。
具体而言,通过在底板11上设置导轨1126,能够精准的为四杆机构112 的运动提供输入,通过皮带夹板、滑车提供动力,导轨1126提供运动轨迹,四杆机构112精准的输出塞拉运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四杆机构通过两个滑车的直线运动输入实现指定运动的输出,本身结构设置合理,运动输入是通过滑车,导向机构提供运动轨迹,准确输出塞拉运动;同时,本实施例的四杆机构的杆件较短,避免长杆带来的运动轨迹较长,节省了运动时间,关门速度较快;并且,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对称的四杆机构分别作用于两个门扇,两个门扇动作同步,不会出现关门缝隙及不同步现象,稳定性大幅提高。
参阅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驱动机构和门柱的结构示意图;底板 11设置在门柱1101的上方,并且,在门扇内外设置内解锁开关5和外解锁开关6。锁闭解锁机构16设置在驱动电机121的两侧,并沿驱动电机121中心对称,以便驱动电机在转动时,能够同时精准的驱动锁闭解锁机构16动作。
参阅图11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锁闭解锁机构16与底板11的结构示意图;图12a、12b为本发明提供的锁闭解锁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为去掉底板11后,从前后两个方向展示右侧的锁闭解锁机构。
本实施例的锁闭解锁机构16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两侧,其包括与驱动机构12连接、并与驱动机构12作用的解锁拉杆161,以及与解锁拉杆161连接的锁闭解锁组件162;所述锁闭解锁组件162和解锁拉杆 161左右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12两边;锁闭解锁组件162设在左门扇3或右门扇4的旋转立柱1101和底板11之间;所述左、右侧的解锁拉杆161 分别与两侧对称的锁闭解锁组件162连接,用于驱动锁闭解锁组件162在锁闭状态和解锁状态进行切换。
参阅图12a所示,驱动机构12与解锁拉杆161的连接方式为:在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与定子相连的一摆盘1211,该摆盘1211与解锁拉杆161连接,左右两侧的两个解锁拉杆161分别连接于摆盘轴180度对称的位置,用于带动所述锁闭解锁机构162在锁闭状态和解锁状态转换。具体而言,在该解锁拉杆 161端部设置有钩接端1611,钩接端1611与摆盘1211连接,用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摆动。
所述锁闭解锁组件162包括锁闭转杆1616、解锁摆杆1613和导向臂1619;该锁闭转杆1616的固定端通过一铰接轴1617铰接固定在底板11上,该锁闭转杆1616的自由端上设有可转动的一连接轴1612;锁闭转杆1616通过该连接轴1612与解锁拉杆161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并与解锁摆杆1613的一端能相对转动地连接;导向臂1619的自由端与解锁摆杆1613的另一端能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导向臂1619的固定端与旋转立柱1101连接并能够绕旋转立柱 1101相对转动。
当摆盘1211逆时针旋转,带动左右两边的解锁拉杆161向摆盘1211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锁闭转杆1616绕所述铰接轴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1613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1616与解锁摆杆1613位于同一直线时,进入锁闭位置,门体处于锁闭状态;当摆盘1211顺时针旋转,带动左右两侧的解锁拉杆161分别向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锁闭转杆1616绕所述铰接轴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1613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1616与所述解锁摆杆1613脱离死点区域,进入解锁区域,门体处于解锁状态。
导向臂1619自由端上还设置一导向转轮1618,在对应的门扇上设有供导向转轮1618滑动的滑槽(图中未示出),以使门体相对导向臂1619的提供导向。
参见图11、12a、12b,以右侧的锁闭解锁机构16为例说明,锁闭解锁机构16通过解锁拉杆161与驱动机构12连接,解锁拉杆161的另一端连接锁闭解锁组件162,锁闭转杆1616、解锁摆杆1613以及导向臂1619构成的连杆机构,右解锁拉杆161用于驱动锁闭转杆1616的自由端以及解锁摆杆1613 过死点位置,此时锁闭解锁组件162进入了锁闭位置,此时门受任何外力都无法被打开,即门体在关闭后进入锁闭状态,当反向驱动解锁摆杆1613与锁闭转杆1616脱离过死点位置,即脱离了死点,门处于解锁状态。
结合图1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闭转杆1616的固定端为U型件,其包括两个平板1620用于与底板11的上下面插合,同时通过铰接轴1617与底板11铰接固定;其另一端即自由端,自由端为自U型件底端与U型件两平板反向延伸且平行设置的一连接板1610,该连接板1610通过连接轴1612与解锁拉杆161、解锁摆杆1613转动连接,即连接轴1612的上下端分别连接解锁摆杆1613和解锁拉杆161,连接轴1612的中间部分连接锁闭转杆1616,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结合图12a、12b以及图15所示,在电机支架上位于摆盘1211外设有一限位件1214,当电机定子带动摆盘1211逆时针旋转至锁闭位置时,用于限定摆盘1211继续逆时针旋转的极限位置,该位置为过死点位置,该位置是锁闭转杆1616与解锁摆杆1613转过同一直线的位置,并使电机定子外的摆盘1211 停靠在该位置。在摆盘1211的端面上设置有一止推铜垫1210,一开关架1212 通过电机支架122设在驱动电机121附近,在开关架1212上设置有锁到位开关1213,在摆盘1211带动解锁摆杆1613逆时针转动,到达锁闭位置时,相应的摆盘1211上的止推铜垫1210与锁到位开关1213的触发轮脱离,锁到位开关1213向电器控制组件18发出进入锁闭状态的信息,从而控制电机停止;当在解锁摆杆1613顺时针转动进入解锁区,止推铜垫1210一直与锁到位开关 1213保持接触,此时驱动电机保持通电状态。
继续结合图12a、12b所示,导向臂1619与旋转立柱1101连接,相应的,在门体安装结构中,旋转立柱1101通过立柱支座1102支撑,并且,旋转立柱 1101能够绕立柱支座1102旋转,立柱支座1102固定在车体上。
继续参阅图12a、12b所示,在连接轴1612与底座11之间设置一拉簧1614,拉簧1614的一端与设在连接轴1612端部的拉片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拉板1615 连接,弹簧拉板1615固定在底板11上,在解锁拉杆161处于锁闭状态的位置时,拉簧1614的预置拉力能使锁闭解锁组件162保持在过死点位置,即保持停止在锁闭位置;在需要拉动解锁摆杆1613进行解锁时,拉簧1614同样能够拉伸,使解锁摆杆1613突破死点。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拉板1615为Z型板,其一水平段与底板11连接,其另一水平段与拉簧1614连接,连接方式可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方式即可,如图所示的螺钉连接方式。
应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驱动电机为采用现有的用于塞拉门的外购电机,其定子在圆周方向具有自由度,即定子不是固定的,可以绕轴线旋转。当转子受到阻力时,定子会反向转动。
参阅图13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开门状态时的锁闭解锁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在关门时,当接到列车的关门信号后,驱动电机121顺时针转动,皮带 125带动左右门扇向中心关门方向移动,在驱动导轨的作用下,滑车连杆机构分别将门扇拉向列车方向。当右门扇运动到锁闭区域A时,或左门扇运动到锁闭区域B时,锁闭解锁机构阻力大于驱动电机121的电机动力,电机外圈逆时针旋转,带动摆盘1211同时转动,此时,两个解锁拉杆161同时向中心移动,将解锁摆杆1613拉过死点位置,即解锁摆杆1613与锁闭转杆1616越过位于同一直线A处的位置,同时,解锁摆杆1613带动导向臂1619同步运动,解锁摆杆1613进入闭锁区域,此时,摆盘1121停靠在限位件1214位置,同时设在摆盘1121上的止推铜垫1210触发锁到位开关1213,即到达限位后发出停止动作,完成关门动作以及锁闭动作。
参阅图14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关门状态时的锁闭解锁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在开门时,当接到列车的开门信号手,驱动电机121逆时针转动,但锁闭解锁机构的锁闭阻力大于驱动电机121输出动力,驱动电机121定子带动摆盘1211开始做顺时针转动,解锁拉杆161在摆盘1211的带动下向两侧移动,将解锁摆杆1613推过锁闭死点位置,推出闭锁区域A处,离开闭锁区域后,开门阻力减小,驱动电机121输出轴做逆时针转动,通过皮带125带动滑车连杆机构15将左右门扇打开,完成开门动作。
本发明采用一个驱动机构,驱动对称设置的两个锁闭解锁杆组件162和解锁拉杆161,解锁拉杆和解锁摆杆长度较短,与仅采用一组拉杆和摆杆相比,本发明的两个对称设置的解锁拉杆的长度较短,在转动时,其行程较短,因此,动作速度快同时动作精准,并且,摆动到门扇的距离相同,并不会产生时序偏差,关门和开门动作精准。本发明还在导向臂上设置导向转轮,使门体在解锁,始终沿预设的轨迹运行,动作精准,稳定性、安全性大幅提高。
继续参阅图12a和12b所示,锁闭解锁机构16还包括与驱动机构12连接、并与驱动机构作用的手解锁机构,用以手解塞拉门。
本实施例的手解锁机构包括一手解拉杆1601,手解拉杆1601与电机定子外的摆盘1211可转动连接,用于驱动摆盘1211转动,将锁闭解锁机构16 的锁闭解锁组件162从锁闭状态脱离,进入解锁状态;还包括一手解摆杆1602,手解拉杆1602的一端与手解摆杆1602连接,手解摆杆1602摆动带动手解拉杆1601;在所述手解摆杆1602上穿设有解锁绳1611,解锁绳1611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车厢内的内解锁开关5和设置在车厢外的外解锁开关6连接。
本实施例中,手解拉杆1601与解锁拉杆161与驱动电机上的摆盘1211连接。手解锁机构还包括摆杆支架1606,手解摆杆1602可以转动地设置在摆杆支架1606上。摆杆支架1606固定在底板11上,在所述摆杆支架1606内侧设置旋转轴1607,旋转轴1607垂直于手解拉杆1601且与摆盘1211的轴心平行设置,手解摆杆1602通过该旋转轴1607可以转动地设在摆杆支架1606上。具体而言,摆杆支架1606为一U形框架,摆杆支架1606包括一用于与底板11固定的固定板和与该固定板两侧垂直且连为一体的两个侧壁,旋转轴1607 设置在摆杆支架1602的两侧壁之间,旋转轴1607与摆盘1211的中心轴平形设置,手解摆杆1602通过旋转轴1607设在两个侧壁之间,从而使其可以绕旋转轴1607转动;手解摆杆1602包括一向上延伸的摆动杆16021,摆动杆16021 的上端设置有缺口槽1603,用以供解锁绳穿过,且手解拉杆1601与该摆动杆 16021的上端连接,手解拉杆1601的另一端通过一摆盘连接轴1622与摆盘 1211可以相对转动地连接。
手解锁机构还包括一穿绳架1604,穿绳架1604设在手解摆杆1602的与所述手解拉杆1601相对的一侧,在穿绳架1604上端设置有穿绳管1605,解锁绳1611依次穿过手解摆杆1602及穿绳管1605与设置在车厢内的内解锁开关5和/或设置在车厢外的外解锁开关6连接。本实施例中,穿绳架1604为一垂直设置的立板,该立板与所述摆杆支架1606的底部固定板连为一体且垂直于两侧壁设置。通过解锁开关5、6拉动解锁绳1611,进而拉动手解摆杆1602 绕旋转轴1607转动,手解摆杆1602带动手解拉杆1601,进而带动摆盘1211 转动,从而带动锁闭解锁机构16从锁闭状态脱离进入解锁状态。
进一步,在摆杆支架1606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横向的限位柱1610,用以限制手解摆杆1602的极限位置,在旋转轴1607上设置有一弹性元件1608,本实施例为弹簧,使手解摆杆1602在不受拉力时保持抵靠在限位柱1610的位置并且使摆盘1211处于锁闭状态位置,同时所述锁闭解锁机构16也处于锁闭状态。当启动内解锁开关5或外解锁开关6,既可以通过解锁绳拉动手解摆杆 1602,使之离开限位柱1610,带动手解拉杆1601以及摆盘1211转动进而触发锁闭解锁机构16动作,实现解锁,解锁后,在弹性元件1608,即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使手解摆杆1602复位至锁闭位置。
进一步,所述手解摆杆1602包括与摆动杆16021连为一体的触发杆16022,触发杆16022的端部具有一触发轮16023,用于触发一传感器1609。当解锁绳 1611拉动手解摆杆1602使锁闭解锁机构16脱离锁闭位置时,即,手解摆杆 1602带动手解拉杆1601以及摆盘1211、解锁拉杆161、解锁摆杆1613、锁闭转杆1616、旋转臂1619转动完成解锁动作时,触发杆16022触发传感器1609 动作,发出信号。
参阅图15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电机以及其安装结构示意图;驱动电机121,在驱动电机121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组件1220,在减速器组件 1220的转子输出端连接有电机齿型带轮1227,该电机齿型带轮1227用于与带动皮带125啮合;同时,驱动电机外设有与定子相连的所述摆盘1211,弧形的止推铜垫1210设在摆盘1211的端部,用以与锁到位开关1213作用,感应锁闭解锁机构16进入锁闭位置,以控制驱动电机的停止。
驱动电机121通过电机支架122安装在底板11上,电机支架122其包括两个支撑架1225,在两个支撑架1225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的换向轮123,用以使皮带换向,此在上述已描述。在两个支撑架1225上设置有开关架1212,开关架1212上设置有所述锁到位开关1213。在摆盘1211上设置有两个180度对称布置的连接耳1226,连接耳1226上设有可转动的摆盘连接轴1622,解锁拉杆161、手解拉杆1601通过摆盘连接轴1622与摆盘1211可转动地连接,完成对塞拉门的锁闭和解锁。
参阅图16、17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机支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5所示,电机支架122包括安装筒1218,用于安装电机机身部分,和位于安装筒下并向后延伸的用于固定的支座1215,电机支架1215固定在底板11上;两个垂直的侧壁板1217沿安装筒1218两侧向前延伸、且在侧壁板1217的前端具有前端板12171,前端板可以与侧壁板 1217一体设置,侧壁板与前端板在安装筒1218前方形成上下开放的空腔,该空腔用于容纳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摆盘1211和电机齿型带轮1227;在前端板 12171上具有一用于设置驱动电机输出轴端的轴孔1223,电机输出轴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孔1223中。如此,输出端的轴端不再是悬臂设置,避免因悬臂而产生离心力,进而损坏电机。沿前端板两端向下延伸有两个支撑架1225,在支撑架1225的下端对称设置有用以安装换向轮123的连接孔1221,连接孔 1221为水平方向的椭圆形孔,使换向轮123在水平方向位置可调整,同时,在支撑架1225的侧部还设置有调整螺纹孔1222,从侧壁调整换向轮123的水平位置。电机支架122的侧壁板上部还设置有限位件安装座1219,用以安装限位件1214。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塞拉门电机支架,其具有结构简单且精巧,其采用设在后部的支座1215支撑整个电机支架,安装筒1218设在中部用于电机机身的设置,在安装筒1218前方设置有空腔,其可以容纳与驱动电机定子相连的摆盘1211以及与转子相连的电机齿形带轮1227,特别是,在电机之间的前端板上设置电机轴孔用于安装电机轴的轴端,从而避免驱动电机轴的轴端呈悬臂状态,由此产生振动。通过在电机支架122上设置两个支撑架1225,其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换向轮123的连接孔,以使皮带经电机输出端向下经换向轮改变方向水平方向绕设,提供直线运动,同时,设置长条状连接孔,可以调整皮带的张紧度。
参阅图18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吊装机构13设置在安装有门机系统的底板11与车体20之间,吊装机构两端分别固定在底板11和车体20上。在本实施例中,吊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端部吊架21和设置在中间的中间吊架23,并且,端部吊架21、中间吊架23均可调整的安装在底板11和车体20之间,端部吊架21、中间吊架23均与底板11、车体20在竖直和水平方向可调整,以使底板及其上的门机系统能够位于最佳的位置。
参阅图19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两端的端部吊架21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0、21为本发明提供的两端的端部吊架21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端部吊架21包括与车体安装的第一车体安装板210、第二车体安装板211、第三车体安装板213、底板安装板和竖向连接板217;底板安装板水平设置在第一车体安装板210的下端,竖向连接板217垂直设在第一车体安装板210外端面、且与底板安装板垂直连接,且底板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板210和竖向连接板217的底端;其中,第二车体安装板211水平设置在第一车体安装板210中央位置;第三车体安装板213为竖直板,平行于第一车体安装板210设置,且该第三车体安装板213连接于所述第二车体安装板211和第一车体安装板210的靠近车体壁的端部,即第一车体安装板210、第三车体安装板213、第二车体安装板211形成一个U形框架结构;竖向连接板217将底板安装板分为右、左两部分:第一底板安装板218和第二底板安装板215;该第二底板安装板215在车体宽度方向的宽度长于第一底板安装板218 的宽度,竖向连接板217延伸至第二底板安装板215的整个宽度的端面;或者说,第一底板安装板218与第二底板安装板215同一平面地设在所述竖向连接板217的两侧,第一底板安装板218、竖向连接板217与底板等宽,第一底板安装板218与第二底板安装板215与底板11的端部连接,其能够通过连接使端部吊架21与底板11之间在沿车体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
继续参阅图20、21所示,在第一车体安装板210上设置第一安装孔2101,使得端部吊架21与车体20之间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101为沿竖直方向的长条孔,通过螺钉在长条孔上下调整与车体连接。第二车体安装板21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2,使得端部吊架与车体之间能够沿垂直车体宽度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212为垂直车体方向的水平的长条孔;在车体的内侧壁设置两条水平C型安装件201、202,第二车体安装板211通过一吊装块200固定在C型安装件201上,该吊装块200包括与车体的C型安装件201固定的立板和与立板垂直设置的吊装板,螺栓穿过吊装板上的孔与第二车体安装板211的第二安装孔212完成连接;T形槽螺栓插入车体的C型安装件201的槽体内将吊装块200的立板与车体连接,能够通过移动吊装块200与第二安装孔212的连接位置,从而调整端部吊架与车体之间在车体宽度向的相对位置。在第三车体安装板21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14,第三安装孔214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长条孔,通过螺钉在长条孔上下调整与底板11连接,调整两者的相对位置,其与第一安装孔2101相同,能够通过连接使端部吊架与车体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在第一底板安装板218和第二底板安装板215上设置第四安装孔216,其能够通过连接使端部吊架与底板之间在沿车体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安装孔216为沿车体长度方向的水平的长条孔,以调整端部吊架与底板两者之间在车体长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本发明通过将端部吊架21与车体在竖直方向和水平的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可调的方式,适应门机系统与车体之间的距离,调整方便,适应范围广。
较佳地,竖向连接板217用于增强端部吊架的连接强度,其中央位置开设有减重孔。其还包括第第二竖向连接板219,连接于第三车体安装板213和第一车体安装板210侧端部,从而起到加固端部吊架21的作用。
较佳的端部吊架21整体铸造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增强端部吊架的强度。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端部吊架21与底板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进行可调的方式连接,适应门机系统与车体之间的距离,稳定性好、调整方便,适应范围广,还能同时调整与车体的连接位置,以使吊架机构有更大的适应范围。
参阅图22、23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中间吊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和中间吊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中间吊架23包括与车体C型安装件201连接的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与车体C型安装件202连接的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以及与底板11连接的中间底板安装板237;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与车体连接的竖直平行设置,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 232和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通过一平板239连为一体;中间底板安装板237 水平设置在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的底部。
在第一、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2、234的两侧部分别设置用于安装以及调整中间吊架上下位置的第一中间安装孔2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间安装孔233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长条孔,通过螺钉在长条孔上下调整与车体20连接, 调整两者的上下相对位置。中间底板安装板237上设有用于中间吊架与底板 11之间在沿车体长度的水平方向上安装和调整的第二中间安装孔238。通过可调整位置的第一中间安装孔233和第二中间安装孔238,其均为4个,使中间吊架23与车体2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以及水平沿车体纵向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适应门机系统与车体之间的距离,调整方便,适应范围广。
参阅图22、23所示,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第一中间底板安装板237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垂直的加强板231,用以增强中间吊架23的强度;在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上还分别开设有减重开口,第一中间底板安装板237中央具有方形豁口,一方面减重,另一方面便于底板的其他部件安装。
为了适应车体的位置及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连为一体成为一Z型板,在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之间为过渡连接用的平板239,并且,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一体成型,较佳的,第二中间车体安装板234、第一中间车体安装板232、第一中间底板安装板237均为铸造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增强中间吊架的强度。
参阅图24、25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门扇的主视图和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左门扇3、右门扇4的周围设有连为一体的密封结构;左、右门扇边框包括左门扇后边框31、左门扇前边框32、右门扇前边框33、右门扇后边框34,其中,门扇后边框与中间的门扇前边框采用不同的密封结构,左门扇后边框 31、右门扇后边框34、以及左门扇、右门扇的上下边框采用边密封胶条进行密封,左门扇前边框32、右门扇前边框33采用中缝密封胶条进行密封。
参阅图26、27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门扇侧边缝的密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结构示意图;门扇边框密封结构包括边密封胶条81,在门扇边框上设置有安装边密封胶条81的第一C型槽312,本实施例以左门扇后边框31进行说明,右门扇后边框34与此结构相同。本实施例的边密封胶条81靠近门框 311,其尾端接触门框311,形成密封。
具体而言,边密封胶条81包括嵌入在第一C型槽312内的第一头端811、与门框311接触的第一尾端813以及连接在第一头端811和第一尾端813的第一连接端812,其中,所述第一头端811截面为矩形结构,在第一头端811的上下端面上设置第一密封齿815,上下端面贴靠在第一C型槽312内表面,用以增强密封性能;在第一C型槽312的下侧设置有一阻挡端817,相应的,在第一头端811与阻挡端817相接触位置设置有相适应的止口,以便实现对第一头端811的定位及限位;在第一头端811的中间设置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空腔 81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半圆形空腔816,使得边密封胶条81具有较好的挤压变形性能,可以过盈地插入第一C型槽312内,提高密封性,同时,本实施例两个半圆形空腔816的弦线端相对,也即,直径线端相对,以在两个半圆形空腔816之间形成与第一头端811整个面连为一体的均匀结构,以使两个半圆形空腔816之间形成均等的变形,相较于开设整体的一个圆孔的结构,具有更强的挤压缓冲性能,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强度。
继续结合图26、27所示,所述第一尾端813在与门框31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齿814,以增强与门框表面之间的防滑性能及密封性能。所述第一连接端812从第一头端至第一尾端的宽度逐渐减小,并且,在第一头端与门扇后边框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尤其,在第一连接端812与第一头端811 连接位置设置与第一头端上表面平直的一段直线结构8121,与门扇后边框接触,以增大与门扇后边框的受力面积。
左、右门扇的上下边框密封结构与门扇后边框密封结构相同,同样包括:边密封胶条81,在门扇上、下框上设置有安装边密封胶条81的第一C型槽312,其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参阅图28、29a、29b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门扇中间对接边缝的密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以及中缝密封胶条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门扇中间密封结构包括与每个门扇结合的一中缝密封胶条,包括与左门扇的左门扇前边框 32结合的左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2,与右门扇的右门扇前边框33结合的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两个中缝密封胶条结构相同,相对设置。现对任一中缝密封胶条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28、29a、29b所示,在门扇前框上开设矩形的第二开口槽321,在第二开口槽321内固定有支撑框体32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体322为C型开口槽状,其为铝材,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开口槽321内侧壁。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中缝密封胶条82包括与支撑框体322卡接的卡接部821、主体部823、与主体部823连接的第一形变部825、第二形变部824,以及连接于卡接部821和主体部823的颈部822,其中,卡接部821包括用以卡设支撑框体322的C型开口槽体侧壁的两个卡接端8212,卡接端8212分别与C型开口槽体的两个伸出端卡接,颈部822的宽度小于卡接部821宽度,从而形成突出的两个卡接端821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夹持C型开口槽体的两个伸出端,卡接端8212的朝向主体部823的侧面与颈部822的夹角为锐角。
参阅图29b所示,在主体部823的截面大致为矩形,其上设置两个空腔:第一矩形空腔8231,以及与第一矩形空腔并列设置的第二梯形空腔8232,设置两个空腔,以增加中缝密封胶条在受到挤压时的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和变形容量,增强密封性能。第一形变部825设置在主体部823的上部,(应说明的是,此处的上、下方向是根据图29b确定的)其为从主体部823的上边缘沿呈锐角方向向第二形变部824延伸的胶条,第一形变部825的自由端悬空设置,并与第二变形部824不接触,第一形变部825包括连续的第一延伸段825和第二延伸段826,第二延伸段826呈向主体部823方向延伸,从而在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的过渡处为一圆滑凸角,朝向对面的门缝方向,用以与另一中缝密封胶条的第二形变部824在门扇关闭时接触,因此,第二延伸段826设置在第一延伸段825的端部,并向主体部823的一侧延伸,当然,第一形变部825 为悬空的,在门扇关闭时,能与另一中缝密封胶条接触,以产生形变,避免对主体部823产生损坏。第二形变部824设置在主体部823的下部,即设在具有梯形空腔的一侧,其为一圆形的凸出端,在圆形凸出端上设置有一圆形空腔 8241,以增加变形强度;同时,圆形凸出端与主体部之间设置一过渡弧形胶条 827,以便在产生形变时,与主体部823共同形变,增强密封性能。
在两个门扇关闭时,左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2的第一形变部825、第二形变部824分别与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的第二形变部824、第一形变部825 接触,之后继续关闭门扇,左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2、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 的两个第一形变部825的第二延伸段826压缩后相互接触,实现三点密封。因此,本实施例的形变部在门扇关闭过程中,能够充分缓冲和密封。
参阅图30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右门扇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上面描述的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三个边密封胶条81,中缝密封胶条83和边密封胶条81相交接的位置、即拐角处设置有角部密封胶条:右门扇左上边角胶条87和右门扇左下边角胶条88。
参阅图31a,31b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右门扇左上边角胶条87的结构示意图;右门扇左上边角胶条87包括一横置于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端部与边密封胶条81横向对接的第一对接胶873,其右边与右门扇上边的边密封胶条对接,其下边与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对接。还包括:第二对接胶871,第二对接胶871垂直设在第一对接胶873的与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对接的位置。
第一对接胶873横设在右门扇左上边角位置,其左边与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的外侧平齐,且第一对接胶873的左端侧部设置有竖向的第三形变部874,其形状与上述中缝密封胶条83的第一形变部825的形状相同;第一对接胶873 的右边与门扇上边框的边密封胶条81对接,由此,在第一对接胶873的内侧 (朝向门体的一侧)设置有横向的第四形变部875,其为伸向内侧并向上的一伸出端,该第四形变部875与门扇上边框的边密封胶条81的第一连接端812、第一尾端813位置、形状相同,在第四形变部875端部上同样设置有密封齿;第一对接胶873的内侧下端横向设置有与所述上边框的边密封胶条81的第一头端811相同的密封齿,由此,第一对接胶873的右端部与门扇上侧的边密封胶条81相对接为一体,并具有与门扇上侧的边密封胶条81形状位置相同的密封结构。
第二对接胶871垂直设在第一对接胶873的与中缝密封胶83对接的位置,第二对接胶871包括与中缝密封胶83上端部对接的第一凸台8711,以及设置在第一凸台8711上侧的倾斜部872;第二对接胶871的第一凸台8711垂直于第一对接胶873设置,用于与中缝密封胶83连接,倾斜部872用于提高第一凸台8711的强度,在倾斜部872的内侧设置有对接齿与第一对接胶873的第一密封齿对接。
参阅图32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右门扇左下边角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在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的下端设置右门扇左下边角胶条88,其结构与右门扇左上边角胶条87呈上下对称结构,即包括横置于中缝密封胶条83的下端的第一对接胶883和第二对接胶881,第二对接胶881垂直设在第一对接胶883 的与右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3对接的位置,即位于第一对接胶883的上端部。第一对接胶883内侧具有与边密封胶条81相同结构和形状的第四变形部885。其左端同样具有与中缝密封胶83相同的第三形变部884。该右门扇左下边角胶条88与右门扇左上边角胶条87呈上下对称结构,不再赘述。
图34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门扇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上述描述的左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2、三个边密封胶条81,中缝密封胶条83和边密封胶条81 相交接的位置、即拐角处设置有角部密封胶条:左门扇右上边角胶条85和左门扇右下边角胶条86。
图35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门扇右上边角胶条85结构示意图。左门扇右上边角胶条85和左门扇右下边角胶条86为上下对称结构。
参见图35,左门扇右上边角胶条85包括横置于中缝密封胶条82端部的第三对接胶852,与第三对接胶852垂直设置在中缝密封胶条82端部的第四对接胶851;第三对接胶852横置于左门扇中缝密封胶条82的上端与左门扇右上边的边密封胶条81对接,其内侧中部设有变形部855,与门扇上边框的边密封胶条81的第一连接端812、第一尾端813位置、形状相同,其上也设置密封齿;第四对接胶851垂直设在第三对接胶852的下端,位于中缝密封胶条82上端用于与其相对接,其结构与第二对接胶871相同;与右门扇左上边角胶条87不同之处是:第三对接胶852的外端具有与中缝密封胶条82的第二形变部824的外轮廓形状,从而与与其连接的中缝密封胶条82形状吻合,并与右门扇左上边角胶条87的第三形变部874在关闭状态下配合密封。
图36展示的是左门扇右下边角胶条86的结构,该左门扇右下边角胶条 86与左门扇右上边角胶条85呈上下对称结构,不再赘述。
参阅图33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右门扇右上边角胶条的结构示意图;该处为两个垂直的边密封胶条81以45度对接而成,同样其他两个边密封胶条81对接部位均为45度对接而成。
本发明通过采用中缝密封胶条设在两扇门的对接边框上,特别是中缝密封胶条的主体部上设置两个空腔,以增加中缝密封胶条在受到挤压时的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和变形容量,增强密封性能;同时,设置了与主体部连接的悬空设置的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两个形变部在门扇关闭过程中,能够充分缓冲和密封,增强密封性能。本发明的边密封胶条,其呈弧线状的尾端,使得边密封胶条具有较好的挤压变形性能,提高密封性。在中缝密封胶条和边密封胶条对接处设有与之相应的角部密封胶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良好密封结构,且中缝对接处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有效密封的前提下,在关门时还可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